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明月几时有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水调歌头》宋朝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蝶恋花》唐朝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淚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教案课时安排本课时为散文诗《水调歌头》和《蝶恋花》的学习,共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诗的概念和特点;2.能理解《水调歌头》和《蝶恋花》的意思,并朗读两首诗;3.能运用所学知识,欣赏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散文诗的概念和特点;2.引导学生理解《水调歌头》和《蝶恋花》的意思;3.让学生朗读两首诗歌,感受文学之美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魅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散文诗的特点及如何欣赏其美。

教学方法1.阅读法:通过朗读散文诗、学习诗歌中句子夹杂的典故等方式对其进行理解;2.讲解法:通过讲解散文诗作者背景、经历等方面对诗歌背景、意义进行讲解;3.情境法:通过构建情境,创设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散文诗的概念和特点、并让学生感受散文诗与其他体裁之间的差异。

2.理解《水调歌头》(2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诗人苏轼的背景和经历;2.教师讲解诗歌的表达手法和意义;3.学生朗读《水调歌头》。

3.感受《水调歌头》(10分钟)教师根据诗歌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共鸣,并进行情感交流。

4.作业布置(5分钟)作业:要求学生按照诗歌要求写一篇作文,并在课后交给教师。

第二课时1.反馈与检查(5分钟)学生上交作业,教师进行点评。

明月几时有散文篇

明月几时有散文篇

明月几时有散文篇
万籁俱寂,风已过唇边。

清晨的露水,打湿的双鬓。

摇晃的酒杯,摇曳着几分月色,像极了蘸满了水的毛笔尖,
无论如何下笔,还是写不出一个夜字。

湖水渐起涟漪,折弯了命运几分。

熨平的梦想,延伸至远方,不管你极目的张望,还是看不到尽头。

想遇见一个多情的女子,她在河边静静的`发呆。

可是没有,那蝴蝶翻飞,早已经翻过了栅栏,翻过了几座山,也说不定。

既然那一切都遥不可及,还有一杯酒,
胡言几句,算作安慰。

潇湘几多怪客,酒酣扬意跨神驹。

人脸是看不清的,只是一阵尘土飞扬,听见几声狂笑。

想必他已经斩敌首万级,想象着他酒葫芦里卖的药。

世界上不缺侠客,缺的是一鼓作气。

黄昏时分,我想象着一个和中秋有关的话题,
却和美好扯不上半毛钱关系。

也和悲伤无缘,权当是卜卦之人,给人和事测了一个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今夕是何年?
此去经年,此去已过数年,却在书中翻不到一个扉页。

想是浸在水中,才能发现还有思念二字。

一切皆为空。

皆为匆匆,过客。

怎能在水上发现那个水晕?
宕开?还是宕不开?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中秋节的名家散文

中秋节的名家散文

中秋节的名家散文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自古以来,许多文人雅士都以散文的形式表达对中秋节的热爱和思考。

以下是一些著名作家的中秋节散文。

1. 辛弃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著名
的文学家和词人,他的这首名篇通过描述明月和中秋节、离别情怀的结合,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曹禺《中秋夜》:曹禺是中国现代作家,他的散文《中秋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表达了对中秋节的独特感悟。

文章以亲情为线索,通过描写亲友们团聚、赏月、品茗的场景,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

3. 老舍《中秋总爱做的事》:老舍是20世纪中国文坛的巨匠,他的散文《中秋总爱做的事》以日记形式记录了他在中秋节期间做的各种事情,展现出一种平淡而温馨的节日氛围。

通过描写家人团聚、欣赏月亮、品尝美食等传统习俗,老舍表达了对家庭、传统和温暖的向往。

4. 钱钟书《中秋月》:钱钟书是中国现代作家、学者,他的散文《中秋月》以细腻凝练的文字,表达了对中秋月亮意象的深情追忆和哲思。

文章中,钱钟书通过回忆童年中秋,赞美中秋的明月形象,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大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这些名家散文在不同的角度和风格上都表达了对中秋节的热爱、
对家庭团圆、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秋节都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和传承的节日。

中秋节抒情散文:中秋夜,明月情

中秋节抒情散文:中秋夜,明月情

中秋节抒情散文:中秋夜,明月情 中秋佳节,明月亦有情。

中秋赏月的作文 应该怎么写呢,看看下面的范文吧,也许对你有帮助噢。

【中秋节抒情散文:中秋夜,明月情】 我,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窗前赏月,朦胧的月光下,月亮异常清晰,我不由 得陶醉了...... 今天是八月十六,人们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果真如此,月亮在我眼中 时而变成圆盘, 时而变成洁白无暇的珍珠, 时而竟又变成了小孩子那圆乎乎的脸, 真是千奇百怪! 妈妈敲敲门, 端着牛奶走了进来, 她轻轻地把牛奶放到桌子上, 看我在赏月, 便给我讲起了“中秋”这个名字的由来, 在这神秘的月光下, 又为这 个故事涂上了浓厚的色彩。

原来, 农历八月十五在秋季中间, 为秋季的第二个月, 称为“仲秋”, 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 所以称之 为“中秋”原来是这样呀!听完了这个故事,我为自己又懂得了一点 关于月亮的知识而感到高兴,妈妈却悄悄的走了...... 望着这轮明月, 我想到了李白写的“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作者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怀疑月亮是瑶台仙境,飞到了青云之上。

这幼稚的想象 令人发笑。

我还知道唐代诗人李朴的“皓魄当空宝镜升, 云间仙籁寂无声”; 宋代诗人苏轼的“暮云收仅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张九龄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些,都写到了月亮,从作者精彩的文笔上,我体会 到了月亮的美。

抬头望月,月亮上忽然出现了一个模糊的身影,是嫦娥姐姐,她悔恨的泪水 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 那忧伤的眼神, 好像在叹命运的不公, 又一个忙碌的身影, 呵,那不是玉兔吗!它正在那里匆匆忙忙地捣药呢! 妈妈又进来了,还是那么小心翼翼,怕打断我的联想,我扭过头望着妈妈, 妈妈像变戏法似的给我“变”出了一块月饼。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其在中秋之夜所作的词。

当时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辗转在各地为官。

因此在宋神宗熙宁九年的中秋,诗人依旧不能与胞弟苏辙团聚。

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水浒·施恩三人死囚牢武松大闹飞云浦》(上海古籍出版社《水浒传》266页)中曾出现过词曲,下片首句为“高卷珠帘”,其余相同。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北宋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注释】(1) 把酒:端起酒杯。

(2) 宫阙:宫殿。

(3) 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

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

所以作者有此一问。

(4) 乘风归去:驾著风,回到天上去。

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5) 琼楼玉宇:白玉砌成的楼阁,相传月亮上有这样美丽建筑。

指月宫。

(6) 不胜:忍受不住。

(7) 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动不已,仿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戏。

适合中秋节朗诵的散文

适合中秋节朗诵的散文

适合中秋节朗诵的散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每当这熟悉的词句在耳畔响起,心中便涌起对中秋佳节的无尽遐想。

中秋节,那是一个充满诗意与温情的节日,是团圆的象征,是思念的寄托。

中秋的月,是那样的圆,那样的亮。

它宛如一面无瑕的银盘,高悬在深邃的夜空之中。

那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照亮了世间的每一个角落,也照亮了人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在这月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香甜的月饼,分享着生活的点滴,欢声笑语回荡在宁静的夜晚。

想起小时候的中秋节,那是多么令人怀念的时光。

夜幕降临,我们早早地在院子里摆上一张桌子,上面摆满了各种水果和月饼。

大人们忙碌着,孩子们则在一旁嬉戏玩耍。

当月亮升起的时候,我们会安静地坐在桌旁,仰望着那轮明月,听着长辈们讲述着那些古老而又美丽的传说。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这些故事伴随着我们成长,让我们对中秋节充满了神秘的向往。

如今,岁月流转,我们渐渐长大,离开了家乡,离开了亲人。

但每逢中秋,那份对家的思念却愈发浓烈。

在这繁华的都市里,我们或许会独自一人望着明月,心中默默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那份牵挂,那份眷恋,如同一缕轻烟,萦绕在心头,久久不散。

中秋节,也是丰收的节日。

在这个季节里,田野里一片金黄,稻谷飘香,果实累累。

农民们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收的喜悦,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这丰收的景象,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恩赐,也让我们懂得了珍惜和感恩。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走在街头,到处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商家们摆出了各式各样的月饼,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公园里,人们结伴而行,欣赏着中秋的美景。

情侣们手牵着手,在月光下许下永恒的誓言。

而那些孤独的身影,也许在这一夜,会在月光的陪伴下,找到一丝温暖和安慰。

中秋的夜,是宁静而祥和的。

没有了白日的喧嚣,只有那轻柔的秋风,吹拂着脸庞,带来丝丝凉意。

远处的山峦在月光的映衬下,轮廓清晰,宛如一幅水墨画。

小河里的水静静地流淌着,倒映着天上的明月,如梦如幻。

初三散文作文国庆随感600字

初三散文作文国庆随感600字

初三散文作文国庆随感600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中秋的明月俏影还未消退,大概是为了给我们的祖国母亲庆祝她的59岁大寿。

今年的月分外的明亮,分外的可爱。

日历上又出现了一个红色日期,这个日子可不一般,它是中华民族第59个国庆节,一个年轻国家已走过59年的辉煌历史,可她始终有一个不变的名字——“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1949年前,我国的日益衰落是每一个人都亲眼见证的。

从唐朝的“贞观之治”到宋朝的“开元盛世”,那是一段多辉煌的历史,在那时,四大才子、八大家相继涌现。

再回忆,难忘明朝的“八股取士”,更难忘清初的“文字狱”,白白牺牲多少爱国之人呀!最可恨的是清朝中期的“闭关锁国”,我们关门,洋人们正忙着“撬门”嘞,后来干脆来硬的,硬是用“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把我国的国门给轰开了,你看丢不丢人,火药乃是我国发明却为他国所利用,原因大家都不用我说就知道了吧!难道,就没有人奋起反抗吗?从《南京条约》到甲午战争,再到《马关条约》,洋人不知从我们这儿得到多少利。

中国人不是懦夫,《马关条约》后,人民发起了“公车上书”,失败后,我们民族的“先行者”孙中山终于消灭了清政府,走出腐败,有了“中华民国”。

有了毛泽东的“国亡人亡,人在国在!”初三散文作文写一篇完整的文章600字我每天都会写一些文字,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养成这一习惯的。

但我从不用笔把这些文字写在纸上。

因为没时间,也没空间。

所以只得把这些文字日积月累,一点一滴的堆积在心里,沉淀下来,然后忘掉。

其实我是个挺懒的人。

暑假已过去一个多月,可我依旧不动笔写一个字,这么多天来也没写成一篇文章。

不是我不想写,是因为我实在写不出来。

我想是因为习惯吧。

习惯了每天都在心里写。

其实心里的那些文字都是些支离破碎的语言,因为我会随时随地的写着,那些为自都是不连贯的,无法组成一篇文章的。

我每天都逼着自己写作,可写不出来,于是一个人出去逛逛,想寻找些灵感。

就这样,我独自穿梭在这个带着点诡异的色彩的七月里。

初三散文:明月寄相思

初三散文:明月寄相思

明月寄相思每当月明的夜晚,遥望无际的天穹,一见到那一轮明月,总会想到你,于是便有了诗,有了散文,有了众多与月亮有关的故事……月明,那么的皎洁,那么的纯洁……月明,属于整个夜空,属于闪烁多情眸子的群星……远处的天山,渐渐地隐入夜色之中,梦魅般的若隐若现……凝望远方,一轮月亮,在不知不觉间,拨开浓密的黑云,笑看这延续千年的人世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把酒临风,醉看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询问今夕是何年。

诗人在想,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缘聚聚散,是千古定律……明月,洁白的清辉,让笔者总是隐隐看见那清辉下的淡淡孤独……传说是月亮之中,住着吴刚、嫦娥、玉兔三位仙子,吴刚挥斧砍桂花树,嫦娥翩翩起舞,玉兔蹦跳于嫦娥仙子的身旁,他们各得其所。

明月,则是永不替停息地在黑沉沉的夜晚,放射出柔和的光芒,为山川添上朦胧,为江河染上神秘……笔者在想,若没有你默默的自我奉献,又有哪一颗星愿伴你而行……我终于明白了,明月,是夜晚星空的使者,明月,是群星的楷模……那不是,群星都在效仿你,与明月同撒清辉,给漆黑的夜空点上天灯……难怪历代墨客骚人,均为留下众星捧月的墨宝……明月,似乎在匆匆独行,可笔者却看见,在月亮身后总有一颗亮亮的小星,忽而远,忽而近……总是毫无怨言地、深情无限地跟随月亮的左右,无论是在星光灿烂的夜空,还是在乌云密布的晚上……无论春夏秋冬,还是寒来暑往……人们总是抱怨,快乐的时光太短,于是,总把美好的期望,寄托在无休止的奢求之中……过了十五想十六,永不满足的欲望,不要说月亮了,任何一路神仙来了也无奈……其实每月的这几天,月亮不是一样的圆,何必再感叹此刻的冷月……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众仰头看……人间悲欢,红楼望月,就不是一般的念想……连曹雪芹笔下的贾雨村,也会这般随想,身处光怪陆离的尘世,心系尔虞我诈的官场,笑看南柯一梦的红楼,万众所思,相约明月轻叹……贾宝玉风流倜傥,林妹妹柔肠百转,刘姥姥爆笑登场,大观园里的戏呀,最是美轮美奂的金陵十二钗,你方唱罢我登场……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代诗仙酒鬼,斗酒刚过,才思如泉,把酒问月,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可怜这绝色佳人,不是在水一方,是自歌自舞在今宵,是无拘无碍在在远方……可怜这乖巧的玉兔,年年岁岁在熬药,春去秋来终无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
从喜欢古诗词开始,就很喜欢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当然,最喜欢的是最后二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那时以为:“如果思念一个人,当我望着明月的时候,希望我关心的人,也会望着明月,想念着我。


这样的情绪伴随着岁月一天一天地过去,我从来不知道我欣赏明月的同时,又有谁也会独立深宵,思忆深长呢?原来,只有明月是知情的,而我是永远也无法了解的。

所有的激情随着日子烟消云散,千里共婵娟的感觉,仍时时在我遥望明月的那一刻产生,我知道:“因为人长久,才有闲情逸致去欣赏明月,其实月是不重要的,而人是重要的,只要活着,才有希望。

如果人都不在了,何来的千里共婵娟呢?”
所以,你幸福,我才会快乐!有一些人,只能留在心中。

有一些事,需要用岁月慢慢品味。

有一点情,只有相守于天涯,在明月的暧昧里沉沦,在明月的牵挂中沉溺,在明月的笑颜里沉醉。

有些故事,很美很美,美得不止让我流下泪水,还有那么多的寂寞跟着沉沦,结局即便是这样的忧伤,那年的雨季,你是我的劫,我仍是无悔无怨。

我心中的明月,记载了多少的悲欢离合。

我知道:“我是不快乐的,就如天上的月儿时圆时缺。

”我知道:“我是快乐的,有许多的回忆伴我天长地久,我曾经拥有过、实实在在地拥有过。

虽然只有刹那,也如烟花般璀灿过。


人的一生里,一些人只是遇见,匆匆的行程里,短暂的眼光仅有的一次对视。

不需言语,忽略情节。

有些人会在心上驻留一些时间,带给彼此温暖。

那是最美的一种际遇,留待余生不断重复地去想起。

轻轻地纠结着,缠绕着自己心底的那一份情愫,不太痛地折磨着自己。

爱过也好,恨过也罢,都随时光淡化了,变成了怀念。

此刻,仿佛有一滴泪盈盈欲坠,却不见拂试的手,风轻渺荡漾,抚我渐隐渐痛的心,有谁可以逾越时间这条长河呢?与我携手,编织缕缕青丝直到变成白发苍苍。

难道真的只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吗?”身已止,而心不甘。

当岁月将一切渐渐抹杀掉,只留下若有若无的一点记忆,当年轻已经化为老成,对一切都熟视无睹,曾经的那种单纯,那种温情脉脉,那点柔情似水,已凝滞在时空中成了永远。

苍凉的月光一丝丝辐射下来,仿佛如一滴一滴的泪雨,淹没了今生来世的过往。

微风过后,遥望无人可知的距离。

轻轻地伸出纤纤细指,让明月为我收藏一份永恒的美丽。

因为我没有忘记曾经的沧海桑田,纵然最后只是凋谢。

缘分在冥冥之中,寂寞在我们心中,写得出的是文字,写不出的是心情。

曲未终,人已散,各自天涯悄无言。

笔端挥舞着,落字成伤,黯然独语。

我想:“终有一天,我是会在你的世界里不留一丝尘埃消失的。

而你归于你的平静,归于你命里的宿留,我依然是我,不再天真的期待,不再满腹沧桑的惆怅。

”终于明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那一种心痛和无奈,也许是最好的结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