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环保教案设计范文.doc
初一地理环保教案设计:如何通过垃圾分类帮助减少环境污染

初一地理环保教案设计:如何通过垃圾分类帮助减少环境污染如何通过垃圾分类帮助减少环境污染一、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污染对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的危害。
2.认识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3.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以及垃圾分类对环保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如何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对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的危害及解决方法。
2.如何让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及其对于环保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一、环境污染的危害和解决方法(15分钟)1.污染的种类及来源: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2.污染对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的危害。
3.环保的意义及各种环保措施。
二、垃圾分类的方法和重要性(25分钟)1.垃圾分类的种类:可回收垃、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等。
2.垃圾分类的方法:清理分类、分类投放、分类收运。
3.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减少环境污染、资源回收利用、降低处理成本等。
三、垃圾分类的实际操作(60分钟)1.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材料;2.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操作,现场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分类;3.通过团队合作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垃圾分类的实际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1.听讲: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对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的危害。
2.互动:讨论垃圾分类的方法及其对环保的重要性,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
3.实践:通过垃圾分类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和相关的知识。
四、教学工具1.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2.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材料、分类垃圾桶等。
五、教学评价1.通过考试、作业等方式,检测学生的环保知识和能力;2.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环保认识和能力。
六、教学后记垃圾分类是环保中重要的一环,通过教育实践,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能力,同时,对于降低环境污染,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2000字】。
地理《环境问题概述》教案)

地理《环境问题概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2)掌握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影响;(3)了解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2)利用案例分析,了解环境问题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3)调查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培养责任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2)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影响;(3)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特点。
2. 教学难点:(1)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影响;(2)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环境问题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2)提问:“你们认为环境问题是什么?”、“环境问题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2. 课堂讲解:(1)讲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2)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影响;(3)介绍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特点。
3.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案例,分析环境问题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2)引导学生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4. 实践活动:(1)调查身边的环境问题;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环境问题概念、分类、产生原因及影响的掌握程度;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如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调查报告的质量,如数据收集、分析、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内容,整理环境问题的概念、分类、产生原因及影响;3. 调查一位身边人的环保行为,总结其环保经验,分享给同学。
六、教学拓展1. 环境问题的国际视角:(1)介绍全球性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2)探讨国际合作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1)介绍我国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2)分析法律法规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初中地理环保教案

绿色发展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之一。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许多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而环保教育也是落实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为初中地理教师,我们应当将环保教育与地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形成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本文主要介绍如何结合地理学科中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地理环保教学方案。
一、利用自然实践活动推动环保教育地理学科是立足地球表面,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为主体内容的学科。
而自然实践活动无疑是地理科学中一种有特殊意义和重要作用的教学形式。
既能让学生通过密切跟踪自然环境,积极感受自然现象,同时也能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感受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以达到环保教育的目的。
比如引导学生参与环境监测活动,让学生了解环境参数的变化和使环境变化的原因。
以更直观的形式达到推动环保教育的目的。
二、在地理教学中推动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推进绿色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地理是介于人与环境之间,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对学生形成环保的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
比如可以在地理科学的自然资源等模块引入垃圾分类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实际案例、相关图表等展开认知活动,加强对垃圾分类的感性认识和实践。
三、让“绿色经济”成为地理教学的热点地理学科作为一门强调地理信息技术和实践实践的学科,在推动绿色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可以充分利用其优势,在绿色经济的探讨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现代绿色经济及其发展趋势,让他们从中认识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实践。
比如以“绿色能源”、“绿色旅游”等实际案例作为实践探究的重点,让学生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及其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经济的意识。
四、案例教学更能贴近现实生活在中学教学中,有些偏理论的知识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案例教学则是更贴近现实生活的方式,它具有巨大的优势。
地理环保教案初中

地理环保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影响。
2. 让学生掌握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调查、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
2. 利用实验、讲解等方法,使学生掌握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关爱地球、关爱自然的情感。
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影响。
2. 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 环保的行动和责任。
三、教学重点:1. 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影响。
2. 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四、教学难点:1. 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
2. 环保的行动和责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观看地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影响:让学生列举生活中遇到的环境问题,讨论环境问题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3. 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讲解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让学生了解环保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4. 环保的行动和责任:让学生讨论个人和集体在环保方面的责任和行动,如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参加环保活动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环保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时刻关注环保,关爱地球。
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在环保方面的掌握程度和参与度。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环保行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保护自然环境教案

初中保护自然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和责任感。
3. 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当前自然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3. 环保法律法规及环保政策4. 个人和集体在保护自然环境中的作用和责任5. 环保行动计划和环保建议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环境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2. 新课导入:介绍自然环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3. 案例分析:分析当前自然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让学生了解环保的紧迫性。
4. 法律法规:讲解环保法律法规及环保政策,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5.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如环保志愿者、企业代表、政府官员等,讨论在保护自然环境中的作用和责任。
6. 行动计划: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提出具体的环保行动计划,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产生等。
7. 总结和建议:总结课程内容,给出环保建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保护自然环境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践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环境的概念、法律法规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当前自然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行动计划法:引导学生提出具体的环保行动计划,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行动计划:跟踪学生参与的环保行动计划,评价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树立起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为创建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力量。
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

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环境的科学。
在七年级上册,我们将学习关于气候变化以及环境保护的知识。
气候变化是目前全球关注度较高的一个话题。
气候变化指的是地球气候的长期变化,其原因多为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
由于人类活动的持续推进,气候变化的速度和程度也在不断加剧。
过高的温度、不平等的降水、更频繁的自然灾害等问题,都是气候变化带来的不良后果。
为了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所有国家都应该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进能源清洁化等。
在气候变化的同时,人类也应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环境保护是指维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生活环境的一系列活动。
因为人类的过度开发,自然环境已经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生态系统严重破坏引起了一系列的灾害。
为此,全世界的人类都要重视环境保护、保持生态平衡。
同时,我们要推广绿色环保理念,增加环保意识,发展环保产业,依靠人类自主行动,保护地球环境。
下面,我们来举个例子,从日常生活的实践中理解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环保行动的做法也有很多。
比如:减少使用塑料袋,使用环保袋;关闭用电器;减少污染等等。
而在这些小行动中,都折射出我们需要关注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一方面,人类需要通过行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而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行动来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的内容涵盖了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重要问题。
在这里,我们希望通过学习这些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到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问题,进一步的提升环保意识、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积极维护人类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地球家园。
初一地理环保教案设计:教学生如何与身边环境和谐相处

初一地理环保教案设计:教学生如何与身边环境和谐相处教学生如何与身边环境和谐相处一、教材背景我国已经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
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承担起传播环保知识、引导学生形成环保意识的职责。
初中地理作为必修课程,其中有关于生态环境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培养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和环保意识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环境和谐相处的必要性,熟悉环保法规政策,掌握环保的基本知识及技能。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环保的观念,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实现与自然和谐相处。
3.情感目标:通过环境保护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荣誉感、环保意识及环保责任心。
三、教学方法讲授、互动、讨论、小组活动四、教学过程1.环保的意义引入:老师先用一个小故事引出这节课的主题(譬如说:有一个小朋友他的爱好就是种花养草,他常常花钱雇人到很远的地方找寻稀有的花草,但是他却发现:在自己的家乡却找不到,只剩下空气浑浊,河流污染的环境,使得他非常痛心。
)。
阅读课文,让学生从课文中了解环境污染对人们生存和健康以及生态平衡的影响,了解环保对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环保法规政策知识的学习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我国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和政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等。
3.垃圾分类知识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相关手段,通过讲解、互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形成日常生活中垃圾分类的意识和习惯。
4.废弃物、废水和废气处理了解旧电池、废灯管等废弃物的危害,学习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和措施;了解废水和废气对环境的影响和相应的治理措施。
5.其他方面的知识点学习生态旅游、绿色消费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对环保事业的兴趣和热情。
6.小组活动和讨论设计小组活动,探讨各种环境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7.知识总结通过知识概括、思考、提问等方式,对本节课所学的环保知识加强巩固五、课后作业1.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家庭情况,制定一个垃圾分类的计划,并在班会上与大家分享。
初中环保实践教案

初中环保实践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环境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绿色出行的概念及其意义。
2. 培养学生选择绿色出行的习惯,提高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内容:1. 绿色出行的概念及其意义。
2. 绿色出行的方式: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 环保实践活动:设计绿色出行计划,践行绿色出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环保宣传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环保的认识和体会。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绿色出行的概念及其意义。
2. 学生了解绿色出行的方式: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 教师举例说明绿色出行的好处,如减少空气污染、缓解交通拥堵等。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布置环保实践活动:设计绿色出行计划,践行绿色出行。
2.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本组的绿色出行计划。
3. 各组代表分享绿色出行计划,其他组成员提出建议和意见。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绿色出行的好处,提高环保意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绿色出行中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鼓励学生将绿色出行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绿色出行的概念及其意义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践行绿色出行的实际情况,如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4. 学生对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保行为的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水旱
灾害频繁。
经济作物有棉花、黄麻和甘蔗。
印度的黄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加尔各答是麻纺织工业中心和钢铁工业中心;孟买是棉纺织工业中心;班加罗尔是印度的“硅谷”。
第四节俄罗斯
1、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位于亚欧大陆北部,地跨亚、欧两大洲,领土大部分处于北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特征是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2、大部分地区地形比较平坦,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以山脉河流为界自西向东分别是东欧平原(乌拉尔山、乌拉尔河)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
3、俄罗斯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
石油、天然气、煤、铁资源居世界前列,最大的煤矿是库兹巴斯煤矿,著名的油田有第二巴库油田和秋明油田,最大的铁矿是库尔斯克铁矿。
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位于圣彼得堡附近,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位于莫斯科附近。
4、俄罗斯交通部门齐全,但交通运输线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分布不平衡。
(1)以铁路运输和管道运输为主,欧洲部分铁路密集,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亚洲部分铁路稀疏,有一条横贯亚欧大陆的铁路是西伯利亚大铁路,被称为亚欧大陆桥。
(第二条亚欧大陆桥起始点为中国连云港,终点为荷兰鹿特丹)
(2)伏尔加河是俄罗斯的母亲河,是欧洲第一长河,流量丰富,水流平稳,航运价值高,通过运河,伏尔加河可以五海通航(波罗的海、白海、里海、亚速海、黑海)。
5、莫斯科是俄罗斯首都,俄罗斯最大的城市,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第二大城市是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是太平洋沿岸的港口城市;摩尔曼斯克是北冰洋沿岸的终年不冻港。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1、中东位于亚洲西南部、非洲东北部。
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是东西方交通要道,三洲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之地,对照中东地形图8.3,了解中东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
2、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藏量最大、生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主要产油国包括沙特、科威特、阿联酋、伊拉克等
5、中东主要是白色人种。
大多数人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伊斯兰教还把麦加看作圣城。
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犹太人集中分布于以色列,
信仰犹太教,波斯人主要分布在伊朗,信仰伊斯兰教。
文化上的差异也是导致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节欧洲西部
1、欧洲西部地区人口稠密,国家众多,是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
本区形成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叫做欧盟,目前有27个成员国,统一货币叫欧元。
欧盟加强了欧洲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并在世界经济领域和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发达的畜牧业:本区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大西洋东岸,北冰洋南岸,地中海北岸),常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多汁牧草,草场广布,本区的人们把牧草称为“绿色金子”。
荷兰、丹麦是著名的乳畜大国。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本区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以南。
有6亿多人,90%以上是黑种人,所以本区被称为“黑非洲”。
2、赤道和南北回归线都穿过本区,非洲是世界上跨热带面积最大的洲。
读图6.12p9,本区气候分布的特点: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中心,南北热带草原分布,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
热带雨林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特点:终年高温,明显分为干湿两季。
热带草原地区常常受到旱灾影响。
3、读图8.26p67,区域经纬度位置,主要国家、河流、地形分布等。
本区地形以高原为主,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有被称
为地球伤痕的东非大裂谷,有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有非洲最高山乞力马扎罗山。
4、由于殖民主义长期占领和掠夺,使本区有许多国家成为单一商品经济,即出口矿产、木材、畜产和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的初级产品,进口机械、汽车等工业制成品。
这种过分依赖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的模式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因此要努力发展民族工业,发展多样化的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水产业等其他产业。
5、非洲是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这里农牧业生产落后,农产品产量很低,加之人口增长快,因此粮食供应不足是本区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
第四节澳大利亚
1、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中部,澳大利亚主要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
最大的河流是墨累河。
澳大利亚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牧业,形成四个不同的农牧业区,读图8.37p74。
澳大利亚又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人口密度小,农场规模很大,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很高,并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
主要农牧产品大部分供出口,除羊毛外,澳大利亚还是世界上重要的牛肉和小麦的出口国。
澳大利亚服务业已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主导产业。
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是全国第
二大城市。
独占大陆的国家,三个美名传天下。
特有动物大袋鼠,鸭嘴鸸鹋和考拉。
气候环状多样化,咱是冬来它是夏。
地广人稀好牧羊。
煤铁资源储量大。
人口集中东南部,暖湿气侯好安家。
港口悉尼墨尔本,首都却在堪培拉。
第一节美国
1、美国位于西半球,美国本土有48个洲,位于北温带;两个海外洲,一个是位于寒带的阿拉斯加洲,一个是位于热带的夏威夷洲。
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北部与加拿大接壤,南部与墨西哥接壤。
2、美国人口超过3亿。
是一个移民国家,有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
华人华侨集中在旧金山、纽约、洛衫矶等城市。
美国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
3、美国地形呈纵列分布,西部为多条平行山脉组成的科迪勒拉山系,绵延于南北美洲西部,为世界上最大的山系。
中部平原广阔,面积占全国总面积一半以上,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
东部为阿拉巴契亚山脉。
全国最大的河流是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
五大湖(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
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各湖有水道相通,并通过圣劳伦斯河流入大西洋。
5、美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效率高,产量大。
阅读材料p83,读图9.9p85,了解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6、美国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主要工业区有东北部工业区、西部工业区、南部工业区。
美国是世界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位于旧金山(圣弗朗西斯科)东南端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读图9.12p86,了解美国的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的分布。
7、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也是世界上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第二节巴西
1、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读图9.18p90,了解巴西的经纬度位置、地形、河流。
世界最大的河流是亚马孙河,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
3、巴西的铁矿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主要分布于东南部,伊塔比拉露天铁矿石巴西最大的铁矿山;伊泰普水电站位于巴拉那河上,由巴西和巴拉圭合建,是仅次于长江三峡的规模第二大的水电站。
5、农业是巴西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甘蔗、柑橘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全世界都希望巴西保护的是亚马孙热带雨林。
6、巴西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首都是巴西利亚,圣保罗是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也是世界特
大城市之一。
巴西把首都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至中部高原的巴西利亚,既有加强对内地的开发和管理的考虑,也有缩小城市规模,避免出现城市环境问题的考虑。
图10.1、10.2p100、101南极地区北极地区
纬度位置南极圈(南纬66.5°)以南北极圈(北纬66.5°)以北
海陆位置中间是南极大陆,周围是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中间是北冰洋,周围是亚洲、欧洲、北美洲
特征是地球最冷的地区,降水很少,风力很大,素有“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风库”之称,冰山是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著的自然景观。
比南极温暖湿润,但大部分地区也是终年冰封。
降水量普遍高于南极,风力远不及南极。
自然资源丰富的矿产,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沿岸无数的海洋生物,原始的自然环境是最为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石油、天然气、煤、铁,也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重要地位。
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18个国家140个)
世界之最
最大岛屿-格陵兰岛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最大平原-亚马孙平原最高高原-青藏高原最大高原-巴西高原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最长山系-科迪勒拉山系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9个国家)最大淡水湖-苏必利尔湖最大咸水湖-里海最深的湖-贝加尔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