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种养业良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种养 可行性研究报告

种养 可行性研究报告

种养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背景和意义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需求量也随之增加。

然而,农业生产受到环境变化和资源限制的影响,传统种植和养殖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食品的需求。

因此,探索新的种养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食品安全,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种养可行性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不同种养方式的研究分析,找出适合当地资源和环境条件的种养模式,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因此,本报告旨在通过对种养可行性的研究,探讨种养模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二、种养可行性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不同种养模式的原理和特点(2)种养模式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3)环境条件对种养模式的适应性(4)资源可利用程度与种养模式的匹配度(5)农产品品质与种养模式的关系2. 研究方法(1)实地调查法:走访当地农户,了解其种养方式和生产状况(2)问卷调查法:对当地农户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种养模式的认识和看法(3)实验研究法:在实验农场进行不同种养模式的对比试验,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效果(4)统计分析法: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和建议三、种养可行性研究结果分析1. 不同种养模式的原理和特点在实地调查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了几种常见的种养模式,包括传统种植、有机种植、温室种植和生态养殖等。

这些种养模式各有其原理和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农业经营条件。

传统种植是指按照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进行种植,依赖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其特点是成本低,但农产品品质和产量不稳定,受季节和气候影响较大。

有机种植是指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等方式进行种植,旨在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

其特点是对环境友好,但生产成本较高。

温室种植是指利用温室大棚进行种植,可以控制温度和湿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

其特点是生产周期短,但投入大。

生态养殖是指在自然生态环境下进行养殖,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减少养殖成本和环境污染。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藏药高效种植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藏药高效种植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藏药高效种植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藏药高效种植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项目名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藏药高效种植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项目背景中研普华研究认为:近年来,我国以消耗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为特征的资源经济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贡献率强劲增长。

随着中药资源性原料消耗量的激增,庞大的经济规模拉动了上游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中药材市场需求强劲。

藏药材是藏医药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藏医药市场的开拓和工业化生产进程的加快,藏药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藏药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虽然藏药材分布广泛,但是由于采集及种植技术等原因,藏药材资源对于市场而言还是很匮乏,目前90%以上藏药材的供给靠野生资源。

因此,西藏自治区政府大力扶持藏药材的发展。

中藏药丸、散、胶囊剂药是中医现代化的基础,其中,中藏药丸药产值近三年保持50%以上增长速度,发展较快。

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有四大部分:(1)建筑工程费:14508.85万元;(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393.34万元;(3)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5453.07万元;(4)不可预见费用:427.11万元。

项目总投资规模本项目总投资为21782.37万元,其中静态投资部分为21355.26万元,预留铺底资金为427.11万元。

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从生态效益来看,本项目属于现代特色农业项目,符合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的节能减排政策,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对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社会效益来看,一是能为国家贡献可观的`税收,稳定运营期能实现年税收总额147.58万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二是助推曲水县中藏药材和净土健康产业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推动曲水县特色农业的发展;三是能提供直接就业岗位54个,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人们增收,社会效益显著。

从经济效益来看,本项目财务指标表明项目财务上可行,能够顺利实现经营目标。

西藏发展规模养殖业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西藏发展规模养殖业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西藏发展规模养殖业的可行性分析报告西藏发展规模养殖业的可行性分析1、我国肉制品工业增长迅速2、我国肉食品加工业行业集中程度低4、肉类食品的市场需求将持续扩大5、品牌成为强势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品牌战略昭示了企业技术水平、素质水平和诚信水平的不断提升,是企业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结合的体现,对推动地方经济和引导规范市场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品牌作为技术、素质和信誉的综合表现的附着物呈现给社会和公众,代表了物质和精神文明。

XX年止,肉类行业历年来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共49个,获中国驰名商标品牌37个;上市企业达13家。

6、国家扶持将一步加大猪肉是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国家采取不同形式不断加大对商品猪生产的投入。

比如对种猪生产、饲料加工、生产资料生产供应、疫病防控、技术推广、经济合作组织、产业化龙头企业、母猪生产与保险、规模化猪场技术改造、废物的无害化处理等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和环境,促进商品猪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1、XX年全国商品猪存栏量居历史第三高水平2、全国规模以上屠宰企业商品猪屠宰量3、生产者类型多样化,规模化生产仍处于较低水平生产者类型多样化以及农户散养为主,是我国商品猪养殖行业的重要特点之一。

据农业部统计,XX年全国年出栏50 头以上的规模养猪专业户和商品猪场出栏商品猪占全国出栏总量的比例达到63%。

然而商品猪年出栏数量在5 万头以上的企业总商品猪出栏量占全国比例仅为%,我国商品猪养殖行业规模化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

4、科技含量偏低,各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在我国的商品猪养殖行业中,不管是城市郊区的集约化养殖,还是总体数量较大的农户散养和专业户饲养,均难以创造明显的经济效益。

养殖规模越大越亏本的现象在我国时有发生,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商品猪养殖行业的科技水平较低。

5、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与利用程度严重不符我国地方猪种主要以维持现状的方式而保存着,种质利用力度明显不够。

养殖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养殖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养殖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养殖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养殖场可行性研究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养殖场可行性研究报告110月全省推进规模健康养殖现场会在长治召开,会议期间刘维佳指出,我省将通过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千园万场”、壮大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基地县等措施,在全省构建生猪、肉牛、羊等六大畜牧业经济板块;要进一步注重规模健康养殖、优质饲草和饲用玉米种植以及畜产品加工业等要素的耦合,构建起农牧耦合和结构创新的大平台。

我县也随之响应国家的各项政策,想使农民迅速致富,而对于一个深深热爱故土的我来说,民生也无疑成为我最关心的事。

目前,我县有着纯朴的人民群众和绿色的原生态环境,为发展养殖业、生产绿色肉食品提供了充足条件,可以说在未来内,养殖业将会在永和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发展起来,而肉羊养殖业将成为永和养殖业的主力军。

创先争优,创业富民,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坚信通过我的努力,一定会带头为全县的农民群众走出一条以肉羊养殖、加工绿色肉类食品的产业化道路。

希望领导们给予宝贵的意见和支持,谢谢!一、肉羊养殖场概况养殖场建于镇的上罢骨村,场地周围有丰富的水资源,我们在这个村租了100亩土地用于种植喂养的饲料,刚开始由于资金有限规模不大,先计划用90只当地奶羊做母本与10只布尔山羊做父本进行杂交,秸秆粉碎机5台约5000元,饲料加工机5台约10000元,配套的料槽、水槽30个(每个约350元),三轮车1辆约14000元,场地建设费约15万元,供需资金约45—50万元。

到目前为止,已经购买了奶羊40只和布尔山羊2只,加上场地建设费等基础性设施建设,自筹13.7万元,还需资金35万元。

二、产品介绍由于永和地处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当中,使得当地的畜牧业主要以放养为主,而羊的品种主要是绒山羊及为数不多的奶羊(农户养殖奶羊一方面是为了给奶水不足的幼绒山羊喂奶,另一方面是为了自家喝奶),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使得绝大部分的绒山羊都被直接宰杀或是卖到外地,只有少部分的绒山羊被圈养起来(由于绒山羊有世代放养的习惯,圈养起来非常容易生病,因而留下的这少部分绒山羊,与其说是圈养倒不如说是偷偷放养),这样以来大多数的奶羊也便随着绒山羊被卖掉(奶羊的生理特征决定它只适合圈养),目前永和只有为数不多的奶羊,经过翻阅资料、实地考察,向有经验的乡亲取经,多方面的深入了解之后,我们决定用当地土奶羊做母本,用肉质好、体型大的布尔山羊做父本进行杂交。

西藏发展规模养殖业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西藏发展规模养殖业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西藏发展规模养殖业的可行性分析报告西藏发展规模养殖业的可行性分析1、我国肉制品工业增长迅速2、我国肉食品加工业行业集中程度低4、肉类食品的市场需求将持续扩大5、品牌成为强势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品牌战略昭示了企业技术水平、素质水平和诚信水平的不断提升,是企业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结合的体现,对推动地方经济和引导规范市场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品牌作为技术、素质和信誉的综合表现的附着物呈现给社会和公众,代表了物质和精神文明。

XX年止,肉类行业历年来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共49个,获中国驰名商标品牌37个;上市企业达13家。

6、国家扶持将一步加大猪肉是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国家采取不同形式不断加大对商品猪生产的投入。

比如对种猪生产、饲料加工、生产资料生产供应、疫病防控、技术推广、经济合作组织、产业化龙头企业、母猪生产与保险、规模化猪场技术改造、废物的无害化处理等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和环境,促进商品猪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1、XX年全国商品猪存栏量居历史第三高水平2、全国规模以上屠宰企业商品猪屠宰量3、生产者类型多样化,规模化生产仍处于较低水平生产者类型多样化以及农户散养为主,是我国商品猪养殖行业的重要特点之一。

据农业部统计,XX年全国年出栏50 头以上的规模养猪专业户和商品猪场出栏商品猪占全国出栏总量的比例达到63%。

然而商品猪年出栏数量在5 万头以上的企业总商品猪出栏量占全国比例仅为%,我国商品猪养殖行业规模化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

4、科技含量偏低,各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在我国的商品猪养殖行业中,不管是城市郊区的集约化养殖,还是总体数量较大的农户散养和专业户饲养,均难以创造明显的经济效益。

养殖规模越大越亏本的现象在我国时有发生,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商品猪养殖行业的科技水平较低。

5、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与利用程度严重不符我国地方猪种主要以维持现状的方式而保存着,种质利用力度明显不够。

藏区种养业良种工程项目可研报告

藏区种养业良种工程项目可研报告

藏区种养业良种工程项目可研报告藏区种养业良种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和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项目背景、经营意义、投资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项目的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研究结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市场分析和价格预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产品市场分析和价格预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原料供求及价格预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辅助材料、燃料的供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生产规模、总工艺流程及产品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生产规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总工艺流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产品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全厂自控水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小尾寒羊良种繁育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小尾寒羊良种繁育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小尾寒羊良种繁育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小尾寒羊良种繁育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提要1、项目名称:内蒙古鄂前旗毛盖图小尾寒羊良种繁育工程建设2、建设性质:新建3、项目建设单位:鄂托克前旗毛盖图苏木法人代表:林霞4、建设地点:内蒙古鄂前旗毛盖图苏木5、项目申报单位:内蒙古鄂前旗扶贫开发办法人代表:贺西格道格陶呼6、投资规模及构成:总投资40万元,其中购买种畜38万元,其它费用2万元。

7、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4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30万元,群众自筹10万元。

8、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项目建成之后,将直接带动毛盖图苏木150户农牧户,可使毛盖图苏木牲畜良种率和单位产量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良繁体系的建设,畜种质量的改善,销售利润大幅度增长,可使项目区农牧户人均纯收入增加500—800元。

二、可行性研究的依据1、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办《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研报告编制提纲》;2、农业部《西部地区农业开发建设规划》;3、国家计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4、鄂前旗“十五”经济建设规划;5、鄂尔多斯市《建立畜牧业强市、绿色大市的决定》。

三、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1、综合评价本项目建设对于该地区牲畜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

对于探索在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发展优质畜牧业,从而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区具有良好的饲养基础,当地农牧户饲养经验丰富,经过培训,完全可以按照先进的技术规程生产建设,鄂前旗有着广阔的草原资源和庞大的牲畜养殖阵地,鄂前旗畜产品清真市场已开始投入运营,已具有很好基础,由于清真市场产品以无污染和高质量而拥有了较高的信誉,对项目产品的销售极为有利。

目前市尝产品已与宁夏有长期销售合同。

整个项目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相比传统牲畜饲养方式,可极大地减轻对草地资源的利用强度,提高牲畜整体质量,提高资源转化效率,因此我们认为项目可行。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1、农牧民培训和当地的技术服务是保证项目技术路线贯彻执行的基础,必须加强。

中藏药材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立项报告

中藏药材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立项报告

中藏药材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立项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标中藏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药材种植,同时该地区还拥有丰富的中藏药材资源。

因此,本项目旨在利用中藏地区的地理和气候优势,建立一座中藏药材种植基地,以满足市场对中藏药材的需求。

二、项目内容和规模1.选址:根据中藏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一片适宜药材种植的土地作为种植基地。

2.品种选择:根据市场需求和中藏地区的特点,选择适合中藏地区种植的中藏药材品种。

3.种植技术:引入现代科技和先进种植技术,提高中藏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4.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温室大棚、灌溉设施、储藏设备等,以提供良好的种植环境。

5.营销策略:与药品生产企业、中药饮片加工企业等合作,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

三、项目投资和资金筹措1.投资总额:预计项目总投资为1000万元。

2.资金筹措:通过自筹资金、银行贷款、股权融资等方式筹集项目所需资金。

四、市场分析和前景预测1.市场需求:中藏药材在中医药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市场需求量大且稳定。

2.市场占有率:目前,中藏药材的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本项目的实施将能够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

3.市场前景:中医药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对中藏药材的需求将为项目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五、投资回报和风险分析1.投资回报:根据中藏药材的市场价格和项目预期产量,预计项目可实现年销售收入达300万元,投资回报期为5年。

2.风险分析:项目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气候变化、疫病和市场波动等,需要建立应对措施以降低风险。

六、项目管理和运营模式1.组织架构: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确保项目高效运作。

2.运营模式:采用集中化管理模式,通过引入专业人才和技术,提高中藏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七、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分析1.环境保护:项目将采用绿色种植技术,遵守环保法规,注重土壤保护和水资源管理。

2.社会效益:项目将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中藏地区的药材种植水平。

八、项目实施计划和可行性分析1.项目实施计划:项目计划在明年初开始实施,预计2年内完成建设和投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源县藏区种养业良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门源县农牧局2008年1月20日一、项目摘要1、项目名称:藏区种养业良种工程建设2、项目建设单位:门源县农牧局3、建设地点:门源县4、项目承担单位:门源县畜牧兽医站5、投资规模及构成:藏区种养业良种工程总投资为771.4万元,其中土建工程316万元,设备购置78.4万元,购买种畜377万元。

6、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771.4万元,其中拟申请国家投资400万元,地方配套171.4万元,群众自筹200万元.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门源县实际情况看本项目建设十分必要,一是尽快解决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是门源县经济建设的首要问题,所以有必要认认真真、切切实实解决这一重大问题。

二是随着农村牧区经济不断发展,推动生态建设,有必要进行舍饲圈养、休牧、禁牧、退牧还草。

而以畜禽良种工程基础的高效养殖业正适合于这个形势。

项目的提出正是现阶段农村牧区生态建设的必要,也符合中央关于加快藏区经济的政策。

三是门源县是个半农半牧的县份,而且以绵山羊和牦牛为主体经济,经济结构单调,单位产量不高,且品质不优,效益低。

因此,调整优化牧业经济结构,大力全面发展优质畜牧业,提高现代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和结构优势,现阶段正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因此,项目的提出正是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必要要求,从各个方面考虑,多方面考查,建设养殖业良种工程是当地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出路,也是农牧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

(二)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门源县是一个半农半牧的县份,2006年全县牲畜头数达到56万头(只)。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下,全县经济及各项事业建设迅猛发展,畜牧业经济健康发展。

在跨入新世纪,如何使全县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如何使全县广大农牧民增加收入,是摆在全县人民面前的重大问题。

县委、县政府制定“十一五”规划,做出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确立了门源县畜牧业强县的远景发展规划,全面推动养殖业发展。

从2000年,门源县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农区实行舍饲圈养、牧区通过发展现代高效畜牧业,农牧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05年门源县委和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高效畜牧业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快农区畜牧业的实施方案》,为使全县畜牧业经济结构得到调整优化,发展具有高质量、高效益的畜牧业势在必行。

本项目由此而产生,该项目对门源县畜牧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2007年10月中、下旬,由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相关部委组成调研组到青海开展了调研工作,调研组围绕青海藏区的基础设施状况、生态保护与建设、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农牧民生产、生活问题、民族与宗教、政权机构运行与办公设施状况等问题,先后深入到青海藏区6州及所属80%以上的县和一些乡村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

为适应国家农业部“西部地区农业开发建设规划”和国家计委、经贸委“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等国家产业发展和行业发展规划,争取国家对藏区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以项目推动畜牧业发展,特提出“藏区种养业良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初步拟定使门源县养殖业良种繁育体系框架初具形态。

通过养殖业良种工程基地建设、大幅提高杂交改良进程。

形成农牧户养殖业良种、良法的经营格局。

根据区域划分,在全县个乡镇个村户农牧民中实施该项目,通过品种引进、棚圈建设、设备购置、饲草料基地建设,扩大优良畜覆盖面。

这将对门源县的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发展舍饲圈养畜牧业,减轻草场压力,全面开展生态建设、推进青海藏区经济等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项目建设的条件(一)项目区概况1、自然地理概况门源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7°03′—37°39′,东径100°55′—102°41′之间。

东临甘肃省天祝县,北与甘肃省山丹县、永昌县、肃南县接壤,南接本省大通县、互助县,西与祁连县、海晏县毗邻。

全县东西长156.24km,南北宽103.99km,总面积6902.26km2。

县府驻浩门镇,距省会西宁市150km。

门源县辖4镇8乡1场,109个行政村。

2、自然环境条件2.1地形地貌门源县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县境北部为祁连山东段主脉冷龙岭,山峰高耸入云,雪山绵延,南部为祁连山支脉达坂山,山峰挺拔陡内峻。

湟水一级支流大通河由西北向东南流贯其间。

境内地形复杂,高差悬殊,西高东低,南北两侧为山地海拔较高,中间为河谷海拔较低。

构成了以祁连山、浩门河、达坂山为主体的山川相连、沟谷相间和东西长、南北短的门源盆地。

境内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3.10%,盆地面积占16.90%。

海拔2388-5254.5m,全县平均海拔3400m。

地貌主要分山地地貌和堆积平原地貌。

境内大体可分为三个地理单元,即:中部门源盆地,地形开阔平坦,是主要农业区;东部大通河峡谷,地势陡峻,主要为林区;西部丘陵高原,主要为牧业区。

2.2 气候与水文门源县气候具有明显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

全年无明显的四季之分,仅为冷暖两季。

日照时间长,大阳辐射强;雨热同季,多夜雨,热量条件最好的6-9月份也是降水最充沛的时期。

降水较多,热量不足,自然灾害频繁。

年日照时数2232-2740小时,作物生长期内,平均日照时数6.2—7.5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548-654KJ/cm2,绝大部分地区年均温-3.3—2.3℃,≥0℃积温802~1965℃,≥5℃积温1321℃,≥10℃积温615℃。

无霜期51~22天,无绝对无霜期。

年降水量351~589mm,年蒸发量1128.8mm。

年大风日数25.3天。

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春旱严重。

门源县水资源较丰富,地表水多年平均年产水量18.34亿m2,地下水年天然资源量 3.09亿m3。

县境内产水面积6902.26km2,流域面积在50km2以上的河沟31条。

其中大通河水系23条,祁连山内陆水系8条。

在大通河水系中,北岸有13条,南岸有9条。

干支流多,水量丰富,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据计算:全县水能蕴藏量达56.14万KW。

水质较好,多数地区水样PH值7-8.8,中偏弱碱性,矿化度0.2-0.7,灌溉系数>18,总硬度5-16度,为软水或微硬水,水质较好。

2.3土壤与植被全县土地总面积6902km2(包括门源种马场和浩门农场),其中:草地面积45.73万h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6.25%。

其中土壤类型多样,可分为9个土类,22个亚类,30个土属,42个土种,且土壤垂直分布明显。

由高到低依次为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山地草甸草原土、灰褐土、黑钙土、栗钙土、沼泽土、潮土、灌淤土。

其中山地草甸土、黑钙土构成全县土壤的主体,土体深厚,质地较好,有机质含量较高,氮、钾较丰富,具有建设人工草地、补播、施肥、灌溉的良好条件。

按《青海植被》分类系统,门源县天然植被可分为5个植被型,寒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灌丛、草原、草甸7个植被亚型。

寒温性针叶林主要有云杉、圆柏、油松等;落叶阔叶林主要有桦、杨树等;落叶阔叶灌丛主要有高山柳、金露梅、头花杜鹃等;草原主要疏花针茅、克氏针茅、紫花针茅、扁穗冰草、青海苔草、羊茅、草地早熟禾、赖草、固沙草、二裂萎陵菜、阿尔泰狗哇花等;草甸主要有高山嵩草、矮生嵩草、圆穗蓼、珠芽蓼、冷地早熟禾、高原早熟禾、垂穗披碱草等多种。

3、草地资源3.1天然草地门源县有天然草地45.73万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6.25%,可利用草地面积为38.87万hm2,占天然草地面积的85%。

其中:冬春草场面积17.5 hm2,占天然草场面积的38.27%;夏秋草场面积28.23 hm2,,占天然草场面积的61.73%;草地理论载畜量为31.92万个羊单位。

天然草地水平地带性分布不明显,而垂直分布规律明显,天然草地类型主要为温性草原类和高寒草甸类二个草地类。

其中温性草原类分布在海拔2388-2800m的沟谷及丘陵地区,草地面积1.58万hm2,占草地总面积的4.97%,可食产草量平均为1875.6kg/ hm2,年均理论载畜量1.33万个羊单位;高寒草甸类分布在海拔2800m以上的滩地和山地地区,草地面积30.23万hm2,占草地总面积的95.03%,可食产草量平均为2321.7kg/ hm2,年均理论载畜量30.59万个羊单位。

植被主要由禾本科、莎草科、蓼科、菊科、豆科牧草组成。

项目区天然草地平均每公顷产可食鲜草2297.83kg。

牧草具有粗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高,粗纤维低的特点。

3.2人工草地门源县现有人工一生草地面积10218 hm2,平均产草量(鲜草)26250kg/ hm2,年产牧草26888.5万kg。

年均理论载畜量9.21万个羊单位,另外门源有6.7万hm2的油菜、青稞秸杆可作动物粗饲料,发展舍饲、半舍饲养殖业前景广阔。

4、社会经济概况4.1民族与人口门源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主要有汉、回、藏、蒙、土、撒拉等多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6.52%。

全县辖浩门、青石嘴、泉口、东川、北山、麻莲、西滩、阴田、仙米、珠固、苏吉滩和皇城12个乡镇,其中:纯牧业乡2个,半农半牧乡2个,农业乡镇8个,109个行政村。

2005年全县总户数32576户,15.48万人,其中:农牧户26909户,12.9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3.53%;共有7.25万个劳动力。

4.2农牧业生产概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省大面积进行草地畜牧业生产基础建设,门源县草地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草地畜牧业生产水平逐步提高。

共建成围栏草地14.18万hm2,人工草地10218万hm2,暖棚56.23万m2。

2006年底,全县实际草食畜存栏61.26万头只。

其中:牛11.85万头,羊48.21万只,其它牲畜1.20万头。

各类适龄母畜35.71万头只,母畜比例60.31%,年内育活各类仔畜25.56万头只,繁活率86.32%;成畜死亡率0.73%;商品畜23.46万头只,商品率41.75%。

当年生产肉类743.6万kg,羊毛95.6万kg,牛毛绒2.66万kg,牛奶1534.4万kg。

200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3563.4万元,其中:种植业2946.00万元,占21.72%;畜牧业10617.40万元,占78.28%,农牧民纯收入总额45.10万元,人均纯收入2007元。

5、交通门源县境内交通便利,以公路为主。

227国道由县境北部向西南贯穿县境,省级公路自青石嘴镇到珠固乡,由东向西横穿全县,将青石嘴镇、浩门镇、泉口镇、东川镇、仙米乡、珠固乡连为一线。

县城内90%乡镇均由7条省级公路连接,各村之间都有乡间便道相通。

6、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在皇城、苏吉滩、仙米、珠固四乡和泉口、东川、青石咀、浩门四镇实施,项目区总户数22850户,农牧业人口91800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