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合集下载

(2015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_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2015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_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本章要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在一国首先胜利的理论,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实践。

要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包括经典作家的论述和当代人的探索。

要了解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以及社会主义道路的多样性。

课程内容第一节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3.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中国等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历史贡献与经验教训。

4.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

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

2.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3.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4.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社会主义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辉煌。

本章引言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l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十多个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20世纪末又发生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社会制度的剧变。

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则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坚持建设有各自特色的社会主义。

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如何在当代完善和发展,我国的理论和实践在进行不断的探索。

社会主义事业和国际工人运动在社会实践中曲折发展、不断前进。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及其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及其规律
只看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 力量;
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 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12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及其规律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19世纪初期 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机器大工业时期
?
7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及其规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空想社会主义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莫尔
莫尔(英)的“乌托邦” 康帕内拉(意)的“太阳城” 闵采尔(德)的“千年太平天国”
欧文
?
傅立叶
10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及其规律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的功绩:
在历史观中包含一些合理因素,为科学论证人 类社会历史提供丰富思想资料;
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尖锐和深刻的批判,是启发 工人觉悟和科学研究资本主义的极为宝贵材料;
20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 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6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及其规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空想社会主义 16—17世纪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家庭手工业时期
18世纪 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手工工场时期
1871年3月18日,起义取得胜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6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6第六章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及其历史缺陷是什么?★如何理解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及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所经历的家庭手工业、手工工场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即: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以圣西门。

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理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的党纲《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

(二)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

因为: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二、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的与和平的两种形式,其中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只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文化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重点: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4、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5、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6、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7、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8、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9、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难点:1、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3、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学时安排:2课时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问题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普遍处于大萧条之际,社会主义得到了快速发展,先后建立了15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强大的能够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相抗衡社会主义势力。

共产党组织多达120多个,二战后独立的民主国家许多都自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一度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又使社会主义遭受到巨大挫折。

这是为什么?社会主义为什么具有那么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苏东社会主义大厦为什么几乎在一夜之间夷为平地?一言以蔽之,社会主义在本质上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如何,在一定意义上决定其发展走向。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通过对社会主义的发展运动过程的分析,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必然性和艰巨性,并提出认识社会主义的正确方法。

从而,能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如何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20世纪初,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马克思基本原理6-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马克思基本原理6-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本讲三个问题: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3、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社会主义的涵义(1)“社会主义”渊源“社会主义”一词来源于古拉丁文socialis,是一个形容词,原意是“同伴”、“同伙”、“同志”、“同盟”、“善于社交”。

英文加上了ism变成了socialism——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的涵义社会主义有三种涵义: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制度。

我们这里主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讲。

(3)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历史线索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6世纪初叶——19世纪40年代。

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第二次历史性飞跃:——20世纪初。

十月革命胜利,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三次历史性飞跃:——20世纪。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古代社会的理想观●中国古代的理想社会观:“大同”世界观“大同世界”是孔子首先提出来的。

后来西汉人戴圣编的《礼记.礼运》阐述了孔子的大同思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西方古代的理想社会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理想国》。

古代理想社会观的特点:反对贫富不均,反对剥削压迫,主张财产公有,人人平等;产品绝对平均分配;建立在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落后的基础上,有复古主义色彩。

●中国近代理想社会观:·洪秀全与“天朝田亩制度”·康有为与《大同书》。

(2)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空想社会主义在其3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即:16─17世纪的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写阶段;18世纪的空想共产主义阶段;19世纪前半期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

2、剩余价值的发现,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具有更 剩余价值的发现, 为直接的意义。 为直接的意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块理论基石
(1)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必然性。 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必然性。 (2)剩余价值学说阐述了物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 剩余价值学说阐述了物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 (3)剩余价值学说展示了变革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 剩余价值学说展示了变革资本主义, 正确途径。 正确途径。
空想社会主义综述: 空想社会主义综述: 综述
贡献: 贡献: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 了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 了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对未来社会提出 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缺点:带有虚幻和空想的性质。 缺点:带有虚幻和空想的性质。
(二)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欧文的“公社制度” 欧文的“公社制度”
他主张,通过改造环境来改造人的性格的理论。提出, 他主张,通过改造环境来改造人的性格的理论。提出,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 有制;是一个工、 学相结合的组织;公社实行按需分配原则。 有制;是一个工、农、商、学相结合的组织;公社实行按需分配原则。
⑤把未来社会建立在大工业基础上,实行协作化、计划化整 把未来社会建立在大工业基础上,实行协作化、 体社会生产。 体社会生产。 ⑥对未来社会的劳动问题和分配原则提出精辟见解。 对未来社会的劳动问题和分配原则提出精辟见解。 ⑦提出国家消亡思想。社会权利将由对人的统治变为对物的 提出国家消亡思想。 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 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 ⑧未来社会充分体现民主管理原则。 未来社会充分体现民主管理原则。 ⑨消灭三大差别,妇女解放等。 消灭三大差别,妇女解放等。

成人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第七章复习要点

成人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第七章复习要点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萌芽期:16-17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初期发展阶段。

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

代表作:莫尔《乌托邦》、康帕内拉《太阳城》。

发展期:18世纪以后。

地区: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

代表人物:巴贝夫、摩莱里、马布利。

(了解即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19世纪初期,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里叶和英国的欧文。

P225、P41.空想社会主义是历史上进步的思想体系,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公开面世:1848,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P225+P44.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地革命的原因。

(简答)P226. ·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的基本形式:暴力革命。

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力革命这一主要的基本的形式的同时,也并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提出“同时胜利论”。

P227 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列宁提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由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

P227、P45.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即通过“剥夺剥夺者”、银行和大工业的国有化使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在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背景下,实行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经济上采取一系列非常的、特殊的又带有强制性的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时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练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练习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 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A. 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B. 生产关系为标准C.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D. 以阶级斗争为标准2.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C. 坚持党的领导D.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3.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 进行阶级斗争B. 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D.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4.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A.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 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5. 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A. 集体领导B. 理论联系实际C. 实事求是D. 民主集中制6.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A. 马克思B. 恩格斯C. 列宁D. 斯大林7. 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者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A.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B. 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 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 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8.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A.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B. 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 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 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9. 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A. 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B. 农民问题C. 武装斗争问题D. 国家政权问题10. 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A. 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B. 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C. 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D. 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11. 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B. 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利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 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12.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A.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 德国古典哲学C.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3. 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 “共产主义同盟”的建立C. 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 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14. 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A.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 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 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15.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A.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B. 革命的客观形式和条件所决定的C. 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内部孕育生长起来【单项选择题答案】1.A2.C3.D4.A5.D6.C7.B8.D9.D 10.D 11.B 12.C 13.A 14.B 15.B二、多项选择题1.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A. 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B. 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C. 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D. 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2.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A. 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B. 按劳分配C.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 实行无产阶级专政3.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 夺取国家政权C. 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D.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4. 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A. 攻击和反对共产主义B. 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步入社会主义C. 主张搞三权分立、多党制D. 主张搞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有()A. 发生了新的科技革命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C. 阶级结构出现了新变化D. 经济结构出现了新变化6. 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是()A. 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B. 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C. 德国古典哲学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7. 《共产党宣言》提出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以后的任务是()A. 用革命的暴力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B. 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彻底消灭私有制C. 把全部资料集中在国家手中,使国家有计划地组织生产D. 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8. 列宁的“一国或者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内容主要是指()A. 社会主义将来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B. 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取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C. 社会主义将在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D. 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一国或者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然后波浪式的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9.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A. 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B. 按劳分配C.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共产党领导10.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因为()A. 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B. 封建主义传统长,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C. 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D.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过程【多项选择题答案】1. AC2.ABCD3.ABCD4.ABCD5.ABCD6.BCD7.ABCD8.ABCD9.ABCD 10.AB CD三、辨析题1. 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因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8年以来, 1988年以来,老挝对外实行 年以来 唱响"春天的故事" 开放, 唱响"春天的故事" ,并设立了泰老,中老经济 开放 并设立了泰老, 2004—2006 特区 . 2004 2006 年老挝的 GDP 增长率分别为6 增长率分别为6.5%,7.1%,7.6%. 与此同时,老挝的人民生活水平 与此同时, 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以购买力平 价法计算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 1986年的 746美元提高到 2006年 年的746 美元提高到2006 1986 年的 746 美元提高到 2006 年 2303美元 美元. 的2303美元.
19991999-2000 年 朝 鲜 经 济 增 长 率依次为6 率依次为 6.2% , 1.3% 和 3.7% , 从 唱响"春天的故事" 唱响"春天的故事" 而结束了长达9 而结束了长达 9 年之久的经济负 增长.2002年 增长 . 2002 年 7 月 1 日朝鲜实施了 划时代的著名的改革措施" " 划时代的著名的改革措施 " — — "71措施"之后,经济连续保 7 1措施"之后, 持小幅增长, 2002—2006 2006年经济 持小幅增长 , 2002 2006 年经济 增长率分别为1 增长率分别为 1.2% , 1.8% , 2.2% , 1.0 和 0.8% . 目前 , 朝鲜经济有 所恢复, 所恢复 , 但尚未彻底摆脱困难局 面.
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1,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 志之一 2,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3,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最进步的新型国家政权. 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最进步的新型国家政权.社会主义 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启示 不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政权是站不稳的; 是:不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政权是站不稳的;不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无产阶级政权也是不会长久的.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无产阶级政权也是不会长久的.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在马克思主 义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义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 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苏 联亡党亡国的血泪教训告诫世人: 联亡党亡国的血泪教训告诫世人:工人阶级要实现自己的 历史使命,必须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 历史使命,必须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社会主义 事业的发展必须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事业的发展必须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唱响"春天的故事" 唱响"春天的故事"
2001-2005年 2001-2005年,越南国内生产 总值(GDP)增长依次为: 总值(GDP)增长依次为:6.7%, 6.8% , 7.0% , 7.2% , 8.4% . 2006 年越南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年越南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 GDP 总 值 达 970 万 亿 越 盾 ( 约 合 606亿美元 亿美元) 同比增长8 17% 606 亿美元 ) , 同比增长 8.17% , 人均国民收入从上年的640 640美元增 人均国民收入从上年的640美元增 720美元 2007年越南的经济增 美元. 至720美元.2007年越南的经济增 长率为8 44% 长率为8.44%,成为亚洲地区除中 国外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国外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 来自"无有之乡" 来自"无有之乡"的声音
乌托邦》 《乌托邦》
太阳城》 《太阳城》
莫尔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 来自"无有之乡" 来自"无有之乡"的声音
康有为和他的 大同书》 《大同书》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
空想社会主义 发展的三个阶段
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中国,越南,古巴,朝鲜,老挝成功的改革实践证明, 中国 , 越南 , 古巴 , 朝鲜 , 老挝成功的改革实践证明 , 社 会主义建设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 会主义建设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而只能依靠本国具体国 情的探索来寻找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坚持" 情的探索来寻找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 坚持 " 走自己的 中国,越南,古巴,朝鲜, 路".中国,越南,古巴,朝鲜,老挝成功的改革实践还 证明,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证明,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 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 管理方法. 管理方法.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地位
第一讲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从理论到实践 列宁,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 的探索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一)原因 (二)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 道路
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 (二)社会主义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 辉煌
第三讲, 第三讲,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在社会主义事业中 的地位和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
第一阶段: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 第一阶段: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 义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托马斯莫尔 1478-1535) 莫尔( 托马斯 莫尔 ( 1478-1535 ) , 英国政治 思想家,代表作是《乌托邦》 家,思想家,代表作是《乌托邦》. 托马斯康帕内拉 1568-1639) 康帕内拉( 托马斯 康帕内拉 ( 1568-1639 ) , 意大 利思想家,代表作是《太阳城》. 利思想家,代表作是《太阳城》
1,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 2,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 , 3,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
列宁,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 的探索 (一)列宁 1,历史过程 2,贡献 3,晚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构想
(二)斯大林 一国建成社会主义" 1,"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 2,社会主义工业化 3,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 4,成就 5,苏联模式
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社会主义基本特征 马克思, 1,马克思,恩格斯 2,列宁 (二)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实践中深化 和发展
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一)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 取胜的原因 (二)艰巨性,长期性 艰巨性,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
标志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论
1848年 共产党宣言》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 表
(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现实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在列宁领导下的十月革命, 在列宁领导下的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二)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1,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 2,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3,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 4,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长期的历 史进程
第二讲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 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 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 建设社会主义的复杂性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三)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 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四)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五)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 起来的党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 核心
(一)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 (三)坚持和改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辛辣批判,包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辛辣批判, 含着许多击中要害的见解; 含着许多击中要害的见解;对未来社会主义新制度的 描绘和畅想,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但他们只看到 描绘和畅想,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但他们只看到 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 然灭亡的经济根源;要求埋葬资本主义, 然灭亡的经济根源;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 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 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 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第三阶段:19世纪初期的批判空想社会主义 第三阶段:19世纪初期的批判空想社会主义 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 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圣西门
傅立叶
欧文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 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 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的空想 世纪初期以圣西门 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1959年 1959 年 , 古巴建立了以卡斯 特罗为首的革命政府, 特罗为首的革命政府 , 走出了一 唱响"春天的故事" 唱响"春天的故事" 条古巴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 条古巴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 . 由 于古巴经济政策触动了美国的利 美国于1961 1961年开始对古巴的 益 , 美国于 1961 年开始对古巴的 经济,贸易和金融实行封锁, 经济 , 贸易和金融实行封锁 , 迄 今为止已有40 多年的历史. 40多年的历史 今为止已有 40 多年的历史 . 近年 古巴经济逐渐复苏. 2005年 来 , 古巴经济逐渐复苏 . 2005 年 古 巴 经 济 增 长 11.8% . 2006 年 为 11. 12. 12.5% , 居 拉 美 地 区 首 位 . 2007 年古巴的经济增长率为7 年古巴的经济增长率为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