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多选题)

合集下载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选多选题(附答案)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选多选题(附答案)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选多选题(附答案)
考研已进入最后两个月的冲刺阶段,为帮助各位考生更好的备考冲刺,特整理了“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多选题及答案”以供学员参考使用。

祝各位考生复习顺利!
 考研政治出题动向预测
 考研英语写作常用100句精选
 近十考研数学考查题型分析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系中具有哲学基本问题性质的有
A.天人关系B.名实关系
C.理气关系D.形神关系(答案)ABCD 2.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世界是毫无规律的堆积B.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马克思主义多选题库

马克思主义多选题库

第一章三、多项选择(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②③)。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C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论的“基本内核”D英国18世纪唯物主义(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②④)。

A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3)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①②③)。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现代辩证唯物主义D唯物辩证法(4)辩证法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①②③)。

A朴素辩证法B唯心主义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是(②③)。

A历史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先验唯心主义(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②④⑤)。

A科学之科学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具体科学的综合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E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7)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是(①②③④)。

A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要求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C马克思主义哲学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表现D共性与个性的统一E真理多元化的表现(8)当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有(①②③④)。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B证明、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C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D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E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9)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到了20世纪已经不适用了。

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①②③④⑤)A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封闭的体系B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僵化的教条C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D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E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0)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窃激为声,皆气也。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试题(A)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试题(A)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试题姓名:______ 学号:______ 分数:______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2.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的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3.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C)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法国空想社会主义C、德国古典哲学D、法国哲学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6.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A)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唯理论唯心主义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7.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D)A、是否坚持唯心论B、是否坚持辩证法C、是否坚持唯物论D、是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8.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这是对运动的(C)A、唯心主义理解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C、辩证唯物主义理解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9.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C)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10.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D)A、个人积极性的发挥B、集体智慧的调动C、解放思想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11.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没有语言就不会有思维和意识,这种观点属于(C)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马克思主义哲学D、历史唯心主义12.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指出,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是一种(C)A、唯心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13.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D)A、人可以改变规律B、人可以创造规律C、人可以消灭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14.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D)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15.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C)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规律16.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因为辩证的否定(C)A、把旧事物完全抛弃B、使旧事物发生量变C、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D、是从外部强加给事物的17.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体现了(D)A、事物发展的直线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回到出发点的运动C、事物发展的周而复始的循环性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8.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19.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多选练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多选练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多选练习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B.知识的汇总C.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E.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实践基础和阶级条件是()A.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发展B.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需要C.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日益激化D.德国古典哲学的优秀理论成果E.前人提供的一切思想资料3.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有()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E.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4.坚持可知论的哲学派别包括()A.辩证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彻底的唯心主义E.朴素唯物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B.普遍与特殊的关系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E.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的伟大变革,这是由于()A.实现了辩证法同唯物主义的统一B.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同唯物历史观的统一C.无产阶级和被压迫群众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理论武器D.发现了唯物史观E.代替了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7.下列哲学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B.“心外无理”C.命中注定D.***宣扬的“渡人上天堂”的理论E.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原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是()A.在实践中实现了革命性的科学性的统一B.把自己的哲学叫做实践的唯物主义C.联系和发展的统一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E.为无产阶级斗争实践服务9.下列哲学观点属于人本主义的有()A.超人哲学B.“生命本身就是强力意志”C.“有用即真理”D.“人就是自由”E.“物是感觉的复合”10.下列哲学派别属于科学主义思潮的有()A.存在主义B.实证主义C.逻辑实证主义D.实用主义E.唯意志主义1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本质区别表现在()A.阶级属性不同B.服务对象不同C.理论实质不同D.前者是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后者是现代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E.前者以实践为基础,后者建立在抽象的人性论或主观经验的基础上12.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仍然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哲学是因为()A.它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B.它是分析现时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论武器C.它能解决一切具体问题D.它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和解决当今世界全球性问题的正确方法E.它使哲学发展到顶峰13.现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宇宙观B.证明、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C.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步和发展D.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E.必须对现代科技发展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新的哲学概括14.一提起哲学,就少不了“两个对子”,它们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C.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D.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斗争E.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15.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同样是不可想象的。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试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答: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指的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指的是客观实在性,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答: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科学方法,它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和斗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识”概念指的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识”概念指的是人的主观性,即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认识。

5、什么是唯心主义?答:唯心主义是一种认为精神或思想是第一性的哲学观点,它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精神或思想是世界的本原。

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有什么区别?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有本质区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是客观存在的,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是精神的或者是思想的。

7、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概念。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概念指的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实践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基础。

8、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发展”概念。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发展”概念指的是事物的前进性和上升性,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发展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马哲期末考试试题答案一、简答题1、请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答案: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既不同于唯心主义把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原,也不同于旧唯物主义用纯粹的自然科学来代替哲学上讲的物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包括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而且包括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

2、请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多选题(5)

马克思主义哲学多选题(5)

第【232】题下列选项中,属于认识的客体的有()。

a.人认识到的自然界b.社会现实中的事件c.人的主观精神d.作家创造的文学作品正确答案:abcd第【233】题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a.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b.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正确答案:abcd第【234】题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c.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正确答案:bcd第【235】题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生动具体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正确答案:abcd第【236】题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一次更重要的飞跃,这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正确答案:abcd 第【237】题要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做到()。

a.把关于事物的认识与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b.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创造c.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d.要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正确答案:acd第【238】题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这是因为()。

a.人的认识受到客观事物发展过程的限制b.人的认识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c.人的认识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工具的限制 d.人的认识受到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正确答案:abcd 第【239】题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打击,毁掉哥白尼的书,烧死布鲁诺,监禁伽利略,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日心说”。

马克思主义多选题库

马克思主义多选题库

马克思主义多选题库第一章三、多项选择(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②③)。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 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C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论的“基本内核” D 英国18 世纪唯物主义(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②④)。

A 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B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D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3)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①②③)。

D 唯物辩证法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4)辩证法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①②③)。

A 朴素辩证法B 唯心主义辩证法C 唯物辩证法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是(②③)。

A 历史唯心主义B 客观唯心主义C 主观唯心主义D 先验唯心主义( 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②④⑤)。

A 科学之科学B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 具体科学的综合D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E 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7)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是(①②③④)。

A 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要求B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C 马克思主义哲学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表现D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E 真理多元化的表现( 8)当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有(①②③④)。

A 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B 证明、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C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D 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E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9)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 世纪,到了20 世纪已经不适用了。

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①②③④⑤)A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封闭的体系B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僵化的教条C 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D 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E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0)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窃激为声,皆气也。

马哲多选题

马哲多选题

一、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BC)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B)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多项选择题答案】1.BCD2.BCD3.ABC4.BC5.AB6.ABC7.CD8.AB9.BCD 10.ABCD二、多项选择题1.“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B)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E.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2.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多选题)1、马史思主义产生的主要的自然科学前提是(BCD )。

A.康德星云假说B.达尔文进化论C.细胞学说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2、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有(CD )。

A.康德的哲学B.费希特的哲学C.黑格尔的哲学D.费尔巴哈的哲学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块整钢”,它的主要构成部分有( BD)。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4、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的关系是(BCD )。

A.唯物辩证法高于现代系统论B.现代系统论不断丰富唯物辩证法C.现代系统论不断深化唯物辩证法D.现代系统论的基本思想蕴含于唯物辩证法之中5、理论联系实际就要(ABCD)。

A.认真读书、刻苦学习马列主义B.分析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C.联系当代世界的深刻变化D.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6、马克思主义把科学看作(AB)。

A.是“历史的有力杠杆”B.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C.是“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尺”D.是“历史进步的最高标准”7、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涵义包括(BD)。

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性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问题D.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8、下列论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BCD)。

A.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B.世界是上帝创造的C.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绝对精神派生的D.理在气先9、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BCD )。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汇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C.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D.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实证材料1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体系,因为它是(ABC )。

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B.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C.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D.主体与客体的统一11、下列各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包含思维和存在关系性质的有(ABD )。

A.自由和必然B.真理和客观存在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D.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12、在意识能动性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AC )。

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B.不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C.意识的作用能超过物质的作用D.意识作用永远超不过物质的作用13、造大楼得先设计图纸,然后造楼,这说明(BC)。

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D.意识可以创造物质14、物质是(ABC)。

A.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B.不依赖人的感觉的客观实在C.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D.人的感觉的组合15、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因为(AC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和物质实际上是一个东西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运动是物质的承担者16、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为(BCD )。

A.运动就是静止,静止就是运动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静止中包含运动D.运动时有静止的存在17、意识的本质是(BCD )。

A.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B.人脑的机能C.人脑的属性D.对客观事物的反映18、物质运动规律的特点有(BCD )。

A.主观性B.稳定性C.普遍性D.重复性19、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CD)。

A.改造客观规律B.改善客观规律C.认识客观规律D.利用、掌握客观规律20、“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

”这是(BC )。

A.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B.唯心主义的“精神万能论”的表现C.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D.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21、高级运动形式和低级运动形式之间的关系是(AB )。

A.高级运动是由低级运动转化而来的B.高级运动形式中包括低级运动形式C.高级运动形式不依赖低级运动形式D.低级运动形式也不依赖高级运动形式2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因为它(ABCD )。

A.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B.阐明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C.是贯穿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路线D.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钥匙23、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中,必然性(ABCD )。

A.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B.是与偶然性既对立又统一的哲学范畴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偶然性D.深藏于偶然性背后,并制约着偶然性24、脱离了人体的手就变成了没有生气的、死的东西,这是(BCD)。

A.形而上学片面、孤立的观点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系统论的观点D.部分受整体决定和制约的观点25、假象(BCD)。

A.是主观的B.是客观的C.容易使人产生错觉D.也是本质的表现26、运用可能性区分为多种情况的观点,指出下列关于”大海捞针”与“水中捞月”的说法中正确的(ABC )。

A.“大海捞针”是可能的,尽管很艰难B.“水中捞月”是不可能的C.“大海捞针”属于抽象可能性D.“水中捞月”是人主观意志的想象,可以转化为现实27、看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AD )。

A.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两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C.一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既要全面,又要抓重点28、认识事物的量的意义在于(BCD )。

A.它是认识事物的开始和认识事物的前提B.它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C.它对事物做出数量分析,使人们做到胸中有数D.它能把同质的事物区分开来29、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BD)。

A.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不平衡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不平衡C.普遍矛盾与特殊矛盾的不平衡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不平衡3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普遍的,其具体表现形式是特殊的。

下列各项正确反映否定之否定规律表现形式的特殊性的有(BCD )。

A.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相同的否定形式B.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C.不同事物的发展过程有不同的曲折性D.不同事物的发展周期各有其不同的特点31、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它区分为多种情况,其中有(ABCD )。

A.可能性与不可能性B.现实可能性与抽象可能性C.好的可能性与坏的可能性D.可能性量的大小32、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从属地位,它(ACD )。

A.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B.对事物的发展不起作用C.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D.使事物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具体特点33、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ACD )。

A.相互区别的事物、现象或要素之间的联系B.只看到事物、现象或要素之间的区别C.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D.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34、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分别是(AB)。

A.否定是联系的环节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C.否定与肯定绝对对立D.否定是由外力推动的35、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AD )。

A.循环论B.诡辩论C.激变论D.直线论36、矛盾的普遍性是指(AD)。

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B.事物在它刚刚形成时没有矛盾C.矛盾只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D.每一事物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运动37、下列各项属于矛盾的同一性的有(ACD )。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相互排斥C.矛盾双方相互贯通D.矛盾双方相互渗透38、决定事物的根本性质及其发展的基本趋势的联系(ABCD )。

A.内部联系B.本质联系C.必然联系D.主要联系3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AD)。

A.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B.是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循环过程C.是直线式前进的过程D.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40、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关系是(BCD)。

A.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B.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41、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原理告诉我们(AD )。

A.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B.解决了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也就自然得到解决C.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是不变的D.抓住了主要矛盾时,也要注意非主要矛盾的解决42、否定之否定规律第三阶段同第一阶段相比(CD )。

A.根本性质不同B.形式完全相同C.仿佛回到原来出发点D.高级阶段重复低级阶段某些特征4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依据是(ACD)。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44、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是(ACD )。

A.取其精华,弃其糟粕B.全盘否定C.批判地继承D.推陈出新,古为今用45、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BCD )。

A.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B.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C. 两者分属不同的层次D. 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46、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 AD)。

A. 物质与意识谁是第一性的问题B. 世界是否彼此孤立的C. 世界是否静止不变的D. 世界是否可知4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必然性在于它是(ABCD )。

A. 19世纪40年代欧洲各国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对抗的结果B.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C. 19世纪自然科学重大发展的哲学总结D. 欧洲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更高发展的必然4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它的(BC )。

A. 先进性B. 阶级性C. 实践性D. 群众性49、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ABCD )。

A. 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B. 关于自然界、社会、人类思维运动和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C.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D.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50、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ABCD)。

A.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掌握科学的知识工具B. 深入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C. 改进工作方法和提高工作能力D. 在风云变幻的现实面前能够鉴别真伪,站稳立场,勇于和善于斗争5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因此应做到(BCD )。

A. 用什么就学什么,学什么就立即用什么B. 认真读书,完整准确理解其精神实质C. 运用其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D. 反对学习中的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52、有关哲学和世界观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

A. 世界观对世界的看法和观点,是朴素的、自发的、未经论证的,因而还不是哲学B. 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哲学是世界观的系统理论C. 一个正常的人都会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形成某种看法和观点,具有一定的世界观,因而也就具备了哲学思维的实际基础D.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53、于世界的本质问题,正确的说法是( ABCD)。

A. 它是哲学基本问题中最根本的方面,是全部哲学最高最重要的问题B. 它贯穿于社会历史观在内的全部哲学问题之中,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历史起点C. 它是哲学的逻辑起点,其他所有哲学问题都是从这个词题中派生出来的D. 它规定着各派哲学的发展方向,最终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的哲学派别54、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说法,正确的说法是(ABC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