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整合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5.3.1:新航路的开辟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1)欧洲工商业的快速发展,欧洲人对贵金属的狂热追求(2)《马可.波罗游记》激起欧洲人追求财富的强烈愿望(3)东西方传统商路被阻断,欧洲人迫切需要开辟新商路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1)西欧人已能制造适合远航的大船(2)积累了丰富先进的航海技术(3)罗盘针已普遍应用于航海事业(4)人们开始相信地圆学说3、新航路的开辟(1)1487—1488 迪亚士(葡萄牙):葡萄牙—非洲好望角(2)1492—1502 哥伦布(意大利):西班牙—美洲大陆(3)1497—1498 达伽马(葡萄牙):葡萄牙印度(4)1519—1522 麦哲伦(葡萄牙):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4、新航路开辟的积极意义(1)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2)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3)促进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发展,使世界开始走向整体5.3.2~5.3.3:全球联系的加强~黑人是怎样来到美洲的1、新航路开辟的负面影响(1)掠夺财富和土地,毁灭印第安文明(2)贩卖黑奴(3)造成亚非拉地区长期的落后和贫穷2、欧洲殖民者的罪恶(1)掠夺财富,灭绝种族,贩卖黑奴(2)海上马车夫—荷兰人荷兰是17世纪最发达的商业国家之一(3)黄金海岸—非洲加纳海岸(4)移民之父—哥伦布(5)“日不落”殖民帝国——英国5.4.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标志着世界近代史开始2、1642年,英国内战开始3、主要战役:马斯顿荒原战役、纳西比战役(克伦威尔领导,推翻查理一世王朝)4、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5.4.2: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美国独立战争)1、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2、1776年7月4日,通过《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成立,7月4日为美国国庆日3、主要战役:1776年,萨拉托加大捷4、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81年,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5、1787年,华盛顿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制定联邦宪法,确立共和政体6、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7、美国国旗星条旗8、美国的共和体制——三权分立,相互制约5.4.3 :忘我献身的法国公民(法国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1、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爆发。
八年级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提纲总复习

第五单元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1、纵向比较:明清前期的农耕文明比以往朝代更鼎盛,君主集权达到顶峰;2、横向比较:明清的农耕文明无法与西方的工业文明抗衡,清中期开始陷入统治危机;3、明清综合国力大体保持领先,“盛世”余辉表现一、明清帝国的兴替一、明朝1368-1644二、清朝1616-1912: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一抵御外来侵略(二)加强边疆治理★★1.明清民族政策:明:消极防御政策增修长城;清:怀柔政策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喇嘛庙,接见蒙古、西藏等首领,与他们联络感情,册封达赖、班禅等;西东②意义:维护国家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三、农耕文明的繁盛知识拓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一、★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二、★晚明科学巨匠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一、★★皇权膨胀二、近代前夜的危机★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⑴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⑵核心指导思想:人文主义⑶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⑷代表人物和作品是:①先驱:但丁意大利神曲达芬奇意大利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英国哈姆雷特等⑸意义:P381、新航路开辟背景原因:1根本原因:工商业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具体原因:①西欧国家对财富的渴望;②马可波罗行纪激起西欧对东方的向往;③阿拉伯、意大利商人垄断了东西方贸易;④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发展、寻找、垄断、控制3条件:①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②人们开始相信地球是圆的;③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等2、急先锋:最早进行开辟新航路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3经过:四个航海家的航行情况:①1487年,并绕过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进入印度洋;②1492,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和海地等地,发现了美洲大陆,但他自以为到达了印度,因此称当地的居民为印第安人;③1497-1498年,航行到印度,第一个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最短的新航路;④1519-1522年,,从而在实践上证明了地球是圆的;4、影响:P35二、科学革命1、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创立“日心说”,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2、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被处火刑——宇宙无限,没有中心;3、意大利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天空中的哥伦布”,发现新宇宙;4、英国科学家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把科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高峰;三、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四、四次资产阶级革命17、18世纪二、补充:1、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强国的原因有:①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②率先进行工业革命③占有世界上最广大的殖民地④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2 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为联邦制国家34、拿破仑帝国⑴性质是:资产阶级军事独裁⑵建立:1804年,建立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⑶内外政策对拿破仑的评价是:①对内:颁布法典影响: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对外战争: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扩大了法国疆域,控制了欧洲许多地方;影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二、资产阶级颁布的宣言1、“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献⑵颁布的时间是:1689年⑷目的: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税收权、军事权、立法权⑸意义是: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2、“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了”⑵颁布的时间是:1776年7月4日⑶意义是: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了;等,体现了资产阶级意志;反映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4、献成效: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5、1787 成效:确立美国为联邦制国家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一课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对比:工业革命本质是工业上科学技术的变革补充:1.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出现1前提: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和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政治2条件:①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聚了丰厚的资本和原料;经济②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商品生产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经济③工场手工业时代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④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廉价劳动力;2.电能与蒸汽机相比有何优点①应用范围大,使用便利;传递速度快,能远距离输送;污染小;功率高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①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②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③个别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④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第二课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一、诞生的条件1阶级基础:19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欧洲爆发了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英国宪章运动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从追求经济权利发展到争取政治权利——工人阶级从此登上历史的舞台失败的启示: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2)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发展19世纪上半期代表人物:圣西门法;傅里叶法、欧文英――新和谐公社3实践基础:马克思德和恩格斯考察了工人运动二、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1内容:号召工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途径,解放全人类,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目的2意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三、诞生的意义:从此,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的号角,成为工业时代的最强音;四、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巴黎公社1成立时间:1871年3月2意义:是无产阶级建立自己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3政权性质: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4国际歌创作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19世纪中期★★补充:1、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原因: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农业;良好的教育;单一的日耳曼民族;强有力的领导俾斯麦;素来好战,有扩张野心,梦想统一德意志;拥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战斗力强;2、评价林肯:美国历史统之一;他领导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的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为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但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他也有软弱的一面;3、,成为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扭转北方失利的局面直接作用②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长远影响★★资产阶级的改革补充:一、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①16世纪中期奴制,社会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②17世纪,俄国开始出现手工工场,但是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发展缓慢;2、目的:使俄国成为强国;3、措施:大力推行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和推广学校教育的改革;4、作用: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俄国开始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5、性质: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封建性改革;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1、原因:①政治: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人民纷纷起义,沉重打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②根本原因经济: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思想: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④直接原因军事:克里米亚战争惨败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四、权利法案、人权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等文件对欧美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进一步巩固提供了法律保障;五、近代社会的发展过程是民主代替专制、以法治代替人治的过程;请用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相关法律文件加以说明1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2、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颁布国家独立后,制定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3宣扬了民主自由;拿破仑;★★(1)革命方式:英国、法国;英国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国大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2)民族独立运动:如美国;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独立,颁布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政体;(3)改革方式:如俄国、日本;俄国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4王朝战争的方式:如德国;普鲁士宰相俾斯麦运用出色的外交和军事手段,先后与丹麦、奥地利、法国进行了三次王朝战争,均取得胜利,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从而使德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第四课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一、罪恶的“三角贸易”最先是葡萄牙,英国日不落帝国”后来居上①背景:美洲印第安人人口锐减;种植园主急需黑人劳动力;有利可图;②经过:欧洲出发金银、工业原料枪支、商品美洲非洲俘虏黑人③方式:屠杀印第安人、贩卖黑奴、掠夺财富、占领土地等④时间:延续了三百多年16世纪---19世纪⑤影响:1欧洲:大发横财,加速资本原始积累,掠夺原料和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2美洲:黑人奴隶为美洲种植园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3非洲:丧失近亿精壮劳动力,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导致长期落后贫穷;二、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民族解放战争:1背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受欧洲启蒙运动、美国独立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拉丁美洲掀起了独立运动;2海地独立:之前是法国殖民地①时间:1804年②意义:揭开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序幕;3领导者:玻利瓦尔“南美的解放者”“拉美独立之父”、圣马丁4结果:①摆脱西班牙、葡萄牙在南美洲的殖民统治; ②1822年,巴西宣布独立,除古巴等少数地区外,几乎整个拉丁美洲都获得了独立;三、印度民族大起义:①背景:19世纪中期,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导致印度民族矛盾尖锐;②人物:克莱武③机构:东印度公司④方式:占领土地、掠夺财富、倾销商品、占领市场等⑤结果:失败⑥影响: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综合探究七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一、工业化1、表现:工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超过农业,工业推动农业发生巨大的变革;工厂越来越多,工人数量超过农民;出现一些大城市二、城市化:城市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城市的生活方式取代原来农村的生活方式,城市成为工业文明的中心和象征;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1、积极:现代文明生活的源头――奠定了现代生活的基础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①饮食结构合理②医疗水平提高③生活质量提高④妇女地位提高⑤教育普及⑥服饰、娱乐活动2、消极:两极分化、贫富差距、“城市病”——这些生活上的变化并不民群众的生活状况有了根本改善,政治地位也没有得到提高,因为工业革命导致两极分化,贫富分化加剧,国家政权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广大人民群众不可能享受到工业文明;第8单元 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第一课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1、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商人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2、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税率必须和英国协商等;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3、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4、1860年英法联军野蛮地洗劫了北京城;他们闯入北京西郊的圆明园,大肆抢劫,纵火烧毁了这座有“万园之园”之称的皇家园林;最终签订北京条约;5、太平天国运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人民反抗清政府的斗争;其领导人是洪秀全,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由于统治者的腐败与内讧,以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太平天国以失败告终;6、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并在旅顺对当地居民实行大屠杀,最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签订马关条约:中国把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等;7、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8、列强划分势力范围,外国传教士在各地胡作非为,引发了义和团运动;列强对此极为不安,于是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侵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9、辛丑条约:清政府赔偿白银亿两;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撤毁大沽炮台以及北京至天津海口的各个炮台;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重要地区允许外国军队驻守;清政府保证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行为;10、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课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理解仁人志士早期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维护清朝的统治,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以“自强”、“求富”为旗号,发起了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有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2、洋务运动起初创办军事工业,如建成了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后期又创办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3、1862年设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堂;4、洋务运动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大量西方科技和机器的引进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洋务运动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对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洋务运动也培养了一批对西方事务认识较为深刻的人才,对日后改革大有帮助;5、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和洋务派民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下,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引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近代民族工业诞生;代表人物有张謇;第三课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理解仁人志士早期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1、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领导在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2、严复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名着天演论,强调“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进化论观点;用进化论来阐述自己的变法主张;3、1898年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开始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后被慈禧太后镇压,捕杀了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4、戊戌变法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起到了显着的作用;5、由外国商人创办于上海的申报,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6、上午印书馆发展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集编辑、印刷和发行为一体的出版企业,与北京大学一起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双子星座”;7、百日维新期间创设的京师大学堂后来发展成为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8、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意义: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欧洲、拉美革命。
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阶 段 时间 事件
1789 (1)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 年 攻克巴士底狱——革命开始;(7月14日为法 国国庆日) (2)颁布《人权宣言》,1792年建立法兰西 第一共和国 (3)1793年,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装起义,罗 伯斯庇尔等人掌权,法国大革命达到顶峰。
新航路开辟的负面影响: (1)对拉丁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屠杀印第安人, 掠夺财富、土地,毁灭印第安文化。 (2)贩卖非洲黑奴。
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
• • •
P26
新体制: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有两种,英国— —君主立宪制,美国、法国——民主共和制 旧体制: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对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 资产阶级革命(革命背景、经过、结果、历史 意义)
革命意义
(1)结束了法国的封建统治,确立了共和政 体 (2)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
4、补充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 命简表:
开始时 间 开始标 志 英国 1640年 重新 召开议会 美国 1775年 法国 1789年
来克星顿的枪 攻占巴士底狱 声
3、最早进行海上探险的国家: 葡萄牙和西班牙
4、开辟新航路的进程:
人物
时间 1487- 迪亚 1488年 士
支持国 家 葡萄牙
航线
西欧—非洲海 岸—好望角 (向西)西欧— 大西洋—美洲 西欧—好望角— 印度 (向西)大西 洋—太平洋—— 印度洋—西欧
其它
没有到达东方 把美洲居民称为印第 安人, 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 路 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 地球是圆的
逻辑
社 会 为 什 么 是 这 样 的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2、为维护统一多民族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可以分为明朝和清朝;也可以分为民族和对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方位) 方位角度:①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大小和卓叛乱 ②设伊犁将军 北方:民族政策明:以防御为主(修长城)清:怀柔政策(修建承德避暑山庄)中俄:雅克萨之战 《尼布楚条约》 藏族:①册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 ②驻藏大臣 ③金瓶掣签制度 云南:改土归流 ①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手中) ②1684年台湾府设立,隶属福建省 ③戚继光和俞大猷抗倭3、用史实说明明清时期的民族政策?明朝:以防御为主:为了防范蒙古骑兵南下,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固、增修长城,有效地保护了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
清朝:怀柔政策:清朝用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在承德避暑山庄,并在山庄周围修建了宏伟的喇嘛庙。
4、清朝前期时我国的疆域?(结合P8地图)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是亚洲最大的国家。
5、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表现?(特别是手工工场领域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农业:①精耕细作农业继续发展;②与此同时,大量新品种被培育出来;③一些原产南美洲的高产且适应性强的甘薯、玉米等农作物引进中国。
手工业:①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②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和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③这种统一指挥、分工协作、劳动效率较高的经营形式,已经带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特点。
手工工场商业:①大批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②随着商人数量的增长,逐渐形成了资本雄厚的地区性商人群体——商帮,著名的有徽商、晋商等。
③茶叶、生丝、土布、瓷器等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深受欢迎。
欧洲人为了购买这些商品,支付了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不断增长。
白银在明代中后期成为主要货币。
6、文字狱的危害?危害:文字狱制造了严重的恐怖气氛,知识分子人人自危,不敢议论时政,不敢研究现实,思想文化领域呈现万马齐喑的景象。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1. 1368年( )率领起义军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朱元璋就是( )。
明成祖朱棣将都城迁到北京。
1627年,高迎祥、张献忠、( )等人先后起义,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2.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宁远总兵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3. 从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史称“( )”。
▲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克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南至南海诸岛;▲清朝前期的疆域图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4. 明朝的统治:明前期;①政治上,废除( )、创设内阁、设( )机构和迁都北京;②经济上,奖励农耕,轻徭薄赋和提高手工匠身份;③外交上,明成祖派( )下西洋;④影响:强化皇权;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开辟了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表明了明朝对国外的强大影响。
明中后期;改革赋税制度;影响: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 )经济的高度繁荣。
5. 明清时期的不同名族政策明朝:主要以防为主,采取比较被动的( )政策;清朝:比较积极主动,采取( )的政策笼络其他少数民族。
6.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明朝:▲16世纪中期,( )、俞大猷抗击倭寇;▲1662年( )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清朝:▲17世纪中期(康熙年间)抗击沙俄侵略,两次雅克萨之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8世纪中期清朝平定天山以北的( )叛乱;▲乾隆年间清朝平定天山以南的( )叛乱,后来,清政府设置( ),管理整个新疆地区的事物。
▲册封( )、( )(金瓶掣签制度),设置( );▲明清时期,( )加强中央与西南少数名族地区的联系。
历史与社会_八下_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复习资料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一、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P41、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厂2、手工工场最早出现于14世纪的意大利3、手工工场的物点:①出现了雇佣劳动②工人多、分工细、重合作③生产规模大、产量高4、中国的手工工场最早出现在明清时期5、手工工场的影响:①改善了人们的生活②促进了贸易的发展③促进了阶级、阶级结构的7、富商→早期的资产阶级8、工人阶级的前身是雇佣工人9、在16世纪的西欧,新诞生的社会阶层有手工工场主、工人,没落的社会阶层是贵族二、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宠蒙娜丽莎的微笑欧洲的文艺复兴1、中世纪时,欧洲处在天主教会的绝对统治下2、“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意大利的达•芬奇,代表作《蒙娜丽莎》3、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剧作家,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4、文艺复兴的影响:是一次崭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的思想逐渐从中世纪的宗教愚昧中解放出来5、杜丽娘是中国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中的女主角教皇奶牛的解放德国的宗教改革1、奶牛指的是德国,原因P11底2、德国宗教改革的领导人:马丁•路德其创立的:路德新教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通之处:①时代背景相同都在西欧封建制度的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矛头直指天主教会②两者都从古代文化中寻求和吸取养料,寻找经典依据。
近代科学的诞生1、文艺复兴将人尊奉为世界的中心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2、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布鲁诺提出宇宙是无限的,没有中心;3、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的主要贡献:万有引力、理性之光1、启蒙运动时间17、18世纪,激烈地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
启蒙运动主要代表:1、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旗手,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
历史与社会提纲(八下)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5.1.1 明清帝国的兴替2. 清朝(1616-1636-1912):5.1.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 明清典型民族政策:明:防御政策(增修长城); 清:怀柔政策(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喇嘛庙、册封达赖、班禅等);2. 明至清前期,中央政府加强边疆地区管理措施: ①措施:②意义:维护国家统一,奠定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5.1.3 农耕文明的繁盛①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技术的进步,如“多熟制”种植制度,农业 的形成,大量新品种的培育等设置台湾府(系,巩固东南海防)②引进、推广大量新品种(如甘薯、玉米);明至清前期,我国超过前代,农耕文明达到鼎盛手工业棉纺织业(松江)、制瓷业(景德镇)特别发达;(了解即可)②民间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①工商业市镇兴起;商业②商帮形成(徽商、晋商)③海外贸易活跃(表现:商品大量出口;白银大量流入)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注意:以辩证的观点认识科举制(参见《课时特训》P6,6(3))注: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元末明初,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水浒传》,元末明初,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西游记》,明朝中期,一部长篇神话小说;《红楼梦》,清朝,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5.2.3 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1. 晚明科技发展的原因: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促进科技的发展;3. 科技特点: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4. 整体表现:与西方相比,已远为逊色,中国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5.3.1 皇权膨胀明清时期,皇权高度膨胀,帝王与大臣之间完全是主奴、主仆关系: 1.2. 清朝:: 3.皇权高度膨胀带来的消极后果:①造成皇帝决策独断性、随意性。
②阻碍社会进步,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
八下社会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八下)复习提纲第五单元:农耕文明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一.明朝的建立与统一:1.明朝建立:背景元末农民起义概况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都城应天(今南京)2.明朝的统治:①政治上:强化皇权。
措施:废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迁都北京。
②经济上:△明初措施: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提高手工匠身份,使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明朝中后期措施:改革赋役制度,刺激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市镇经济高度繁荣③明朝的强盛及表现:明成祖时期;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强盛的重要表现。
3.明末农民起义:△原因:明末赋税繁重;土地兼并;农民破产;战争用兵及连年天灾。
△概况:爆发1627年;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
二.清朝的统治:1.后金政权:努尔哈赤 17世纪初女真族2.清朝建立: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对全国的统治。
3.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达到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抵御外来侵略:①明朝戚继光、俞大猷抗击倭寇②郑成功于1662年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③雅克萨之战清军打败沙俄侵略军2.对台湾的管理:1683年,清军入台;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3.明朝的长城:防范蒙古骑兵南下,保护中原地区经济发展,边境出现和平交往局面4.清朝镇压分裂叛乱: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康熙);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乾隆),设伊犁将军进行管辖5.清朝的民族怀柔政策:修建避暑山庄,喇嘛庙6.清朝对西藏的管辖:册封达赖、班禅;1727年设驻藏大臣;金瓶掣签制。
7.明清对西南地区的管辖:①明初任用当地首领土司进行管理②明成祖时开始实行改土归流③清朝雍正帝时,开始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8.清朝疆域:略四.农耕文明的繁盛1.农业的发展:①精工细作农业继续发展;②大量新品种被培育出来;③原产于美洲的甘薯、玉米引入中国2.手工业的繁荣:①棉纺织业发达,松江地区是代表;②景德镇:制瓷业中心;③私营手工业取代官办工场,占据主导地位;④明朝中后期,苏州、杭州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具有资本主义萌芽关系的手工工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整合 第五单元 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一、明清帝国的兴替(二)清朝(1616-1912):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抵御外来侵略 (二)加强边疆治理★★1.明清民族政策:明:消极防御政策(增修长城);清:怀柔政策(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喇嘛庙,接见蒙古、西藏等首领,与他们联络感情,册封达赖、班禅等);“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形胜顾难凭,在徳不在险” ★★2.中央政府加强边疆地区管理措施:(女真努尔哈赤 (满洲)皇太极②意义:维护国家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三、农耕文明的繁盛知识拓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3.作用:(1)提高了生产效率;(2)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3)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4)促进了社会阶级、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T5.1 回望“盛世”余辉(“乾隆盛世”表现)1.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2.经济:农耕文明达到鼎盛,农业、手工业、商业取得巨大进步3.经济:中国经济总量世界领先4.文化:文化继续发展(完成中国历史上最大丛书《四库全书》,文学巨作《红楼梦》)T5.2 透视“盛世”阴影1.人口增长过快——社会危机;2.官员不为民办实事——失去民心;3.思想控制严密——文字狱;4.工业化水平停滞不前——中英差距拉开。
T5.3 从马戛尔尼使华看盛世危机清帝国实质上是虚弱的,中国军队战斗力很弱,所用武器落后。
但清朝统治者仍认为是全世界的“天朝”。
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1.最根本的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具体:(1)对东方商品的需求,东方的丝绸、瓷器、宝石和香料等奢侈品辗转运往欧洲,在欧洲人看来,东方非常富裕。
(2)在资本主义萌芽影响下,对货币需求量增加,“拜金狂“们希望在欧洲以外的地方能够攫取黄金。
《马可波罗游记》中关于东方遍地黄金的描述广为流传后,更激起了人们对东方的向往。
(3)土耳其人建立的奥斯曼帝国阻断了传统的通商道路,需要开辟一条直接通往东方的新商路。
2.条件:(1)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能够制造适合远航的大船,亲从意大利人那里学到了大量航海知识。
葡萄牙国王拥有一批来自各国的船员。
(2)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已经传入欧洲,并在这个时候普遍应用于航海事业。
地球仪、航海地图、以及与航海有关的图书为航海准备了技术条件。
(3)古希腊人托勒密的地圆说逐渐被人们接受。
(4)西班牙和葡萄牙国王的支持。
(5)航海家具有探险精神,以及超人的意志和智慧。
3.海上探险走在最前面的两个国家——葡萄牙西班牙4(1)时间:1492年(2)意义:人们深受鼓舞,越来越多的航海家加入海上探险的先烈,去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促成美国等“移民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又使印第安文明遭到毁灭。
5.作用:欧洲航海家的这些活动对人类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或新航路开辟的评价)(如何评价哥伦布)积极影响:(1)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人口的迁移(欧洲人来到美洲)(2)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物种的流动(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美洲)――亚欧)(3)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扩大(荷兰――海上马车夫)(4)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文明的交融(5)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科技成果的传播(佛郎机和鸟嘴铳)消极影响:掠夺土地和财富;屠杀土著人,毁灭印第安文明;贩卖黑奴。
总之,造成了亚、非、拉美长期的落后与贫穷。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文艺复兴运动1.时间:14世纪——16世纪地点:意大利,后影响西欧对象:天主教会2.代表人物及作品:意大利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英国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3.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是核心思想):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重视人的作用和需要,主张一切以人为本,要求一切从人出发,最终一切为了人,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
4.性质、意义: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的思想从宗教愚昧中解放了出来科学革命1.时间:15、16世纪。
2.代表人物:(1)英国——培根——知识就是力量(2)波兰——哥白尼——日心说——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3)意大利——布鲁诺——宇宙是无限的,没有中心(4)英国——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把科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3.科学的作用:使自然界不再神秘莫测,人们逐渐触摸到自然界跳动的脉搏;可以帮助人类认识自然,提示自然界的奥秘,从而以科学理发的态度看待世界。
4.对于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启示:科教兴国重视知识的作用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环境保护)等启蒙运动1.时间:17、18世纪国家:法国等西欧国家,到18世纪后半期,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顶峰。
2.含义:激烈地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
3.代表人物:(1)法国——伏尔泰(启蒙运动的旗手)——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有追求生存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的,不能被剥夺。
(政治自由)(2)法国——卢梭——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主权思想。
(在法国大革命中体现。
《人权宣言》)(3)法国——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在美国建立的共和政体中体现)议会对王权的胜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时间:1640―1688年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3.过程:(1)1640年,查理一世为筹集军费,召开议会(标志)。
(2)1642年,查理一世宣布“讨伐议会”挑起了内战。
(3)1649年,查理一世被押上了断头台。
(4)1688年,资产阶级发动政变,采取不流血的方式推翻了复辟王朝。
(5)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作用:限制王权)――确立君主立宪制(由议会制约国王权力的政体)4.领导人物:克伦威尔5.革命意义: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美国的独立战争(美国资产阶级革命)1.时间:1773年――1781年 2.领导人:华盛顿3.根本原因:英国对北美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4.过程:(1)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导火线)。
(2)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3)1776年7月4日,通过了《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4)1781年,独立战争胜利5.1787年,美国制订宪法,确定了共和政体,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根据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6.美国国旗、版图的变化说明:独立后的美国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革命背景:大革命前法国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
国王拥有最高的权力。
而且存在等级制度:第一等级:教士。
第二等级:贵族(第一二等级被称为是特权等级)。
第三等级:资产阶级、工匠、城市贫民、农民。
2.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法国资本主义发展3、导火线:1789年,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4、巴黎人民的三次武装起义:(1)1789年7月14日,攻克巴士底狱(标志、国庆纪念日),攻占巴士底狱、颁布《人权宣言》。
(2)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举行起义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制,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
(3)1793年,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罗伯斯庇尔掌权,实施革命政策――革命达到顶峰5、意义:法国大革命结束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也沉重地打击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
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但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共和政体最终确立起来了,并延续至今。
三次革命中都突出了人民群众的力量,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三次革命后都建立了先进的政治制度,这也是西方先进的原因之一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1.继承和弘扬郑和精神爱国献身精神、科学创新精神、睦邻友好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2.郑和为何没有发现新大陆伟大的郑和航海显示了中国有强大的远航能力,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而是为了宣扬国威,由于在动因,大地观,地图等方面,明初中国远远不具备西欧人完成地理大发现那些得天独厚的条件。
所以中国未能进行地理大发现。
3.郑和下西洋是否该禁止(1)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而是为了宣扬国威,劳民伤财。
(2)否:郑和下西洋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早半个多世纪,船队的规模也大得多,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助于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
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兴起(早期阶段)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叶1.开始行业:棉纺织业开始国家:英国特征: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蒸汽时代2.条件:(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出现)(1)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市场)――市场条件(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束缚生产发展的障碍――前提条件:制度保障(3)通过海外掠夺,积累起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资本和原料――资本条件、、原料条件(4)在国内通过圈地运动获得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劳动力条件3.代表人物及发明(1)1782年,瓦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具有真正实用价值的蒸汽机。
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的优点:用煤和木柴做燃料,效率高,不受季节和地理位置限制。
(2)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3)水力纺纱机(4)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交通运输行业)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把热转化为机械运动,这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力的巨大进步。
工业革命的影响:(1)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它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2)充分显示了与封建制度相比所具有的优越性(3)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惟一的工业国4)既是生产技术的革新,由于大机器工业的建立,资本主义创造了自己的物质技术基础。
又是社会关系的变革,社会形成了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5)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6)开始城市化的过程。
总之,工业革命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1.兴起国家:德国、美国特点: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电气时代水源、燃料、交通各方面条件适合的地方,便于集中生产、集中管理;电能无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