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 第四版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4AD-AS

宏观经济学4AD-AS
8
Q P AD1 AD2
P0
AD1 O Q1 Q2
2
AD2 Q
二、总供给 总供给是指全社会的总产量,即全社会 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所提供的商品和劳务 总量。该商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价值即 按收入法计得的GDP。
总供给函数表示总产出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 依存关系。 公式:AS=AS(P); 描述这种关系的曲线称为总供给曲线。
Q
16
总生产函数与生产力极限 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所能提供的最大 总产量Qf ,取决于同时期国民经济的生 产能力。进而Qf由相应时期内可能获得 的生产要素数量及其生产效率决定。 资本存量增加、人口增加以及技术进步 都会使 Qf增加,即长期总供给曲线右移。
17
而一定时期内实际生产的总 产量Q则是该时期已利用的要 素数量及其生产效率的函数. 通常Q只能小于或等于 Qf ;
21
不同供给假设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
1、凯恩斯情形 P
AD
AD′
AS Y
22
2、古典情形 P AS
AD ′ AD
Y
23
3、一般情况 在短期内,总供求的均衡 如图所示:
P AD AS
长期内总需求与总供 给变动的影响:
P P3 P2 P1 O P Q1 AD E1 QF Q3 AS1 Q AS2 AD1 AD2 AD3 AS
9
总供给曲线是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 的均衡情况推导而得。 生产函数: Y=f(N) AS曲线的形状,取决于劳动力市场对货币 工资变动的假定。
10
1、古典总供给曲线
对劳动市场的假设: Nd=Nd(W/P) Ns=Ns(W/P) Nd=Ns
11
P
AS
0
Q
12

推荐下载-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 第四版 ppt 第04章 精品

推荐下载-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 第四版 ppt 第04章 精品
▪ Bonds, pay a positive interest rate, i, but they cannot be used for transactions.
2 of 36
The Demand for Money
The proportions of money and bonds you wish to hold depend mainly on two variables: ▪ Your level of transactions ▪ The interest rate on bonds Money market funds pool together the funds of many people and use these funds to buy bonds – typically, government bonds.
5 of 36
The demand for money:
M d $YL(i)
▪increases in proportion to nominal income ($Y), and ▪depends negatively on the interest rate (through L(i) ,note the negative sign underneath L(i) ).
8 of 36
The Demand for Money and the Interest Rate: The Evidence
Figure 4 - 1
The Ratio of Money Demand to Nominal Income and the Interest Rate since 1960
4-1
The Demand for Money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章节课后习题详解(预期:基本工具)【圣才出品】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章节课后习题详解(预期:基本工具)【圣才出品】

第14章预期:基本工具一、概念题1.名义利率(nominal interest rates)答:名义利率又称“货币利率”,是包含了对通货膨胀风险补偿的利率。

与“实际利率”相对而言,是包括了物价变动的利息率,表现为银行挂牌执行的存款、贷款的利率。

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物价水平具有不稳定性,并且物价水平的上涨是一种普遍的趋势。

划分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理论意义在于其提供了分析通货膨胀条件下利率变动的工具。

在经济管理中,能操作的是名义利率,但对经济关系产生实质影响的是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近似值的计算公式为:i=π+r。

其中,i为名义利率,r为实际利率,π为借贷期内物价的变动率(通货膨胀率)。

由于通货膨胀还会使利息部分贬值,名义利率还应作向上的调整。

这样,名义利率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i=(1+π)(1+P)-1。

名义利率随通货膨胀的变化而变化并非同步的。

由于人们对价格变化的预期往往滞后于通货膨胀的变化,所以相对于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名义利率的变化也往往有滞后的特点,但也不是绝对的。

2.实际利率(real interest rates)答: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相对而言,是指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利率。

实际利率为正值时,有利于吸收储蓄、降低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为负值时,则会减少储蓄、刺激金融投机、恶化通货膨胀。

其计算公式为:1-=+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当通货膨胀率很低时,可近似记为: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3.通货紧缩陷阱(deflation trap )答:通货紧缩陷阱是指较低的经济活动水平使经济陷入通货紧缩后,由于与产出下降,实际利率升高将导致投资和消费下降,从而导致产出进一步下降,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之中的现象。

4.自然利率(natural interest rate )答:自然利率是指假设所有价格具有充分弹性,令总需求与总供给永远相等时的利率水平,即与产出的自然水平相对应的利率值。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
▪A two-year bond—a bond that promises one payment of $100 in two years.
Price of the one-year
bond:
$100 $P1t 1 i1t
Price of the two-year bond:
$100 $P2t (1i1t)(1ie1t1)
Chapter 15: Financial Markets and Expectations
The yield to maturity on a two-year bond, is closely approximated by:
i2t
1 2(i1t
i ) e 1t1
In words, the two-year interest rate is the average of the current one-year interest rate and next year’s expected one-year interest rate.
Given
$ P2t
$ Pe1t 1 1 i1t
and
$Pe1t1
$100 (1ie1t1)
,
then:
$100 $P2t (1i1t)(1ie1t1)
In words, the price of two-year bonds is the present value of the payment in two years— discounted using current and next year’s expected one-year interest r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maturity and yield is called the yield curve, or the term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

经济学分析与应用教学大纲(14)

经济学分析与应用教学大纲(14)

《经济学分析与应用》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1027001课程名称:经济学分析与应用英文名称: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Economics课程性质:基础理论课学分学时:48学时,3学分授课对象:国际经济贸易学院2014 级金融硕士和国际商务硕士课程简介:本课程为基础理论课程,内容包括消费者行为分析及应用、生产者行为分析及应用、博弈理论及应用、宏观经济均衡与波动理论的分析及应用、宏观经济增长理论及应用等,此外,本课程还涉及行为经济学、预期及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分析等内容。

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授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模型及应用,辅以学生的小组作业和研讨,学习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并运用于对经济现实的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系统掌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前沿研究,训练学生运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分析经济现实中微观决策主体的选择行为及国民经济运用的基本规律。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选用教材:1、《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六版)H.R.范里安著,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等2. 《宏观经济学》(第四版)O.布兰查德著清华大学出版社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闭卷考试;出勤占比10%、平时成绩占比30%、期末成绩占比60%主讲教师:施丹所属院系:国际经贸学院联系方式:shidanww@; 64493308(O)答疑时间及地点:每周一下午2点-4点,博学楼1207第一章导言教学目标和要求:本章介绍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对象和本课程的分析框架,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方式:讲授准备知识:无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学分析的前提条件一、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二、经济学分析的前提条件第二节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方法第三节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框架一、微观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框架二、宏观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框架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教学目标和要求:本章分析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和决策原则,要求做到掌握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定量分析方法,并能将它运用于劳动市场和跨期选择的分析。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详解(预期:基本工具)【圣才出品】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详解(预期:基本工具)【圣才出品】

第14章 预期:基本工具一、概念题1.名义利率(nominal interest rates )答:名义利率又称“货币利率”,是包含了对通货膨胀风险补偿的利率。

与“实际利率”相对而言,是包括了物价变动的利息率,表现为银行挂牌执行的存款、贷款的利率。

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物价水平具有不稳定性,并且物价水平的上涨是一种普遍的趋势。

划分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理论意义在于其提供了分析通货膨胀条件下利率变动的工具。

在经济管理中,能操作的是名义利率,但对经济关系产生实质影响的是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近似值的计算公式为:其中,为名义利率,为实际利率,为借贷期内物价的变动率(通货膨胀率)。

由于通货膨胀还会使利息部分贬值,名义利率还应作向上的调整。

这样,名义利率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名义利率随通货膨胀的变化而变化并非同步的。

由于人们对价格变化的预期往往滞后于通货膨胀的变化,所以相对于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名义利率的变化也往往有滞后的特点,但也不是绝对的。

2.实际利率(real interest rates )i r π=+i r π()()111i P π=++-答: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相对而言,是指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利率。

实际利率为正值时,有利于吸收储蓄、降低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为负值时,则会减少储蓄、刺激金融投机、恶化通货膨胀。

其计算公式为:当通货膨胀率很低时,可近似记为:3.预期贴现值(expected present discounted value )答:预期贴现值,即贴现值或称现值,是指按现行利率为获得一个既定的未来货币量而在现期所需要的货币量。

现值可用倒求本金的方法计算。

由终值求现值,称为贴现。

在贴现时使用的利息率称为贴现率。

令为第期的价值,为现值,则现值的计算公式可由终值的计算公式导出:上述公式中的称为现值系数或贴现系数,可以写成,现值的计算公式可以写为: 。

4.贴现因子(discount factor )答:贴现因子也称折现系数、折现参数。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政策制定者是否应当受到限制)【圣才出品】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政策制定者是否应当受到限制)【圣才出品】

第24章政策制定者是否应当受到限制一、名词解释1.微调(fine-tuning)答:微调是指政府在宏观调控中,针对经济运行中的小冲击、小波动而相机地作出轻微的政策调整以保持产出和失业恒定的政策行为。

微调是针对经济运行中所发生的较小波动,为防止较大波动的出现而在宏观调控政策及其目标变量上不断地加以小幅度相机调整的政策操作。

通过宏观经济的微调,一方面增强了经济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起到对经济危机防微杜渐的作用。

由于经济中经常发生的是较小的波动,如果对这些较小的波动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就会酿成不稳定因素,因此需要经常地、及时地用小的政策变动来消除经济中的小波动。

微调中应注意政策的时间一致性,前后出台的政策要求做到逻辑一致,不存在内在矛盾。

微调可以是财政政策,也可以是货币政策。

在进行微调时要尽量缩短政策时滞,以便更好地稳定经济。

凯恩斯主义认为,微调政策无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中对稳定经济都有积极作用;货币主义者认为,微调政策在短期内有用,但因政策本身的多变和不稳定性,在长期中不仅无用,反而会破坏市场经济本身的稳定机制。

在现实的政策操作中,诸多大型的宏观计量模型对于未来经济前景的预测有时大相径庭,因此如何精确地把握微调的力度和方向是进行微调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2.时间不一致性(time inconsistency)答:时间不一致性又称“动态不一致性”。

政府的一项未来政策,假设没有任何新的有关信息的出现,对于政府来说,在初始的制定阶段是最优选择,而在后来的执行阶段(新的信息出现)就不再是最优选择了,政府改为选择其他的最优政策,这种情况被称为“动态不一致性”。

例如,政府认识到,过高的税率会打击私人部门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从而使税基缩小,实际征收到的税收并不多;而较低的税率会刺激私人部门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从而使税基扩大,实际征收到的税收会较多。

因此,政府在今年宣布,明年将实行低税率政策。

如果私人部门相信了政府的这一承诺,扩大了明年的生产活动,使其创造的财富(含税基)增加,这时,对于政府来说,再提高税率已不会影响税基的大小,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实际税收。

宏观经济学布兰查德答案

宏观经济学布兰查德答案

宏观经济学布兰查德答案【篇一: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讲义】《中级宏观经济学》讲义配套教材:中级宏观经济学(布兰查德,第四版)导论+短期篇第一章,世界之旅【危机】产出下降经济衰退→下调利率与减税+扩大需求→高消费与通货膨胀→高财政赤字→私人投资减少【欧洲高失业率】劳动力市场刚性(高救济水平、高最低工资、高劳保水平)、劳动关系恶化、不当宏观政策。

【欧元】削弱贸易壁垒、汇率变动带来的不确定影响、货币兑换成本;但是要求共同货币政策则无法适应各国不同经济状况。

【日本衰退】投资性泡沫,需求和产出下跌。

复苏方案:低利率,公共工程,减税,健康的银行体系。

经济学家通过模型解释世界,模型有两种变量,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第二章,本书之旅一、总产出【gdp】经济中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之和;是经济中一定时期内增加值的加总;是经济中一定时期内收入之和。

显示一国经济规模和平均生活水平。

【名义与真实】(按现期价格或者不变价格衡量)ptyt=$yt 二、失业率【计算】 u=u/l,l=n+u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没有工作并且正在找高失业率往往带来低劳动力参工率、更多丧失信心的工人退出劳动力。

对失业者福利有直接影响,亦是未有效利用资源的信号。

三、通胀率【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反映物价总水平变动。

【cpi】显示本国消费物品的价格水平,高通胀不会影响收入分配,但会导致扭曲及更多不确定性、让对未来的决策更加困难。

短期产出决定于需求,受消费者信心等因素影响。

中期产出取决于供给因素(资本存量、技术、劳动力规模和技能)。

长期产出受教育系统、储蓄率、政府质量。

第三章物品市场一、gdp的构成(总产出的确定):y=c+i+g+x-im+is 二、均衡1——供给与需求【物品总需求】z≡ c+i+g+x-im【总需求决定因素】假定同样商品,任何数量,市场封闭,z≡c+i+g ? c=c(yd)=c0+c1(y-t)=乘数*自主支出乘数大于1,导致自主支出增加的因素都能导致更大的产出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 the process of deriving effective demand, Keynes introduced many of the building blocks of modern macroeconomics:
▪ The relation of consumption to income, and the multiplier.
▪ Liquidity preference (the term given to the demand for money)
▪ The importance of expectations in affecting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and the idea that animal spirits are a major factor behind
shifts in demand and output.
© 2006 Prentice Hall Business Publishing
Macroeconomics, 4/e
Olivier Blanchard
3 of 32
27-2 The Neoclassical Synthesis
Chapter 7: Epilogue: The Story of Macroeconomics
James Tobin develope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based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present value of profits and investment. Dale Jorgenson further developed and tested the theory.
© 2006 Prentice Hall Business Publishing
Macroeconomics, 4/e
Olivier Blanchard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 of 32
Chapter 7: Epilogue: The Story of Macroeconomics
The IS-LM Model
The most influential formalization of Keynes’s ideas was the IS-LM model, developed by John Hicks and Alvin Hansen in the 1930s and early 1940s. Discussions became organized around the slopes of the IS and LM curves.
© 2006 Prentice Hall Business Publishing
Macroeconomics, 4/e
Olivier Blanchard
2 of 32
Keynes and the Great Depression
Chapter 7: Epilogue: The Story of Macroeconomics
Paul Samuelson wrote the first modern economics textbook: Economics
The neoclassical synthesis refers to a large consensus that emerged in the early 1950s, based on the ideas of Keynes and earlier economists.
The neoclassical synthesis was to remain the dominant view for another 20 years. The period from the early 1940s to the early 1970s was called the golden age of macroeconomics.
Olivier Blanchard
Chapter 7: Epilogue: The Story of Macroeconomics
27-1
Keynes and the Great Depression
The history of modern macroeconomics starts in 1936,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Keynes’s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 2006 Prentice Hall Business Publishing
Macroeconomics, 4/e
Olivier Blanchard
5 of 32
Theories of Consumption, Investment, and Money Demand
Chapter 7: Epilogue: The Story of Macroeconomics
Modigliani
In the 1950s, Franco Modigliani and Milton Friedman independently developed the theory of consumption, and insisted on the importance of expectations.
Epilogue: The Story of Macroeconomics
CCHHAAPPTTEERR2277
Prepared by: Fernando Quijano and Yvonn Quijano
© 2006 Prentice Hall Business Publishing
Macroeconomics, 4/e
Keynes
The Great Depression was an intellectual failure for the economists working on business cycle theory—as macroeconomics was then called.
Keynes emphasized effective demand, now called aggregate dema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