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九年级第一次月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秋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90分)
一、古诗词名句积累与欣赏。

请在横线上填写相关诗句(共9分)
1、,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1分
2、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1分
3、,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月夜》)1分
4、池上碧苔三四点,,日长飞絮轻。

(晏殊《破阵子》)1分
5、《观刈麦》中表现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句子:,。

2分
6、《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词人渴望等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2分
7、,金石为开。

1分
二、语文基础知识及实践活动(28分)
走进初三,就走进了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此时的你一定踌躇满志,信心十足,请创作一则“名言”来激励自己,请将“名言”写在答题纸上的田字格里(要求正确、规范、美观)3分
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意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凝.望(níng)颤.抖(chàn) 栖.息(qī) 忿.恚(fân)
B、狡黠.(jiã) 逊.色(xǜn) 脉.脉(mài) 强聒.不舍(gǖo)
C、田圃.(pú) 禁锢.(gù) 留滞.(chì) 造诣.(zhǐ)
D、风骚.(sāo) 素裹.(guǒ) 妖.娆(ráo) 怫.然(fù)
9、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3分
A、昨天的作业太多了,能全部完成的同学只不过占全班的十分之二、三。

B、你是坐汽车来的呢?还是坐火车来的呢?
C、他先把礼物递了上去,然后便说这人是如何老土?
D、“怎么啦?”课代表生气的说,“我说错啦?老师叫晚自习前必须交作文。


10、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是3分
A、你呀,老师的教你不理会,可那些不三不四的“朋友”一开口,你就豁然开朗
....。

B、这些事得发动群众,大家一起干,如果只凭几个忙乎几天,也只能是事半功倍
....。

C、神农公园的假山造型奇妙,真是巧夺天工
....。

D、毕业前夕,我们五个要好的同学到白云山公园聚会,共享天伦之乐
....。

1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深秋时节的随州是个收获的季节。

B、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C、从他上学的那到起,语文对他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D、我将妈妈的一张张笑脸和一句句言语摄入镜头,制成相册。

12.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尚”、“驾驶”、“草根”、“地震”都属于名词。

B.短语“食品安全”“传递火炬”“愚公移山”与“唱响中国”的结构相同。

C.“电子书改变了信息与知识储存的方式和传播的速度。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电子书改变了方式和速度。


D.“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这两句诗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受到“雨”温柔可亲的形象。

13.语文实践活动。

(共10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出书斋,畅游天下,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时尚,今年我国首次将每年的5月19日定为“国家旅游日”。

让我们放松心情,踏上旅程,来感受旅游文化的魅力吧!
【连线人文】下面列举了我国的一些重点风景名胜区,你知道这些地方吗?请仿照示例,选出三个景点写出与之有关的人物、诗文、传说或故事名称。

(3分)
①襄阳古隆中②黄河壶口瀑布③南京钟山④黄山⑤岳阳楼——洞庭湖
⑥桃花源⑦井冈山⑧杭州西湖⑨韶山⑩长江三峡
示例:襄阳古隆中——诸葛亮《隆中对》
杭州西湖——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告美景】在“2011灵秀湖北十大旅游名片”入围的候选名单中,随州占两个:神农故里、大洪山玉龙温泉。

作为家乡人,请选一处景点仿照以下示例,拟一条广告语以吸引天下游客。

(不能与示例相同,还可选择随州的其它景点如:尚市的桃花、洛阳的银杏谷、封江水库等)(3分)
示例:麻城红杜鹃——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

(麻城为黄冈市一旅游名片之一)【分享收获】一路游来,自然美景、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让我们大瞒眼界,返程中你一定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那么赶快拿起电话向爸爸妈妈说几名这次出游的收获吧!。

他们一直在家翘首以盼呢。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浅层阅读理解。

4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9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4、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下阕重在;从内容上看,上阕写了,下阕写了。

表达了作者。

4分
15.谈谈本词用典的作用。

3分
1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词起句这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文。

B.“亲射虎,看孙郎。

”作者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表达了诗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8分)
一个人的奔跑
那是一个再也经典不过的夜晚,喧嚣的墨西哥城终于渐渐安静了下来,奥运会田径比赛的主体育场也慢慢地被笼罩在夜色之中,享誉国际的记录片制作人格林斯潘,将当天马拉松比赛优胜者们领取奖杯、庆祝胜利的镜头都制作完毕了,才发现体育场内已空无一人。

“我该回宾馆休息了。

”早已疲倦的他自言自语地说。

就在格林斯潘刚要离开体育场时,他突然看见一个右腿沾满血污、绑着绷带的人跑进体育场,这个人气喘吁吁、一瘸一拐地跑着,但却没有停下来。

他顺着跑道跑了一周,抵达终点后,才突然一下子瘫倒在地……格林斯潘意识到,这是一名马拉松运动员。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格林斯潘走了过去,询问这名运动员为什么要这么吃力地跑到终点。

这位来自坦桑尼亚、名叫艾克瓦里的年轻人轻声回答道:“我的国家从两万公里外把我送来这里,不是叫我在这场比赛中起跑,而是派我来完成这场比赛的。

我要跑到终点,尽管我已经在奔跑队伍的最后面,但我有着和他们一样神圣的目标:我要跑到终点,即使已经不再有人为我加油,我也必须这样做,因为我的背后有着祖国的凝望……”
听了艾克瓦里的话,格林斯潘早已热泪盈眶。

很快,他就用镜头将奥运史上这最动人的一幕传递到了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

(摘自《格言》杂志2005年5月号)
17.请准确概括文末作者所说的“奥运史上这最动人的一幕”指什么。

(50字内)(3分)18.对艾克瓦里的行为,格林斯潘对先是“”,最后是“”(各填文中的一个词)。

(2分)
19.《格言》杂志在刊载这篇文章时配发了图片,图片下方还有一行揭示文章主旨的文字。

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你觉得最可能是下列哪一句话。

()(3分)
A.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B.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C.责任重于荣誉。

D.奥运会重在参与。

(三)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9分)
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
①古往今来,人们用肉眼观察灿烂的星空,很多发现难免显得粗糙,甚至只是一些臆想。

当伽利略等人将望远镜对准了茫茫太空后,人们才逐渐发现了太空的更多奥秘。

②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用地面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地球大气层会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二是大气湍流导致地面光学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很难优于1弧秒。

1946年,美国天文物理学家斯皮策提出,在太空中安装一台望远镜将突破上述限制。

③1990年,这一设想终成现实。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望远镜送入了太空。

然而,哈勃探索宇宙奥秘的征途并非一帆风顺。

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辨别140亿光年以外
..的物体。

此后哈勃的陀螺仪、太阳能电池板、影像摄谱仪、绝热毯、冷却剂等都出现过故障,历经五次“手术”才恢复正常。

然而哈勃望远镜面临的挑战,也激励着人们推动科研设备及制造技术的革新。

每一次维修都让哈勃能够看得更清晰、更遥远。

2009年第五次维修后,哈勃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已是最初设计的100倍。

④哈勃望远镜得到的数据引发了天文学的革命:它确定了宇宙历史为137亿年左右,证实超大质量黑洞处于大多数星系的中心,它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并探测
到太阳系外存在有机物。

20年来,科学家利用哈勃望远镜的数据发表了7500多篇论文,使之成为历史上最有科学价值的仪器。

美国资深宇航员马斯格雷夫说,哈勃望远镜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一台强大的机器,而且在于它把宇宙论、神学、哲学和天文学贯穿了起来。

它是人类的一面镜子,让人类自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宇宙?我们处在什么位臵?我们是谁,我们该如何作为?
⑤虽然哈勃望远镜将于2014年退休,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接过它的接力棒,将人类对深层太空的探索继续下去。

(选自《天文爱好者》2011年第6期,略有删改)20.选文说明的对象是。

(2分)
21.第②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4分)
22.第③段中加点的词“以外”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3分)
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辨别140亿光年以外
..的物体(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1分)
【甲】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

”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11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

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

③[陛]殿前的台阶。

④[少]通“稍”。

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

⑥(发]打开。

⑦[揕]用刀剑等刺。

⑧[绝]挣断。

⑨(还]通“环”,绕。

⑩[卒]“猝”,突然。

11[郎中]宫廷的侍卫。

23.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
(1)长跪而谢.之()(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寡人谕.矣()(4)图穷.而匕首见()
24.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

(3分)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25.翻译下列句子。

(2分)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2)使毕使于前。

26.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四、深层阅读赏析(共16分)
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
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然而16岁的我,心中总有挥之不去的忧愁。

由于长期疏于学业,我的成绩一直在低处徘徊。

尽管在众人面前我总是故作坦然,但心里却有难言的苦涩。

我想,我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聪明!
然而,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

那堂美术欣赏课,讲的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

周五,又是下午第一节。

很多同学都埋着头,用美术课本遮掩因犯困而迷糊的眼神。

A夏日的午热混杂着少年的汗味弥漫在教室里;窗外的老柳树似乎懒得再摇曳,蝉儿却很高调地重复着昨天的老歌;远处传来繁忙的市音,隐隐约约,嘈嘈杂杂……
也许只是为了打破昏昏欲睡的沉闷,年轻的美术老师说:“我请一位同学谈谈对这幅画的感受。

这样吧,姚远同学,你来说说。

”我没想到,被喊中的人是自己,迟迟疑疑地站起来。

周围有窃窃的笑声与私语。

B我的心,因为那些轻蔑的话语而猛烈地跳动,手不自觉地攥紧了。

我真想冲那些自以为是的同学说一句:住嘴!可是,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下意识地低头,再低头,想把自己滚烫的脸,埋进深深的臂弯。

我当时的样子,一定很窘迫、很无助。

美术老师轻轻地走到我旁边:“姚远同学,是不是不舒服?”老师侧着脸,关切地看着我。

我摇摇头,双手很奇怪地卷着书角,然后展开,再卷起,好像一点点铺排着内心的局促、不安……
老师帮我把书角展平,指着那幅画说:“你好好看看,感觉到了什么?”是那幅莫奈的《睡莲》:水波粼粼,睡莲的叶子或聚或散,花朵像暗红的、摇曳的火焰,热烈而又含蓄。

看似随意的柔美线条,捕捉住了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

看着那画,我心里竟有一种隐隐的感动。

沉默良久,我听见自己用极不确定的语气说:“画家好像是想表现……温和、平静、美丽的大自然。


只是几个字而已,美术老师却很欣赏地说:“说得好!莫奈的画,总是善于捕捉大自然
的美丽。

”她轻轻地按了按我的肩膀:“你挺有悟性的。

这幅画,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希望有一天,你能去亲眼看一看。

”我愣住了,确定这句话是专门说给我听的!我定定地看着老
师走向讲台的背影,满心的喜悦里夹杂一丝疑虑,“老师说我挺有悟性的!老师真的是这么说的!可老师这是在鼓励后进生吗?也许……”
接下来欣赏的是莫奈的《干草垛》。

我凝视着这幅画,用心感受着画意。

我敢说,我从未这么专心地上过课!老师先请后排一位同学谈观感,那同学只说画面太单调了。

老师微笑地点评:“莫奈画的虽只是干草垛,却巧妙地描绘了光与色带给人的视觉印象。

斜射的阳光下,淡橙的天空,橙紫的远山,橙绿的树林,橙黄的干草垛……阳光在跃动,色彩在变幻。

画面虽简单,却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生命力。

”我聚精会神地听着,默默地将老师的讲析与自己的观画印象一一对照。

我发现,自己的观画印象竟然与老师的讲析大致吻合,只是我的感受稍显稚嫩。

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
那个周末,烈日流火。

我兴冲冲地跑到艺术品商店,买了一幅带画框的《睡莲》。

虽只是临摹画,我的喜悦却是那样真实而强烈。

我告诉父亲,这是美术学科的参考资料。

C父亲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点点头,什么也没说,只是爬到椅子上,郑重其事地帮着把画挂在我的房间里。

我开始了一个人的战争,和自卑作战,和惰怠作战。

我还一遍遍地为自己勾画未来的蓝图。

越来越多的人真诚地用“阳光”、“自信”、“上进”这些词来形容我。

终于,我鼓起梦想的翅膀,飞向远方……
大学时,我主修国际金融,但我对莫奈的画却始终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亲切感,就连我的父母对莫奈的画都有特殊的感情。

那幅《睡莲》,从我16岁那时起就一直挂在我的房间里。

再回故乡时,我想找到那位美术老师,告诉她,法国的奥赛博物馆我已经去过了。

不过,毕竟是男子汉了,有些细节我会不好意思说的,比如,那天在奥赛博物馆里,面对莫奈《睡莲》真迹,我竟热泪盈眶!
27.通读全文后,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故事。

(3分)
28.第二自然段写道“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

“我对自己的认识”前后
..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3分)
29.文末写道“那天在奥赛博物馆里,面对莫奈《睡莲》真迹,我竟热泪盈眶”。

请展开想像,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那时的心理活动。

(3分)
30.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等方面给文章加上评
语。

请你从划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一处
....,自选角度作批注。

(3分)
31.许多人认为“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作者说“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成长感悟谈谈。

(4分)
五、写作展示(60分)
3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生活中,有人因做好事受到误会,有人因做好事得到理解;有人因做好事受到伤害,有人因做好事得到尊重……对此,你有怎样的亲身经历和独到思考?
(1)请你用记叙的方式写出你某次做好事的经历。

(2)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用议论的方式表达对做好事的思考。

要求:从以上两小题中任选一题,自定立意,以“做好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记叙文不得少于600字,议论文不得少于500字。

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