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道德沉没与人性救赎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作文优秀范文

2020年高考作文优秀范文

2020年高考作文优秀范文写作是由不得我的事。

好比我长了个疖子,只等疖子一熟,就非得把脓挤出来不可。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0年高考作文优秀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年高考作文范文1五柳先生躬耕陇亩,采菊东篱,仕官们耻笑他的低贱,但又有谁能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内心富有?嵇康挥汗如雨,铸铁为犁,司马集团嘲笑他的贫穷,谁又曾听懂《广陵散》深厚的蕴藉?开普勒饥寒交迫,饿死于路边,教士们讥讽他的贫贱,震古烁今的开普勒第三定律的提出,又有谁质疑他内心的富有?因此,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富有,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内心富有的人从不向命运妥协,即使杰克身处三等舱,但他仍勇敢地走向一等舱,因为他内心是富有的,他内心的富有使他散发出独特的气质,面对权贵的生死诘问不慌不忙,“我活在当下,很富有,同样,你们也很富,但那只是华丽的面具,你们才是真的贫穷。

”虽然绅士们并未因此而停止讥笑他,但他用他的行动,用他的生命证明了他内心的富有,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不仅如此,内心富有的人还敢于与命运抗争,正如帕斯卡尔所说:“在绝望的山上砍下一棵希望的树。

”对此,孟佩杰给我们作了一个最好的注脚,出生被狠心的亲生父母抛弃,养母瘫痪后,养父又离家出走,虽然身处绝境但她的内心仍是富有的,正是因为她内心的富有,才能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养母,正是因为她内心的富有,才能笑看生活,正是因为她的富有,才能收获“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一荣耀,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实,内心富有的人擅长扼住命运的喉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曹雪芹,纵身无长物,依旧奋笔疾书,撰写《红楼梦》,他内心的富有,传世不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割粥而食,冰碴洗漱,在贫穷的环境中让自己的内心富有,终流芳千古,同样还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但丁,他决绝的特立独行使他的生命一贫如洗,但作为文艺复兴的引导者,他内心的富有,毋庸置疑。

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物质的富有,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朋友,请你坚持内心的富有,你的人生将绚丽辉煌。

2020浙江高考作文审题立意

2020浙江高考作文审题立意

2020浙江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一、是非观:历史悠久的《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意思是听到的并非都是真实可信的,心存敬畏是必要的,对人类应有起码的尊重。

我们做事要慎言慎行,避免误入歧途,为人要坦诚真实,否则将危害社会。

“道路千万条,学习第一条;一分不注意,学习两行泪。

”选择了学习,就是选择了成功的希望;选择了学习,就是选择了成才的捷径。

从前人留下的诸多经典中,我们汲取到无穷的智慧和精神力量,同时还要勤于实践,努力探索。

二、价值观:自古以来人们就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品质。

当今社会,各种诱惑更是层出不穷,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怎样做到出污泥而不染,经受住各种诱惑的考验呢?怎样看待金钱、名利、地位呢?如何对待生命,死亡呢?我想这些都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情感观:亲情是母爱是世间最珍贵的,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总会得到父母的帮助和关怀。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孝顺父母并不是指逢年过节给父母买点礼物,而是能够在生活上体谅父母,包容父母,用理解、宽容、尊重去和父母沟通。

有一句广告词说得好:“常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而真正的亲情就是相互间的牵挂和惦念,关心、支持和帮助,理解、宽容和付出,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吧!三、情感观:亲情是母爱是世间最珍贵的,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总会得到父母的帮助和关怀。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孝顺父母并不是指逢年过节给父母买点礼物,而是能够在生活上体谅父母,包容父母,用理解、宽容、尊重去和父母沟通。

有一句广告词说得好:“常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而真正的亲情就是相互间的牵挂和惦念,关心、支持和帮助,理解、宽容和付出,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吧! 四、审美观:感受大自然美,享受生活中的美。

无论是春风拂面的季节,还是落英缤纷的季节;无论是流水潺潺的小溪,还是繁花似锦的春天。

都蕴藏着一种美,只要用心体味,用心欣赏,它就会在你的心灵深处绽放异彩。

2024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参考范文

2024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参考范文

2024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参考范文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自我内耗常常是由于对自己的不接纳、纠结、自我怀疑和否定等带来的精神、身体的损伤。

人陷入自我内耗,就会把精力耗在与自己的斗争上,久而久之便会疲惫不堪,甚至影响到工作、学习和生活。

摆脱这种精神内耗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明星俞源明因烧伤毁容一度心如死灰,后来尝试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而重启演员事业;网络上大火的东方甄选主播董宇辉告诉我们“不要太在意网络喷子的言论攻击”;作家苏子游,青年时期使用写作来排解家境带来的敏感自卑……由此可知,走出自我内耗,才能活出精彩人生。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参考范文】:走出自我内耗,活出精彩人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我内耗对于身心健康的危害。

自我内耗常常是由于对自己的不接纳、纠结、自我怀疑和否定等带来的精神、身体的损伤。

当人陷入自我内耗时,会把大量精力消耗在与自己的斗争上,久而久之便会疲惫不堪,甚至影响到工作、学习和生活。

然而,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如何摆脱这种精神内耗成为了许多人面临的重要问题。

明星俞源明曾因一场烧伤毁容而心如死灰,他曾陷入深深的自我内耗之中。

然而后来,他尝试着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并重新启动了演员事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当我们能够接纳并爱护真实的自己时,才能够找回生活中那份快乐和光彩。

网络上大火的东方甄选主播董宇辉也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他告诉我们“不要太在意网络喷子的言论攻击”。

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评论,而这些言论往往充满负面情绪。

如果我们过于在意这些攻击性的言论,将会陷入无休止的争吵中,进一步加剧自我内耗。

因此,学会忽略那些虚假和恶意的评论,专注于自己真正感兴趣和喜欢的事物,才能够摆脱困境,迈向更好的未来。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专题复习 道德素材串讲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专题复习     道德素材串讲

作文(道德)素材串讲【写作思路及方向】方向一:规则与道德的关系A、对规则的恪守和捍卫,制度比道德更可靠,不要用道德绑架规则。

“规则制度高于一切,不容违反”,“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用规则守望公平正义”。

B、坚守规则不能忽视道德,通过道德来让规则的执行更加充满温情,让道德引领人们自觉地遵守规则。

相关考题:根据下列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楼(哈佛大学的图书馆珍藏馆)。

在大火前,一名学生违规把一册名为《基督教针对魔鬼、俗世与肉欲的战争》的书带出了馆外,打算在宿舍阅读。

第二天当他意识到自己从珍藏馆带出的那本书,已是珍藏馆唯一存世的书的时候,他陷入了纠结之中。

最终,他敲开了校长霍里厄克的办公室。

霍里厄克校长收下书,感谢了他,然后下令把他开除出校。

理由是,这名学生违反了校规。

“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

”这是他们的行事态度。

典型素材:(1)凡事都有规矩。

——德谟克利特(2)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

——淮南子(3)德施于未然之前,法行于已然之后。

——司马迁(4)没有道德的法律好比是苦寒的荒原,没有法律的道德好比是溺水而死的鱼。

——鲍尔吉·原野(5)世界上如果真有所谓的天堂和地狱,那么,天堂的规则应该比地狱的规则更详细。

——张丽钧(6)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功利被提升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人性的弱点在利益的驱使下暴露无遗。

人们纷纷追逐利益的最大化,把规则抛到一边,因此,2014年“速冻食品齐陷细菌门”、“汇源、安德利、海升三大果汁巨头齐陷烂果门”、“恒天然肉毒杆菌乌龙上演并引爆索赔潮”等等事件屡见不鲜,充斥于我们的视线所能抵达的每一个角落。

殊不知,市场经济的发展,要的决不是颠覆规则,玩弄手段,恰恰相反,是要更严格地遵守规则,是要用规则约束人性的弱点。

2020最新高考作文预测、优秀作文点评

2020最新高考作文预测、优秀作文点评

2020最新高考作文预测、优秀作文点评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余秋雨在《开讲啦》节目里介绍,有几年他忙着寻访世界古文明遗址。

快走完的时候,一家传媒老总对他说:“最后一站,我来陪你吧!”那些日子里余秋雨不能看电视,又无法看报纸,完全不知道这几年世界发生了什么,于是他对传媒老总说:“给我补补课吧。

”老总只花了十分钟,就把这几年世界发生的事情讲完了。

余秋雨问:“那中国呢?”中国这几年发生的事,老总只讲了五分钟。

老总看着余秋雨失落的样子,说了一句:“秋雨,绝大部分事情发生后的第二天,我就连再讲一遍的兴趣都没有了。

”余秋雨听着这句话,心里暗自庆幸:“我这几年不管不顾,看来并没损失什么啊。

”2.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

它意味着我们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

过度的信息对于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索尔仁尼琴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想法与感受。

【名师解题】材料一讲述了余秋雨先生的经历,他几年不问世事,却发现并没有错过什么,正如他自己说的“并没有损失什么”。

材料二是索尔仁尼琴的一句话,不知情权比知情权的价值要大很多,人不应该关注太多繁琐的事务,废话和空谈只会浪费你的生命。

我们应该做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是很浮躁地穿梭在各种过度的垃圾信息中。

一个充实的人,应该是沉静、稳重的,绝不心神不宁、上跳下窜。

由此,引出文章主题:拒绝浮躁,心平如镜。

基本角度:保持沉静,拒绝浮躁。

心理的失衡导致精神的错位,焦灼的心态致使人性的扭曲。

浮躁使我们铤而走险、蝇营狗苟、盲目放纵,于是轻浮和浅薄招摇于世,媚俗和低级趣味大行其道。

它把我們从前清澈而沉静的心灵源泉枯竭成一片荒蛮,生活的浪漫退化,工作的激情磨灭,情感变得粗粝,贫穷毫无尊严,人成了一个筋疲力尽精神空虚的皮囊。

选材小贴士:拒绝浮躁,重建精神家园,并不是放弃对物质的追求,而是不忘初心,精神内守,给心灵一片和谐滋润的绿地。

2020年高考原创作文题预测及解读

2020年高考原创作文题预测及解读

2020年高考原创作文题预测及解读作者:张志先来源:《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第05期原创文题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顾是豪雄。

”这是北宋文学家曾巩《圣贤》中的英雄;“行者,只因为一个执着的信念,敢于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在脚下,为后人踱步出一望无垠的疆土”,这是余秋雨《行者无疆》中的英雄;“在全人类中,凡是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这是贝多芬心目中的英雄。

每个人对英雄的定义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英雄。

新时代,新征程,你是如何看待英雄的?请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读这是一道立足社会现实同时又充满思辨色彩的材料作文题。

“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顾是豪雄”的意思是,世界上哪怕没有一个人理解自己,这有什么值得奇怪的?抱定初衷,毫不犹豫地坚持做下去,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余秋雨的这句话用自己的生命,使家庭团聚,使社会安定,使国家发展,为我们踱出了前进的方向,为我们开辟了无垠的疆土,这就是英雄;当然,贝多芬的话很好理解了,凡是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他也的确是这么做的。

三个人的话语是引子;“每个人对英雄的定义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英雄”,帮助我们发散思维;“新时代,新征程”,是立足点。

每个人对英雄的定义不同,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感悟,这些都是允许的,但是切不可忽视新时代、新征程这一特定的范畴。

比如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义无反顾地赶往防疫最前线,他就是英雄;又如2020年1月24日,大年三十,在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上海52家医院的136名医务人员,他们告别亲人,紧急集结到达武汉防疫最前线,他们是英雄;再比如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发生森林火灾,27名消防队员壮烈牺牲,其中1名80后,24名90后,2名00后。

2024高考作文押题预测----保持谦逊之姿,涵养人生底色;明辨处世智慧,成就精彩人生

2024高考作文押题预测----保持谦逊之姿,涵养人生底色;明辨处世智慧,成就精彩人生

2024高考作文押题预测----保持谦逊之姿,涵养人生底色;明辨处世智慧,成就精彩人生【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战国时期,平原君的门客毛遂主动自荐,最终打动楚王出兵联合抗击秦国。

《小窗幽记·集法》中:“凡事韬晦,不独益己,抑且益人;凡事表暴,不独损人,抑且损己。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①保持谦逊之姿,涵养人生底色。

②主动以求机遇,自荐以成未来。

③谨守谦逊之心,努力向外求索。

④明辨处世智慧,成就精彩人生。

【精选范文】保持谦逊之姿,涵养人生底色谦逊,在诸多品质中,如清泉,如美玉,一直为人们所赞扬和欣赏。

保持谦逊,不仅是涵养个人素质的底色,更是为人处世的智慧。

谦逊之姿,看似隐匿于世,实则蓄积力量。

古云“谦受益,满招损”,正是对谦逊作用的诠释。

诸如李白,他尽管才华横溢,如不保持谦逊,沾沾自喜于“斗酒诗百篇”,又怎能创作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诗篇?又如诸葛亮,他虽智慧过人,如不保持谦逊,自诩为“卧龙”,又怎能制定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策略?保持谦逊,能让人在赞誉声中保持清醒,在褒奖中保持自省。

谦逊之姿,似乎远离功利,实则指向高远。

一个拥有谦逊的人,他的视野不会只局限于物质的享受和名利的争夺,他的内心世界会更关注精神的追求和品格的修炼。

如同鲁迅,他尽管被世人尊称为文豪,却始终保持谦逊,以笔为武器,以文字为药石,用他的作品来治疗人们的精神疾病。

又如爱因斯坦,他虽被誉为物理学的巨擘,却始终保持谦逊,以科学研究为己任,以科学精神为信仰,用他的理论来推动科学的进步。

保持谦逊,能让人在名利场中保持清醒,在荣誉中保持追求。

谦逊之姿,似乎低调内敛,实则高调彰显。

保持谦逊的人,不是隐藏自己的能力,而是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

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能力而自满自足,而是因为自己的能力而更加追求进步。

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褪去浮华求本真_作文1800字_高考作文预测_

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褪去浮华求本真_作文1800字_高考作文预测_

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褪去浮华求本真给生命一份厚重,默默领悟;给心灵一份达观,静品淡藏。

红尘本浮沉,回归心灵的,才是最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褪去浮华求本真,欢迎大家参考!【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傅山在《作字示儿孙》小序中写到,写字要注意“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

鲁迅对于作文自描法,也曾谈过十二个字:“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其实,这何止是对写字作文的要求,做人做事亦理应如此。

请联系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2)自拟题目。

(3)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优秀作文】褪去浮华求本真喜欢在阡陌红尘中寻找一种宁静,宁静,是心灵的回归,是自然与灵魂的契合。

宁静的自然,恬静优美;宁静的心灵,淡泊安然。

宁静,是思维的乐园,不必倾诉,只需一眸微笑,便可点亮日月草木;宁静,是心灵的圣地,无需喧哗,默默里珍藏人生的喜怒哀乐,将一些过往沉淀成流年的逝水沉香。

宁静,是一种归真,一种淡泊,一种沉淀,一种抒情。

生命本无常,红尘本浮沉,流年无恙,浮世清欢,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很坚强,无人的时候,才能卸下疲惫的伪装;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很快乐,回过头,却无法克制忧伤。

而一隅宁馨,一处老旧,偶尔于悠然见南山中释放的本真,却可以让灵魂与俗世有一个恰好的接点,用来安放疲惫的灵魂。

总觉得,人生就像一次次弹跳,有得有失,有升有降。

总得走过一些经历,才会慢慢成熟;总得品味一些沧桑,才会慢慢成长,每个人都有最脆弱的一面,谁也不是天生的坚强。

不必抱怨生活给予了我们太多的磨难,大海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的个性;沙漠失去了风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原本的壮观。

生命于我们,恰似沧海一粟,却承载了太多的情非得已。

慢慢历练,总会让生命羽化成蝶;渐渐成熟,总会把某些风景看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道德沉没与人性救赎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很多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2月26日下午,河南濮阳市清丰县一个村子里,华北水利水电大
学的大三学生孟瑞鹏救起2名落水儿童后不幸溺亡。

后续消息称,被
救孩子的家长害怕承担责任,躲避不语,且拒不承认孩子是被救起的。

此事一出,引发了社会各界注重热议。

2020年3月3日上午10点半,为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的大学生孟瑞鹏遗体告别仪式在清丰县他以前
就读过的小学举行。

亲人、老师、同学、当地政府官员以及自发赶来
的数百名群众参加追悼会。

因为良心的谴责和舆论的压力,被救女孩
儿的母亲卢小利带两女儿来到孟瑞鹏灵堂前,下跪痛哭,并送来一万
块钱。

当时,已等待了5小时的孟瑞鹏父母表示,他们只要道歉,不
接受钱。

道德沉没与人性救赎
一个在读的大学生,在关键时刻,舍下生命救下了两个孩子,换
来的却是孩子母亲惊慌的教唆孩子说谎,否认救人的事实,“就说他
是自己掉下去的”。

这个刻我仿佛看到了道德大陆在缓缓沉没,没入
黑色的海洋,索性有诺亚方舟——人性的觉醒与救赎。

这是社会对道德的谋杀。

“错的不是我,而是世界。

”这句话看
似可笑,实则上却又不无道理。

这次事件难道就是那位母亲一个人的
责任么?为什么这位母亲对为自己孩子牺牲的人,别说尊重和感激,
连承认都没有?因为怕了,自己的儿女为他人儿女而死,这是什么道理?相信每一位父母都不愿意这样,经过这样简单的换位思考,这位
母亲得到了一个“朴实”的结论:如果承认这件事,自己一定会被那
家人追究憎恨。

最后事情败露之后那位母亲诚惶诚恐的的拿着钱去祭奠。

最不幸的,不是见义勇为者,而是良心受到谴责的人。

在物质社会中,死人没有利益,不会说话,不会反对,损失又怎样?这个看似损阴丧德的举动,难道不是这个自我中心主义横行、物
欲横流的、道德匿迹的社会暗流所造成的么?错的不但仅那位母亲,
更是社会的自私与冷漠,道德沉没的放任。

这是人心中道德的自沉。

错的是世界,错的是社会,那么,我们
没错么?融入这个道德匿迹的社会的我们没错么?当然有错,还是元
凶级别的。

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换言之,这个社会所表现出的一
切特质都是我们每个人行为的后果,就像分子的性质决定物质的性质
一样。

一切我们所唾弃的社会问题都源于我们自己。

“只要人人都献
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歌词所言甚是,可惜我们似乎
喜欢从反面证明。

设防与欺骗成了人际关系的基石,既然老人摔倒都
没人敢去扶,更何况一个大学生淹死了,而且原因还十分清楚:就是
因为你家两个不争气的娃掉水里了,才害死人家一个大学生。

所以母
亲选择了逃避,这也折射出我们绝大部分人在面对道德和利益时的拙
劣选择。

不过,沉没不代表陨灭。

这此事件的真正主角却应该是那位大学
生一家。

见义勇为,多么令人怀念的词汇,这名大学生用生命证明了,道德长存,更令人钦佩的是他的父母“我们只需要一个道歉”面对放
弃了道德的母亲的行为,他们不予追究,他们仅仅想证明:道德,终
究还是存有的。

与那位母亲乃至于社会显现出某些不良行为形成鲜明
的对比。

鲁迅先生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
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
脊梁。

这倒是,让我们看到了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或许道德不能为你带来利益,但“人”总是精神和物质的。

失去
了道德之后,精神一面便破碎了。

虽然道德在有些人心中甚至在社会
层面上沉没了,但是我相信,人们发现了精神世界的破碎之后,道德
将重新上浮,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孟子说:人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四心,方为人。

只有自我救赎,才是人性复苏
和觉醒的开始。

(吴克非)
【修改与点评教师:孙延堂】
1.题目《道德沉没与人性救赎》从两个方面探讨材料的核心:沉
没与救赎。

恰当准确。

2.开篇引用材料,引出论点:“人性的觉醒与救赎”。

中间三段
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以论述为主;结尾段紧扣开头,再从道德层面论述,引用孟子的四心之说证明。

3.语言上有杂文性质的特点,俏皮不是犀利。

本文属于时评性文章,需要表明自己观点看法。

永远的责任,永远的良知
2月26日下午,河南濮阳市清丰县的一个村子里,华北水利水电
大学的大学学生孟瑞鹏救起两名落水儿童而不幸溺死。

后续消息称,
被救起孩子的家长因为害怕承担责任而躲避不语,且拒不承认孩子是
被救起的。

此事一出,就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切注重。

托尔斯泰以前说过,人类的使命与责任在于自强不息的追求完美。

而孟瑞鹏的人生价值也在救起落水儿童的瞬间得到了永恒体现,他用
死诠释什么是永远的责任。

相反,那两名落水儿童的家长却惧怕承担
责任,缺乏责任意识,甚至会失去本心。

让英雄流血,让良知流泪。

责任,燃起自己理性的火光。

高尔基以前说过,我们应该在自己
身上燃起理性地火光,使蒙昧无知的人们能够看见我们。

而他就是这
样的一个“在自己身上燃起理性地火光”的人。

一名公交车司机途中
突发心脏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之做了三件事情。

把车缓慢
的停在路边,并且用生命的力气拉下手动车闸;把车门打开,让乘客
安全的下车;将发动机熄灭,确保了乘客和行人的安全。

他做完这三
件事情,安详的趴在方向盘上停止呼吸,这名司机叫做黄志全,他的
名字值得所有人记住,他的责任意识值得所有的人学习。

因为是他的
智慧与责任拯救了全车人的性命。

责任,照亮世界与融化黑暗。

莎士比亚以前说过,责任能够照亮
整个世界,融化地上的黑暗。

1920年,有一个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