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历届代表大会及重要会议(2012公务员考试整理)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知识点汇总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知识点汇总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上海→南湖)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上海)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广州)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上海)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武汉)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苏联莫斯科)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延安杨家岭)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北京)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969年4月1日至24日北京)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北京)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北京)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9月1日至11日北京)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北京)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北京)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北京)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北京)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北京)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二大,1922年,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
党的历史上历次大会和重要会议

中共历次党代会和历届重要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大会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
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
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党的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党的五大虽然批评了陈独秀的错误,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如何对待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党,特别是如何建立党的革命武装等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都未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回答,因此,难以承担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挽救大革命的重任。
而真正结束中央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制定正确的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方针,是在3个月后的八七会议上完成的。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召开,党的六大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
六大认真地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次重要会议

三、抗日战争时期
1.洛川会议(1937年8月,陕北洛川)
主要内容: 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 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还决定在 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 敌后抗日根据地。
3.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陕北瓦窑堡)
主要内容:
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2.中共七大(1945年4月,延安)
请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 命依靠的力量、革命的目标认识上有什么进步?并
分析取得这些进步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 在理论创新上的突出成就。并简要说明其对中国革 命和建设所起的重要作用。 (3)上述材料反映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路线方针 政策制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
(1)主要内容: 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 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 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2)意义: 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 备了条件。
四、解3月,西柏坡) (1)主要内容: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由城市领导乡村时 期;党的总任务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 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 主义国家。
(2)哪一次转折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最大?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理
由。
(3)请你谈谈中国共产党在制定党的中心工作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2.分析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
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本党承认苏维埃管 理制度,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中国共产党彻底断绝同资 产阶级黄色知识分子阶层及其他类似党派的一切联系。 ──引自《中国共产党党纲》 材料二:(中共七大指出)新中国不可能、也不应该是旧式的资产阶级 专政的国家,但也不可能直接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应该是一个在 工人阶级领导下、以全国绝大多数人民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各革命阶级 民主联盟的国家,即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 ──引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用马 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 实践来检验和发展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引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 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 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 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引自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常考的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和部分重要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开始举行,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大会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废除资本家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
大会讨论了实际工作计划,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
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7月在上海举行。
大会制定了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即党的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大会规定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即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大会制定的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员条件、党的组织和党的纪律等作了明确规定,初步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
党的二大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6月在广州举行。
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分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规定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大会对党章进行了具体修改。
党的三大对推进国共合作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1月在上海举行。
大会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党的四大推动了以五卅运动为标志的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4月在武汉举行。
大会批评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但未能提出应对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正确方针。
党的五大未能在大革命走向失败的危急关头承担起挽救革命的责任。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28年6月在苏联莫斯科举行。
大会明确中国仍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指出在革命遭到严重失败后新的革命浪潮还没有到来,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
历届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资料

历届党代会资料:/GB/64162/64168/index.html历届人代会、政协会资料:/item/lianghui/zlhb/zlhb.htm 中共历届党代会时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9月28日)第二次会议(1955年7月5日~7月30日)第三次会议(1956年6月15日~6月30日)第四次会议(1957年6月26日~7月15日)第五次会议(1958年2月1日~2月11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9年4月18日~4月28日)第二次会议(1960年3月30日~4月10日)第三次会议(1962年3月27日~4月16日)第四次会议(1963年11月17日~12月3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64年12月21日~1965年1月4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5年1月13日~1月17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年2月26日~3月5日)第二次会议(1979年6月18日~7月1日)第三次会议(1980年8月30日~9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1年11月30日~12月13日)第五次会议(1982年11月26日~12月1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3年6月6日~6月21日)第二次会议(1984年5月15日~5月31日)第三次会议(1985年3月27日~4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6年3月25日~4月12日)第五次会议(1987年3月25日~4月1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8年3月25日~4月13日)第二次会议(1989年3月20日~4月4日)第三次会议(1990年3月20日~4月4日)第四次会议(1991年3月25日~4月9日)第五次会议(1992年3月20日~4月3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月31日)第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3月22日)第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3月18日)第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3月17日)第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3月19日)第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3月16日)第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3月16日)第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3月15日)第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2008年3月5日开幕 3月18日闭幕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2007年3月5日~2007年3月16日)第四次会议(2006年3月5日~2006年3月14日)第三次会议(2005年3月5日~2005年3月14日)第二次会议(2004年3月5日~2004年3月14日)第一次会议(2003年3月5日~2003年3月1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5日---3月16日中国历届人民代表大会具体时间时间:1921 年 7 月 23 日- 8 月初地点:上海、浙江嘉兴( 7 月 31 日,大会团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船上继续举行)大会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历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及会议重点

历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及会议重点篇一:中共历次重要会议时间、内容、意义《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专题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党的生日为7月1日)上海内容: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上海内容: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最高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内容: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4、“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5、遵义会议——1935年遵义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瓦窑堡会议——1935年瓦窑堡内容: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7、洛川会议——1937年洛川内容: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8、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延安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党的历届重要会议

中国共产党的历次重要会议一、民主革命时期的会议(1921-1949年)1.中共成立初的三次代表大会:(1921-1923年)(1)中共“一大”: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通过了中共的第一个党纲,选举了领导机构,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2)中共“二大”: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革命纲领。
(3)中共“三大”:1923年在广州召开,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但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2.第二次国民革命时期(1927-1937年,即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八七”会议:1927年在汉口召开,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召开,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领导,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召开,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即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1)洛川会议:1937年秋召开,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2)中共“七大”: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为抗战胜利和民主革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4.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即第三次国民革命时期(1)全国土地会议:1947年召开,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并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2)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思想准备,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讨论新中国成立的问题。
二、建国后召开的会议1.过渡时期1949-1956年(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议:1949年10月1日召开,会上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决定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概况

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概况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间:1921年7月23-31日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大会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 废除资本私有制"。
大会确定了党成立后的基本任务。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一大选举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人组成的中央领导机关中央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间:1922年7月16-23日地点:上海大会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大会分析了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阐明了中国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大会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且指出要通过民主革命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创造条件,这是党对中国革命认识的一个新的重大突破。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和党的纪律作了具体规定。
二大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执行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间:1923年6月12-20日地点:广州大会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国共合作问题。
大会正式决定和**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 ,建立民主革命的统一战线。
同时大会又强调指出,在国共合作中,共产党必须保持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努力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
大会制定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为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创造了重要条件。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间:1925年1月11-22日地点:上海大会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大会着重讨论了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运动中的地位,以及为了参加这一运动,党在组织方面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准备的问题。
提出了历次代表大会都没正式提出过的中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还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反对帝国主义工具之买办阶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及重要会议大会时间会议主要内容“一大”1921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大”1922 1、中共二大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⑴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⑵最低纲领(即现阶段的革命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中共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二大之后,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为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而斗争的新征途。
3、瞿秋白在其中最早提出“统一战线”的概念。
“三大”1923 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基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八七会议1927 1、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2、会议撤消了陈独秀的总书记职务,结束了右倾机会主义(投降主义)路线的统治;3、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
三湾改编1927 是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古田会议1929 会议的中心思想是: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
领导干部之间消除了隔阂,统一了认识;全军上下增强了团结,军队中呈现出一派崭新的精神面貌。
遵义会议1935 1、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
2、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到了成熟。
瓦窑堡会议1935 会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党在新形势下政治路线和革命政策的转变,迎接抗日新高潮的来临。
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彻底地解决了联合民族资产阶级的问题。
洛川会议1937 1、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2、会议正确地分析了全国抗战开始以后的形势,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线,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问题。
2、正确地指导了党和军队实行由国内战争到民族战争、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1938 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共六届七中全会1945这是我党历史上最长的会议。
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决议》指出了在全党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
正式宣布:"党在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的胜利结束。
“七大”1945 1、大会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的概括和阐述,确定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2、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1、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执政党的建设问题。
2、毛泽东提出警告“糖衣炮弹”的袭击,提出两个转折和两个务必的思想:⑴两个转折: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⑵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19501、会议主要讨论了国家的经济问题,并确定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及所应采取的战略和策略方针。
2、毛泽东在《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中,提出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
“八大”1956 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确立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来。
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2、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路线,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在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起点。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重新建构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确立了毛泽东的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十二大”1982 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十三大”1987 1、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2、完整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3、规定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
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对外开放的新格局逐步形成。
“十四大”1992 大会作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三项决策:一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决策和战略部署;二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三是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标志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
“十五大”1997 江泽民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
1、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2、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十六大”2002 江泽民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大会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1、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2、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3、系统地深刻地总结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
4、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十七大”2007 胡锦涛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2.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对“改革开放”作出新的高度评价;4.首次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5.吹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6.首次单列篇章阐述“民生问题”;7.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写入“廉租房制度”。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这条基本路线的内容可简要概括为“一个中心(经济建设),两个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三个代表的内容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科学地概括为“四项基本原则”,这就是“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古代史:1840年以前近代史:1840-1919现代史:1919-1949当代史:1949至今土地革命时期也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1937年)。
中共领导下的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争,至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国抗日民族土地革命时期统一战线形成为其结束的标志。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大革命”,但不等同于“大革命”。
是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称这段时期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简称“大革命时期”。
背景1912~1928年由北洋军阀控制的北京中华民国政府的通称。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取得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职,3月10 日在北京就职,又逼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这标志着民国史上北洋政府统治的开始。
北洋政府对外依靠帝国主义支持,对内主要代表国内封建势力,以北洋军队为统治支柱,镇压人民,排斥异己,在全国建立起军事化的统治。
北洋政府与北洋军阀各个派系的兴衰关系很密切,以时间划分,大致可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皖系军阀统治时期、直系军阀统治时期、奉系军阀统治时期四个阶段。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主要不平等条约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包括:割地;开口通商;赔款;协定关税。
2.1843年,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主要内容包括:《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英国获得领事裁判;片面最惠;口岸租赁和居住。
3.1858年,俄、美、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主要内容包括:公使进京;开口通商(牛、淡、汉、南等十处)、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赔款。
4.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包括:承认;开商埠;赔款;割地。
5.1858—1860年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割占中国大片领土100多万平方公里;至80年代共占我国大片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6.1895年,《马关条约》承认;割地;赔款;开口通商;开内地新航线;设厂。
7.1901年《辛丑条约》赔款;拆毁;驻军;划定;惩办;总理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