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仪导线计算表(输入读数法)
经纬仪导线测量记录簿(打印版)

测量地点观测者仪器号前视
记录者钢尺号后视
测量日期
井下经纬仪导线测量记录薄
滴沥帮乌素煤矿项目部
2012年度
井下经纬仪导线成果记录薄测量记录簿(打印版) 测量地点观测者仪器号前视 记录者钢尺号后视 测量日期 井下经纬仪导线测量记录薄 滴沥帮乌素煤矿项目部 2012年度 井下经纬仪导线成果记录薄 华资煤矿项目部 2012年度 相关文档 导线测量记录表范例 全站仪导线测量记录表 经纬仪导线测量记录簿 导线测量记录表 导线测量观测记录表 经纬仪导线计算表
《测量学》经纬仪实验指导书 2018(1) (1)

《经纬仪实验》实验指导书实验课仪器使用及安全须知1、严格遵守“1米原则”、“一臂原则”!2、严禁在道路中间安置测站!3、严禁坐仪器箱子及其他实验器材!4、长距离搬运仪器应装箱,短距离搬运严禁扛在肩上、不加任何防护!装箱仪器拿起前,务必检查箱盖是否紧闭!5、严禁将水准尺靠着树干、路灯或墙柱上!水准尺不用时,应顺着放在路边。
6、仪器取用及装箱,严禁在手托或怀抱仪器箱的情况下进行!仪器装箱前务必将所有制动螺旋松开,光学经纬仪须将竖盘指标补偿器关闭。
7、仪器安置前,务必检查三脚架是否安装稳固!在光滑地面上,必须做好相应防护措施!8、安置仪器时,在旋紧连接螺旋前绝对不能松手!9、使用钢尺严禁遭车辆碾压!钢尺使用完毕应做擦拭处理。
10、三脚架、仪器上所有螺旋的使用宜用力适度,严禁用力过猛!严禁用手、手帕等物擦拭目镜、物镜等光学部件!11、实验/实习完成后,收工时务必清点仪器和工具,以防丢失!尤其是测钎、尺垫等工具,应派专人负责看守与携带。
经纬仪实验1 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一、实验目的1、根据测角原理掌握经纬仪的构造特点。
2、认识DJ6光学经纬仪的基本结构、主要部件名称和作用、轴系关系。
3、学会经纬仪的基本操作和读数方法。
二、实验内容1、认识DJ6经纬仪各部件的名称;熟悉经纬仪各螺旋的作用及操作方法。
2、了解经纬仪上主要轴线的名称及应满足的条件。
3、练习经纬仪的基本操作和读数。
三、实验步骤1、认识DJ6光学经纬仪的各操作部件,掌握其使用方法。
将经纬仪三脚架架腿张开安放在地面上,使架头大致水平,三个脚尖插入地面使之稳定。
开箱取出经纬仪放在架头上,一手扶住经纬仪,一手旋紧脚架中心连接螺旋,将经纬仪与三脚架稳固连接。
逐一认识经纬仪的各操作部件,了解其作用及使用方法。
2、掌握经纬仪的基本操作。
经纬仪的基本操作步骤可分为:对中、整平、瞄准和读数。
1)对中和整平——光学对中、整平(1)目估法对中、整平(未放仪器的情况)使三脚架的中心位于测站点的铅垂线上(丢石子);目估法使架头保持水平(2)前后左右移动两个脚法对中(已安放仪器的情况)固定三脚架一脚;双手持脚架另二脚并不断调整其位置;同时观测光学对点器十字分划,使对点器十字分划基本对准测站标志,踩实脚架(3)旋动脚螺旋精确对中:调节脚螺旋(三个脚螺旋同时转动),使光学对点器精确对准测站标志(4)伸缩架腿法粗略整平:伸缩三脚架的两条腿,调平仪器,使圆气泡居中(5)旋动脚螺旋精确整平(左手拇指法则):转动照准部使管水准轴与两脚螺旋连线方向平行;以相反的方向转动两脚螺旋使管水准器气泡居中;转动照准部90°,使水准管与原来的方向垂直;转动第三只脚螺旋使管水准器气泡居中(6)检查对中,平移仪器,再次精确整平检查光学对中器,若分划圈中心偏离测站点标志,则稍松中心连接螺旋,前后左右平行移动基座,使之精确对中。
测绘常用记录表格样本

一记录表格1上水管道实地调查表上水管道实地调查表测区:图幅号:权属单位:调查者(检查者):记录者:作业日期:2污(雨)水管道实地调查表污(雨)水管道实地调查表测区:图幅号:权属单位:调查者(检查者):记录者:作业日期:3煤气管道实地调查表煤气管道实地调查表测区:图幅号:权属单位:调查者(检查者):记录者:作业日期:4电力管道实地调查表电力管道实地调查表测区:图幅号:权属单位:调查者(检查者):记录者:作业日期:5电信管道实地调查表电信管道实地调查表测区:图幅号:权属单位:调查者(检查者):记录者:作业日期:6工业管道实地调查表工业管道实地调查表测区:图幅号:权属单位:调查者(检查者):记录者:作业日期:7新增地下管线调查成果表新增地下管线调查成果表测区:调查者:记录者:调查日期:8房屋查丈原图房屋查丈原图查丈人:年月日深圳市研究研究院9水准测量观测手簿()等水准测量观测手簿测自:测至:第页总第页观测者:记录者:仪器型号:仪器号:起始时间:天气:成象:日期:10导线外业观测手簿()级导线水平角手簿仪器型号:观测者:测站:气温:第页仪器号:记录者:日期:气压:仪器高:()级导线垂直角手簿()级导线边长手簿11地界测量外业记录地界测量外业记录测量者:记录者:日期:12水准标尺分米分划误差的测定水准标尺分米分划误差的测定标尺:年月日观测者:检查尺:记录者:分划面;检查者:13水准标尺名义米长的测定水准标尺名义米长的测定标尺:年月日观测者:检查尺:记录者:尺长方程式:L= 检查者:14倾斜观测记录表倾斜观测记录表测量者:记录者:15界桩放(测)点关系略图界桩放(测)点关系略图界桩放(测)点检测关系略图测量起算成果一、理论数据测量放点计算及检测结果二、实测数据16 边长和方位角计算表边长和方位角计算表年月日计算者:检查者:定点者:二检查表格1测量技术检查卡片测量技术检查卡片工程名称:检查项目及内容2 地下管线接边点数据对比统计表地下管线接边点数据对比统计表测区:注:表中N为新探测或本测区管线点成果;W为原探测或邻测区管线点成果制表:制表日期:检查者:检查日期:3明显管线点检查记录表明显管线点检查记录表测区:施工单位:检查:记录:年月日4隐蔽管线点检查记录表隐蔽管线点检查记录表测区:施工单位:检查:记录:年月日5导线精度统计表导线精度统计表统计者:校对:6隐蔽管线点开挖检查记录表隐蔽管线点开挖检查记录表测区:施工单位:检查级别:检查者:记录者:年月日7 测绘项目成果校审验收表测绘项目成果校审验收表。
(整理)导线测量概述

导线测量名词:导线点导线测站英文名称:traverse survey定义1:将一系列测点依相邻次序连成折线形式,并测定各折线边的边长和转折角,再根据起始数据推算各测点平面位置的技术与方法。
应用学科:测绘学(一级学科);工程测量学(二级学科)定义2:依次测定各导线边边长和各导线角,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各导线点坐标的平面控制测量工作。
应用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水利勘测、工程地质(二级学科);水利工程测量(三级学科)简介在地面上选定一系列点连成折线,在点上设置测站,然后采用测边、测角方式来测定这些点的水平位置的方法。
导线测量是建立国家大地控制网的一种方法,也是工程测量中建立控制点的常用方法。
设站点连成的折线称为导线,设站点称为导线点。
测量每相邻两点间距离和每一导线点上相邻边间的夹角,从一起始点坐标和方位角出发,用测得的距离和角度依次推算各导线点的水平位置。
测量特点导线测量布设灵活,推进迅速,受地形限制小,边长精度分布均匀。
如在平坦隐蔽、交通不便、气候恶劣地区,采用导线测量法布设大地控制网是有利的。
但导线测量控制面积小、检核条件少,方位传算误差大。
按国家大地网的精度要求实施的导线测量,称为精密导线测量,其导线应闭合成环或布设在高级控制点之间以增加检核条件。
导线上每隔一定距离测定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以控制方位误差。
电磁波测距仪出现后,导线测量受到重视。
电磁波测距仪测定距离,作业迅速,精度随仪器的改进而越来越高,电磁波导线测量得到广泛应用。
闭合导线:从高等控制点出发,最后仍回到这个高等控制点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
附合导线:从高等控制点开始测到另一个高等控制点。
测量方式为导线测量选择的测量路线称为导线。
它应当尽可能直伸,但由于地形限制,导线一般成一条折线。
导线上设置测站的点称为导线点。
测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并在每一点上观测相邻两边之间的夹角,从一起始点坐标和方位角出发,利用测量的距离和角度,便可依次推算各导线点的水平位置(如图)。
经纬仪操作方法步骤图解

在这里经纬仪操作方法步骤详解图解添加日志标题经纬仪操作方法步骤详解图解步骤图解1、连接螺旋:旋紧连接螺旋,将仪器固定在三脚架上。
2、调节三脚架:将三脚架打开,调节高度适中,三条架腿分别处于测站周围。
如果地面松软,应将架腿踩实。
3、光学对中器:调节光学对中器的目镜和物镜,使地面清晰成像。
4、脚螺旋:调节脚螺旋,将仪器精确整平。
5、水平制动螺旋:旋紧水平制动螺旋,照准部被固定。
望远镜无法在水平方向内转动。
6、水平微动螺旋:水平制动螺旋旋紧后,旋转水平微动螺旋,照准部在水平方向内微微转动。
7、竖直制动螺旋:旋紧竖直制动螺旋,望远镜被固定在支架上无法转动。
8、目镜调焦螺旋: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清晰。
9、水平度盘反光镜:调整水平度盘反光镜,读书窗内数字明亮。
10、竖直度盘反光镜:调整竖直度盘反光镜,使读数窗内读数明亮。
11、读数显微镜:调节读数显微镜,使读书清晰。
12、配盘手轮:调整配盘手轮,改变水平度盘读数。
水准仪操作步骤方法详解图解发布: 2009-10-06 09:32 | 作者: admin | 查看: 4次水准仪操作步骤方法详解图解步骤图解1、安放三角架:调节三脚架腿至适当高度,尽量保持三脚架顶面水平。
如果地面松软,应将架腿踩入土中。
2、连接螺旋:旋紧连接螺旋,将水准仪和三脚架连接在一起。
3、脚螺旋:调节脚螺旋,使圆水准气泡居中。
4、制动螺旋:旋紧制动螺旋,望远镜被固定。
5、水平微动螺旋:在制动螺旋旋紧后,调节水平微动螺旋,望远镜在水平方向内微小转动。
6、目镜调焦螺旋:调节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清晰成像。
7、物镜调焦螺旋:旋转物镜调焦螺旋,使远处物体清晰成像。
第四章第一节钢尺量距发布: 2009-10-15 14:15 | 作者: admin | 查看: 18次第一节钢尺量距一、量距的工具1.钢尺钢尺是用薄钢片制成的带状尺,可卷入金属圆盒内,故又称钢卷尺。
尺宽约10~15mm,长度有20m、30m和50m等几种。
导线点测量教程

6、4、1 导线布设形式(一)导线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得折线,称为导线。
这些控制点称为导线点。
导线测量就就是依次测定各导线边得长度与各转折角值;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各边得坐标方位角,从而求出各导线点得坐标。
用经纬仪测量转折角,用钢尺测定边长得导线,称为经纬仪导线;若用光电测距仪测定导线边长,则称为电磁波测距导线。
(二)闭合导线以高级控制点A、B中得A点为起始点,并以AB边得坐标方位角αAB为起始坐标方位角,经过1、2、3、4点仍回到起始点A,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得导线称为闭合导线。
(三)附合导线以高级控制点A、B中得B点为起始点,以AB边得坐标方位角αAB为起始坐标方位角,经过5、6、7、8点,附合到另外两个高级控制点CD中得C点,并以CD边得坐标方位角αCD为终边坐标方位角,这样得导线称为附合导线。
(四)支导线从一个高级控制点C与一条高级边得坐标方位角αCD出发延伸出去得导线称为支导线。
由于支导线缺少对观测数据得检核,故其边数及总长都有限制。
6、4、2 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选点前,应调查搜集测区已有地形图与高一级得控制点得成果资料,把控制点展绘在地形图上,然后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得布设方案,最后到野外去踏勘,实地核对、修改、落实点位。
如果测区没有地形图资料,则需详细踏勘现场,根据已知控制点得分布、测区地形条件及测图与施工需要等具体情况,合理地选定导线点得位置。
实地选点时,应注意下列几点:(1) 相邻点间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便于测角与量距;(2) 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保存标志与安置仪器;(3) 视野开阔,便于施测碎部;(4) 导线各边得长度应大致相等,除特殊情形外,对于二、三级导线,其边长应不大于350m,也不宜小于50m,平均边长如表6、3与表6、4所示;(5) 导线点应有足够得密度,分布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导线点选定后,要在每一点位上打一大木桩,其周围浇灌一圈混凝土(图6、12),桩顶钉一小钉,作为临时性标志,若导线点需要保存得时间较长,就要埋设混凝土桩(图6、13)或石桩,桩顶刻“十”字,作为永久性标志。
实验二 精密导线测量

实验二精密导线测量一、实验项目精密导线测量的方法及数据处理;二、实验目的1、了解精密导线测量的方法;2、学会精密导线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三、实验仪器:J2光学经纬仪或全站仪、脚架、测钎等;四、实验原理和导线测量技术要求1.导线布设形式,根据测区的大小情况要求,导线可布设成以下三种:1)闭合导线2)附合导线3)支导线2.城市或工程测量导线测量技术指标一二级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注意:1.可角度和边长分别测量,也可同时测量。
2.导线点要保存好,作为下次精密水准的水准点,两次实验的成果构成一个完整的二级导线控制成果。
3.本次实验可选二级导线,以校园I级(一级)导线点为已知点,布设平均边长约为200米的II级(二级)不少于四个,构成闭合或附合怀线。
4.记录坚决不能涂改和造假,更不能转抄,否则重测,如果记录错误,请将本测站“距离”列标明“作废”,本测站重测,并从下行开始记录。
如有转抄或涂改,实验成绩为“0”分,自然不能参加本课程的考试,因为这是职业道德问题。
5.记录字不能出格。
6.测角主要限差:同一方向值的2C互差不大于13秒;上下半测回方向值之差不大于9秒;两测回同一方向值之差不在于9秒(一级导线才有此项限差);如果方向多于3个,则归零差不大天8秒,各记录员必须记牢,在一测站结束后必须算完限差,如果各项结果在限差范围之内,才能搬站,否则要重测。
五、实验内容步骤1.在已知点架设仪器,对中、整平后用光学瞄准器大致瞄准测钎;2.先调整目镜,使十字丝清晰,再调整调焦透镜,使目标像清晰(即目标像落在十字丝网面上),则视差被消除。
3.使用经纬仪进行角度测量,读数是三个环节之一,又由测微器和度盘的作用可知,经纬仪照准目标之后,其读数就是度盘读数和测微器读数之和。
4.角度和边长记录到下表。
5.记录无误后,进行方位角闭合差和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计算,如果合格进行下一步,否则检查记录或重测。
6.平差计算:平差方法选择间接平差,用MATLAB中的s612.m计算,每个小组只提供一份平差报告,作为组长的实验报告的附件交上。
经纬仪导线测量与导线坐标计算

实验四、经纬仪导线测量与导线坐标计算一、实验目的1.学会在地面上用经纬仪标定直线及用普通钢尺精密丈量距离方法。
2.学会导线外业的基本测量工作。
3.学会用罗盘仪测定直线的磁方位角。
二、实验计划1. 实验时数4学时。
2. 每实验小组由4到5人组成。
1人观测,1人记录,2人扶尺,依次轮流进行。
3. 每组在实验场地上选定4到5个导线点,组成闭合导线,进行量距、测角。
4. 用罗盘仪测定起始直线的磁方位角,进行导线坐标计算。
雅安地区磁偏角为西偏2度24分。
据此推算起始边方位角。
三、仪器与工具1. 由仪器室借领:电子经纬仪1台、50 m钢尺1把、测钎2根、水泥钉6个、钉锤1把、记录板1个、计算器一个,罗盘仪1台。
2. 自备:、铅笔、小刀、计算用纸、测角与测距记录纸。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指导教师讲解本次实习的内容和方法。
2. 在实习场地上选定比较平坦、相距60 m ~ 80 m的边长的多边形,构成一闭合导线,打入小铁钉(或油漆绘标记)。
3. 进行直线定线。
欲精密丈量直线AB的距离,首先清除直线上的障碍物,然后安置经纬仪于A点上,瞄准B点,用经纬仪进行定线。
用钢尺进行概量,在视线上依次定出此钢尺一整尺略短的A1、12、23……等尺段。
在各尺段端点粉笔绘标记,4.丈量距离用检定过的钢尺丈量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
丈量组一般由5入组成,2人拉尺,2人读数,1人指挥兼记录。
丈量时,拉伸钢尺置于相邻两点,并使钢尺有刻划线一侧贴近标志。
拉平、拉紧、拉直。
两端的读尺员同时根据点位读取读数,估读到0.1mm记入手簿。
每尺段要移动钢尺位置丈量三次,三次测得的结果的较差视不同要求而定,一般不得超过5mm,否则要重量。
如在限差以内,则取三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此尺段的往测观测成果。
本次实习不考虑三项改正问题,每个尺段相加即为总边长。
每个边应往返丈量。
在记录表中进行成果整理和精度计算。
直线丈量相对误差要小于1/2000。
如果丈量成果超限,要分析原因并进行重量,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倾 斜 角 正 镜 倒 镜 斜边长 ° ′ ″ ° ′ ″
仪器高
觇标高
备
注
经 纬 仪 导 线 计 算 表
测量地点: 测量地点: 测量日期: 测量日期: 者: 计 算 者: 计算日期: 计算日期:
坐 X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标 Y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Z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点号 测 站 倾 角 水 平 角 坐标方位角 斜边长 仪器高 觇标高 水平边长 后视点 仪器站 前视点 ± ° ′ ″ ° ′ ″ ° ′ ″ 0 00 00.0 0.000 - 90 00 00.0 0 00 00.0 0.000 0.000 0.000 180 00 00.0 0.000 - 90 00 00.0 0 00 00.0 0.000 0.000 0.000 0 00 00.0 0.000 - 90 00 00.0 0 00 00.0 0.000 0.000 0.000 180 00 00.0 0.000 - 90 00 00.0 0 00 00.0 0.000 0.000 0.000 0 00 00.0 0.000 - 90 00 00.0 0 00 00.0 0.000 0.000 0.000 180 00 00.0 0.000 - 90 00 00.0 0 00 00.0 0.000 0.000 0.000 0 00 00.0 0.000 - 90 00 00.0 0 00 00.0 0.000 0.000 0.000 180 00 00.0 0.000 - 90 00 00.0 0 00 00.0 0.000 0.000 0.000 0 00 00.0 0.000 - 90 00 00.0 0 00 00.0 0.000 0.000 0.000 180 00 00.0 0.000 - 90 00 00.0 0 00 00.0 0.000 0.000 0.000 0 00 00.0 0.000 - 90 00 00.0 0 00 00.0 0.000 0.000 0.000 180 00 00.0 0.000 - 90 00 00.0 0 00 00.0 0.000 0.000 0.000 0 00 00.0 0.000 - 90 00 00.0 0 00 00.0 0.000 0.000 0.000 180 00 00.0 0.000 - 90 00 00.0 0 00 00.0 0.000 0.000 0.000 0 00 00.0 0.000 - 90 00 00.0 0 00 00.0 0.000 0.000 0.000 180 00 00.0 0.000 - 90 00 00.0 0 00 00.0 0.000 0.000 0.000 0 00 00.0 0.000 - 90 00 00.0 0 00 00.0 0.000 0.000 0.000 180 00 00.0 0.000 - 90 00 00.0 0 00 00.0 0.000 0.000 0.000 0 00 00.0 0.000 - 90 00 00.0 0 00 00.0 0.000 0.000 0.000 180 00 00.0 0.000 - 90 00 00.0 0 00 00.0 0.000 0.000 0.000 0 00 00.0 0.000 - 90 00 00.0 0 00 00.0 0.000 0.000 0.000 180 00 00.0 0.000 - 90 00 00.0 0 00 00.0 0.000 0.000 0.000 0 00 00.0 0.000 - 90 00 00.0 0 00 00.0 0.000 0.000 0.000 180 00 00.0 0.000 - 90 00 00.0 0 00 00.0 0.000 0.000 0.000 0 00 00.0 0.000 - 90 00 00.0 0 00 00.0 0.000 0.000 0.000 180 00 00.0
经 纬 仪 导 线 观 测 数 据 表
工作地点: 工作地点: 测量日期: 测量日期:
后视点 后视点 仪器站 前视点 起始点
观测者: 观测者: 记录者: 记录者:
起始边方位角 ° ′ ″ X
仪器号: 仪器号: 钢尺号: 钢尺号:
起始点坐标 Y
者: 计 算 者: 计算日期: 计算日期:
H
水 平 角 正 镜 倒 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