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C.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则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D.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2.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物质为化合反应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D.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3.某有机物6.2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4.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

推测出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D.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5.下列除去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CO2气体(CO):点燃 B.MnO2固体(KCl):加水过滤C.Fe粉中含少量铜:加盐酸 D.CO气体(CO2):通入水6.科学实验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其中,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很重要,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雾B.CO还原氧化铁,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观察到浅绿色溶液变成蓝色D.向滴有植物油的水中加入洗洁精,振荡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7.A和B可发生如下反应:3A+2B═A3B2,某学生做了3次该实验(每次均充分反应),反应前A和B的质量和都是l0 g。

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可能用到原子量:H-1 C-12 O-16 S-32 P-31 Ca-40 Fe-56 Cl-35.5 Al-27 Cu-64 Mg-24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本题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图所示的实验中,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A。

干冰升华B。

CO2溶于水C。

石油的分馏D。

自制净水器净水2.用H2O2、KClO3、KMnO4三种物质都能制得氧气,说明这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A。

氧元素B。

氧分子C。

氧原子D。

氧气3.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广泛应用于拉制灯丝,有“光明使者”的美誉。

冶炼金属钨常用到白钨矿石。

其主要成分是钨酸钙(CaWO4),钨酸钙中钨(W)的化合价为()A。

-6B。

+4C。

+6D。

+74.下列各组气体中,仅用燃着的木条不能区分出来的是()A。

二氧化碳和氮气B。

氧气和空气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

氢气和空气5.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B。

金属铝制易拉罐C。

白炽灯中填充氮气D。

铜线制电缆6.下列物质中,其化学式或所属的物质类别不正确的是()A。

氯化钠,纯净物B。

硫酸,氧化物C。

五氧化二氮,化合物D。

氯气,单质7.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图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原子所含的质子数为1B。

该原子属于金属元素的原子C。

该原子属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D。

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8.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和金属钠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得了金刚石,化学方程式为:470℃,80MPa,3CO2+4Na→xR+C(金刚石),则x、R 为A。

1、Na2CO3B。

2、Na2CO3C。

4、Na2CO3D。

2、Na2O2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HgO△→Hg+O2↑B。

H2O+CO2→HCO3C。

Mg+2HCl→MgCl2+H2↑D。

2Fe2O3+3C→4Fe+3CO211.如图形象地表示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 "表示A、B、C三种不同的分子。

初三上册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三上册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三上册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致辞讲话、条据书信、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三上册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初三上册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人教版转眼期末考试就快到了,相信大家对化学应该复习得很到位,那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卷怎么做呢?以下是本店铺准备的一些初三上册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仅供参考。

初三上册期末化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三上册期末化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三上册期末化学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50分)1. 醇的官能团是()A. —OHB. —NH2C. —COOHD. —CHO2.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盐酸溶液的指示剂的是()A. 碘化钾溶液B. 酚酞溶液C. 溴酚蓝溶液D. 甲基橙溶液3. 煤气中主要成分是()A. 甲烷B. 乙烷C. 丙烷D. 丁烷4. 盐的固态结构中呈现()A. 离子结构B. 共价键结构C. 金属键结构D. 非晶态结构5. 盐酸与氨水反应时所生成的盐是()A. NaClB. NH4ClC. HClD. NaOH6. 烧碱用于()A. 浓盐酸中和B. 红石脑酒制备C. 做清洁剂D. 石灰窑烟气脱酸7. 常见集中酸须储存在()A. 玻璃瓶中B. 塑料容器中C. 瓷瓶中D. 铁制容器中8. 下列物质中不是无水硫酸脱水剂的是()A. 磷酸B. 氧化铜C. 碳酸钙D. 氯化钙9.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是指()A. 反应物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B. 反应产物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C. 热能发生了转移D. 活化能发生了改变10. 下列物质哪个不能与铝发生反应()A. 氢氧化钠B. 烧碱C. 氢氧化钙D. 硫酸铵11. 下列关于气体收集的说法,错误的是()A. 定量收集气体时,除氮气外其他气体都要用水浴冷却B. 氢气可直接用凉水吸收C. 氧气收集要避免阳光直射D. 收集气体时,尽可能减少氧气进入实验室12. 下列物质中的反应都会放热的是()A. CaCl2和Na2CO3的反应B. NaOH和HCl的反应C. Na2O和H2O的反应D. Na2S和HCl的反应13. 下列关于烧碱的说法正确的是()A. 烧碱是碱性氧化物B. 烧碱得到氢氧化钠C. 烧碱遇水可生热D. 烧碱用于浓盐酸中和14. 一个氧原子连带一个氢原子上的分子结构中的官能团是()A. 酰基B. 酯基C. 烷基D. 羟基15. 图中反应方程式是()C2H5OH + 3O2 → 2CO2 + 3H2OA. 乙醇燃烧反应B. 氧化铁还原反应C. 高锰酸钾氧化反应D. 水和钠反应16. 下列物质不能被还原剂还原的是()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氯气D. 铁离子17. 下列物质中物理变化的是()A. 生铁被催化剂催化生成氢气和四氧化三铁B. 生物质经过裂解处理形成液化石油气C. 甲烷在火炬中燃烧,产生强烈的白色火苗D. 纯净水被加温,则水的体积发生变化18. 光氢化反应中,下列不是反应初始物的是()A. 氢气B. 碘仿C. 四氯化碳D. 光19. 甲基橙溶液的颜色在酸性溶液中为(),在碱性溶液中为()A. 红色、黄色B. 红色、红色C. 黄色、红色D. 黄色、黄色20. 能使羧基变成酸根的物质是()A. 碱B. 碳酸氢钠C. 溴酚绿D. 溴酚青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计40分)21. CH3OH的分子式中有()个原子。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2g 碳和80g 的氧气充分反应生成92g二氧化碳B.用酚酞试液无法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C.加热Ca(OH)2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D.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2.在反应X + 2Y → M + 2N中,已知M和N的摩尔质量之比为,当1.6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 M。

则在此反应中Y和N的质量之比为A.B.C.D.3.现有A、B、C三种物质各15g,充分反应后生成D物质30g,此时C已完全反应,若再加入C物质5g,A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A.3:2B.3:1C.1:1D.2:34.SO4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A.-2 B.+2 C.+4 D.+65.在点燃的条件下,2.6g的C2H2与7.2g的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6gCO2、1.8gH2O和ag的X.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a=1.4B.X的化学式为COC.X中的氧元素与消耗的氧气质量之比为1:9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2O2点燃CO2+H2O+CO6.质量相同的下列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制得氧气质量最多的是()A.B.C.D.7.下列叙述与对应的坐标图表示正确的是()A.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B.将相同质量的Zn粉和Mg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C.水的电解D.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8.如图所示为硫化氢(H2S)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中硫、氢元素质量比为1:2B.丙代表的是纯净物C.34g硫化氢完全燃烧至少需48g氧气D.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2:19.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镁与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C.比较不同物质微粒间的空隙大小D.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10.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B.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11.现将一定质量的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最后所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同,则原混合物中铜粉与碳粉的质量比为A.4:1 B.1:1 C.16:3 D.32:312.在一耐压的密闭容器中有一定量的炭粉和过量的氧气,对该容器加热,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该过程中相关量之间关系的是()A.A B.B C.C D.D1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后,测得物质如下;下面说法错误的是物质x y z q前(g)2202020后(g)待测102624A.y是反应物B.z、q是生成物C.这个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x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14.某密闭容器内的物质在光照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下列有关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红色火焰,并放热C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D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2.已知由CuS 、CuSO 3、CuSO 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 ,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 .1-3xB .1-2xC .1-xD .无法计算3.气体由CH 4、C 2H 4、C 2H 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气体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下列对该气体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A .该气体可能含有CH 4B .该气体可能是由C 2H 4和C 2H 2组成C .该气体- -定含有C 2H 4D .该气体不可能同时含有CH 4、C 2H 2、C 2H 24.工业上常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得生石灰,发生的反应为32CaCO CaO+CO 点燃。

现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进行煅烧(假设杂质不变),某变量y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纵坐标表示的是( )A .生成CO 2的体积B .生成CaO 的质量C .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D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5.现有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G ,其中C 为常用的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①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B.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C.气体E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D.红色固体G可由金属Ag与CuSO4溶液直接反应得到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A.A B.B C.C D.D7.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①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②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③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⑤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A.①②③⑤B.①②⑤C.①③⑤D.①④⑤8.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市场上销售的矿泉水中的“镁、碘”指的是单质B.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变大C.组成H2O、H2O2的元素种类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属于乳化作用9.已知:3222MgCO+2HCl=MgCl+CO+H O。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在光照条件下,AgNO3可分解为Ag、O2和某种氮的氧化物X.取一定质量的AgNO3固体充分光照,测得反应后生成Ag、O2、X的质量分别为21.6g、mg、9.2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B.m=3.2C.X的化学式为NOD.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2.向原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制成“环保煤”,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 + mSO2 + O2 = mCaSO4,则m的值是( )A.1 B.2 C.3 D.43.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A.A B.B C.C D.D4.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5.取2%的NaOH溶液20g和2%的HCl溶液20g,使其充分反应,所得到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A.红色B.蓝色C.无色D.紫色6.电解水时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栄参与反应),电解一定质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B.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变大C.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不变 D.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小7.下列图像对应的关系正确的是A.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B.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C.表示硫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D.表示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产生氧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8.实验室中有一瓶气体,它由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用它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对该瓶气体中可能有哪些气体,某同学做了如下判断:a.可能是甲烷b.可能是甲烷和氢气c.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d.可能是氢气和一氧化碳e.可能是甲烷、氢气和一氧化碳,其中判断正确的个数为()A.1个B.3个C.4个D.5个9.将14.6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加入到19610%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A.19g B.30.1g C.32.2g D.36.2g10.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对现象的认识B、对安全的认识①气体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②活性炭除去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③电解水时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②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③家中天然气泄漏赶紧打开排风扇C、对鉴别除杂方法的认识D、对人物贡献的认识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搅拌②除去CO2中少量CO,通入足量灼热的氧化铜③除去CaO中CaCO3,高温充分煅烧①拉瓦锡--测定空气组成②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③张青莲--测定水的组成A.A B.B C.C D.D11.一定质量的乙醇燃烧,得到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为 27.6g,其中水为10.8g。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完整】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完整】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完整】(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氧气能支持燃烧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2、下图是物质X溶于水中发生解离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说明X是一种酸的是()A.B.C.D.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NaClB.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4、黄蜂的毒液呈碱性,若被黄蜂蜇了,涂抹下列物质可缓解疼痛的是()A.食盐水(pH≈7 ) B.牙膏(pH≈9)C.肥皂(pH≈10 ) D.米醋(pH≈3)5、用“W”型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B.a处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CO,后停止加热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6、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A.长劲漏斗B.量桶C.坩埚钳D.椎形瓶7、“愚人金”实为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常被不法商贩冒充黄金牟取暴利,下列关于鉴别“愚人金”与黄金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①比较硬度,硬度小的是“愚人金”②灼烧,表面变色的是“愚人金”③浸没在稀硫酸中,表面有气泡产生的是“愚人金”④浸没在硫酸锌溶液中,表面附着白色物质的是“愚人金”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8、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的氮气约占总体积的21% B.空气中的氧气能支持燃烧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用途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造成酸雨9、在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溶液中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如果滤液显蓝色,则滤渣一定没有CuB.如果滤渣只含一种金属,滤液中的溶质可能含有三种C.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滤液中的溶质可能含有两种D.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一定含有Ag和Cu10、豆腐是人们喜爱的食物,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C6H13NO2),关于亮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亮氨酸是氧化物B.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3%C.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D.亮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3:1:211、“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

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可能是催化剂B.丁是反应物C.甲和乙是反应物D.乙是生成物2.已知一个SO2分子的质量为nkg ,一个SO3分子的质量为mkg。

若以一个硫原子质量的1/32 做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32m/(m-n)B.32n/(m-n)C.32n/(3n-2m)D.32n/(3m-2n)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一定量过氧化氢在密闭容器中分解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C.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D.用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4.质量相同的下列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制得氧气质量最多的是()A.B.C.D.5.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g410125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21109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生成B与C的质量比为21:10B.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该反应中A与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6.将25克甲物质跟5克乙物质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有10克甲,11克丙,还有另一种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化学式分别为A、B、C、D。

则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A + B ═ C + 2D B.A + 2B ═ 2C + DC.A + 2B ═ C + 2D D.2A + B ═ 2C + D7.下列叙述与对应的坐标图表示正确的是()A.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B.将相同质量的Zn粉和Mg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C.水的电解D.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8.小希设计如图的实验,并完成下列的操作步骤:①未点燃酒精灯,观察白磷未燃烧②点燃酒精灯片刻,观察到白磷燃烧③熄灭酒精灯,冷却到室温,观察到水位上升到刻度 1 处④点燃酒精灯,剩余的白磷不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灯加热铜丝,白磷燃烧,铜丝变黑,可见白磷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B.操作②中除了观察到白磷燃烧,铜丝也变黑,会使“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结果大于 1/5C.对比①②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D.对比②④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9.如图所示为硫化氢(H2S)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中硫、氢元素质量比为1:2B.丙代表的是纯净物C.34g硫化氢完全燃烧至少需48g氧气D.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2:1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A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样品,a 中是氯酸钾,b中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B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C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DCO和过量容器中完全A.A B.B C.C D.D11.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①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②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③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⑤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A.①②③⑤B.①②⑤C.①③⑤D.①④⑤12.在一耐压的密闭容器中有一定量的炭粉和过量的氧气,对该容器加热,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该过程中相关量之间关系的是()A.A B.B C.C D.D13.如图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关于该示意图表示的化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常温下一定能发生B.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1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改变D.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14.某密闭容器内的物质在光照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AgNO3Ag O2X反应前质量/g340100反应后质量/g021.6m9.2已知X为氮的氧化物(X分子中氮原子、氧原子数目比为最简整数比)。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gNO3应避光保存B.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AgNO3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C.X的化学式为NO2D.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2 g15.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这两种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却明显不同,如导电性、硬度等。

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两种物质中的碳原子大小相同B.将甲乙两种物质混合后得到的是纯净物C.甲乙两种物质中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不同D.甲乙两种物质由相同的原子构成16.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MnO2KCl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B CO2CO将混合气体点燃C Cu C在氧气中灼烧D 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A.A B.B C.C D.D17.将m g碳和铜的混合物放置在敞口容器中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余下固体质量仍为m g,则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A.30% B.27.3% C.20% D.15.8%18.下列关于实验室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 )A.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B.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加热C.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D.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19.学好化学,就要学会归纳和总结,下列总结有错误的一组是()A.A B.B C.C D.D2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21.有CO,CO2和N2的混合气体12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使该混合气体与足量的灼热氧化铁完全反应,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A.50g B.100g C.150g D.200g22.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氧气,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A.B.C.D.23.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B.反应后生成物的分子数之比为1:1C.反应后原子个数变多D.反应后分子种类不变24.(2011年浙江宁波,19题、)将一定量的苯(C6H6)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未知物X。

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苯氧气二氧化碳水X反应前质量/g3.99.6000反应后质量/g006.62.7m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表中m的值为13.5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物质X能在氧气中燃烧D.物质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25.化学中常借助曲线图来表示某种变化过程,如有人分别画出了下列的四个曲线图,下列有关曲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①是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B.图②是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C.图③是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D.图④是电解水一段时间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26.实验室常利用以下装置完成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

请回答:(1)指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以上A装置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加以改正__________。

利用改正后的装置继续完成后面的实验。

(3)欲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A装置,符号表达式为______,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4)将CO2和CO(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通过F装置(液体药品均足量),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

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滴入广口瓶中,此时逸出的气体主要是_____,符号表达式为______,欲收集该气体,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

(5)为了证明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有CO2气体产生,某校兴趣小组的学生设计了如右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室只用嘴吸气和呼气)。

回答:①图中瓶Ⅱ的作用是________。

②实验中若猛吸猛呼,会造成不安全后果。

猛吸时会使装置Ⅰ中的溶液进入口腔,猛呼时会使装置Ⅱ中________。

27.如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探究分子的运动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实验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推断题28.A、B……H八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有如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H是黑色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F都是无色液体。

试推断:(1)A是_________B是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2)B在反应②中作该反应的_________。

(3)写出D与G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9.A~H都是初三化学前三个单元中的常见物质,A、B均为黑色粉末,C、D在常温时均呈液态,B和C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H,H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加热E和B 的混合物也有H气体生成,它们之间有如下的转化关系,且B在反应①和③中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A、_________ D、___________ E、_________ F、_____________(2)写出H和A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____________反应(基本反应类型)(3)写出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B在该反应中起____________作用。

30.A~G是初中常见的7种物质,它们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已知A、C是无色液体,B、F、G是无色气体,其中大量排放F会引起温室效应,D是黑色固体,E在纯净的B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