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壁粗糙度对嵌岩桩承载力的影响_刘利民

合集下载

孔壁粗糙度对钻孔灌注桩侧摩阻力的影响

孔壁粗糙度对钻孔灌注桩侧摩阻力的影响

从表 1 以看 出 ,当粗 糙度从 006提高 到 00 6时 , 可 .3 .7 桩 侧阻 力从 11 P . M a提高 到 2O P ,提高 了 8 % 0 .0 M a 0 ;当粗 糙度 从 006提高到 010时 ,桩侧阻 力从 20 M a .7 .0 . P 提高 到 24 P ,提高 了 2 .% .5M a 25 。由此可见 ,当从完全光滑到 具有 定粗 糙度 时 ,桩 侧阻 力有很 大的提高 ,随 着粗 糙度 的进 步提高 ,桩侧阻 力提高的幅度将减小。
0 前言
在影 响钻孔灌 注桩桩侧 阻力的诸 多因素 中 ,孔 壁粗糙 度是一个 十分重要但长 期以来却被 忽视的 因素 ,究其原 因 主要是就 目前的技 术水平而言 ,人们 很难对孔壁 的粗糙度
为土的内摩擦角) ,而对于不带套管的钻孔灌注桩 ,侧表面 非常粗糙 , 6可取 ( 3 ~ 。对于嵌岩桩 而言 ,孔 壁粗 2 ) 。 / 糙度对桩侧阻力亦有不可 忽视 的影响。
维普资讯
第2 8卷第 8期
VO .8 NO8 12 .




B L I G C NS R C 1 N UID N 0 T U T 0
孔壁 粗 糙 度对 钻 孔灌 注 桩 侧 摩 阻 力 的 影 响
E e to f c fRou ghn s fBor a l de F iton e so e W l on Si rc i
桩 土界 面情 况 桩 径 ( l 长 ( 桩 侧 抗 拔 极 限 阻 力( P ) Hl 桩 n) m) k a
研究 了孔壁粗糙度对钻孔灌注桩抗压和抗拔侧阻力的影响, 这 为进行 灌注桩承载 力优化设计提 供了理论基础 和试验 依
据 ,并 对于深入研 究孔 壁粗糙度 的影响 ,具 有十分重要 的

嵌岩桩竖向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

嵌岩桩竖向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
维普资讯

_ 】 l

载 力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张 百 全
值 、 岩 深 度 、 岩 深 径 比 、 岩 段 嵌 嵌 嵌 桩径 、 岩段 岩土 物理 力学性 能 、 嵌 持 力 层 承 载 力 标 准 值 等 九 个 影 响 因 素 。公 式 中并 未 考 虑 孑 壁粗 糙 程 度 、 L 护 壁形式 、 弹性 模量 E 砼 c低 于 岩 石 弹 性 模 量 E 时 的 影 响 ,也 未 考 虑 桩 r 底 沉 渣 变化 和桩 距 变 化 的影 响 , 更 未 考 虑 桩 顶 允 许 沉 降 发 生 变 化 的 影 响 ,事 实 上 ,这 些 影 响 是 客 观 存 在

石 类 土 , ‘ 。07; 于 其 它 情 况 , 取 = . 对
取 ‘ . 1 = 。
q , 据 成 桩 工 艺 , 规 范 [ 根 按 I 表
528 1取 值 。 ..—
31对于 固有 因素 , ̄ 3 - . ck为只 能 . ; 依 赖 于详细 的地 勘 资料 , 而在 所有 固有 因素 中 , ( ) 岩 土 的性 状 对 嵌 岩 桩 竖 向 承载 力 的影 响是 最大 的。 为此 规 范 、 2 9条 规 定 , 据 土 的物 理指 标 与 承 载 、 根 力参 数之 间 的经 验 关 系 , 大直 径 桩 ( 嵌 岩 与非嵌 岩 桩 ) 单桩 竖 向极 限 承载 力 标准 值 , 按 下式 计算 : 可
的。
关键词
壁砼 弹 E c

竖 向 承 载 力 影 响
因 素 ; 沉 渣 厚 度 ; 粗 糙 度 ; 护 ② ③ ④
1 概 述
多年 以来 , 多 的 国 内外 工 程技 术 众 工 作 者对 嵌 岩 桩 的竖 向承 载 力 传递 规 律 及影 响因 素进行 了广泛 的研究 。 大量 研 究资料 表 明 : 岩桩 的承 载 能力 与桩 嵌

粗糙度对超长嵌岩桩承载特性影响的研究

粗糙度对超长嵌岩桩承载特性影响的研究

粗 糙 度对 超 长嵌 岩 桩 承 载 特 性 影 响 的研 究
昌 钰 丁洪 元 陈 斌
( 中 台 集 团武 汉勘 察研 究 院有 限公 司 , 武汉 4 3 0 0 8 0 )
摘要 : 研究 目的 : 为探讨粗糙度对超 长嵌岩 桩承载特性的影 响, 对武 汉市某大桥 的桩 基工程 , 运用有 限元方法 分析了不 同桩侧粗糙程度下 , 桩基沉降量 、 桩侧 摩擦 力分布和桩身轴力分布情况 , 并 与室内模 型试验所得 出的 结果 进行对 比分析 。 研究结论 : ( 1 ) 桩侧越 粗糙 , 桩侧摩擦力 越容易发 挥 , 桩侧摩擦 力越 大 , 相 同竖 向荷 载作用 下 的桩 顶沉 降
Abs t r a c t: Re s e a r c h pur po s e s :Ba s e d o n t he p i l e f o u n d a t i o n s o f a b r i dg e i n Wu h a n Ci t y,t h e i f n i t e e l e me n t me t ho d i s u s e d t o s t ud y p i l e s e t t l e me n t ,pi l e s i d e f r i c t i o n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a n d a x i a l f o r c e d i s t ib r u t i o n wi t h d i f f e r e n t pi l e s i d e r o u g hn e s s . T he n c o mb i n e d wi t h t h e l a b o r a t o r y mo d e l t e s t r e s ul t s,e x p l o r e d t h e r o u g h n e s s o n t h e b e a ing r c h a r a c t e is r t i c s o f s u p e r— l o n g r o c k —s o c k e t e d pi l e s . Re s e a r c h c o n c l u s i o ns: Th e r e s ul t s s h o ws t h a t t h e pi l e s i d e f ic r t i o n i s e a s i e r t o pl a y a s t h e s u r f a c e o f p i l e i s r o u g h e r,f o r t h i s r e a s o n t he p i l e s i d e f ic r t i o n g e t b i g g e r a n d t h e p i l e s e t t l e me n t be c o me s ma l l e r .I n t h e s a me t i me,t h e r a t e o f t r a n s f e r l o a d o n p i l e t o p t o t h e 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 a n d s o i l i s f a s t e r ,a n d t he d e p t h o f t r a n s f e r t he s a me l e v e l o f v e  ̄i c a l l o a d b e c o me s ma l l e r . Ho we v e r,t h e r o u g h n e s s d o e s n o t mu c h a f f e c t t h e l o a d p r o p o r t i o n o f p i l e t i p. Th e c o n c l us i o n s c a n p r o v i d e a r e f e r e n c e or f d e s i g n a n d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s u p e r—l o n g r o c k—s o c k e t e d p i l e. Ke y wo r ds:r o u g h n e s s ; r o c k—s o c k e t e d p i l e; i f ni t e e l e me n t ; b e a r i n g c h a r a c t e is r t i c; l a bo r a t o r y mo d e l t e s t s

桩基承载性状研究的新进展_刘利民

桩基承载性状研究的新进展_刘利民

20% ~ 30% 。 根据 Meyerhof 的理论, 桩基础的破坏形
式可以用图 4 的形式来描述。在桩端荷载作 用下, Ñ 区的土体首先向下运动并通过 Ò 区 和 Ó 区的土体作用于 Ô 区。这一过程的结果 将引起桩端附近土体的挤密并使作用在桩身 下部的法向应力增加而最终导致桩身摩阻力 的增加, 而且这一现象随桩端土强度的提高 而更加明显。
7000
桩端荷载 R ( kN )
1300 810 780 160 30
R/ P (%)
29. 5 14. 2 8. 4 1. 8 0. 4
2) 桩端阻力在桩身总荷载中所占的比 例与桩端土层的性质有关。一般说来, 桩端
19
中国岩土 2000 年
岩土工程界
土层的强度越高, 桩端阻力在桩身总荷载中 所占的比例就越小。反之, 桩端阻力在桩身 总荷载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大。这一点和根据 各种规范中计算得到的桩端土强度越高, 其 分担的荷载就越大的结论并不一致。
L/ d
桩侧土性
桩端土性
极限荷载 P ( kN)
17. 0 砾土、粘土、砾质粘土 强风化花岗岩 4400
12. 0 淤泥质粘土、强风化花岗岩 强风化花岗岩 5720
22. 5
砂、卵石、砂岩
泥岩
9220
46. 0 砂粘土、粘砂土、粉中砂、粘土 砂质粘土岩
6500
54. 0 砂粘土、粘砂土、粉中砂
细砂岩
2000 年第 1 期
中国岩土 2000 年
桩基承载性状研究的新进展
刘利民, 男, 生于 1967 年, 博士, 高级工程师。1989 年毕业于南京建 筑工程学院, 1997 年毕业 于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获工学博士学 位。现任职于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长期从事桩基承载力和变形性状的

基桩自平衡法与传统静载试验荷载传递机理区别的研究

基桩自平衡法与传统静载试验荷载传递机理区别的研究

工程施工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202 基桩自平衡法与传统静载试验荷载传递机理区别的研究胡 伦(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8)中图分类号:TQ1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9)03-0202-01摘要:基桩自平衡法自提出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任备受争议。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桩自平衡法和传统静载试验方法荷载传递传递机理分别进行研究,得出了基桩自平衡法与传统静载试验荷载传递机理的特点和区别,对以后自平衡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自平衡法;传统静载试验;荷载传递机理;区别0 引言基桩自平衡法最早是由日本学者Nakayama 0在1969年提出,直到80年代才由美国J.0sterberg 教授推广开来,应用在总多重大工程项目中。

史佩栋教授0等在90年代将基桩自平衡法引进并推广,同时做了大量的土工试验模型进行研究。

桩基础具有隐蔽性,在桩基础的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地质环境中各种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桩基础承载力不足。

传统的堆载法和锚桩法常常受到现场环境和技术的限制,试验荷载越高相应的试验难度也就越大,故传统的堆载法和锚桩法的试验荷载值受到限制,一般不超过50MN。

而基桩自平衡法是一种在桩身内部预先埋置荷载箱,通过荷载箱对桩体施加反作用力的载荷试验方法。

具有试验方便简单、经济省力、快速省时、适用于各类型桩和不受场地条件限制等优点。

目前,基桩自平衡法缺乏与传统堆载法和锚桩法的对比研究。

本文通过对基桩自平衡法和传统静载试验方法荷载传递传递机理分别进行研究,得出了这三种基桩载荷试验的荷载传递机理的特点和区别1 基桩受力性状1.1抗压桩受力性状抗压桩的承载力主要是由基桩的桩端阻力和基桩的桩侧摩阻力构成。

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抗压桩桩侧阻力分布情况各不相同,在沙土中为均匀分布,在黏土中则为抛物线型。

在进行堆载法荷载试验时,基桩受到荷载作用桩上部的侧阻力最开始产生,随着外部作用力的逐渐增加,基桩从上到下的桩侧阻力也渐渐产生。

增加孔壁粗糙度提高钻孔灌注桩承载力的原理及施工措施

增加孔壁粗糙度提高钻孔灌注桩承载力的原理及施工措施
异。
田 1 不 同粗糙度 嵌岩桩试 验曲线
18 9 2年,加拿大 的 H v h引进 了 m't ' a 无量 纲 参数—— 凹 凸 度 因子 R 来定 F
量描述孔 壁 的粗糙程度 ,R F越 大 ,孔
壁的粗糙 度就越 大;反之 , 孔壁 的粗糙 度就越 小。
R: 一 F 粤 争
维普资讯

18 8



第 3 (0 2年) 3 3卷 2 0 第 期
vn . 3 13 No. 3
Arh tcu e T c n la c i tr e h o o v e
壁粗 糙度增 加 , 平均侧 阻力 的最大值 和
增加孔壁粗糙度提高钻孔灌注桩承载力的 原理及施工措施
寸 的平均值 ;
^ — 孔壁 的设 计半径 ; 厶——钻孔 设计 长度 ;
( 1 )
在排除 桩身材料 强度 、 桩身质 量和 孔底 沉渣等 因素 的影 响后 , 可以认 为施 工 工艺 的差异 和 由此造 成 的孔 壁粗 糙 的 不 同是 导致 同一 场地 中 钻孔 灌注 桩 承载 力差异 的主要原 因。 倒中南通 两 上 根试 桩 中承 载力较 高者 采用 的是单 腰 带钻机 施工 , 较低者 则由双腰 带钻机施 工 ; 口大 桥的两 根试桩 中 , 孙 承载力 较
糙度, 很显 然,不同 的孔 壁粗糙 度是导 致 上述试 桩承载 力差异 的根奉原 因。
刘利民,97 l 月 , 1 年 J 河北邯郸^ , 6 上海建工 集
团总公 司, 高级工程 师. 博士 .0 1 0 上海 2 02 , 收稿 日期 : 0 1 1—1 2 0 —1 0
余 值与 最大值非 常接 近+ 与平均 侧阻力

关于“软土地基超长嵌岩桩受力性状”的讨论

关于“软土地基超长嵌岩桩受力性状”的讨论

原文划分的标 准 , 桩端 沉 降 为 0 或者 小 于 0 0 ( .5岫 。 提 问 :z 的 仉 , 原文表 l 顶沉降 9 6 Sl 按 0桩 .4岫 , 在原 文表 5
对 应的桩顶荷 载为 88 N, 34k 原文表 1 上为 75 N, 1 42k 谁对 ? , )对
应 的加 载值为 仉 。用文字表达为 : 桩端 沉降为 0以前 , 荷载全
1 _, 7fn 为什么 口 =0 ) n 7。

含水率为 86 88 .%, .%的有误 )S l ,z 桩的土层应 全为淤 泥、 淤泥
质粘土 , 它的 最大 , 似有 矛盾 b极 限桩侧 阻力所需的位移见原文表 1 , ) 0 桩端位 移为 0 1 .0

03 .6岫 , 在桩端 以上一定范 围内的土 ( 不是几米) 它们的桩 , cS  ̄ )z 达到 所需的位移 , 桩顶 1加 珊 ( . 桩土问的相对位
3 .4k a 28 lo原文未列 出各桩 的地层 ,  ̄ 从原文 表 3上分析( 表土
关 于“ 软土地 基 超 长嵌岩 桩 受力性 状 ” 的讨论
刘利 民
( 上商 中虹( 集团) 有眼公司 , 上海 2 08 ) o0o
中圈分类号 :u 42 1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o 5 82 ̄)l 12 2 lO 一44 (o o —o2 —0 i
维普资讯






2O 年 O2
() 2 桩极限佣 阻力用桩端位移来划分 (52倒 1 。此法 p5 , 行) 是创新 , 依据为何?按原文表 1 和 表 4 , p 1 ~7 在 所需 的桩顶 沉降 ( 文表 1)桩顶沉降对应 的加载值 ( 原 0, 原文表 4 ) 确定 ~7 , 的仉 ( 原文表 1)对应的桩端 阻力在 S4 S2 S3桩均为 0 1, z,z , z , Sl z 则为 92k 原文表 1 , d= .6岫 , 它桩 为 0 1 3 N( 0 s 03 其 .0~0 .

常规钻机与旋挖钻机成孔孔径特性研究

常规钻机与旋挖钻机成孔孔径特性研究
般情况 下 , 平均成孔 时间大约 6 h左右 , l d可 以成孔 3

4个 , 因此适用 于工期要求紧 的工 程项 目; ③ 占用临
承载力会受到桩孔形状 、 泥皮厚 度 、 沉渣厚 度 、 桩孔 暴 露时间等 许 多 桩 孔 特 征 因素 的影 响。张建 新 、 刘 利 民 用粗 糙度 因子 来 描述 钻孔 灌 注桩孔 壁 的粗糙 程 度, 研究分析得出孔壁桩 侧阻力 与粗糙度 之间 的计 算
不同施工机械 , 由于其作业技术特点的差异 , 其成
孔质量也不 同。成孔质量 的差异将对混凝土浇注后的
泥浆 又 回到孔 内, 如此 不 断循 环 , 不 断将 钻渣 携至 地 面 。但渣土中存有 的大量泥浆给 弃渣 的运输 、 存放及 清理带来很大不便 。
本次科研 测孔 所 采用 的 T R M1 4 0型 旋挖 机 , 机、
1 3 0






2 0 1 3年第 7期( 总第 1 8 1期)
常 规钻 机 与旋 挖 钻 机成 孔孔 径 特性 研 究
闫 婧
2 0 0 2 3 5) (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上海
【 摘
要】 基于常规钻机和旋挖钻机成孑 L 孑 L 径实测数据 , 分析了不同土层 、 不同深度两种 机械成孔孔径 的差
关系。 2 机 械 性 能特 点
时用地少 、 施工效率高 、 机动灵活 , 适用 于各类 土层 , 旋
转钻进容易控 制钻孔直径 , 比较经济高效。
3 两 种 机 械 试桩 孔径 分析
传统钻机和旋挖机 的施工工艺不 同, 各具特点 , 其
成孔效果也不相同。现选择有代表性 的两组不 同钻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壁粗糙度对嵌岩桩承载力的影响刘利民(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 200002) 何水莲(湛江市建筑设计所 524003)[提要] 总结了孔壁粗糙度对嵌岩桩承载力影响的规律,探讨了孔壁粗糙度影响嵌岩桩承载性状的机理,分析了影响嵌岩桩孔壁粗糙度的因素,指出改善孔壁粗糙度是提高钻孔灌注桩承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嵌岩桩 孔壁粗糙度 承载力 影响 因素T he rule of hole side roughness affecting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rock -socked pile has been summarized ,the principle of the effect o f hole side roug hness to rock -socked pile bearing capacity has been studied .T he factors that affect hole side roug hness have been analyzed .T he result that i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ncrease bored pile bearing capacity by improving hole side roug hness has been pointed out .Keywords :ro ck -socked pile ;hole side roughness ;bearing capacity ;effect ;facto r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提出了计及桩侧阻力的嵌岩桩承载力计算方法,但还远不能解释嵌岩桩桩侧阻力的作用机制和嵌岩桩的承载变形性状。

其实,在一般的中、长嵌岩桩中,桩侧阻力所发挥的作用要大得多,其作用的机理也复杂得多,而这其中孔壁粗糙度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

因此,深入研究孔壁粗糙度对其承载力的影响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关于孔壁粗糙度的分类Pells 较早地认识到在嵌岩桩中不同孔壁粗糙度对桩侧阻力的影响,并提出了一整套划分孔壁岩石粗糙度的分类标准,如表1。

Pells 建议的孔壁粗糙度的分类方法表1类别特 征 描 述R1笔直、光滑的桩孔内壁沟槽或凹凸深度大于1mm R2沟槽深度为1~4mm ,宽度大于2mm ,间距为50~200mmR3沟槽深度为4~10mm ,宽度大于5mm ,间距为50~200mmR4沟槽深度大于10mm ,宽度亦大于10mm ,间距为50~200mm 以此为基础,Rowe 和Armitage 建立了不同岩石中粗糙程度从R1到R4时桩侧阻力的数据库。

但是Pells 的分类只是粗略和局部的,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很大的困难。

八十年代初期,M atich ,K ozicki ,W oodard ,Pells 和Williams 等人都曾进行过在孔壁施工凹凸槽来提高嵌岩桩承载力的试验,尽管在定量评价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他们对孔壁的凹凸肯定对桩侧阻力和Q ~s 曲线有很大影响这一结论的认识则是完全一致的。

要定量描述孔壁粗糙度对嵌岩桩承载力的影响,首先必须对孔壁的粗糙度进行定量的描述,由于岩石材料自身的复杂性,要定量描述孔壁的粗糙度是十分困难的。

直到1982年,加拿大的Horvath 才提出了用凹凸度因子RF 来描述孔壁粗糙度的定量方法:RF =Δr r s ·L tL s(1)式中:Δr 为凸出部分径向扩大尺寸的平均值(mm );r s 为孔壁半径的平均值(mm );L s 为钻孔的深度(mm );L t 为沿着钻孔深度方向剖面曲线的总长度(mm )。

其中的Δr /r s 是孔壁凹凸的相对深度,表示孔壁沿径向的变化情况;L t /L s 是孔壁沿深度方向的变化,表示了孔壁总的形状。

确定RF 的基本方法是:在清孔完毕后,使用测孔仪测量孔壁四个竖向剖面的长度,取其平均值作为L s ,另外用测量仪器沿其中的一个剖面轨迹量测,其结果为L t ;Δr 是孔壁半径变化的平均值。

利用这两个参数就可以完整地描述孔壁形状的空间变化情况。

从Ho rvath 的定义可以看出,粗糙度因子越大,孔壁就越粗糙。

二、不同孔壁粗糙度时桩的承载性状描述孔壁粗糙度方法的确定,为研究孔壁粗糙度对嵌岩桩承载力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通过模型试验的对比,Horvath 又进一步提出桩侧阻力与凹凸度因子的关系:10第30卷第11期建 筑 结 构2000年11月沉降发生前沉降发生后 图3 嵌岩桩受力前后的状态图4 不同粗糙度时嵌岩桩的法向和侧阻力f s =0.8σcw [RF ]0.45(2)式中,f s 为桩侧阻力(kP a ),σcw 为岩石强度(kPa )。

从式(2)可以看出,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粗糙度因子越大,桩侧阻力就越大,从而桩的承载力就越高。

下面通过典型试验结果的分析,说明孔壁粗糙度对嵌岩桩桩侧阻力的影响。

桩周岩石为泥岩,岩石的重度γ=25.9kN /m 3,E s =6.75M Pa ,μ=0.22,R QD =70%。

桩身混凝土单轴抗压强度49M Pa ,弹性模量为35G Pa ,泊松比为0.27。

桩的设计直径为710mm ,桩长1.73m ,其中桩P 1孔壁光滑,P 2,P 3孔壁凹凸。

P 2凹凸之间的距离为150mm ,凸出25mm ,凸出长度40mm ,P 3凹凸之间的距离为150mm ,凸出45mm ,凸出长度60mm 。

桩的端部悬空。

试验结果如表2和图1所示。

三根嵌岩桩的载荷试验结果表2桩 号P 1P 2P 3凹凸度因子0.0360.0760.100桩身荷载Q (M N )3.46.17.5侧阻力Q s (M Pa )1.112.02.45桩顶沉降(mm )5.214.611.0 从表2可以看出,当粗糙度从0.036提高到0.076时,桩侧阻力从1.11M Pa 提高到2.0M Pa ,提高了80%;当粗糙度从0.076提高到0.10,桩侧阻力从2.0M Pa 提高到2.45M Pa ,提高了22.5%。

当从完全光滑到具有一定粗糙度时,桩侧阻力有很大幅度的提高,但随着粗糙度的进一步提高,桩侧阻力提高的幅度减小。

孔壁粗糙度不仅影响着桩侧阻力的大小,而且影响着桩侧阻力的发展进程。

图2是桩底悬空、孔壁光滑和孔壁粗糙的嵌岩桩载荷试验曲线。

其中桩A 3,直径315mm ,砂岩,孔壁有7.5mm 凹槽;桩C 2,直径160mm ,砂岩,光滑;桩S 3,直径1170mm ,泥图1 不同粗糙度时嵌岩桩载荷试验结果图2 不同粗糙度时嵌岩桩承载特征岩,孔壁粗糙;桩S 12,直径335mm ,泥岩,孔壁有均布的3mm 蚀坑。

从中发现孔壁粗糙度对于嵌岩桩桩身侧阻力的性状(侧阻力的最大值、残余值以及相应的位移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当孔壁光滑时,嵌岩桩平均侧阻力与桩的沉降呈现脆性破坏,如图2中的桩C 2和S 12,当桩的沉降很小时,嵌岩桩的平均侧阻力已经达到最大值,随着嵌岩桩沉降的增加,平均侧阻力从最大值逐渐减小,最后减小到残余值,并且嵌岩桩的平均侧阻力与残余值的差异较大。

当孔壁粗糙时,嵌岩桩平均侧阻力与桩的沉降关系曲线呈加工硬化型响应,如图2中的桩A 3和S 3,其主要特征是:屈服过程较平缓,平均侧阻力与残余值的最大值非常接近。

与平均侧阻力最大值所对应的桩的沉降量要比光滑孔中大得多。

此外,当岩性相同时,随着钻孔粗糙度的增大,嵌岩桩最大侧阻力的最大值与残余值都将增大。

三、孔壁粗糙度影响桩侧阻力的机理图3是桩顶荷载作用前后嵌岩桩的状态,图4是孔壁光滑和凹凸时嵌岩桩法向应力和侧阻力的对比。

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桩顶荷载作用下,桩首先发生轴向位移,并且沿孔壁方向发生侧向剪胀,孔壁的凹凸限制了桩的滑移,增强了法向应力,进而提高了桩侧的阻力。

孔壁粗糙时的径向和法向应力都大于孔壁光滑时的相应值。

文献[5]已经从理论上11证明了该结论的正确性。

四、影响钻孔粗糙度的因素影响嵌岩桩孔壁粗糙度的因素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岩石强度对孔壁粗糙度的影响一般来说,岩石的强度越高,钻孔的粗糙度就越低。

对于无侧限强度q u 大于10M Pa 的中等强度和高强度岩石已经很难钻孔,要钻出粗糙孔难度更大,在这类岩石中侧阻力与无侧限抗压强度之比f su /q u 较低;对于无侧限强度q u 小于10M Pa 的低强度岩石或者软岩,已经能够钻出比较粗糙的孔,这类岩石中侧阻力与无侧限抗压强度之比f su /q u 较高。

如图5所示。

图5 岩石强度对桩侧阻力的影响(2)岩石节理对孔壁粗糙度的影响岩石的节理对嵌岩桩侧阻力的影响比较复杂,节理发育,岩石的结构强度较低。

但从提高孔壁粗糙度的角度来看,节理的存在有利于孔壁粗糙度的提高。

一般说来,岩石节理的存在对提高孔壁的粗糙度乃至侧阻力都是有利的。

五、结论(1)利用粗糙度因子来描述孔壁的粗糙程度并建立起孔壁粗糙度与桩侧阻力之间的定量关系是有益的尝试,是深入研究孔壁粗糙度对嵌岩桩承载力影响的前提和基础。

(2)孔壁粗糙度不同,嵌岩桩的承载性状会有很大的差异。

(3)孔壁粗糙度对嵌岩桩承载力的影响是通过改变桩侧阻力来实现的。

一般来说,孔壁的粗糙度越大,嵌岩桩的承载力就越高。

(4)岩石强度和节理是影响嵌岩桩粗糙度的两个主要因素:岩石强度越高,孔壁的粗糙度就越大;岩石的节理发育,有助于形成较大的粗糙度。

(5)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人为地增加孔壁的粗糙度是提高嵌岩桩承载力的有效途径。

(6)虽然本文的研究是以嵌岩桩为基础进行的,但这些结论基本上也适用于灌注桩。

只不过一般的灌注桩孔壁凹凸在宏观尺度上要大得多,其作用机理也更复杂。

参考文献1.Horvath R G ,Kenny T C ,Kozichi P .M ethod of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drilled piers in w eak rock .Can .Geotech .J ,Vol .20,1983.2.Paolo Carrubba .Skin friction of carge -diameter pil es socked into rock .Can .Geotech .J ,Vol .34,1997.3.Johnston I W ,Haberfield C M .Side resistance of pil es in w eak rock .Eu ropean Practice and Worldwide Trends .Lon -don ,1992.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5.洪南福.硬土层、软质岩石灌注桩改进承载性状的试验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同济大学,1999.6.刘利民.桩基础内力分析方法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同济大学,1997.7.李发明,陈竹昌,刘利民.桩侧阻力几种退化效应简述.土工基础,1998,(1).8.秦宗付.凹凸型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探矿工程,1996,(6).欢迎订阅2001年《建筑结构》(月刊)《建筑结构》(月刊)创刊于1971年,已出版了30卷200余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