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3第三章 判断(一)

合集下载

逻辑学

逻辑学

2013-8-4
4
第三章判断(一) 第一节判断的概述
三、判断的分类
简单判断:性质判断、关系判断 复合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负判断 模态判断:可能判断、必然判断
四、命题与命题形式
命题指判断的具体内容。命题有真假 命题形式是命题的形式结构,没有真假。 具体命题的抽象化,命题形式的具体化。 普通逻辑不研究具体命题,研究命题形式
2013-8-4 26
第三章判断(一) 第二节性质判断
大会主席宣布:“此方案没有异议,大家都赞同,通过.” 如果以上不是事实,下面哪项必为事实?
A.大家都不赞同此方案。 B.有少数人赞同此方案。 C.有些人赞同,有些人不赞同。 D.至少有人是不赞同此方案的。 分析:D SAP为假,则SEP不定,SOP为真 C选项为干扰项 B、D选项中对“有些”含义的理解。
2013-8-4 8
第三章判断(一) 第二节性质判断
三自然语言中性质判断的规范化
1、非标准形式的句子要整理(省略或使用不规范的量项、联项) 没有人不赞同他的意见—所有人都赞同…… A判断 鱼目岂能混珠---鱼目不是能 …… E判断 无私者无畏—所有无私者都是…… A判断 不少画是水平很高的---有些画的水平是…… I判断 不少书法家不是老年人---有些书法家不是…… O判断 没有什么事情不包含矛盾。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金属不都是固体。
2013-8-4
10
第三章判断(一) 第二节性质判断
四、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
周延性:指性质判断中主、谓项外延被断定的数量情况。 断定了全部外延的叫周延;反之为不周延。 1、注意两点: 单纯概念无所谓周延与否 主、谓项周延性,是相对于判断的形式结构而言的,不是相对于 判断所断定的对象本身的实际情况的。 2、4种判断的周延性 全称主项周延,特称主项不周延 否定谓项周延,肯定谓项不周延

逻辑学3 第三章 命题及其符号表达

逻辑学3 第三章 命题及其符号表达

假言命题的分类
按照前件与后件之间的条件关系不同, 把假言命题分为:
1.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2.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3.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人心齐,泰山移
1. 联言命题 2. 选言命题:相容 / 不相容 3. 假言命题:充分 / 必要 / 充分必要 4. 负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事物情况p是事物情况q的充分条件是指: 有p一定有q,但无p未必无q。
符号表达
p∨·q
用符号 ∨·(不相容析取)表示不相容选
言命题的联结词。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 联言命题 2. 选言命题:相容 / 不相容 3. 假言命题:充分 / 必要 / 充分必要 4. 负命题
假言命题
反映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的条 件的复合命题。
例: 1. 如果寒潮到来,那么气温就会下降。 2. 只有各门成绩都合格,才能准予毕业。 3. 结构:联结词 + 前件 + 联结词 + 后件
不相容选言命题是选言支不可以同真的 命题。
或者说,不相容选言命题就是反映几种 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个为真且只能有一 个为真的命题。
不相容选言命题的联结词
要么……,要么…… 不是……,就是……

1. 该三角形要么是直角三角形,要么是锐 角三角形,要么是钝角三角形。
2. 今天不是星期六,就是星期天。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事物情况p是事物情况q的充分必要条件 是指:有p就有q,并且无p就无q。
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前件假,后件 就一定假,则说前件是后件的充分必要 条件。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联结词
1. ……当且仅当…… 2. 如果……,那么……,并且只有……,
才……

逻辑学3 第三章 命题及其符号表达

逻辑学3 第三章 命题及其符号表达
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前件假,后件 不一定假。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联结词
如果……,那么…… 只要……,就…… 假使……,那么…… 要是……,则……

1. 如果天下雨,道路就会湿。 2. 只要刻苦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3. 假如该图形是正方形,那就一定是四
边形。
符号表达
p→q
用符号 → (蕴涵)表示充分条件假言命 题的联结词。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 联言命题 2. 选言命题:相容 / 不相容 3. 假言命题:充分 / 必要 / 充分必要 4. 负命题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事物情况p是事物情况q的必要条件是指: 无p一定无q,但有p未必有q。
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前件真,后件 不一定真。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联结词
只有……,才能…… 仅当……,才…… 除非……,不…… 不……,就不…… 没有……,就没有……
同一个命题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 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命题。
要点
简单命题 复合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
假言命题、负命题 特征和符号表达方式
命题的分类
命题分成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
简单命题:指自身不再包含有其他命题 的命题。
复合命题:指自身包含有其他命题的命 题。
几个术语
原子命题:简单命题的组成成份是词项, 又称原子命题。

1. 小明这次考试失利,或者是因为身体有病, 或者是因为学习不刻苦。
2. 胜者或因其强,或因其指挥无误。
符号表达
p∨q
用符号 ∨ (析取)表示相容选言命题的 联结词。
非此即彼
1. 联言命题 2. 选言命题:相容 / 不相容 3. 假言命题:充分 / 必要 / 充分必要 4. 负命题

形式逻辑 第三章 判断

形式逻辑 第三章  判断

第三章判断(一)学习目得与要求:了解什么就是性质判断及其结构;理解掌握对当关系与主、谓项得周延情况;掌握各种判断得逻辑形式及其特征。

第一节判断得概述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1、什么就是判断?判断就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得思维形式。

概念就是反映思维对象得。

但就是,思维对象不就是孤立存在得,它们之间就是相互联系得。

某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某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甲对象与乙对象之间具有某种关系或不具有某种关系,这些都就是事物得情况。

事物得情况与事物得情况之间也有联系,这种联系也就是一种事物得情况,就是较为复杂得事物情况。

反映事物情况不就是概念这种思维形态能够胜任得,必须用概念组成判断这种思维形态,才能反映种种事物情况,即反映对象之间得种种联系。

事物情况就是一种客观存在,只有当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了某种事物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然后才能在思维中肯定或否定这种事物情况,即对这种事物情况做出断定,形成判断。

例如:①文学就是社会生活得反映。

②语言不就是生产工具。

2、判断得基本特征(1)判断总有所断定。

判断反映事物情况得存在就就是在进行断定,它或者肯定某事物情况存在,或者否定某事情情况存在,都就是在断定。

任何判断总要对事物情况做出断定。

如果一个语句表达得思想无所断定,就不就是判断。

(2)判断总有真有假。

符合客观实际得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客观实际得就是假判断。

具体判断在事实上得真假问题虽然就是逻辑所关心得,却不就是逻辑所着重研究得。

逻辑学主要研究判断得逻辑形式得真假条件及真假关系,从而由判断组成推理,进行有效得思维活动。

二、判断与语句判断与语句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

1、判断与语句得密切联系同任何概念都就是用语词表达得一样,任何判断都就是用语句表达得。

语句就是判断得物质载体,而判断则就是语句所表达得思想内容。

在传统逻辑中,可表达判断得语句通常叫命题,陈述句都就是命题,也都表达判断。

2、判断与语句得区别第一,判断与语句属于不同学科得研究对象。

普通逻辑学第三章简单判断课件

普通逻辑学第三章简单判断课件

第四列,S和P是交叉关 系。 如 S 为 “水产品”,P 是 “商品” 。 SAP“ 所 有 的 水 产 品 都 是 商品”为假。 SEP “ 所 有 的 水 产 品 都 是 商品”为假。 SIP“有的水 产 品 是 商 品 ” 为 真。 SOP“有 的 水 产 品 不 是 商 品 ” 为 真。
第五列,S和P是全异关系。 如S为“乌贼”,P为“螃蟹”, 这时:
请你回家! 杭州多么美丽啊!
第二、 同 一 个 判 断 可 以 使 用 不 同 的 语 句 来 表 达 。 ( 1 )所 有 人 都 应 该 遵 守 交 通 规 则 。 (2)没有人不应该遵守交通规则。 (3)难道有人不应该遵守交通规则吗? 上面例子中的三个语句表达的是同一个判断。
第三,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 ( 1 )房 门 没 有 锁 。
第二列,S和P是真包含于关系。 如S为“蘑菇”,P为“菌类生物” 这时:
SAP “ 所 有 的 蘑 菇 都 是 菌 类 生 物 ” 为真,
SEP “ 所 有 的 蘑 菇 都 不是菌类生物”为 假。
SIP “有的蘑菇是菌类生物” 为真; SOP “有的蘑菇不是菌类生物” 为假。
第三列,S和P是真包含关系。 如S为“蘑菇”,P为“香菇”, 这时 SAP“所有的蘑菇都是香菇”为假, SEP“所有的蘑菇都不是香菇”为假, SIP“有的蘑菇是香菇”为真, SOP“有的蘑菇不是香菇”为真。
第一、任何判断都必须用语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 断。 (1)一般来说,陈述句表达判断。 例如:所有的法律都是有强制性的;
人民检察院不是审判机关这些句子都表达判断。 (2)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一般不表示判断,除非它们都对事 物作出了判定。 例如: 现 在 还 有 野 生 的 华 南 虎 吗 ?

1、逻辑包括两大类: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普通逻辑即传统的形式逻辑。

1、逻辑包括两大类: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普通逻辑即传统的形式逻辑。

第一章:引论1、逻辑包括两大类: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普通逻辑即传统的形式逻辑。

2、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3、思维分为三大类: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灵感(顿悟)思维,一般思维指抽象思维。

4、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人脑中产生的关于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知觉是事物在人脑中的整体性的直接反映。

6、表象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

7、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机构的基本组成要素。

8、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它是由概念组成的,同时,它又为推理提供了前提和结论。

9、思维有两个基本特征:概括性和间接性。

10、思维的逻辑形式指思维内容各部分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也叫思维形式的结构。

11、普通逻辑的研究推理,正是要研究从不同的推理内容中抽取出来的各种共同的逻辑形式。

12、思维的基本规律有四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13、同一律要求:一个思想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不能把不同的思想混为一谈。

14、矛盾律要求:在互相否定的两个思想中,必须承认至少一个是假的,而不能承认它们都是真的。

15、排中律要求:在互相矛盾的两个思想中,必须承认至少一个是真的,即二者必居其一,排除第三种可能性。

16、充足理由律要求:断定任何一个思想为真,都必须拿出充分的理由。

17、普通逻辑是撇开思维的具体内容来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的。

18、普通逻辑的工具性表现在:它本身不能给人们直接提供各种具体的科学知识,但是它能够为人们进行正确思维,获取新知识,表述论证思想,提供必要的逻辑手段和方法。

19、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1、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获取新知识,2、有助于人们准确地表达思想,严格论证思想,3、有助于人们识别、驳斥谬误与诡辩,4、有助于人们学习和掌握其他各门科学知识,5、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办事效率。

20、逻辑学有两千多年历史,发源地为古代中国、印度、希腊。

《逻辑学》3第三章 判断(一)

《逻辑学》3第三章 判断(一)
“所有金属都不是导电体”为假。 2、下反对关系I——O 特点:不可同假可同真。 推理方向:由假推真 例:“有的昆虫是哺乳动物”为假推出
“有的昆虫不是哺乳动物”为真。
3、矛盾关系A——O、E——I
特点: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推理方向:既可以由真推假也可以由假推真。 例:1.已知:“所有金属都是导电体”为真
2、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直言判断
简单判断 关系判断
模态判断
判断
联言判断
复合判断 选言判断
假言判断
负判断
第二节 直言判断
一、什么是直言判断 二、直言判断的种类 三、直言判断主项、谓项的周延性 四、素材相同的直言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 五、关于正确使用直言判断的问题
一、什么是直言判断
直言判断是直接的无条件地断定对象具 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在某此税务检查后,四个工商管理人员各有如下 结论: 甲:所有个体户都没纳税。 乙:服装个体户陈老板没纳税 丙:个体户不都没纳税 丁:有的个体户没纳税 如果四个人中只有一人断定属实,那么下面哪项是真 的? A.甲断定属实,陈老板没有纳税 B.丙断定属实,陈老板纳税了 C.丙断定属实,陈老板没有纳税 D.丁断定属实,陈老板没有纳税 E.丁断定属实,陈老板纳税了
4、表达判断的语句要恰当,不要产生歧义,要 避免自相矛盾。
例:我国有世界上任何国家所没有的万里长城。
某公司财务部共有包括主任在内的八名职员。 有关这8名职员,以下三个断定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Ⅰ.有人是广东人。 Ⅱ.有人不是广东人。 Ⅲ.主任不是广东人 以下哪项为真? A.八名职员都是广东人 B.八名职员都不是广东人 C.只有一个不是广东人 D.只有一个是广东人 E.无法确定该部广东人等人数
一、什么是判断

(完整word版)逻辑学基础复习要点

(完整word版)逻辑学基础复习要点

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要点第一章引论1、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思维形式及其基本规律以及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构成的。

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主要看他们的逻辑常项。

第二章概念1、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或者说概念是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

2、概念与语词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维形式。

(2)区别:第一,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第二,概念借助语词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第三,同一概念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第四,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概念。

3、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

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

4、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

5、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

6、正概念与负概念:正概念又称肯定概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又称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负概念。

7、概念间的关系(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2)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不是b,则a、b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3)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但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4)交叉关系:若有的a 是b ,有的a 不是b ,有的b 是a ,有的b 不是a ,则a 、b 之间为交叉关系;(5)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若所有的a 都不是b ,所有的b 都不是a ,则a 、b 之间为全异关系,包含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8、概念的限制和概括的依据——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9、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来缩小概念的外延,即由属概念过渡到它的种概念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直言判断
直言判断是直接的无条件地断定对象具 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1)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 (2)有的桥不是拱桥。 (3)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 (4)这个故事是生动的。 组成:主项(S)、谓项(P)、联项、量项
二、直言判断的种类
1、全称肯定判断 断定一类对象的全部都具有某种性 质的判断。 例: 所有的人都是有思想的。 所有的自然数都是实数。 所有法院都是审判机关。 所有S都是P。
第三章 判断(一)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判断(一)
判断的概述 直言判断 关系判断 模态判断
第一节 判断的概述
一、什么是判断 二、真判断和准确的判断 三、判断和语句 四、判断的作用 五、判断的种类
一、什么是判断 判断的实例考察:
1、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2、流动人口的增加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3、电脑给人类带来福音。 4、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来说利大于弊。
四、正确使用模态判断
某公司财务部共有包括主任在内的八名职员。 有关这8名职员,以下三个断定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Ⅰ.有人是广东人。 Ⅱ.有人不是广东人。 Ⅲ.主任不是广东人 以下哪项为真? A.八名职员都是广东人 B.八名职员都不是广东人 C.只有一个不是广东人 D.只有一个是广东人 E.无法确定该部广东人等人数
在某此税务检查后,四个工商管理人员各有如下 结论: 甲:所有个体户都没纳税。 乙:服装个体户陈老板没纳税 丙:个体户不都没纳税 丁:有的个体户没纳税 如果四个人中只有一人断定属实,那么下面哪项是真 的? A.甲断定属实,陈老板没有纳税 B.丙断定属实,陈老板纳税了 C.丙断定属实,陈老板没有纳税 D.丁断定属实,陈老板没有纳税 E.丁断定属实,陈老板纳税了
二、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和非对称关系
1、对称关系 aRb真,则bRa真,R是对称关系。 例:李白是杜甫的朋友。 2、反对称关系 aRb真,则bRa假,R是反对称关系。 例:苏洵是苏轼的父亲。(真) 苏轼是苏洵的父亲。(假) 3、非对称关系 aRb真,则bRa不一定真,R是非对称关系。
三、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和非传递关系
1、传递关系 aRb真并且bRc真,则aRc一定真。 2、反传递关系 aRb真并且bRc真,则aRc一定假。 3、非传递关系 aRb真并且bRc真,则aRc不一定真。
四、关于正确使用关系判断的问题
1、正确使用关系概念,避免主项和关系项 不搭配的逻辑错误。 2、正确使用关系判断主项,避免“缺少主 项”、“多出主项”或“主项歧义”的 逻辑错误。
第四节 模态判断
一、什么是模态判断 二、模态判断的种类 三、模态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 四、正确使用模态判断
一、什么是模态判断
模态判断是指一切包含有“可能”、 “必然”等模态概念的判断。 例:今年农业可能获得丰收。 我国的经济建设必然胜利。
二、模态判断的种类
1、可能判断 可能判断是断定事物情况的可能性的判断。 (1)可能肯定判断 S可能是P(简化为“可能P”) 例:明天可能下雨。 (2)可能否定判断 S可能不是P(简化为“可能非P”) 例:它可能不是罪犯。
3、肯定判断的谓项是不周延的。
“所有S是P”断定了S类的全部分子都是 P类的分子,但并没有断定S类的全部分子 是P类的全部分子,所以,P是不周延的。 例:所有猫都是动物。 同理, “有S是P”中,P也是不周延的。 例:有些亚洲国家是发达国家。
4、否定判断的谓项是周延的
“所有S不是P”断定了S类的全部分子都不 是P类的任何分子,断定了P类的全部外延, 所以P是周延的。 例:塑料不是金属。 “有些S不是P”中,断定了有些S不是P 类中的任何分子,也就断定了有些S被排除 在P的全部外延之外,所以P是周延的。 例:有些工人不是北京人。
通过调查得知,并非所有个体商贩都有偷 税、逃税行为。 如果上述调查的结论是真实的,那么下面哪一 项一定为真。 A.所有的个体商贩都没有偷税、逃税行为。 B.多数个体商贩都有偷税、逃税行为。 C.并非有的个体商贩都没有偷税、逃税行为。 D.并非有的个体商贩都有偷税、逃税行为。 E.有的个体商贩确实没有偷税、逃税行为。
四、素材相同的直言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 1、A、E、I、O四种判断的真假情况
全同关 系 真 假 真 真包含 真包含 于关系 关系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交叉关 系 假 假 真 全异关 系 假 真 假
SAP
SEP SIP
SOP





2、A、E、I、O之间的真假关系
A 从 属 关 系 I 反对关系 矛 矛 盾 盾 关 系 关 系 E 从 属 关 系 O
特点: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推理方向:既可以由真推假也可以由假推真。 例:1.已知:“所有金属都是导电体”为真 推出:“有些金属不是导电体”为假 2. 已 知 :“ 有些侵略战争是正 义 的 ” 为 假 推 出 :“ 所有侵略战争都不是正义的”为 真
4、 从属关系A——I、E——O
特点: 可以同真也可以同假 推理方向: 在一对同质的判断中,往下推 , 真推真 ;往 上推 ,假推假。 例 : 已知:“所有金属都是导电体”为真 推出:“有些金属都是导电体”为真
(1)判断和语句属于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 (2)有的句子表达判断,有的句子不表达 判断。 例:你叫什么名字? 飞吧,雄鹰! 这份合同是有效的吗?
2、判断和语句的区别
(3)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 例:任何金属都是导电的。 没有金属是不导电的。 不导电的金属是没有的。 难道有不导电的金属吗?
2、必然判断
必然判断是断定事物情况的必然性的判断。 (1)必然肯定判断 S必然是P(简化为“必然P”) 例:氯化钠必然溶于水。 (2)必然否定判断 S必然不是P(简化为“必然非P”) 例:改革必然不是一帆风顺的。
三、模态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
必然P 从 属 关 系 可能P 反对关系 矛 矛 盾 盾 关 系 下反对关系 关 系 必然非P 从 属 关 系 可能非P
第三节 关系判断
一、什么是关系判断 二、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和非对称关系 三、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和非传递关系 四、关于正确使用关系判断的问题
一、什么是关系判断
关系判断是断定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关 系的判断。 例:泰山在济南和曲阜之间。 有的学生尊敬老师。 组成:主项、关系项、量项 表示:aRb R(a、b)
所有三星级饭店都被搜查过了,没有发现犯罪嫌 疑人的踪迹。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那么下面四个断定中,可 确定为假的是: Ⅰ.没有三星级饭店被搜查过。 Ⅱ.有的三星级饭店被搜查过了。 Ⅲ.有的三星级饭店没有被搜查过。 Ⅵ 犯罪嫌疑人藏的三星级饭店已被搜查过。 A.仅Ⅰ和Ⅱ B.仅Ⅰ和Ⅲ C.仅Ⅱ和Ⅲ D.仅Ⅰ、Ⅲ和Ⅳ E. Ⅰ、Ⅱ、Ⅲ和Ⅳ
2、正确地使用量项,准确地表达被断定对象 的数量范围。 例:乡镇企业的产品都不行。 失足青年是可以教育的。 3、判断的主项、谓项要搭配,正确反映客观事 物之间的类属关系。 例:他学习成绩优异的原因是他长期勤奋学习 的结果。 4、表达判断的语句要恰当,不要产生歧义,要 避免自相矛盾。 例:我国有世界上任何国家所没有的万里长城。
1、任何具体判断都只能对事物情况作出近似 的“描绘”与“模写”,有的近似程度大些, 有的近似程度小些,而不可能一下子完全地 绝对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情况。 例:1、人类居住的大地是方形的。 2、人类居住的大地是球形的。 3、人类居住的大地是扁球形的。 4、人类居住的大地是赤道附近向外突出, 两极趋于扁平的球形。
5、医学发展应有伦理界限。
6、生态危机可能毁灭人类。 7、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 8、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 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一、什么是判断
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判断的特征: 1、判断总有所断定。 2、判断总有真有假。
二、真判断和准确的判断
2、判断的真实性是有条件的。 例:所有三好学生是守纪律的。 有的三好学生是守纪律的。 只有三好学生是守纪律的。 并非所有三好学生是守纪律的。
三、判断和语句
1、判断和语句的密切联系 (1)任何判断都是用语句表达的。 (2)判断和语句存在着大体对应的关系。 2、判断和语句的区别
2、判断和语句的区别
“他的行为已触犯了法律” “难道他的行为没有触犯法律吗?”
2、判断和语句的区别
(4)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 例: “某甲不走前门,偏走后门,结果等 待他的是警察的手铐。” (5)判断和表达判断的语句在形式结构上 只是大体对应,而不是完全对应。
四、判断的作用
1、判断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工具 2、判断是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
三、直言判断主项、谓项的周延性
一个判断的主项或谓项是周延的是指, 这个判断确定了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 1、全称判断的主项是周延的。 “所有S是P”断定了S类的全部分子都 是P类的分子,所以,S是周延的。 例:所有的猫都是动物。 “所有S不是P”中,S也是周延的。
2、特称判断的主项是不周延的
“有S是P”只断定了部分S是P,没有断定全 部S是P,所以S是不周延的。 例:有些猫是白色的。 有的小说是反映农村题材的。 同理, “有S不是P”中,S也是不周延的。
5、单称肯定判断 断定某一个别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例:济南是泉城。 小张是党员。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某个S是P。 6、单称否定判断 断定某一个别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例:李律师不是本案被告的诉讼代理人 某个S不是P。
直言判断的四种最基本形式
名称 全称肯定判断 全称否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 特称否定判断 公式 所有S是P。 所有S不是P。 有S是P。 有S不是P。 简记为 SAP SEP SIP SOP 简称 A E I O
2、全称否定判断 断定一类对象的全部都不具有某种性 质的判断。 例:所有的国家都不是超阶级的。 正当防卫不是违法行为。 所有S都不是P。 一切、任何、每个、全部、凡、无论 哪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