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预测:铭记文化_高中作文
17年高考作文题预测及:传承

17年高考作文题预测及:传承17年高考作文题预测及范文:传承"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抽象概念,它散发着的是那现代都市久违的乡土气息。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作文,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CNFLA的相关栏目!【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伦敦奥运会的主体育场"伦敦碗"全部采用"拼装"工艺连接起来,伦敦奥运会结束后,该体育场被拆卸成一个供市民使用的活动场所。
有人疑惑地问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伦敦碗"被"打碎",本届奥运会的遗产不是少了许多了吗?鲍里斯·约翰逊说,最好的遗产不是保留,而是将一种精神和快乐传承下去,让它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心中,在人们心中开花结果。
请以"传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立意自定; 角度自选;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指导】本文的写作需要思辨三个问题:一是传承什么?它可以是"实化"的什物、遗产等,也可以是"虚化"的精神、品质等。
但从构思的角度来讲,对前者你需要由"实"升华到"虚",以提升立意的高度;对后者你需要把"虚"化为"实"的人、事、物,以增强内涵的可感性。
二是为什么要传承?无论是世界的文明史,还是华夏的文明史,都是一部世代相传的历史,传承是发展的前提,有"传承"才能"接力",有"接力"才能更加"给力"。
三是怎样传承?既要"古为今用",在对前代的传承中充实、壮大、发展自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又要"与时俱进",在对前代的更新、开拓、超越中锐意前行,走扬弃升级之路。
只有将这三个问题先想透理顺,我们的文章才能写出应有的高度、厚度和亮度。
2017高考满分作文:传承中华文化800字优秀作文完整版.doc

2017高考满分作文:传承中华文化800字优秀作文曾经有报道说,有记者到曲阜看到满街都在卖《论语》,就采访当地的老百姓,他们说,那些东西都是卖给外国人看的。
可见,老百姓只是把《论语》看成旅游的商品、旅游的纪念品,并没有对内容感兴趣,并没有当文化典籍看。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灵魂,是我们中国人引以为骄傲的地方。
我们要先自己多学习,多了解,并且向外人宣扬我们中国人拥有的传统文化。
我们不能让我们的传统文化离去世界的舞台。
因为它使我们中国人凝聚,使我们中国人团结。
前段时间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华成语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继承传统文化的方式,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公众平台,使人们重燃了对母语的热爱,还有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弘扬的是中华传统美食,更多的是透过美食宣传积淀的中华美食文化。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十八大又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相得益彰。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基因,已经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唯有民族文化才是历史长河中永远流淌的,唯有民族文化才能凝聚起推动民族复兴的力量,也唯有民族文化才能开启更加灿烂文明的中华新纪元。
面对新时期实现中国梦的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汲取还存在明显差距和不足,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还有大有可为的广阔空间。
我们应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更进一步的细致梳理和深入挖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切实做到古为今用,使其更为丰富、更加多样。
让我们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中汇聚新的力量,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不断前行,坚定奔向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
高考赠送以下资料考试知识点技巧大全一、考试中途应饮葡萄糖水大脑是记忆的场所,脑中有数亿个神经细胞在不停地进行着繁重的活动,大脑细胞活动需要大量能量。
高中作文-2017高考满分作文:文化

2017高考满分作文:文化
彭丽媛说:“传统文化是我最好的精神食粮。
”生于斯,长于斯,浑金璞玉,天然美质。
文化盛宴,浸了你的魂,摄了你的魄,卒成丰富的内在。
是的,文化是我一生的行囊。
也曾“之乎者也”翩翩儒雅风度,也曾大碗喝酒,畅快案酒果子刀切牛肉。
文化熏陶渲染、陶冶心性,养育情怀。
情感丰富来源于文化的底蕴。
正如古语“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恰似朗月清风,不知不觉文化融在了品性里,成为一生的底色。
就好比沙龙孕育了林徽因这样的奇女子,骨子里都带着一种动人心魄的柔美。
亦或是沈从文笔下的翠翠“好似山里的黄鹿,从不想痛苦的事,从不发怒,从不伤心。
”眸子里显现着山水的灵性。
这种无法否认又不抗拒的文化的力量,会让异域之人赛珍珠在晚年念念不忘曾养育她的中国,带着一种文化的忧伤。
文化是一个人的魂魄,无论是信天游还是沂蒙小调或是闵音,都在生命里唱响。
《雅舍谈吃》中,梁先生大谈令他魂牵梦绕的正阳楼的烤肉,薄如纸的烧饼和一鸭三吃的北平烤鸭。
老北京的文化符号连同胡同与冰糖葫芦刻到了他的脑海里,在内心中未然成杯。
抑或是叶子说她发了疯地想念南京,想念路边摊的虾皮小混沌,想念夜晚柏油马路上油沆气混着半酸半甜的果皮的味道。
嗔怪南京人将车站修在周围绿得不像话的群山。
这是石头城的美,南京人的品性。
文化地域的美及魅力让生活丰富且安详。
所以说,鸿蒙之初接
受教育文化自然而然得了地域的灵气。
2017二卷作文范文

2017二卷作文范文前言2017年全国高考于6月7日至9日进行,其中6月8日为语文考试。
语文考试分为两卷,本文将以2017年高考语文二卷作文范文为主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作文题目作文题目为《人生自古谁无死》。
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阅读体验,谈谈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范文以下为2017年高考语文二卷作文范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唐代文学家文学家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名句。
这句话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宝贵,也表达了人们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于历史的铭记。
在我看来,生命是一种宝贵的礼物,我们应该珍惜它,用心去感受它,用行动去证明它。
我曾经有一个朋友,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有着出色的学业成绩和广泛的兴趣爱好。
然而,他却因为一场突发疾病离开了我们。
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的内心充满了悲痛和不舍。
我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我们为什么要活着,为什么要珍惜生命。
在我的思考中,我发现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我们能够获得多少财富或者成就,而在于我们能够用心去感受生命的每一个瞬间,用心去体验生命的每一个细节。
生命是一种宝贵的礼物,我们应该珍惜它,用心去感受它,用行动去证明它。
我们应该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生命的价值,去证明我们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生命的尊重。
在我的思考中,我还发现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我们能够获得多少荣誉或者成就,而在于我们能够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改变世界。
我们应该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生命的价值,去证明我们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生命的尊重。
我们应该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生命的意义,去证明我们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生命的尊重。
在我的思考中,我还发现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我们能够获得多少名利或者成就,而在于我们能够用自己的行动去传递和分享爱。
我们应该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生命的价值,去证明我们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生命的尊重。
我们应该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生命的意义,去证明我们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生命的尊重。
在我的思考中,我发现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我们能够获得多少财富或者成就,而在于我们能够用心去感受生命的每一个瞬间,用心去体验生命的每一个细节。
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全国II卷:文化传承不应只是静态记忆

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全国II卷:文化传承不应只是
静态记忆
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全国II卷:文化传承不应只是静态记忆
屋檐上的水滴随着时光的推流而一滴滴地掉落在那堆积了一厘米深的小水晕中,泛起了小小的涟漪,望着眼前这一雨纷纷的美景,忽然一阵粽叶香,耐人寻味。
“菊花园,炒米饼,糯米团,阿妈带我去睇龙船……”这是小时候奶奶抱着我,在端午节时嘴中念着的歌谣。
而这种古老的气息还能代代相传吗?
走进厨房,家中还是那种老式的灶台,有两口大锅,均由柴火烧制,容量十分大,我想,在爷爷奶奶他们那一代,家中要生存的人很多,所以先前的灶才会是这样的吧。
在这时,只见奶奶将用油炸葱头的“葱头油”捞起,放在一旁的小碗中。
接着掀开另一锅有拌着许多什么蒸咸蛋,五花肉,鹌鹑蛋,花生……一切适合的东西,奶奶一样也不错过。
因为再包之前,这些食物都未煮熟,因为害怕太油,所以我帮着奶奶一起弄。
我们首先清洗粽叶,“呀”一不小心就被这粽叶的边缘割破了手,轻微的流血,更映衬出我对这粽子的喜爱,瞧去,奶奶正眉开眼笑的哼着小曲,包着粽。
双手平摊,在手心先放上一个粽叶,用大拇指夹着,来一个90度的完美弧度,使粽叶上有一个圆锥形的凹形,然后以3:2:1的比例调配米,鹌鹑蛋,五花肉,一层压一层,最后,再拿一片粽叶“封顶”,用一种植物的叶子绑上,放在篮子里,准备下锅。
一只布满皱纹的手和一只细皮嫩肉的手在一起忙的不亦乐乎。
1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2017年备考之高频主题“铭记”解读与预测

2017年备考之高频主题“铭记”解读与预测作者:张鹏翔豆党锋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7年第07期“铭记”是近几年高考作文在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方面命题的重点,也是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
如:2016年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2015年,北京卷“深入灵魂的热爱”,上海卷“造就和谐自我”;2014年,北京卷“老规矩”,全国大纲卷“老王生病”;2013年福建卷“自由与地层”;2012年江苏卷“忧与爱”……这些考题无论是从现实的角度上切入,还是从历史反思的角度上切入,亦或是从价值观念的构建上切入,均可以从“铭记”的角度上立意构思。
【主题解读与夺分素材】纵观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考查了铭记主题——1.应该铭记什么。
从此角度立意,考生可用化大为小法打开思路。
如:铭记失败的教训、铭记历史的耻辱、铭记他人对自己的恩情、铭记民族文化、铭记亲情、铭记友情……如2016年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显然是要铭记民族文化,2014年全国大纲卷“老王生病”是铭记他人对自己的恩情。
【夺分素材】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9月23日前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
他强调,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完成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个伟大壮举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等领导同志来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走进展厅参观展览。
展览以时间为顺序,以重要战役战斗、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为主体,精心遴选了“七根火柴”、“金色鱼钩”、“半截皮带”等经典长征故事,精心设计了“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等大型主题景观。
通过275张照片、252件文物和大量视频、图表、油画、雕塑等,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高举抗日救亡旗帜,粉碎上百万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战胜无数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的光辉历史和英雄壮举。
高考作文2017天津

高考作文 2017 天津:重拾传统文化的瑰宝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我已站在了高考的门槛上。
回首过去,我感慨万千。
在这场人生的重要战役中,我想以第一人称,讲述我与传统文化的不解之缘。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独自漫步在乡间的田野上。
春风拂过,麦浪滚滚,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这时,一句诗句突然涌上心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我感叹于诗词的美妙,也意识到传统文化在我心中的分量。
小时候,我并不懂得传统文化的价值。
在父母的要求下,我开始学习书法、国画、古筝。
那时的我,对这些古老的艺术形式充满了抵触。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发现,这些传统文化才是我心灵的港湾。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境界。
每当夜深人静,我独自一人挥毫泼墨,仿佛与古人对话。
那一笔一划,不仅是汉字的传承,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延续。
我开始明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心灵的依托。
国画课上,我领略了“山水田园,渔樵耕读”的意境。
那浓墨重彩,勾勒出的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更是我们先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在画中看到了家乡的影子,也看到了自己心中的梦想。
古筝演奏,让我感受到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魅力。
那悠扬的旋律,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心间。
我在音乐中找到了情感的共鸣,也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韵味。
高考前夕,我再次翻阅那些经典诗词,不禁感慨万千。
王勃的《滕王阁序》让我领略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美;杜甫的《登高》让我感受到了“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沧桑。
这些诗词,如同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然而,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文化似乎被人们逐渐遗忘。
我想,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只有让传统文化在心中生根发芽,我们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
站在高考的起点,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
我将带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7年高考的作文题目

2017年高考的作文题目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传统与创新》。
范文参考:传统与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我们应该如何抉择?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
传统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文化底蕴,是我们的历史积淀;而创新则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发展动力,是我们的改革突破。
如何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取得平衡?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传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的文化传承。
我们应该珍惜传统,传承传统,不断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灵魂。
我们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道德、礼仪、风俗,使之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
只有传承好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有根有魂,才能有底气走向世界。
但是,传统也不能僵化,传统也不能成为我们前进的绊脚石。
我们要善于创新,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开拓创新,不断追求卓越。
在今天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创新,我们更需要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追求卓越。
只有创新,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
传统与创新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
传统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文化底蕴,是我们的历史积淀,是我们的精神支柱;而创新则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发展动力,是我们的改革突破,是我们的精神动力。
传统与创新相辅相成,传统与创新相得益彰。
我们要善于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取得平衡,传承传统,不断创新,使我们的文化底蕴得以传承,使我们的时代发展得以超越。
在今天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传统,更需要创新。
传统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文化底蕴,是我们的历史积淀,是我们的精神支柱;而创新则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发展动力,是我们的改革突破,是我们的精神动力。
我们要善于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取得平衡,传承传统,不断创新,使我们的文化底蕴得以传承,使我们的时代发展得以超越。
在今天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传统,更需要创新。
传统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文化底蕴,是我们的历史积淀,是我们的精神支柱;而创新则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发展动力,是我们的改革突破,是我们的精神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预测:铭记文化 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预测:铭记文化
生活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世人变得浮躁,浅薄,庸俗。
如今,不是有句话说现代人“穷得只有钱了”吗?细细想来,此话真可谓一针见血。
且看这样一种社会怪象: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而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而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知道“景冈山”越来越多,知道“井冈山”的越来越少……人们似乎面对流行的、时尚的便趋之若鹜,而对民族文化却越来越淡忘。
列宁说过:“忘记历史等于背叛。
”那么,忘记民族文化,忘记一个民族的精神,这难道不算是背叛吗?
诚然,恰当地追求时尚本没有什么不妥,这毕竟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然而,先人们所创造的伟大文化,是万不可忘记的。
一个遗忘文化的民族就如失却了源头的溪流,如同没有了根本的树木,这样的民族是非常可怕的。
就在我们忘却鲁迅时,德国人却在反思:为什么我们没有“鲁迅”?就在我们只隐约记得春秋时有位叫孙武的名人时,美国西点军校却早已把《孙子兵法》定为必读教材,西方的商家也纷纷用《孙子兵法》来指点迷津;就在我们嘲笑别人学习雷锋时,雷锋却成了西点1 / 3
军人学习的榜样;也就是我们在对外来文化津津乐道之时,西方学者却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一个令我们震惊的命题——二十一世纪必将是儒学的世纪。
看来,我们确实到了该反思民族文化的时候了。
我们中华民族,有博大精深的文化。
从延续至今的汉字到世代流传的古诗,从先民歌唱的《诗经》到近现代革命者谱写的诗章,从太阴历的制订到“神六”遨游太空,无不反映出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无不反映出中化文化丰厚的底蕴。
既然我们知道“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却为何要用“1314529”来表达感情?我们自古到至今就写着方块字,却为何要在文章中频频写出那与方块字极不协调的英文字母呢?
身在文化碰撞与交流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明白,铭记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不忘过去,引领未来。
因为泱泱大中华,上下五千年,其历史和文化是其他一切民族所无法比拟的。
千百年来,不知汇聚了多少文化名人,如孔子、屈原、李白、毕昇、陆游、成吉思汗、毛泽东……数不胜数,而他们留给我们的,便是中华民族在漫漫长路上创造的一部辉煌文化史,我们应该庆幸,先人们为我们留下这样一笔宝贵的财富。
我们也不能忘记,在法国服装博览会上,中国女子身着从秦朝到清朝的漂亮服饰,赢得了世界美誉。
当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对中华文化赞不绝口时,难以言表的民族自豪感怎能不油然而生!
2 / 3
铭记文化,让我们点亮了思想;铭记中华,让她辉映历史的长河;铭记中华文化,让她也似太阳般发出耀眼的光芒,去照亮人类灵魂的夜空!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