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P2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P2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P2---P3答:1.工业革命的完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日益暴露,阶级矛盾激化。

3.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4.三大理论(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提供思想来源。

5.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努力二、自由人联合体用在《资本论》里,马克思强调要达到的理想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把共产主义社会称为“自由人联合体”.》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他们直接把唯物史观称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也曾在《资本论》中,更简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称为“自由人联合体”,是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主要形式?【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它可以通过国家调节经济生活,加强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更好地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更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无论采取国有经济的形式和国有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结合的形式,还是国家在私人垄断企业外部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总之,所有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其实质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主要形式】:(1)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

它既可以通过国家利用财政收入投资建立,也可以通过国有化的方式将一些私人企业变成国有企业,但是最终日的都是为垄断资本的根本利益服务的。

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知识点解析】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阶级基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不断 发展壮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从19世纪30年代起,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法 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 织工人的起义,提出了“反对私有制社会”的战斗口号,提 出建立人民宪章的主张。这些斗争震撼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标志着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 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知识点解析】
(3)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还有其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先进思想成果的结晶,它批判地继 承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优良传统。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则是德国的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 是近代哲学发展的最高形式,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 峰。黑格尔是辩证法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最大功绩就是 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把整个自然的、历史 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 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 联系。
【典型例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惟有D 项符合题目“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的规定性。
【答案】D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典型例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 .17世纪美国哲学 C.18世纪法国哲学 D.德国古典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典型例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知识点解析】
(2)科学前提: 从19世纪开始,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进入了整理材料、寻找内部联系和跨门类研究的阶段,形 而上学的自然观逐渐被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的缺口。特别是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 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及各种物质形态之间联系和 发展的辩证性质,为哲学总结自然现象以及认识它们的一 般规律提供了可靠的知识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历史必然性-精选文档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历史必然性-精选文档

结语: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世界观转变的原因
他们都是革命实践家。积极地参加工人 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在革命实践中转 变了阶级立场。 他们都是严肃的科学家,都进行了理论 联系实际、深入广泛的科学研究。在对 旧世界、旧传统、旧观念的批判中完成 了世界观的转变。
拉法格评价马克思
拉法格(马克思的女婿,著名的马克思主义 者)曾说过:“马克思虽然深切同情工人阶 级的痛苦,但引导他信仰共产主义观点的并 不是任何感情上的因素,而是研究历史和政 治经济学的结果。他确信,每一个不为资产 阶级利益影响,不为阶级偏见所蒙蔽的公正 人士,必然会得出同样的结论”。这段话很 深刻,这是说,朴素的感情代替不了坚定的 信仰和高度的觉悟。
中学教师给马克思的评语: “能很好地翻译和解释古典作品中最艰深 的地方,特别是那些与其说难在文字的 晦涩、无宁说难在内容和思想的逻辑关 系的地方;他的拉丁文俄文表现出丰富 的思想和对题义的深刻理解,不过与主 题无关的议论往往过多。”“闪现着一 种思想的火花” 。
马克思:《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2、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高度发展起来后,无产阶 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进行阶级斗争需要新 的世界观指导。欧洲19世纪30-40年代爆发 的三大工人运动:
1831-1834年法国里昂的纺织工人两次大起义; 1834-1842年英国工人阶级为了争取普选权而掀 起的全国性的大宪章运动; 1844年,德国爆发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大起义。
1842年11月恩格斯到英国曼彻斯特“欧 门-恩格斯”纺纱厂工作,使他有机会深入 了解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他写道:“我愿意在你们的住宅中看到你们,观察 你们的日常生活,同你们谈谈你们的状况和你们的 疾苦,亲眼看看你们为反抗你们的压迫者的社会的 和政府的统治而进行的斗争。我是这样做了。我抛 弃了社交活动和宴会,抛弃了资产阶级的葡萄牙红 葡萄酒和香槟酒,把自己的空闲时间几乎都用来和 普通工人交往,对此我感到高兴和骄傲。”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四十年代的欧洲,这是国际共产主义兴起的年代。

它的产生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初步成熟必不可分。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正式宣告了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建立,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障碍。

17世纪和18世纪,欧洲发生的第一次科技和产业革命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经济物质基础。

工业革命是从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代替了以手工业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的革命,既是一场技术革命又是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

这一历史性变革不仅创造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阵营,还带来了另一个重要的社会后果,即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方式之间的矛盾。

随着矛盾日益激化的结果就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为了探求经济危机的根源,解释资本主义本质,解救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找到克服经济危机的措施和方法,就成了时代的要求,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

在产业革命中,随着机器的大规模使用,工人变成了机器的附属品,社会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工人与资本家的斗争也越来越激烈。

到了19世纪30,40年代,出现了大规模的有组织的工人起义。

三大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但是三大工人起义的失败又表明,无产阶级要达到自身解放的目的,必须有革命的科学理论的指导。

近代工业无产阶级的形成和无产阶级独立政治运动的开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政治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者同盟是如何建立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工人运动的发展需要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马恩认识到这一点,便努力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积极开展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活动。

1846年,他们在布鲁塞尔建立了一个以宣扬科学共产主义、加强各社会主义团体之间联系为宗旨的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为共产主义政党的建立提供了组织和思想条件。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根源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资本主义的发展充分暴露了社会历史本身物资的和辩证的性质,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无产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迫切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出了历史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条件1、19世界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的激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条件。

机器生产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资本主义固有的内部矛盾日益加深,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暴露在人们面前。

资本主义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更加开阔了人们的眼界,社会发展的辩证性比以前更加明显地被揭露出来。

2、19实际30至40年代,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

3、无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同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丰富经验,为这个科学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经验。

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产生,标志着无产阶级从自发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

马克思主义形成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形成的过程
来自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3.思想基础(马克思知道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优秀的成 • 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学和法国,英国空想 • 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 • 人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 (1).德国古典哲学-直接理论来源 • 辩证唯物主义 • 历史唯物主义 • (2).英国古典政治学 • 劳动价值论 • 剩余价值学说 • (3).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④唯物史观-阐述了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思想”,论述 • 了政治对经济的能动作用及革命理论对革命运动的指导作用。揭示了阶级、国家的 • 本质,论证了群众、领袖、阶级和政党的关系。
在政治经济学上 列宁《论欧洲联邦口号》,《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创造性地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其中阐述了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 义的绝对规律理论;系统阐述了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本质及其基本特征,阐 述了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发展以及向更高社会制度转变的必然性。
2.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民族化发展道路 • 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这种发展,既指马恩根据实践的 • 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也指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马 • 克思主义后继者对其理论的创新发展。 • (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 马克思主义要随着时代、现实、社会、历史和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地调 • 整自己的内容和形式,要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来分析和解决不同时代和 • 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从而得出创新性的结论。其实质,涉及马克思主义对待 • 时代和对待自己的方式和态度。 • (2).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 • 从理论上看,马克思主义是国际性的学说,它不是针对某一国家或某个 • 局部地区的学说。它提供的是一般性原则,对其应用必须是具体的,必须与各国的 • 具体实践相结合,走民族化的发展道路。 • 从实践上看,马恩逝世后,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根据本国的实践经验创 • 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其推向列宁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阶段,使马克 • 思主义以各具特色的民族化的理论形态传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一)经济社会根源: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18世纪60年代开始,一场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革命兴起,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同时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开始发展、激化,周期性地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就是这种矛盾的突出表现,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随着机器大工业对工场手工业、雇佣劳动制度对封建生产关系的取代,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段。

资本主义的残酷压榨引发了工人们的反抗,19世纪30-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都以失败告终,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对现存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系统理论,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这就成为马克思注意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三)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当代资本主义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3)当代资本主义发生这些变化的实质。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五)政治制度的变化;(2)一是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二是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三是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四是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 资本主义发生了历史性变化19 世纪上半夜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发生历史变化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国家已经确立了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尖锐,无产阶级已经发展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自18 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欧国家相继发生大机器替代工场手工业的产业革命,从而彻底改变了资本主义工厂手工业时期生产力发展相对迟缓的状况。

大机器及其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把过去个体的,分散的生产资料变成了由许多人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导致了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使各个企业和各个部门间的相互联系日趋加强,从而使生产活动从个体活动变为社会活动,使产品成为许多人共同活动的结果。

不仅如此,大机器及其生产方式还把过去狭小的地方市场汇聚成统一的国内市场,进而发展成为世界市场。

大机器及其生产方式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运用,使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空前水平,资本主义经济由此突飞猛进。

产业革命不仅是生产技术和社会生产的革命,同时也是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它所造就的以及其生产体系和资本主义制度占据了统治地位。

但同时,也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开始逐步激化起来,经济危机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发展的结果。

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引起的生产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的急剧变革,表明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是历史的范畴,它的存在是暂时的、相对的和有条件的,从而从根本上打破了以往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由于工业革命使物质基础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现实,阶级斗争和物质利益之间的内在联系明显暴露,这就为人们科学地说明社会形态的物质基础和变革的动力提供了可能。

同时,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打破了各民族的闭关自守状态,这种状况使得人们有可能突破狭隘的民族界限,通过对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社会历史的比较研究,发现其中的重复性和必然性,即发展社会发展的一般客观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种科学理论的产生除去理论家的创造和发明之外,总是与产生这种理论的社会的历史条件分不开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个当然也是如此。

正所谓社会历史条件主要指:社会实践的发展的阶段和阶级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前人所提供的思想资料。

其中包括:
1、社会实践和阶级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这个时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激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冲突日益尖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实践的基础和阶级条件。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欧洲最早可以追溯到14~15世纪,到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已经在欧洲一些国家确立起来。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产业革命的发生与扩展,蒸气机的发明和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的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

航海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使用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资产阶级的这些历史成就,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历史进步和发展,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正面、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和社会历史的内在联系提供了可能。

另一方面也使得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日益尖锐和激化,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其突出表现就是愈来愈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危机频繁出现。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它的发展规律,它将向什么方向发展,代替它的未来社会将具有什么样的基本规定性等等,便是那个时代提出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正是在这种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的。

2、自然科学前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离不开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推动了自然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自然科学和发达的工业一起变革了自然界,为正确地揭示自然界的规律、结束人们对自然界的幼稚态度、打破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创造了条件。

19世纪40年代以来,一些以研究自然界发展过程为特点的新的学科相继产生和发展起来,如地质学、胚胎学、动植物生理学、有机化学等,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作为自然科学重大成就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恩格斯指出:“由于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化巨大进步,我们现在不仅能够说明自然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而且总的说来也能够说明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的清晰图画。

”这就是说,“新的自然观就其基本点来说已经完备:一切僵硬的东西溶解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恒存在的特殊的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恩格斯的论述精辟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生产的自然科学前提。

3、思想理论来源
自古以来,人类就在劳动实践和社会生活中积累了许多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对人类这些优秀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的是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有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其中对马克思影响最大的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黑格尔在哲学上最杰出的成就是辩证法。

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方式系统地阐述了辩证法基本规律的哲学家,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他的重要成就是打破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统治,恢复了唯物主义的王位;他还批判了宗教和神学,是一位杰出的无神论者。

但这两位哲学家的理论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观念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地建立在人本主义基础之上的,总的说来超出旧唯物主义的范围。

马克
思结合当时的社会实践,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辩证法思想,并对之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批判地吸取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基本内核”——唯物主义思想,并克服了它的形而上学性、机械性和不彻底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吸收前人优秀哲学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

19世纪40年代以来,社会历史的发展,阶级斗争实践的条件,自然科学的进步和成就,哲学自身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个时代产生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如果不是马克思,也会由别的什么人把这种理论创立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