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修改

合集下载

新课程公开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

新课程公开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
但愿人长久
王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时圆
3.全词翻译:小组之间相互挑战。
4 .赏析美点:找出词中蕴涵人生 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诗人 想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第8页/共20页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作者此时在密州任太守。政治上失意, 与月弟 ,弟 怎苏 能辙 不苏苏轼也 思辙的已 绪的弟七 万字弟年 千没呢有?到见天面亮。中秋对
第11页/共20页
质疑一、读上片,回答问题。
1、词中哪一句体现了作者向往天上宫 阙,不愿留在人间?为什么?
“我欲乘风归去” 在人间,作者孤独、寂寞,感受到 的只是失意与别离的折磨
第12页/共20页
质疑一、读上片,回答问题。
2、词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词人的醉意朦 胧?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 人间。”
B组同学: 你能举出哪些有关“月”的
诗词?
第17页/共20页
课堂检测题:
《水调歌头》这首词的上阕把酒颂月,抒写由幻想超尘到复归现实的思想过程。下阕中作者的感情由怨月 _____,______到感慨人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又说________,_________。以共赏美景作结, 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的胸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优秀课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优秀课件
李白《床前明月光》:举头望 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 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 月,对影成三人。 陶渊明《归园田居》:晨兴理 荒秽,带月荷锄归。
思乡 孤寂
怀人 安适
水 调 歌 头 明 月 几 时 有
·
欣赏
听课文,思考问题:

一、根据课下注解疏通文意。 二、词的上、下阙主要写什么?两者 间有何联系? 三、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 句上?


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检查预习 讨幻灯片 15 论 作品主旨 演 练 场
上阕:温暖在人间
把酒问天
悬想天宇 留恋人间
下阕:祝福在今夕
月照无眠
对月怨问 月下祈祷
小 结:
《水调歌头》这首词的上阕把酒颂月,抒写 了由幻想超尘到复归现实的思想过程;下阕对 月怀人,阐发月有 阴晴圆缺 ,人有悲欢离合 的人生哲理。全词意境清远,笔调深婉,表现 出作者 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豁达胸襟 。
秋空明月悬,光彩 露沾湿。孟浩然: 《秋宵月下有怀》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张九龄: 《望月怀远》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李白: 《关山月》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你知道哪些有关 “月”的诗词?
隐含了作者弃绝人间另觅家园的心曲的句隐含了作者弃绝人间另觅家园的心曲的句暗示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暗示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的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的句子
你能说出那些和月亮有关的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 故乡明。杜甫: 《月夜忆舍弟》

设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词赏析 ppt课件

设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词赏析 ppt课件

何似: 哪里比得上。 何事:为什么
婵娟: 月宫里的嫦娥,这里指明月。
诵读诗词的要求
1、速度要慢,字音要准,边读边 品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脑中浮现。 2、要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 3、最重要的是要有感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 / / /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
子由。
/ /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主题:
这首词表达了作 者 旷达 的胸襟 和 对亲人的思念 之情。
你能举出哪些有关“月”的诗词?
李白《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思乡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怀 人
李白《月下独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孤寂
陶渊明《归园田居》: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安适
的离别之人,表达了自己的美好祝愿。
质疑一、读上片,回答问题。“我欲乘风归去”
在人间,作者孤独、寂寞,感受到 的只是失意与别离的折磨。
质疑二、读上片,回答问题。
词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词人的内心矛盾?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 人间。”
书、画等都有很高成就,在词的发展史上 创立了豪放派。但苏轼在仕途上却几经 浮沉,不能得志,多次被贬。然而此人 生性豁达、乐观,不论处于何种逆境总 能以积极的态度勉励自己,只这一点便 足以令人敬服。
背景资料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 年,即丙辰年)中秋节夜晚。当时,苏 轼正被贬为密州太守(今山东诸城县) 他的弟弟苏辙(子由)也因与变法派意 见不合,远在山东济南,此时兄弟二人 已有六、七年没有相见了。此时,苏轼 开怀畅饮直到天明,禁不住思绪万千, 乘着酒兴,写下了这篇千古名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

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
月。
——谪贬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
2.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远贬岭南时作《定风波》
3.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谪贬黄州作《临江仙》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贬谪黄州时作《定风波》
qióng
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
chán
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què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结合注释 理解词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做成的楼宇 , 受 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明亮而皎洁 高悬而清冷 美好而浪漫
令人憧憬 又让人落寞惆怅
活动二:析词人之为,悟词中之情
细读本词,圈画出体现词人行为的词语,并概括不同行 为阶段词人的情感或心境。
要求: 1.小组讨论,限时5分钟; 2.每小组各派一位代表展示和有感情朗读所找到的句子。
活动二:析词人之为,悟词中之情
行为一:“欢饮达旦” “大醉”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1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1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
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 好的月光。
任务探究
任务一:把握诗歌内容,理清词人情感变化
1.有感情地朗诵上阕,思考以下问题: (1)中秋的月亮是什么形象?人们赋予它什么情感?
是团圆的象征。人们喜爱、歌颂中秋圆月,祝愿一家人团聚,人人幸福。
(2)作者是否正面描写了明月?诗人由美好的月色想到了什么? 没有写皎洁的明月,没有写皓月当空。想到了天上的宫阙。
任务探究
(3)作者喜欢人间还是喜欢天上?哪句词表现出来的?
自主学习
晓常识
“词”又名诗余、乐府、填词、长短句。 词的段落叫做“阕” ,也叫做“片”。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
自主学习
知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 作。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 转在各地为官。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 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 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当堂检测
1.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 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 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 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32张ppt).ppt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32张ppt).ppt

本词紧扣“月”来写,情感多次变化起伏,结合具体
词句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轨迹和对人生的思考。
下片由赏月转为怀人。“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怨月, 实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情感幽深、绵长。“人有悲 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虽胸有郁结,但“此事古难 全”,情感变为通透、豁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则是真挚的祝福,情感热烈、奔放。词人由月的阴 睛圆缺想到人的悲欢离合,这其中虽有遗憾、惆怅,但 终会让位于对人间美好生活的热爱,升华为真诚的祝福, 表现出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旷达的胸襟。
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 ,仍然写月,写月光的移动和月下的不眠之人。“转朱 阁”,谓月光移照华美的楼阁;“低绮户”,谓月光照 着有离愁别恨的人,使其不得安眠。既写月光,也写月 下的人。这样就自然过渡到思亲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去 。后两句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 怀。
回到天上去。 经受不住。胜,受得住、经得住。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哪里比得上。何似在人间。意思是诗在月光下起 舞,影子也随着舞动。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

青天。不知道月中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 想乘风回到天上去,又害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经
文 受不住高高在上的严寒。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
上片:饮酒问月 想象在天上、人间徘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 事 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片:对月怀人 抒发对离别之人的祝愿。
词的上下两片 借景抒情 有何联系? 情景交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优秀PPT教学课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优秀PPT教学课件






水 调 歌 头
婵事有不
人处欲不 作
娟 。
古 难 全 。 但 愿 人 长 久 , 千 里 共化 问 天 有 今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用月月停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李》来杯一白诗几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问《:时之“ ,把间 。。青 我酒不 胜 寒 。 起 舞 弄 清 影 , 何 似 在”乘 风 归 去 , 又 恐 琼 楼 玉 宇 , 高
学习重点和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作品中的意境 2.理解作品中的作者的感情 3.理解联想和想象在诗词中的运用
诵读诗词的要求
1、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使作品中的 形象在脑中浮现。 2、要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 3、有感情。
水 调 歌 头(宋)苏轼
/ / / /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
在我十八岁那年,我的父亲成了一个 傻子。 我可能从没想过我的生活会因为这场意 外而变 得天翻 地覆, 我曾经 一直想 要逃离 这个家 ,后来 我的父 亲傻了 ,我自 由了, 却发现 已经无 法割舍 这里的 一切。
一 我的父亲啊,辛苦了大半辈子,什么都 没有得 到,最 后还落 得这样 一个下 场,那 场车祸 ,让他 彻底变 成了一 个四五 岁的孩 子。他 整天和 一群野 孩子纠 缠在一 起,每 天脏兮 兮的, 就知道 傻笑, 又因为 总是输 游戏而 哭着鼻 子回家 ,抹着 眼泪委 屈的说 他们欺 负我, 眼泪鼻 涕绷在 一起, 一不小 心还吸 进嘴里 ,那叫 一个恶 心。你 想想, 他都活 了半个 世纪了 ,一把 陈年老 骨头, 和小兔 崽子们 玩游戏 ,不输 才怪呢 。 父亲刚变傻的那段日子里,我并没有多 少悲伤 ,反倒 觉得一 身轻松 ,无拘 无束、 自由自 在。我 想,终 于没有 人再打 我骂我 管着我 了。父 亲对我 管教很 严,他 这人从 来都不 苟言笑 ,每天 板着脸 ,放学 一回家 ,他就 逼我做 作业, 练习题 ,房间 的书都 快堆成 了山, 全是隔 壁胡晓 南家里 借的。 他也从 来不和 我聊生 活,只 会跟我 谈学习 ,讲以 前是如 何如何 的艰苦 以及无 穷尽的 大道理 ,我和 他的交 流,除 了这些 就没别 的了, 所以高 中的时 候我就 很害怕 回家, 害怕给 家里打 电话, 我可不 想永远 束缚在 他的那 套古董 思想里 ,因此 很多事 情我都 与父亲 合不来 ,顶嘴 、辩解 、争吵 ……什 么事情 都想和 父亲争 出个理 所当然 来,可 惜每一 次都以 失败结 束,心 中的怨 气不断 增长, 总想逃 离这个 家,渐 渐地, 我和父 亲有了 隔阂, 交流也 越来越 少,直 到后来 ,我在 家里扮 演的角 色就像 一位客 人,拘 谨、沉 默、小 心。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

跨文化交流,增进国际友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文化创新与发展
03
通过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深入研究和学习,可以启发
文化创新思维,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水调歌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要地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文学史上 具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宋词的经典之 作。这首词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高 超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 上的不朽名篇。
文学价值
这首词的文学价值极高,对于了解苏 轼的文学思想和艺术风格具有重要意 义。同时,这首词也对中国文学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水调歌头》对后世的影响
艺术影响
这首词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学家、艺术家在创作中受到苏轼词风的启发,特 别是在诗歌、散文、绘画等领域。
思想影响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的人生观和宇宙观,对后世的哲学思想和文艺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 首词中所蕴含的深沉思考和矛盾情感,引发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通过课件呈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情感表达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
1 2 3
音乐旋律创作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具有优美的旋律,可以 启发音乐创作灵感,为音乐创作提供素材。
音乐编曲
在编曲方面,《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以作为 基础旋律,通过加入和声、乐器演奏等元素,丰 富音乐的层次感和表现力。
02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意解析
词的上阕解析
总结词
描述了作者对明月的向往和思念之情。
详细描述
词的上阕以明月为引子,通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放情怀,表达了 作者对明月的向往和思念之情。接下来的“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则进一 步加深了这种情感,使读者水调歌头这个词牌通常有固定的 旋律和节奏,要求填入的词具有 较高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词评家胡仔:“中秋词自 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 废。”
学习目标:
1、感受词人月下情怀, 学习他乐观旷达的生 活态度。
2、背诵全词;积累咏 月名句。
3、了解阅读对话的三 条基本途径。
阅读对话三途径:
与文本对话;
与作者对话; 与环境对话。
与文本对话 :
感知内容, 品味语言
朗读训练
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 边品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自己头脑中 浮现出来。另外也要划分节奏,韵脚要 读出延长音。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1、将自己觉得难以理解的词句提出 来,看看同学能不能帮你解决疑难。 小组讨论仍不能解决的,交由全班 讨论。 2 、诗词总是以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 丰富的内容,因此对其中精美的词 句要会赏析品味。你最欣赏词中的 哪一句,请说说你的理由。
(1)《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词 的代表作,其豪放词风在本词中是 如何体现的?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 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以月下 登楼所见表达了词人亡国的忧 愁和对故国的思念。
让我们从古人笔下的优美意境中, 回到自己生活的现实环境中来。当你 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落与苦闷时, 你是怎样面对的,或你将怎样面对?
归纳小结:
上阕: 望月(写景) 下阕: 怀人(抒情)
借景抒情,
听读全词一遍, 注意朗读的速度、节 奏、重音和感情基 调 ,并概括上下两 阕的内容。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翻译词意:
明月什么时候才有呢 ?我举着酒杯仰问青天。不 知天宫中今晚又是哪一年?我真想驾乘着长风回 到月宫,又怕那美玉砌成的宫殿 ,太高太寒冷了, 让人禁受不了。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人摇动, 那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好呢?
月亮照过朱红色的楼阁,又低低照进了雕花的 窗户,照着失眠的人。月亮对人世该没有什么怨 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孤独的时候变圆 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种事自古 以来就很难周全。只希望亲人能健康长寿 ,虽然远 隔千里也能共赏这美好月色。
(4) “ 不 应 有 恨 , 何 事 长 向 别 时 圆 ?”
词人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 地发问:明月不应有什么感情缺憾, 使它在人间离别相思之时,又亮又 圆,使人更加愁情难遣,真是有 “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
(5)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是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将人 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 缺,非人力所能左右。
(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话表达对离别之苦的人 的美好祝愿,表达诗人能够 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 思想,是关于祝福流传千古 的名句。
与作者对话:
展开想象, 领会情感。
读你的词, 其实是在读你。 对你的情感,我 能理解的是…… 对你的人格,我 最欣赏的是……
本词主题
这首词 表达了诗人 的旷达胸襟 和对亲人的 怀念。
与环境对话 : 拓宽视野,
加深体验。

联想一下,课文以外, 还有哪些咏月抒怀的古诗文 名句,你能对它们进行简要 的评析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由 海上升起的明月想到了远在天涯 的亲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这句和课文中哪两句异曲同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遥 望一轮明月,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写得很平实。 “星汉灿烂,若出其中;日月之行,得气势宏大,气魄雄 伟。
情景交融。
琼楼玉宇
想象: 明月
宫阙
阅读方法:
1 、与文本对话:感知内容,品味语言。
2 、与作者对话:展开想象,领会情感。
3、与环境对话:拓宽视野,加深体验。
能力迁移:
请同学们根据语境, 填入《水调歌头》中的 词句,并思考概括这样 的词句可用于怎样的语 境中。
1、李意民还是那样,极度的表现欲,
使他将袖子捋得老高,端起啤酒瓶: “哥们,来,干了它,虽说我们已经 五六年没见了,但我仍时常怀念当年 我们“ ”的豪情与浪 漫。” 说完他咕咚咕咚三口并作二口地 将一杯啤酒喝了下去。……
中秋佳节,作者望月思人,不免孤单寂寞, 满腹疑问无人倾诉,乘着酒兴,质问青 天 ——“ 明 月 见 时 有 ” “ 今 夕 是 何 年”“何事长向别时圆”。将青天拟人化, 人与天对话,想像大胆奇特,感情奔放豪 迈,笔墨酣畅淋漓。“把酒”“归 去”“弄清影”几个词语同样有一种挥洒 自如的气派。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这句话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户转 ,朱 照阁 无, 眠低 绮
有内 斗心 争有 矛 盾 、
4、从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 明月” 蜕变而来,道尽千载离人 之心的句子: , 。
思念和祝愿
衷心祝愿天下苍生一世平安
永远的明月, 永远的苏东坡!
苏子吟啸图
体会理解
1、词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 生的遐思: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 2、隐含了作者弃绝人间,另觅家园的心 曲: 。 我欲乘风归去, 3、暗示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 寒,又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 弃绝的 复杂心情: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
4、表现地位、业绩超出常人时寂寞孤独 的心声: 。 高处不胜寒 5、顾影而舞,不如身在人间句子: , 。
6、表明夜深而离情正浓: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7、因思念亲人而夜不成寐: 转朱阁,低绮户 , , 照无眠 。 8、下片中含有人生哲理句: ,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 9、此事古难全“此事”指 ,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
写作背景: 苏轼是在密州任 太守时写下这首词的。当时 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又和唯 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 有六年多没有团聚。苏轼兄 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 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登进 士第,感情很深。苏辙当时 在济南,相隔千里。值此中 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 想联翩,感慨万千,于是在 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 这首传诵千古的中秋词。
用于人 物失意 时、分 别时自 我安慰
3 、今天是农历十六,“十五的月 亮,十六圆”,湛蓝的天空中“皎皎 空中孤月轮”。白天发生的事仍然历 历在目,一个人躺在床上,只要闭上 眼睛,眼前就会展现她那苍老蹒跚的 身影,月光从东窗移向了前窗,复而 又移向西窗,此时此刻,我才感受到 了 苏 轼 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那份 辗转反侧……
(摘自李晓羊《友情》)
用于表现 极有豪情 与气概性 格的人物
身上
2、 我将去送姚华,三年来日夜相伴 的感情,一年将被她带到美国去,虽然 三年前我已经知道终会有这么一天的, 但觉得不会来得这么快,走进候机亭, 才真切地感受到分别在即,也明白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然 而 眼 泪 最 终 还 是 背 叛 了 我 自 己。……
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一、给标出的字注音:
宫阙 ( què ) ng ) 琼楼 (qió 绮户 ( qǐ ) n) 婵娟 ( chá 不胜寒( shèng) 丙辰 ( ché n)
二、解释下列词语:
把:持 禁不住 不胜寒: 无眠: 难以成眠的人,这里指作者 何似:哪里像是 婵娟: 月宫里的嫦娥,这里指明月 朱阁: 朱红的楼阁 绮户: 雕花的窗户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1、词人对美好 生活的追求:
我欲乘风归去
12、诗中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 之“的句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3、本词名句: 14、从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蜕变而来,道尽千载离人之心的句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 。
10、道尽千载离人心愿,
在美好想象中得到人生慰藉,:
水调歌头
苏轼
苏轼(1036— —1101),字 子瞻,号东坡 居士,眉山 (今属四川) 人。苏轼是北 宋成就最高的 文学家、艺术 家。
他与他的父 亲苏洵、弟弟苏 辙并称“三苏”。
明 月 几 时 有
水 调 歌 头
他与苏洵、苏辙、韩愈、柳宗 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并称 “唐宋八大家”。
北宋书画家,与黄庭坚、米芾、 蔡襄,并称“宋四家”
作者自比神仙,一个“欲”,一个“恐” 字,表示他想去月中宫殿,但终因害怕 那儿的寒舍,一进一退,显示了苏轼感 情的波澜起伏。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 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在吸引着 他,使他处于矛盾之中。
(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①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真令词人陶醉。这句 写出了他对着自己的影子,说明当时没有别人, 表达他当时孤独心情,“何似在人间”,词人 觉得在人间乘着皎洁的月光翩翩起舞的情景, 哪像在人间,但较独处琼楼玉宇又更富有意兴 和情趣。有了这样人生境界的感受,也就摆脱 了这一人生的矛盾了。 ②既然天上回不去了,不如在人间好,表现出 乐观积极的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