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微生物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大肠杆菌)实验设计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大肠杆菌)实验设计实验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大肠杆菌)。
实验材料和仪器:1.食品样品(可能受到大肠杆菌污染的食品样品)2.大肠杆菌纯培养物3.DNA提取试剂盒4.PCR试剂盒5.扩增仪6.DNA凝胶电泳仪7.DNA标记物8.电泳凝胶9.UV透射仪实验步骤:1.向含有大肠杆菌的培养物中添加适量的无菌水,制备测定标准曲线用工作溶液。
通过适量稀释,确保能获得包含一定数量大肠杆菌的工作溶液。
2.称取加热灭活的食品样品,如肉类或蔬菜,使用细菌培养基作为负对照。
3.提取食品样品中的细菌DNA。
使用DNA提取试剂盒,按照生产商的说明书操作,从食品样品中提取总DNA。
4. 设计适用于大肠杆菌的引物。
从GenBank数据库中检索适合大肠杆菌的引物序列并合成引物。
5.进行PCR扩增反应。
在PCR反应管中加入模板DNA,引物和PCR试剂盒提供的反应液,将其放入扩增仪中进行PCR扩增。
6.准备凝胶和电泳条件。
在适当的浓度下制备琼脂糖凝胶,并根据引物大小和预期DNA片段大小调整电泳条件。
7.进行PCR产物的电泳检测。
取PCR反应混合液5μL,以及DNA标记物,放入琼脂糖凝胶槽中进行电泳。
8.照相检测结果。
使用UV透射仪照射电泳凝胶,检查PCR产物的大小和带。
如果有大小适合的带出现,则该食品样品中存在大肠杆菌。
9.分析结果。
根据电泳凝胶的结果,判断食品样品中大肠杆菌的存在与否。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保持操作环境的高度无菌。
2.准备PCR反应混合液时,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
3.扩增后的产物严禁回收,以避免引入假阳性结果。
4.进行凝胶电泳时,注意电泳条件的调整,确保PCR产物可以清晰可见。
总结:该实验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大肠杆菌)进行鉴定。
通过提取食品样品中的细菌DNA,并使用PCR扩增大肠杆菌特异序列,通过电泳检测分析PCR产物的大小和带,判断食品样品中是否存在大肠杆菌。
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微生物鉴定方法与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微生物鉴定方法与注意事项随着生物技术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微生物检测技术在医药、环境、食品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微生物鉴定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以及它们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微生物鉴定方法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一、微生物鉴定方法1. 直接显微镜观察直接显微镜观察是最简单直接的微生物鉴定方法之一。
通过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大小、结构等特征,可以初步确定微生物的类型。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常见的微生物,如真菌、细菌和原生动物等。
2. 培养和生长特性观察培养和生长特性观察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鉴定方法。
通过将微生物样本培养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观察其生长特点、菌落形态和色素等特征,可以初步确定微生物的类型。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但可以识别更多种类的微生物。
3. 生物化学试剂盒检测生物化学试剂盒检测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鉴定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不同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酶或代谢产物与试剂盒中的反应物之间的反应,通过观察反应结果判断微生物的种类。
生物化学试剂盒检测方法可快速、准确地鉴定微生物,适用于临床检测和食品安全监测等领域。
4. 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成为微生物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可以通过扩增微生物特定的DNA序列,从而确定微生物的种类。
另外,测序技术可以通过测定微生物的基因组序列,识别微生物的种类和亚种。
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方法准确性高,但需要专业设备和操作技巧。
二、微生物鉴定的注意事项1. 样品采集与保存样品采集是微生物鉴定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采集样品时,应注意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使用无菌容器和工具,并避免直接接触。
对于不同类型的样品,采集方法和处理方式也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在样品采集后,应妥善保存,并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避免样品变质或污染。
2. 实验室安全措施在进行微生物鉴定实验时,实验室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对未知微生物分类鉴定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对未知微生物分类鉴定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x
一、动物系统分类法
1.鉴定未知微生物的分类类别:在进行分类鉴定时,首先要根据宏观形态和生理特性判断未知微生物的分类类别,一般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包括形态(大小、色泽)、营养和繁殖方式、体腔结构、细菌孢子形态等。
2.确定动物分类纲:根据未知微生物的分类类别,确定其分类系统纲名,包括属到了什么种,这个种归属于什么属,以及属属于什么科,然后可以将未知微生物很好的放到动物系统分类纲系统中。
3.准确鉴定未知物种:最后,根据未知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以及分类系统纲等信息,准确地鉴定未知物种,这也是实际的分类鉴定的最后过程。
二、分子生物学法
1.收集样本:首先,收集未知微生物样本,将其进行必要的实验检验。
2.提取DNA: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从未知微生物样本中提取出DNA 片段,以便进行分子鉴定。
3.PCR扩增:使用引物对DNA片段进行PCR扩增,以得到足够的片段区域。
4.测序:使用合成荧光标记技术,对PCR扩增出来的目的片段进行测序。
5.核酸分析:对测序出来的序列进行分析,以便判断未知微生物的种系归属。
6.结果确认:根据核酸分析结果,将得到的种系归属结果,结合实验室分析,以及实际应用环境等,最终确认鉴定结果。
浅析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的鉴定方法

浅析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的鉴定方法以往对微生物分子生物学鉴别的方式,通常以微生物的理化性质与形态进行甄别,该方法存在的弊端是鉴定过程复杂且耗时。
最近几年以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迅猛,更精准、更科学、更简捷的方法被挖掘而出——PCR技术。
在分子生物学中,可增添PCR技术,譬如:在分析自动核糖体间隔基因分布、单链结构的多态性与变性方面,其效果十分显著。
本论文着重阐述了多种有关于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的甄别方式及其利弊之处。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对微生物分子生物学进行探究,因为技术的落后,导致部分实验备受阻隔。
微生物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的产生,让人类能够以种属的关系,继而对不同的水生真核微生物实行区分,然而对于原核微生物而言,探究不多。
由于原核微生物外形不大且种类繁多,不可进行人工培育。
因而,鉴定出是原核微生物的概率极小。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微生物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之下,为进一步鉴定原核微生物的种类与外在特征提供了一条捷道。
在本论文之中,主要探究了不同水生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式,简单说明了PCR 概念,核心在于阐述PCR技术、不依赖PCR技术的方法。
一、涉及PCR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于生物科学而言,PCR技术的出现使得生物学有着突飞猛进的改变,也增强了人类进一步探究微生物的信心,目前,因为强大的敏感度、特异性PCR 技术为探究微生物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于PCR扩增技术的不断升级,使得多种科学的、敏感度强、先进的方法也逐渐被研发。
譬如:实时荧光PCR、触减PCR、嵌套PCR、最小循环数PCR、反转录PCR等。
在此之中,实时荧光PCR扩增技术能够以定量方面来鉴定微生物的类别,当然该方式的可测定任何周期内微生物的状态,其也可对靶基因进行筛选与提取。
假如总DNA中的靶基因含量不少,PCR扩增技术很快就能完成鉴定任务。
在基于反转录PCR扩增技术之下,为了获取较多的目的基因,可采用独特的引物进行扩增。
对于RT-PCR而言,其可视为敏感度高、活性强的扩增技术,其能够鉴定较多的RNA活性组织。
微生物分子验证方法

微生物分子驗證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微生物分子验证方法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微生物进行鉴定和检测的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子验证方法已经成为微生物学研究和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可以更加准确地鉴定微生物的种类和品质,还可以快速、高效地进行检测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微生物分子验证方法,以及它们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PCR技术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分子验证方法。
通过PCR技术可以在微生物体内特异性地扩增某一段特定的DNA序列,从而对微生物的种类进行鉴定。
PCR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准确性的优点,可以检测极微量的微生物。
PCR技术还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批样本的检测,适用于高通量的微生物鉴定和检测。
二、基因测序技术基因测序技术是一种通过测定微生物DNA序列来鉴定微生物的方法。
基因测序技术可以获得微生物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从而对微生物的种类和基因组结构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微生物的种类,并了解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过程。
基因测序技术在微生物学研究、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三、质谱技术质谱技术是一种通过分析微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来鉴定微生物的方法。
质谱技术可以通过测定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分子质量和碎片谱图等信息,快速、准确地鉴定微生物的种类和代谢途径。
质谱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的优点,可以对微生物的多种代谢产物进行全面、快速地检测和分析。
质谱技术在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四、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微生物的核酸序列来鉴定微生物的方法。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以利用荧光标记的核酸探针与微生物DNA或RNA特异结合,从而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目标微生物的位置和数量。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具有高特异性、高敏感性和高分辨率的优点,可以对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快速、直观地检测和分析。
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传统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生物化学法等。
1. 传统培养法:通过在培养基上培养微生物,观察其形态、生长特性和代谢产物等来判断其种属和数量。
常用的传统培养法有涂片法、液体培养法和肉汤培养法等。
2. 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PCR(聚合酶链反应)、实时定量PCR、DNA测序等技术,可以通过检测微生物的DNA或RNA来确定其种属和数量。
分子生物学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快速的优点。
3. 生物化学法:通过检测微生物代谢产物来判断微生物的存在和种属。
常用的方法有酶活性检测、气体产生检测、酸碱指示剂变色等。
此外,还有一些现代化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如流式细胞术、质谱法、生物传感器等,可以实现对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和高通量分析。
这些方法可以应用于食品安全、环境监测、临床诊断等领域。
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微生物

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是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学的一门学科,可以应用于微生物的鉴定和研究。
在分子生物学中,通过分析微生物的DNA、RNA和蛋白质,可以确定微生物的物种、进化关系和功能特性。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来鉴定微生物。
首先,核酸提取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步骤。
通过核酸提取可以获得微生物样本中的DNA或RNA。
一般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酚-氯仿法、离心法、磁珠法等。
提取得到的核酸可以用于后续的PCR扩增、测序、芯片分析等。
其次,PCR扩增技术是分子生物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PCR扩增可以在微生物样本中放大特定的基因片段,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PCR扩增主要包括两个步骤:变性和退火,其中变性是将DNA双链解开,退火是将引物与靶序列互补结合。
通过PCR扩增可以获得大量的特定基因片段,用于进一步的测序和鉴定。
PCR扩增得到的目标基因片段可以进行多种分析方法。
其中,序列测定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测定PCR扩增得到的基因片段的序列,可以确定该基因片段在数据库中的匹配度,并据此确定微生物的物种。
此外,序列测定还可以通过比对进化树的构建,研究微生物的进化关系。
此外,还可以利用PCR扩增得到的基因片段进行限制性酶切分析。
限制性酶切分析可以将PCR扩增得到的基因片段在特定的酶切位点上切割成片段,并通过凝胶电泳进行分离和检测。
通过比较不同微生物基因片段的切割模式,可以确定微生物的物种和进化关系。
除了PCR技术外,还可以利用酶切多态性(RFLP)分析来鉴定微生物。
RFLP是一种对PCR扩增得到的基因片段进行限制酶切,并通过凝胶电泳对切割产物进行分离检测的方法。
不同微生物在特定限制酶切位点的序列差异可以通过RFLP分析来鉴定。
最后,还可以使用引物扩增反应-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RAPD)技术来鉴定微生物。
RAPD技术是一种利用随机引物扩增基因组DNA的特定区域,通过凝胶电泳分析扩增产物,根据扩增产物的差异进行微生物的鉴定。
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和应用微生物是指眼不能见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藻类等。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各个角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群落之一。
微生物的多样性研究对生态学、生物技术、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一、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1、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对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分析微生物的DNA序列进行分类。
例如,通过对16S rRNA基因序列的测序可以研究并鉴定微生物群落中的细菌。
16S rRNA基因是细菌中所有菌种都具有的基因,其序列的差异可以用来辨识不同的菌属和种类,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
2、传统的形态学方法传统的形态学方法是对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常用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通过研究微生物在形态上的差异进行分类。
例如,通过观察细菌在显微镜下的形态特点,可以分辨出不同的菌属和种类。
但是,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不能对细菌进行详细的鉴定和分类。
3、生化反应试验生化反应试验是对微生物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
生化反应试验的主要原理是当微生物接受某些化合物时,会发生特定的反应,如乳糖分解、葡萄糖分解等。
这些反应的差异可以用来辨识不同的微生物种类。
二、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应用1、环境保护微生物在土壤、水体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如分解污染物和提高土壤肥力。
研究微生物多样性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分析水体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可以推测出水体中的特定物质浓度和水质等级。
2、临床医学微生物是人类身体内的常见细菌,它们既能够维持生理平衡,也会引起人体多种疾病。
针对于微生物的研究在临床治疗和预防感染病方面具有很大的意义。
例如,通过研究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提供新的方法来治疗一些肠道相关疾病。
3、食品工业食品行业中的微生物研究主要是针对于食品中自然存在的微生物及与食品科学相关的新型微生物进行的。
这些研究可以提供新的方法,使食品更加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定DNA碱基组成的方法:
由于热变性温度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而最为常用。
基本原理:将DNA加热,两条单链逐渐被打开,从而
使DNA溶液260nm紫外吸收明显增加,称DNA的增色
效应。G+C%增加,所需温度也较高,当温度高达一定 值时,DNA完全分离成单链,此后紫外吸收不再增加。 DNA的热变性过程(即增色效应的出现)是在一个狭窄的 温度范围内发生的,紫外吸收增加的中点值所对应的温
③ 核酸探针
广泛用于微生物鉴定、传染病诊断、流行病调查、食品卫生微生 物检测以及分子生物学许多领域。 所谓核酸探针(probe)是指能识别特异核苷酸序列的、带标记的 一段单链DNA或RNA分子。因此,一种核苷酸片断能否作为探 针用于微生物鉴定,最根本的条件是它的特异性,即它能与所检 测的微生物的核酸杂交而不能与其他微生物的核酸杂交。 根据特异性的不同,在微生物鉴定与检测中的作用也不同,有的 探针只用于某一菌型的检测,有的可能用于某一种、属、科甚至 更大类群范围的微生物的检测或鉴定。 例如,从一株淋病奈瑟氏菌(Neisseria gonorrhoeae)隐蔽性质 粒制备的DNA探针,它具有种的特异性,可用来检测和鉴定这 种引起人类性行为传播疾病的细菌。
三、rRNA寡核苷酸编目分析
60年代末Woese 开始采用寡 核苷酸编目法对生物进行分 类,他通过比较各类生物细 胞的核糖体RNA(rRNA)特征 序列,认为16SrRNA及其类 似的rRNA基因序列作为生物 系统发育指标最为合适。
利用16SrRNA建立分子进化树的美国科学家
Carl Woese
三、rRNA寡核苷酸编目分析
PCR扩增16S rRNA基因片段
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又称体外基因放大技术,是将DNA样本与寡 核苷酸引物、三磷酸脱氧核苷和耐热的TaqDNA聚合酶在一种适当的缓冲 液中混合,然后进行循环的扩增反应。由于PCR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现在 一般采用16S rRNA引物PCR扩增总DNA中的rRNA序列,或通过反转录 PCR获得cDNA序列后再进行分析。采用PCR技术的优点在于不仅一次性 从混合DNA或RNA样品中扩增出16S rRNA序列,而且方便了后面的克隆 和测序。但也同样会出现PCR所固有的缺点,尤其是采用16S rRNA保守序 列的通用引物对多种微生物混合样品进行扩增,可能出现嵌合产物 (Chimeric product)和扩增偏嗜性现象,影响结果的分析。 PCR扩增步骤如下:(1)双链DNA(模板)加热变性为单链; (2)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结合; ( 3) 引物延伸(扩增)。
对于许多有争议的种的界定和建立新种起了重要作用
② DNA-rRNA杂交 rRNA是DNA转录的产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其碱基 序列的变化比基因组要慢得多,保守得多,它甚至保留 了古老祖先的一些碱基序列。因此,当两个菌株的 DNA-DNA杂交率很低或不能杂交时,用DNA-rRNA杂 交仍可能出现较高的杂交率,因而可以用来进一步比较 关系更远的菌株之间的关系,进行属和属以上等级分类 单元的分类。 DNA-DNA杂交和DNA-rRNA杂交的原理和方法基本相 同,只是在技术细节上有些差异,如DNA-rRNA杂交中, 用同位素标记的是rRNA而不是DNA等等。
一种通过分析原核或真核细胞中最稳 定的rRNA寡核苷酸序列同源性程度,以 确定不同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谱系的 方法。是“三域学说”提出的科学根据。
选用rRNA做生物进化和系统分类的原因
1. 2. 3. 4. rRNA普遍存在,易于提取; rRNA重要恒定的生理功能; 在细胞中含量高,易于提取; 编码rRNA的基因在细胞中不像质粒DNA那样会转移,而是十 分稳定的 ; 5. rRNA某些核苷酸序列非常保守,历经进化仍能保持原初 6. 相对分子量适中 原核生物rRNA:23S(2900)、16S(1540)和5S(120) 真核生物rRNA:28S(4000)、18S(2300)和5.8S(160)
类别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细菌的分类鉴定从传统的 表型、生理生化分类进入到各种基因型分类水平
DNA碱基比例的测定
分子生物学
核酸分子杂交 16S rDNA序列分析法 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
菌种鉴定
一、DNA的碱基组成(G+C)mol%
1)DNA碱基比例的测定 是指(G + C)mol%值,简称“GC比”,表示DNA 分子中鸟嘌呤和胞嘧啶所占的摩尔百分比值。
使用核酸探针来鉴定或检测微生物的方法,是将探针与所检测的 细菌进行杂交。在细菌鉴定或检测临床标本中的细菌时,常用菌 落原位杂交法,大致步骤是:将细菌点种于硝酸纤维素膜上进行 培养;加溶菌剂使细胞释放出DNA分子;加变性剂使DNA离解 成单链并固定于膜上;加入带标记的核酸探针进行杂交;洗膜后 进行显色或显影鉴定。 用核酸探针来鉴定或检测微生物,具有准确、快速等优点,特别 是当用常规方法难于鉴定和检测时,往往更显示其优越性。
杂交同源性: >60%, 同种 >70%, 同一亚种 20%-60%, 同一属
核酸的分子杂交
① DNA-DNA杂交
基本原理:双链DNA分子加热可变性,冷却处理时,又可复性。 不仅同一菌株的DNA单链可以复性结合成双链,来自不同菌株 的DNA单链,只要二者具有同源互补的碱基序列,它们也会在 同源序列之间互补结合形成双链,这就称之为DNA-DNA分子杂 交。不同微生物之间,DNA同源程度越高,其杂交率就越高, 若两个菌株DNA分子序列完全相同,则应100%地杂交结合。 具体测定方法很多,按杂交反应的环境可分为液相杂交和固相杂 交两大类。在这些方法中,有的需要用同位素标记DNA,有的 则用非同位素标记,而"复性速率法"则是通过测定单链DNA分子 复性结合的速率来计算DNA的同源性而不需要对DNA分子进行 标记。
原理: 用一种RNA水解酶水解rRNA后,产生一系列长 短不一的寡核苷酸片段,电泳分离,放射自显影技 术获得指纹图谱,确定不同长度寡核苷酸斑点在电 泳谱上的位置,找出图谱中链长在6个核苷酸以上 的寡核苷酸片段作序列分析,获得的结果进行按不 同长度进行编目、列表。通过比较、分析、计算, 就可知道各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大小。 若两种或两株微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则其产 生的寡核苷酸片段的序列也越接近,反之亦然。
16S rDNA微生物鉴定流程
培养微生物 提取基因组DNA rDNA序列测定
PCR扩增16S rDNA片段
分析比较
微生物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从样品中分离提取总微生物DNA
从样品中提取微生物遗传物质DNA或RNA,这是进行PCR 扩增16S rRNA的前提。 一种方法是直接提取总DNA,对易于培养的微生物可通过培 养富集后再进行提取,另一种选择是提取微生物细胞中的 rRNA。RNA的提取技术相对于 DNA的提取较为复杂,一般 多采用提取细胞总 DNA,但也可根据情况选择提取 rRNA。
细菌常用固相杂交法:
(参照菌株)A菌 B菌(待测) ↓ ↓ DNA DNA ↓ ↓ ( 同位交 ↓ 洗涤 ↓ 测定放射强度 ↓ 杂交率(以参照菌株自身复性的放射性值为百分之百 ) ﹥60%同一个种;﹥70%同一亚种;20~60%同属不同种
rRNA寡核苷酸编目分析
• 实验过程:
将事先用32P标记的被测菌株rRNA提纯,用可专一水解G上3’端 磷酸酯键的T1RNA酶进行水解,于是产生一系列以G为末端的长 度不一的寡核苷酸片段,接着把它们进行双向电泳分离,再用 放射自显影技术获得rRNA寡核苷酸群的指纹图谱,然后将图谱 中链长在6个核苷酸以上的寡核苷酸作序列分析,把获得的结果 按不同长度进行编目、列表。通过比较计算和分析,就可定量 地知道各被测菌株间的亲缘关系。
通过 16S rRNA基因片段分析对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
16S rRNA基因片段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4种: 一是将 PCR扩增后微生物16SrDNA序列,提交到GeneBank采用BLAST 程序与已知序列进行相似性分析。GenBank将按照与测得序列的相似性 高低列出已知序列名单、相似性程度以及这些序列相对应的微生物种类。 与16S rRNA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比较,确定其在进化树中的位置 二是通过16S rRNA种属特异性的探针与 PCR产物杂交以获得微生物组 成信息。此外,探针也可以直接与样品进行原位杂交检测,通过原位杂交 不仅可以测定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丰度,而且能够分析它们的空间分布。 三是对 PCR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通过 观察酶切电泳图谱、数值分析,确定微生物基因的核糖体型,再同核糖 体库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样品中微生物组成或不同微生物的种属关系, 用以揭示微生物RFLP的多样性。 四是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梯度凝胶电泳分析,直接观察其多样性
通过T1RNA酶的水解,一般可使rRNA形成含有1~20个核苷酸 单位的寡核苷酸片段。如果形象地把只含一个核苷酸的片段称为 “字母”的话,则含两个以上核苷酸的片段就成了“单词”。将 含有6个“字母”以上的所有“单词”一一测定其核苷酸序列, 最后可把它们编成一部“词典”。于是,两个茵株rRNA的相似性 就可通过查阅“词典”来作比较。比较的具体方法是计算它们间 的缔合系数(associatedcoefficient)或相关系数SAB值:
微生物分子生物学鉴定
微生物分类学定义: 按微生物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规律 把它们安排成条理清楚的各种分类单元 或分类群的科学。
微生物的鉴定
主要步骤:纯化、测定一系列必要的指标、查找 权威性鉴定手册 鉴定方法分四个水平:
1. 细胞的形态和习性水平:形态特征、运动、酶反应、营 养要求及生长条件等 2. 细胞组分水平:细胞壁成分、氨基酸库、脂类、醌类、 光合色素等的分析 3. 蛋白质水平:氨基酸序列分析、凝胶电泳和血清学反应 等 4. 基因或DNA水平:核酸分子杂交、(G+C)mol%、转 化和转导、16SrRNA寡核苷酸族分分析、DNA或RNA 核苷酸序列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