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第四版t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第四版PPT二十一章hqrt.pptx

边际收益产品 MRP:厂商增 加一单位要素 所增加的收益。
若劳动变动△N,资本变动△K,技术变动△A。 产出变动:△Y=MRPN× △N+MRPK ×△K+F(N,K) ×△ A
两边同除以Y:
Y MRPN N MRPK K A
Y
Y
Y
A
继续变形: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Y MRPN N N MRPK K K A
A
y
M
M'
k*
k
k
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温州大学商学院 韩纪江
15
8.技术进步下的新古典增长模型
将技术进步因素引入。 考虑技术进步:Y=F(AN,K) A=技术进步,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大,是一个外生变量,会导致劳动 效率提高。 AN即有效劳动。
按照有效劳动得到的劳均资本和产量,在稳态时=0 人均产出增长率=A的增长率 总产出增长率= A的增长率+人口增长率
菲尔普斯的黄金分割律:若使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化,稳态人均资 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温州大学商学院 韩纪江
14
黄金分割律图
△k=0时,人均资本= (n+δ)k,则人均消费=MM'
y
y
如果要使人均消费达 到最大,MM‘应该最大。 此时M点的斜率=n
(n+δ)k
9
5.经济增长的稳态图示
由sy =△k+(n+δ)k, 推导出△k = sy -(n+δ)k
kA左边, △ k>0 推动k上升
kA右边, △ k<0 引起k下降
稳态时的产出增 长独立于储蓄率。
y
左边△ k>0
布兰查德 宏观经济学 第11章

© 2006 Prentice Hall Business Publishing
Macroeconomics, 4/e
Olivier Blanchard
IS
SsY
It sYt
© 2006 Prentice Hall Business Publishing
Macroeconomics, 4/e
Olivier Blanchard
8
Investment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
The evolution of the capital stock is given by:
Macroeconomics, 4/e
Olivier Blanchard
12
Dynamics of Capital and Output
K t 1 K t NN
= s f K N t
change in capital from year t to year t+1
▪ investment during year t
If investment per worker is less than depreciation per worker, the change in capital per worker is negative: Capital per worker decreases.
© 2006 Prentice Hall Business Publishing
© 2006 Prentice Hall Business Publishing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通货膨胀、经济活动和名义货币增长)【圣才出品】

第9章 通货膨胀、经济活动和名义货币增长一、名词解释1.奥肯定理(Okun's law )(厦门大学807经济学2006研)答:奥肯定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于1962年提出的一种说明经济周期中产出变化与失业变化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论。
奥肯定律可用公式写为:()y y a u u **-=--式中,y 代表现时的实际GDP 的增长率,y *代表潜在GDP 的增长率,u 代表现时的实际失业率,u *代表自然失业率,a 代表由现时的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的变动而引起的实际产出增长率对潜在产出增长率的变化系数。
该式的含义为:当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上升时,实际产出增长率相对于潜在产出增长率下降,这时为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当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下降时,实际产出增长率相对于潜在产出增长率上升,这时为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
奥肯定律说明产出变动与失业变动之间存在着反向替代关系。
奥肯定律提供了一种在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进行选择的“菜单”。
它对于政府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把握潜在产出水平和实际产出水平以及把握实际失业率,具有重要意义。
2.卢卡斯批判(Lucas Critique )答:卢卡斯批判又称卢卡斯批评,是卢卡斯提出的一种认为传统政策分析没有充分考虑到政策变动对人们预期影响的观点。
卢卡斯在《计量经济学的政策评价:一个批判》一文中指出,由于人们在对将来的事态做出预期时,不但要考虑过去,还要估计现在的事件对将来的影响,并且根据他们所得到的结果而改变他们的行为。
这就是说,他们要估计当前的经济政策对将来事态的影响,并且按照估计的影响来采取政策,即改变他们的行为,以便取得最大的利益。
行为的改变会使经济模型的参数发生变化,而参数的变化又是难以衡量的。
因此,经济学者用经济模型很难评价经济政策的效果。
3.牺牲率(sacrifice ratio)答:牺牲率是指通货膨胀率每下降1%而带来的每年产出百分比下降的幅度。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

Price of the one-year
bond:
$100 $P1t 1 i1t
Price of the two-year bond:
$100 $P2t (1i1t)(1ie1t1)
Chapter 15: Financial Markets and Expectations
The yield to maturity on a two-year bond, is closely approximated by:
i2t
1 2(i1t
i ) e 1t1
In words, the two-year interest rate is the average of the current one-year interest rate and next year’s expected one-year interest rate.
Given
$ P2t
$ Pe1t 1 1 i1t
and
$Pe1t1
$100 (1ie1t1)
,
then:
$100 $P2t (1i1t)(1ie1t1)
In words, the price of two-year bonds is the present value of the payment in two years— discounted using current and next year’s expected one-year interest r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maturity and yield is called the yield curve, or the term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物品市场)【圣才出品】

(2)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分别考虑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中均衡产出 水平的决定过程。
①两部门的收入决定。社会经济中假设只存在家庭和厂商两部门,不考虑政府和国外部 门。 Y C I , Y C S ,其中 Y 表示总支出或总收入,均衡国民收入是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时的收入。所以, 两部门决定均衡收入的条件是 C I C S ,则 I S ,即储蓄等于投资。消费—投资决定的 均衡收入,用消费曲线加投资曲线构成的总支出曲线同 45 度线的交点说明均衡收入的决定 的方法。交点就是均衡产出水平,经济体系处于均衡状态。
答:(1)宏观经济的均衡产出决定式是:
Y 1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1
c0 I G c1T
(2)尽管该式从理论上表明,政府通过调整政府支出 G 和税收 T 可以改变产出水平 Y 。
但实际中,政府并不能选择它们所想要的产出水平。理由有五点:
①改变政府支出或税收并不容易;
②政府难以准确估计投资、消费对需求的影响;
3.储蓄悖论 答:储蓄悖论又称为节俭悖论,传统的观点认为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但是凯恩斯却提
1 / 1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出了与之相矛盾的观点。根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产出由包含消费支出的总需 求决定,也就是说,消费支出的增加会引起国民产出的增加,消费支出的减少会引起国民产 出的减少,即消费变动与国民产出变动呈正向变动关系。同时由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知道消费 与储蓄具有互补关系,因而可得出储蓄变动与国民产出变动呈反向变动关系。即增加储蓄会 减少国民产出,使国家经济衰退,对于社会来讲是恶的;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产出,使经 济繁荣,对于社会来讲是好的。这种矛盾被称为“储蓄悖论”。
课件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

第一节 投资的决定
四、投资边际效率曲线
投资边际效率
[Marginal Efficiency of Investment,MEI] ,
——随投资量的增加 随投资量的增加 而递减的资本边际效
资本边际效率曲线( 资本边际效率曲线(MEC) ) 和投资边际效率曲线( 和投资边际效率曲线(MEI) )
率或内部收益率。 率或内部收益率。
Rn R0 = (1 + r )n
Rn = R0(1 + r)
n
第一节 投资的定
本利和的现值
第二年本利和第三年本利和 第三年本利和第三年本利和的现值 本金 年利率 第一年本利和 第二年本利和第三年本利和第三年本利和的现值 102.01 100. 100 1% 101 103.03 ¥ 100 . 00 104.04 100. 100 2% 102 106.12 ¥ 100 . 00 106.09 100. 100 3% 103 109.27 ¥ 100 . 00 108.16 100. 100 4% 104 112.49 ¥ 100 . 00 110.25 100. 100 5% 105 115.76 ¥ 100 . 00 112.36 100 6% 106 119.10 ¥ 100. 00 100 . 114.49 100. 100 7% 107 122.50 ¥ 100 . 00 116.64 100. 100 8% 108 125.97 ¥ 100 . 00 118.81 100. 100 9% 109 129.50 ¥ 100 . 00 121 100. 100 10% 110 133.10 ¥ 100 . 00 123.21 11% 100. 100 111 136.76 ¥ 100 . 00
宏观经济学布兰查德后作业答案

分别为0.09、0.09
c.第1年到第2年、第2年到第3年、第3年到第4年之间,通货 膨胀率是多少?
根据公式:π=(Pt-Pt-1)/Pt-1 第1年到第2年:π=(100-95.2)/95.2=0.05
e.计算中期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
中期,失业率回到自然失业率5%,产出等于正常 增长率3%,通货膨胀等于调整的名义货币增长 率3%-3%=0。
f.“通货膨胀总是一个货币现象”是对中期还是短 期的描述。
在中期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产出以正常 增长率增长。名义货币增长决定通货膨胀率:名 义货币增长1%导致通货膨胀增加1%。
c.你相信问题(b)中的答案吗?为什么?(提示: 考虑人们如何形成通货膨胀预期。)
不相信。因为(b)中的前提是π et= 0,而πt永远 等于4%,意味着人们未来的预期通胀都为零,仅 仅用过去的通胀水平表示未来的通胀水平而不加 任何修正,而且这样通胀预期将会永远维持下去 。但是因为预期通货膨胀率是由通货膨胀率决定 的,所以正的π t不可能永远只产生等于零的π et。 事实上,人们不可能犯这样的系统性错误,因而 (b)中的答案是不可能的。
t+2
-0.7%
8.8%
t+3
-3.2%
7.5%
t+4
-4.1%
5.9%
t+5
-3.5%
4.4%
t+6
-3.1%
3.6%
t+7
-0.5%
3.4%
t+8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章节课后习题详解(菲利普斯曲线、自然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圣才出品】

第8章菲利普斯曲线、自然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一、概念题1.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答: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得出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替换关系,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
后来的学者用物价上涨率(即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上涨率,以表示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之间也有对应关系:物价上涨率增加时,失业率下降;物价上涨率下降时,失业率上升。
这就是一般所说的经过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如图8-1所示。
图8-1 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提供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为实施政府干预、进行总需求管理提供了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
它意味着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可通过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使失业率提高,以换取低通货膨胀率;当失业率过高时,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使通货膨胀率提高,以获得较低的失业率。
对于菲利普斯曲线具体的形状,不同学派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在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表明在长期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
2.工资-价格螺旋(wage-price spiral)答:工资—价格螺旋又称为“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是一种关于工资与物价相互促进而引起持续通货膨胀的理论。
给定预期价格,工人认为就是去年的价格,更低的失业导致更高的名义工资,更高的名义工资导致更高的价格,更高的价格导致更高的通货膨胀。
这一机制被称为工资—价格螺旋。
其作用机制为:(1)低失业引起更高的名义工资。
(2)作为对更高工资的反应,企业提高它们的价格,价格就升高了。
(3)作为对更高价格的反应,工人要求更高的名义工资。
(4)更高的名义工资致使企业进一步提高价格,最终价格进一步提升。
(5)作为对价格进一步提升的反应,在他们再次制定工资的时候,工人进一步要求更高的名义工资。
价格和工资之间的这种竞赛,导致持续的工资和价格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