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500万个工作已被机器取代超级AI会让人类永生还是灭亡

合集下载

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工作

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工作

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工作正方观点,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工作。

首先,人工智能在许多领域已经展现出了强大的能力,比如在制造业、金融业、医疗保健等领域,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完成许多重复性的工作,甚至在某些方面比人类更加高效和准确。

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显示,到2025年,人工智能有可能会取代全球15%的工作岗位。

这表明人工智能对于取代人类工作是具有可能性的。

其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的智能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未来有可能会涉及到更加复杂的工作领域,甚至包括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工作。

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报告显示,人工智能有可能会在2030年前后实现对大部分工作的取代,这意味着人类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最后,名人名句也支持了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工作的观点。

比如,比尔·盖茨曾经说过,“20年后,没有人会说自己是办公室文员或者司机,因为这些工作都会被机器人所取代。

”这说明人工智能对于取代人类工作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反方观点,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工作。

首先,人工智能虽然在一些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能力,但是在一些复杂的、需要人类情感和创造力的工作领域,人工智能还无法取代人类。

比如在艺术创作、心理咨询等领域,人工智能无法完全替代人类。

其次,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工作可能会导致社会问题的产生,比如大量失业、社会不稳定等。

这也是许多专家对于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工作持谨慎态度的原因之一。

最后,经典案例也支持了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工作的观点。

比如,1997年国际象棋比赛中,IBM的深蓝超级计算机击败了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但是这并没有导致人类棋手失业,相反,人类棋手的水平还在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虽然人工智能在一些领域已经展现出了强大的能力,但是在一些复杂的、需要人类情感和创造力的工作领域,人工智能还无法取代人类。

因此,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工作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工作?

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工作?

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工作?正方观点,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工作。

首先,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在许多领域已经展现出了超越人类的能力。

例如,AlphaGo在围棋领域击败了世界冠军,无人驾驶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也已经成为现实。

这些都说明了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人类的智能和能力。

其次,人工智能在生产和劳动力市场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许多工厂和企业已经开始使用机器人代替人工生产,因为机器人可以更快速、更精确地完成工作,而且不需要休息和福利待遇。

据统计,到2030年,全球约有8000万个工作岗位将会被机器人取代,这说明了人工智能对人类工作的威胁。

此外,名人名句中也有许多支持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工作的观点。

比如,比尔·盖茨曾经说过,“20年后,许多工作将被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取代,这将是一场巨大的挑战。

”这说明了人工智能对人类工作的影响将会是巨大的。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超越了人类的智能和能力,在生产和劳动力市场上也已经开始取代人类工作。

因此,可以明确地说,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工作。

反方观点,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工作。

首先,虽然人工智能在某些领域已经展现出了超越人类的能力,但在许多其他领域,人类的智能和创造力仍然是无法替代的。

比如,艺术创作、情感交流、复杂问题的解决等领域,人工智能远远无法与人类相提并论。

其次,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会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

虽然一些工作可能会被机器人取代,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将会创造出许多新的工作岗位,比如机器人维护工程师、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师等。

据统计,到2030年,全球将会创造出1.3亿个新的工作岗位,这说明了人工智能不会导致人类失业。

此外,也有许多名人名句支持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工作的观点。

比如,史蒂芬·霍金曾经说过,“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为人类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而不是取代人类。

”这说明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为人类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综上所述,虽然人工智能在某些领域已经展现出了超越人类的能力,但在许多其他领域,人类的智能和创造力仍然是无法替代的。

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工作?

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工作?

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工作?正方,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工作。

首先,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比如在制造业中,许多重复性的工作已经被机器人代替,这导致了许多工人失业。

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一份报告,到2030年,全球范围内将有8000万到8.9亿个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取代。

这表明人工智能的发展势不可挡,它将会取代人类工作。

其次,人工智能在一些高级领域也表现出了强大的能力,比如在医疗诊断领域,人工智能已经能够比医生更快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这意味着未来许多医生的工作可能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此外,名人名句中,比尔·盖茨曾经说过,“20年后,机器人将取代许多工作。

”这句话再次证明了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工作的观点。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在许多领域取得成功,它将会取代人类工作,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反方,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工作。

首先,人工智能虽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成功,但是在许多领域仍然无法取代人类的工作。

比如在创意领域、情感交流领域,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类的独特能力。

其次,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会创造出新的工作机会,比如在开发、维护人工智能系统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一份报告,到2022年,人工智能将会创造133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

此外,经典案例中,历史上许多技术的发展都曾经引发了类似的担忧,比如工业革命时期的纺织机器取代了手工纺织,但是最终人类社会还是适应了新的工作模式,创造出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虽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成功,但是在许多领域仍然无法取代人类的工作,而且它也会创造出新的工作机会。

因此,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工作。

危险!智能机器人将让你失去工作

危险!智能机器人将让你失去工作

危险!智能机器人将让你失去工作多年以来,研究人员一直预测称,机器人将会抢走人类的工作。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先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如雨后春笋般冒起,面对越发先进的智能机器人,机器人将取代人类工作岗位的趋势越发明显。

据牛津大学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在美国,20年内将会有47%的工作岗位被机器人取代!其实不要说未来20年,小编发现现在就已经很危险了,因为这些智能机器人已经能取代很多工作岗位了,说不定一不小心就让你失去工作了!记者/钟佳德特别企划家庭机器人为研发人员送水。

家庭服务机器人 让定位于情感交流、初期服务。

最出名的莫过于由日本软银公司研发的Pepper(胡椒)了!其不但拥有可爱的造型,而且其搭载了先进的人工智能及云技术,能够与人类进行互动,可以实现老年人、婴当然我国的家庭服务机器人研发也取得了突破,一款由天津市商久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家庭服务机器人在天津诞生。

该机器人融合了自动化控制、物联网等技术,用户可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借助高速无线网络操控,实现远程视频聊天、语音通话、智能语音识别、人脸识别、娱乐、远程控制家电、定位导航、安防报警、身e p p e r(胡椒)是一款通体白色的人形机器人,身高大概与小学二年级学生一般,面部看上去十分友善。

目前售价2000美元。

无人机能够实时更新行进路线;能够提取收货人智能手机信息,从而追踪收货人位置。

亚马逊、DHL、顺丰在内的企业均在大量测试无人机配送快件。

据一项研究显示,亚马逊无人机送快递每件成本能降低到仅约1美元(约6元人民币),配送时效也提升至最快30分钟送达。

这相比使用人工快递具有巨大的优势,也许未来,快递员也很危险了!说不定就会被快递无人机取代!布的新一代无人驾驶汽车,目前已经被允许在公共道路上进行公开测试。

机器人(或机械手臂)将代替人工进行组装。

N a o,身高58厘米,拥有感官系统,内置了。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工作吗?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工作吗?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工作吗?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人们开始担心,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工作,导致大量的失业。

这个问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人工智能的发展确实对某些工作产生了冲击。

例如,在制造业中,许多重复性的劳动已经被机器人取代。

在银行业,自动取款机和网上银行已经减少了柜台工作人员的需求。

在医疗领域,AI技术已经能够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这些例子表明,人工智能已经在某些领域取代了人类的工作。

然而,人工智能并不是完全能够取代人类工作的。

首先,人类具有独特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这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

无论是艺术创作、科学研究还是商业策划,都需要人类的智慧和想象力。

其次,人类具有情感和同理心,这是人工智能无法具备的。

在教育、医疗和社会服务等领域,人类的情感和同理心是非常重要的。

再者,人类具有复杂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这是人工智能无法达到的。

在销售、谈判和领导等领域,人类的社交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会创造新的工作机会。

虽然一些工作可能会被取代,但同时也会出现新的工作岗位。

例如,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来开发和维护人工智能系统。

同时,人工智能也会催生出新的产业和新的就业机会。

例如,虚拟现实、无人驾驶和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发展,将会创造大量的新工作岗位。

另外,人工智能和人类工作的结合也是可能的。

人工智能可以辅助人类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在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分析市场数据和制定投资策略。

人工智能和人类工作的结合可以发挥双方的优势,实现更好的工作效果。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的发展确实对某些工作产生了冲击,但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会完全取代人类工作。

人类具有独特的创造力、情感和社交能力,这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

人工智能机器人对人类会造成威胁吗

人工智能机器人对人类会造成威胁吗

人工智能机器人对人类会造成威胁吗现在越来越多一些人工智能的机器人直接步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而在一定的未来,也有可能会在人脑中加入到智能的成分。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人工智能是否真的会威胁人类,一起来看看吧。

人工智能是否真的会威胁人类科学家警告人类警惕人工智能“听好,我们的时间所剩无几!我们需要告诉Siri,不要思考太多问题,只需要听话就好。

当然,偶尔来上一点段子也无伤大雅,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确保Siri的立场与我们的一致。

”这段话是霍金在Zeitgeist大会上有感而发的。

显然,我们现在就需要确保这一点,之后便可以坐等计算机的智能超过我们自身的。

然而,我们很难预测,具备智能的计算机会走向何方?或许有人会质疑,机器人是人类所生产出来的,里面的编程也都是由人类写出来的,其说白了就是一个“死物”,那么“死物”怎么可能比活着的人更加聪明?此前,霍金就曾发出警告称人工智能可能会终结人类。

霍金说:“现在不是担心谁控制人工智能的时候,而应该担心人工智能是否能被完全控制住。

我们的未来取决于技术不断增强的力量和我们使用技术的智慧之间的赛跑。

”其实早在今年年初,霍金也曾与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共同发表公开信,他们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受到控制。

两人在信中警告科学家们,应警惕人工智能将抹杀人类。

去年11月份,马斯克也提出警告,最少只需5年智能机器可能就会带来极端危险。

他认为,人工智能就像“召唤恶魔”。

马斯克在麻省理工学院发表演讲时,将人工智能描述为人类“最大的生存威胁”。

他说:“我认为我们对人工智能应该保持高度警惕。

如果让我猜测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那可能就是人工智能。

”机器人时代已经拉开了序幕,截止到2007年末,全球已经有410万家用服务机器人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我国还把家庭智能机器人作为国家“十一五”规划的扶植要点。

目前机器人仍在人类可控范围内,不过,在不远的将来,通过意念控制另一个人并非不可能。

人工智能不会灭绝人类,但可能会让你失业

人工智能不会灭绝人类,但可能会让你失业

人工智能不会灭绝人类,但可能会让你失业作者:田子来源:《百科知识》2017年第19期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人工智能(AI)失控、机器人背叛人类一直是好莱坞科幻大片最钟爱的题材,大众与AI这个单词缩写第一次正面遭遇恐怕也来自斯皮尔伯格的科幻电影《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

曾几何时,AI只是一个有科技感的流行文化符号,所有略显严肃的反思也仅仅局限于科技、哲学、科幻文学领域。

回想一下上一次人工智能刷遍全球各大媒体的新闻版面、引发大众心理震动的事件——1997年IBM 的计算机“深蓝”打败世界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喧嚣之后,“深蓝”再无建树,对于人工智能第一次反思的热潮也很快归于平静。

然而,倏忽间,20年过去,这一次人工智能攻陷的是曾经被认为短时间内机器无法战胜人类的智能领域——围棋。

2016年3月,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惜败“阿尔法围棋”(AlphaGo),2017年5月信心满满的世界围棋排名第一人柯洁,也成为人工智能的手下败将。

这一次“阿尔法围棋”带来的舆论震动、反思浪潮更加声势浩大,而且这次浪潮并没有随着围棋比赛的落幕而退去,而是在不断发出巨响冲击着人类的耳膜,一次次掀起滔天巨浪让人既兴奋无比又心存畏惧。

这一次,人工智能真的来了!人工智能离我们有多近?人工智能时代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启的?恐怕没有人能准确说出序幕掀起的那一刻。

但我们还能查到,2011年10月4日,苹果公司宣布iPhone4s手机将拥有智能语音助手Siri;2014年12月22日,谷歌公司宣布完成了第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原型;2016年8月8日,IBM公司的人工智能系统沃森用了10分钟成功诊断出一位女士患有罕见的白血病……如果继续追溯,近10年来,互联网的不断扩张,移动互联网迅速崛起,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甚至基础硬件的全方位升级,都在默默地为“人工智能这场大戏”的开启积蓄能量。

其实,在某些领域,人工智能早就成为基础配置。

辩论辩题: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否会对人类产生威胁?

辩论辩题: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否会对人类产生威胁?

辩论辩题: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否会对人类产生威胁?正方辩手观点: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对人类产生威胁。

首先,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大量的失业。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将被自动化取代,这将导致大规模的失业问题。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到2022年,全球将有75百万个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取代。

这将带来社会不稳定和贫富分化问题。

其次,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人类失去对自己命运的控制。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可能会失去对自己的控制权。

人工智能系统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智能和自主,甚至超越人类的智慧。

这可能会导致人类失去对自己的控制,甚至可能会对人类产生威胁。

另外,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导致道德和伦理问题。

人工智能系统可能会出现失控或者被滥用的情况,这将带来严重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比如,自动驾驶汽车可能会面临道德抉择,比如在紧急情况下选择撞击行人还是撞击障碍物。

这些问题将对人类社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对人类产生威胁,可能导致大规模的失业、人类失去对自己的控制权以及道德和伦理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保持警惕,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规范和监管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反方辩手观点: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会对人类产生威胁。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以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好处。

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类解决许多现实生活中的难题,比如医疗诊断、自然灾害预测、环境保护等。

人工智能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其次,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取代一些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工作,但同时也会创造出更多的高技能、高薪的工作机会。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到2022年,全球将有133百万个新的就业岗位被人工智能技术创造。

另外,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

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管理资源、预防疾病、提高生活便利性等。

比如,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家庭生活,智能医疗系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500万个工作已被机器取代超级AI会让人类永生还是灭亡作者:曹书来源:《计算机与网络》2018年第18期从1956年起,人工智能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

目前,AI的目的是让计算机像人一样思考。

那么,当AI学会思考之后,它们将会带给人类什么呢?它们将会怎样影响未来世界?1.人工智能的影响AI的实现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用传统程序使系统呈现智能,不考虑该方法与人类的方法是否一致,称为工程学方法(Engineering Approach),它在文字识别、下棋等领域内取得了很大进展。

另一种方式是模拟法(Modeling Approach),它不仅看效果,还要求实现方法和人类的方法相类似。

遗传算法(Generic Algorithm,GA)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属于模拟法。

遗传算法模拟人类的遗传和进化机制,人工神经网络模拟人类大脑中神经细胞的活动方式。

为了得到相同的智能,两种方式都可使用。

工程学方法需要详细的程序逻辑,对于简单的AI很方便。

对于发展系统来说,其逻辑会很复杂,很烦琐,很容易出错。

使用模拟法,编程者要设计一个智能系统进行控制。

起初系统什么也不懂,但它能学习,渐渐适应环境,应付各种复杂的情况。

系统会犯错,但它会吸取教训,下一次运行时会改正,不会一直错下去。

对于复杂的应用,模拟法比工程学方法更有效。

AI与人类思维有着本质区别:AI是无意识的机械的物理過程,人类思维是生理和心理过程;AI不具备社会性;AI没有人类意识特有的、能动的创造力;二者总是人脑的思维在前,电脑功能在后;AI按人类预定的程序而定,人类意识常常是随机和无法预定的,无论前景如何,AI革命已经起步。

支撑AI革命的是AI算法,这些算法为AI提供了核心动力。

目前,相关算法已应用在很多领域中,为人类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很大方便。

最能代表AI的是计算机自创算法。

例如,在计算机得到了直升机控制数据后,它会利用深度学习找出让直升机倒飞的算法;未来的AI算法能帮助人类寻找爱人、识别声音。

AI将往何处去?和人类的发展相比,计算机及AI的发展速度超乎想象。

从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到今天计算机无所不在,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变革的过程仅用了60年。

AlphaGo击败韩国围棋国手李世石,证明了AI在围棋上超过了人类。

无法想象,AI将来会有怎样的发展。

有人认为AI在2045年会超过人类。

有人忧心忡忡,认为一旦AI超越了人类智能,就会对人类构成威胁,而当它们与人类的目标不一致的时候,后果将无法想象。

AI的威胁还包括:一些人可能会失业、武器的杀伤力越来越强、人类对机器的依赖及个人隐私越发不能保证。

也有很多专家认为AI有很多好处,AI能在医疗、环保等方面做出贡献。

历史上的每次技术革命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恐慌,从18世纪的工业革命到电力的出现引起了一系列的恐慌和社会变革,AI一出现就引起了恐慌。

1958年,第一个神经网络系统出现后,有报纸就称机器在不久后会有自己的意识。

现在的AI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学术界了,很多大企业纷纷参与其中,并从中获利。

尽管如此,AI 也还只是能够识别物体和理解特定的语言,它们离拥有智慧还很遥远。

有人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来描述当前的AI:今天的AI就像是在一个大雾天,在一条有一面墙挡着的公路上开车,我们只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但看不见未来的墙,只是快乐地往前走,直到燃料耗尽。

2015年1月,MIT物理学家马克斯·特格马克召集了第一届讨论AI威胁的会议。

其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AI何时能超过人类。

有专家们认为需要数百年,也有人认为会很快实现,特格马克给出的中间答案是40年。

他指出,AI不需要本身是邪恶的才会对人类构成威胁。

特格马克说,现在讨论AI的威胁或许为时过早,但这和原子弹的研究相似,科学家一开始都没想过它对世界的影响,也没有提前采取措施,如果提前想到它可能的威胁,现在的世界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景象呢?有人认为,AI的威胁很遥远,能够威胁到人类生存的AI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之中,AI的行为受人类设计的控制,无论未来怎样,都是人类的创造,因此能够控制。

AI对人类的影响包括对一些职业的冲击,相比于20世纪90年代,波音公司的雇员减少了1/3,生产效率提高了20 %。

从2000~2015年,美国有500万个工作被机器取代。

AI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堪比蒸汽机,以通用汽车的一家工厂为例,在经历了汽车的巅峰时代后,该工厂走向没落,大量工人失业。

特斯拉收购了该工厂,并迅速将其变成了自动化工厂,有1 000台工业机器人在工作,特斯拉的生产效率为每周1 000辆电动车。

令人惊奇的是,与通用汽车公司的工厂相比,生产每辆车的人工是其3倍。

这说明工厂自动化非但没有让工人失业,反而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

AI会给战争形态带来变化,机器人时代的战争将采用无人机、智能化单兵作战装备以及无人驾驶潜艇等。

军事技术变革中包括减少风险、减少花费。

军队采用智能装备的问题是在哪些地方采用和在多大范围内采用。

目前,美国的F-18战斗机已经能从航母甲板上自动起降,大大减少了飞行员的操作难度和风险。

大多数智能装备只是人类能力的扩展,机器人投入战争引起了争议———机器有权利杀人吗?前些日子,一位年轻人在无人机上装了一把手枪引起了社会的恐慌。

2014年,联合国就开始呼吁制定相关公约,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技术创新就一直推动着社会进步,从近代的工业革命开始,社会变革的速度越来越快,大量自动化机器的不断涌现,取代了传统工业。

计算机问世后在很多计算问题中替代了人工计算,不过计算机也催生了很多相关的工作:程序员、处理器架构师以及计算机系统工程师等,AI面临着类似的情况。

迄今为止,AI应用最广泛的领域是有监督的机器学习,即算法需要从训练数据中进行学习,它不能像人那样能多方面地间接学习。

训练数据的数量和质量对于机器学习来说非常重要,搜集训练数据的过程必须慎重,谷歌每年花费大量时间来搜集并整理用于机器学习的数据。

这一过程永无止境,搜集训练数据是机器学习中最需要人工参与的部分。

在很多领域内,计算机能加速解决问题,但计算机在很多看似简单的方面却无可奈何。

AI 也有类似的问题:AI很容易实现80 %的预测或分类精度,但很难将精度提高到99 %。

机器学习十分清楚自己的缺点,精度较低时,AI会将情况告诉工程师。

目前,AI使用最多的是“人工参与循环链”模式:在AI不能决定时,人类立即参与其中。

过去,人们总认为AI产品离现实还很远,实际上以AI理念为基础的产品的研发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脸书M就是这类产品。

AI被用来处理邮件并解决相关问题,再将复杂情况交予工程师解决,无人车和自动取款机也是。

目前,无人车还离不开人工参与,无人车在正规停车场内可以自动泊车,在顺畅的高速公路上可以自动驾驶,但在复杂路况下,则必须交给人工驾驶,ATM只能处理能够识别的支票和现金,破损的支票和现金必须由人工处理。

AI能解决很多问题,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人工解决。

AI的应用提高了相关工作的效率。

在一些情况下,它会减少所需员工,但也会创建新市场,带来新的就业机会。

AI的主动学习模式是上述两种应用的结合,通过把训练数据反馈给AI,以提高AI的自身性能。

AI最初不能解决的问题,AI会以人类解决问题的方式训练自己,未来的AI会在自我学习和训练中提高自身的能力,以此来自我完善。

这样的AI能更多地为人类带来便利,提高人类的工作效率,但也让人们对AI产生了恐惧。

2.人工智能的未来至今为止,人类经历了四次工业革命,今天的互联网就是所谓的工业革命4.0。

这一波由信息技术创新带来的工业革命必定和以往的工业革命一样给社会带来某种结构性变革,这是人们的普遍认知。

即将来临的AI还会为我们带来某种比人类社会结构性变革更为深远的东西,人类将以自身创造的机械来代替其智力活动,这是一种人类从未经历过的全新的东西。

以往的技术创新扩展了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权能和认知,物理学让人们找到了宇宙的宏观运行与微观结构的奥秘。

制造一颗人造太阳所需的只是大学硕士生的课程,在生物科学中,人们也已经掌握了遗传的奥秘,选择性的繁殖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了。

但是,下一波的技术创新是人类在创造自身的智力,而且是在以一种机械的、无机的方式在实现这种智力。

这不但会给社会带来结构性的变革,更重要的是它将给人们的观念世界带来变革。

人类的工业革命用科学代替了神和上帝,人类自诩已经掌握了自然的奥秘。

那么,AI将为人类带来什么呢?它很可能是一个超出人类自身智力水平的超级大脑,让我们来预测一下,这将是怎样的一个超级大脑吧。

最低一级的AI是狭义人工智能(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ANI),即专业AI,是AI 在专业领域里的运用。

例如那些打败棋类世界冠军的AI,它们只做一件事。

高级的AI,即类人AI。

这样的AI是和人有同样智力和理解力的计算机,可以做人能做的事情。

AGI被定义为“具有普通的人类心理能力,包括解释、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考、理解复杂概念、快速学习和经验学习的能力”的AI。

最高一级的AI是超级人工智能(Artificial Super Intellgence,ASI),一些学者把ASI定义为“在科学创造力、普适智慧和社会技能等各个领域都比最强人类大脑还要聪明的智能”。

ASI 是一个棘手的话题,因为伴随着它的两大话题是人类的不朽和灭绝。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人们只掌握了AI最低等级ANI,日常生活中ANI被广泛使用,我们如今生活在广泛运用ANI的世界里,今天的ANI给我们的生活帶来的是方便和效率。

最可怕的情况是,ANI出现问题或编程错误导致一些人为的灾难,如电网瘫痪、核电设备故障或股市灾难。

ANI在人类掌控的范围之内,这个正在迅速发展的相对无害的ANI是改变世界的先驱,每次ANI的创新都在为AGI和ASI添砖加瓦。

它是原始状态的DNA,尚无生命,一旦有一天它醒了,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呢?创造一个和人脑一样聪明的计算机是件激动人心的事,因为迄今为止,人脑是宇宙中已知的最复杂的东西。

创造AGI最难的部分不是它的逻辑功能,而是它的理解力,让AGI理解猫和狗的不同,要比让它在棋类上打败人类难得多。

人的理解力源于千百年的进化,人们至今仍不清楚产生理解力的物理过程,尽管对于人类而言,这一过程毫不费力。

要想达到AGI的水平,计算机要学会理解事物间的微妙关系,如表情变化等。

怎么样才能实现AGI呢?首先要增强计算机的能力,该能力能用大脑每秒计算总量(CPS)来表示,有一个估算CPS的方法,即找出某人大脑某一结构的CPS与该结构的质量之比,然后与整个大脑的质量相乘,就是某人大脑的总CPS估值。

有人用此方法测试了很多人的CPS并和专业测试的CPS值结果相似,为10千万亿个CP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