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岩桩承载力取值的探讨
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由桩周土总侧阻、嵌岩段总侧阻三部分组成。
桩端嵌入岩体中的桩称为嵌岩桩。
不论岩体的风化程度如何只要桩端嵌入岩体中均可称为嵌岩桩。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的规定,对于桩端置于完整、较完整基岩的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由桩周土总极限侧阻力和嵌岩段总极限阻力组成。
当根据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rk sk uk Q Q Q +=
i sik sk l q u Q ∑=
p rk r rk A f Q ζ=
梁主要的破坏类型:
(1)截面强度破坏:
1.正应力达到屈服。
2.剪应力达到屈服。
3.复合应力达到屈服
(2)整体失稳:因侧向刚度低,侧向挠曲或扭转失稳
(3)局部失稳:因板厚比过大,局部鼓曲变形
(4)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挠度过大。
嵌岩桩承载力分析计算

嵌岩桩承载力分析计算嵌岩桩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用于增加土壤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在工程实践中,嵌岩桩的承载力分析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嵌岩桩的尺寸和数量,以确保其在实际工程中能够发挥预期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嵌岩桩的承载力分析计算方法,并以一个实际工程案例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一、嵌岩桩的承载力嵌岩桩是一种通过将桩嵌入坚硬的岩石中来提高桩基承载力的方法。
在进行嵌岩桩承载力分析计算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嵌岩桩的承载机制。
嵌岩桩的承载力主要包括桩端摩阻力、桩侧摩阻力和桩身抗压强度等几个方面。
1. 桩端摩阻力嵌岩桩的桩端摩阻力是指桩端与岩石之间的摩擦力,它是嵌岩桩承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桩端摩阻力的大小取决于桩端与岩石之间的摩擦系数和桩端的有效面积,通常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Qb = Kb * Ab * σbQb为桩端摩阻力,Kb为桩端摩阻系数,Ab为桩端的有效摩擦面积,σb为岩石的有效抗压强度。
3. 桩身抗压强度嵌岩桩的承载力还受到桩身抗压强度的限制,通常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Qc为桩身抗压承载力,Ac为桩身的截面积,σc为岩石的允许抗压强度。
以上三个部分组成了嵌岩桩的总承载力,通过合理地计算和设计,可以确保嵌岩桩在实际工程中能够安全可靠地发挥作用。
进行嵌岩桩承载力分析计算时,通常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岩石的力学性质首先需要对岩石的力学性质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包括岩石的抗压强度、抗剪强度以及岩石中可能存在的裂缝和夹层等情况。
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到嵌岩桩的承载力。
2. 确定桩的形式和尺寸根据实际工程的要求,确定嵌岩桩的形式和尺寸,包括桩端形式、截面形状和尺寸等。
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到桩端摩阻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大小。
根据桩端与岩石之间的摩擦系数和桩端的有效面积,计算桩端摩阻力。
通常可以通过有限元分析、现场试验或经验公式来确定桩端摩阻系数和有效摩擦面积。
6. 综合计算嵌岩桩的总承载力将桩端摩阻力、桩侧摩阻力和桩身抗压承载力综合起来,得到嵌岩桩的总承载力。
嵌岩抗拔桩承载力特性研究

嵌岩抗拔桩承载力特性研究
港口码头中常用的高桩码头,除承受上部结构传递下来的竖向荷载外,主要还将承受船舶或漂流物的撞击力、波浪力、风力、运输设备等横向荷载,还要承受地下水位的上拔浮力的作用,从而使得这类基桩的受力可能以拉弯为主,不同于一般的抗压桩。
但是目前为止,国内外对抗拔桩的研究较少,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
本文首先介绍了抗拔桩的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和桩顶位移的计算方法。
抗拔桩承载力计算主要有理论计算法、经验公式法和静载试验,本文主要介绍了理论计算法。
抗拔桩位移计算的方法也主要有三种:剪切位移法、弹性理论法和荷载传递法,本文主要介绍了荷载传递法。
荷载传递法的求解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解析法,另一种是位移协调法。
本文对传统的位移协调法进行了修改,通过FORTRAN90编程对修改过的位移协调法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研究发现,当桩顶荷载较小时,位移协调法求解的位移与试验结果非常接近,但是当荷载接近承载力时,求解的位移较试验结果偏小。
用ANSYS数值模拟与上述位移协调法计算同一根桩,并将其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ANSYS数值模拟得到的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接近,这是因为位移协调法没有考虑桩侧土、岩的位移。
利用ANSYS对嵌岩抗拔桩的承载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嵌岩抗拔桩荷载P-位移s曲线的特性,并研究了桩身轴力和桩侧剪应力分布的特征。
通过改变嵌岩深度、桩径、桩长、桩的弹性模量、岩石的弹性模量、岩石的强度、土体的弹性模量、土体的内摩擦角和土体的粘聚力来研究抗拔桩承载力的
变化、桩顶位移的变化以及桩身轴力、桩侧剪应力分布情况的变化。
嵌岩桩承载力分析计算

嵌岩桩承载力分析计算嵌岩桩是指在岩石中进行预埋或打孔安装的桩基,它具有承载力大、稳定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桥梁、码头、大型工业厂房等工程中。
而嵌岩桩的承载力分析计算是评估桩基能否承受设计荷载的关键步骤,本文将对嵌岩桩承载力分析计算进行简要介绍。
一、嵌岩桩承载力计算原理嵌岩桩的承载力主要包括两部分:侧摩阻力和端阻力。
侧摩阻力是指桩体周围岩石对桩体施加的侧向阻力,端阻力是指岩石对桩底部施加的阻力。
通常情况下,嵌岩桩的承载力是由侧摩阻力和端阻力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因此承载力的计算需要考虑这两部分。
1. 侧摩阻力计算侧摩阻力是嵌岩桩承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计算通常采用莫尔-库仑法则。
莫尔-库仑法则是描述侧面土体与桩体之间作用的一种理论,其公式如下:F = τs · AsF为侧摩阻力,τs为土体与桩体之间的摩擦系数,As为桩体周围受力面积。
侧摩阻力计算通常需要考虑土体的力学性质、桩体的形状和尺寸等因素,并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假设和计算。
Qb = α · Nq为了更直观地理解嵌岩桩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我们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来进行说明。
假设某桥梁的设计荷载为1000kN,岩石的桩端抗剪强度指标Nq为20MPa,土体与桩体之间的摩擦系数τs为0.6,桩体周围受力面积As为10m²,岩石对桩体的作用系数α为0.8。
我们可以计算侧摩阻力和端阻力的大小:侧摩阻力:F = 0.6 × 10 = 6kN端阻力:Qb = 0.8 × 20 = 16kN然后,我们可以计算嵌岩桩的总承载力:强度折减系数Υs = 1.0(常见)强度折减系数Υb = 1.0(常见)嵌岩桩的承载力为22kN,可以满足设计荷载的需求。
四、总结通过上述实例,我们可以看到嵌岩桩承载力的计算非常重要,它涉及到土体与岩石的力学性质、桩体的形状和尺寸等因素。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的假设和计算,以保证嵌岩桩的安全稳定运行。
嵌岩桩的水平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的现状

嵌岩桩的水平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的现状嵌岩桩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土质地基和岩质地基的处理中。
水平承载力计算是嵌岩桩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嵌岩桩水平承载力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详细分析。
目前,嵌岩桩水平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1.基于土力学原理的计算方法土力学方法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嵌岩桩水平承载力计算方法。
这种方法依据土壤和岩石力学特性,利用桩体侧面摩擦力和端部承载力的概念,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和应力平衡方程进行计算。
流行的土力学计算方法包括搁置法、曲线法、切割法等。
这些方法通常基于理论假设和经验公式,对桩中土石力学参数进行评估,并得出水平承载力。
2.基于数值模拟的计算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模拟成为了嵌岩桩水平承载力计算的重要手段之一、数值方法通过建立桩土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型,模拟桩身周围土石体的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进而计算出水平承载力。
该方法可以更加精确地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但需要输入准确的土石性质参数和边界条件,且计算过程较为耗时。
3.基于统计学的计算方法统计学方法是近年来嵌岩桩水平承载力计算方法的一个新兴方向。
这种方法通过收集大量实测数据,建立统计模型,对嵌岩桩水平承载力进行预测。
统计学方法充分考虑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可以提供较为可靠的桩水平承载力计算结果。
然而,统计学方法对大量实测数据的依赖性较高,需要充分的试验和数据支持。
总体来说,嵌岩桩的水平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对复杂边界条件和土石力学参数的处理不足。
实际工程中,桩基可能存在边坡、孔洞、岩缝等复杂边界条件,土石的力学特性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当前的研究对这些因素的处理还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2.对桩土相互作用过程的理解不足。
嵌岩桩的水平承载力主要依赖于桩体和土石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目前尚缺乏对桩土相互作用过程的深入研究,加强对桩土相互作用过程的理解对嵌岩桩水平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发展至关重要。
嵌岩灌注桩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和试验验证

嵌岩灌注桩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和试验验证以《嵌岩灌注桩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和试验验证》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随着建筑物的迅速发展,嵌岩灌注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嵌岩灌注桩的极限承载力成为影响其施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指标。
本文主要结合实例,探讨嵌岩灌注桩的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和试验验证方法,以确保其能够稳定受力。
首先,介绍嵌岩灌注桩的概念。
嵌岩灌注桩是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是在岩土中作为早穿深基础之用,它能够增加岩土抗滑性能,同时具有抗弯剪力能力,能够抵抗大规模的滑坡力。
与常规桩不同,嵌岩灌注桩在桩杆安装过程中,伴随着水泥浆密实物料的灌注,使桩体内部有一定量的水泥浆被卷入与桩体内部的空隙处的岩石中,使得岩石和桩体的整体性能有所提升。
其次,介绍嵌岩灌注桩的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嵌岩灌注桩的极限承载力可以根据桩体之间的均匀性和抗剪强度,分别结合空心桩受压力的理论公式和实验规律,来估算极限承载力。
当桩体的均匀程度较好时,可以直接采用理论计算方法,即根据桩长度和桩径等参数,结合相关的抗滑剪参数来计算极限承载力。
而当桩体的均匀程度较差时,应该采用实验手段来估算极限承载力。
再次,介绍嵌岩灌注桩的极限承载力的试验验证方法。
为了准确评价嵌岩灌注桩的极限承载力,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试验,了解桩体实际承载能力,以提高极限承载力的准确性。
针对嵌岩灌注桩,可以采用压力台试验、拉力试验和抗滑剪试验等试验,结合计算结果进行验证,以确定极限承载力的大小。
最后,结论。
嵌岩灌注桩的极限承载力是影响其施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指标,可以根据桩体的均匀性和抗剪强度,采用计算和试验验证方法,来估算极限承载力。
此外,对于嵌岩灌注桩,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检测措施,以确保其能够稳定受力,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综上所述,嵌岩灌注桩的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和试验验证是安全施工的重要环节,应该加以重视,努力提高其施工质量。
嵌岩桩轴向抗压承载力计算探讨

嵌岩桩轴向抗压承载力计算探讨□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黄敏 马小田摘要:通过工程实例分析,探讨中风化泥岩地区港口工程嵌岩桩轴向抗压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中风化泥岩 嵌岩桩 抗压承载力 计算随着港口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港口码头工程逐渐向地质条件复杂区域延伸,本文针对中风化泥岩地区港口工程嵌岩桩轴向抗压承载力的计算进行探讨。
1 港工规程关于嵌岩桩轴向抗压承载力计算的规定《港口工程嵌岩桩设计与施工规程》(JTJ 285-2000)[1](下称“嵌岩桩规程”)规定:嵌岩桩桩端宜嵌入新鲜基岩或微风化岩中。
经论证后,也可嵌入中等风化岩中。
不做静载荷抗压试验的工程,其单桩轴向抗压承载力设计值,可按下式计算:cRrc pr rc s csiif if cd Af h f l qQ γξξμγξμ⋅⋅+⋅⋅⋅+∑⋅⋅⋅=21 (1)式中:Q cd 为单桩轴向抗压承载力设计值(kN);1μ为覆盖层桩身周长(m);2μ为嵌岩段桩身周长(m);fi ξ为桩周第i 层土的侧阻力计算系数,当D ≤1.0 m 时,岩面上10 D 范围内的覆盖层取0.5~0.7,10 D 以上覆盖层取1;当D>1.0 m 时,岩面以上10 m 范围内的覆盖层取0.5~0.7,10 m 以上覆盖层取1;fi q 为单桩第i 层土的极限侧摩阻力标准值(kPa);i l 为桩身穿过第i 层土的长度(m);f rc 为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kPa);A 为嵌岩段桩端面积(m 2) ;r h 为桩身嵌入基岩的深度(m),当r h 超过5d 时r h 取5d ;cs γ为覆盖层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分项系数;预制桩取1.45~1.55,灌注桩取1.65;cR γ为嵌岩段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分项系数,取1.7~1.8;p s ξξ、分别为嵌岩段侧阻力和端阻力计算系数,按嵌岩桩规程表4.2.3采用。
2 东莞某码头工程嵌岩桩轴向抗压承载力计算 2.1工程区域地质概况根据钻探揭示,码头区上部为第四系沉积土层,自上而下可划分五大层,由于地质成因的复杂性,使土质在空间分布上变化较大,各大层又可划分为若干亚层;基底为第三系泥岩。
嵌岩桩竖向承载力规范计算方法的讨论

性。一方面应采取不少于 6 组的岩样进行单轴抗压强 度试验,另一方面岩样应取自预计桩端深度范围。有 的场地上部基岩裂隙发育而取样困难,用于抗压强度 试验的岩样取自该岩带的下部,甚至取样深度已接近 钻孔终孔深度。对此有必要要求勘察单位取上部的破 碎岩样补充做点荷载试验,或根据地方经验对岩样 frk 值作适当降低。 对基岩设计参数的检查判断,可进一步参考文 [14]。 3 注意规范方法适用条件,避免嵌岩桩设计误区 笔者认为,嵌岩桩竖向承载力四种规范计算方法 的差异,可能是源于地区、行业的习惯和统计数据来 源的差异。按照我国技术标准体系的特点,列入规范
对于嵌入平整完整的坚硬岩和较硬岩的深度不宜小于02d且不应小于02m基岩的层数没有规定桩端可以嵌入岩性或风化程度不同的多个岩层中桩端可以嵌入岩性或风化程度不同的多个岩层中桩端仅可以嵌入岩性和风化程度相同的单个岩层桩端沉渣厚度无沉渣50100mm当沉渣厚度小于50mm时其极限端阻力可乘以1112取值桩径不超过15m时沉渣厚度50mm以内桩径超过15m时100mm以内对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端承型桩沉渣厚度50mm以内摩擦型桩沉渣厚度100mm以内成桩工艺没有规定冲钻孔灌注桩无沉渣的挖孔桩钻孔灌注桩挖孔桩对钻孔桩c1c2应降低20采用适用于泥浆护壁成桩对于干作业成桩清底干净和泥浆护壁成桩后注浆r应乘以12取值是否考虑覆盖层土的侧阻力完全不考虑考虑根据桩端frk值大小考虑考虑是否考虑嵌岩深径比效应不考虑不考虑不考虑考虑计算结果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2对嵌岩桩岩土勘察报告的研读仔细研读正确使用岩土勘察报告是做好结构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其步骤和方法见文13
文[15]试桩结果与规范估算值对比 地基规范 桩 桩 径 号 /m zh6 zh7 zh8 zh12 1.8 2.5 2.5 1.8 征值/kN 18940 23340 34200 39100 承载力特 桩承载力 特征值/kN 8648 27240 27240 18872 层 frk 值/MPa 6.8<30 11.1<30 11.1<30 14.8<30 层 frk 值/MPa 17.0<30 27.7<30 27.7<30 37.1 实测单桩 法估算单 按 ψr=0.5 反 算桩端持力 按 ψr =0.2 反 算桩端持力 表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2 主要土层的桩侧 、桩端阻力及相对位移的关系曲线
验结果 ,在填土中除设护壁外 ,还在护壁内设计隔板 ,
9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使桩身与护壁隔开 ,并在各土层分界面处埋设钢筋计 , 以测出各测点的应力和应变 。各试桩的试验参数见表 3 ,试验结果见表 4 。
Discussion f or the Bearing Capacity Selection of Rock Socketed Piles/ Shi Feng1 ,Chen Xiaoxian1 ,Xu Guoping1 ,Wang Jiehui2 ( 1. Fujian Building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 Fuzhou 350025 , China ; 2. Branch Courts in Fuzhou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Architecture Designing Institute ,Fuzhou 350013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atic loading tests on rock socketed piles in which the stain gauges were mounted at the top and the interfaces of soil strata ,the behaviors of skin resistance and toe resistance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the test ,the values suggested in the investigation report and calculating values are compared and the effects of rocky character ,depth of rock socketed are discussed. The coefficients for calculating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rock socketed piles are presented. Keywords :artifical rock socketed piles ;skin resistance ;toe resistance
第 35 卷 第 12 期
建 筑 结 构
2005 年 12 月
嵌岩桩承载力取值的探讨
施 峰 陈孝贤 许国平
王界辉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福州 350025) (重庆大学建筑设计院福州分院 350013)
[ 提要 ] 通过在人工挖孔嵌岩桩桩顶 、桩端及桩周各主要土层的分界面埋设钢筋计的静荷载试验 ,分析了嵌 岩桩侧阻力 、端阻力的变化规律 。并对实测结果与勘察报告建议值以及规范计算值进行了比较 ,探讨了岩性 、 嵌岩深度等对承载力的影响 ,提出了计算嵌岩桩承载力所需系数的取值 。 [ 关键词 ] 人工挖孔嵌岩桩 桩侧阻力 桩端阻力
2 000~ 2 200 kPa ; 中 风 化 钙 质 粉 砂 岩 分 别 为 180 ~ 200 ,3 500 ~ 4 000 kPa 。根 据《建 筑 桩 基 技 术 规 范》 (J GJ 94 —94) [1]中式 (51211123) , (51211124) 估算的中 、 微风化钙质粉砂岩的 qs , qp 见表 2 。
各试桩的试验参数
桩号 桩长
桩端持力层
Hr
(m)
(m)
T1 318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310
T2 619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214
T3 810 中风化钙质粉砂岩 116
T4 1317 中风化钙质粉砂岩 116
T5 1011 强风化炭质粉砂岩 812
T6 1012 强风化炭质粉砂岩 310
注 :各桩桩径均为 800 mm 。
1 勘察报告及桩基规范提供的设计参数 拟建场地为一山坳地带 ,拟建物为 13 幢 17 ~18
层的高层建筑群 ,基础采用人工挖孔嵌岩桩 。根据地 质勘察报告 , 场地岩土层自上而下 为 : 1) 杂 填 土 , 厚 0140~10150m ;2) 粘性土或砂卵石 ,厚 0100~3130m ; 3) 残积土 ,厚 0165~14135m ;4) 强~中风化泥质粉砂 岩 ,厚 0180 ~14170m ; 5) 强~中风化炭质粉砂岩 , 厚 0100~21140m ;6) 中~微风化钙质粉砂岩 ,厚 0100~ 4150m ,未揭穿 。局部地段尚有强~中风化构造角砾 岩 。根据岩石的抗压试验报告 ,各类岩石的抗压强度 标准值 f rk见表 1 。
性 、嵌径比等 ,提出适宜的折减系数 ,以获得较为接近 实际的 qs 和 qp 值 。 4 工程桩检测结果
根据静载试验结果 ,桩基设计时取中风化钙质粉 砂岩的 qs = 670kPa , qp = 6 140 kPa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的 qs = 200 kPa , qp = 3 000 kPa 。根据设计要求 ,随机 选取 5 根工程桩采用高应变动力检测法进行单桩承载 力检测 。各试桩的试验参数及根据现场实测曲线采用
端阻力 侧阻力 端阻力 (kN) (kN) P ( %)
①
②
③
qp (kPa) ①②③
T1 4146 1 516 1 384 52130 ≥173 — — ≥2 672 — —
T2 5147 1 528 1 472 50190 238 — — ≥2 965 — —
T3 5173 3 166 6 334 33130 227 — ≥669 — — ≥5 451
最大试验荷载 P ,且有较大的提高空间 。 (2) 实测的各试桩桩身轴力传递特性分布见图 3 ,
从图中可以看出 , 以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为 持 力 层 的 T1 , T2 桩 ,在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 ,虽然其桩顶沉降才 5mm 左右 , 但桩端承载力分别达到最大试验荷载的 5213 %和 5019 % ; 以中风化钙质粉砂岩为持力层的 T3 , T4 桩 ,在最大试验荷载的作用下 ,桩端承载力仅占 桩顶荷载的 3313 %和 3611 % ,说明桩侧嵌岩段的摩阻 力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同样是以强风化炭质粉砂岩为 持力层 的 嵌 岩 深 度 达 310m 的 T6 桩 与 嵌 岩 深 度 达 812m 的 T5 桩 相 比 , 桩 侧 阻 力 从 4317 % 提 高 到 6816 % ,说明嵌岩深度对提高桩侧摩阻力具有相当大 的作用 。
各试桩有关参数及检测结果
表5
桩号
74 # 78 # 101 # 113 # 271 #
桩长 ( m)
9181 10177 8102 5199 9164
扩大头直径 ( mm) 1 300 1 200 1 200 1 400 1 600
单桩承载力 特征值 (kN)
4 700 4 300 4 000 5 300 5 800
10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图 3 各试桩桩身轴力传递特性轴力分布
算的 qs 和 qp 均偏小 。 (7) 根据上述情况 ,桩基规范有必要根据不同的岩
(3) 从表 4 可见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和强风化炭质 粉砂岩的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较为接近 。表明当其抗 压强度相近时 ,其侧阻力和端阻力也接近 。在最大荷 载作用下 ,其侧阻力为勘察报告的 2 倍 ,而端阻力则为 勘察报告的 115 倍 。
(4) 从表 3 ,4 的 T5 桩资料中可以看到 ,即使 Hr/ d = 10125 ,其桩端阻力仍占最大荷载的 3114 %。故不 能笼统地认为嵌岩桩 Hr/ d ≥5 时 , qp 就等于零 。
各类岩石的抗压强度标准值 f rk ( MPa)
表1
岩石名称 泥质粉砂岩 炭质粉砂岩 构造角砾岩 钙质粉砂岩
强风化 中风化 微风化 新 鲜
8122 26158
— —
6156 20186
— —
9137 21103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8122 36163 72130 95110
勘察报告推荐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s 和极限端 阻力标准值 qp :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分别为 90 ~110 ,
T4 13119 3 426 6 074 36110 220 — ≥425 — — ≥6 335
T5 4127 1 615 3 535 31140 ≥150 ≥270 — — ≥3 212 —
T6 4136 1 689 1 311 56130 — ≥206 — — ≥3 278 —
注 : ①为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 ②为强风化炭质粉砂岩 , ③为中风 化钙质粉砂岩 。
3 场地嵌岩桩承载力的讨论 (1) 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 ,试验均未做到极限值 ,
且在最大荷载作用下各试桩桩顶沉降都很小 ,图 1 中 的 Q2s 曲线均为缓变形 ,未出现突变 。主要土层的桩 侧阻 、端阻力及相对位移的关系曲线见图 2 。从图 2 可 看出 ,仅强风化泥质粉砂岩桩侧阻力达到极限状态 ,其 余岩层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随着相对位移增加仍在不 断增加 ,尚未达到极限状态 。因此 ,单桩承载力均大于
qp 3612 2819 2117 1415 712
0
注 : Hr 为嵌岩深度 , d 为桩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