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分几种
胃病的中医分类

胃病得中医分类一、中医胃病分类。
中医辩证,将胃病详分其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各证型。
主要有:肝胃气滞型、脾胃气虚型、脾胃虚寒型、胃阴不足型、瘀阻胃络型、肝胃郁热型、寒热错杂型、饮食停滞型等、中医根据胃病得临床表现特点而确定其病证名称,大致有“胃脘痛"、“嘈杂”、“吞酸”、“呕吐”、“痞满”、“反胃”、“胃缓”、“伤食”、“吐血”、“呃逆”、“嗳气”等、1、胃脘痛:简称胃痛,古称“心胃痛"、“心痛”,就是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必生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得病症。
现代医学中得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胃黏膜脱垂症、胃痉挛、胃神经官能症、十二脂肠炎、胃癌及部分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胰腺炎等,均会出现胃脘痛。
胃脘痛仅仅就是一种临床表现,六淫邪气犯胃所致得胃脘痛,多为卒然暴痛,属于急性、以实证为主;胃痛日久,脏腑失调,胃脘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多为慢性,以虚证为多。
胃痛初起,其病性较轻,多病在气分;凡胃痛兼有胀闷感,且胀痛攻窜两胁及背部,痛无定处,多属气滞。
胃痛日久不愈则属气滞而致血瘀,由气分而病及血分,此类胃痛就是以刺痛为主,痛有定处,有明显得拒按。
凡胃脘冷痛,遇寒加剧,喜热饮食,得热胃痛减轻,多属寒证;胃痛拒按,饥时作痛,进食后胃痛加剧,多属实证。
临床医师进行中医得辨证施治可达到疗程短、见效快、无痛苦、标本兼治得效果,就是愈后不易复发得、一种较好得治疗方法、2、呕吐:呕吐就是因胃失与降,气逆于上,而引起胃内容物经食道口腔吐出得病症,多属于胃部得病变。
呕吐得发生,多与外感、内伤、饮食失节致损伤脾胃有关,临床常根据呕吐得声音强弱、吐势得缓急、呕吐物得性状、气味及其她兼症,判断胃病得寒热虚实。
凡吐势徐缓,声音微弱,呕吐物清稀者,多属虚寒证。
呕吐属实证者,多兼有胃痛、属食滞引起得,胃脘多有胀满,嗳腐酸臭,且有暴饮暴食得病史。
属于气逆引起者,必兼胃脘胀痛,且连于两胁肋部。
3、泛酸:泛酸就是指因胃中酸液过多,随胃气上逆泛溢而入食道,乃至咽部,随即咽下、常见肠溃疡、慢性胃炎与消化不良等疾病、泛酸常与胃痛兼见,但也常单独出现。
胃痛(中医)

胃痛(中医)【章节一、胃痛的定义】胃痛是指人体胃部出现疼痛感觉的一种症状。
胃痛是一种常见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消化不良、食物中毒、胃溃疡、胃炎等。
中医认为,胃痛是由于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情志不舒等导致的。
【章节二、病因与发病机制】2.1 脾胃虚弱: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生化之源,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养分。
当脾胃虚弱时,消化功能减退,易导致胃痛。
2.2 饮食不节:长期饮食过度辛辣、油腻、冷热不均等不良习惯,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痛的发生。
2.3 情志不舒:情绪波动大、过度忧虑、思虑过度等情志不舒的状态,容易导致胃部气机紊乱,引发胃痛。
【章节三、症状表现】胃痛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具体症状可能包括:3.1 胃痛:主要是胃部疼痛感,可以是持续性的胀痛、钻痛、隐痛等。
3.2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
3.3 食欲不振:胃痛发作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嗳气、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
3.4 其他症状:胃痛还可能伴随着腹泻、便秘、打嗝等症状。
【章节四、中医诊断与治疗】4.1 中医诊断:中医诊断胃痛时,医生会通过望、闻、问、切等多种方法综合分析,确定病因和病机,包括虚实、寒热、升降等。
4.2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胃痛主要采用草药调理和针灸等方法。
常用的草药有柴胡、黄连、陈皮等,可以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方剂;针灸通过刺激经络,调理气血,改善脾胃功能,缓解胃痛。
【章节五、预防与注意事项】5.1 饮食调理:合理饮食,尽量避免辛辣、油腻、冷热不均等不良饮食习惯,有助于预防胃痛的发生。
5.2 情绪调节: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避免过度忧虑、思虑过度,有助于维持脾胃健康。
5.3 定期检查:胃痛持续、反复发作时,建议定期进行胃部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胃病。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部分。
【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详见附件部分。
《中医内科学》胃痛

02
胃痛的病因病机
胃痛的病因病机
•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的病证。在中医内科学中,胃痛是一个常见的病症,其病因病机复 杂多样。下面将详细介绍胃痛的病因病机及分型论治。
03
胃痛的中医治疗
胃痛的中医治疗
•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 病证。中医治疗胃痛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主要包 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和其他疗法。
04
胃痛的预防与调护
胃痛的预防与调护
•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 症的疾病。在中医内科学中,胃痛是一个重要的病症。为了 预防和治疗胃痛,中医提出了一系列的预防和调护措施。本 文将详细介绍胃痛的预防和调护方法,并加强患者对胃痛的 认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THANK YOU
疼痛性质
胃痛的性质可为胀痛、刺痛、 隐痛、剧痛等,常因情志刺激 、饮食不当等因素诱发或加重
。
伴随症状
胃痛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嗳气、吞酸、嘈杂等症状。严重 者可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 症状。
舌脉表现
胃痛患者的舌苔多薄白或黄腻,脉 象多弦滑或细数。
胃痛的流行病学特征
发病率:胃痛是脾胃系统疾病的常见病之一,发 病率较高,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中青年居 多。
《中医内科学》胃 痛
2023-11-12
目录
• 胃痛概述 • 胃痛的病因病机 • 胃痛的中医治疗 • 胃痛的预防与调护
01
胃痛概述
胃痛的定义
• 胃痛,中医称为胃脘痛,是指自觉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 的疾病。胃痛的部位在上腹部,剑突下,中脘穴附近,常伴有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等症状。
胃疼的医学名词解释

胃疼的医学名词解释胃疼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许多人都会经历。
它可以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消化不良、胃溃疡、胃炎、胆囊疾病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医学角度来解释胃疼的一些相关名词。
一、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导致胃疼的一种常见原因。
它指的是食物在胃肠道中无法被充分分解和吸收,引起胃部不适的情况。
常见的消化不良症状包括胀气、饱胀感、恶心和呕吐。
消化不良可能与饮食习惯、胃酸分泌不足或过多、胃肠蠕动异常等因素有关。
二、胃溃疡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也是造成胃疼的常见原因之一。
它是指胃黏膜或十二指肠黏膜上出现的溃疡,可能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引起。
溃疡的典型症状是胃痛,可能伴有胃灼热感、胃酸倒流等不适感觉。
胃溃疡的主要原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类消炎药物使用、吸烟、酗酒等。
三、胃炎胃炎是指胃黏膜发生炎症的疾病,也是导致胃疼的一种常见因素。
胃炎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急性胃炎常常由于食物中毒、细菌感染或药物刺激等引起,其症状包括胃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而慢性胃炎通常与长期酗酒、吸烟、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有关。
慢性胃炎的主要症状是隐痛或不适感,症状可缓解或加重。
四、胆囊疾病胆囊疾病也是导致胃疼的一种常见原因。
胆囊疾病包括胆囊炎、胆囊结石等。
胆囊炎是指胆囊发生炎症的情况,常常由于胆囊结石阻塞导致胆汁淤积引起。
胆囊炎的症状包括胃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胆囊结石则是指胆囊内形成的固体结晶物,可能导致胆囊疼痛、上腹痛以及胀痛感。
总结起来,胃疼是一种症状,它可能源自不同的疾病或因素。
常见的胃疼原因包括消化不良、胃溃疡、胃炎和胆囊疾病等。
为了缓解胃疼,我们可以调整饮食习惯,避免过度进食或油腻食品;保持良好的消化系统健康,如嚼食细碎食物、避免吃太快;同时,及时就医接受相关治疗也非常重要。
最后,提醒大家在面对胃疼时要理性对待,不要盲目使用药物治疗,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加强身体锻炼,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胃疼的发生。
胃疼的症状

胃疼的症状胃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多见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神经官能症。
也见于胃粘膜脱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及胆石症等病。
如打嗝、胀气、恶心、呕吐、腹泻、胸闷等症状。
由于每种疾病表现的症状不同,胸闷烧心、吐酸水、打嗝等症状。
那么胃痛到底有哪些表现症状呢?1、疼痛的位置胃位于上腹部,胸骨下放凹陷、肚脐上方(靠近心窝处)处。
如果将肚子划分为四个区域来看,左侧偏中上的部分这一区域的疼痛,最有可能是胃痛。
不过,也有可能是食道、十二指肠、胆、肝或胰等疾病引起,所以还需要以疼痛的时间、伴随症状等,作为判断的准则。
2、疼痛时间胃痛是发生在餐后或餐前?食用某些食物后?或在过饥过饱暴饮暴食等状况下发生的。
由于胃不适大多与进食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从饮食的时间、习惯、内容、种类等作为辨别的准则,也较有准确性。
3、观察症状胃不适伴随症状繁多,如打嗝、胀气、恶心、呕吐、腹泻、胸闷等,由于每种疾病表现的症状不同,如果伴随胸闷烧心、吐酸水、打嗝等症状,可能是食道疾病;假如伴随空腹疼痛、饱胀饿痛、打嗝具酸味、甚至吐血等症状。
胃疼是怎么引起的1、肝气犯胃俗话说“气大伤身”,忧思恼怒会导致气郁伤肝,肝之疏泄失调,则会引起横逆犯胃,气机阻滞,引起胃痛。
如果气郁化火,还会导致疼痛加重。
2、饮食失调饮食不规范是胃疼主要的原因之一,现在很多人喜欢节食减肥,虽说短时间内不吃饭可以坚持,但是等她饿的时候,就会暴饮暴食。
3、脾胃虚弱某些患者天生脾胃虚弱,中阳不振,寒从内生,以致脾不运化,胃失和降,而发生疼痛。
胃阴素虚或病久阴伤,胃失濡养,胃气不和亦能发生疼痛。
4、疾病原因许多胃肠疾病如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以及胃肠神经官能症等,胃痛是它们的主要症状表现。
5、自身原因造成胃疼的自身原因有很多,有些人早上因为赶时间上班,经常性的不吃早饭,空腹工作对胃有很大的伤害。
有的人因为心情不好,有时候没有心情吃饭,便会饿着肚子去思考很多的问题,这样身体的能量供应不上,胃也会疼的。
胃痛的常见症状大揭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胃痛的常见症状大揭秘
导语:胃痛主要是有胃病引起的,无论是有慢性胃溃疡还是慢性胃炎都会引起胃痛,常见的胃痛是脾胃虚寒引起的,不同的胃痛症状也是不一样的。
1 急
胃痛主要是有胃病引起的,无论是有慢性胃溃疡还是慢性胃炎都会引起胃痛,常见的胃痛是脾胃虚寒引起的,不同的胃痛症状也是不一样的。
1.急性单纯性胃炎
主要由于化学物质引起,如浓茶、咖啡、烈酒、调味品等刺激性物质,或服用水杨酸盐类药、磺胺药、抗癌药、抗生素、利血平、胃上腺皮脂类固醇等药物损伤胃黏膜而引发;物理因素像进食过冷、过烫或粗糙食物等损伤胃黏膜诱发;以及微生物感染或细菌毒素引起。
急性腐蚀性胃炎多是由于自杀或误服腐蚀剂如强酸强碱引起。
2.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
多发生于手术、烧伤、休克、创伤、多器官衰竭等引起的应激状态及饮酒或服用非甾体类药物引起,在上消化道出血中占20%左右。
3.急性化脓性胃炎
主要是由链球菌、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胃壁引起的化脓性疾病,又称作为蜂窝组织炎性胃炎。
急性胃炎是可逆性疾病,通过治疗完全可以恢复正常。
通过恰当的治疗,很多急性胃炎患者是完全可以得到有效彻底康复的,其特点就是来的快、去得也快。
但是,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以及饮食不当,病情长期存在的话,就会转化为慢性胃炎。
4.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改变。
是一种最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胃痛中医辨证论治

六.胃痛胃痛,又称胃脘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情志、饮食劳倦、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胃痛往往兼见胃脘部痞满、胀闷、嗳气、吐酸、纳呆、腹胀、胁胀等症,常反复发作,久治难愈,甚至可见吐血、黑便、呕吐、猝腹痛等。
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癌,胃下垂,胃神经症以及部分肝胆胰疾病见有胃脘部疼痛者,可参考本病证辨证施护。
【病因病机】胃痛的发生与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失调和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
外感寒、热、湿诸邪,内客于胃,其中以寒邪为多见,致使寒凝气滞,胃失通降,而致胃脘作痛;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用伤胃药物,均可伐伤胃气,致使气机升降失调而作胃痛,或恣食辛辣肥甘,致中焦湿热蕴生,耗损胃阴,胃失濡养而疼痛;忧思恼怒,肝郁气滞,肝失疏泄,横犯脾胃,致肝胃不和或肝脾不和,胃失和降而成胃痛;素体脾胃虚弱,或劳倦太过,失血过多,或久病不愈,损伤脾胃,均可致脾阳不足,中焦虚寒,致使胃失温养而痛。
胃痛与胃、肝、脾关系最为密切,初起病为主要在胃,间可旁及与肝;病久则主要在脾,或脾胃同病,或肝脾同病。
病理有寒热虚实、在气在血之异,其发病机理的共同点,即所谓“不通则痛”。
若胃痛失治误志,血络损伤,则可见吐血、便血等症。
【辨证施护】(一)辨证要点1.辨寒热寒证多有外感寒凉或过食生冷而致,胃中绞痛,疼痛剧烈拒按,喜暖恶凉,得温熨或饮热汤则痛减,口不渴;热证多见胃中灼痛,痛势急迫,遇热痛甚,得寒痛减,口干渴或口苦。
2.辨虚实凡是暴痛,痛势剧烈,痛而拒按,痛而不移,并无休止多为实证;若疼痛日久,反复发作,痛势绵绵,痛而喜按,得食痛减,或休息后减轻者多属虚证。
3.辨气血从病程而论,初病多在气,久病多在血。
在气者,有气虚、气滞之分。
气虚多空腹疼痛,饮食减少,面色少华,舌淡脉弱;气滞多见胀痛,疼痛游走不定,攻冲作痛,伴有嗳气或兼见恶心呕吐。
在血者,疼痛固定不移,痛如针刺,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或兼见呕血、便血。
胃痛名词解释

胃痛名词解释胃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指的是胃部出现疼痛的感觉。
胃是位于腹腔中的消化器官,通过分泌胃酸和消化酶来帮助消化食物。
胃痛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消化问题、感染、刺激物和炎症等。
胃痛可以被分为急性胃痛和慢性胃痛。
急性胃痛是指突然发病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剧烈的、持续性的腹痛,伴随恶心、呕吐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急性胃痛的常见原因包括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肠病毒感染和胆囊炎等。
慢性胃痛是指持续数周或数月的胃痛,通常轻度或中度疼痛,伴随饱胀感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慢性胃痛的常见原因包括胃溃疡、胃息肉、胃肠道功能紊乱和胃癌等。
胃痛的原因很多,其中消化问题是最常见的引起胃痛的原因之一。
消化问题包括胃酸过多、胃酸逆流和胆汁反流等。
胃酸过多会导致胃黏膜损害和胃溃疡的形成,而胃酸逆流和胆汁反流则会刺激胃黏膜,引起疼痛和不适感。
感染也是一种常见的导致胃痛的原因,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常常引起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刺激物也会导致胃痛,例如酒精、咖啡因、辛辣食物和酸性食物等。
炎症和病变也可能导致胃痛,例如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和胃癌等。
治疗胃痛的方法根据病因的不同而不同。
对于急性胃痛,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休息、饮食调整、服用消化药物和抗酸药物等。
同时,也需要根据病因对症治疗,如使用抗生素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进行治疗。
对于慢性胃痛,首先需要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服用抗酸药物、抗生素、抗炎药物、抗抑郁药物和手术等。
此外,改变饮食习惯、减少刺激物摄入、控制压力和避免吸烟等也有助于缓解胃痛和预防复发。
总之,胃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
及时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是缓解胃痛的关键。
此外,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有助于预防胃痛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痛分几种时间:2011-11-02 11:42来源:弘医堂作者:弘医堂专家组胃痛的发生,多因膳食不洁或过饥过饱等诸多因素所致,祖国医学认为,此病的发生与脾胃亏虚、气血阴阳不足及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内伤情志导致气滞血瘀等,以致胃气郁滞,失于和降而引起疼痛。
而西医认为胃痛是—种症状而不是—种独立的疾病,可由感染、营养不当、新陈代谢紊乱或肿瘤等多种因素导致,病型分类较为复杂。
(一)胃痛的西医分类1.胃、十二指肠溃疡这类胃痛—般多由吸烟、酗酒、饮过量的浓茶或浓咖啡、幽门螺杆菌感染,或心理紧张、或服用非甾体消炎药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利血平等造成。
胃溃疡疼痛的位置也多在中上腹稍偏高处,或在剑突下和剑突下偏左处,疼痛范围约数厘米直径大小;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部位多出现在中上腹部,或在脐上方或偏右处。
疼痛多呈钝痛、烧灼痛或饥饿样痛,并伴有唾液分泌增多、反胃、烧心、暖气、恶心、呕吐等其他胃肠道症状。
—般疼痛较轻的能够耐受,而持续性剧痛则可能是因为溃疡穿透或穿孔。
患者患有这类胃痛时,食欲多保持正常,但也有的患者会出现饮食后疼痛发作或加剧,偶尔还可有失眠、抑郁等神经官能症的表现,或有缓脉、多汗等植物神经系统不平衡的症状。
这类溃疡发生后可自行愈合,但每次愈合后又很容易复发,所以患者经常会有上腹疼痛感,并且这种疼痛很容易长期反复发作,—般整个病程平均会有6至7年,严重的可长达—二十年,甚至更长。
上腹疼痛呈反复周期性发作,这也是这种溃疡的特征之—,尤其以十二指肠溃疡更为突出,—般多在春秋季节发作,中上腹疼痛发作时可持续几天、几周甚至更长,然后就会出现较长时间的缓解。
另外,溃疡疼痛与患者的日常饮食之间还有很大的关联。
子啊一天24小时中正常情况下,凌晨3点至早餐的一段时间,是胃酸分泌最低的时间,所以这段时间内尾部很少发生疼痛。
十二指溃疡肠的疼痛一般是法师在两餐之间,从此次进餐后疼痛,并持续不贱直至下次进食或服药后疼痛减轻。
而胃溃疡疼痛的发生不太规律,常在餐后1小时内发生,经1至2小时候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次疼痛。
这类病是一种具有反复发作倾向的慢性病,多数是由于活动性胃、十二指肠溃疡侵蚀血管所导致的出血,而且一般病程较长,可达一二十年或更长,但经多次发作并治疗后也会彻底根除。
在愈合期,溃疡底部肉芽组织可渗血,而瘢痕期则因局部失去收缩能力,一旦出血就会难以止血。
所以患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平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及生活习惯,因为凡是能促使溃疡病变活动的因素,都可加重溃疡,甚至诱发出血,产生危险。
2、胃、十二指肠溃疡吐血这类病是一种具有反复发作倾向的慢性病,多数是由于活动性胃、十二指肠溃疡侵蚀血管所导致的出血,而且一般病程较长,可达一二十年或更长,但经多次发作并治疗后也会彻底根除。
在愈合期,溃疡底部肉芽组织可渗血,而瘢痕期则因局部失去收缩能力,一旦出血就会难以止血。
所以患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平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及生活习惯,因为凡是能促使溃疡病变活动的因素,都可加重溃疡,甚至诱发出血,产生危险。
3.慢性胃炎这类病有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三种。
慢性胃炎主要由长期酗酒、吸烟、饮过量的浓茶、咖啡、或是经常吃一些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造成。
如果急性胃炎治疗不当,加之胃酸缺乏或营养缺乏,内分泌功能失调等,也很容易转化为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大多数患者经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反酸、饭后胀痛等。
一般来说,肥厚性胃炎会有上腹痛,进食或服碱性药物可使疼痛出现缓解,个别病人如黏膜糜烂的,可有出血症状;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腹泻等症状;慢性浅表性胃炎有少数可演变为萎缩性胃炎,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癌变率比较高。
4.急性胃炎急性胃炎根据病因的不同可以分为急性外周性胃炎(包括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和急性内周性胃炎(急性感染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而-般‘以急性单纯性胃炎较多见。
急性单纯性胃炎大多由酗酒、饮食不当、精神紧张或服用止痛药等因素造成,主要表现是糜烂和出血,所以也被称为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这类胃炎的病变部位可局限于胃窦、胃体或弥漫分布于全胃。
一般发作时起病迅速,症状轻重不一,主要表现为上腹胀痛、食欲减退、暖气、恶心、吐/血、便血等。
如果由沙门菌或金葡萄及其毒素致病者,常在进食物24小时内发病,多伴有腹泻、发热,严重者有脱水、酸中毒或休克等,一般发病都比较严重,如发现患者有这些症状,要立即送往医院,及时救治。
5.胃癌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一直很高,它多由环境、饮食、遗传或某些胃病恶化等因素造成。
胃癌溃烂会引起上腹部剧烈疼痛,并且出现消化道出血、胃穿孔等症状。
胃癌的疼痛常为咬啮性,出血时常表现为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呕血或黑粪,还有的患者会出现大出血。
胃癌的死亡率比较高,但是近年来由于双重对比造影和内镜检查技术的普及和提高,早期胃癌的发现率及术后5年内存活率都已有明显提高。
6.胃下垂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下缘达至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低于骼嵴连线以下的一种慢性疾病,多见于形体瘦长的人。
轻度胃下垂一般症状并不明显,而严重者会有胃痛、腹胀、厌食、恶心、暖气、便秘或腹泻等症状,病久可出现心悸、眩晕、血压低等症状,且肌肉松弛无力、腹部张力减弱、腹部胀隆。
而且病症会在长时间站立或劳累后加重。
7.胃肠道功能紊乱这是一组胃肠综合症的总称,它主要包括神经性嗳气、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以及肠易激惹综合症等,大多都是由精神因素造成的,而以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
它主要表现在胃肠道涉及进食和排泄等方面的不正常,并常伴有失眠、健忘、焦虑、抑郁、注意力涣散、神经过敏、头痛等症状。
胃肠道功能紊乱相当常见,并多见于青壮年,发作时病情常随情绪变化而波动,症状也会因精神治疗的作用而暂时消退。
但是,如果出现类似以上的症状,在诊断此症前必须排除器质性疾病,尤其是胃肠道的恶性病变,初步诊断为此症后,还须到医院观察一段时间,才能确保诊断无误,以免误诊,耽误了其他类型病变的治疗时间。
8.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非器质性消化不良、原发性消化不良等,多由不良的饮食习惯、精神紧张、胃功能障碍或遗传等因素造成。
这种消化不良的症状在饮食后会明显加重,其中以腹胀嗳气比较常见,另外饮食规律的改变也会引起或加重消化不良症状。
另外,还有的患者胃电活动异常,胃窦低张,胃排空延缓,致使食物排空延迟,尤以固体食物显著,这也容易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这类患者可服用一些增加胃动力的药物来治疗。
(二)胃痛的中医分型胃痛的中医病因病机:1、寒邪犯胃:素体虚寒或外感寒邪,或恣食生冷,使寒邪内客于胃,塞凝气滞,升降不利,致胃气不和而疼痛。
2、饮食伤胃: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饥饱无度,冷热不忌,均可损伤脾胃,令其食满不化,气机不畅而疼痛。
如过食辛辣炙、酒醴之品,致中焦积热,耗伤胃阴,胃失濡养而发生疼痛。
3、肝气犯胃: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忧思郁怒皆能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阻滞,胃痛乃作。
若气滞日久,必致瘀血内结,胃络受阻,“不通则痛”。
若气郁化火,耗伤胃阴,使胃络失养,而致胃痛。
4、脾胃虚弱:素体脾胃不足,中阳不振,寒自内生;或久病伤及脾胃,致使胃阴不足,胃失濡养,胃气不和,均可引起胃痛。
引起胃痛的病因虽然不同,但总的皆因胃气失于和降,“不通则痛”。
其不通的原因有寒、热、食滞、血瘀等不同的临床表现。
中医根据这些病因将胃痛分为九种类型。
在这里将这些类型简单介绍一下,以便患者厦家属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判断自己究竟患了哪种胃痛,并对症治疗,减轻痛苦。
1、肝气犯胃型胃痛证见:胃脘胀痛,疼痛连胁,嗳气频繁,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
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
方药(1)主方:柴胡疏肝散(张介宾《景岳全书》)处方:柴胡、枳壳、赤芍各12克,香附10克,郁金12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2克,甘草6克。
水煎服。
(2)中成药气痛散,每次2克,每日3次。
金佛止痛丸,每次1~2瓶,每日2~3次。
(3)单方验方:姜附散(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处方:姜黄18克,香附(炒)15克。
共研细末,每次2~3克。
2、肝胃郁热型胃痛证见:胃脘灼痛,痛热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
口干苦。
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治法:疏肝泄热和胃。
方药主方:化肝煎(张介宾《景岳全书》)处方:栀子12克,牡丹皮10克,白芍15克,陈皮6克,青皮10克,吴茱萸6克,黄连10克,蒲公英30克,佛手12克,甘草6克。
水煎服。
3、邪客胃型胃痛证见:胃痛暴作,畏寒喜温,得温痛减,喜热饮。
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散寒止痛。
方药(1)主方:高良姜12克,香附10克,荜拔10克,吴茱萸、陈皮、炙甘草各6克。
水煎服。
(2)中成药胃气痛片,每次5片,早晚各服1次。
(3) 单方验方:荜蔻散(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处方:荜澄茄、白豆蔻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次服1.5~3克。
4、饮食停滞胃痛证见:胃肠饱胀,饮食呆滞,脉弦滑。
治法:消食导滞。
脘腹疼痛胀满,嗳腐吞酸,恶呕,大便不畅。
舌苔厚腻。
方药(1)主方:保和丸(朱丹溪《丹溪心法》)处方:神曲12克,山楂15克,莱菔子12克,法半夏10克,茯苓12克,陈皮6克,枳实10克,连翘12克,布渣叶15克,甘草6克。
水煎服。
(2)单方验方:鸡香散(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处方:鸡内金、香木缘各10克,共研细末,每次服1~2克。
5、瘀血停滞型胃痛证见:胃痛日久,痛有定处而拒按,痛如针刺或刀割,或见吐血黑便。
舌质紫暗,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主方:失笑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丹参饮(吴谦《医宗金鉴》) 加减处方:蒲黄、五灵脂各10克,丹参15克,檀香6克,砂仁6克(后下),延胡索12克,香附10克,甘草6克。
水煎服。
吐血或黑便者,可加三七末6克、白及15克。
单方验方:五枯散(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处方:五灵脂9克,枯矶4.5克,共研细末,分2次开水冲服。
6、胃阴亏虚型胃痛证见:胃脘灼痛,嘈杂似饥,口干咽燥,大便干结。
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益胃。
方药(1)主方:一贯煎(魏之琇《柳洲医话》)加减处方:北沙参15克,麦冬12克,生地黄15克,枸杞子12克,当归6克,白芍15克,川楝子10克,佛手12克,甘草6克。
水煎服。
(2)中成药珍珠层粉,每次2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百合丹参汤(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处方:百合30克,丹参20克,水煎服。
7、脾胃虚寒型胃痛证见:胃脘隐痛,泛吐清水,喜温喜按,纳差,便溏,神疲乏力,或畏寒肢冷。
舌淡,脉细弱。
治法:温脾益胃。
方药主方:黄芪建中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处方:黄芪18克,白芍15克,桂枝10克,白术12克,党参15克,干姜6克,木香6克(后下),大枣5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