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新增古诗背诵及鉴赏检测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背诵与解析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背诵与解析练习题及答案一、古诗文背诵1.《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早发白帝城》 -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登岳阳楼》 -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二、古诗文解析1.《登鹳雀楼》此诗为王之涣所作,形容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以及人类对于追求卓越的精神追求。
诗意深远,给人以高瞻远瞩的感觉。
2.《静夜思》这是一首描绘思乡之情的诗作,李白通过明月的光辉唤起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朴素的语言表达出深深的思念之情,给人以温馨的感受。
3.《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白帝城早出的情景,通过描写江陵的壮美景色和行船的艰辛,深刻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宏伟自然的赞叹。
诗意豪放,给人以激励奋进的力量。
4.《春晓》此诗通过描绘春天早晨的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场景。
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春天的好处和美好,给人以欣快的心情。
5.《登岳阳楼》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岳阳楼时的感受,通过展现江南水乡的美景和时局动荡的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注。
诗意激昂,给人以激励振奋的力量。
三、练习题及答案1.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诗人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答案:追求卓越的精神追求。
2. 李白的《静夜思》中,诗人最想念的是什么?答案:故乡。
3. 孟浩然的《春晓》中,诗人通过描写什么来表达春天的美好?答案:春天早晨的景色。
4. 杜甫的《登岳阳楼》中,诗人对什么表达了忧虑和关注?答案: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
以上为八年级语文古诗文背诵与解析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及提升训练》(含答案)

第1首野望 [唐]王绩诗歌原文诗歌赏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这两句以平淡的叙述,写出了在薄薄暮色之中,诗人兀立在东皋,举目四望,一种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这两句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笔白描的描绘。
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山峦中只剩下落日的余晖,描绘了一幅宁静、凄凉的画面。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这两句描绘山野归家的生动场景,句中驱”“返”“带”“归”的几个动词用得自然而精警。
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萧瑟、宁静。
一静一动的描写,远景与近景的搭配,自然和谐。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两句道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在现实中找不到相识相知的朋友,那就只好用典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釆薇的隐逸之士。
诗歌主旨:这首五言律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
文学常识:王绩,唐代诗人,号东皋子。
写作特点:1.情景交融,景中含情。
2.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
跟踪训练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1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C.颔联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牛群、猎马等,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古诗文默写及诗歌鉴赏2023年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检测(含答案)

2023年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梳理08 古诗词默写及诗歌鉴赏古诗词默写:一、《野望》王绩(唐)1.东皋薄暮望,。
2. ,山山唯落晖。
3.牧人驱犊返,。
4.相顾无相识,。
5.《野望》中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
”6.《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
”7.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
”8.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二、《黄鹤楼》崔颢(唐)1.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4.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
”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
三、《使至塞上》王维(唐)3.《使至塞上》叙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的诗句是: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的诗句5.《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四、《渡荆门送别》李白(唐)1.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诗句是:2.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5.《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句五、《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2.《钱塘湖春行》中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一句: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六、《龟虽寿》曹操(东汉)1.人们常引用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来比喻人虽老了却仍有雄心壮志。
人教部编版八上全册古诗词赏析及精品习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解析班级:姓名:资料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旨】【名句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答案解析】期中前古诗词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课外古诗词诵读——6、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7、龟虽寿/曹操8、赠从弟(其二)/刘桢9、梁甫行/曹植期中后古诗词24.诗词五首10、饮酒(其五)/陶渊明11、春望/杜甫12、雁门太守行/李贺13、赤壁/杜牧14、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课外古诗词诵读15、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16、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17、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18、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作者】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初诗人。
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
除一度作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
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和陶渊明。
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
【背景】东皋是王绩隐居乡里时的游玩之地。
诗写秋天傍晚景象,由于诗人独自置身于东皋野外,所以诗中充溢着诗人孤独落寞的感受。
【主旨】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诗人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名句赏析】《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新部编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默写习题与答案

〈野望》1、〈野望》中最能表现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的诗句是:2、〈野望》中点明望”的时间、地点的诗句是:3、〈野望》中描绘了恬静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4、〈野望》中描写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的对偶句是:5、〈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白随愿而归的诗句是:6、《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 。
7、〈<野望》中描写秋天的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8、〈<野望》中描写秋天的动景的诗句是:9、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了诗人孤独无依彷徨抑郁的心情的诗句:〈黄鹤楼》1、《黄鹤楼》中既融入了仙人乘鹤的传说,又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的诗句是: ,。
2、潢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的诗句是:3、潢鹤楼》中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4、潢鹤楼》中描写了白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子是:5、《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是: , 。
6、 , 两句使用了叠词的修辞,描绘了江上美景,这繁荣之景也反衬出诗人清冷的思乡之情。
7、 , 两句直抒胸臆,道出了心中深沉的思乡之感。
〈使至塞上》1、〈使至塞上》中形容征程漫漫,艰苦行程的诗句是:2、〈使至塞上》中暗示诗人政治生涯漂浮不定的诗句是:3、《使至塞上》中抓住沙漠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描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4、〈使至塞上》中交代出使地点及目的的诗句是:5、〈使至塞上》中最能表现王维的诗中有画”特点的诗句是:6、〈使至塞上》中写作者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的诗句是:7、〈使至塞上》中用比喻手法表现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8、《使至塞上》中既言事,又写景,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 , 。
9、《使至塞上》中作者把白己孤寂的情绪与大漠奇特壮丽的景象融合在一起,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的千古壮观的名句是:渡荆门送别》1、〈渡荆门送别》中直扣主题,交代此行目的的诗句是:2、〈渡荆门送别》中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的诗句是:3、〈渡荆门送别》中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的诗句是: ,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默试题——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默试题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6、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8、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9、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0、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5、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一、《望岳》16、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17、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8、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1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春望》2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三、《石壕吏》24、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25、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26、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27、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28、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29、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30、天明的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四《桃花源记》3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2、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五、《陋室铭》3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8、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9、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40、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六、《爱莲说》41、出淤泥于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43、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4、莲,花之君子者也。
4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新人教版八上18首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汇总

一、野望唐王绩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1)描绘了诗人于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2)全诗于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抒发了惆怅忧郁,孤寂苦闷的情怀。
2.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表现了孤独抑郁的心情。
3.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1)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2)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3)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适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4.请从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颔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满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予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怀。
5.诗的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1)用典(2)“采薇”是采食野菜的意思,作者借用商朝末年臣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避世退隐的情怀。
二、黄鹤楼唐崔颢1.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本联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观之景: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3.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抒发出作者的思乡之情。
三、使至塞上唐王维1.颔联用“蓬草”“大雁”的喻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答:诗人以“蓬草”“大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飘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飞入了胡天。
新人教版八上18首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汇总

一、野望唐王绩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1)描绘了诗人于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2)全诗于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抒发了惆怅忧郁,孤寂苦闷的情怀。
2.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表现了孤独抑郁的心情。
3.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1)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2)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3)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适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4.请从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颔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满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予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怀。
5.诗的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1)用典(2)“采薇”是采食野菜的意思,作者借用商朝末年臣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避世退隐的情怀。
二黄鹤楼■ ■颢1.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本联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观之景: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3.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抒发出作者的思乡之情。
三、修至塞上・王维1.颔联用“蓬草”“大雁”的喻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答:诗人以“蓬草”“大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飘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飞入了胡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古诗背诵及鉴赏检测练习题班级姓名号数《游山西村》1、莫笑农家腊酒浑,。
,柳暗花明又一村。
2、《游山西村》选自,作者,(朝)著名诗人。
3、全诗紧扣一个“”字,按推移展开叙述。
4、首联写了什么内容?5、“古风存”一句用来赞美农民的什么品格?6、本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含有什么哲理?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
7、“柳暗花明”写出了自然美景,请问:①为什么用“暗”来形容“柳”、用“明”来形容“花”?②“柳暗花明”流传下来成为一个成语,它现在意思通常指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十五从军征》1、注音:葵()羹()贻()柏()冢()累累()舂()窦()2、填空:(1)《十五从军征》选自朝,是一首,诗中描绘了的情景。
揭露了。
(2)诗中表现老人从征历时之久的诗是,。
(3)描写久经征战的士兵归来时家中凄凉景象的句子是,。
,。
(4)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5)表现老兵极度伤心的诗句是,。
《卖炭翁》检测题一.填空题1.满面尘灰烟火色,。
2. ,心忧炭贱愿天寒。
3.夜来城外一尺雪,。
4. ,黄衣使者白衫儿。
5.半匹红绡一丈绫,。
6. ,回车叱牛牵向北。
7.本诗歌的作者是(朝代)诗人。
8.“卖炭得钱何所营”中的“何所营”意思是。
9.“翩翩”本意是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
10.“黄衣使者”是指;“白衫儿”是指。
11.诗中“手把文书口称敕”的“敕”意思是。
12.诗中“驱将”的意思是。
13.“系向牛头充炭直”的“直”意思是。
14.“半匹红绡一丈绫”一句反映了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
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
这句诗反映了。
15.《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二、选择题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2.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3.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三、简答题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家傲·天接云涛》一、基础题:1、《渔家傲·天接云涛》作者是,她是朝女词人,号。
2、本词中“,”两句描写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
3、“,”两句,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的出路。
4、词人最后表示,要像大鹏一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奔向缥缈的神山,寻求幸福,她写到“,,。
意境开阔,想象丰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二、提高题:1、你最喜欢词中的哪一句,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描绘怎样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江红·小住京华》1化用陶渊明、李清照的诗句,表达自己初离家庭时矛盾心情的句子是:2借用汉军破楚的故事比喻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的句子是:3.表达自己对曾经的贵妇人生活极为蔑视的句子是:4.用谐音双关表达自己的抱负、志向与思想感情的句子是:5.写自己平生古道热肠的句子是:6.写自己不为世俗所容,常受折磨的句子是:7.写尽知音难觅、苦闷伤感的句子是: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古诗背诵及鉴赏检测练习题答案《游山西村》1、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2、《剑南诗稿》陆游南宋3、游时间4、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
5、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面对困难,我们不要轻易退缩,因为曲折之后才是坦途。
7、①柳色深绿,所以用“暗”;花光艳丽,所以用“明”。
②比喻困境后重新出现转机,看到希望。
《十王从军征》二、填空:(1)《十五从军征》选自汉朝《乐府诗集》,是一首叙事诗,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
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
(2)诗中表现老人从征历时之久的诗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3)描写久经征战的士兵归来时家中凄凉景象的句子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4)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5)表现老兵极度伤心的诗句是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卖炭翁》一.填空题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2.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3.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4.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5.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6.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7.本诗歌的作者是唐朝(朝代)诗人白居易。
8.“卖炭得钱何所营”中的“何所营”意思是身上衣裳口中食。
9.“翩翩”本意是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宫使趾高气扬、得意忘形的情状。
10.“黄衣使者”是指宫中派出采办货物的太监;“白衫儿”是指太监手下帮助抢购货物的人。
11.诗中“手把文书口称敕”的“敕”意思是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12.诗中“驱将”的意思是赶走。
13.“系向牛头充炭直”的“直”意思是通“值”,价钱。
14.“半匹红绡一丈绫”一句反映了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
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
这句诗反映了宫市的霸道不公。
15.《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二、选择题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C选项后面应该改为:表现了卖炭翁的无可奈何。
)2.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B选项白居易是唐朝的;C选项卖炭翁不敢反抗;D选项“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描写)3.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D选项“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外滩翁雪地赶车行走的艰难过程,但是却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三、简答题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__“辗”_字既写出了天寒冷,已经结了冰,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
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
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3、“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4、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反映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不幸。
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市的揭露抨击。
《渔家傲·天接云涛》一、基础题:1、《渔家傲·天接云涛》作者是李清照,她是宋朝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2、本词中“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两句描写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两句,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的出路。
4、词人最后表示,要像大鹏一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奔向缥缈的神山,寻求幸福,她写到“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