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自测卷2012B
《无机及分析化学BI》试题A卷(1)

是( )
A、AgCl 饱和溶液
B、1 mol·L-1NaCl
C、1 mol·L-1AgNO3
D、4 mol·L-1NaNO3
14. BaSO4 饱和溶液加水稀释后,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BaSO4 的溶解度增大
B. BaSO4 溶解度减小
C. BaSO4 的 Ks$p 增大
D. BaSO4 的离子积减小
36.在标准状态下,所有纯态单质的△fG
$ m
均为
0。(
)
37.比较两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反应物浓度较大的反应速率快。( ) 38.一定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速率常数和反应速率逐渐变小。( ) 39.正催化剂加快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的速率。( ) 40.1.0 mol·L-1NaOH 和 1.0 mol·L-1NH3·H2O,它们的氢氧根离子浓度相同。( ) 41.某一元弱酸溶液被稀释后,解离度和氢离子浓度增加。( ) 42.在一定条件下,已知反应 H2A 2H++A2-,表明该反应是二元强酸。( ) 43.在有 AgCl 固体存在的溶液中,当加入等体积 1 mol·L-1 的 NaCl 溶液后,会使 AgCl 溶解度 显著减小。( ) 44.利用沉淀转化可使某些既难溶于水又不溶于酸的物质转化为可溶性物质。( ) 45.在分步沉淀中,当第一种被沉淀的离子浓度 c1≤1.0×10-5 mol·L-1,而第二种离子还没有生成 沉淀时,则这两种离子能被定性分离开。( ) 46.电极电势越高,电对中氧化态物质在水中氧化能力越强。( ) 47.在 Zn|ZnSO4||CuSO4|Cu 原电池中,向 ZnSO4 溶液中通入 NH3,电动势变小。( ) 48.氧化还原反应是参与反应的所有元素的原子都发生电子的转移或偏移。( ) 49.所有的配合物都必须包含内界和外界两部分。( ) 50.[Co(NO2)3(NH3)3]的命名为三硝基·三氨合钴(Ⅲ)。( ) 51.溶胶粒子带正电荷,所以胶核只吸附带正电荷的离子。( ) 52.同价反离子,水合离子半径越小,对胶体的凝结能力越强。( )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自测卷3

θ
3−
3−
θ
−
4
3
2
2
4
3
2
6
12
6
12
22
11
b
四、计算题( 计算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 1. 在含 0.15mol· L [Cu(NH ) ] 、 1.0mol· L 自由 NH 和 0.1mol· L NH Cl 的溶液中,有无 Cu(OH) 沉淀生成。 (已知铜氨配离子 K =4.8×10 ,氢氧化铜 K =2.2×10 ,氨水 K =1.8×10 ) 2. 在 1L0.1mol·L AgNO 溶液中需要加入多少 molNH ,才能使 Ag 离子浓度降低到 2.0×10 mol·L ?(已知银氨配离子 K =1.7×10 ) 3. 计算 ϕ (Cu / CuI) ,并说明下述反应进行的方向。 2Cu +4I = 2CuI↓+I (已知 ϕ (Cu / Cu ) =0.16V, ϕ (I /I ) =0.54V,K (CuI) =5.00×10 ) 4. 反应 A=B+C 的 ∆ H (300)=100kJ·mol ,K (300)=0.1,求 ∆ G (300)、 ∆ S (300)及上述反应 能自发进行的最低温度。
3−
3−
当 c(HB)增大,E 将由负值增大为正值,使反应能自发向右进行。
3
解:根据稀溶液的通性, ∆T = K c(B) ,c(B)越大,溶液的沸点越高。对于相同质量分数的溶, 因为葡萄糖(C H O )的分子量小于蔗糖(C H O )的分子量,所以葡萄糖的 c(B)较大, 溶液的沸点较高。 四、计算题 1.解: NH + H O ⇔ NH + OH 平衡浓度/mol·L 1.0 0.1 x
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

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南京农业大学试题纸2007-2008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类型:必修√、选修卷类:A、B√课程普通化学班级学号姓名成绩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1、D2、C3、D4、B5、A6、D7、D8、B9、A10、B11、A12、B13、C14、D15、B16、A17、B18、A19、D20、D1、将压力为200 kPa的O2 5.0 L和100 kPa的H2 10.0 L同时混合在20 L的密闭容器中,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A.120 kPa B.125 kPa C.180 kPa D.100 kPa2、37℃时血液的渗透压为775 kPa,给人体静脉注射萄萄糖(摩尔质量为180 g(mol(1)的浓度为(等渗溶液)A.85.0 g(L(1 B.5.41×104 g(L(1 C.54.1 g(L(1 D.2.7×104 g(L(13、在密闭容器中,A、B、C三种气体建立化学平衡,它们的反应是:A + B = C,在相同的温度下若体积缩小2/3,则平衡常数为原来的:A.3倍B.2倍C.9倍D.不变4、汽化是这样一个过程,其A.(H、(S和(G在一切温度下均为正值B.(H和(S为正值C.(G在T值低时为负值,在T值高时为正值D.(H与压力有极大关系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等温等压的情况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过程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B.只有等压过程才有(HC.因为H = U + PV,所以反应的(H始终大于反应的(UD.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等于反应的焓变6、对于基元反应:2NO + O2 = 2NO2 ,若将体系的压力由原来的1大气压增大到2大气压,则正反应的速度为原来的A.2倍B.4倍C.6倍D.8倍7、反应A:2NO2(g) = N2O4(g) (G (A) = -5.8 kJ·mol(1,反应B:N2(g) + 3H2(g) = 2NH3(g) (G(B) = -16.7 kJ·mol(1A.反应A较反应B快B.反应B较反应A快C.两反应速度相同D.无法判断两反应速度8、具有sp3等性杂化轨道类型的分子空间构型是A.平面正方形B.正四面体型C.平面三角形D.正八面体型9、下列离子中外层d轨道在半充满状态的是A.Cr3+ B.Fe3+ C.Co3+ D.Cu+10、从精密度好就可判断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A.随机误差小B.系统误差小C.相对标准偏差小D.平均偏差小11、由电对MnO4(/Mn2+与Fe3+/Fe2+组成原电池,已知电对MnO4(/Mn2+ 的φ?大于Fe3+/Fe2+的φ?值,若增大溶液的pH值,原电池的电动势将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判断12、已知一定的温度下,CdCO3的Ksp? = 4.0 × 10(12, Cd(OH)2的Ksp? = 3.2 × 10(14, 那么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A.CdCO3 > Cd(OH)2 B.CdCO3 < Cd(OH)2 C.CdCO3 = Cd(OH)2 D.不能确定13、下列哪一种说法欠妥A.配合物中心原子是中性原子或带正电荷的离子。
(06-07)年《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B卷

B: 超过分子平均能量的分子间碰撞
C: 活化分子按一定的取向进行碰撞
D: 任何分子间的碰撞
3. 催化剂的作用是()
A: 改变反应速度B: 改变化学平衡
C: 催化热力学上判定不能发生的反应D: 提高反应物浓度
4. 某一分解反应A = B + C, 当cA=0.20mol· L-1,则 ;当cA=0.60mol· L-1,
13. 配合物 的中心离子杂化类型是( )
A: B: C: D:
14. 的沸点是100℃, 的沸点是-42℃,用于解释该现象的理论是( )
A:范德华力B:共价键C:离子键D:氢键
15. 铵离子 的空间构型为()
A:直线型B:三角型C:三角锥型D:四面体型
16. 用 标准溶液滴定同浓度的一元弱酸( ),滴定突跃范围为7.75~9.70。若用
的沸点是100.16℃。求尼古丁的分子式。
( ,注意实验误差)
2.在500ml 0.20mol· L-1的HAc溶液中,需要加入多少克固体 ,才能使溶液中的 浓度降
低100倍?
,
3.用配位滴定法测定铝盐中的铝,称取试样0.2500g,溶解后,加入0.05000mol· L-1EDTA标准溶液
25.00ml,在适当条件下使配位完全,调pH = 5~6,加入二甲酚橙指示剂,用0.02000mol· L-1
则 。则此反应的级数为:()
A:零级 B: 一级C: 二级 D: 三级
5. 25℃时, 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6mol· L-1;若在1升水加入1mol ,则其溶解的过程()
A10.4 ,反应 的 为()
A: -110.4×2 B:-110.4
C:+110.4 D:+110.4×2
华农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2013学年第一学期 考试科目: 无机及分析化学A 考试类型:(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号 姓名 年级专业 注: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焓是状态函数B .焓是系统能与环境进行热交换的能量C .焓只在某特定条件下才与系统反应热相等D .焓是人为定义的一种具有能量量纲的热力学量 2.已知 4NH 3(g)+5O 2(g) = 4NO(g)+6H 2O(l)r m H ∆ = -1170 kJ·mol -1 4NH 3(g)+3O 2(g) = 2N 2(g)+6H 2O(l)r m H ∆ = -1530 kJ·mol -1则NO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 A .-90 kJ·mol -1B .90 kJ·mol -1C .-180 kJ·mol -1D .180 kJ·mol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质量增加的反应就是熵增反应B .ΔS > 0的反应一定可以自发进行C .对于相变过程H 2O(s)H 2O(g) 来说,其ΔH 和ΔS 具有相同的正负号D .由于熵是系统内部微粒混乱程度的量度,所以盐从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过程一定是熵减的。
4.已知 CO(g)C(s) +21O 2(g) 的r m H ∆> 0,r m S ∆< 0,则此反应A .低温下自发B .高温下自发C .低温下非自发,高温下自发D .任何温度下都非自发5.将固体NH 4NO 3溶于水中,溶液变冷,则该过程的ΔG ,ΔH 和ΔS 的符号依次为 A .+、-、- B .-、+、- C .-、+、+ D .-、-、+ 6.标准摩尔生成焓f m H ∆为零的单质是A .C (金刚石)B .P 4(白磷)C .O 3(g)D .Cl 2(g)7.已知反应C(s)+CO 2(g) =2CO(g),在767℃时K = 4.6,在667℃时K = 0.50,则反应的热效应为 A .吸热 B .放热 C .r m H ∆=0 D .无法判断 8. 用拉乌尔定律讨论稀溶液蒸气压下降规律时,溶质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 挥发性物质 B. 不溶物 C. 难挥发非电解质 D. 气体 9.10 mol·L -1的下列溶液,凝固点降低最多的是 A. C 6H 12O 6(葡萄糖)B. KNO 3C. C 3H 5(OH)3(甘油)D. Na 2SO 410.将相同质量的非电解质A 和B 分别溶于相同质量的水中,测得A 溶液的凝固点比B溶液的高,则M A 与M B 的关系是 A .M A > M BB .M A < M BC .M A =M BD .无法确定11.欲配制pH=7~8的缓冲溶液,应选择的体系是 A. NH 4Cl —NH 3(b 3p (NH ) 4.75K =) B. NaHCO 3—NaCO 3 (a223p (H CO )10.25K =) C. HAc —NaAc(a p (HAc) 4.75K =)D. Na 2HPO 4—NaH 2PO 4(a234p (H PO )7.20K =)12.已知0.1 mol·L -1一元弱酸HB 的pH=3.0,则0.1 mol·L -1共轭碱NaB 溶液的pH 为 A. 8.5B. 9.0C. 9.5D. 11.013.已知H 2S :8a19.110K -=⨯,12a2 1.110K -=⨯。
期末自测卷2

华南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自测卷2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1、甲醛(HCHO)为平面型分子,因此可推测甲醛上C原子的杂化类型为A spB sp2C sp3D dsp2()2、下列相同质量摩尔浓度的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A 葡萄糖C6H12O6B 甘油C3H8O3C NaClD CaCl2()3、下列哪一个原电池符号是正确的。
A (-)Zn | Zn2+(1mol.L-1)║Cu | Cu2+(1mol.L-1)(+)B (-)Zn | Zn2+(1mol.L-1)║Fe3+(1mol.L-1)| Fe2+ (1mol.L-1)| Pt(+)C (-)Zn | Zn2+(1mol.L-1)║Fe3+(1mol.L-1),Fe2+(1mol.L-1)(+)D (-)Zn | Zn2+(1mol.L-1)║Fe3+(1mol.L-1),Fe2+(1mol.L-1)| Pt(+)()4、在Ag+ /Ag标准电极中,加入下列物质,电极电势数值下降最大的是A NaClB NaBrC NaID AgNO3ϕ(Cl2/Cl-)=1.36V, θϕ(O2/H2O2)=0.682V, θϕ(I2/I-)=0.54V,()5、已知θθϕ(Na+/Na)=-2.71V,则还原性最强的物质是A NaB H2O2C Cl-D I-()6、用高锰酸钾作标准溶液进行直接滴定时,用下列哪种酸调节酸度比较合适。
A HClB HNO3C H2SO4D HAc()7、已知[PtCl2(OH)2]为平面四方形结构,其中心离子采用的杂化类型为A sp3B dsp2C sp2dD sp()8、下列螯合剂螯合能力最强的是A H2NCH2NH2B H2NCH2CH2CH2CH2NH2C H2NCH2CH2NH2D H2NCH2CH2CH2CH2CH2CH2NH2()9、有关配位滴定法的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华 南 农 业 大 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无机及分析化学

考试时间:3小时满分150分(机密)华南农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无机及分析化学部分(75分)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已知298K时(MnO4-/ Mn2+)=1.51V,则当溶液由pH=2变为pH= 4时,MnO4-/ Mn2+电极电位的变化 (MnO4-/ Mn2+) = (1)V。
2.CuSO4·5H2O脱水反应的K pθ分别为:CuSO4·5H2O(s)=CuSO4·4H2O(s)+ H2O(g) K p1θCuSO4·4H2O(s) = CuSO4·3H2O(s)+ H2O(g) K p2θCuSO4·3H2O(s)= CuSO4·2H2O (s)+ H2O(g) K p3θ为使CuSO4·4H2O晶体保持稳定(不风化也不潮解),容器中的水蒸气压P H2O应为(2) 。
3.温度为800K时,某反应的活化能为181.6 kJ.mol-1,当加入某种催化剂后,该反应的活化能降低为151 kJ.mol-1。
加催化剂后反应速率近似增大了(3) 倍。
4.将反应Sn4++Zn = Sn2++Zn2+装配成原电池,其电池符号为:(4) 。
5.把0.04mol.L-1 KBr和0.08mol.L-1 AgNO3溶液等体积混合制成溶胶,该溶胶电位离子是(5) ,胶团结构式是(6) 。
6.硫酸亚硝酸根五氨合钴(III)的化学式是(7) ;(NH4)3[CrCl(SCN)4]的系统名是(8)。
7.在描述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中,决定原子轨道形状的量子数是(9) ;决定原子轨道在空间伸展方向的量子数是(10)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从精密度就可以判断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
A.偶然误差小B.系统误差小C.平均偏差小D.标准偏差小2.滴定时,滴定管未用待盛装的溶液润洗,由此对测定结果产生的影响属于()。
华南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自测卷汇总

华南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自测卷1一、选择题(22分,每小题2分)1. 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主要是因为( )。
A) 增加了反应的活化能 B )促进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C) 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 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2. 相同浓度的下列溶液,沸点最高的是( )。
A) C 6H 12O 6 B )C 12H 22O 11 C) K 2SO 4 D) KCl3. 把一块冰放在00C 的盐水中,现象是( )。
A) 冰熔化 B) 冰不熔 C) 冰量增加 D) 不可知4. 根据稀溶液的依数性,下列浓度均为0.1mol.kg –1的溶液沸点最高的是:A) C 6H 12O 6 B )HAc C) K 2SO 4 D) KCl5. 已知f K θ([Cu(NH 3)4]2+)=2.1×1013,f K θ([Zn(NH 3)4]2+)=4.9×108,则反应[Cu(NH 3)4]2+ + Zn 2+ = [Zn(NH 3)4]2+ + Cu 2+ 在标准状态下自发进行的方向为:A) 正方向 B) 逆方向 C) 平衡 D) 不能判断6. 已知 2(/)0.76Zn Zn V θϕ+=-,2(/)0.34Cu Cu V θϕ+=,2(/)0.447Fe Fe V θϕ+=-,32(/)Fe Fe θϕ++=0.77V , 比较下列物质,最强的氧化剂是:A)Zn 2+ B) Cu 2+ C) Fe 2+ D) Fe 3+7. 已知:K sp θ(AgCl) > K sp θ(AgBr) > K sp θ(AgI),下列标准电极电位值最小的是:A) AgI/Ag θϕ B) AgBr/Ag θϕ C) AgCl/Ag θϕ D) +Ag /Ag θϕ 8. 要将溶液中的Cu 2+、Sn 2+还原,而Zn 2+不被还原,应选择θϕ在下列哪一个范围内的还原剂:已知,θϕ(Cu 2+/Cu)=0.34V ,θϕ(Sn 2+/Sn)= –0.14V, θϕ(Zn 2+/Zn)= –0.76V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南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自测卷2012B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4分)1. 已知Ag2O(s)的Δf H mθ(298K)=-30 kJ.mol-1,S mθ(298K)=122J.mol-1.K-1,则Δf G mθ(298K)为A -96kJ.mol-1B 96kJ.mol-1C -66.36kJ.mol-1D 无法得知2. 在等温等压下,反应在任何温度都能自发进行的条件是A ΔH <0,ΔS<0B ΔH >0,ΔS>0C ΔH >0,ΔS<0D ΔH <0,ΔS>03. 某反应的Δr G m(298)=11.6kJ.mol-1,表明该反应在等温等压下A能自发向右进行B不能自发向右进行C在298K时能自发向右进行D在298K时不能自发向右进行4. 如果某一封闭系统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又变到初始状态,则系统的A Q=0 W=0 △U=0 △H=0B Q≠0 W=0 △U=0 △H=QC Q=-W △U=Q+W △H=0D Q≠-W △U=Q+W △H=05. 定温下,下列哪一个反应的熵变数值最大?(不查表)A CO2(g)=C(s)+O2(g)B SO3(g)=SO2(g)+1/2O2(g)C 2NH3(g)=3H2(g)+N2(g)D CaSO4⋅2H2O(s)=CaSO4(s)+2H2O(1)6. 在等温条件下,若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其标准平衡常数值Kθ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难以判断7. 正反应和逆反应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为A Kθ正=Kθ逆B Kθ正=-Kθ逆C Kθ正⋅Kθ逆=1D Kθ正+Kθ逆=18. 对于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增加生成物的浓度,反应商Q与Kθ的关系和平衡移动的方向为A Q<Kθ,向右移动B Q<Kθ,向左移动C Q>Kθ,向左移动D Q=Kθ,不移动9.在平行测定中,系统误差的特点是A不影响实验的精密度B比偶然误差大C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D可通过多次测定而减到最小10. 定量分析工作要求测量结果的误差A越小越好B越大越好C等于零D在允许误差范围内11. 如果滴定操作相对误差要求≤0.1%,则滴定耗用滴定剂的体积应控制在A1~10mL B 20~30mL C 30~50mL D 50ml以上12.将pH=2.0的强酸和pH=11.0的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为A 1.35B 3.35C 2.35D 6.5013.在Na2S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c(Na+)=c(S2-)B c(Na+):c(S2-)=2:1C c(Na+):c(S2-)<2:1D c(Na+):c(S2-)>2:114.将相同浓度的HAc 和NaAc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下述关系正确的是A c(H +)≈c(OH -)B c(H +)≈c(Ac -)C c(OH -)≈c(HAc)D c(HAc) ≈c(Ac -)15.要配制pH=3.0的缓冲溶液,应选择下列哪组缓冲对较为合适?A 一氯乙酸+一氯乙酸钠(a pK θ=2.86)B HAc +NaAc (a pK θ=4.75)C HCOOH +HCOONa (a pK θ=3.75)D H 3PO 4+NaH 2PO 4(a pK θ1=2.12)16.用Na 2CO 3基准物标定0.10 mol ⋅L -1HCl 溶液时,应选择的指示剂是A 酚酞B 甲基橙C 中性红(6.8~8.0)D 百里酚酞(9.4~10.6)17.用HCl 标准溶液滴定NaOH 和NH 3混合溶液,应选择的指示剂是A 酚酞 B 甲基橙 C 中性红(6.8~8.0) D 甲基红18. 用0.10 mol ⋅L -1NaOH 滴定同浓度HAc (p a K θ=4.75)的pH 突跃范围为7.75~9.70,若滴定同浓度的HB (p a K θ=2.75)的pH 突跃范围为A 8.75~10.70B 6.75~9.70C 6.75~10.70D 5.75~9.7019.某酸碱指示剂的p K θ(HIn)=5.0,其pH 理论变色范围是A 4.0~5.0B 5.0~6.0C 4.0~6.0D 5.0~7.020. 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一元弱酸时,若弱酸和NaOH 溶液的浓度都比原来小10倍,则滴定曲线中A 计量点前后的pH 均增大B 计量点前后的pH 均减小C 计量点前pH 不变,后pH 减小D 计量点前pH 变大,后pH 不变21. 下列滴定中,用NaOH 滴定有两个滴定终点的是A H 2S (1a K θ=1.3×10-7 、2a K θ=7.1×10-15)B H 2C 2O 4(1a K θ=5.9×10-2 、2a K θ=6.4×10-5) C 一氯乙酸(a K θ=1.4×10-3)D H 3PO 4(1a K θ=7.6×10-3、2a K θ=6.3×10-8、3a K θ=4.4×10-13)22. 下列相同质量摩尔浓度的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A 葡萄糖C 6H 12O 6B 甘油C 3H 8O 3 C NaClD CaCl 223. 已知[PtCl 4]2-的空间构型为平面正方型,Pt 的外围电子构型为5d 96s 1,因此可推得其中心离子采用的杂化轨道类型为A sp 3B dsp 2C sp 2dD sp 224. 已知[Ag (NH 3)2]+的逐级稳定常数为1f K θ和2f K θ,其稳定常数f K θ为( ) A 1f K θ2f K θ B 1f K θ/2f K θ C 1f K θ+2f K θ D 2f K θ-1f K θ 25. 分别加热相同质量摩尔浓度的MgSO 4、Al 2(SO 4)3、CH 3COOH 和K 2SO 4稀溶液,最先沸腾的是A MgSO 4B Al 2(SO 4)3C CH 3COOHD K 2SO 426. 下列螯合剂螯合能力最强的是A H 2NCH 2NH 2B H 2NCH 2CH 2CH 2CH 2NH 2C H 2NCH 2CH 2NH 2D H 2NCH 2CH 2CH 2CH 2CH 2CH 2NH 227. 关于稀溶液依数性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稀溶液的依数性与溶质的粒子数有关B 稀溶液的依数性与溶剂有关C 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沸点低于难挥发电解质稀溶液D 浓溶液的凝固点比纯溶剂的凝固点低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H 3PO 4的离解常数为1a K θ、2a K θ、3a K θ,则b K θ( PO 43-)= 。
2.多元弱酸是 离解的,其各级离解常数的大小关系是 。
3.酸碱滴定曲线是以____________变化为特征的。
滴定时酸、碱的浓度越大,滴定突跃范围越_________。
酸碱的强度越大,则滴定的突跃范围越____________。
4.酸碱指示剂一般是______________,当溶液中的pH 值改变时,指示剂由于_____的改变而发生________的改变。
指示剂从一种颜色转变到另一种颜色的pH 值范围,称为指示剂的___________。
5. 用0.1 mol ⋅L -1NaOH 溶液滴定0.1 mol ⋅L -1的某二元弱酸H 2A (K a10=1.0×10-3、K a20=1.0×10-8),滴定反应为 ,化学计量点pH 为 ,选 作指示剂。
6. 今有下列几种酸碱滴定:(A )0.1 mol ⋅L -1NaOH 溶液滴定等浓度的HCl 溶液(B )0.1 mol ⋅L -1NaOH 溶液滴定等浓度的HAc 溶液(C )0.1 mol ⋅L -1NaOH 溶液滴定等浓度的HCOOH 溶液(D )1.0 mol ⋅L -1NaOH 溶液滴定等浓度的HCl 溶液则四种滴定突跃范围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7. 已知H 2S 的a K θ1和a K θ2,则在0.1 mol ⋅L -1H 2S 溶液中,c(S 2-)= 。
往溶液中加盐酸,则溶液的pH 值会 ,c(S 2-)会 。
8. 某原子的原子序数是16,其电子构型为 ,在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 族。
9. 改正下列错误的外围电子构型。
2s 2 2p x 2 ;3d 4 4s 210. 蔗糖水溶液的沸点应比纯水的沸点 。
11. 氯化六氨合钴(III )的化学式为 。
12. 已知①[CuY]2-、② [Cu(en)2]2+、③ [Cu(NH 3)4]2+ 的稳定常数K f θ分别为6.3×1018、4×1019和1.4×1014,则这三种配离子的稳定性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
三、计算题(20分)1. 已知反应 C (石墨)+CO 2(g )==2CO (g )Δf H m θ (KJ ∙ mol -1) 0 -393.5 -110.5S m θ (J ∙K -1∙mol -1) 5.7 213.6 197.6计算反应在1273K 时的Δr G m θ ,说明温度对反应反应自发方向的影响。
2. 用0.10mol ⋅L -1 HCl 滴定0.10 mol ⋅L -1甲胺(CH 3NH 2)溶液,计算:(1) 计量点时pH 值为多少?(2)计量点附近的pH 突跃是多少?(3)在该滴定中应选用何种指示剂?(4)如果用此HCl 滴定0.10 mol ⋅L -1NH 3⋅H 2O ,则等量点附近的pH 突跃又是多少?3. 在1L 0.1 mol·L -1AgNO 3溶液中需要加入多少mol NH 3,才能使Ag +离子浓度降低到 2.0×10-7 mol·L -1?(已知银氨配离子K f θ=1.7×107)参考答案一、选择题DDDCC CCCAD BCDDA BDDCC DDBAB CC二、 填空题1.3/w a K K θθ; 2.分步或逐级,a K θ1>>a K θ2>>a K θ3;3. pH 值;大;大 4. 有机弱酸或弱碱;结构;颜色;变色范围5. H 2A+OH - = HA - + H 2O ;pH=5.5;甲基红(红-橙)6. D-A-C-B ;7. a K θ2;降低;降低8. 1s 2 2s 2 2p 6 3s 2 3p 4;三;VIA9. 2s 2 2p x 12p y 1;3d 5 4s 1 10. 高 11. [Co(NH 3)6]Cl 3; 12. ①>②>③三、计算题1. 解:已知反应 C(石墨) + CO 2(g) = 2CO(g)Δf H m θ (KJ ∙ mol -1) 0 -393.5 -110.5S m θ (J ∙K -1∙mol -1) 5.7 213.6 197.6Δr H m θ =2Δf H m θ (CO)-Δf H m θ (CO 2)=2×(-110.5)-(393.5)=172.5KJ ∙ mol -1 Δr S m θ =2S m θ (CO)- S m θ (C)-S m θ (CO 2)=2×197.6-5.7-213.5=175.9J.K -1. mol -1 Δr G m θ(1273) =Δr H m θ-T Δr S m θ=172.5-1273×175.9×10-3=-51.4KJ ∙ mol -1 因为Δr H m θ>0,Δr S m θ >0,低温时反应不自发,当温度升高时,Δr G m θ(T)将减少,当温度升高到转变温度以上时,反应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