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港初级中学七年级(下)语文期末试卷
奉港初级中学七年级下语文期末试卷七年级下语文期末试卷

找家教,到阳光家教网全国最大家教平台Array奉港初级中学七年级(下)语文期末试卷一.书写在下列格子中,填入你最喜欢的一首五言古诗的四句(不得与下面填空题的内容相同)。
(写出句子2分,书写规范美观3分,共5分)二.语言积累及运用(24分)1.无论是cū guǎng 有力的鼓点,还是wǎn zhuǎn 悠扬的短笛,都会让人感到美;无论是兀兀穷年,lìjìn 心血的科学家,还是即使步履pán shān面对死亡,毫无胆qiâ的探险家,同样令人敬佩.2..根据你的理解,写出恰当的成语。
(2分)(1)在文章《邓稼先》中,作者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用“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准确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热情赞美了他勇于奉献,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
(2)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由正义而激发的愤怒充满心胸);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3.古诗文积累(每空1分,共7分)⑴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
⑶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树万树梨花开。
⑸许多成语都源于古文,请你写出“扑朔迷离”在《木兰诗》中的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⑹.仿照示例,运用古诗文名句,再写一句话。
示例:结识古仁人,我赞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仿写:结识古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西方,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要读________ 国小说家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已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参考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参考答案(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一.(16分)学校开展"青年强则国强"文化艺术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1~3题。
中华儿女的坚rèn精神,包含着未来的无限可能。
青年可以是血.气方刚、力挽狂澜的革命英雄,亦可为严jǐn执着.、锋芒毕露.的科学巨匠,也可以是鞠躬尽cuì、无私奉献的基层工作者。
"优秀"在于个人能力,在于开创历史的宏大气pò,在于目空一切的思想格局,未来是青年人展示自我的舞台,昔日小舟闯江湖,未来乘风破前浪。
无论何时,时代都将我们紧密相连,青年要向世界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
前浪翻腾,后浪奔涌,青年当以中立不倚之精神,肩负砥.柱中流之责任,自请长缨,卓越向上,成为人类历史的星河里最灿烂的光!1.文段中加点字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坚韧执着.(zhuó)严瑾锋芒毕露.(lòu)B.气魄砥.柱(dǐ)鞠躬尽瘁血.气方刚(xuě)C.坚仞执着.(zháo)鞠躬尽粹锋芒毕露.(lù)D.严谨气魄砥.柱(dǐ)血.气方刚(xuè)2.文段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A.力挽狂澜B.目空一切C.中立不倚D.卓越向上3.下列关于文段的相关内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价值观是青年人生和事业中最重要的动力所在和精神追求。
B.青年作为社会变革的晴雨表,其思想行为、价值观念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
C.当前,我们的国家正在走向伟大复兴,我们的民族正在走向繁荣富强。
D.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4.班级开展"薪火相传担责任"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任务。
(7分)"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每当耳畔响起这首歌,每位炎黄子孙都会热血沸腾,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语言积累运用:(32分)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A.秩序井然(ì)深邃(ì) 撺掇(ō) 羁绊(jī) 阴霾(mái)恬静(án)B.肆无忌惮(dàn) 哽咽(yè) 狭隘(ài) 炽热(ì) 砭(ān)骨惬意(è)C.叱咤风云(à) 脑髓(ǐ) 秕谷(bǐ) 讪笑(àn) 羸(léi)弱战栗(lì)D.当之无愧(ì) 嫉妒(jí) 澎湃(pài) 哺育(bǔ) 磐(pán)石亢奋(kà)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3分)A.锋芒毕露妇儒皆知马革裹尸义愤填膺迫不急待尽态极艳B.慷慨淋漓一拍即合戛然而止浑身解数力挽狂澜眼花缭乱C.鞠躬尽瘁铤而走险锲而不舍迥然不同聊以自慰怏怏不乐D.毛骨悚然怏怏不乐罄竹难书精疲力竭姗姗来迟忧心忡忡3.下列括号内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3分)A.亘古(远古);人迹罕至(罕:稀少);气冲斗牛(斗牛:星宿名)B.余暇(暇:空闲);疲惫不堪(堪:能忍受);进退维谷(维:是)C.晦暗(昏暗);略胜一筹( 筹:档次);人声鼎沸(沸:开水)D. 蓦然(突然);(面面相觑觑:看);鲜为人知(鲜:少)4.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说法较委婉得体的一项是()(3分)A.当你的同桌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好吧,咱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B.当你乘车被人踩脚时,你说:“喂,怎么走路的,没长眼!”C.你参加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同学们夸你,你说:“过奖啦,我有天赋嘛。
”D.同学苗苗被自行车撞伤,你打电话给她妈通报情况时说:“阿姨,不好啦,苗苗出车祸了!”5.下列几则公益广告,从主观感受和客观效果看,用得不够得体的一项是( )(3分)A、粗口成脏,话脏嘴贱——寄说话粗鲁者B、让一让心畅路畅,抢一抢心堵路堵——寄驾车者C、带走您的垃圾,留下您的品格——清洁寄语D、先下后上能下能上,一哄而上难上难下——乘车寄语6.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篇一一、积累运用1、略2.B解析:“庇护”中“庇”应读作“bì”。
3、穿缭作慕4.C解析:“德行”在这里是讽刺别人的话,表示瞧不起别人的仪容,举止,行为,作风等。
5.D解析:巴勃罗?聂鲁达是智利诗人。
6、胡锦涛同志送《孙子兵法》给布什总统,一方面有规劝美国政府不要轻易动武之意,另一方面是反映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及高超的工艺水平。
7、①“充足”改为“充分”②对换“丰富”与“大量”的位置。
8、示例:对象是未来——可以由完美的计划萌生希望;对象是朋友——可以产生诚挚的友谊。
解析:表达形式与上句相同,内容与上句相关、顺畅即可。
二、阅读理解(一)9.(1)出使(2)对……说(3)善于辞令(4)犯罪(5)到……去(6)离开座位(7)戏弄(8)捆绑10、(1)代这件事(2)用(3)同“何”(4)本来(5)就11、(1)晏婴,是齐国很擅长辞令的人。
(2)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小官吏捆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
(3)橘树在淮河以南就成长为橘;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两者只是叶子相似,它(果实)味道是不同的。
(4)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能使百姓擅长偷盗吧?13、因为他知道晏子很会说话,很会外交,想找机会羞辱他,试探他。
14、先预设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当晏子到来时,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都善偷,从而戏弄晏子。
(二)15.有他们喜爱的演员;别人都在看;隐含的内容从未在影片中直接出现;语言优美;特技效果精彩;故事情节紧张刺激。
16、说明人民的思想往往会诱使人们相信一点点邪恶无关紧要;解释有些电影和杂志不适合孩子们看的原因。
17、坚决不品尝无动于衷18、是一个善于耐心、仔细的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具有一定的教育智慧的形象。
19、略(三)20、可以治疗癫痫病,可以提高智障儿童的智力,可以对孤僻症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可以使艺术家找回失去的灵感。
21、莫扎特乐曲的治疗效果与众不同。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带答案和解析)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带答案和解析)(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一.(16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不畏艰难,无私奉献,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冲锋陷阵....。
他们中,有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谱写了激昂的灿烂画卷拓者,家喻户晓....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有魏巍笔下坚韧刚强、chún朴而谦逊.,浴血奋战,拼来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的最可爱的人;有追梦星chén大海,为国出征,给我们带来惊心动魄.航天体验的英雄航天员们……新时代更需要发扬继承以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同时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
前行道路上,需要青年一代锲.而不舍、以身作则....,用理性与思考biàn证看待世界与人生,用青春和热血书写xuàn丽的时代华章。
1.文段中加点字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谦逊.(sùn)纯朴无恙.(yáng)星晨大海B.炫丽辨证惊心动魄.(bò)锲.而不舍(qiè)C.谦逊.(xùn)淳朴星辰大海无恙.(yàng)D.绚丽辩证锲.而不舍(qì)惊心动魄.(pò)2.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冲锋陷阵B.灿烂画卷C.家喻户晓D.以身作则3.文段中的画线句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新时代更需要发扬继承以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
B.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民族命运。
C.新时代更需要发扬继承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民族命运。
D.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
4.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弘扬传统,知礼孝亲,七年级(4)班开展以"孝亲无价,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附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附参考答案(分值:12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运用(共20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2分)提到八宝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nì nì(写一个字即可)的感觉呢。
……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①nì②匙2.依次填人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①读书,能让你认识更大的世界,能让你____人生问题。
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____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③相关史料也曾记载,“铁门关”自金代时就已设立,其历史可以____ 到九百年以前。
A. 审视终生追溯B. 审阅终身追述C. 审视终身追溯D. 审阅终生追述3.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谢灵运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大创作山水诗的人,就这一点来讲,他可以说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山鼻祖。
B. 我觉得《汉字奇兵》一书饶有趣味。
C. 如今正是初春时节,万象更新,我们应该抖擞精神,好好学习。
D. “童梦圆”中的“意”是指一些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上学机会的孩子们,他们大多正值10-18岁的豆蔻年华,生活在西部贫困的农村地区。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B. 刚走到门口,我就闻到了从房内飘出来的一股清香的龙井茶。
C. 为了防止类似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交警队做了大量的工作。
D. 这青山绿水,茂林丰田,对于这些农垦队员来说无一不是青春汗水的结晶。
5.理解性默写(5分)(1) 《游子吟》中用寸草之微与春晖之暖相比,以近似反问的句式直抒胸臆的两句诗是: , 。
(2) 《马诗》中诗人描写边境战场环境的两句诗是, 。
(3)《回乡偶书》(其一)中写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的诗句是: , 。
(4)《石灰吟》中表现石灰得来不易的两句诗是: , 。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准确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
2.第Ⅰ卷、第Ⅱ卷的答案务必答在答题卡上。
若答在试卷上,将被视为无效。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将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一、基础知识(14分,每题2分)1.找出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A. 殷红(yān)似的(shì)俯瞰(kàn)气冲斗牛(dǒu)B. 修葺(qì)踱步(dù)譬如(b ì)目不窥园(kuī)C. 羸弱(yíng)污秽(suì)肚脐(qí)怏怏不乐(yàng)D. 钥匙(shi)伫立(chù) 皑皑(kái) 鲜为人知(xiǎn)2.请选出书写全对的一项()A. 拖沓选骋烧灼张惶失措妇孺皆知B. 渴慕遨游嗥鸣弱不经风礼上往来C. 默锲懊悔俘掳锋芒毕露千钧重负D. 点缀钦佩堡垒以身作则任重道远3.下列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不以为然”中“然”的意思是“对的”。
B. “疲惫不堪”中“堪”的意思是“忍受”。
C. “深恶痛绝”中“恶”的意思是“凶狠”。
D. “家喻户晓”“不言而喻”中“喻”的意思都是“明白”。
4.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
()A. 对于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来说,他对农村生活是一个陌生的世界。
B. 接到上级的命令,她不顾年幼的孩子和年老的父亲,承担起了扶贫攻坚的目标。
C. 面对学习环境的变化,使他能主动克服最初的不适,踏上新的学习旅程。
D. 在这条河上,摆渡人每天来回摆渡20余次,20年中免费运送50万人次过河。
5. 下列修辞手法判断及作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是口的巨人。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有答案解析)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有答案解析)(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一.(16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炽.热而深沉的家国情怀,亘古不变地流淌在国人的血.液里,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
端木蕻良为洗去故乡的污秽和耻辱而愿付出一切,闻一多先生为寻找救国良药而甲,邓稼先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鞠躬尽cuì,死而后已。
千百年来,我们之所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diān,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以己之力锲.而不舍地投身到民族复兴的历史浪潮中。
这些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怀时时激荡着我们胸中那殷.红的热血。
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担当的责任心,他们所做的事情,也许并不是妇rú皆知。
和平年代,每一位坚守岗位、默默付出的平凡人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他们把这个世界变得五彩斑lán,他们身上的精神,永远是激发我们前行的伟大力量。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拼搏创新,立志读书,勇毅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作出努力。
1.文段中字形和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民族之颠妇孺皆知炽.热(zhì)殷.红(yān)B.鞠躬尽粹五彩斑斓血.液(xiě)锲.而不舍(qì)C.民族之巅五彩斑斓炽.热(chì)锲.而不舍(qiè)D.鞠躬尽萃妇儒皆知血.液(xuě)殷.红(yīn)2.填人文中甲处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A.沥尽心血B.含辛茹苦C.绞尽脑汁D.忠心耿耿3.下列对文段画横线句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立志读书,拼搏创新,勇毅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B.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要拼搏创新,立志读书,勇毅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努力。
C.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立志读书,拼搏创新,勇毅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作出努力。
D.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的我们,要立志读书,勇毅前行,拼搏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奉港初级中学七年级(下)语文期末试卷一.书写在下列格子中,填入你最喜欢的一首五言古诗的四句(不得与下面填空题的内容相同)。
(写出句子2分,书写规范美观3分,共5分)Array二.语言积累及运用(24分)1.无论是cū guǎng 有力的鼓点,还是wǎn zhuǎn 悠扬的短笛,都会让人感到美;无论是兀兀穷年,lìjìn 心血的科学家,还是即使步履pán shān面对死亡,毫无胆qiâ的探险家,同样令人敬佩.2..根据你的理解,写出恰当的成语。
(2分)(1)在文章《邓稼先》中,作者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用“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准确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热情赞美了他勇于奉献,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
(2)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由正义而激发的愤怒充满心胸);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3.古诗文积累(每空1分,共7分)⑴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
⑶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树万树梨花开。
⑸许多成语都源于古文,请你写出“扑朔迷离”在《木兰诗》中的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⑹.仿照示例,运用古诗文名句,再写一句话。
示例:结识古仁人,我赞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仿写:结识古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西方,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要读________ 国小说家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已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
(4分)5.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的感悟,仿写画线句子。
(2分)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
要求:(1)不变更原意;(2)人物、人称表达准确;(3)时间地点交待清楚合理。
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能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你告诉郭老师一声。
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
”A、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珊珊说到这件事,小王说:(2分)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小王说:(2分)7.(3分)三.阅读与体验――现代文部分(一)荷包蛋(12分)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
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那碗?”“有蛋的那碗!”儿子指这卧蛋的那碗。
“让爸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七岁能让梨,你十岁啦,该让蛋吧!”“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咬了一半。
“别后悔?”“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
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
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
儿子显出一脸得无奈。
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
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
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
“不后悔?”“不后悔!”儿子说得坚决。
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
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蛋,下藏一个蛋,儿子看得分明。
“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
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
父亲问儿子:“吃那碗?”“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绅士”状。
“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面卧蛋的那碗,儿子也发现了自己碗里面也卧着荷包蛋。
“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8、概括出小说3个情节的共同点,然后填空。
(2分)做面——()——()——总结9、父亲说“孔融七岁能让梨,你十岁啦,该让蛋吧”的意图是什么?(2分)10.父亲3次总结性的语言之间有着递进关系,文中能显示这种递进关系的词语依次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_,这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_______ 之情。
(4分)11.文中最能揭示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2分)12.请就文中父亲教育儿子的方法谈谈你的看法(2分)(二)(12分)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
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
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2)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
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
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的搜查。
(3)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
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
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说着轻松把蜡烛吹熄。
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4)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
“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
”他说。
(5)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
”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了。
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
孩子是懂事的。
他知道,厄运即将来到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候,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
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6)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
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
”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7)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3、请根据文章内容拟一个10个字以内的题目。
(2分)14、第(5)段中,“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
”加点的词“厄运”在文中具体是指:(2分)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根据情节的四个组成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下面段落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②/③——⑥/⑦B、①/②/③——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⑤/⑥/⑦16.文中三个画线句子你更欣赏哪一句?请选择一句并说明理由。
(2分)1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那天晚上母子三人为了保护秘密情报所采取的具体行动。
如:大儿子杰克借口搬柴,端走烛台。
(2分)伯诺德夫人___________________,。
小女儿杰奎琳__________________,。
18、母子三人保护秘密情报的行为表现出她们什么样的优秀品质?(2分)四.阅读与体验――文言文部分(17分)(一)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二)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是以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观,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授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9、解释下列加点字。
(4分)⑴世隶.耕⑵或以钱币乞.之⑶无从致.书以观⑷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20、下列加点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一项是()(2分)A. 忽啼求之.B.录毕,走送之.C. 余闻之.也久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21、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②是以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22、你认为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什么?“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又是什么?(4分)23、阅读以上两段文字,你有什么体会?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3分)五.以“在_______ 面前”为题,写一篇五百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入自己要写的内容,比如“困难”“疾病”“缺点”等等答案二、1略2。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义愤填膺3。
⑴野渡无人舟自横⑵江山代有才人出⑶西出阳关无故人⑷忽如一夜春风来⑸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⑹略4。
英国笛福《鲁宾孙漂流记》鲁宾孙5。
略6.A请告诉郭老师,小李明天上午不来学校找她了,不知道后天晚上去她家找她行不行。
B郭老师,小李让我告诉您,他今天不来学校找您了,不知明天找您行不行。
7.这则告示告诉游客不要乱涂乱画,不能摘花折树,不要带走任何东西。
这则告示是提醒游客文明游览,语言表达委婉得体,句式整齐,容易记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8 询问吃面(意思想近即可)9、借用典故教育儿子要有谦让精神,不要贪图便宜。
合乎文意即可。
10、告戒;教训;意味深长;关爱11。
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12无论赞成还是反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3略14、厄运"在文中具体是指蜡烛的秘密被发现,秘密情报站遭到破坏,以及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不保。
15C 16、一个“闯”字写出德军突然到来,出乎意料;运用反问写出德军蛮横无理横行霸道;把德军的眼睛形容成“恶狼般的”伯诺德夫人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显得十分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