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铭记文化

合集下载

2019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守护共同记忆,深烙文化之印

2019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守护共同记忆,深烙文化之印

2019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守护共同记忆,深烙文化之印只有保存我们美好的共同记忆,才能保存文化的根基。

小编为大家提供2019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守护共同记忆,深烙文化之印,一起来看看吧!2019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守护共同记忆,深烙文化之印我常常在想,我生活的这座城市,能成为我灵魂的皈依吗?——题记张大春在《城邦暴力团》里以平和的骄傲写道:“这是一座不存在于地图的城市,没有路牌会告诉你它在哪里,你会发现它的形象存在于每一条道路每一片竹林,但你如是外来者,不经指点,是找不到它的。

”这座城市是什么?如他描述,这是存在于真实城市之外的,一个文化的倒影。

它由共同记忆凝炼、归纳而成。

长辈说,共同记忆是城市的根和魂,我深然之。

城市是人的城市,所以共同记忆,是它所有居民曾共同生活的回忆。

六朝古都记得历史风云,草莽故乡记得王侯将相,红色圣地记得星星之火,新兴城市记得热情开放,更不用说,它的建筑、河湖、民歌、古俗,这些,是凝固的共同记忆。

但,以上种种,不只是记忆。

正是在日复一日的记忆叠加中,城市市民如我,从中不自觉地抽象出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同样的行世观念、相似的精神气质——共同记忆,凝成了城市的文化气质。

城市的文化气质,是随记忆动态变化而不断更新的,但无论记忆如何增删,这种气质一经形成就很难完全改变。

它的生命力与定力,反过来亦塑造了一群人、一座城。

如果说不同的城市是群星,散落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上,那么文化就是它们永恒的光辉,使它们被看见、被瞩目。

群星的光辉投射在人类真实的原野上,使这里有了翡冷翠、那里有了威尼斯,即使漫长的岁月使一些城市如流星般划过夜空,文化,也是它们曾灿烂燃烧过的证明。

文化,亦为我们的灵魂打上深深的烙印。

即使我们终将背井离乡、从一生唯一的城市出走;即使我们萍落于五湖四海、经年风霜满面,我们亦能相认,因为我们的灵魂深处,有一座城市的光芒。

我们需要城市的文化给我们这种烙印,因为我们需要确认人与故乡的关系。

2019年高考作文命题猜想:传统文化

2019年高考作文命题猜想:传统文化

2019年高考作文命题猜想传统文化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为世人呈现了灿烂的文化。

古代,丝绸、瓷器是中华文化输出的载体,中国一度成为西方人眼中文明富足的象征;近些年,孔子学院、影片《红海行动》、旗袍唐装、中华美食等再度出海,刮起了一股“中国风”;近日,抖音(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在海外平台上线新产品,通过制作纪录片,定制兵马俑、肉夹馍的特效贴纸等方式演绎中华文化。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任务是“对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首先来看材料内容,抓住关键语句,提取有效信息。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为世人呈现了灿烂的文化”说明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内容纷呈。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而且中华文化以一贯之,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来没有中断过,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可从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等角度立意。

“古代,丝绸、瓷器是中华文化输出的载体,中国一度成为西方人眼中文明富足的象征;……定制兵马俑、肉夹馍的特效贴纸等方式演绎中华文化”,这段文字主要是论述中华文化输出的方式,从古代的丝绸、瓷器,到近年来的孔子学院、影片、旗袍唐装、中华美食等,再到近日的抖音,可以说中华文化的输出方式越来越多样,内容越来越丰富,这也说明了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从这个角度立意,参考立意有:(1)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2)立足中国实际,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借鉴世界先进文化的长处不断创新新文化。

(3)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传统是我们进行当代中国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4)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地创新。

(5)在封闭的状态中发展自己的文化是不可能建设先进文化的。

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押题预测及例文指导

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押题预测及例文指导

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押题预测及例文指导一生活中有不少仪式,如成人仪式、结婚仪式等。

有人说仪式是必要的,仪式感使人摆脱了日常的平庸琐碎,获得了庄严神圣的体验。

也有人认为现有的不少仪式裹挟着各种利益,沦为了形式主义,缺乏应有的内涵。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观点自选。

②题目自拟。

③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材料的话题是“仪式”,提出了“仪式是必要的,仪式感使人摆脱了日常的平庸琐碎,获得了庄严神圣的体验”和“现有的不少仪式裹挟着各种利益,沦为了形式主义,缺乏应有的内涵”两种对立的观点,因此,立意时应该先对仪式“必要”还是“不必要”进行分析判断,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可以采取辩证分析的方法,一分为二地看待“仪式”问题,如“仪式的取与舍”;也可以选择一方进行论述,如“别让仪式成为形式”“仪式,心中的圣火”等。

[例文1]人生的祭典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袅袅佛语,总是萦绕在耳畔。

坟墓之旁,祭典之中,佛音之外,也许这不仅仅只是一场仪式。

我怀着庄严的情怀,沉浸于佛意之中,似乎总能听得到南方天国的思念之声,悠远又沉重。

也许因为年幼,我无法参透佛理,但却又处在人情之中,所以我明白,这是一场人生的仪式。

每每祭典,我总感觉这是一场场洗礼,抚慰着人们内心深处的最重要的情愫。

我不知道是我太过传统,还是现在的人们越来越轻视仪式。

比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随着国旗的上升,麻木又冷漠的人只呆呆伫立,有多少人能发自肺腑地歌唱一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也许是经历了太多仪式,大家变得越来越无所谓,以致如此庄严神圣的仪式却沦为众人日常生活中平庸琐碎的一个过程。

再来看看每个人大多只经历一次的结婚仪式吧,无非摆几桌酒席,吃喝玩乐一番。

快乐本无可厚非,但这结婚仪式的主角是否也应认真想一想曾经相爱的初心以及日后相伴与共的责任?我想这才是结婚仪式的意义所在吧。

其实没落的不是仪式本身,而是人们内心最真挚的情感。

2019高考模拟考作文题及范文: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2019高考模拟考作文题及范文: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2019高考模拟考作文题及范文: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材料一: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承载着国家的昨天和明天,只有让文化的传承和共享相得益彰,才能真正地释放出中国文化的活力。

材料二:“兰州拉面”有200多年的历史,传承自河南有着厨艺高手的中医世家。

熬一锅牛肉汤需要20多种草药。

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养生之道,也融合在一碗面汤里。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碗拉面帮助甘肃、青海的许多百姓走出大山,摆脱贫困,融入城市。

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兰州拉面”“青海拉面”之类的招牌。

拉面成了老百姓改变命运的“聚宝盆”。

改革开放40年,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加丰富的需求。

下馆子更加讲究,哪怕一碗面也要吃得“有情怀、有情调”。

可多数拉面馆仍为家庭作坊。

一个炉子,几张桌子,简易的招牌,卫生条件急需改善。

这种状况,显然难以适应人们对餐饮品质提升的需求。

这碗“脱贫面”还能吃多久?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改革开放40年,你周围的生活一定也发生了很多改变,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你的生活,就中华文化传承问题,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关怀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学会学习:勤于反思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 内容限制。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考生的联想和思考必须以材料为基点。

“以上材料”指的是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则材料为同质材料,都在谈文化的传承问题。

第一则材料让考生思考怎样才能真正地释放出中国文化的活力,第二则材料谈改革开放40年,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加丰富的需求,考生需要思考该怎样让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兰州拉面”传承下去。

第一则材料是站在理论层面说的,第二则材料相当于第一则材料的具体化、现实化。

2019高考全国卷2语文作文材料及范文

2019高考全国卷2语文作文材料及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

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

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

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作文解析1.从文体选择上来说,今年的命题涵盖了演讲稿、信件、观后感等,形式新颖,可选余地较大.从主题上来说,也是考生较为熟悉的热点内容.但这个命题同时也被认为是最好写又最不好写的命题。

好写,是因为大家都熟悉;不好写,则是因保底容易,出彩不易.2.命题提供的时间点涉及不同时代场景,又要求以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写作,既需要代入感,又需要理解力和想象力,对考生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

3.写这类命题,需要注意这几个方面:一是结合史实,连贯思路;二是注意代入设定好的写作身份;三是避免空洞的素材堆砌,要给出自己的思考。

拼搏奋进,青春初心永不老——写给C文学奖创始人的慰问尊敬的C先生:您好!我是一名青年学生,从小就喜欢阅读您的作品.您在世界文坛荣获诸多奖项,将中国文学与文化,播撒到世界各国人民心中.如今,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之际,以您的名字命名的C文学奖,已在世界文坛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受到来自世界各地优秀作家的追捧。

2019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

2019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

2019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1】我们得以挣脱牢笼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劳动。

雨果曾言:“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

”换言之,劳动者始终主宰着时代。

他们的身影穿梭在各个时代、地点,沉默而高贵。

阳光沿着既定的轨道滑动,那是先民们铭记于文字中的劳作日常。

天有四时,他们有条不紊地挥舞着双臂,修犁、耕种、采桑、织布、收割、酿酒……从身边起伏而过,如松涛一般现出季节痕迹的自然之声,仿佛一种应和:春天的莺啼,夏日的蝉鸣,秋季蟋蟀振翅,入冬,雪沉沉压住声响,只有灶头的柴火不时发出噼里啪啦的低唱,弥漫出一丝丝甜香,劳动,让生命的脉络由此相续。

镜头一转,稳定而较为迟缓的农耕时代中跃入了工业革命的火种劳动以一种新的形式在延续。

电光穿透蒸汽的薄雾,世界像堆积木似地层层涂上更加鲜亮的色彩,路更平坦,车如游蚁,留声机里有婉转清晰的声线。

文学家和哲学家们在灯光下抚摸过他们被打印成铅字的作品,那些小小的黑体字将要插上翅膀飞往世界各地,再无阻碍,在各种国籍和肤色的人心里点燃起另一种光亮。

2019高考作文预测题及范文:砥砺前行,铸就辉煌

2019高考作文预测题及范文:砥砺前行,铸就辉煌

2019高考作文预测题及范文砥砺前行,铸就辉煌适用话题青春、责任、担当、奋斗、变革、新时代、使命、铭记历史、家国情怀……领袖语录1.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2.广大青年要同人民一起奋斗,同人民一起前进,同人民一起梦想,用一生践行跟党走的理想追求。

3.新时代青年要乘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4.希望你们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5.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6.希望你们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7.希望你和所有大学生村官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

8.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9.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

10.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2019年这个时间节点上,我们回望历史,发现了许多有意义的大事件: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1949年,新中国成立;1969年,中国首条地铁开始运营;1979年,中美建交;1989年,中苏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1999年,澳门回归;2009年,三峡工程全部完成。

请选择其中两三个事件进行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1.读懂材料作文材料的时间跨度为1919—2019年,列举了近一百年来的七个重大历史事件,涉及奋斗、梦想、铭记历史、大国崛起、国家实力、中国视角、国际视野、工匠、改革、合作等重要话题。

最新铭记历史文化议论文作文600字5篇

最新铭记历史文化议论文作文600字5篇

最新铭记历史文化议论文作文600字5篇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千里传,万里路途多遥远,异国他乡中华文化美名扬。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其中意味需要细细品。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铭记历史文化议论文作文600字5篇,希望大家喜欢!铭记历史文化议论文作文600字1《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它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花费毕生心血完成的。

它内容丰富,词句优美,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这个暑假我也亲自领略了它的风采。

我感受最深的是全书对人、菜、诗的独特描写。

人——栩栩如生的形象。

在这本书中有许许多多的人物,比如说王熙凤,通过阅读,我们了解到她的狡猾、聪明和随机应变。

在写王熙凤时,曹雪芹的笔下立刻出现了“八面玲珑”这个词。

还有弱不禁风,猜疑心重的林黛玉;小巧玲珑,十分懂事的薛宝钗。

曹雪芹利用整段或整篇文章来突出人物在说话、行动、举止方面的特点,把一个个人物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菜——淋漓尽致的呈现。

在这本书中,对许许多多的菜肴作了细致全面的介绍。

单一道简单的茄子的描写,作者把它写与100多只鸡一起炖,要经过200道工序,结果炖出的茄子美味无比。

这当中曹雪芹竟然能把每一道工序写得清清楚楚,由此看来,曹雪芹还是一位伟大的“美食家”呢!诗——出神入化的境界。

《红楼梦》这部书中的诗璨若繁星,每一首诗作,那优美的诗句,那奇妙的境界让我沉醉不已。

我最喜欢《葬花词》,我为词的意蕴、主人公的命运和作家的匠心独到家所深深的折服。

暑假中我阅读了《红楼梦》,不但让我获得了许多的课外知识,更让我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勤劳的人民有了深刻的了解,产生了更加深厚的感情。

更激发了我热爱祖国,为民族的振兴而学习祖国文化的热情。

铭记历史文化议论文作文600字2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

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铭记文化
2017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铭记文化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现在是知道“周讯”人的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
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越来越
少了;知道“马克”的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越来越少了;
知道“比尔”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越来越少了,知道“爱情”的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的越
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越来越少了。

对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以“文化的反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很多于800字;⑤不得
抄袭。

范文:
铭记文化
生活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世人变得浮躁,浅薄,庸俗。

如今,不
是有句话说现代人“穷得只有钱了”吗?细细想来,此话真可谓一针见血。

且看这样一种社会怪象: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而知
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而知道“卞
之琳”的人越来越少;知道“景冈山”越来越多,知道“井冈山”的越
来越少……人们似乎面对流行的、时尚的便趋之若鹜,而对民族文化
却越来越淡忘。

列宁说过:“忘记历史等于背叛。

”那么,忘记民族文化,忘记
一个民族的精神,这难道不算是背叛吗?
诚然,恰当地追求时尚本没有什么不妥,这毕竟顺应了社会发展
的潮流;不过,先人们所创造的伟大文化,是万不可忘记的。

一个遗忘
文化的民族就如失却了源头的溪流,如同没有了根本的树木,这样的
民族是非常可怕的。

就在我们忘却鲁迅时,德国人却在反思:为什么我们没有“鲁迅”?就在我们只隐约记得春秋时有位叫孙武的名人时,美国西点军校
却早已把《孙子兵法》定为必读教材,西方的商家也纷纷用《孙子兵法》来指点迷津;就在我们嘲笑别人学习雷锋时,雷锋却成了西点军人
学习的榜样;也就是我们在对外来文化津津乐道之时,西方学者却出人
意料地提出了一个令我们震惊的命题——二十一世纪必将是儒学的世纪。

看来,我们确实到了该反思民族文化的时候了。

我们中华民族,有博大精深的文化。

从延续至今的汉字到世代流
传的古诗,从先民歌唱的《诗经》到近现代革命者谱写的诗章,从太
阴历的制订到“神六”遨游太空,无不反映出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无不反映出中化文化丰厚的底蕴。

既然我们知道“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却为何要用“1314529”
来表达感情?我们自古到至今就写着方块字,却为何要在文章中频频写
出那与方块字极不协调的英文字母呢?
身在文化碰撞与交流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明白,铭记我们民族文
化的重要,不忘过去,引领未来。

因为泱泱大中华,上下五千年,其
历史和文化是其他一切民族所无法比拟的。

千百年来,不知汇聚了多
少文化名人,如孔子、屈原、李白、毕昇、陆游、成吉思汗、毛泽东……数不胜数,而他们留给我们的,便是中华民族在漫漫长路上创
造的一部辉煌文化史,我们应该庆幸,先人们为我们留下这样一笔宝
贵的财富。

我们也不能忘记,在法国服装博览会上,中国女子身着从秦朝到清朝的漂亮服饰,赢得了世界美誉。

当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对中华文化赞不绝口时,难以言表的民族自豪感怎能不油不过生!
人类自从有了文化便拥有了灵魂。

铭记文化,让我们点亮了思想;铭记中华,让她辉映历史的长河;铭记中华文化,让她也似太阳般发出耀眼的光芒,去照亮人类灵魂的夜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