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 消费者行为理论 任务三
西方经济学第03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多样性
不同消费者在需求、偏好、购 买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 消费者行为具有多样性。
可诱导性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容易受到广 告、促销等营销手段的影响, 表现出一定的可诱导性。
动态性
消费者行为会随着时间、环境 、社会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 化,具有动态性。
消费者行为研究意义
有助于企业了解消费者需求
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企业可以更加深入地了 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为产品开发、营销策略制 定提供重要依据。
04
消费者群体与心理特征
不同年龄段消费者心理特征
儿童消费者
好奇心强,易受外界影响,购买决策多基于直观 感受。
青少年消费者
追求个性与时尚,注重品牌与形象,易受同龄人 影响。
中年消费者
理性消费为主,注重产品质量与性价比,购买决 策较为谨慎。
老年消费者
注重实用性与舒适度,对品牌忠诚度较高,购买 决策较为保守。
动机是需求的表现
动机是需求的外在表现,是推 动人们采取行动的力量。
需求与动机相互作用
需求和动机是相互作用的,需 求的满足会激发新的动机,而 动机的实现也会带来新的需求 。
03
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
购买决策类型及影响因素
购买决策类型
复杂型决策、有限型决策、名义型决策
影响因素
文化因素(文化、亚文化、社会阶层)、社会因素(参照群体、家庭、角色与地 位)、个人因素(年龄与生命周期阶段、职业、经济状况、生活方式、个性与自 我观念)、心理因素(动机、知觉、学习、信念与态度)
系产生重要影响。
市场环境影响消费者行为
02
市场环境的变化,如政策调整、技术进步等,都会对消费者的
购买决策产生影响,从而改变消费者行为。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图3-26 无差异曲线的下界
图3-27 无差异曲线的上界
五、消费者均衡条件与需求曲线
• 消费者均衡条件 是在消费者收入 与商品的价格为 既定的条件下达 到的。
图3-1 x商品的需求曲线
11
六、消费者剩余
• 消费者剩余(consumer’s surplus)是消费者为 消费某种商品而愿意付出的总价值与他购买 该商品时实际支出的差额。
设需求函数为p=ψ(q), 当市场价格为P=P0=ψ(q0)时, 图3-2中的阴影部分定义为消 费者剩余(R(q0)),即
R(q0 ) (q)dq p0 q0
0
q
(3.9)
图3-2 消费者剩余
12
表3-3是当苹果的价格为1.5元时某消费者一 周内从消费苹果中所获得的总消费者剩余。
表3-3 消费者剩余表
每周消费的苹果(公斤)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元) 第一公斤 2.50 第二公斤 2.00 第三公斤 1.80 第四公斤 1.60 第五公斤 1.50 第六公斤 1.40 总额6公斤 10.80
(一)消费者偏好的含义
• 消费者偏好(consumer’s preference)是消费者 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可能消费的商品组合进行 的排列。消费者消费的商品组合称为商品束 (a basket of commodities),商品束可以由多 种商品、也可以由一种商品组成。
• 为了说明偏好,我们使用下列符号。﹥表示严 格偏好或强偏好(strong preference);≥表示 弱偏好(weak preference);∽表示无差异 (indifference)。对于任意两组商品X,Y,我 们可以利用这些约定刻画消费者的偏好。
图3-3 无差异曲线
西方经济学第4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4章---消费者行为理论2005.81.效用U(utility)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或劳务)后的满足程度。
-----效用是一种主观评价。
2.基数效用理论: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具体的数字进行度量的一种理论3.总效用TU(total utility):是指消费一定量的商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例:假定,第一个包子的效用为5,第二个包子的效用为4,第三个包子的效用为3,第四个包子的效用为2,第五个包子的效用为1,第六个包子的效用为0,第七个包子的效用为-1,第八个包子的效用为-2.那么:吃1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吃2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9;吃3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12;吃4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4;吃5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15;吃6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0=15;吃7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0-1=14;吃8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0-1-2=12;令:()Q3=f...()12f.f,()128=2=f,()9TU=,()5f1=4.总效用函数的特征:5.边际效用MU(marginal utility):是指消费数量增加一个单位(或减少一个单位)时总效用的变动。
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随着对该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产生的满足程度的增量递减。
7.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问题:8.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注意:本图不具有普遍性,边际效用曲线不一定是直线。
9.消费者均衡问题的证明(拉格朗日乘数法):假定消费者的收入为I ,全部用来购买X 和Y 两种商品,这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x P 和y P ,购买量分别为x 和y .例:若某人的效用函数为Y X TU +=4,原来他消费9单位X ,8单位Y ,现在X 减少到4单位,问需要消费多少单位Y 才能与以前的满足相同?例:某消费者每月收入800元,用于购买X 和Y 两种商品,他的效用函数为XY TU =,并且6=x P ,10=y P 。
西方经济学第3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收入与价格变化对消费者行为的综合影响
收入增加且价格上涨
消费者可能会寻找替 代品,减少对价格上 涨的商品的消费。
消费者可能会增加购 买正常商品和高档商 品。
收入与价格变化对消费者行为的综合影响
消费者可能会增加储蓄,以备未来购买。 收入减少且价格下降 消费者可能会减少购买正常商品和高档商品。
收入与价格变化对消费者行为的综合影响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研究方法
80%
实证分析
通过收集数据和调查问卷等方式 ,分析消费者的实际行为和偏好 ,以检验和发展消费者行为理论 。
100%
规范分析
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对消 费者的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以 指导政策制定和商业实践。
80%
数学建模
运用数学工具和模型,对消费者 的行为进行定量描述和预测,以 揭示消费者行为的内在规律和动 态变化。
无差异曲线是平面上的一条连续曲线,曲线上任意 一点代表的商品组合都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 水平。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表示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即 消费者愿意用一种商品替代另一种商品的比率。
无差异曲线的特性
同一性
同一无差异曲线上的所有点代表 的商品组合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
的效用水平。
互斥性
无差异曲线上的点代表的商品组 合互斥,即不能同时拥有两种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原因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的生理和 心理逐渐适应,导致每增加一单位商 品或服务的效用逐渐减少。
实例
一个人吃第一个苹果时感觉最甜,吃 第二个苹果时甜度递减,吃更多苹果 时甜度逐渐消失。
消费者均衡
定义
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消费者通 过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使得
总效用达到最大化的状态。
西方经济学消费者行为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深刻地理解消费者行为的规律性,并在此基础上熟练地掌握边际效用分析和无差异曲线分析工具,正确地运用它分析需求等消费者行为。
教学重点:边际效用分析;无差异曲线分析;教学难点:消费者均衡;第一节消费者行为我们追求着什么?——追逐幸福是消费者行为之最终目的。
[美]萨缪尔森的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一、效用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
理解效用时注意几点:①效用的获取离不开消费品,没有消费品就不可能有消费品的效用;②效用是一种主观心理感觉。
③同一物品的效用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不同。
案例:慈禧西行。
二、欲望欲望——指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
即不足之感、求足之愿。
理解欲望时注意欲望的特性:①欲望具有层次性;案例:马斯洛需要层次论②欲望具有无限性;三、幸福幸福——是不足之感的满足,求足之愿的实现。
理解幸福时注意几点:①幸福与效用成正比;幸福依赖一定的物质基础,没有物品就没有效用,也就无幸福可言。
②幸福与欲望成反比;物不是决定幸福的唯一因素。
当效用一定时,欲望越大,幸福就越小;欲望越小,幸福就越大。
案例:舍弃贪欲便是降低快乐成本欲望是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效用是经济学研究的范畴。
消费者行为理论是研究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
第二节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
例:我的早餐。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一、总效用、边际效用和平均效用的概念1.总效用TU(Total Utility):指人们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TU=AU/Q2.平均效用AU(Average Utility):指平均消费一个单位商品所得到的满足。
AU=TU/Q3.边际效用MU(Marginal Utility):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最后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时所获得的总效用量的增量。
如果总效用函数是连续的,则边际效用函数为:案例:某人吃烧饼的故事。
《简明西方经济学》课件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2.可由消费者均衡条件及边际效用 递减规律推导出需求曲线。
Q1 2 3 4 5 6 7 8
MUX 16 14 12 10 8 6 4 2 MUY 11 10 9 8 7 6 5 4
设商品X价格变为PX =1,则 PX
最佳消费选择应为6X-6Y,
有个人肚子饿极了,就去买了块饼,狼吞虎咽地吃 起来。他觉得,从来没有食物有这样的美味可口。 他立刻又去买了六块饼,一只又一只地吃着。奇怪 的是,饼的味道一块不如一块。吃到第六块的时候, 他觉得肚子还饿,于是又啃起第七块饼来。可是, 第七块饼刚吃了一半,它就觉得肚子饱了。他心里 后悔不迭,懊恼地说:“如果早知道吃这半块饼就 饱了,我何必花钱买那六块饼呢?”
MU1/P1 =MU2/P2 =10/1=
2.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在既定的收入与商品价格下,购买各种商品使 总效用达到极大值的必要条件是:消费者所购买的 各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即 消费者花在所购买的每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单位货 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相等。
一般均 M 衡 1 U M 条 2U 件 M : nU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本章采用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和序数 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两种方法来考察消 费者行为,即消费者的消费选择是由哪些因素 决定的,以及消费者达于均衡状态的条件是什 么,并说明了价格与收入变化对消费最优决策 的影响.
世纪高教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 第一节 基数效用论 • 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
答案: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 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并不取决于该商品 的使用价值或总效用,而取决于它的边际效用。尽 管水的使用价值很高,但水资源相当丰富,即使最 初几滴水相当于生命自身的价值,但最后的一些水 仅仅用于浇草坪或洗汽车,即最后一单位水带给消 费者的边际效用很低,所以水只能以很低的价格出 售。相反,钻石是十分稀缺的,多得到1单位钻石 的成本很高,对消费者来说,边际效用高,所以价 格高昂。
西方经济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商品替代率 MRSxy 商品Y的减少量 商品X的增加量 Y X TU U x U y U x xMU x U y yMU y xMU x yMU y MRSxy MU x Y dY ,当x 0, MRSxy X MU y dX
例子:某个同学饿的时候吃薯片,开始最想吃, 吃的越多,继续吃的愿望越弱。这就表明:随着 吃薯片数量增加,每一片薯片给带来的满足是逐 渐减少的。
边 际 效 用 递 减 的 原 因
1、生理或心理原因:最初欲望最大, 随着满足而减小,过分满足则变成 痛苦 2、物品有多种用途,人们总是首先 将之用于最重要的用途,然后才是 次要的用途
Y
D
A
0
X2
X1
X
Y
B3
正 常 商 品
B2
A点与C点处在同一无差异曲线上, 说明两者效用一样,涨价对实际收 入没有影响。需求量由A到C改变了 X1X3,是由于相对价格改变所致, 即替代效应。
C
D
A
B3平行于B2,即相对 价格未变,但实际收 入减少了。需求量由C 到D改变了X3X2,是由 于收入效应。
以下内容略
对于任何商品来说,替代效应引起的需求量 变动方向均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反;收入效应引起 的需求量变动方向,正常商品与价格变动方向相 反,低档商品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同。价格变动引 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综合效应:正常商品(Em大 于0)的需求量变动方向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反;低 档商品(Em小于0)则取决于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的大小对比。一般低档商品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 应,其需求量变动方向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反;吉 芬商品(Ep大于0)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其需 求量变动方向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同。
国家开放大学《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作业3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任务3参考答案(下载后利用查找功能完成学习任务)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来说,某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与购买该种商品的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关系是()A.购买该种商品的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越大,其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B.购买该种商品的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越大,其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C.购买该种商品的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越小,其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D.购买该种商品的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与价格弹性没有关系2.只要交易成本为零,财产的法定所有权的分配就不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这种观点称为()A.有效市场理论B.看不见的手C.科斯定理D.逆向选择3.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是()A.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B.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C.平均成本曲线下降阶段的任何一点D.边际成本曲线的最高点4.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A.两种要素投入的比率B.一种要素投入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比率C.一种要素投入的边际产品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边际产品的比率D.在保持原有产出不变的条件下用一种要素投入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比率5.产量为4时,总收益为100;当产量为5时,总收益为120,此时边际收益为()A.20B.100C.120D.256.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是()A.边际产品价值B.边际收益C.边际产品D.边际生产力7.当价格大于平均成本时,此时存在()A.正常利润B.超额利润C.贡献利润D.亏损8.当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时,生产处于()A.劳动投入的第I阶段B.劳动投入的第II阶段C.劳动投入的第III阶段D.资本投入的第I阶段9.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A.总产量达到最大值B.总产量仍处于上升阶段,还未达到最大值C.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D.边际产量等于零10.当人们无偿地享有了额外收益时,称作()A.公共产品B.外部不经济效果C.交易成本D.外部经济11.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A.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B.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C.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D.不管投入各种要素量如何,产量总是相等的12.对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的方法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基数效用论
(一)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1.总效用 总效用(total utility)是指消费者从消费一定量某物品中所 得到的总满足程度。总效用是消费量的函数,其函数表达 式为
TU f (Q)
(式中:TU—总效用 Q—物品的消费量)
2.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 每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增加的满足程度。边 际的含义是增量,指自变量增加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增加量。 在边际效用中,自变量是某物品的消费量,而因变量则是 满足程度或效用。
通过图3-1中可以看出: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总效用曲线TU以递减的 速度先上升后下降;当边际效用为正值时,总效用呈上升趋势;当边际 效用递减为零时,总效用曲线到达最高点;当边际效用继续递减为负值 时,总效用呈下降趋势。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是指在一定时 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 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 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在西方经济学中,基数效用论者这样解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特点:
想一想: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复杂影响,经 济学家如何才能得出消费者的决策方法?
一、效用论概述
(一) 欲望和效用
欲望和效用(Utility)都能够用来描述消费者的心理感受, 分析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出发点是欲望、效用及效用的度量方 法。作为理智的消费者,消费的目标是在收入有限的条件下 ,通过合理安排自己在各类商品中的消费,实现欲望的最大 满足,即获得最大的幸福感。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美国人保罗· 萨缪尔森曾提出“幸福公式”。
3.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运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时时在支配着我们的生活,尽管有时我们 没有明确地意识到。例如,在大多数情况下,边际效用递减 规律决定了第一次最重要。所以人们最难忘的是自己的初恋 ,最难忘恋爱中第一次约会的地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企 业生产经营中也同样重要。消费者购买物品要达到效用最大 化,物品的效用越大,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越高。 另外,消费者连续消费一种产品,其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如 果企业只连续生产一种产品,它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就在 递减,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就低了。因此,企业要不断创 造出多样化的产品,即使是同类产品,只要有差别,就不会 引起边际效用递减。
对非处方药市场进行了详细的消费者行为分析,着重分析了影响消费者购 买的因素。非处方药品主要面对成年人,他们有一定的疾病判断能力,能 较为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类别和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药品使用经验;在
经济上有一定的基础,可以自主支配药品费用;文化程度较高,具有较高
的医疗保健意识;工作节奏较快。因此,在非处方药市场中,影响消费者 购买的因素主要有文化、社会、个人、心理四个方面的因素。
4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定理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商品的需求价格,即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 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取决于该商品的边际效用。由于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 ,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相应的,消费者为购买这种商品所愿意 支付的最高价格也就越来越低。这表明,建立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上的 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联系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进行分析,考虑消费者购买一种商 品的情况,则上述消费者均衡条件可写为:
(1)文化因素 随着消费者文化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增强,对于预防疾病和身体保健逐渐重视 起来,特别是高收入阶层和中老年人对补充维生素、增强免疫功能、防病强身、改 善生活质量的非处方药的消费支出增加。同时,现在的中青年女性更加青睐减肥和 养颜的非处方药类。 (2)社会因素 消费者的相关群体、家庭和社会角色与地位都对非处方消费者产生影响。因此,
(二)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效用在经济学中用来表示从消费物品中得到的主观享受 或满足。那么“享受程度”应当如何度量呢?在这一问题上 ,西方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概念,并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基数效用论 的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和序数效用论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 1.基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因 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 2.序数效用论 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 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 ,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
(4)心理因素 中国消费者的认识中,受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影响较多。普遍认为中药的 毒副作用小,比西药安全;中药对于一些慢性病更有疗效;中药作用全面, 可以治本。因此,一般家庭都会备有红花油、健胃消食片、三七伤药片。 但是,在起效方面,普遍认为西药比中药快。 资料来源:张发强.非处方药市场消费者行为分析.中国营销传播网
效用概念最早出现于心理学著作中,所谓商品的效用是指人们从占有 、使用或消费商品(包括服务)时得到快乐和满足的程度。人们消费某 种物品获得的满足程度越高则称该物品的效用越大,反之,满足程度越 低效用越小。当然,如果消费某种物品感到痛苦,则是负效用。 效用是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主观评价,是一种心理感觉。效用不同于 物品本身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产生于物品的属性,是客观的;效用是 消费者消费某种物品时的感受,是主观的。 庄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乎?”形象地说明了效用的主观性。 效用是否存在以及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有消费该商品的能力,狐狸之所以认为挂在树上 的葡萄是酸的,那只是因为它吃不到而已; 二是消费者是否有消费该商品的欲望,对正常人来说,口渴的时候水的 效用就比钻石的效用大。另外,效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不具备伦理学 上的意义,如吸毒是一种不好的欲望,但对瘾君子而言,海洛因就具有 极高的效用。总之,效用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任务3
分析消费者行为
一、效用论概述 二、基数效用论
三、序数效用论
四、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运用
先行案例
某公司对非处方药市场 (OTC) 消费者行为的分析
某制药公司要进入非处方药市场,所以该公司委托一咨询公司对该市场 的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以确定该公司是否进入该市场,同时明确若进入
该市场后,如何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的同时实现最大利润。 咨询公司针
(1)边际效用的大小同人们的欲望强度成正比。 (2)边际效用的大小同人们消费的商品数量成反比。人们不能准确说出每单位 的边际效用,但可以人们愿意支付的需求价格来近似地表示。 (3)边际效用离不开时间因素,是在特定时间内的效用。人们的欲望具有反复 性或再生性,边际效用也具有时间性。 (4)边际效用实际上永远是正值,虽然在理论分析时有负效用。这是因为作为 有理性的消费者,在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趋近于零时,由于人们的欲望有多样性 ,他会改变消费内容与消费方式,去满足其它欲望,以增加总效用。 (5)边际效用是决定商品价值的主观标准。主观效用论者认为,商品价值由 边际效用决定,消费数量少,边际效用就高,价值或需求价格也就高;反之,则 相反。
这些因素影响消费者购买该类药品的档次。儿童和老人的购买受到的父母、子女的
影响,白领阶层的购买更倾向于品牌和公司的声誉。 (3)个人因素 消费者购买非处方药类的决策也受到个人特征的影响,例如,消费者对自己的病
情变化的感知、对品牌特征的感知、对其他备选品牌的态度。同时,还受到年龄、
职业、经济环境、生活方式、个性和自我概念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成年人对病情判 断力强,购买非处方药的可能性较大;自我保健意识强的人、工作节奏快的人、不 享受医疗费用报销的人、购买的次数较多。许多慢性疾病患者,如高血压、慢性胃 炎、糖尿病患者会长期购买非处方药品。
幸福=效用/欲望 (式3-1) 在这个方程式中,人类想要幸福,其实很简单,因为幸福 的大小就取决于两个因素:效用和欲望。当物品效用既定的 时候,人的欲望越小就越容易感到幸福;而当欲望既定的时 候,物品效用越大,幸福的值就越大。
201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杭州获最高荣誉奖
2010年12月26日晚,由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等主办的“2010中 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颁奖典礼”在长沙举行,20座城市获得了“幸福”殊 荣。 201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地级及以上)为:杭州、成都、长沙、昆 明、南京、长春、重庆、广州、通化、无锡;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 为:江阴、宜兴、长沙县、余姚、滕州、铜梁、海城、太仓、莱州、胶 州。 此外,杭州、成都市获得最高荣誉奖——民生贡献特别大奖;昆明、 长沙、长春市获得金奖;宜兴、余姚 市获得民生贡献大奖;长沙市获得 民生满意大奖。 据了解,今年的调查推选活动,以“创造幸福、享受尊严”为主题, 继续使用《瞭望东方周刊》城市幸福感测评中心的中国城市幸福感评价 体系。组织者通过对评选指标的优化,不仅强调市民的主观感受,还特 意增加了民生建设与保障内容,从20类指标全方位观察和分析中国城市 的幸福感建设现状,涉及人情味、交通状况、医疗条件、教育质量、自 然环境、房屋价格、物价水平等。 资料来源:201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杭收入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怎么用有限的收入来 最大限度的满足欲望呢?这就是消费者均衡所研究的问题,即单个消费 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由于每个消费者都生活在 具体的经济环境中,其消费行为总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所以为了解 决消费者的均衡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假设前提: 第一,消费者的偏好是既定,也就是说,假设消费者对各种商品的效用 和边际效用是已知的和既定的; 第二,各种商品的价格是已知和既定的; 第三,消费者的收入既定而且全部用来消费。 基于以上假设,我们研究消费者如何购买商品才能达到效用最大化。消 费者要获得最大效用,必须满足这样的条件:消费者购买各种商品,应 使花费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效用相等。或者消费者应使所购买的各种 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上述均衡条 件也叫边际效用均等法则,或戈森第二法则,又叫效用最大化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