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洪湖水浪打浪》评课稿

合集下载

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洪湖水浪打浪教学设计修订稿

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洪湖水浪打浪教学设计修订稿

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洪湖水浪打浪教学设计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洪湖水浪打浪》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歌曲《洪湖水浪打浪》为电影《洪湖赤卫队》插曲,是剧中人物韩英与秋菊的二重唱。

该曲取材于襄河民歌《襄河谣》,以宽广的节奏、明快绮丽的曲调,抒发了主人公韩英热爱家乡和人民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崇高感情。

歌词运用了通韵的押韵形式,分前八句和后六句两片。

上片重写洪湖之景,下片重抒感恩之情,以其美妙的拖腔使旋律更为动人。

歌曲富于民歌特色,是湖北民歌的象征。

二、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宽广舒展的节奏和婉转起伏、流畅动听的旋律,体验歌曲所表达的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2、了解拖腔,体验拖腔在歌曲各个乐段中的运用。

3、能准确区分歌曲三个乐段,尝试用柔和而连贯的声音歌唱,感受旋律的美,体验拖腔的韵味。

三、教学重点体验旋律的跌宕起伏,了解歌曲表现的意境,体验并表现音乐的美四、教学难点体验拖腔的韵味并用自己的歌声表现五、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琴六、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①出示一幅波光粼粼的图片,请学生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画面。

②让学生用线条表现看到的画面。

③用音符表现画面,展示旋律线条。

④音配画,体验二者的相似点和高度融合感。

2、讲授环节:①初听歌曲,体验歌曲的情绪,思考两个问题:歌曲的演唱形式有哪些?你能划分一下歌曲的段落吗?②师生讨论。

分段细听:聆听第一乐段:①先聆听范唱,再随琴唱词,体验舒展的节奏和婉转起伏的旋律所营造的舟行碧波的意境。

②通过第4乐句的对比聆听,引导学生认识拖腔,感受拖腔独特的韵味和重要性。

聆听第二乐段:①聆听并思考两个问题: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变化?拖腔有没有出现?②随琴唱一唱拖腔部分的歌词,体验一下拖腔的韵味。

聆听第三乐段:①聆听并思考几个问题:这一乐段的旋律和前面哪一乐段相似?这一乐段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拖腔有没有出现?②随琴完整歌唱,体验歌曲的韵味,表达自己的情感。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3课《洪湖水,浪打浪》教案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3课《洪湖水,浪打浪》教案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3课《洪湖水,浪打浪》教案一. 教材分析《洪湖水,浪打浪》是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三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洪湖的美景为背景,描绘了洪湖人民的美好生活,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洪湖的历史背景,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美好情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独立演唱简单的歌曲,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洪湖的历史背景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当引入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洪湖的历史背景,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2.学会演唱《洪湖水,浪打浪》这首歌曲,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理解歌曲的歌词内涵,感受歌曲的美感。

3.学会用适当的情感和力度演唱歌曲。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洪湖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内涵。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分组练习,团队合作演唱。

4.欣赏法:聆听不同版本的《洪湖水,浪打浪》,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洪湖的图片、歌曲乐谱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教学用具:如节拍器、钢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洪湖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了解洪湖的历史背景。

同时,播放《洪湖水,浪打浪》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然后,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团队合作演唱。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姿势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5.拓展(5分钟)学生聆听不同版本的《洪湖水,浪打浪》,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排演《洪湖赤卫队》选曲《洪湖水,浪打浪》-人音版《音乐与戏剧表演》教案

排演《洪湖赤卫队》选曲《洪湖水,浪打浪》-人音版《音乐与戏剧表演》教案

排演《洪湖赤卫队》选曲《洪湖水,浪打浪》-人音版《音乐与戏剧表演》教案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对音乐与戏剧的结合,实现对《洪湖赤卫队》中选曲《洪湖水,浪打浪》的排演和表演。

二、教学内容1. 选曲介绍《洪湖赤卫队》描写了一群新四军战士和当地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湖北洪湖地区进行斗争的故事。

其中选曲《洪湖水,浪打浪》以洪湖水为背景,描写了人们面对艰难险阻时的奋勇前行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2. 人音版介绍人音版是一种以人类声音为主要演奏材料的音乐演奏形式,既能够把握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又能够表现出独特的音色和情感。

3. 教学步骤1.分析选曲:对《洪湖水,浪打浪》的歌词、曲式进行分析,确定人音版演奏形式。

2.初步练习:通过声乐训练,磨合合唱团队,熟悉曲目,初步把握人音版演奏技巧。

3.排练统一:确定院内队伍、个人分工,合理分配排练时间,统一人气,效果更佳。

4.创新发展:在学习传统人音版演奏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形成自己的演奏特色和风格。

5.剧本表演:在音乐演奏和舞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洪湖赤卫队》的剧本表演,实现音乐与戏剧的完美结合。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熟悉选曲歌词和曲式,把握人音版演奏技巧。

2.合理分工,分配排练时间,统一人气。

2. 教学难点1.在发展人音版演奏技巧的同时,保持传统文化的血脉。

2.结合音乐和戏剧,表现故事情节,实现音乐与戏剧的完美结合。

四、教学评价通过考核学生表演效果,评价学生的音乐和戏剧表演技巧、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五、教学资源1.适用年级:中学生。

2.教学时间:每课45分钟,共需30课时。

3.教学器材:音乐器材、话筒、音响、剧本、舞台道具等。

4.教师资格:音乐、戏剧等相关专业教师。

六、教学效果通过排演和表演《洪湖赤卫队》选曲《洪湖水,浪打浪》-人音版,既能够增强学生的音乐和戏剧表演技能,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和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于艰难险阻中奋勇前进和不屈不挠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洪湖水浪打浪》教学实录

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洪湖水浪打浪》教学实录

《洪湖水浪打浪》课堂实录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大屏幕呈现波光粼粼的画面)师:谁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自己看到的画面?生:很美,漂亮,金光闪闪……师:有没有注意到水在动?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

生:波浪起伏,波光粼粼。

师:谁能用线条表现一下看到的画面?生:画波浪线。

师:你为什么这样画呢?生:波浪线可以表现波浪的起伏。

师:那用音符如何表现波浪的起伏呢?生:茫然……师:同学们,你们看。

(大屏幕出示高低排列的音符)这些音符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呢?生:有的高,有的低。

师:把这些音符连接起来再看一下。

(大屏幕呈示旋律线条)生:哇,有点像波浪线了。

师: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我们给这条旋律线配上声音,结合画面,你再听一听。

(幻灯片播放音乐)有什么感受?生:很好听,音乐跟画面配合的很好,……师:我们看到的是洪湖的风光,听到的音乐是《洪湖水浪打浪》片段,下面我们来完整听一听这首歌曲。

(大屏幕呈示完整的歌谱)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1、歌曲的演唱形式有哪些?2、你认为歌曲分为几个部分?初步体验歌曲并简单分析。

师:歌曲的演唱形式有哪些?生:有独唱,合唱,……师:歌曲分为几个部分呢?生:三个部分。

师:具体说一说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生:每一段歌词唱完后,中间有停顿,然后再接着唱。

师:哦,中间的停顿叫做间奏。

歌曲确实分为三个部分。

那每一部分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呢?我们分段来听一下。

分段细听。

聆听第一乐段。

(大屏幕呈示第一乐段的旋律,播放音乐。

)师:这一段的演唱形式是什么?生:独唱。

师:歌词的最后一个字有什么特点?听老师唱一唱。

生:这个字唱的比较长。

师:我们再来听一听,你能唱一唱吗?(教师弹琴,学生模唱)师:歌词的这种唱法叫做拖腔,它是借鉴了戏曲的一些元素,所以具有湖北地方特色。

师:跟着琴把这段词唱一唱。

聆听第二乐段。

(大屏幕呈示第二乐段的歌谱,播放录音)师:这一段的演唱形式是什么?生:合唱。

师:我们听到的是两个人的声音,而且,她们唱出的旋律不同,这种演唱形式叫做二重唱。

洪湖水,浪打浪-人音版《创作》教案

洪湖水,浪打浪-人音版《创作》教案

洪湖水,浪打浪-人音版《创作》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人音创作中的基本技巧和特点;•掌握人音创作中的调式、节奏、声部处理等要素;•在实践中运用所学技能,创作自己的人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人音创作中的调式应用;•声部处理技巧;•针对不同情感的节奏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人音创作的基本技巧人音是指采用人声模拟乐器声音的一种音乐创作形式。

它通常使用无具体语义的脸谱音素,通过人声发声、运用音效器材和后期处理等手段,形成具有无限想象空间的音乐作品。

人音创作的基本技巧包括:1.调式的运用人音作品通常采用异域音阶、振律等调式,打造出独特的音乐氛围。

2.节奏的处理不同情感的人音乐作品需要用到不同的节奏处理方法,例如采用追随节奏、突破节奏等。

3.声部处理人音创作中,每个声部的切换、运用都需要考虑到整个作品的整体音乐效果。

人音创作实践创作流程:1.确定主题和情感人音创作需要有一个中心主题和明确情感,通过主题和情感来确定调式和节奏等元素。

2.确定调式和基本节奏根据选定的主题和情感,确定创作中的基本调式和节奏,打好创作的基础。

3.加入声部和处理声部根据节奏和调式的需要,加入创作中适合的声部,并对声部做出处理。

4.完善作品通过后期处理和完善,将创作的作品呈现得更加完美。

评价与实施通过对学生创作的作品进行评价,以根据情感、节奏、声部处理等要素来对作品进行审评,给出相应指导意见。

实施时需要将课程中的知识点结合到实际创作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人音乐的创作基本技巧,通过创作体验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印象。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3 《洪湖水,浪打浪》 ︳人音版 (五线谱)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3 《洪湖水,浪打浪》 ︳人音版 (五线谱)
总结
四、升华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完整的把这首歌曲演唱一下,孩子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再一次重游洪湖,感受洪湖,体会共产党的伟大。
师:学习了这首歌曲,你想到了什么?
板书
设计
洪湖水,浪打浪
二重唱欣赏洪湖
赞美家乡
歌颂祖国
展示新课
2、聆听第二段(赞美家乡)
师:不知不觉中我们轻舟荡漾来到了洪湖中央,大片大片的菱藕出现在我们眼前?快看什么跃出了水面?
师:看着这些跳出水面欢迎我们的鱼儿时,哎,洪湖人们又在给我们说什么呢?
师:原来他们是在赞美自己的?
师:跟音乐来演唱,体会洪湖人们为什么对家乡赞不绝口?
师:接下来跟着琴声演唱,一定要唱出洪湖人们的自豪之情。
师:历经千辛万苦得来的幸福生活非常珍贵!接下来一起跟着音乐演唱,用心感受他们对幸福生活的珍惜。
师:用你高而轻的歌声再次跟洪湖人民一起感受波光粼粼、荷香满城洪湖。
师:你们愿意再次带我感受家乡的温暖吗?
师:好,我们一起。
师:会划小船吗?我看看谁划的最好最稳?
师:那由你来带着大家向湖中央开动吧!
师:洪湖里盛产菱藕,大家一起划着轻舟唱着歌曲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欣赏洪湖的美吧。
师:谁听出来赞美家乡这段音乐是什么演唱形式?
师:二重唱是声乐演唱形式之一,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声部的演唱者,按照自己的曲调演唱同一首歌曲。
师:我们也来合作一下二重唱。
展示新课
3.聆听第三段(歌颂祖国)
师:洪湖的幸福生活是怎么得来的?听,洪湖人们要告诉我们啦。
师:原来是共产党。当你们对共产党和祖国有无与伦比的敬仰之情时,你会用什么动作来表达?
展示新课
三、初听
师: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洪湖,一起去感受洪湖。

《洪湖水,浪打浪》 歌剧《洪湖赤卫队》二重唱-人音版《音乐与戏剧表演》教案

《洪湖水,浪打浪》  歌剧《洪湖赤卫队》二重唱-人音版《音乐与戏剧表演》教案

洪湖水,浪打浪简介《洪湖赤卫队》是中国传统民间歌曲的现代改编,是一部反映20世纪初期中国革命斗争的歌剧。

故事讲述的是1927年在湖北省洪湖地区,杨和尚领导的赤卫队与敌人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最终推翻了土豪劣绅的统治,取得了胜利的故事。

其中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被誉为经典之一。

选段分析选段背景该二重唱描绘了赤卫队战士们奋勇前进的场景。

剧情中,敌人正在迅速推进,赤卫队战士们奋不顾身地迎上去进行战斗,并用愤怒而坚定的歌声表达自己的革命决心。

选段欣赏人物角色•唱词一:赤卫队战士甲•唱词二:赤卫队战士乙歌词甲:洪湖水,浪打浪,雷霆万钧咆哮声。

乙:新民武器,刀光剑影冲锋向前。

甲:英勇赤卫队,愤怒呐喊队聚气。

乙:红旗飘飘起,我等一起高声唱歌。

合唱:前进!前进!勇往直前!合唱:前进!前进!革命万岁!表演技巧该选段采用了合唱形式,表达了赤卫队战士们的集体精神和英勇气概。

歌曲中,高亢激昂的音乐配合了动人的歌词,表达了革命者面对敌人的勇气和决心。

在表演时,应该注重演员的情感表达和形体语言的传递,通过合理的音乐和动作的搭配,让观众更深刻地感受到战士们的决心和革命的力量。

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歌剧中选段的背景和意义;2.能够通过听歌领悟革命精神;3.能够通过表演歌剧增强团队意识;4.能够理解艺术表演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1.通过歌曲领悟革命精神;2.教导学生如何表达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3.通过歌剧的表演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步骤1.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意义;2.播放歌曲,学生听歌并轻哼;3.分析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4.选择唱词进行分组表演;5.合唱表演,体验歌曲所蕴含的情感;6.总结和讨论。

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合唱演出、小组表演等方式进行评价。

评分标准包括:节奏把握、表达情感、团队协作等方面。

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笔记了解学生对于歌曲和歌剧的理解情况。

结语歌剧《洪湖赤卫队》通过音乐和戏剧表现方式,将革命斗争的人民理想和英勇血泪融汇其中,塑造和表现了革命者的革命精神和英勇气概。

人音版音乐四上《洪湖水浪打浪》课件

人音版音乐四上《洪湖水浪打浪》课件
作为另一重要的民族乐器,其柔和的 音色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曲目的情感和氛围

琵琶演奏
琵琶作为本曲目的主要乐器之一,其演奏 技法复杂,需要灵活运用手指,表现出曲 目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古筝演奏
古筝的音色清脆亮丽,能够为曲目增加色 彩和韵味。
伴奏设计
前奏 主歌 副歌 桥段
01 02 03 04
声音音量控制
根据歌曲的情感和意境,控制声 音的音量和力度,使歌曲更具表 现力。
舞台表现力
通过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增强 演唱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与观众 产生共鸣。
05
乐器运用与伴奏设计
Chapter
乐器运用
民族乐器
本曲目主要运用了琵琶、二胡、古筝等传 统民族乐器,这些乐器的音色独特,能够
旋律优美:《洪湖水浪打浪》的旋律优 美动听,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能够让 听众感受到洪湖的美丽与宁静。
节奏鲜明:歌曲的节奏非常鲜明,使用 了很多大切分和附点音符,使得歌曲充 满了活力和动力。
04
歌曲演唱技巧与表现方式
Chapter
歌曲演唱技巧
01
气息控制
掌握正确的呼吸和换 气方法,以支持歌曲 中的高音和长音部分 。
02
《洪湖水浪打浪》是一首描绘洪湖美景和人民生活的歌曲,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 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洪湖水浪打浪》是由著名作曲家张 敬安和词作家欧阳谦叔于1958年合 作创作的歌曲。
歌曲的曲调吸收了湖北省沔阳地区的 民族音乐元素,旋律优美、富有表现 力。
歌曲以洪湖为背景,通过描绘洪湖的 美景和人民生活,表达了对家乡的热 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07
教学评价与反思
Chapter
教学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洪湖水浪打浪》评课稿
暑期的研修让我收获颇丰。

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应用知识,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课件制作水平,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得心应手,学生也充分体验到了信息技术给课堂带来的新的活力,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这都是一件好事,我们应该继续坚持下去,不断研究,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开学后,通过教学实践,《洪湖水浪打浪》这一课较好地体现了信息技术对课堂的优化作用,通过图片、音频、视频以及谱例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整堂课内容充实,各环节之间有机结合,带给学生美的享受。

下面是几位老师的评课意见:
卜晓丹老师:姜老师的课教学目标明确并且合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非常用心,师生互动以及学生的音乐实践全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务实高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要是老师的教态能再亲切一点,会更好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课堂气氛也会更加活跃。

另外,老师的目光也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给学生一种被重视的信任感,会让学生更加喜欢老师。

雷印明老师:姜老师的课件非常有针对性,内容充实,简洁高效,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对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尤其是最后的旋律排列环节,非常灵活,学生可以自由排列,具有一定的交互性,通过学生动手,较好地考察了学生对旋律的记忆力,效果不错。

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应用上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徐文硕老师:姜老师的整堂课非常流畅,各个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衔接紧凑,整堂课都带给学生美的体验,让学生非常受用。

若是能配上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去感受和表现音乐的美,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个人的一点建议,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