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第十六讲:输入输出设备控制方式
输出设备使用培训

输出设备使用培训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关于输出设备的使用培训。
输出设备是电脑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将电脑中的数据、图像、文字等信息输出到纸张、屏幕或其他媒体上。
常见的输出设备包括打印机、显示器、投影仪等。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打印机的基本使用方法。
当需要将电脑中的文档打印出来时,我们需要先安装好打印机驱动程序,然后将打印机连接到电脑上。
接下来,选择需要打印的文档,点击“打印”命令,打印机就会开始工作,将文档打印出来。
另外,要注意保持打印机的清洁和维护,定期更换打印机墨盒和打印头,确保打印效果良好。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显示器的使用方法。
显示器是我们与电脑交互的主要设备,一个好的显示器可以提供清晰、舒适的显示效果。
使用显示器时,要注意调节分辨率和亮度,保护好视力。
另外,定期清洁和维护显示器屏幕,避免积灰和划痕影响显示效果。
最后,让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投影仪的使用方法。
投影仪可以将电脑中的图像和视频投射到屏幕或墙壁上,非常适用于会议演示和教育培训。
使用投影仪时,要选择合适的投影距离和角度,调节清晰度和对比度,确保投影效果清晰、鲜明。
总的来说,输出设备的使用培训需要注意保持设备清洁和维护,调节使用参数和注意保护视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输出设备
的功能,提高工作效率。
希望以上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输出设备的使用方法。
抱歉,我无法满足你的需求。
第十六讲CTCS-2级列控车载设备

6 . 3 . 5 工作模式 在 CTCS-2 级工作状态下,列控车载设备主要有以 下六种工作模式。 1. 待机模式( SB ) 在列控车载设备默认等级设置为 CTCS-2 级的情况 下,上电后,列控车载设备应自动进入待机模式。 在待机模式下,列控车载设备应保持接收轨道电路 信息、接收应答器信息功能有效,不进行速度比较控制。 处于本模式时,应自动启动防溜逸控制功能。
屏幕显示器上车次输入方法
6 . 3 . 4 车载设备的主要功能 1. 载频锁定功能
STM 应具有接收多个载频的能力。
采用以下三种方法锁定载频: ⑪利用应答器信息锁定载频:根据应答器信息中的
【CTCS】包锁定轨道电路载频。
⑫利用 DMI 的选择:根据 DMI 上下行载频按键选 择锁定载频。
⑬利用轨道电路的载频锁定逻辑。
②TSM (目标速度监控区)区间 在设备制动优先情况下的 TSM 区间的速度控制: 运行速度达到应实施弱常用制动速度、中等常用制 动速度时,列控车载设备对应输出弱常用制动、中等常 用制动,运行速度达到常用制动模式曲线时,输出最大 常用制动。 运行速度低于常用制动模式曲线时,可输出中等常 用制动,低于中等常用制动速度时,输出弱常用制动。 如图 6-22 所示。
当运行速度达到紧急制动模式曲线时,输出紧急制动, 运行速度降到 0 km/h 司机按压缓解按键后,缓解制动。
⑫模式曲线与制动指令之间的关系(司机制动优先)
①CSM 区间 在司机制动优先情况下的 CSM 区间的速度控制: 当运行速度达到报警速度时,输出制动预警音,运行 速度低于报警速度 2s 后制动预警音停止。 运行速度达到常用制动模式曲线时,输出最大常用制 动速度低于缓解速度时向司机提示允许缓解,司机按压缓 解按键后,缓解制动。 运行速度达到,紧急制动模式曲线时,输出紧急制动, 运行速度降到 0 km/h 司机按压缓解按键后,缓解制动。 如图 6-23 所示,左图为常用制动,右图为紧急制动。
输入输出设备及其控制培训

输入输出设备及其控制培训一、引言输入输出设备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与用户进行信息交流和数据传输。
在计算机培训中,了解输入输出设备及其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并重点讲解它们的控制方法。
二、输入设备1. 键盘键盘是最常见的输入设备之一。
它通过按下不同的按键来输入字符和命令。
键盘通常采用基于ASCII码的编码方式将按键映射为相应的字符。
在控制键盘时,可以使用中断或轮询的方式进行扫描,并通过读取键盘缓冲区获取按键信息。
2. 鼠标鼠标是一种常用的指针输入设备,通过移动和点击鼠标来控制光标在屏幕上的位置,并执行相关的操作。
鼠标通常通过与计算机系统建立PS/2或USB接口的连接,并使用相应的驱动程序进行控制。
3. 扫描仪扫描仪可以将纸质文件或图片转换为数字格式。
它采用光学传感器将纸质文档转换为电子信号,并通过相应的接口将数据传输给计算机。
在控制扫描仪时,可以使用扫描软件提供的API接口进行操作。
4. 数字相机数字相机可以拍摄静态图片和动态视频,并将它们储存为数字文件。
连接数字相机到计算机通常使用USB接口,并可以通过相机厂商提供的软件进行控制和数据传输。
5. 麦克风麦克风是一种常用的声音输入设备,用于将声音转换为电信号,并传输给计算机。
麦克风通常通过声卡接口与计算机连接,并可以通过音频输入服务进行控制。
三、输出设备1. 显示器显示器是最常见的输出设备之一,用于显示计算机系统的图形和文字信息。
它通常通过VGA、DVI、HDMI等接口与计算机连接,并接收计算机发送的图像信号进行显示。
在控制显示器时,可以使用显卡驱动程序提供的API接口进行设置。
2. 打印机打印机用于将计算机中的文档或图像输出到纸张上。
它可以通过并行口、USB 接口等与计算机连接。
在控制打印机时,可以使用打印机驱动程序提供的API接口进行设置和打印操作。
3. 音频设备音频设备主要用于输出计算机产生的声音。
它包括扬声器、耳机等设备,通过声卡接口与计算机连接。
输入输出设备概述

输入输出设备概述输入设备主要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扫描仪等。
键盘是最常见的输入设备,用户可以通过键盘输入文本、命令等信息。
鼠标则用于控制光标的移动,并进行点击、拖动等操作。
而触摸屏是一种集合了输入和输出功能的设备,用户可以通过触摸屏进行交互,并且可以直接在屏幕上进行绘图或书写。
扫描仪则可以将纸质文档或照片转换成数字化的格式,供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存储。
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投影仪等。
显示器通过显示器屏幕将计算机处理后的信息以图形或文字的形式呈现给用户。
打印机则可以将计算机中的信息印刷到纸张上,供用户进行阅读或者存档。
投影仪则可以将计算机中的信息投射到墙面或者屏幕上,以供大型展示或者教学演示。
随着科技的发展,输入输出设备也在不断地演进和发展。
例如,虚拟现实设备可以作为既是输入又是输出设备,用户可以通过虚拟现实眼镜进行交互,并且可以在眼镜中看到计算机处理后的虚拟现实环境。
智能音箱也可以作为输入输出设备,用户可以通过语音输入指令,也可以从音箱中得到反馈信息。
总之,输入输出设备是计算机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使得计算机可以与用户进行交互,并且将计算机处理后的信息输出到外部环境中。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预见,输入输出设备将会越来越智能化,带来更加便捷和丰富的用户体验。
当谈到计算机系统时,输入输出设备是任何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通过连接计算机与外部环境,使得用户能够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输入输出设备的不断演进和发展使得用户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
在计算机工程领域,输入输出设备通常被分为两类:人机交互设备和数据交换设备。
人机交互设备负责管理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信息,而数据交换设备则负责管理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人机交互设备,这类设备主要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数字板和声音识别设备等。
键盘是最常见的输入设备,用户可以通过按下不同的按键输入文本、命令等信息。
操作系统对输入输出设备的管理

操作系统对输入输出设备的管理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核心的软件之一,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
其中,对输入输出设备的管理是操作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它涉及到如何使计算机与外部设备进行有效的数据交换和信息传输。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操作系统对输入输出设备的管理。
一、输入输出设备的分类根据数据的传送方向和数据的特点,输入输出设备可以分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用于向计算机系统输入数据和命令,常见的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扫描仪等;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输出到外部,常见的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音响等。
二、输入输出设备的工作原理输入设备一般采用中断方式,也就是说,当用户操作输入设备时,设备会向操作系统发出一个中断信号,操作系统通过中断处理程序响应,并将输入设备的数据读入到内存中。
输出设备则采用轮询方式,操作系统会定时查询输出设备的状态,如果有输出任务,则将数据从内存中发送给输出设备。
三、操作系统对输入设备的管理操作系统负责输入设备的驱动程序管理、输入设备的中断处理和输入缓冲区的管理。
1. 驱动程序管理:驱动程序是操作系统与具体输入设备之间的接口,它向操作系统提供了与设备通信的方法。
操作系统通过管理和维护输入设备的驱动程序库,实现对不同类型输入设备的支持。
2. 中断处理:当输入设备产生中断信号时,操作系统会通过中断处理程序响应,中断处理程序会根据中断类型执行相应的操作。
例如,当用户按下键盘上的某个按键时,操作系统会检测到中断信号,并将中断类型标识为键盘输入,然后将按键的数据读取到内存中。
3. 输入缓冲区的管理:为了提高计算机对输入设备的响应速度,操作系统通常会设置输入缓冲区,用于存储输入设备的数据。
输入缓冲区可以是一个队列或者一个缓冲池,通过缓冲区管理算法,操作系统可以实现对输入数据的有序管理和预处理。
四、操作系统对输出设备的管理操作系统对输出设备的管理主要包括输出队列管理、输出缓冲区管理和输出设备控制。
第十六讲 控制、控制过程与控制方法

以某一方面实践上竞争力最强的企业或 行业中的领头企业或其内部某部门作为 基准,将本企业的产品、服务管理措施 或相关实践的实际状况与这些基准进行 定量化的评价、比较,在此基础上制定 和实施改进的策略和方法,并持续不断 反复进行的一种管理方法
2020/3/22
35
Management
五、平衡记分卡
2020/3/22
4
Management
二、控制的基本原理
任何系统都是由因果关系链联结在一起 的元素的集合
为了控制耦合系统的运行,必须确定系 统的控制标准
可以通过对系统的调节来纠正系统输出 与标准值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系统 的控制
2020/3/22
5
Management
控制耦合
一个模块通过传送开关、标志、名字等 控制信息,明显地控制选择另一模块的 功能。
2020/3/22
32
Management
二、非预算控制
比率分析 审计控制 损益控制 投资报酬率控制 亲自观察法 报告分析法
2020/3/22
33
Management
三、成本控制
成本是为取得可为某组织带来当期或未 来利益的某种产品和服务而付出的现金 或现金等价物
2020/3/22
34
Management
(二)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 (三)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2020/3/22
26
Management
三、纠正偏差
注意下述问题: (一)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二)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 (三)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
2020/3/22
27
Management
(一)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输入输出设备:介绍输入输出设备的种类、原理和应用

输入输出设备:介绍输入输出设备的种类、原理和应用在计算机系统中,输入输出设备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计算机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接口,能够实现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输入输出设备的种类繁多,涵盖了各种不同的原理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输入输出设备的分类、原理和应用,帮助读者了解它们在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性。
1. 什么是输入输出设备?1.1 输入设备输入设备是指将外部信息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的设备。
它们可以将用户输入的数据转化成计算机能够理解和处理的形式。
常见的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扫描仪、摄像头等。
通过这些设备,用户可以与计算机进行交互,完成任务和操作。
1.2 输出设备输出设备则是将计算机内部处理过的信息输出到外部环境的设备。
它们可以将计算机生成的数据、图像、声音等以人类可以感知的形式呈现出来。
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喇叭、投影仪等。
2. 输入输出设备的分类根据输入输出设备与计算机的连接方式和数据传输方式,可以将输入输出设备分为以下几类:串行设备是指通过一条线路将数据逐位传输的设备。
在传输过程中,数据按照顺序一个接一个地传输,类似于在队伍中一个接一个地传递物品。
常见的串行设备有串行鼠标、串行打印机等。
2.2 并行设备并行设备是指通过多个线路同时传输数据的设备。
在传输过程中,数据的各个位可以同时通过多条线路传输,类似于在队伍中多个人同时传递物品。
常见的并行设备有并行鼠标、并行打印机等。
2.3. 人机交互设备人机交互设备是指通过人的操作来完成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的设备。
常见的人机交互设备有键盘、鼠标、触摸屏等。
通过这些设备,用户可以输入指令、操作界面,并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2.4. 自动识别设备自动识别设备是指通过自动识别技术将物理现象转化为计算机能够理解的数据的设备。
常见的自动识别设备有扫描仪、摄像头等。
这些设备可以将纸质文档、图片等转化为数字数据,供计算机进行处理。
输出设备可以将计算机内部处理过的信息以人类可以感知的形式输出。
计组输入输出系统的工作方法

计组输入输出系统的工作方法计算机是一种自动化设备,需要进行与外界信息的交互和传输,以完成各种任务。
输入输出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负责对外部设备的控制与管理,将计算机内部的数据和程序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起来,实现与用户的交互。
本文将介绍计组输入输出系统的工作方法。
输入输出系统的组成输入输出系统主要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控制器和通信通道四个部分组成。
输入设备:计算机所能接受的外部信息的载体,例如键盘、鼠标、光笔、摄像头等。
输出设备:计算机所能输出的信息的载体,例如显示器、打印机、扬声器等。
控制器:负责管理输入输出设备的控制和数据传输,将输入设备传来的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数据形式,将计算机输出的数据转换为驱动输出设备所需的电信号或光信号。
控制器也可以完成缓存数据和缓解处理器的负担等功能。
通信通道:负责控制器和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控制信号传输。
输入输出设备和控制器之间的通信通道一般采用总线、通信接口等方式实现。
输入输出系统的工作原理输入输出系统的工作原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工作当用户使用键盘、鼠标等输入设备时,计算机的输入输出系统需要先准备接受这些信息并进行处理。
此时输入输出系统需要检查与输入设备的通信通道,以确定它们是否能够相互连接。
2.输入数据的传输当输入设备中有数据输入时,输入输出系统通过通信通道将信息传送给控制器。
控制器进行数据处理并将数据传送给CPU进行处理。
3.统一处理当控制器将数据传送到中央处理器(CPU)时,CPU执行相应的指令并完成对输入数据的处理。
在处理完成后,CPU会将数据传回给控制器。
4.输出数据的传输当控制器收到从CPU返回的数据时,控制器将数据传输给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接收到数据后进行相应的操作,例如显示、打印、发出声音等。
5.结束工作当所有的数据处理和输出工作都完成后,输入输出系统会做一些收拾工作,例如关闭通信通道、输出设备的关闭等。
输入输出系统的应用输入输出系统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讯、控制系统等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专用I/O指令,例如,指令IN完成输入操作,指令OUT完成 输出操作。指令的地址码字段指出输入输出设备的设备代 码。
BM PC等系列机设置有专门的I/O指令,设备的编址可 达512个,部分设备的地址码(输入输出地址分配表) 如下
7
计算机组成原理
输入输出设备地址分配表
输入输出设备
占用地址
地址码
硬盘控制器 软盘控制器 打印机 彩色图形显示器 异步通讯控制器
16 8 16 16 8
320~32FH 3F0~3F7H 3B0~3BFH 3D0~3DFH 3F8~3FFH
8
计算机组成原理
I/O设备数据传送控制方式 一般把I/O设备数据传送控制方式分为五种 1.程序直接控制方式 程序直接控制(programed direct control)方式就是完全 通过程序来控制主机和外围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送。通常的办 法是在用户的程序中安排一段由输入输出指令和其它指令所 组成的程序段直接控制外围设备的工作。
19
计算机组成原理
I/O设备数据传送控制方式 所以,I/O通道已具备处理机的功能。但它仅仅是面向外围设
备的控制和数据的传送,其指令系统也仅仅是几条简单的与
I/O操作有关的命令。它要在CPU的I/O指令指挥下启动、停止 或改变工作状态。
20
计算机组成原理
MM
CPU
输入输出 系统的结构
CH
CH
CH
CU
14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
三种方式的 CPU 工作效率比较
程序 查询 方式 CPU 执行 现行程序 启动I/O CPU查询等待并传输I/O数据 CPU 执行 现行程序
程序 中断 方式
I/O 准备及传送 间 CPU 执行现行程序 CPU 执行现行程序 断 指令执行周期结束 启动I/O 中断请求
13
计算机组成原理
I/O设备数据传送控制方式 这项工作是由I/O系统中增设的DMA控制器完成的,由它给出 每次传送数据的主存地址,并统计已传送数据的个数以确定 是否传送结束。除了在数据块传送的开始和结束时需用中断 分别进行前处理和后处理外,无需CPU的频繁干预。主存储器 被并行工作的CPU和I/O子系统所共享。 DMA方式的不足之处:首先,对外围设备的管理和某些操作的 控制仍需由CPU承担。其次,当多个DMA同时使用时,会增加 引起访问主存的冲突。
计算机组成原理
2
外围设备接口的结构
接口地址
I/O接口 功能演示
总线 数据线
地址线 地址 有效 RD WE 外设接口
地址 译码 器
状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存器
数据寄存器
命令寄存器
外设状态
外设数据
外设控制信号
3
计算机组成原理
1.输入输出接口的基本结构 CPU和外设之间通常传递的信息:数据、状态、控制 地址 数据 CPU IO/M RD WR 控 制 电 路 DR SR CR 数据 状态 控制 I/O 设备
22
计算机组成原理
I/O设备数据传送控制方式 外围处理机基本上独立于主机工作。在某些大型计算机系统中,
设置多台外围处理机,分别承担I/O控制、通信、维护、诊断
等任务。有了外围处理机后,使计算机系统结构有了质的飞跃, 由功能集中式发展为功能分散的分布式系统。
23
计算机组成原理
18
计算机组成原理
I/O设备数据传送控制方式 通道能独立地执行用通道命令编写的输入输出控制程序, 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送给由它管辖的设备控制器,继而完 成复杂的输入输出过程。通道是一种通用性和综合性都较 强的输入输出方式, 它代表了现代计算机组织向功能分布方向发展的初始发展 阶段。I/O通道具有自己的指令系统,并能实现指令所控 制的操作,
组成:寄存器组、控制逻辑电路、主机与接口和接口与I/O设备之间 的信号联接线、数据地址线、控制状态信号线
计算机组成原理
4
2. I/O接口分类
结构方式 并行和串行 收发配合方式 同步和异步 数据传送配合方式 程序传送、中断传送、DMA、通道、IO处理器 电路规模 简单接口、可编程接口、外设接口适配器
17
计算机组成原理
I/O设备数据传送控制方式 采用通道方式组织输入输出系统,多使用主机-通道-设备控 制器-I/O设备四级连接方式。通道通过执行通道程序实施对 I/O系统的统一管理和控制,因此,它是完成输入输出操作的 主要部件。 在CPU启动通道后,通道自动去内存取出通道指令并执行指令 。直到数据交换过程结束向CPU发出中断请求,进行通道结束 处理工作。
计算机组成原理
5
3. 输入输出接口的编址方式 在接口电路中通常都具有多个可由CPU进行读写操作的 寄存器,每个寄存器也叫做“端口”。为了CPU便于对I/ O设备进行寻址和选择,必须给众多的I/O设备的端口进行 编址,也就是给每一台设备规定一些地址码称为设备号或设 备代码。 随着CPU对I/O设备下达命令方式的不同而有以下两种 寻址方法。 (1) 存储器、I/O接口统一编址 将接口电路中的端口地址与存储单元统一编址 优:访存指令可访问端口,这样寻址类型多,编程较方 便。 缺:占用存储器空间;速度慢。 (2) I/O端口独立编址 给I/O接口中的各端口提供与存储器空间完全分开、完全 独立的I/O地址空间。 优:专门的I/O指令,与访存分开;指令执行快;不占内 存地址空间。缺:需专用指令、寻址方式少。
11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
I/O设备数据传送控制方式 3.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 直接存储器存取(direct memory access,简称DMA)方式的 基本思想是在外围设备和主存之间开辟直接的数据传送通路。 在正常工作时,所有工作周期均用于执行CPU的程序,当外围 设备完成输入或输出数据的准备工作后,占用总线一个工作周 期,和主存直接交换数据。这个周期后,CPU又继续控制总线 ,执行原程序。 如此重复,直到整个数据块的数据传送完毕。
1
计算机组成原理
功能
接口是计算机与I/O设备或其他系统之间所设置的 逻辑控制部件,也称I/O控制器。 接口的引入: • 功能: •外设类型不同: •能实现数据缓冲和数 机械、电子、机电、电磁 据锁存 •传送信息类型: •能完成信息格式和电 数字量、模拟量 平的转换 •传送速度 •能进行地址译码和设 •传送方式: 备选择 串行、并行 •能保证数据传送的定 •编码方式: 时与协调
I/O准备
I/O准备 CPU 处理中断服务程序 实现 I/O 与主机之间的传送
一个存取周期 CPU 执行现行程序 存取周期结束 启动I/O DMA请求 I/O准备 CPU 执行现行程序
DMA 方式
I/O准备
实现I/O与主存 之间的传送
计算机组成原理
16
I/O设备数据传送控制方式 4.I/O通道控制方式 在通道控制下,一个主机可以连接几个通道。每个通道又可 连接多台I/O设备,这些设备可具有不同速度,可以是不同种 类。这种输入输出系统增强了主机与通道操作的并行能力以 及通道之间、同一通道的各设备之间的并行操作能力。
D
CU
D D
CU
D
CU
D
CU
D
MM:主存储器 CPU:中央处理器 CH:I/O通道 CU:设备控制器 D:I/O设备 计算机组成原理
CU
D D D CU
D
D
I/O设备数据传送控制方式 5.外围处理机方式 输入输出处理机通常称作外围处理机 (eripheral processor unit,简称PPU)。这种外围处理机的 结构更接近处理机,甚至就是一般小型通用计算机或微机。 它可以完成I/O通道所要完成的I/O控制,还可完成码制转换 、格式处理、数据块的检错、纠错等操作。它可具有相应的 运算处理部件、缓冲部件,还可形成I/O程序所必须的程序 转移手段。
输入输出(I/O)系统概述 输入输出系统包括外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和辅助存储器) 及其与主机(CPU和存储器)之间的控制部件。控制部件称之 为设备控制器,有时也称为设备适配器或接口(如磁盘控制 器、打印机控制器等),其作用是控制并实现主机与外部设 备之间的数据传送。本章主要介绍设备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9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
I/O设备数据传送控制方式 2.程序中断传送方式 在程序中断传送(program interrupt transfer)方式中,通 常在程序中安排一条指令,发出START信号启动外围设备,然后 机器继续执行程序。当外围设备完成数据传送的准备后,便向 CPU发“中断请求”(INT)信号。CPU接到请求后若可以停止正 在执行的程序,则在一条指令执行完后(非流水线计算机), 转去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完成数据传送工作,通常一次传 送一个字节或一个字。传送完毕仍返回原来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