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真菌3个菌株的鉴定及生物学生理学特性
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真菌富士长喙壳的防治研究

Abtat S re ig o na o i i fn i n u gc ea a s u g s( eaoy t u ni ) s c: cenn fa tg ns c u g d fn i d g i tfn u C r tc si f jess r t a i n s i
a s ca e t p u e o g t s wa e f r e o p o i e a p r a tt e r tc lb s s f r e — s o i t d wih I ss b l n a u s p r o m d t r v d n i o t n h o e ia a i o x m p o i g s s a n b e c n r l f h s o i t d f n u . ea t g n s i u t r sp r o me n 2 l rn u t i a l o t o e a s ca e u g s Th n a o i t c lu e wa e f r d o 2 o t c a t g n s i u g s a d 3 s r i s o s o i t d f n u ( n a o itc f n u n t an fa s ca e u g s CF1, CF2 CF ) a d t ea t g n s i u g , 3 , n h n a o itc f n i o ih r l t e i h b t n e f c sm o e t a . 0 we e s r e e : t a n o F1, t a n fwh c ea i n i i o fe twa r h n 3 0 r c e n d 3 s r i s f r C v i 8 sr is f r CF a d 4 s a n o F3 I h n a o itc c lu e Bi o a i o o i i n h we h i — o 2, n t i s f r C . n t e a t g n s i u t r , p l r ss r k n a a s o d t e sg n fc n n a o itc e f c n h r wt a e o t wn wa r mo e . i e n t p s o u gcd s iia t a t g n s i fe ta d t e g o h r t fi o s p o t d F f e y e ff n iie s t we e ts e h s r s a c n 0 t p swe e s r e e u a e n i h bt n r t so r h n 5 r e td i t i e e r h a d 1 y e r c e n d o tb s d o n i i o ae fmo e t a O n i
我国对林木小蠹的研究进展

小蠹是林业和木材的重要害虫, 已知有 3 0 0 0余种 , 广布于世 界。我国约有小蠹 5 0 0 种以上, 其中许 多种类对森林 、 风景林 、 绿 化树种及木材造成严重危害 。绝大部分小蠹属于次期性害虫 , 主 要对老龄树 、 非腱康树、 长势较弱的树造成危害。但是 , 小蠹中某 些 属 的种 类 , 如 大小 蠹属 ( De n d r o c t o n u s ) 或 齿 小蠹 属 ( I p s ) 中的 某 些种类可直接攻击健康树木 , 造成毁灭性的灾害。小蠹仅在新成 虫 的一段 时 间内 活动于 外界 ,一 生 中绝 大部分 时 间营 隐蔽 生 活 , 通常在树皮下交配 、 取食。近些年来 , 由于小蠹的为害 , 而使我国 林木 遭受 极 大程度 的损 失 。 因此 对小 蠹的研 究和 防治 工作 是非 常 重要的。笔 前捌 J 靠 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分 类 研 究 截至目前,国内具体的小蠹种类和分布研 究成果仍不完善。 但是 , 一些重要的和常见的种类 , 其分类地位和鉴别特征已完全
L i n n a e u s 、 六齿小蠹 I p s a c u mi n a t u s G y l l e n h a l 、 纵坑切梢小蠹 T o m i C U S p i n i p e r d a L i n n a e u s 、克 里 角梢 小 蠹 T r y p o p h l o e u s k l i m e s c h i E g g e r s 等, 均已提出多种有效的防治方法。
P l u mb e u s B l a n d f o r d 、东 北 四 眼 小 蠹 P o l y g r a p h u s s a c h a l i n e n s i s E g g e r s 、 中穴 星坑 小 蠹 P i t y o g e n e s c h a l c o g r a p h a s L i n n a e u s 、 落 叶松 八 齿 小蠹 I p s s u b e l o n g a t u s Mo t s c h u l e k y 、云 杉 八 齿小 蠹 I p s t y p o g r a p h u s
落叶松八齿小蠹防治

资金保障
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落叶松八齿 小蠹防治,包括病虫害监测、防治、 检疫等方面的费用。
技术保障
加强了技术研发和推广,引进了先进 的防治技术和设备,提高了防治效果 。
宣传教育
加强了对林业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 提高了他们的防治意识和技能。
未来政策法规完善建议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进一步完善与落叶松八齿小蠹防治相关的法 律法规,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
示范引导
建立防治示范区,展示先进的防治技术和方法,为公众提供学习和交 流的平台。
志愿服务
鼓励公众参与志愿服务,如参与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等,增强公 众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政策支持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积极参与防治工作的个人和组织给予奖励和支 持,激发公众的积极性。
未来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提升方向
多元化参与
持续跟进
在防治结束后,定期巡查和监测 ,确保八齿小蠹得到有效控制。
03
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监测方法与技术
人工地面调查
定期对落叶松林进行地面调查, 记录小蠹虫的数量、分布和危害
情况。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林区小蠹 虫的分布和扩散情况。
雷达监测
利用雷达监测技术,实时监测林区 小蠹虫的飞行活动和迁徙情况。
政策文件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与落叶松八齿小蠹防治 相关的政策文件,明确了防治目标、任务和措施。
行业标准
制定了一系列与落叶松八齿小蠹防治相关的行业标准,如 《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规范》、《森林病虫害防治技 术规范》等。
保障措施落实情况回顾
组织保障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建立了完善的组 织保障体系,明确了防治责任和任务 。
落叶松八齿小蠹的防治初探

落叶松八齿小蠹的防治初探作者:师延珍来源:《农家科技》2018年第06期摘要:落叶松八齿小蠹是近年来在内蒙古克一河林区对落叶松人工林危害非常严重的蛀干害虫。
2015年以来结合生产实践对该虫害进行了综合防治试验和研究,初步确定了对该虫的防治技术路线和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
关键词:落叶松八齿小蠹;防治技术落叶松八齿小蠹是内蒙古克一河林区危害兴安落叶松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
近年来因异常气候(火灾、雪灾、干旱)、林分结构变异(混交程度差、林木过熟)以及紧邻公路、冬检路等人为活动频繁的因素影响,使部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受破坏,导致落叶松八齿小蠹作为次期性害虫的先锋虫种在该局的发生危害呈现不断加重的趋势。
作者结合本地防治实际,确定对该虫的治理对策,采用4种防治技术7种防治措施进行了综合防治试验。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概况。
分别设在霍都奇林场19、20、23、31、40林班,莫冷格林场29、44林班的兴安落叶松为优势树种的人工次生林分。
2.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是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江西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8%氯氰菊酯微胶囊剂(重庆中邦药业有限公司);供试药械是3WF-600J静电喷雾喷粉机,打孔机;及100个树洞式鸟巢箱、80堆(5根/堆)2米长招引用落叶松新鲜小径木、100个十字挡板型小蠹虫诱捕器及配套国产诱芯;国产割灌机2台;红胸郭公虫、埋葬甲、步甲等天敌昆虫各200只。
3.试验方法(1)防治技术路线筛选试验。
广泛搜集、查阅国内外落叶松八齿小蠹防治新技术,确定以调节和改善森林环境条件为切入点,采取伐重、治中、防轻的治理对策和技术路线,突出绿色无公害防治技术应用,综合应用定株抚育等营林措施改善林分环境,因地制宜,分别施以饵木诱杀、信息素诱杀、打孔注射、静电喷雾、悬挂树洞式鸟巢箱、人工释放助迁天敌等防治技术措施,共涉及生物防治技术3项,化学防治技术2项,物理防治技术1项,营林措施技术1项。
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真菌富士长喙壳的致病性研究

摘 要 : 究人 工接 种 条件 下 落叶松 八 齿 小 蠹伴 生 真 菌 富士 长喙 壳 ( eaoy t u i s ) 3个 研 C r tc si f je i 的 s ns
菌株 对长 白落 叶松 样树 和木段 的 致病性 , 果表 明 , 结 致病 力 最强的 菌株 为 C 3 C 1 C 2致病 力差 F ,F 、 F 异 不大 。 固体接 种韧 皮部 坏死反 应 区域稍 大 于液 体接 种 , 明 茵丝体 容 易在 木 质 部 与韧 皮部 间定 说
殖 , 体 内营养 条件适 合伴 生真 菌 生长 。3个 菌株对 木段 造成 的伤 害显 著 高 于对样 树造 成 的伤 害, 树
说 明在伴 生真 菌入侵 的 同时样树 产 生 了积极 的 防御反 应 。在 接种 样树 和木段 产 生的坏 死反应及 蓝
变 区 域 内均 可 以 分 离到 接 种 真 菌 。
河 南 农 业 科 学 ,0 1 4 ( 2 1 21 5 2 1 , 0 1 ):0 - 0
J u n l fH e a rc lu a ce c s o r a n n Ag iut r l in e o S
落 叶松 八 齿 小 蠹伴 生真 菌 富 士 长 喙 壳 的 致病 性 研 究
3 Heln j n a e fF rsr ce c , r i 5 0 1, ia;4 F rsr l g , rh a tF rsr . i gi g Ac d myo o e tyS in e Habn 1 0 8 Chn o a . o e tyCol e No t es o e ty e
Un v r iy, r i 0 0, i a ie st Ha b ni e e r h i ve tga e he p t og n ct s oca e un ls r i fCe a o ys sr c sr s a c n si t d t a h e i iy of3 a s i t d f ga t ans o r t c —
落叶松八齿小蠹防治

落叶松八齿小蠹防治落叶松是我国北方常见的树种之一,若管理不当,易受到八齿小蠹的危害。
八齿小蠹又称为树皮象小蠹,是一种甲虫,会在树皮、树干等处食害,从而对树木生长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落叶松八齿小蠹防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八齿小蠹的症状八齿小蠹危害完全依赖于寄主树木的寿命和健康状况。
显然,树木生长受影响后,那些结构和过程就不能正常进行,这样就会表现出一些明显的症状。
八齿小蠹对落叶松的危害主要表现为萎黄、枯枝、枯死和裸枝等现象。
当然,这些症状的表现有些难以确定是由于八齿小蠹,还是由于其他因素引起的。
二、八齿小蠹的防治方法1. 生物防治:选用对八齿小蠹有特殊嗜好的杀虫异种或天敌,直接或间接干扰八齿小蠹的寿命、生长或繁殖。
比如,可以采用引入八齿小蠹捕食者和天敌释放,以控制虫害的扩散。
2. 化学防治:常用的化学药剂为敌敌畏、甲基托露宁、马拉硫磷等,对于落叶松八齿小蠹防治有一定效果。
但是,化学药剂使用的效果是一时的,并且还会带来其他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害。
3. 预防措施:预防八齿小蠹的危害,就需要落叶松的保养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对落叶松的管理要及时、科学、合理。
比如,落叶松在长势良好时适当进行修剪和嫁接,提高树木健康指数。
三、防治策略针对于落叶松八齿小蠹大量繁殖情况,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防治策略:1. 在疫情初期密切观察,发现局部疫情要迅速采取措施,防止疫情向更大区域蔓延。
2. 定期对落叶松进行巡查,及时排除病树,加强清洁保洁,定期修剪和喷洒杀虫药剂,提高落叶松健康指数。
3. 对于疫情范围较广,且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树木,可以选择化学防治方法,使用具有杀虫作用的药剂进行喷洒或者土壤施药。
4. 建立科学合理的情报及信息中心,实时掌握八齿小蠹的发病情况和变化趋势,协调社会资源进行统一抵御八齿小蠹危害。
四、注意事项在采取化学防治时,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控制药品的规定进行,要选择对落叶松八齿小蠹特别有效,具有局部、渐进、长效等经济、环保、低毒的杀虫药剂。
云杉八齿小蠹虫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

树皮 下或 旧虫 道 内越 冬 。生 活史 很 不 整 齐 ,翌 年 4月 下 旬成 虫逐 渐外 出活 动 , 飞翔 寻 找配 偶 , 树皮 缝 隙侵 入树 从 枝 建立 繁殖 窝点 , 雌 一 雄或 一 雌 一 雄 , 坑 产 卵 。成 虫 多 筑 多次产 卵 , 中旬 开始 羽化 , 冬成 虫 飞离 原 侵 入坑 道 , 6月 越 第二 次侵 入树 枝 , 筑坑 产 卵 ; 二批 幼 虫 7月 中旬 开 始 羽 第 化 , 冬成 虫又 飞离原 坑道 , 三次侵 入树 枝筑 坑 产 卵 ; 越 第 第 三批幼 虫 8月中旬 羽 化 , 羽 化 的 成虫 补 充 营养 , 不 再 新 并
用地 面 积 14 6 . h 其 中有 林 地 面 积 l9 6 7 m , 5793 m , 6 l. h 云
后缘 有锯 齿 ; 体表有 红 褐 色 和黑 褐 色 的竖 立 长 毛 ; 两 侧 翅 各有 3— 4齿各 有独 立 , 没有共 同 的齿基 。
3 生物 学特性
云杉 八 齿小 蠹 虫 在 同仁 县 1年 完成 1代 。在 枯枝 落
端尖 锐 。 卯为 长椭 圆形 , 10 长 . mm, 0 7 m, 白色 。 宽 .m 乳 成虫 额下部 中央有 瘤 ; 鞘翅 较狭 长 , 面前 宽扁 窄 , 翅 翅
循化 县 、 尖扎 县接 壤 , 与甘 肃 夏河 县 为邻 , 东 两连 贵 德 县 , 南接 泽 库 县 , 北 长 8 k 东 西 宽 7 k 全 县 总 面 积 南 5 m, 5 m, 37 h 7 6 m 。地 处西 倾 山北 麓 , 黄土 高 原 和青 藏高 原 交 错 是 过 渡地带 , 地形起 伏连 绵 , 山峦 重叠 , 化多 端 。全 县林 业 变
云杉 八齿 小蠹 虫多 寄 生 在 树 干 的 中 、 下部 , 林缘 立 在 木上 的分布 可 由树 干基 部 到树 梢 部。无 论 林 内 、 外 林 林
阿尔泰山林区云杉八齿小蠹危害及治理对策

农村科技2018(5)摘要:云杉八齿小蠹主要危害云杉、落叶松和红松等针叶树种,危害轻则使木材质量下降,危害重则使林木大面积死亡。
本文总结云杉八齿小蠹生物学特征、生活习性、危害症状,并提出治理措施及防治效果的调查监测方法,为阿尔泰山林区防止该害虫的发生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云杉八齿小蠹;危害;治理阿尔泰山林区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森林分布区,该区域森林以寒温性针叶林西伯利亚落叶松、西伯利亚云杉、西伯利亚冷杉为主,是泰加林南端在我国的延续。
云杉八齿小蠹繁殖力强且危害隐蔽,是我国重要的次期性害虫。
布尔津林区针叶树种极易遭受云杉八齿小蠹的侵害,轻则使木材质量下降,重则使林木大面积死亡,加之国家5A 级景区喀纳斯和贾登峪国家森林公园都在布尔津林区内,不仅给林业经济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
作为林业工作者应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虫害在林区发生。
一、生物学特征云杉八齿小蠹属于鞘翅目小蠹虫科齿小蠹属昆虫,主要危害云杉、落叶松和红松等针叶树种。
云杉八齿小蠹的卵呈椭圆状,乳白色,长约1.0毫米,宽约0.7毫米;幼虫呈乳白色,体长4.0~6.3毫米,体弯曲,多皱褶,有刚毛,和落叶松小蠹虫形态相似;成虫呈圆柱形,红褐色至黑褐色,有光泽,体长4.0~5.5毫米。
二、生活习性云杉八齿小蠹在布尔津林区内1年发生1代,一般情况下于第1年5月中、下旬出蛰,以成虫形态在云杉、落叶松和红松树干基部或枯枝落叶层下越冬,少数云杉八齿小蠹在枯死幼树皮下或旧坑道里越冬。
在布尔津林区于6月上旬开始活动,成虫侵入树干后1~2天就可交尾、产卵,卵期在14天左右,幼虫期22天左右,蛹期12天左右。
新生成虫在树皮下停留近1个月,最长可达2个月,然后钻出羽化孔。
其危害造成的坑道为双坑道,约7厘米左右,坑道内成虫多为1雄3雌。
卵室30余个,每个卵室仅有1枚卵。
在子坑道末端老熟幼虫筑1个蛹室。
各个虫态在整个生长期内均能找到,并多寄生于树干的中、下部;在林缘立木上,则分布于树干基部到树梢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为 2 c 光照 为全黑 暗条 件 ,I 值 为 5 0; 佳 营养 条件 : 5c, pI - . 最 培养 基 为 P A+落叶松 韧 皮 培养 基 , 源 为蔗 D 碳 糖 , 源为酵 母粉 。3个菌 株均具有 较强 的 高温 和 低温 耐受 性 , 氮 能够适 应 北方 较 大 的 温差 , 体 内 的黑 暗和 树
5 .黑 龙 江省 佳 木 斯 市孟 家 岗 林 场 桦 南 14 1 ) 5 4 1
摘
要 : 从 落 叶 松 八 齿 小 蠹 各 虫 态 体 内外 、 道 及 木 材 蓝 变 部 位 获 得 3株 与 落 叶 松 八 齿 小 蠹 伴 生 的真 菌 , 坑 该
3株 菌 可 导 致 木 材 变 色 , 蠹 害 的 发 生 存 在 密 切 关 系 。 通 过 茵 体 的 培 养 特 性 和 形 态 观 察 、 线 菌 酮 耐 性 及 与 放 r N T D A I S序 列 测 定 , 3菌 株 确 认 为 C r t yt ff n i 为 国 内 新 记 录 种 。3个 菌 株 生 长 的 最 佳 环 境 条 件 : 将 e o ss ues , a c i i s 温
酸 性 条 件 也 比较 适 合 菌 株 的 生 长 。3个 菌 株 对 寄 主 落 叶 松 具 有 明 显 的 营 养 选 择 性 , 利 用 的 碳 源 种 类 较 多 , 可
有 机氮 源利 于菌株生 长 。
关键 词 : 落 叶松 八 齿 小 蠹 ;伴 生 真 菌 ;C rtcs uini;生 物学 特 性 ;生 理 学 特性 eaoyt j s  ̄f e s
sr c fteb d fp u e n au.T efna tisc nc uew o asan hc so i ewt h ak b e e uf eo o yo s bl g ts h u g l an a a s od sptisw ih asca i teb r e t a h s o s t h l
Ab t a t sr c : Th e u g l ta n s o i td r e f n a sr i s a s c ae wi p u e o g t s we e io a e f m h l e sa n ts u t h s s b l n a u r s lt d r o t e b u —t i is e, i s d n n ie a d
朱 元 金 胡 振 宇
( .东 北 林业 大 学 林 学 院 哈 尔 滨 1 0 4 ; .长春 大 学 生 物科 学 技 术学 院 长 春 1 0 1 1 500 2 3 0 2;
3 .黑 龙 江 省林 业 科 学 院 哈尔 滨 10 8 ; .哈 尔滨 工 业 大 学 食 品科 学 与工 程 学 院 哈 尔滨 10 1 50 1 4 50 0
落 叶 松 ( ai sp ) 由 于 其 抗 旱 、 寒 、 长 L r p . x 耐 生
分布 于东北 、 北 、 北 等省 。落 叶松八 齿小 蠹 ( 华 西 s bln au ) 我 国 北 方 的 一 种 重 要 蛀 干 害 虫 , 要 u eo g ts 是 主
快、 木材 价值 高 , 为我 国速生 丰产用材林 基地建 设 成
saei h ot.D r n cdc cn io si re ee si befrte go t o t is .ffes a ihy cl nten r h ak ad aii o dt n n t sw r ut l o h rw h fs an .C u ni w shg l i e a r i s
第 4 7卷 第 5期
20 11年 5 月
林
业
科
学
Vo. 147, . No 5
Ma 201 y, 1
SCI ENTI A
S LVAE I
SI CAE NI
落 叶松八 齿小 蠹 伴 生真 菌 3个 菌株 的鉴定 及 生 物 学 生 理 学 特 性
周 秀华 宋瑞 清 曹 翠 崔 磊 梁 晓东 潘建 中 。
ot p i m o d to s f r sr i s g o h we e a ol ws e e a u e wa t2 ℃ ,i o lt a k,wi H a u . mu c n ii n o ta n r wt r s f l o :t mp r t r s a 5 n c mp e e d r t p v l e 5 0, h
第 5期
周 秀华 等 : 叶 松 八 齿 小 蠹 伴 生 真 菌 3个 菌 株 的 鉴 定 及 生 物 学 生 理 学 特 性 落
8 3
木、 濒死 木 , 在发生 盛期 可危 害健 康或 生长 衰弱 活立
木 。2 0 0 3年 我 国 落 叶 松 八 齿 小 蠹 的 发 生 面 积 2 8 5 9 h 给 落 叶 松 人 工 林 的 经 营 造 成 了 巨 大 损 失 , 家 m, 国 林 业局 将其 定 为林 业 危 险 性 有 害 生 物 ( 静 莉 等 , 杨
sou r ce .
Ke r s ywod :
sbln au ; soit u gs e t yt u es ; il ia caatr t s p yio i l hrce sc u e g ts asca dfn u ;Cr o ss j ni bo gcl hrcei i ; hs lg a caatrt s o e a c if i s o sc o c ii
me i m s P d u wa DA l s l r h p l e e ta t s p l me td wi a b n s u c fs c o e a d n to e o r e o e s .Th p u a c h o m x r c , u p e n e t c r o o r e o u r s n i g n s u c fy a t h r e
tre sris h d sr n oea c o hg n o e e aue,S h tan r bet d p ot elr e e e au e h e tan a to g tlr n et ih a d lw tmp rtr O t e sriswe ea l o a a tt h ag rtmp r tr
tetre s a s w r d nie sC rtcssfj ni M. J W ig. hc s a n w rcr p ce n C ia T e h e t i ee ie tid a eaoyt ui s h rn f i e s . n f w ih i e eod se isi hn . h
a t c . Ac o d n o c l r n r h l g h r ce it t ks a c r i g t u t e a d mo p o o y c a a t r i u s c,c e o e i f e tl r n e a d r y l h x n d o e a c n DNA I l c l r s q e c i TS mo e u a e u n e,
体 , 液氮研 磨 成粉 末 状 , 用 C A 加 采 T B法 提 取 D A, N
I S序 列 扩 增 引 物 为 : T C A T 5 一 C GT GGT GAAC T C CG
G 3 G- (IS T 1)和 5 . CC C GC T T T T C T AT GAT G 3 AT C-
中图 分 类 号 : 7 3 1 ¥6 . 5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1 7 8 ( 0 1 0 0 8 0 1 0 — 4 8 2 1 ) 5— 0 2— 5
I e tfc to n o o i a n y il g c lCh r c e itc f d n iia i n a d Bi l g c la d Ph so o ia a a t rsis o
的 首 选 树 种 之 一 , 形 成 了 大 面 积 的 人 工 纯 林 , 泛 并 广
危 害落 叶松 , 作为 次期 性 害虫 的先锋 种侵 害新 伐 倒
收 稿 日期 :0 1— 1 4; 回 日期 :0 1 O 2 。 2 1 0 —0 修 2 1 一 1— 8 宋 瑞 清 为通 讯 作 者 。
Z u Y aj H h n u h u ni n u Z ey
( .F r t o e e o ha t oe r nvr t H ri 1 0 4 2 i S i t ea d Tc nclC l g ,C a g h n U i r t 1 oe r C l g ,N r e s F r t U i sy sy l t sy e i a b 5 0 0; .B o c ni n eh i o e e h n c u nv s y n — e f i a l e i
C agh n10 1 ; .H inf n oer cdm c ne H ri 108 ; . colfFo c ne n n i ei , h n cu 3 0 2 3 eog agF rsyAae yo i c ab 5 0 1 4 Sho o odSi c a dE gn r g l i t fS e n e e n Habnlsi t o cnlg H ri 10 1 ; . n] g n o s F r a s,H inf n rv c H a a 5 4 ) ri nit ef T h o y abn 50 0 5 Mega agF r t am o J mui eoga gP oi e u nn14 1 tu e o i e f i l i n 1
3 Fun u t a n s c a e t / u eo g t s g s S r i s As o i t d wih pss b l n a u
Z o u u h u Xi h a ・ S n i ig o g Ru q n Ca i o Cu Cu e iL i Lin a d n a g Xi o o g P n Ja z o g a in h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