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多选题
马克思主义多选题库

第一章三、多项选择(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②③)。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C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论的“基本内核”D英国18世纪唯物主义(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②④)。
A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3)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①②③)。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现代辩证唯物主义D唯物辩证法(4)辩证法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①②③)。
A朴素辩证法B唯心主义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是(②③)。
A历史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先验唯心主义(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②④⑤)。
A科学之科学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具体科学的综合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E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7)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是(①②③④)。
A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要求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C马克思主义哲学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表现D共性与个性的统一E真理多元化的表现(8)当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有(①②③④)。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B证明、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C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D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E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9)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到了20世纪已经不适用了。
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①②③④⑤)A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封闭的体系B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僵化的教条C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D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E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0)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窃激为声,皆气也。
马克思主义多选题

A、客观需要决定的 B、实践特点决定的
C、主观需要决定的 D、马克思主义哲学决定的 E、真理本性决定的
3、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 BCD )
49.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 A B )决定的。
(A)真理的本性(B)实践的特点(C)真理的内容 (D)实践的形式
50.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主要缺陷是没有认识到( BC )。
(A)杰出人物的作用(B)人民群众的作用(C)历史的物质根源(D)历史的精神动力
45.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生产方式(ABD )。
(A)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决定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
(C)决定自然界的变化和发展(D)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和发展
47.实践的基本特征是( ABC)。
(A)客观物质性 (B)自觉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D)革命创造性
E、它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改良措施
7、关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E )
A、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B、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C、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D、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
E、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31.马克思一生的两大理论创新是指( CD )。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D、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E、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5、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在于 ( BCDE )
A、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B、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它是解决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手段 D、它是阶级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环节
马克思多选题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2、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3、马克思和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劳动价值论B、唯物史观C、阶级斗争学说D、剩余价值学说4、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两位人物是: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费希特5、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两大特征是:A、阶级性B、科学性C、客观性D、革命性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运动和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A、根本属性B、普遍状态C、主观形式D、存在方式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A、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B、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C、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D、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3、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4、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有:A、心外无物B、物是感觉的集合C、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D、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5、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A、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联系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C、相对和绝对的关系D、有条件和无条件的关系6、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A、心静自然凉B、审时度势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7、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有: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感觉的集合C、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D、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8、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奢糜之始,危亡之渐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9、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 D、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关系10、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有:A、心外无物B、物是感觉的集合C、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D、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A、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B、客观的物质活动C、社会历史活动D、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1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马克思多选题

三.多选题(共98题)334.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经济学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参考答案:CD335.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包括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B.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的列宁主义思想C.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参考答案:ABCD336.空想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具有启发作用的思想是()A.对资本主义的批判B.对平均主义的提倡C.对未来新社会的展望D.对禁欲主义的提倡参考答案:AC337.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不但没有过时,而且还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体现在( )A.马克思主义是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B.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C.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D.马克思主义是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纲领参考答案:ABC338.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有( )A.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B.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C.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D.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参考答案:ABCD339.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参考答案:BCD340.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写的著作是()A.《资本论》B.《神圣家族》C.《共产党宣言》D.《反杜林论》参考答案:BC34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参考答案:ABC34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具有启发作用的思想是()A.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B.劳动价值理论C.自由市场理论D.自由资本主义理论参考答案:AB343.马克思主义诞生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参考答案:ABC344.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途径和条件是()A.认识规律B.尊重规律C.利用规律D.改变规律参考答案:ABC345.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现象形态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
马克思主义多选题库

马克思主义多选题库第一章三、多项选择(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②③)。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 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C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论的“基本内核” D 英国18 世纪唯物主义(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②④)。
A 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B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D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3)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①②③)。
D 唯物辩证法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4)辩证法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①②③)。
A 朴素辩证法B 唯心主义辩证法C 唯物辩证法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是(②③)。
A 历史唯心主义B 客观唯心主义C 主观唯心主义D 先验唯心主义( 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②④⑤)。
A 科学之科学B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 具体科学的综合D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E 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7)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是(①②③④)。
A 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要求B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C 马克思主义哲学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表现D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E 真理多元化的表现( 8)当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有(①②③④)。
A 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B 证明、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C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D 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E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9)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 世纪,到了20 世纪已经不适用了。
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①②③④⑤)A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封闭的体系B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僵化的教条C 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D 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E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0)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窃激为声,皆气也。
马克思多选题5

C、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D、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
9、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AD )
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
C、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A、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C、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D、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1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是( AD )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B、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6、影响市场上商品价格变化的规律有( ABCD )
A、商品价值的变化 B、货币价值的变化
C、供求关系的变化 D、平均利润率的变化
7、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 ABC )
22、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ABD )
A.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B.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C.为计算资本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
D.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
2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主要有( ABD )
B、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C、政治上要求形式上的自由民主、正义平等
D、经济上要求自由竞争、等价交换
马克思题目及答案

绪论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1、2分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2、2分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3、2分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4、2分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 马克思5、2分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 英国宪章运动6、2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7、2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B.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8、2分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B. 亚当·斯密9、2分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劳动价值论10、2分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合理内核11、2分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B. 傅立叶12、2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 俄国13、2分“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4、2分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5、2分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6、2分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 科学性17、2分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与时俱进18、2分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 实现共产主义19、2分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着作20、2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是C. 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39分1、3分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 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 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2、3分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哲学3、3分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 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4、3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5、3分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B. 黑格尔C. 费尔巴哈6、3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A. 亚当·斯密B. 大卫·李嘉图7、3分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 昂利·圣西门B. 沙尔·傅立叶C. 罗伯特·欧文8、3分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 唯物史观D. 剩余价值学说9、3分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A. 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B. 争夺和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C. 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 奥地利皇太子菲迪南大公在南斯拉夫遇刺身亡10、3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D. 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1、3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 阶级性B. 实践性12、3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 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 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 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 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13、3分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列宁指出了一条极为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就是对每一条原理,都要A. 都要历史地考查B. 都要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考查C. 都要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查D. 都要以怀疑的眼光来加以考查三、是非题每小题2分,共8分共计8分1、2分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B. 错2、2分马克思主义是一成不变的.B. 错3、2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简单拼凑在一起的产物.B. 错4、2分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B. 错四、填空题共13分共计13分1、3分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2、6分马克思逝世之后,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提到,马克思一生有两个重大发现,分别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正确答案: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3、4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逐渐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确答案:毛泽东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第一章一、单选题共计30分1、1分“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A.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2、1分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B. 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3、1分“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这是D. 机械决定论的观点4、1分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 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5、1分哲学上两大派别是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6、1分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B. 形而上学唯物论7、1分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话说明时间D. 是相对的8、1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B. 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9、1分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C. 否定之否定规律10、1分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的过程是:C. 人的活动11、1分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B. 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12、1分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B. 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13、1分“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B.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14、1分“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C. 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15、1分列宁的物质定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划清界限的关键在于列宁的物质定义:D. 正确的处理了物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16、1分“一切以条件、时间、地点为转移”的观点是D. 是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17、1分揭示事物发展形式的规律是:A. 对立统一规律18、1分在实践的基本形式中最终其决定作用的是:A. 生产实践19、1分关于人类意识的产生,正确的说法有:D. 意识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20、1分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A. 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21、1分+1“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这种观点属于:A. 反映论22、1分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通过:C. 社会实践23、1分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24、1分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C. 一切从实际出发25、1分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对立在于A. 是否承认肯定和否定的区别26、1分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是:B. 矛盾分析法27、1分在我们分析人时,既要看到其缺点,又要看到其优点,这一工作方法的理论依据是: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28、1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和活的灵魂是:B.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9、1分矛盾的两个属性是指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30、1分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的错误在于割裂了B.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二、多选题共计30分1、1分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D. 物质世界能否被人的思维认识的问题2、1分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 存在就是被感知B. 物是感觉的集合C. 天地万物皆在我心中3、1分下列各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 “绝对精神抄是世界的本质B.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理念”的影子D. “理”是天地万物之根4、1分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B. 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C. 朴素辩证法的思想D.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5、1分长江的年龄到底有多大这里说的长江年龄是指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注入东海的“贯通东流”水系的形成年代.如果说上游的沉积物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顺廷而下能到达下游,这就表明长江贯通了,这就是物源示踪.我国科学家采用这一方法以研究长江中下游盆地沉积物的来源,从而判别长江上游的物质何时到达下游,间接指示了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限.他们经过1 0多年的研究,提出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间距今约2300多万年.这一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显示出A. 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B. 时间和空间的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D.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6、1分下列各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有A. 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B. 认为火是万物的始基C. 认为天地万物由土、金、木、水、火五种基本物质构成D. 认为世界由阴阳二气合和而成7、1分下列各项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的有A. 机械性B. 形而上学性D. 不彻底性8、1分社会的物质性体现在A. 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客观物质过程C. 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D. 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物质力量9、1分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C. 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D. 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10、1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静止是指B. 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C. 事物没有发生位置移动D. 物质运动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11、1分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的有A. 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B. 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区分开不同的事物C. 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D. 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12、1分下列各项说明或体现时间一维性的有A. 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B. 失落黄金有份量,错过光阴无处寻C.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D.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13、1分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关系的有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 方法论影响世界观14、1分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C.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15、1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A. 劳动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B. 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C. 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16、1分某乡村小镇自发现钒矿以来,办了三个钒矿厂,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由于没有严格的环保措施,每天排出大量钒烟,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了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从哲学上看,这一做法违背了A. 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C. 事物联系复杂多样的原理D. 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17、1分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A.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C.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18、1分下列各项属于联系的复杂多样性的表现的有A.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的不同B. 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的不同C.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的不同19、1分辩证法发展的基本历史形态有B. 唯物辩证法C. 朴素辩证法D. 唯心辩证法20、1分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这是因为B.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 对立同意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D. 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21、1分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表现的有A. 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B. 离开内容没有形式,离开形式也没有内容D. 因祸得福,转败为胜22、1分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思想的有A.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B.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C. 利害相生,祸福相因D. 机关算尽,反害自身23、1分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是说,奢侈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C.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4、1分下列各项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A.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25、1分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有A. 摩擦生热,热胀冷缩D. 勤学出智慧,实践长才干26、1分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初始无机养分的是最初来源.气候导致矿物的风化和合成,有机质的形成和积累、土壤中物质的迁移、分解和合成.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活跃的因素.地形可以使物质在地表进行再分配,使土壤及母质在接受光、热、水等条件方面发生差异.时间是阐明土壤形成发展的历史动态过程,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等对成图过程的作用随着时间延续而加强.土壤的生成过程说明A. 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B.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D. 事物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27、1分平衡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状态,小到体操中人在平衡木上的行走,杂技中的骑车走钢丝,独轮车表演,直升机在空中的悬停等,大到人类的生存、地球的运转、天体的运行等等,都是保持平衡的一种状态.世间的万事万物,之所以能不停地运动,发展,前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保持了平衡.要使“平衡”成为人们的“大智慧”就要A. 精确把握事物的度B. 准确掌握辩证否定的方式和方向C. 善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D. 全面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28、1分鲁迅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居,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的头脑中的鬼神观念和形象是B. 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D. 可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其原型的29、1分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有A. 胸有有成竹.料事如神C.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D.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30、1分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的有B.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C. 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有利条件D. 从现实条件出发,尊重客观规律三、辨析题共计40分1、2分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B. 错2、2分唯物主义是重物轻人的物本主义.B. 错3、2分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4、2分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错5、2分“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A. 对6、2分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A. 对7、2分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B. 错8、2分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惟一特性.B. 错9、2分凡是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B. 错10、2分历史决定逻辑,逻辑“修正”历史.A. 对11、2分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产生与辩证思维方法无关.B. 错12、2分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A. 对13、2分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B. 错14、2分世界统一于存在.B. 错15、2分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A. 对16、2分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B. 错17、2分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B. 错18、2分人们在做任何工作之前,总是先有想法,然后才有成果,可见思维是第一性的.B. 错19、2分既然是客观决定主观,那么当一个人犯了错误的时候,主要应从客观上找原因.B. 错20、2分物质的唯一特性在于它是实物,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实物.B. 错第二章一、单选题共计64分1、2分下列选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共同具有的观点有A.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2、2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实践3、2分2014年艾博拉病毒肆虐西非,但广州人对艾博拉病毒却不关心,也知之甚少;反而经过广州、佛山大范围暴发的登革热,多数广州人对登革热的症状、传播途径、防治方法等都有较深理解.这说明B.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4、2分药物对于健康人并没有直接的价值,而对于病人则具有直接的价值.这说明价值具有B. 主体性5、2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用以检验真理的实践总是在具体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要受很多条件的制约,甚至有时用以检验真理的实践本身还可能是错误的实践,所以我们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能一次完成,而一个不断运动发展的过程.这段话的要表达重点是B.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6、2分“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从认识论角度看,这种观点是C. 经验论7、2分认识的本质是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8、2分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B. 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9、2分马克思说:“生产实践的巨大发展,不但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而且自身也提供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实验手段,并使新的工具的设计成为可能.可以说,真正有系统地实验科学这时才成为可能.”这段话说明.B.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10、2分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根据你的理解,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说法是D. 朱熹:理在事先,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还在这里11、2分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现象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根据你的理解,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说法是D. 惠能: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12、2分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C. 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13、2分我们头脑中的一些形象在现实生活中是找不到其原型的,比如金山、飞马、龙、丘比特等.但仔细分析会发现,这些现实中不存在的形象都是由现实中的一些要素组合起来的.如飞马是由马和鸟翅构成,丘比特是由小孩和鸟翅构成,龙由蛇身、鱼鳞、鹰爪、鹿角等构成.这说明D. 人的认识不仅有摩写性,还有创造性.人们不仅接受相关对象信息,而且有对于认识对象信息进行分析、选择、重组、建构和虚拟的能力.14、2分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前者到后者的飞跃.A.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15、2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在这个典故中,是哪种认识形式起作用,而使得士卒“口皆出水”.C. 表象16、2分列子·汤问: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在这个典故中,两小儿对于太阳与人的距离远近这同一认识对象却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这说明A. 人的感性认识虽然生动丰富,但不深刻,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17、2分下列选项哪个不属于理性认识的形式D. 推论18、2分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意志、欲望、动机、信念、习惯、本能等意识形式.关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表述不正确的是D. 总的说来,在人的认识过程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要大于理性的作用19、2分关于唯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认为“凡在理智中的,无一不在感觉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

第【3】题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一块整钢”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块整钢”,它的主 要构成部分有( 。 要构成部分有 )。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第【4】题 】 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的关系是( 。 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的关系是 )。 A.唯物辩证法高于现代系统论 唯物辩证法高于现代系统论 B.现代系统论不断丰富唯物辩证法 现代系统论不断丰富唯物辩证法 C.现代系统论不断深化唯物辩证法 现代系统论不断深化唯物辩证法 D.现代系统论的基本思想蕴含于唯物辩证 现代系统论的基本思想蕴含于唯物辩证 法之中
第【19】题 19】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 )。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 )。 A.改造客观规律 A.改造客观规律 B.改善客观规律 B.改善客观规律 C.认识客观规律 C.认识客观规律 D.利用、掌握客观规律 D.利用 利用、 20】 第【20】题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 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 这是( )。 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这是( )。 A.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A.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B.唯心主义的”精神万能论“的表现 B.唯心主义的 精神万能论“ 唯心主义的” C.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C.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D.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D.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19、正确答案:CD 20、正确答案:BC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9、正确答案:10、BCD正确答案:ABC
第【11】题 11】 下列各对范畴之间的关系, 下列各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包含思维和存在关 系性质的有( )。 系性质的有( )。 A.自由和必然 A.自由和必然 B.真理和客观存在 B.真理和客观存在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D.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 12】 第【12】题 在意识能动性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 在意识能动性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 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B.不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B.不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C.意识的作用能超过物质的作用 C.意识的作用能超过物质的作用 D.意识作用永远超不过物质的作用 D.意识作用永远超不过物质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BC)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B)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二、多项选择题1.“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B)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E.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2.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之固然。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含静。
”“动、静,皆动也。
”这在哲学上表达了(ABC)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E.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CDE)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C.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D.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E.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4.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ABCD)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E.联系的本质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之中5.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BCD)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E.某种时尚开始流行6.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BD)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E.使统一体分解7.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CDE)A.水往低处流B.日出于东落于西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E.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8.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ACDE)A.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D.由变异的积累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E.同样的元素由于结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事物9.辩证的否定是(ABCDE)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发展的环节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E.既克服又保留10.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是因为(ABD)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D.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E.社会规律没有客观性二、多项选择题1.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AB)A.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B.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C.进人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D.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E.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操作系统2.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ABC)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E.通过改造客观世界而支配主观世界的运行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BD)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E.认识是否经历一个过程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BCDE)A.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B.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E.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ABCD)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E.主体与客体的统一6.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CD)A.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B.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C.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E.是否承认世界是可知的7.“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ABD)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E.理论优于实践8.“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
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
”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ABD)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C.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关系D.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E.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9.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是(BCD)A.真理原则侧重于主观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B.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C.真理原则说明认定活动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D.真理原则体现了人的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E.真理原则侧重于现实性,价值原则侧重于理论性10.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ABCE)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E.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存在包括(ABC)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B.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C.经济关系D.全部社会关系E.社会生活的精神生产活动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ABCD)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E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3.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CD)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E社会意识对经济具有反作用4.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段话说明(ABCD)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E.在一定程度上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5.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这是因为(ACDE)A.生产方式是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E.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6.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这是因为(ABCE)A.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人口生产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C.人口生产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D.人口生产不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E.人口生产的社会形式受生产方式制约7.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AB)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E.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水平8.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AB)A.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B.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C.社会形态是永恒的不变的D.社会形态是超社会的、超历史的E.社会形态是由偶然因素所决定的9.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CD)A.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B.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C.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D.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E.指出阶级斗争只有暴力革命一种形式10.“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ACD)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E.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史观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A.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B.所有权是所有制的基础C.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是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D.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所有权2.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ABCD)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B.商品的社会属性C.交换价值的基础D.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CD)A.个别劳动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4.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有多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ABcd)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5.以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BD)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C.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D.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6.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括的各种矛盾主要是(ACD)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7.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BCD)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8.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