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3章(上)

合集下载

毛概第三章练习及答案

毛概第三章练习及答案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单选题1、在同资产阶级的联盟中必须实行的方针是正确答案:又联合又斗争2、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成熟的标志性文章是正确答案:《论人民民主专政》3、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正确答案:半殖民地半封建4、阻碍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正确答案: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5、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正确答案:井冈山根据地6、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包括的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是正确答案: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建立正确答案: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8、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正确答案:武装斗争9、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正确答案:《辛丑条约》10、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是正确答案:党的三大11、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正确答案:农民问题12、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正确答案:帝国主义1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是正确答案:党的四大14、近代中国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最根本原因是正确答案:帝国主义的侵略15、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正确答案:中国无产阶级16、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正确答案:五四运动17、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的是正确答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8、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正确答案:革命领导阶级的不同19、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是正确答案:党的二大20、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正确答案: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21、“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中心内容是正确答案:土地革命22、中国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正确答案:农民阶级二、多选题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是正确答案: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正确答案:无产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3、反对帝国主义基本内涵是正确答案: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4、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其主要依据是正确答案: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敌强我弱的形势,广大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5、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的主要特点是正确答案:民族性;科学性;民主性6、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的革命有正确答案:太平天国革命;义和团运动;戊戍维新运动;辛亥革命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正确答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8、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内涵是正确答案:允许民族工商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引导;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节制或者限制9、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中,提出的策略思想是正确答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10、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正确答案: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11、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正确答案:争取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三、判断题1、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为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的,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也就是民主的文化。

毛概(2023修订版) 第三章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教案

毛概(2023修订版) 第三章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教案

毛概(2023修订版) 第三章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教案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3.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任务4.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实践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1. 了解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2. 掌握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原则和思想方法;3. 理解社会主义革命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4. 分析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对中国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教学方法本章的教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整体的认识。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社会主义革命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促进思考和交流。

3. 群体演练:组织学生进行群体演练,模拟社会主义革命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4. 视频展示:通过播放相关视频素材,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场景,增加研究的趣味性。

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掌握情况,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 课堂测试:在课堂结束时进行简短的测试,检验学生对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思考题或读书报告,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思考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3.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积极参与、提问和讨论的能力等。

参考资料1. 马克思恩格斯著《宣言》2. 中国中央委员会著《关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3. 著《论持久战》以上内容为毛概(2023修订版)第三章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教案的主要框架和安排。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以确保教学效果最佳化。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经验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经验

第二,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剥削阶级被 消灭;
第三,解放了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 的发展(全国工业 总产值1957年比1952年增加 128.3%,平均年增长18%, 农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25%, 平均年增长4.5%.) ; 第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 社会主义理论。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力发展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进社会进步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 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 丰富的历史经验。
创造了条件。
资本主义 工 商 业 的 改 造
创造出从初级到高级的 各种国家资本主义的过 渡形式,实现了对资产
阶级的和平赎买,避免
了在改造期间可能发生
的剧烈的社会震荡和经
济破坏。
第三、用和平方式 进行改造。
企业、制度的改造
和平改造内容
人 的 改 造
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第一,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社 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制度基本建立;
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
逐步过渡的方式。
农 业 社 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及时总结农民的实践 经验,创造出互助组、 初级社、高级社等过 渡形式。
主 义
改 造
状点 合 渡 这 实 况和 农 的 种 践 。生 民 办 逐 证 产的法步明 力特符过,
在手工业改造方面的
手工业
改 造
逐步过渡,不仅保护 和促进了手工业生产 的发展,而且为手工 业逐步进行技术改造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毛概3章课件

毛概3章课件

(三)党的建设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 全民族的先锋队 。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决议指出:中国共产 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 队。 2、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 。 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 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 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 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 中,首次把党的建设称之为“伟大的工程” 。
延安时期
中国革命与中 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与中 国共产党
毛泽东
毛泽东
在延安时期的毛泽东
1938年11月,毛泽东在《战 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 :“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 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 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 领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 反的道路。”
(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必要性

4、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
第一、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确定统一战 线的策略,但工农联盟始终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第二、坚持反倾向斗争是统一战线策略正确实施 的重要保证。 第三、又联合又斗争是坚持统一战线策略的总方 针。 第四、坚持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

(二)武装斗争
帝国主义侵略,
废除帝国主义在
华的特权,中华 民族才能得到真
传教士正在向上海徐家汇 一带的孩子们传教
正的独立。
(2)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又一个对象
慈 禧
(3)官僚资本主义也是革命对象之一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是 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和敌人 。
蒋 宋

2023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进化理论-教案

2023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进化理论-教案

2023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进化理论-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社会主义进化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掌握社会主义进化理论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理解社会主义进化理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二、教学内容1. 社会主义进化理论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 社会主义进化理论的历史渊源3. 社会主义进化理论的发展演变4. 社会主义进化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三、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社会主义进化理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应用背景(5分钟)2. 探究:学生小组研读社会主义进化理论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并进行讨论和总结(15分钟)3. 解读:教师讲解社会主义进化理论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引导学生理解其内涵和重要意义(20分钟)4. 延伸:学生在小组内分析社会主义进化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并进行展示和交流(15分钟)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进化理论未来发展的思考(10分钟)四、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记录:根据学生小组研读和讨论的记录,评估学生对社会主义进化理论的理解和思考能力2. 展示交流表现:评估学生在延伸环节的展示和交流表现,包括对社会主义进化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关系的深入分析和批判思考能力五、教学资源1. 教材:《毛概》2023版第三章2. PPT:社会主义进化理论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3. 小组讨论记录表六、教学延伸1. 提供社会主义进化理论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案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思考2. 补充教学实例,帮助学生将社会主义进化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分析与解决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社会主义进化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将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开展独立研究和批判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下一步可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2013版毛概第三章第一节教案

2013版毛概第三章第一节教案

P1(导言)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但是,如何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却是一个全新的实践。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这一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重要理论。

P2本章分三节阐述了这一理论,主要分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P3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

P4根据毛主席所说的我们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接下来就应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了。

所以从1949年建国之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阶段。

经过七年的努力,到1956年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顺利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起来,中国从此迈入社会主义社会。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

P5 这一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P6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社会,有哪些特征呢?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是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那么,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呢?这个问题需要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以及与之相联系的阶级力量、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等方面来加以分析。

毛概整理第三章

毛概整理第三章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1、近代中国国情根本性变幻: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演变过程: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半殖民地:主权不完整,经济不独立;半封建:封建社会解体,封建剥削制仍保持)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中国人民两大历史任务:(1)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前提(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与人民共同富裕——目的和归宿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毛概第三章多选

毛概第三章多选
正确答案为:A、B、C、D
18、社会主义改造的失误有哪些?()
A、社会主义经济模式过于单一,追求纯粹的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B、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简单化
C、只注意到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这两种公有制形式
D、没有搞清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可以共同发展缺乏认识。
正确答案为:A、B、C、D
10、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合作化道路,成功地实现了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历史经验主要有( )
A、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C、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正确答案为:A、B、C
8、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步骤包括()
A、加工订货、统购包销
B、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C、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D、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正确答案为:B、C、D
9、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但是在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遗留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A、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已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的条件下,没有有限度地保留一部分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随之扩大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
C、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D、要求过急,发展过快,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
正确答案为:A、B、C、D
正确答案为:B、C、D、E
1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 义的压制 历史因素 客 观 因 素 地理因素 其它因素
根 本 原 因
封建主义土地所有制的 严重阻碍 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进 中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 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一个半封建的 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 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 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 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旧民主主义 革命 资产阶级民族 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 革命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领导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840一1919)
太平天国起义 农民阶级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 辛亥革命 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
第一,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是被破坏了;但 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 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 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 (半封建) 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的、文化 的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 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它的大部分与外国帝国 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半资本主义)
第三,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先 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后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 联盟的专政。 (半封建)
第四,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 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半殖民地) 第五,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之 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 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 端的不平衡。 (不平衡)
重要原因——封建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弱势对抗
在整整20个世纪中,中国一直是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国度。 但 是在最近的200年中这个国家却在腐朽堕落,从而大大地落在了世界 的后面。一个简单的原因就是地理上及意识上的封锁断绝了信息的输 入渠道„„。这样,中西就处在不同层次的较量之中,向来以“天朝 上国”自居的封建主义的中国,抵挡不住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参见
决定 社会性质 影 响 决定
社会矛盾
决 定 革命任务
革命性质
1、近代中国的国情(社会性质和社 会矛盾)8
演变过程5个关键点: 进一步加深
开始沦为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完全沦为
《辛丑条约》
《马关条约》 1911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1927大革命失败后: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14
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资产阶级建国方案在中国的破产及其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不容许;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的; 国内封建势力不允许 ; 国际社会主义力量也不允许 ; 广大工农群众不欢迎。
“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
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
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 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 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 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签订《辛丑条约》。
首先,中国已经没有完整的主权,在政治上丧 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
其表现是: 资本主义列强强迫占领或“租借”了中国的一部分土 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资本主义列强还向中国勒索巨额的“战争赔款”;
资本主义列强还获得了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特权; 资本主义列强在中国还享有领事裁判权; 还控制了中国的海关; 还以实力为后盾,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传教士正在向孩子们传教
1.近代中国的国情 1840年以后 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 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化。
1.近代中国的国情 1840年以后 另一方面,帝国 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 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 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 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 定条件,但并没有使中 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十五大报告指出,近代中国鸦片战争 中,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 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 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这两大任务不能互相替代,但又互相 关联着。 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 造必要的前提(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 必然要求(充分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六,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广大
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他们过 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 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人民灾难深重)
近 代 中 国 社 会 主 要 矛 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根本任务: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 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 统治,为国家的富强创造必要的前提。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919----------1949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 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 基本经验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 特征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 特征
(一)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的国情 A.1840年以前
1.近代中国的国情 B.1840年鸦片战争
签订《南京条约》
1.近代中国的国情 C.1840年以后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 了变化:独立的中 国逐步的沦为半殖 民地的中国;封建 的中国逐步的沦为 半封建的社会。
从一八四O 年鸦片战争开 始,帝国主义 向中国发动了 多次侵略战争, 迫使中国签订 了许多不平等 条约。这是帝 国主义瓜分中 国的形势图。
实践证明,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方式, 而是落后的小生产者;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 具有两重性的阶级,在具有革命性的同时,还具有 软弱性和妥协性;并且他们都不能正确认识中国社 会的性质和革命对象,因此中国的农民和民族资产 阶级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力量远远大于革命力量; 主观: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太微弱, 他们带有先天的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缺乏彻底地 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足够勇气和力量。表现在: 资产阶级没有把本阶级的力量全部动员起来 资产阶级也没有把所有的革命力量联合起来 资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敌人缺乏本质的认识
半封建社会的内涵及形成原因
所谓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
言的。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
义。也就是说形式上仍是封建经济和自然经
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经近代化,资
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因素在不断 发展壮大,从一定程度上讲是历史的进步。
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的表现: 经济上,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但发展举步维 艰;封建的自然经济基础虽遭破坏,但在农 村仍占统治地位。 政治上,主要表现为专制主义在国家中占 主导地位。 文化上,中国封建专制主义和外来资本主 义并存 。
贻来牟机器磨坊
天津
张裕葡萄酒公司1889 洪盛机器碾米厂1863 发昌机器厂 1866
上海
继昌隆缫丝厂1872
广州
半殖民地形成原因:
根本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为了给中华民 族带来文明和发展,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
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第三只眼睛看中国》
决定因素——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中国同
时受许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侵略
1900年10月16日,英国和德国签订《英德协 定》,规定各国在中国的贸易及其它经济活动,均 应遵循“自由开放,毫无差别”的原则,相约“不 利用现在事变为本国谋取中国的领土利益,应维持 中国的领土不变更政策”,这就是保全政策
帝国主义凭借不平等条约, 在中国的土地上为所欲为。这是 英帝国主义巡捕在上海市区无理 搜查市民。
帝国主义列 强凭借不平 等条约控制、 操纵中国
践踏中国主权 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实施文化侵略
英法联军 火烧圆明园 (英 吉利).mpg
英国《泰晤士报》的随军 记者写道: 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 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 也不知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 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 镶有珠王的时计和宝石,又把 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 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 打碎。
阻碍中国的自主发展,防止出现一个摆脱它们控制 以至与它们竞争的新型资本主义国家。
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朝地方政府交纳广州赎城费600万元 (银元)。其后通过《南京条约》攫取赔款2100万元(银元)。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向清政府勒索1600万两白银的赔款,相当于当时 中国中央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当时的财政收入是每年4000万两银子; 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从中国勒索了赔款2亿3千150万两的白银,相当于 当时中国中央财政3年收入的总和,当时中国中央财政的收入有8000万两 白银;日本用中国的巨额赔款,继续扩充军备,海陆军扩充费及军需工 业费等费用占赔款总数的85%。 1901年《辛丑条约》,勒索的赔款,历史上叫做“庚子赔款”,总额是 4亿5000万两白银,相当于当时中国中央财政4-5年的总和。分39年还清, 本息合计近10亿两之巨,至少相当于清政府12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转变的标志:
转折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1)开端不等于形成或成熟。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不等于新民主主义性质 的革命。 五四运动产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因素: 十月革命影响的开始; 具有共产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的出现;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指导的开始; 对帝国主义本质的最初认识; 无产阶级领导作用开始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