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同步测试

1.从宋代的瓦舍戏剧表演到元代的杂剧再到明清的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学()A.反映了教育的普及 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C.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D.在发展中,高雅文化消失2.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的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
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的主要原因是()A.市民阶层兴起推动世俗文学发展 B.八仙是百姓心中神仙的顶级代表C.文学故事成为道教传播的载体 D.商品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价值观改变3.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
”它反映明代出现()A. 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 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C. 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D. 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4.南宋诗人陆游在《历代诗馀》中评论某宋代词人时说:“公非不能歌,但豪放……诸歌词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
”他所评论的词人应是()A.柳永 B.李清照C.关汉卿 D.苏轼5.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认为,自己的创作深受《聊斋志异》的影响。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创作中()A.正面描绘中国商人的形象 B.借鬼魅世界写人间好恶C.刻画青年男女的叛逆性格 D.以山东方言表故国之思6.以下四句诗词,风格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B.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C.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D.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7.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趋势是()A. 逐渐平民化B. 逐渐贵族化C. 逐渐宗教化D. 逐渐神秘化8.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二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提升题(包含答案解析)

1. 有学者认为,《诗经》多反映黄河流域的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等;《楚辞》则多反映楚地神鬼巫术、自然崇拜、山川人物、历史风情等。
这反映了当时()A.祖先崇拜以及宗法制度影响扩大B.北方政治动荡社会经济发展受限C.南方物产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D.南北方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2. 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主题为“中国古代文学家”的纪念邮票中的一部分,包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四个人物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
将他们列为一组是因为他们的作品()A.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B.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气势恢弘的时代C.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D.特别重视主观意识和感情的抒发3. 李白:“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杜甫:“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这些大胆批判权贵的不朽诗篇,只有在文禁松弛的社会环境里,才能一经问世就得以广泛流传。
下列各项中能够直接说明出现这些不朽诗篇原因的是()A.“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男儿一丈夫”B.“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C.“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D.“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4. 杜甫的诗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充满着爱祖国、爱人民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可见其继承了()A.汉赋夸饰的特点B.诗经现实主义传统C.楚辞浪漫的风格D.骈体文的浮丽风格5. 宋代文化在多个领域硕果累累,享誉千古,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一直都为许多当代学者所推崇。
下列最能凸显宋代文化特质的是()A.文官政治平民社会一尚武进取一词曲吟唱B.平民社会一义理涵养一书卷风流一词曲吟唱C.义理涵养一尚武进取一书卷风流一文官政治D.平民社会一文官政治一义理涵养一书卷风流6. 《中华文化史》中写道:“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一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这就是在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
2020-2021学年人民版必修3高二历史课后练习卷:2.3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一、选择题1.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
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
明清小说呈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专制主义强化B.商品经济发展C.拜金主义盛行D.轻商思想淡化2.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对盛泽镇有这样一段描写:“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
男女勤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
”这一材料可用来作为( )A.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B.反映明代北方市镇经济发展的第二手材料C.说明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D.研究明代短篇小说写作的直接材料3.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 )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C.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4.《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这说明《诗经》( )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5.“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这首古代著名诗歌( )A.反映了西周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B.体现了楚国地方特色和浪漫风格C.透射出盛唐诗人气度的宏阔广大D.表达了宋代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6.南宋后期,词的艺术精神发生蜕变,向“诗化”(追随辛弃疾的“辛派”词人多抒发进取或超然之志)、“雅化”(推崇姜夔的“风雅派”词人主张雅正)方向发展,从此( )A.词发展到新的高峰B.词走向衰落C.新的文学形式产生D.词走向世俗化7.苏轼、辛弃疾都是宋词豪放派的杰出代表,但苏词刚健豪放,辛词悲壮激昂,出现这一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阶级立场不同B.政治立场不同C.个人性格不同D.社会变迁8.汉代司马相如写道:“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测试)

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点(测试)一、选择题1.《诗经》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源泉,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B.语言丰富多彩,艺术感染力很强C.反应了自西周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D.被后代奉为儒家经典分析“现实主义文学的源泉” 意即确立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这就要求从《诗经》所反应的社会现实生活的内容角度去思虑剖析。
答案 C2.右图是重庆“诗仙太白”酒业(企业 )有限企业的广告图片,以下讲解词不符合史实的是()。
A.诗仙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充满勇敢的夸张和奇异的想象B.诗仙剧烈地抨击黑暗的社会现实,热情地追求光明和理想C.杜甫赞诗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D.郭沫若赞诗仙“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涛”解析 D 项是郭沫若对诗圣杜甫的夸赞。
答案 D3.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鼎盛期间。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表现了李白诗歌的风格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古典主义D.现代主义分析所选诗句是大家熟知的历史资料。
本诗用夸张手法再现瀑布的宏伟、壮观,充足表现浪漫主义风格。
应选A。
答案 A4.“怒气冲天,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类文学体裁是()。
A.楚辞B.唐诗C.宋词D.元曲答案 C5.元朝可谓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代评论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理解如话”,这主要必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B.以文人雅士抒怀写志为主流C.表现凝重与沉郁的特点D.表现浪漫主义风格答案 A6.右图是我国刊行的一套邮票,邮票的主题与明清小说中一部重要作品相关。
冯其庸先生以为这部作品的主人公说话疯疯狂癫,什么也不干,平常不愿念书,不屑宦途,反对男尊女卑,倡导同等友善。
这部作品应当是 ( )。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明清小说的理解,这一类试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文学知识,自然作为历史题,它还要求联合历史知识解答。
人民版必修3作业:专题二三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1

一、选择题1.梁启超称?诗经?的许多篇章乃是“中国最初之史〞。
以下对其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为研究夏商社会生活留下了珍贵素材B.以华美的文采表现出大一统时代的气度C.反映了周朝从建立到完毕的兴衰过程D.提供了研究公元前11—公元前6世纪的重要资料解析:选D。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结合题干可选出D。
2.与?诗经?相比,楚辞的特点有()①具有浪漫主义色彩②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色彩和神话色彩③句式较为灵敏④不便于表达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A。
此题考察根底知识的再认再现才能。
①②③明显符合教材中关于楚辞的表述,而④的表述不符合楚辞的特点,因为楚辞更适于表现丰富的思想感情。
3.“诗言志,歌咏言〞,以下反映汉代文学主流形式的是()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C.“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D.“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
云海茫茫无处归,听谁哀鸣急。
〞解析:选B。
汉代文学的主流形式是汉赋,B项正是汉赋代表人物司马相如为汉武帝游猎之事所作,描绘了汉天子游猎场面的华美堂皇和无比声威。
A项是屈原的楚辞?离骚?中的名句,C项是唐代白居易的名诗?钱塘湖春行?中的句子,D项是宋代朱敦儒的词作?卜算子·旅雁向南飞?中的句子。
A、C、D三项均与题干时间“汉代〞不符。
4.有学者指出,唐诗对于唐代史事的反映,“比起后人修纂的史书来,还是更原始的第一手资料〞。
对于这种把唐诗用于历史研究的新趋向,以下解读最合理的是() A.唐诗最能反映唐朝的真实情况,引入有利于历史研究B.唐诗是原始的第一手资料,最合适用来研究唐代历史C.唐诗属于文学作品,多虚构之词,不能用作历史研究D.唐诗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经考证后可使用解析:选D。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名师制作优质作业)

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基础达标]1.某同学在课外阅读中发现有一部文学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地再现了西周时期的社会环境、世态人情。
这部作品最有可能是()A.《老子》B.《孟子》C.《诗经》D.《离骚》答案 C解析《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全方位反映了西周社会状况,故选C。
《老子》和《孟子》主要讲述作者思想主张,与材料主题无关,故A、B错误;《离骚》为楚辞,描述楚国相关内容,故D错误。
2.(2018·武汉高二期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颁奖典礼上自释其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几句诗源自中国古代一部文学作品,此作品的艺术特色是()A.浪漫主义B.古典主义C.现实主义D.自然主义答案 C解析这首诗出自《诗经·小雅·鹿鸣》,《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故C项正确。
3.李泽厚对某作品曾发出这样的赞美:“你看,那是多么既鲜艳又深沉的想象和情感的缤纷世界啊。
美人香草,百亩芝兰……主人翁却是这样一位执着、顽强、忧伤、怨艾、愤世嫉俗、不容于时的真理的追求者。
”该“主人翁”的原型最有可能是()A.屈原B.李白C.柳永D.关汉卿答案 A解析楚辞感情奔放,想象奇特,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长诗,风格浪漫,充满奇特的幻想,符合“既鲜艳又深沉的想象和情感的缤纷世界”,当时的楚国奸佞当道,屈原屡遭流放,最后投水而死,屈原的作品全面反映了他的人生经历、政治理想和心灵创痛,符合“主人翁却是这样一位执着、顽强、忧伤、怨艾、愤世嫉俗、不容于时的真理的追求者”,故A项正确。
4.汉代司马相如写道:“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这些名句体现的写作风格是()A.雄奇豪放、瑰丽绚烂B.气势恢弘、辞藻华美C.清浅婉约、不避俚俗D.格律严整、沉郁顿挫答案 B解析“奏陶唐氏之舞……千人唱,万人和”等信息,反映了汉赋气势恢弘、辞藻华美的基本特征,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汉赋的特点不符。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配套试题和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配套试题和答案第三节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配套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56题)【诗的经典】1、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是()A 、《诗经》的出现B 、《离骚》的问世C、《二京赋》的出现 D 、《上林赋》的发表2、《硕鼠》出自于诗经中的()A、《风》B、《雅》C、《颂》D、《骚》3、风是《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它主要是()A、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B、贵族宴饮是演唱的乐歌C、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D、宫廷祭祀时演唱的赞歌4、《诗经》中的雅主要反映了()A、贵族阶级的思想感情和生活B、残酷的战斗场面C 、劳动人民的生活景况 D、青年男女的恋爱生活5、奠定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的作品是()A.《诗经》 B.《离骚》C.《九歌》 D.《天问》6、下列关于《诗经》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B、它是整齐的四言体诗歌C、它保存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共305首D、西周时贵族才能接受教育,所以《诗经》表现的是贵族而不是平民的情感7、下列作品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的是()A.《离骚》 B.《诗经》 C.《吊屈原赋》 D.《上林赋》【楚辞的魅力】8、我国先秦时代的伟大诗人是()A、屈原B、李白C、杜甫D、白居易9、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南方的文学体裁是()A.四言诗 B.楚辞 C.赋 D.词10、屈原受到我国人民尊敬并纪念他的原因是()A、他在文学上创造了新的文学体裁B、他主张政治要革新C、他的抗秦事迹D、他的爱国精神11、与《诗经》相比,楚辞的特点有①具有浪漫主义色彩②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色彩和神话色彩③句式较为灵活④不便于表达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2、屈原作品中表达其强烈探索精神的是()A.《离骚》 B.《天问》C.《九歌》 D.《九章》【汉赋的风采】13、赵壹在《刺世疾邪赋》中发出了“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的呼吁,这表明他A.反对社会的变革和进步B.希望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C.对当时的腐败政治不满D.充分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利益14、西汉赋作家司马相如的作品是()①《吊屈原赋》②《七发》③《子虚赋》④《上林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汉武帝时司马相如的汉赋词藻华丽,主要反映了()A、封建国家的繁荣昌盛B、丰富的民间社会生活C、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D、人民的悲惨生活16、下列汉赋作品属于东汉辞赋家的是()A、《子虚赋》B、《上林赋》C、《二京赋》D、《吊屈原赋》【李杜诗篇万口传】17、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是()A、先秦B、秦汉C、唐代D、宋代18、“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二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练习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1.《诗经》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语言质朴丰富,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这一诗歌总集()A.具有现实主义的倾向B.带有浓郁的神话色彩C.以辞藻华美铺张著称D.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答案:A2.如图为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该图能反映出()①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②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③诗人追求真理的坚定意志④诗人豪迈的精神气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3.“气势恢宏、辞藻华美、文辞铺张”是下列哪种文学体裁的特点()A.楚辞B.乐府诗C.汉赋D.宋词答案:C4.唐代一位诗人的诗“诗风壮浪恣肆,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
该诗人应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孟浩然答案:A5.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B.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D.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答案:B6.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离骚》诗句摘录与译文: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难道我还害怕什么灾祸吗?我担心的是祖国遭殃。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长声叹息泪流满面,是为百姓的多灾多难而伤悲。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我心中总是牵挂着祖国的安危,即使九死一生也不后悔。
材料二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把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在各国为他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请回答:(1)材料一所选诗句主要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情怀?(2)许多人都喜欢用屈原《离骚》中的哪一诗句来激励自己?这又表达了屈原怎样的精神?(3)我国有在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的习俗。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把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你认为出现上述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解析:解答本题应抓住屈原的诗所反映的爱国主义这一关键,正是这种爱国主义情怀和文学上的贡献,使屈原受到人们的纪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北魏孝文帝从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不仅“五经之义”能拿过来就讲,史书传记、诸子百家涉猎颇多;对汉族的诗文也很有研究,他最不可能研究过的诗句是()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在《诗经》中,你可能在以下哪部分看到有关董仲舒为汉武帝祝寿奏乐的情景描述()
A.风 B.雅 C.颂 D.ABC三项都不能
3.下图所示是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水浒传》的画面,这部作品主要是
A.歌颂农民的反抗斗争精神
B.揭露君主专制的黑暗
C.推崇人文主义
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4.下图方框中的文字体现中国古代一种文学形成的特点。
这种文学形式是
A.《诗经》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5.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说”指出:唐宋之际,中国进入到一个彻底削平封建割据和贵族势力的“君主—平民”二元结构时代,平民力量开始得到培植。
支持“平民崛起”这一结论的历史依据不包括
A.科举制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C.世俗文化兴起
D.土地政策“不抑兼并”
6.“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活”,这主要描述的是
A.楚辞
B.汉赋
C.宋词
D.元曲
7.据史料记载,北宋仁宗曾对一参加科举的学子断言:“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
”该学子从此自称“奉旨填词”。
该学子作词A.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B.打破诗词界限,使词走向社会
C.成为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
D.奠定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基础
8.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
二、材料分析题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材料二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材料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判断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出处并归纳这两类作品各自的特点。
(2)材料三属于什么文学体裁?作品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中国古代文学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①出自春秋时期的《诗经》,②出自战国时期的《离骚》,③出自唐朝李白的《静夜诗》,④出自宋朝柳永的《雨霖铃》。
唐宋在北魏之后,故不可能研究过③④,答案为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题中所涉及的诗歌出处和年代的准确掌握和理解,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2.D
【解析】
试题分析:《诗经》:是中国第—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而董仲舒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因此诗经》的任何一部分都不能看到有关董仲舒为汉武帝祝寿奏乐的情景描述。
考点:《诗经》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就是以文献、图表等材料为载体而设计出来的选择题。
试题选材广泛,设置新情景、新问题,以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利用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的类型分有:文字型材料和图表型材料。
从材料在试题中的位置来划分有:一是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根据材料创设新情景,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二是以材料作为备选项,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
3.A
【详解】
《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作品生动地描绘了一百零八位好汉被逼上梁山、替天行道的英雄事迹,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歌颂农民的反抗斗争精神,弘扬了人间的正气。
故答案为A项。
B项有所涉及,但不是这部小说的主题,排除;这部小说与人文主义无关,排除C项;北宋时期我国资本主义萌芽尚未产生,排除D项。
4.B
【解析】
从材料“它用的字必须合乎规定的平仄格式……这首诗的平仄格式是”中可以分析出这种文学形式是唐诗,故B项正确;《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故A项排除;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故C项排除;元曲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
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故D项排除。
5.D
【解析】
唐宋之际,科举制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故A正确;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市民阶层的扩大,有利于“君主—平民”二元结构时代发展,故B正确;世俗文化兴起促使社会平民阶层的扩大,符合材料主旨,故C正确;土地兼并不利于社会平民阶层,故D错误。
符合题意。
6.D
【解析】
此题考查元曲的特点。
楚辞的特点是用楚国方言创作,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汉赋的特点是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宋词的特点是句子长短不一,便于抒发感情;元曲的特点是通俗生动,可雅可俗。
7.A
【详解】
材料“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反映出该学子的词属于婉约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学子是婉约派词人柳永,A项反映出柳永词的影响,故A项正确;B项是指苏轼,排除;C项是指辛弃疾,排除;D项是指《诗经》,排除。
【点睛】
“风前月下”“浅斟低唱”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答案。
8.A
【解析】
考查古代文学知识的理解。
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越来越简单和直白,主要是适应市民百姓的需要。
9.(1)分别出自《离骚》和《诗经》。
材料一:句式灵活,浪漫主义风格;材料二:以四言为主,现实感强。
(2)词。
宋金对峙,国家分裂,金兵南下给中原人民带来灾难;南宋政权苟且偷安,满足于半壁江山。
(3)我国古代文学成就辉煌;体裁丰富;特色各异;题材广泛;等等。
【详解】
(1)从材料“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可以分析出材料一出自《离骚》,其特
点是句式灵活,浪漫主义风格;从材料“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中可以分析出材料二出自《诗经》,其特点是以四言为主,现实感强。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出自宋朝词人辛弃疾的《破阵子》,这属于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首词创作于宋金对峙,国家分裂,金兵南下给中原人民带来灾难;南宋政权苟且偷安,满足于半壁江山。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成就、体裁、特色和题材等方面分析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