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

合集下载

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赏析

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赏析

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赏析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卜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一。

《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

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②驿外:指荒僻之地驿:驿站,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

③断桥:残破的桥。

④无主:无人过问⑤著(zhuo):同“着”,这里是遭受的意思。

⑥苦:尽力,竭力⑦一任:任凭⑧零落:凋谢⑨碾:轧碎。

选自《剑南诗稿》(上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译文】驿亭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背景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

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

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

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

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

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

陆游《卜算子 咏梅》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陆游《卜算子 咏梅》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①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②【注释】①驿:古代官方设置的供递送公文或其它差役者中转休憩的交通站。

②碾(nian):压碎。

【译文】一枝野梅孤寂无依地吐芳在驿站之旁的断桥畔,黄昏来临时花容已甚憔悴,更加上风雨的侵袭,尤觉惨淡了。

梅花原本开早百花之先而无意争占春光,苦心经营自己,所以,随它群芳的嫉妒,绝不在意!即使在风雨中凋谢飘落,花瓣成泥或被碾压成尘,但形可灭神却永驻的,只要清香依旧留在人间,也就足以自傲,足多自豪了。

【集评】明·卓人月、徐士俊:“末句想见劲节”。

(《古今词统》)现代·唐圭璋:“此首咏梅,取神不取貌,梅之高格劲节,皆能显出。

起言梅开之处,驿外断桥,不在乎玉堂金屋;寂寞自开,不同于浮花浪蕊。

次言梅开之时,又是黄昏,又是风雨交加,梅之遭遇如此,故惟有独自生愁耳。

下片,说明不与群芳争春之意,‘零落’两句,更揭出梅之真性,深刻无匹。

咏梅即以自喻,与东坡咏鸿同意。

东坡放翁,固皆为忠忱郁勃,念念不忘君国之人也。

(《唐宋词简释》)”【赏析】咏物原是为的抒情,所以,咏物之作贵在舍物之形,抉物之神,然后合一己之情于某物之神,铸就物我相化的“意”。

陆游这首词之所以传为名篇,脍炙人口,就是因为它传述了词人一种坚毅的,虽死无悔也不变其志的心态。

词所透出的孤高风姿,不免遭受“孤芳自赏”的微辞,但是,在历尽磨难,备受打击之后,要力抱劲节,坚持心志,不孤芳自赏难道去随波逐流?脱离具体时空背景,滥加求全责备,若非大言欺人,则必属深文周纳,擅长罗积之举。

需要指出的是,后来龚定庵的“化作春泥更护花”诗句其实出之此词词意,只是放翁侧重于守持精神,定庵则强调己力的自信。

前者虚,后者实;前者劲节情出之委婉语,后者直言其崛强,如此而己。

《卜算子·咏梅》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

《卜算子·咏梅》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

《卜算子·咏梅》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卜算子:万树《词律》引毛先舒的话说,驿宾王的诗喜欢用数目字,被人称作“卜算子”。

②驿外:驿站外。

②驿外:指荒僻之地驿:驿站,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

③断桥:残破的桥。

④无主:无人过问⑤著(zhuo):同“着”,这里是遭受的意思。

⑥苦:尽力,竭力⑦一任:任凭⑧零落:凋谢⑨碾:轧碎。

译文驿亭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译文二】在驿站外的断桥旁边,她寂寞地开放无人呵护。

已是日落黄昏还独自忧愁,又受着骤来风雨的欺侮。

无意去苦苦争占春光,任凭百花讥嘲嫉妒。

纵然片片凋落碾作尘土,沁人的清香却依然如故。

【评点】本篇为咏梅抒怀的名作。

上片写梅花无人爱惜、受风雨欺凌的遭际。

“驿外断桥边”点出梅花的生长地,梅花是那么清幽脱俗,出于众花之上,可现在竟独自在这郊野的驿站外开放,“断桥”边本就是人迹罕至,自然梅花也就无人欣赏,备受冷落了。

这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寂寥地盛开,又寂寥地凋零。

“寂寞开无主”点出这是一株无主的.梅,所以既不会得到应有的照料,也不会有人过来看它。

这一句,词人将自己的感情全部倾注在这株梅花身上,将梅的孤独冷落写得如泣如诉,令人动情。

此时已经是日落黄昏,这株孑然一身、默默开放的梅花,愈加凄凉无助,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呼应上句的“寂寞”。

生长在驿外断桥、夕阳西下,本已寂寥愁苦不堪,更不要说再有凄风冷雨的摧残了。

“更著”二字力重千钧,将前三句梅花的困苦处境打得粉碎。

至此词人已经将感情渲染到高潮,面对这看似无法承受的愁苦,梅花仍然“开”!足见其倔强、顽强的秉性。

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赏析

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赏析

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赏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赏析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卜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一。

《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

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②驿外:指荒僻之地驿:驿站,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

③断桥:残破的桥。

④无主:无人过问⑤著(zhuo):同“着”,这里是遭受的意思。

⑥苦:尽力,竭力⑦一任:任凭⑧零落:凋谢⑨碾:轧碎。

选自《剑南诗稿》(上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译文】驿亭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背景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

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

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

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

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

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

《卜算子·咏梅》原文及注释

《卜算子·咏梅》原文及注释

《卜算子·咏梅》原文及注释《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读陆游同题词,反其意而作。

一起来看看为大家整理的:《卜算子·咏梅》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卜算子·咏梅近代:毛泽东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鉴赏该词是毛泽东读陆游同题词,反其意而作。

写于1961年12月,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诗词》。

梅花,在中国文人的笔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

由于审美情趣的差别、吟咏时心绪不一,他们笔下梅花的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

毛泽东这首词前有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表明了创作契机。

“陆游咏梅之词,全篇重一个“愁”字,毛泽东的咏梅词重点却在最后一字——“笑”。

鲜明的对比写出了两位作者经受的磨难,以及不同的面对和心境。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与陆游明显不同的胸襟与气魄。

“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文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

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

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

“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绘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兀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以及不畏严寒的性格特点。

作者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这和陆游笔下“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结合毛泽东这首词的写字背景看,作者如此地刻画梅花的形象,是有深刻的政治寓意的。

那时正值中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原苏联领导人有挑起中苏论战,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压力,内忧外困,此时的中国国力也不富强,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毛主席《卜算子-咏梅》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

毛主席《卜算子-咏梅》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

毛主席《卜算子-咏梅》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原文:卜算子·咏梅毛泽东〔近现代〕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文: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

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的消息来报告。

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梅花却在花丛中欢笑。

注释:冰:形容极度寒冷。

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犹:还,仍然。

俏:俊俏,美好的样子;(此处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表现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文中指花全部盛开的样子)创作背景:1960年6月,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召开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苏共代表团和中共代表团发生激烈争论。

会后,苏联撤走在华的全部专家,撕毁几百个协定和合同,停止供应重要设备。

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对华经济封锁。

苏联的严重措施,实际上断绝了中国从国外获取先进技术装备的正常渠道。

与此同时,中国正处在三年困难时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在严重困难面前,毛泽东始终保持着中华民族大无畏的气概顶住了大国沙文主义的压力。

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赢得了普遍的赞誉。

1961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为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做准备。

他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感到文辞好;但意志消沉,只可借其形,不可用其义,于是他再续一首与陆游的词风格不同的咏梅词,目的主要是鼓励大家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

此词最早发表于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

鉴赏:此词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的形象,鼓励人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

上阕主要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描绘梅花的美丽、积极与坚贞;下阕主要写梅花的精神风貌,表现了梅花坚强不屈、不畏寒冷,对春天充满信心和谦虚的风格。

《卜算子·咏梅》原文及翻译

《卜算子·咏梅》原文及翻译

《卜算子·咏梅》原文及翻译本文是关于《卜算子·咏梅》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一、《卜算子·咏梅》原文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二、《卜算子·咏梅》原文翻译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三、《卜算子·咏梅》作者介绍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卜算子·咏梅》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卜算子·咏梅》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卜算子·咏梅》原文翻译以及赏析创作本词时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主战派被排挤压迫,士气低落,这首咏梅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卜算子·咏梅》作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驿yi 去声):驿站。

(古代大路上的交通站。

这句写的是幽僻无人来往的地方。

②寂寞:冷清。

无主:没有人过问。

③更著:又加上。

④无意:不想。

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⑤一任:任凭,不在乎。

完全听凭百花去妒忌吧。

⑥群芳:普通的花卉,此处喻指政界中的群小。

⑦碾(nian 上声):轧碎。

⑧作尘:变成灰土。

⑨香如故:香气还是照旧不消失。

【译文】驿站外的断桥边,寂寞地开放。

已是黄昏时刻,她独自愁思,更加还有风雨摧残。

她花开在百花之先,并非有意苦苦地争夺春光,听凭着群芳心生嫉妒。

即使零落成泥,清香却如故。

【鉴赏】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

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

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

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

末两句即是《》“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

比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

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

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

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花 中 四 君 子
岁寒三友
卜算子 咏梅
学习目标:
:了解梅花的特点。
:体会两首词的寓意、作者的感情。 :比较阅读两首词的异同点。 :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词。
解 题
卜算子:词牌名。 咏梅:诗的题目。 小序:交代写作的缘起。 反其意:立意和陆游的原词不同。

微风细雨把春姑娘给送回来了, 天空中飞起了雪花儿,早早地迎接春 天的到来。已经是高高的悬崖上冰冻 百丈的时候,却还有梅花的花枝在俏 丽地招展。 • 梅花虽俏丽却并不和百花争着显 示自己在春天的艳丽、出众,她只是 把春天到来的讯息向大伙儿通报。等 到山野上百花盛开群芳烂漫的时候, 你看,梅花在花丛中笑得正欢呢。
•梅
• • • • •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 为有暗香来。
• 杂诗
• • • • • 唐 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 寒梅著花未?
• 赠范晔
• • • • • 南朝宋 陆凯 折梅逢驿使, 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 聊赠一枝春
• 梅花绝句
• • • • • 宋 陆游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诵读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在驿站的外面,在断桥旁 边,无人过问的梅花寂寞地舒 展花瓣。黄昏时候,你已经受 不起孤独与忧愁,哪里还能再 忍受狂风暴雨的摧残?! 你无意苦苦争夺在春天里 争妍斗艳,你任凭百紫千红去 妒忌恨怨。即使凋谢后被踏成 泥土,碾作尘埃,沁人心脾的 幽香却永远不会消散!
合 理 想 象 理 解 词 意
简 析
词的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 身姿,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 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尚的 动人形象。
(1)“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赞颂了梅花傲霜斗雪的坚强品格。
(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赞颂了梅花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胸怀。 (3)一个 俏 字统领全文。这个俏字 是传神的写照,集中体现了梅花斗 霜傲雪的品格中。 (4)气度非凡的 笑 字。说明梅花 不是与百花争春的孤傲者。她愿春 満人刘,更愿做一个义务报春者
结合写作背景,思考作者写梅花为了表现什么?
一、读一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诗歌 注意:情感、语气、语调及重读。
诵读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 飞雪迎春到 。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 待到山花烂漫时 , 她在丛中笑。
感受时代
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心情
陆词背景: 毛词背景: 作者陆游(1125-1210), 此词写于1961年12月,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字务 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 观,号放翁。 期,国际上 的反华势力 作者生活在日益衰败 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 的南宋时代,一贯主张收 着严峻的考验。即使如此, 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 作者仍然保持了革命繁荣 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 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 情绪愤懑抑郁。通过咏梅 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寄托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课后家庭
• • • •
山园小梅
书 香 咏 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叹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今 朝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想一想这首诗写出了梅花怎样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吟诗作对 今 朝 有 酒 今 朝 醉 踏 雪 寻 梅 无 意 归
②衬托(反衬)。“零落成泥碾作尘”极写梅 花寂寞野处、黄昏独愁、风雨交侵、群芳嫉妒 深重困境下的悲怆命运——落地陨灭。同时也 为下句作最鲜明的反衬和强有力的蓄势,将全 词推向最高处。“只有香如故”,是梅花的庄 严宣告:我的形体虽然消失,但我的清香—— 我的精神、我的品格、我的灵魂,丝毫未泯, 依然如故。这宣言是梅花心中的最强音,也充 分体现了词人坚贞不屈、爱国不渝的崇高气节, 咏物咏怀,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 钓雪舟倦睡
• • • • • 宋 杨万里 小阁明窗半掩门, 看书作睡正昏昏。 无端却被梅花恼, 特地吹香破梦魂
• 白梅
• • • • •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五、练一练 • 梅花,一向是古代文人墨客争 相咏诵的对象,试结合你平时 的知识积累,完成以下题目。
7.词中还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写梅花 的?作简要分析。
①拟人。“寂寞”,表现梅的寂寞开放,孑然一 身、孤苦无依、无人陪护、无人理会、无人欣赏。梅 花与诗人的心境融合无间,灵犀相通。“愁”,是上 句“寂寞”的承接和深化。在如此衰败肃杀、寒气袭 人的暗淡黄昏,这枝独自开放的梅花怎能不愁情满怀。 下片的“争”、“妒”大大超脱了草木无情的自然属 性,完全赋予了人是思想情感,显示了不同人的不同 的精神状态。写花写人,浑然一体,水到渠成、天衣 无缝。而“苦”和“一任”更强化了品质的深度,增 强了感人的力量,自然贴切,妙笔生花。
二、比一比:
在反复的品读中,去比较 两首词中梅花的相同点和 不同点。
比较阅读:
比较一下这两处梅花在内容及 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1)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相 (2)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 同 (3)都赞颂了梅花的高洁的品格。 点 (4)都以梅花自比。
不 同 点
(1)梅花 的形象不同
受到暴雨狂风的打击,这是多么
凄惨阴沉的画面。
4.词的上片表达“梅”怎样的品格? 孤芳高洁、坚强不屈的品格。 5.词的下片表达了梅怎样的品格?从哪 里体现的? 高尚脱俗、坚贞不二的心志。 从“一任群芳妒”和“只有香 如故”可以体会。
6.词如何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用梅花 的意象来表现自己情操的? 1.“梅”实际是他人格的化身。驿 外断桥,黄昏风雨,正象征着他一生艰 难的政治处境和他所遭受的严酷政治打 击;2.争春无意,妒任群芳,正写照了 他不屑媚俗邀宠、有别于一般官僚政客 们的傲岸性格;3.成泥作尘,香犹如故, 正突现出他即便粉身碎骨也还是要坚持 爱国理想、民族气节、君子操守的顽强 意志。

游: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象征屡受排挤的主战派。 毛泽东:傲寒俊俏、积极乐观。 象征革命者的坚贞不屈 斗争的精神。 陆 游:低沉孤高。 毛泽东:积极乐观,充满信心。
(2)感情基 调不同
请根据自己对两首词理解,尝试带有感情 地朗读。
三、背一背
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既快又 准地背诵下来。
四、想一想
解词意
问题研讨
1. 概括词上下片的大意。
上片写梅花孤独寂寞与备受摧残 的境况。
下片通过梅花来写自己的高尚节 操。
2.词的上片有哪些意象?在课本上画出。 (驿站、断桥、黄昏、风雨) 3.这些意象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 境?为什么?
荒废驿站的断桥边,寂寞开放的梅花, 非常的孤寂凄凉的意境。这样孤苦无依的梅 花无人欣赏,正值黄昏时分,夕阳西下,一 种萧瑟凄凉的意境展现了出来,在这种情况 下,竟然还要
1、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一首咏梅诗,并注明题目和作者 • 诗作:————— 题目:《————》 • 作者:———— • 2、下面是一些文人给梅花起的别称,你最喜欢哪一个, 为什么? 寒冬斗士 暗香疏影 风雪俏佳人 你的选择:——— 理由:———— 3、梅与——、——、——共称为“四君子”。 4、根据下面的例句,仿写一句。 例句: 梅, 一片玉瓣,是一滴生命;剥落了生命,你找来 了燕语和莺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