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物理试卷.doc

合集下载

华南农业大学 大学物理 2010年试卷答案

华南农业大学 大学物理 2010年试卷答案

Jω = (J + m l 2 ) v
2分
2l
在滑动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
− m gµs = 0 − 1 ( m )v2
2分
2
22
解上面三个方程得,物体滑过的距离是
s
=
6l 25µ
2分
39、解:
(1)从图中知,波的振幅 A = 0.10m ,波长 λ = 20.0m ,波速 u = λν = 5.0 ×103m / s 。
t = 0 时, P 运动方向向上,可知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播,并判定此时位于原点处的质点
将沿 y 轴负方向运动。利用旋转矢量法可得其初相φ = π / 3
2分
故该波的波函数为
y = Acos[ω(t + x) + ϕ0 ] u
= 0.10cos[500π (t + x ) + π ] (m)
2分
5000 3
装 订 线
1.5CM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答案
2010-2011 学年第 2 学期 考试类型:(闭卷)考试
考试科目: 大学物理 AI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
v a
(t
)
=
v 24 t i

π
2
sin(
πt)
v j
2. 18
3. 0.8m / s 2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37、解: 以地面飞机滑行方向为坐标正方向,由牛顿定律及初始条件,有:
F = ma = m dv = −αt
dt
∫ ∫ v dv = t − αt dt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大学物理A1期末试卷1(考试用)及答案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大学物理A1期末试卷1(考试用)及答案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2010-2011学年第 2 学期 考试科目: 大学物理AI 考试类型:(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号 姓名 年级专业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2 分,共24 分)1、已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j t i t t r)sin(4)(3π+=,加速度为 。

2、设作用在物体上的力36+=t F (SI ),如果物体在这一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在0到s 2的时间间隔内,这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冲量大小=I s N ⋅。

3、一质点沿半径为m 1.0的圆周运动,其角位置θ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242t +=θ(SI )。

在s t 2=时,切向加速度=τa 。

4、质点在x 方向上受到的作用力为x x F 2)(=,当质点从m x 4=运动到m x 10=,外力所做的功为 。

5、刚性双原子分子构成的理想气体,其热力学温度为T ,则每个分子的平均动能为 。

6、Maxwell 速率分布函数)(v f 满足归一化条件,在数学上归一化条件可写为 。

7、一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弹簧振子,振幅为A ,周期为T 。

当0=t 时,物体在2/A x =处,且向负方向运动,则其运动方程为 。

8、一个质点同时参与两个在同一直线上的简谐振动,其表达式分别为()6/2cos 10421π+⨯=-t x ,()6/52cos 10322π-⨯=-t x (SI )则其合成振动的振幅为___________ 。

9、已知波源的振动方程为)10cos(4t y π=,它所形成的波以s m /30的速度沿x 轴正方向直线传播,以波源为原点的波函数为 。

10、干涉型消声器结构原理如图所示,利用这一结构可以消除噪声。

当发动机排气噪声声波经管道到达点A 时,分成两路而在点B 相遇,声波因干涉而相消。

已知声波速度为s m /340,如果要消除频率为Hz 300的发动机排气噪声,则图中弯道与直管长度差至少应为 。

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物理A试题(卷)1

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物理A试题(卷)1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B 卷)2013-2014学年第 1 学期 考试科目: 大学物理A 考试类型:(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号 姓名 年级专业物理常量:-11K 31.8∙∙=-mol J R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1、一质点作平面运动的位置矢量表达式为j bt i at r 22+=(其中a 、b 为常量),则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

2、一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按规律2021bt t v S -=运动,0v 、b 都是常数,则t时刻质点的切向加速度为 。

3、一颗子弹在枪筒里前进时所受的合力大小为t F 31044005⨯-=,假设子弹离开枪口时合力刚好为零,则子弹在枪筒中所受力的冲量大小为 s N ⋅。

4、花样滑冰运动员绕过自身的竖直轴转动,开始时两臂伸开,转动惯量为0J ,角速度为0ω。

然后她将两臂收回,使转动惯量减少为3/0J ,这时她转动的角速度变为 。

5、两个同振动方向、同频率、振幅均为A 的简谐运动合成后,振幅仍为A ,则这两个简谐运动的相位差为 。

6、已知一平面简谐波的波长为m 1=λ,振幅为m A 1.0=,周期为s T 5.0=。

该波的传播方向为x 轴正方向,并以振动初相为零的点为x 轴原点,则波动方程为=y m 。

7、A 、B 、C 三个容器中皆装有理想气体,它们的分子数密度之比为1:2:4::=C B A n n n ,而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之比为4:2:1::=c B A εεε,则它们的压强之比=C B A p p p :: 。

8、一台工作于温度分别为327℃和27℃的高温热源与低温热源之间的卡诺热机,每经历一个循环吸热2000J ,则对外作功 J 。

9、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 。

10、两个同心球面的半径分别为1R 和2R ,各自带有电荷1Q 和2Q ,则两球面的电势差为 。

11、已知一电场的电势分布为22U x xy =+,则电场强度E = 。

学第学期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物理A试卷考试用

学第学期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物理A试卷考试用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2013~2014 学年第1学期 考试科目: 大学物理A 考试类型:(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号 姓名 年级专业物理常数:2/8.9s m g =,1231038.1--⋅⨯=K J k ,1131.8--⋅⋅=mol K J R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15个空,每空2分,共30分)1. 一质点作直线运动,它的运动方程是2ct bt x +=,方程中b 、c 是常数,此质点的速度为=v_________ i 。

2. 一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按规律2021bt t v S -=运动,0v 、b 都是常数,求t 时刻质点的法向加速度大小=n a _____________,切向加速度大小=τa _______。

3. 一质量为m 的质点拴在细绳的一端,绳的另一端固定,此质点在粗糙水平面上作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

设质点初速率是0v ,当它运动一周时,其速率变为2/0v ,则摩擦力所作的功W = 。

4. 若力F为保守力,则其沿闭合路径l 所做的功=⋅=⎰ll d F W。

5. 半径相同且质量相同的薄圆环和薄圆盘,转动轴为垂直于圆环/圆盘且过其圆心的几何轴,哪个的转动惯量更大 。

6. 从本质上来说,连续性原理体现了不可压缩的流体在流动中__________守恒。

7. 欲用内径为1cm 的细水管将地面上内径为2cm 的粗水管中的水引到5m 高的楼上。

已知粗水管中的水流速为4s m /,若忽略水的黏滞性,楼上细水管出口处的流速=v s m /。

8. 已知简谐振动m A 12.0=,s T 2=。

当0=t 时,m x 06.00=,此时,质点沿x 轴正向运动,该质点的振动方程=x m 。

9. 一个容器内贮有氧气,其压强51.01310P Pa =⨯,温度为27℃,则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n = 3m -。

10. 两个相同的刚性容器,一个盛有氢气,一个盛有氦气(均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

2013-2014学年第2学期大物B试卷_刘_试卷NEW

2013-2014学年第2学期大物B试卷_刘_试卷NEW

装订线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B卷)2013~2014 学年第2学期考试科目:大学物理B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 分钟学号姓名年级专业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阅人物理常数:1231038.1--⋅⨯=KJk,1131.8--⋅⋅=molKJR,2/8.9smg=,电子电量为C19106.1-⨯,真空介电常数122128.8510C N mε---=⨯⋅⋅,真空磁导率27104--⋅⨯=ANπμ。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7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1.在静止液体中,等高点的压强____________。

2.一个液体小球,由于表面张力导致小球内外存在压强差。

如果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为,小球的直径1.0cm,则小球内外压强差为_____Pa。

3.自来水公司为用户提供用水,接入用户房子的水管直径为2.0cm,自来水入口处的流速为2m/s,压强为5104⨯Pa。

用户再用一条直径为1.0cm的水管接到二楼的洗澡房(5.0m高处)。

则洗澡房的水管的流速为____________ m/s,压强为_______________Pa。

4.对汽车轮胎打气,使之达到所需要的压强。

打入轮胎内的空气质量,冬天夏天。

(大于或小于)5.一个容器内储有氧气(可作为理想气体),其压强为51001.1⨯Pa,密度ρ为31.30/kg m,则该氧气的温度为______ K,分子平均平动动能为______ J。

6.设)(υf为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则21()dvvf v v⎰表示_________________。

7.一个系统从外界吸收326J的热量,该系统的内能增加了200J,则系统对外做功为J。

得分27.510/N m-⨯8.设某电冰箱制冷系数为卡诺制冷机制冷系数的50%,储藏室的温度恒定为5o C ,冬夏的平均室温分别为15o C 和25o C ,则冬夏两季冰箱的制冷系数比值为______________。

9.一个容器内贮有1 mol 的某种气体,今从外界输入2.09×102 J 热量,测得其温度升高10K ,则该气体分子的自由度为 。

2024广东卷(物理)

2024广东卷(物理)

2024·广东卷(物理)1.[2024·广东卷] 将阻值为50 Ω的电阻接在正弦式交流电源上,电阻两端电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交流电的频率为100 HzB .通过电阻的电流峰值为0.2 AC .电阻在1 s 内消耗的电能为1 JD .电阻两端电压表达式为u =10√2sin 100πt (V)1.D [解析] 由题图可知,该交变电流的周期为T =0.02 s,频率f =1T =50 Hz,A 错误;由欧姆定律可得通过电阻的电流峰值为I m =U m R =10√250 A=√25A,B 错误;通过电阻的电流有效值为I =m √2=0.2 A,由焦耳定律得,电阻在1 s 内消耗的电能W =I 2Rt =2 J,C 错误;由电阻两端电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知,电阻两端电压表达式为u =U m sin2πTt =10√2sin 100πt (V),D 正确.2.[2024·广东卷] 我国正在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强流重离子加速器”,其科学目标之一是探寻神秘的“119号”元素.科学家尝试使用核反应Y +95243Am →119A X+201n 产生该元素.关于原子核Y 和质量数A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 .Y 为 2658Fe,A =299 B .Y 为 2658Fe,A =301 C .Y 为 2454Cr,A =295 D .Y 为 2454Cr,A =2972.C [解析] 由于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守恒且电荷数守恒,故原子核Y 的电荷数为119-95=24,则原子核Y 为 2454Cr,质量数A =54+243-2=295,C 正确.3.[2024·广东卷] 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1 m/s,t =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t =1 s 时,x =1.5 m 处的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为 ( )A .0B .0.1 mC .-0.1 mD .0.2 m3.B [解析] 由图像可知,波长λ=2 m,周期T =λv =2 s,由于1 s-0=T2,故t =1 s 时,x =1.5 m 处的质点运动到波峰,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为0.1 m,B 正确.4.[2024·广东卷] 电磁俘能器可在汽车发动机振动时利用电磁感应发电实现能量回收,结构如图甲所示.两对永磁铁可随发动机一起上下振动,每对永磁铁间有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磁场中,边长为L 的正方形线圈竖直固定在减震装置上.某时刻磁场分布与线圈位置如图乙所示,永磁铁振动时磁场分界线不会离开线圈.关于图乙中的线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BL 2B .永磁铁相对线圈上升越高,线圈中感应电动势越大C .永磁铁相对线圈上升越快,线圈中感应电动势越小D .永磁铁相对线圈下降时,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4.D [解析] 题图乙中穿过正方形线圈上下方的磁通量正负抵消,故此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A 错误;正方形线圈与永磁铁相对运动时,上下两条边切割磁感线,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2BLv ,永磁铁相对线圈上升越快,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大,C 错误;永磁铁相对线圈上升的高低,对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没有影响,B 错误;永磁铁相对线圈下降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向纸外增大,根据楞次定律可知,线圈中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D 正确.5.[2024·广东卷] 如图所示,在细绳的拉动下,半径为r 的卷轴可绕其固定的中心点O 在水平面内转动.卷轴上沿半径方向固定着长度为l 的细管,管底在O 点.细管内有一根原长为l2、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弹簧底端固定在管底,顶端连接质量为m 、可视为质点的插销.当以速度v 匀速拉动细绳时,插销做匀速圆周运动.若v 过大,插销会卡进固定的端盖,使卷轴转动停止.忽略摩擦力,弹簧在弹性限度内.要使卷轴转动不停止,v 的最大值为 ( )A .r √k2m B .l √k2m C .r √2km D .l √2km5.A [解析] 要使卷轴转动不停止,插销运动的半径最大为l ,由弹力提供向心力得kl2=mω2l ,插销与卷轴为同轴转动,即角速度ω相等,匀速拉动细绳的最大速度v =ωr ,联立解得v =r √k2m ,A 正确.6.[2024·广东卷] 如图所示,红绿两束单色光同时从空气中沿同一路径以θ角从MN 面射入某长方体透明均匀介质,折射光束在NP 面发生全反射,反射光射向PQ 面.若θ逐渐增大,两束光在NP 面上的全反射现象会先后消失.已知在该介质中红光的折射率小于绿光的折射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PQ面上,红光比绿光更靠近P点B.θ逐渐增大时,红光的全反射现象先消失C.θ逐渐增大时,入射光可能在MN面发生全反射D.θ逐渐减小时,两束光在MN面折射的折射角逐渐增大6.B[解析] 在MN面上,光由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无论入射角怎样增大,均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C错误;设红光和绿光在MN面上的折射角分别为θ红和θ绿,由光的折射定律有sinθsinθ红=n红,sinθsinθ绿=n绿,θ逐渐减小时,θ红和θ绿均逐渐减小,D错误; 因n红<n绿,可知红光在介质中的折射角更大,即θ红>θ绿,设红光和绿光在NP面上发生全反射的入射角分别为i红和i绿,由几何关系可知i红+θ红=90°,i绿+θ绿=90°,由于θ红>θ绿,故i红<i绿,由全反射的临界角公式sin C=1n可知,红光的全反射临界角更大,即C红>C绿,θ逐渐增大时,先达到i红<C红,后达到i绿<C绿,即红光在NP面上的全反射现象先消失,B正确;设两束光射到MN面上的点为A,红光和绿光射到NP面上的点分别为B红、B绿,射到PQ面上的点分别为D红、D绿,由几何关系得D红P+AN=NP tan θ红,D绿P+AN=NP tan θ绿,由于θ红>θ绿,故D红P>D绿P,即在PQ面上,绿光比红光更靠近P点,A错误.7.[2024·广东卷] 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木块从弹簧正上方H高度处由静止释放.以木块释放点为原点,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木块的位移为y,所受合外力为F,运动时间为t.忽略空气阻力,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关于木块从释放到第一次回到原点的过程中,其F-y图像或y-t图像可能正确的是()ABCD7.C [解析] 木块从释放到刚接触弹簧时,由于忽略空气阻力,故木块做自由落体运动,所受合外力F =mg 不变,此段时间内位移y 随时间t 变化规律为y =12gt 2,对应图像为抛物线;木块接触弹簧后,F =mg -k (y -H )逐渐减小到零,加速度也逐渐减小到零,当加速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此段时间内位移y 继续增大,且y -t 图像斜率仍增大;之后木块做加速度反向增大的减速运动,F 反向增大,当速度减小到零时F 达到反向最大,此段时间内位移继续增大直到至最低点,且y -t 图像斜率逐渐减小到零;之后木块反弹,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都是以上过程的逆过程,图像具有对称性,C 正确,A 、B 、D 错误.8.(多选)[2024·广东卷] 污水中的污泥絮体经处理后带负电,可利用电泳技术对其进行沉淀去污,基本原理如图所示.涂有绝缘层的金属圆盘和金属棒分别接电源正、负极,金属圆盘置于容器底部,金属棒插入污水中,形成如图所示的电场分布,其中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面.M 点和N 点在同一电场线上,M 点和P 点在同一等势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M 点的电势比N 点的低B .N 点的电场强度比P 点的大C .污泥絮体从M 点移到N 点,电场力对其做正功D .污泥絮体在N 点的电势能比其在P 点的大8.AC [解析] 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反映电场强度大小,电场线越密则电场强度越大,由于N 点附近的电场线比P 点附近的稀疏,故N 点的电场强度比P 点的小,B 错误;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故M 点的电势比N 点的低,污泥絮体带负电,故其受到的电场力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相反,若从M 点移到N 点,则电场力对其做正功,A 、C 正确;由于M 点和P 点在同一等势面上,故M 点电势等于P 点电势,则N 点电势高于P 点电势,污泥絮体带负电,即q <0,根据电势能E p =qφ可知,污泥絮体在N 点的电势能比其在P 点的小,D 错误.9.(多选)[2024·广东卷] 如图所示,探测器及其保护背罩通过弹性轻绳连接降落伞,在接近某行星表面时以60 m/s 的速度竖直匀速下落.此时启动“背罩分离”,探测器与背罩断开连接,背罩与降落伞保持连接.已知探测器质量为1000 kg,背罩质量为50 kg,该行星的质量和半径分别为地球的110和12.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g 取10 m/s 2.忽略大气对探测器和背罩的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4 m/s 2B .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7.9 km/sC .“背罩分离”后瞬间,背罩的加速度大小为80 m/s 2D .“背罩分离”后瞬间,探测器所受重力对其做功的功率为30 kW9.AC [解析] 设地球的质量为M ,半径为R ,行星的质量为M',半径为R',在星球表面可近似认为物体所受重力等于其所受万有引力,有GMm R2=mg ,可得GM =gR 2,同理,在该行星表面有GM'=g'R'2,联立得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M 'R 2MR '2g =110×22×10 m/s 2=4 m/s 2,A 正确;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 =√GMR=7.9 km/s,则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v'=√GM 'R '=√15×GM R =√15×7.9 km/s,B 错误;探测器及其保护背罩通过弹性轻绳连接降落伞,在接近某行星表面时以v =60 m/s 的速度竖直匀速下落,此时背罩受到降落伞的拉力F =(m 探+m 背)g'=4200 N,“背罩分离”后瞬间,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m 背g'=m 背a ,解得背罩的加速度大小为a =80 m/s 2,C 正确;“背罩分离”后瞬间,探测器所受重力对其做功的功率为P =m 探g'v =1000×4×60 W=2.4×105 W=240 kW,D 错误.10.(多选)[2024·广东卷] 如图所示,光滑斜坡上,可视为质点的甲、乙两个相同滑块分别从H 甲、H 乙高度同时由静止开始下滑.斜坡与水平面在O 处平滑相接,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乙在水平面上追上甲时发生弹性碰撞.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甲在斜坡上运动时与乙相对静止B .碰撞后瞬间甲的速度等于碰撞前瞬间乙的速度C .乙的运动时间与H 乙无关D .甲最终停止位置与O 处相距H 乙μ10.ABD [解析] 两滑块同时从光滑斜坡上由静止下滑时,甲、乙的加速度相等,初速度均为零,所以甲在斜坡上运动时与乙相对静止,A 正确;由于甲、乙两滑块的质量相同,在水平面上发生弹性碰撞,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 1+mv 2=mv 1'+mv 2',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2m v 12+12m v 22=12mv 1'2+12mv 2'2,联立解得v 1'=v 2,v 2'=v 1,即两滑块碰撞后速度互换,B 正确;乙的运动时间分为在光滑斜坡上匀加速运动的时间和在水平面上匀减速运动的时间,H 乙越大,则乙在光滑斜坡上匀加速运动的时间越长,在水平面上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也越长,乙运动的总时间就越长,C 错误;甲与乙在水平面上碰撞时,两滑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位移相同,甲、乙两滑块发生弹性碰撞,碰后速度互换,由于甲、乙两滑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故碰撞后甲运动的位移等于没有发生碰撞情况下乙从碰撞点开始运动的位移,因此甲在水平面上发生的总位移等于不放甲时乙在水平面上运动的位移,根据功能关系有mgH 乙=μmgx 甲,解得x 甲=H 乙μ,D 正确.11.[2024·广东卷] 下列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列出的三个必做实验的部分步骤,请完成实验操作和计算.(1)图甲是“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木板右端垫高的目的是 .图乙是实验得到的纸带一部分,每相邻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相邻计数点的间距已在图中给出.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 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2)在“长度的测量及其测量工具的选用”实验中,某同学用5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一圆柱体的长度,示数如图丙所示,图丁为局部放大图,读数为 cm .(3)在“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的波长”实验调节过程中,在光具座上安装光源、遮光筒和光屏.遮光筒不可调节.打开并调节 ,使光束沿遮光筒的轴线把光屏照亮.取下光屏,装上单缝、双缝和测量头.调节测量头,并缓慢调节单缝的角度直到目镜中观察到 .11.(1)平衡摩擦力 2.86 (2)4.122 (3)光源 清晰的干涉条纹[解析] (1)“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图中木板右端垫高的目的是平衡摩擦力;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T =1f =150 s=0.02 s,因为纸带上每相邻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故纸带上每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Δt =5T =0.1 s,由逐差法可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Δx (Δt )2=[(16.29+13.43+10.59)-(7.72+4.88+2.01)]×10-2(3×0.1)2m/s 2≈2.86 m/s 2.(2)根据游标卡尺读数规则,读数为41 mm+11×0.02 mm=41.22 mm=4.122 cm .(3)在“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安装完元件后,应打开并调节光源,使光束沿轴线照亮光屏.取下光屏,装上单缝、双缝和测量头,调节测量头,并缓慢调节单缝的角度直到目镜中观察到清晰的干涉条纹.12.[2024·广东卷] 某科技小组模仿太阳能发电中的太阳光自动跟踪系统,制作光源跟踪演示装置,实现太阳能电池板方向的调整,使电池板正对光源.图甲是光照方向检测电路.所用器材有:电源E (电动势3 V);电压表V 1和V 2(量程均有0~3 V 和0~15 V,内阻均可视为无穷大);滑动变阻器R ;两个相同的光敏电阻R G1和R G2;开关S;手电筒;导线若干.图乙是实物图.图中电池板上垂直安装有半透明隔板,隔板两侧装有光敏电阻,电池板固定在电动机转轴上.控制单元与检测电路的连接未画出.控制单元对光照方向检测电路无影响. 请完成下列实验操作和判断. (1)电路连接.图乙中已正确连接了部分电路,请完成虚线框中滑动变阻器R 、电源E 、开关S 和电压表V 1间的实物图连线.(2)光敏电阻阻值与光照强度关系测试.①将图甲中R的滑片置于端,用手电筒的光斜照射到R G1和R G2,使R G1表面的光照强度比R G2表面的小.②闭合S,将R的滑片缓慢滑到某一位置.V1的示数如图丙所示,读数U1为V,V2的示数U2为1.17 V.由此可知,表面光照强度较小的光敏电阻的阻值(选填“较大”或“较小”).③断开S.(3)光源跟踪测试.①将手电筒的光从电池板上方斜照射到R G1和R G2.②闭合S,并启动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检测并比较两光敏电阻的电压,控制电动机转动.此时两电压表的示数U1<U2,图乙中的电动机带动电池板(填“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直至时停止转动,电池板正对手电筒发出的光.12.(1)如图所示(2)①b②1.63(1.61~1.65均可)较大(3)②逆时针U1=U2(或R G1=R G2)[解析] (1)由题图甲可知,V1测R G1两端电压,V2测R G2两端电压,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由题图乙可知,此时V2已并联在R G2两端,V1未并联在电路中,故应将V1的“3”接线柱连到滑动变阻器右上接线柱处,滑动变阻器分压式接入电路中.(2)①从安全性角度考虑,一开始应将题图甲中R的滑片置于b端,使两个电压表的示数均为零.②由题图丙知电压表的分度值为0.1 V,根据读数原则需估读到0.1 V的下一位,读数为1.63 V.由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电阻之比等于电压之比,可知电压较大时对应的电阻较大.由题图甲知,V1测R G1两端电压,V2测R G2两端电压,且U1>U2,则R G1>R G2,由①可知R G1表面的光照强度比R G2表面的小,说明表面光照强度较小的光敏电阻的阻值较大.(3)②U1<U2,说明R G1电阻小,对应光照强度大,而R G2电阻大,对应光照强度小,因此光是从左上方斜向右下方照射,所以应逆时针转动电池板,使光线和太阳能电池板垂直,直至U1=U2时停止转动,此时R G1=R G2,两板对应光照强度相同,电池板正对手电筒发出的光.13.[2024·广东卷] 差压阀可控制气体进行单向流动,广泛应用于减震系统.如图所示,A、B两个导热良好的汽缸通过差压阀连接,A内轻质活塞的上方与大气连通,B的体积不变.当A内气体压强减去B内气体压强大于Δp时差压阀打开,A内气体缓慢进入B中;当该差值小于或等于Δp时差压阀关闭.当环境温度T1=300 K时,A 内气体体积V A1=4.0×10-2 m3;B内气体压强p B1等于大气压强p0.已知活塞的横截面积S=0.10m2,Δp=0.11p0,p0=1.0×105 Pa.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2.A、B内的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忽略活塞与汽缸间的摩擦,差压阀与连接管道内的气体体积不计.当环境温度降低到T2=270 K时:(1)求B内气体压强p B2;(2)求A内气体体积V A2;(3)在活塞上缓慢倒入铁砂,若B内气体压强回到p0并保持不变,求已倒入铁砂的质量m.13.(1)9×104 Pa(2)3.6×10-2 m3(3)110 kg[解析] (1)当环境温度降低到T2=270 K时,B内气体压强降低.若此时差压阀没打开,设p B2'为差压阀未打开时B内气体的压强,B内气体体积不变,由查理定律得p0 T1=p B2' T2解得p B2'=9×104 Pa由于A、B内气体压强差p0-p B2'<Δp,故差压阀未打开,则p B2=p B2'即p B2=9×104 Pa(2)差压阀未打开时,A内气体的压强不变,由盖-吕萨克定律得V A1 T1=V A2 T2解得V A2=3.6×10-2 m3(3)倒入铁砂后,B内气体的温度和体积都不变,但压强增加,故可知A中气体通过差压阀进入B中,当B内气体压强为p0时,A内气体压强比B内气体压强高Δp,再根据A的活塞受力平衡可知(p0+Δp)S=p0S+mg解得m=110 kg14.[2024·广东卷] 汽车的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是有效保护乘客的装置.(1)安全带能通过感应车的加速度自动锁定,其原理的简化模型如图甲所示.在水平路面上刹车的过程中,敏感球由于惯性沿底座斜面上滑直到与车达到共同的加速度a,同时顶起敏感臂,使之处于水平状态,并卡住卷轴外齿轮,锁定安全带.此时敏感臂对敏感球的压力大小为F N,敏感球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敏感球受到的摩擦力.求斜面倾角的正切值tan θ.(2)如图乙所示,在安全气囊的性能测试中,可视为质点的头锤从离气囊表面高度为H处做自由落体运动,与正下方的气囊发生碰撞.以头锤碰到气囊表面为计时起点,气囊对头锤竖直方向的作用力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可近似用图丙所示的图像描述.已知头锤质量M=30 kg,H=3.2 m,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2,求:①碰撞过程中F的冲量大小和方向;②碰撞结束后头锤上升的最大高度.14.(1)ma(2) ①330 N·s方向竖直向上②0.2 mmg+F N[解析] (1)对敏感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别有F N'cos θ=F N+mgF N'sin θ=ma联立解得tan θ=mamg+F N(2)①F-t图像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冲量,即题图丙中三角形面积表示F的冲量I F,图中Δt=0.1 s,F max=6600 N,则I F=1F maxΔt2代入数据得I F=330 N·s,方向竖直向上②设头锤刚接触气囊时的速率为v1,自由落体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 v12MgH=12设头锤反弹后的速度为v2,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碰撞过程中,由动量定理得I F-MgΔt=Mv2-(-Mv1)设头锤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上升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h =12M v 22联立解得h =0.2 m15.[2024·广东卷] 如图甲所示,两块平行正对的金属板水平放置,板间加上如图乙所示幅值为U 0、周期为t 0的交变电压.金属板左侧存在一水平向右的恒定匀强电场,右侧分布着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一带电粒子在t =0时刻从左侧电场某处由静止释放,在t =t 0时刻从下板左端边缘位置水平向右进入金属板间的电场内,在t =2t 0时刻第一次离开金属板间的电场、水平向右进入磁场,并在t =3t 0时刻从下板右端边缘位置再次水平进入金属板间的电场.已知金属板的板长是板间距离的π3倍,粒子质量为m.忽略粒子所受的重力和场的边缘效应.(1)判断带电粒子的电性并求其所带的电荷量q ;(2)求金属板的板间距离D 和带电粒子在t =t 0时刻的速度大小v ;(3)求从t =0时刻开始到带电粒子最终碰到上金属板的过程中,电场力对粒子做的功W.15.(1)带正电πm Bt 0(2)√3πU 0t 08B√π3U 024Bt 0(3)(π3+16π)mU 048Bt 0[解析] (1)由带电粒子在左侧电场中由静止释放后加速运动的方向可知粒子带正电(或由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方向结合左手定则可知粒子带正电).设粒子在磁场内做圆周运动的速度为v ,半径为r ,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有 qvB =m v 2r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半个圆周所用的时间Δt =3t 0-2t 0 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2Δt 又知T =2πrv联立解得q =πmBt 0(2)设金属板间的电场强度为E ,粒子在金属板间运动的加速度为a ,则有 E =U0Da =qE mt 0~2t 0内,粒子在金属板间的电场内做两个对称的类平抛运动,在垂直于金属板方向的位移等于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直径,即y =2r在垂直于金属板方向有y =2×12a (t 02)2 在沿金属板方向有π3D =vt 0联立解得D =√3πU 0t 08B ,v =√π3U 024Bt 0(3)由(1)(2)可知y =2D 3由对称性可知,3t 0~4t 0内,粒子第二次进入金属板间的电场内,粒子在竖直方向的位移仍为y ,由于y <D ,故粒子不会碰到金属板.t =4t 0后,粒子进入左侧电场,先减速到速度为零,后反向加速,并在t =6t 0时刻第三次进入金属板间的电场内,此时粒子距上板的距离为h =D -y =D 3,注意到h =y 2,故粒子恰在加速阶段结束时碰到金属板.粒子第一次、第二次进出金属板间的电场过程中,电场力做功为0,粒子第三次进入金属板间的电场后,电场力做功为qEh ,设粒子在左侧电场中运动时电场力做功为W 左,根据动能定理有W 左=12mv 2电场力对粒子做的总功为W =W 左+qEh联立解得W =(π3+16π)mU 048Bt 0。

华南农业大学精品复习资料2018-2011学年第1学期大物物理C试卷_B卷修改版

华南农业大学精品复习资料2018-2011学年第1学期大物物理C试卷_B卷修改版

1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2018~2011学年第 1 学期 考试科目: 大学物理B2 考试类型:(闭卷/开卷)考试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号 姓名 年级专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空2分,共30分)1.连续性原理的物理本质是理想流体在流动中____________守恒,伯努利方程实际是______________原理在流体运动中的应用。

2.储有氧气的容器以速率v =100m ·s -1运动,假设容器突然停止运动,全部定向运动的动能转变为气体分子热运动动能,容器中氧气的温度将上升_____________K 。

3.一物体沿X 轴作谐振动,振幅为20cm ,周期为4s ,t=0时物体的位移为10cm -,且向X 轴负向运动,该物体的振动方程为X= m 。

4.当处于温度为T 的平衡态时,一个氧气分子的平均能量为___________。

5.一卡诺热机的低温热源温度为7℃,效率为20%,若要将其效率提高到50%,高温热源的温度需提高________℃6.两带电量相等的粒子以相同的速度垂直进入某匀强磁场,它们的质量比为1:2,则它们的运动半径比为__________________。

7.圆线圈半径为R ,通过的电流为I ,则圆心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

8.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它表明静电场是_____________场。

9.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弹簧振子,其简谐振动的振幅m A 2100.2-⨯=,周期s T 5.0=,若起始状态振动物体在正方向端点,其做简谐振动的方程为 ;若起始状态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向负方向运动,其做简谐振动的方程为。

10.洛埃镜实验的重要意义在于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11.迎面而来的两辆汽车的车头灯相距为D ,设人的瞳孔直径为d ,光的波长为2λ,则人在距离汽车_________处刚好可分辨出两个车灯。

粤教版物理高二上学期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粤教版物理高二上学期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粤教版物理高二上学期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0=10m/s)水平抛出,忽略空气阻力,求物体落地时的水平位移(x),如果抛出点与落地点的高度差为(ℎ=5m)。

(取重力加速度(g=9.8m/s2))A、(x=5m)B、(x=10m)C、(x=15m)D、(x=20m)2、一个电容器,电容(C=2μF),当它充电至电压(V=50V)后,储存了多少电能?A、(0.5J)B、(1J)C、(2.5J)D、(5J)3、题干:在以下关于理想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初级线圈通交流电后,在铁芯中产生变化的磁通量,从而在次级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B、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但初级线圈中的电流变化并不直接影响次级线圈中的电动势。

C、变压器只能改变电压,不能改变电流。

D、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容耦合。

4、题干:在以下关于光电效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光电效应的发生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

B、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时,不会发生光电效应。

C、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D、光电效应实验表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

5、下列关于光在介质中传播的描述,正确的是:A、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慢,为3×10^8 m/s。

B、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慢。

C、光在透明介质中传播速度一定比在空气中慢。

D、光在所有介质中传播速度都相同。

6、关于牛顿第三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不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不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7、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在垂直方向上受到一个恒力作用,那么物体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怎样的变化?A、物体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做曲线运动C、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D、物体的速度大小改变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下列关于力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外力为零,加速度为零B、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的作用效果C、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运动状态的物体D、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与时间的图像是倾斜的直线2、关于电磁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B、电容器的电容是由电容器的结构决定的,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无关C、电流的方向由正电荷移动的方向决定,与负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D、电场强度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与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无关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其加速度也一定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在杨氏双缝实验中,若使双缝间距减小,屏上呈现的干涉条纹间距如何变化?若使双缝到屏的距离减小,屏上的干涉条纹又将如何变化?( C )(A )都变大 (B )都变小 (C )变大,变小 (D )变小,变大\2、 两偏振片堆叠在一起,一束自然光垂直入射其上时没有光线通过.当其中一偏振片慢慢转动180°时透射光强度发生的变化为:( B ) (A) 光强单调增加.(B) 光强先增加,后又减小至零. (C) 光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D )光强先增加,然后减小,再增加,再减小至零.3、 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 C ) (A)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B)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C)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D)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4、 两个通有电流的平面圆线圈相距不远,如果要使其互感系数近似为零,则应调整线圈的取向使 ( C ) (A) 两线圈平面都平行于两圆心连线. (B) 两线圈平面都垂直于两圆心连线.(C) 一个线圈平面平行于两圆心连线,另一个线圈平面垂直于两圆心连线. (D )两线圈中电流方向相反. 5、一长为a ,宽为b 的矩形线圈在磁场B 中,磁场变化的规律为,当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时,则线圈内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 D )(A) 0. (B)t abB ωsin 0 (C) ab ωB (D )t abB ωcos 06、 如图所示,一定量理想气体从体积V1膨胀到体积V2分别经历的过程是:等压过程A→B ;等温过程A→C ,绝热过程A→D 。

它们吸热最多的是:( A ) (A )A→B(B )A→C (C )A→D(D)既是A→B ,也是A→C ,两过程吸热一样多。

VAB C D7、 一质点沿x 轴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 )312cos(1042ππ+⨯=-t x (SI).从t = 0时刻起,到质点位置在x = -2 cm 处,且向x 轴正方向运动的最短时间间隔为 ( B )(A) 1s (B) 0.5s (C) 1.5s (D)2s8、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如图所示,图中A ,B 两部分面积相等,则该图表示( D ) (A )速率大于和小于0v 的分子数不想等(B )0v 为平均速率 (C )v 为方均根速率(D )速率大于和小于0v 的分子数各占一半9、 波长λ=500nm(1nm=10­9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宽度a=0.25 mm 的单缝上,单缝后面放置一凸透镜,在凸透镜的焦平面上放置一屏幕,用以观测衍射条纹.今测得屏幕上中央明条纹一侧第三个暗条纹和另一侧第三个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d=12 mm ,则凸透镜的焦距f 为( B )(A) 2 m . (B) 1 m .(C) 0.5 m . (D) 0.2 m .10、 有两个长直密绕螺线管,长度及线圈匝数均相同,半径分别 为 r1 和 r2 .管内充满均匀介质,其磁导率分别为 m1和 m2.设r1:r2=1 : 2 , m1 : m2 = 2 : 1 当将两只螺线管串联在电路中通电稳定后.其自感系数之比 L1:L2 与磁能之比 Wm1 :Wm2分别为:( C ) (A ).1:1:,1:1:2121==m m W W L L(B )1:1:,2:1:2121==m m W W L L(C ).2:1:,2:1:2121==m m W W L L .1:2:,1:2:)D (2121==m m W W L L二、填空题1、在温度分别为327℃和27℃的高温源和低温源之间工作的卡诺热机,该热机的效率为______50%______答案:50%。

卡诺效率(Carnot Efficiency ) = 1-Tc / Th=1-(27+273)/(327+273)=50%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休斯表述是_______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3、一平面波在介质中以速度20m/s 沿x 轴负向传播,已知原点处的的震动方程)(10cos 5SI t y ∆=,写出波动方程______)}20/(10cos{5x t y +=∆______________ 答案:)}20/(10cos{5x t y +=∆。

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已知 x = x0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cos(0φω+=t A y .若波速为u ,则此波的表达式为}]/)([cos{00φω+--=u x x t A y4、一束自然光,以ο60入射角从空气(设空气折射率为1)射向玻璃表面,若反射光是线偏振光,则此玻璃板的折射率等于__1.73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73. 当入射角为起偏角(布儒斯特角)时,反射线和折射线互相垂直。

即入射角οοο3060900=-=i玻璃折射率5、一定量理想气体,从A 状态 (2p1,V1)经历如图所示的直线过程变到B 状态(p1,2V2),则AB 过程中系统作功W =_3/2(P1/V1}_______;内能改变E=___0______ 答案:三、计算题1如图所示. 在通有电流I=5.0A 的长直导线旁有一导线段ab, 长l= 20cm. 离长直导线距离d=10cm. 当它沿平行于长直导线的方向以速度v =20m/平移时, 导线段中的感应电动势多大? a,b 哪端的电势高?解:金属棒处于通电导线非均匀磁场中,设线元为dx ,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u 。

I )/2πx每小dx 段动生电动势为d εi=Bvdx=【(u 。

I )/2πx 】vdx则导线ab 段感应电动势εi=⎰i ε=⎰+ld dvdx x I u ]2/).[(π=[(4π*10^(-7)*5)/(2π)]*20*ln[(0.1+0.2)/0.1]εi 是由b 指向a ,即a 点电势必b 点电势高2、如图,半径为R 的无限长圆柱空间内的均匀磁场变化率dB/dx 为正常数,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在垂直磁场方向放置一根长为R 的金属棒AB ;求AB 棒上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

解:i ε=⎰RE (k )dR=-d φ/dt=-d/dt⎰sBds=-⎰s(dB/dt )ds =-⎰soAB(dB/dt )ds感应电动势方向有A 指向Bp OV 12V 11 21AB73 . 1 3 30sin 60 sin = = =n=-=dc c a b a ln mln m V V RT M V V RT M A 1*8.31*500*ln2-1*8.31*300*ln2=1.15x10^3J3、在制作珠宝时,为了使人造水晶 ( n = 1.5 ) 具有强反射本领,就在其表面上镀一层一氧化硅( n = 2.0 )。

要使波长为 560nm 的光强烈反射,这镀层至少应多厚?解:nm e k nk e k ne ab 70,14)12(22min ==⇒-≥⇒=+=λλλδ4、1mol 的双原子理想气体做如下图所示的循环,若KT K T V V a b 300,500,221===,求循环的效率。

(5.15)解:在该循环过程中,气体在a d b a →→,过程中吸热,在d c b a →→,过程中做功。

所以热机的效率为==吸Q A /η 1.15/7.02=16.4%5、一横波沿绳子传播,其波的表达式为))(2100cos(01.0SI x t y ∆∆-=,求: (1)此波的振幅、波速、频率与波长 (2)x=0.25m 处质点的震动方程(3)绳子上各质点的最大震动速度和最大震动加速度=+=+=)(,吸d a m a b a da ab -mln m T T C MV V RT M Q Q Q V 1*8.31*500*ln2+1*(5/2)*8.31*300*ln2=7.02x10^3J)22cos(ϕλ+-=x vt A y ∆∆(4)x=0.2m 处和x=0.7二质点震动的相位差解:(1)将波动方程)2100cos(01.0x t y ∆∆-=与标准方程比较,可以得到振幅A=0.01m ,频率ν=50Hz ,波长λ=1m ,波速u=λν=50m/s (2)Y=0.01cos(100∆t-0.5∆)(3)各质点震动的最大速度为 A v m ω==(∆100*0.01)m/s=∆ m/s ,各质点震动的最大加速度为 A a m 2ω==1002∆ m/s(46、一衍射光线,缝宽为a ,其光栅常数d=4a ,当单色光垂直照射在光栅上时,在单缝衍射中央明纹范围内共出现几条明纹?在单缝衍射的正或负一级明纹范围内共出现几条明纹? 解:(1)由已知条件可知 a+b=4a 4asin θ=k λ asin θ=λ'k其中4,1'==k k 。

所以,在中央明纹中只有3,2,1,0±±±可见,4±缺级,共可见7条。

(2)8,2'==k k ,第八级缺级。

在第一级明纹中,7,6,5±±±可见,所以,每一级明纹范围内可见3条。

7、图示一牛顿环装置,设平凸透镜中心恰好和平玻璃接触,透镜凸表面的曲率半径是R= 400cm.用某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观察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测得第5个暗环的半径是0.60cm.(1)求入射光的波长.(2)设图中OA=1.00cm,求在半径为OA的范围内可观察到的明环数目. 解:(1)δ=2ne+λ/2=k λ (n 为空气折射率,n=1) 因为e=r/2R∆∆∆=-=∆=∆λλϕ/)(2212x x x所以δ=2n (r/2R )+λ/2=k λ λ=2n(r^2)/9R=4000(nm) K=6所以暗纹环数为68、将5升的氧气(可看作刚性双原子分子)在压强1Pa 5101⨯下绝热压缩,使其体积变为1升,求压缩时气体所做的功。

(5.954.1=)解:由绝热过程方程γγ2211V p V p =得该氧气压缩后的压强为氧气为双原子分子,其摩尔定体热容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