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构建
中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中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中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 会计目标:中国的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是提供给经济管理者、投资者和各种决策者以及其他有关方面以决策为基础的信息。
2. 会计主体:中国的财务会计主体主要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等各类组织。
3. 会计基本假设:中国的财务会计基本假设主要包括实体假设、会计期间假设、货币计量假设等。
4. 会计要素:中国的财务会计要素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
5. 记账原则:中国的财务会计记账原则主要包括权责发生制、货币性项目收付制和现金收付制。
6. 会计核算:中国的财务会计核算主要包括会计凭证的登记、账簿的建立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
7. 会计报告:中国的财务会计报告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
8. 会计监管:中国的财务会计监管主要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相关部门负责。
以上是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主要内容,这些框架规范了中国财务会计的基本原则和规则,为企业和其他会计主体提供了统一的会计准则和规范。
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探讨

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探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已经成为财务会计理论的核心内容。
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非常重视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并已纷纷建立起各自的概念框架体系。
在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采取“两步走”的思路和步骤,即第一步先修改、完善基本准则,使其充当现阶段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角色;第二步,等到时机成熟,再将基本准则转化为真正的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虽然《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已发布,但是,新的基本准则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诸多方面继续努力完善,才能早日转化为更符合国际惯例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本文主要探讨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整体设想、基本原则、框架的层次和基本内容。
一、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整体设想1.遵循系统性、中立性、前瞻性及兼顾国际化和国家化等原则,以确保会计准则的制定效率和依据会计准则产生的会计信息的高质量系统性原则要求其概念明确、内容完整、结构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
中立性原则要求其不偏向和屈从于任何一方利益集团,使通过会计准则生成的会计信息具有客观公正性。
前瞻性原则要求其概念的外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避免其经常的修改和变动。
兼顾国际化和国家化原则要求其既要顺应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又要考虑会计准则作为利益博弈结果所固有的经济后果特征,采取国际化前提下的国家化立场。
2.增加财务报告目标的阐释,将其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起点财务报告目标应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最高层次,决定整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和结构。
3.顺应会计环境的变化,补充并完善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本假设衍生于会计环境,是财务会计报告发挥作用的限定性条件。
基于国情和会计环境的变化,新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保留并充实会计假设的基本内容。
4.对规范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会计原则划分层次会计原则可划分为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和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三个层次,并对各项原则进行主次排序,对其如何应用加以详细说明,并可考虑在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中补充成本效益原则,按国际惯例将现有可比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合并为可比性原则。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ppt-79页)

2023/11/24
7
从1978至2000年,FASB共发布了七号概念公告, 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
➢ 第1号《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1978.11) ➢ 第2号《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1980.5) ➢ 第3号《企业财务报表的要素》(1980.12) ➢ 第4号《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的目标》(1980.12) ➢ 第5号《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与计量》(1984.12) ➢ 第6号《财务报表的要素》(取代第3号,1985.12) ➢ 第7号《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及现值》
2023/11/24
21
4. 中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
(1)有关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讨论
➢ 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负责制定,其依据是《会计法》
➢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会计准则和概念框架的研 究
➢ 提出应建立一套CF以指导未来具体准则的制定,并适 当弥补现行具体会计准则的不足。
《企业会计准则》1992年发布、1993年7月1日实施
(2000.2)
2023/11/24
8
•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和需求的变化,以及会计理论研 究的深化,尤其是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FASB于 2010年9月又发布第8号概念公告(SFAC No.8), 取代第1号和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
2023/11/24
9
SFAC No.8名为《财务报告的概念框架》,由三部分 内容构成:
2023/11/24
23
(2)有关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认识
➢ 基于特殊国情,我国应当考虑单独制定财务会 计概念框架。
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期、资本市场不成熟(发达)
➢ 概念框架的内容应尽量全面完整,要有一定的 超前性,避免经常修改于变动。
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F),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解释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目标和基本原则构成的有内在逻辑性的体系。
这个体系能导致前后一致的会计准则,并指出财务会计与财务报表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
一、国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现状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率先采用会计准则的形式来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许多国家争相仿效。
然而,当大批具体会计准则出台后,人们发现各项准则在概念运用、处理程序与方法上不相协调,甚至前后矛盾,缺乏一套首尾一贯的理论框架。
自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各国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纷纷开始致力于包括会计目标、财务会计基本概念、基本确认与计量标准、基本披露原则等内容在内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
发展财务报告概念框架,能对改进财务报告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特鲁伯罗德委员会于1973年10月发表的题为《财务报表的目标》的研究报告,提出财务报表的基本目标是向有关使用者提供据以进行经济决策的信息。
该报告受到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高度重视,并被视为该委员会概念框架研究项目的开始。
从1978年11月起,FASB陆续发表了7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在1989年参考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制定了《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结构》,该结构研究了财务报告的目标、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以及资本和资本保全概念,指导以后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以前具体会计准则的修订。
英国会计标准筹划指导委员会(后在1976年改为会计原则标准委员会,简称ASC)在1975年就提出了一份涉及重新构造对外财务报告的设想(包括基本概念、计量和方法)讨论稿,在1990年后,英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会计职业界及相关行业成立了财务报告委员会,下设会计准则委员会(ASB),目前ASB以征求意见稿或讨论稿的形式分期发布了原则公告以保证其准则源于一致的概念结构,内容包括财务报表的目标、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财务报表的要素、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及计量等。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也称为财务会计概念体系,是以财务报告的目标为导向,以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为前提的相互联系、协调一致、前后一贯的概念体系。
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 财务报告目标:这是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它决定了财务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方向。
2. 财务会计基本假设:这是由财务会计所处的经济、政治、社会(主要是经济)环境所决定的,是作为财务会计存在和运作前提的基本概念,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3. 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这是实现财务会计目标的必要补充,是连接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桥梁。
4. 财务会计的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财务会计的要素是指构筑财务报表的基本构件,它决定了符合财务会计目标和信息质量特征的财务信息在财务报表中应以什么项目向外部提供。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企业会计准则》获取更准确全面的信息。
财务会计的基础理论与框架

财务会计的基础理论与框架财务会计是一门研究经济实体财务运营状况和财务成果的学科,它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管理学的基础学科。
财务会计的基础理论与框架是指在开展财务会计研究和实践工作时所需要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规范。
本文将从财务会计的基础理论和框架的构建以及实践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财务会计的基础理论1. 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的基本假设是指在进行财务会计处理和报告时所依据的一些基本假设,包括货币衡量、持续经营、会计期间、会计主体和会计对象等。
这些基本假设为财务会计提供了基本的框架和条件,保证了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2.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会计要素是指在财务会计中用于反映经济实体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的基本经济事项,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
会计等式是财务会计中的基本规则,即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同时收入减费用等于利润。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是财务会计记录和计量的基础。
3. 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会计准则是指制定和规范财务会计信息处理和报告的一系列规则和原则,以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财务会计实践中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按照会计准则制定的具体操作规程。
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为财务会计提供了统一和规范的基本框架。
二、财务会计的框架构建1. 会计体系和会计核算会计体系是指财务会计中用于记录和报告经济实体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的组织结构和流程,包括会计制度、会计方法和会计制度等。
会计核算是指根据会计体系进行的实际会计操作,包括业务活动的登记、分类、计量、汇总和报告等。
合理的会计体系和规范的会计核算是财务会计框架的基础。
2. 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财务报表是财务会计中用于向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财务信息的主要手段,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
财务分析是根据财务报表进行的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进行评价和分析的过程,以提供对决策和风险管理的支持。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1978年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的发布,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效尤,以构建符合各自国情的概念框架。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成为财务会计理论的核心内容。
西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一些财务会计中最为基本的概念所组成的一个具有层次的逻辑体系,它与特定环境相适应。
在国际会计界,将界定严密、内在一致的概念框架作为会计准则制订理论基础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任何国家都希望有一套完整的概念框架来指导准则的制订,甚至指导解决实务中的一些新出现的会计问题。
会计准则制订机构会更加注重概念框架的研究。
在曾被试图作为我国概念框架的基本会计准则早已被淘汰的情况下,我国加速颁布了具体会计准则,但是具体会计准则却造成前后准则矛盾重重和会计实务的混乱。
因此,为提高我国会计准则的质量,以进一步规范会计实务,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制订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正在北京、上海、厦门三地成立概念框架研究小组,加紧研究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本文第一章“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理论概述”,介绍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背景及作用、定位、研究方法及创新。
第二章“国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成果综述”,重点对美国、英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概念框架研究的历史沿革进行了详细回顾并就其缺陷进行了述评;然后,就加拿大、澳大利亚概念框架研究的特色进行了综述。
这为后文研究的展开奠定了基础,尤其是为目前正在拟订的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提供了“前车之鉴”。
第三章“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理论体系——会计目标”,对作为概念框架起点的会计目标进行了详细论述,讨论了决策有用论和受托责任论两种观点;在对中外会计目标研究情况进行深入剖析后,就中国财务会计目标进行了合理定位。
第四章“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理论体系——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了深入地分析。
在严密论证后,本文构建了以可靠性、相关性和透。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

要素 确认
基础
运行 报告
报告 盈利
报告现金流 量与流动性
报告财 务状况
图1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项目的结构
4、如何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使用者 财务会计目标
质量特征 会计要素
会计假设
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报告
图2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组成及逻辑关系
4、如何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4.4 完善实施保障制度 加强宣传和解释, 使人们逐渐认识到 基本准则仅是现阶段的一个过渡, 最 后将按照与国际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趋同的要求来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 概念框架。
1.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概述
1.2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
指导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发展新的会计准则
评估已有会计准则的质量 在缺乏公认会计原则的领域,指导会计实务
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财务报告
1.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概述
1.3 我国目前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现状
目前我国没有系统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只有会计基本准则。尽管基本准则中含有某 些概念框架的内容,如关于会计假设、会计目 标等表述,但是不管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基本 准则都与概念框架有很大区别,具体表现在:
2、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必要 性 2.4 现有的财务会计准则不能代替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1)基本会计准则理论深度不够。因为它是以法
律的形式规定,所以比较抽象,有些条款比较难理 解。
(2)基本会计准则灵活性差。从适用的范围来看, 基本准则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企业,但是在实务应 用中却表现出种种问题。
3、西方经验借鉴
美国是首先建立CF的国家, 1978年开始,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先后发布 了7份财务概念公告。此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 会(IASC)、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 也开始效仿美国的做法,制定了相应的公告或 准则行使概念框架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露 委 Finance d Accounting Research● 会计 l1.I 会计 I 趋同与我国 理论框架的构建 孔莹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青岛 266 5 90 【文章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 进程,国际会计趋同变成了一个现实性 的问题。框架,是一个体系的灵魂。本 文旨在从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和内容等 角度讨论全 球趋同形势T我国财务会计 理论框架的构建。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会 计理论框架形成的内在趋势并给出了个
【关键词】 会计趋同;财务会计;理论框架
一、
引言
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是构建会计理论要 素和逻辑关系的构造体系,是撑起整个会 计系统的骨架。自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 会提出“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概念后,各 国努力致力于其理论框架建设。 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 化的需要,2006年2月15日,包括基本准 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 体系以及同年l0月30日应用指南的发布, 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的实质性趋同。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转 型和过渡期,构建和完善本国理论框架对 会计界发展有着长远意义,但我国还处于 刚刚起步阶段,应从具体方面深入了解构 建实质,更好的完善理论建设。 二、国际会计趋同 2005年1 1月,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 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签署了中国会计准 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体系趋同的联合声 明。这表明中国会计准则在会计确认、计 量和报告方面要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的趋同。但中国会计准则在与国际会计准 则趋同的同时,也考虑了中国法律和经济 环境等特定因素,在公允价值的计量、关 联方关系的确定以及资产减值损失不允许 转回等少数几个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 着实质性差异。 (一)趋同是个大趋势 经济社会要求会计从业者提供及时有 效且能有助于他们做出正确决策的会计信 息。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和跨国公司的出 现,大大的推动了会计国际化规范的进 程。正如克拉雷所说:会计准则的国际协 调毫无疑问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由 于各国的经济社会模式不同,给“翻译和 理解”会计信息带来r必不可少的成本, 同时也增大了跨国公司管理的难度。此时 国际会计趋同是大势所需。由于美国经历 了安然会计信息丑闻等事件,更多的国家 和企业把目光投向了国际会计准则。国际 会计委员会从最开始的“民间组织”,逐渐 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认可和重视。而 这时的美国在受到挫败之后,也改变了其 对国际会计组织的态度,并积极投身于国 际会计理论框架的建设中,望其可以更好 的为自身利益所服务。与此同时,很多发 展中国家,也吸取国际会计准则的先进之 处发展自己国家的会计理论建设。另一方 面,发展中国家为了更好的吸引发达国家 投资的目光,也有意识的采用很多国际上 通用的会计标准,大大降低了国外投资者 对其跨国子公司的管理障碍,增加了会计 信息的透明度,有用性。更大程度上的提 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 (二)趋同不等于盲目跟风 国际会计趋同在相当一定时间内还是 一个求大同存小异的阶段。每个国家的会 计都带有各自比较显著的阶级特征,在社 会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会计属于 上层建筑范畴,受影响于社会和市场类 型。现今国际会计委员会l4位委员中,有 7位是来自英国。可想而知,国际会计概 念框架会有着明显的发达国家的气息。自 从我国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市场性 质从国家计划经济到发展自主市场经济, 还在经历着一定程度的转型。如果我们盲 目的跟从为市场经济高度成熟的发达国家 服务的会计理论标准,我们在享受国际便 利的时候,更多的是受到发达国家带来的 高额会计成本,和一时无法适应的市场混 乱。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会计理论不可能 涵盖所有的经济业务,也就是说,一定时 期一定区域内的会计理论不可能是面面俱 到的,根据不同的环境而必定有所不同。 三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一部章程、 一套目标与基本原理组成的、互相关联的 内在逻辑体系。这个体系能够导致前后一 坝代商业 MODERNBUSINESS 贯的会计原则,并指出财务会计和财务报 表的性质、作用与局限性。目标是辨明会 计的目的与意图;基本原理是指会计的基 本概念,它们指引应予以进行会计处理的 事项的选择,各项事项的计量以及汇总并 使之传递给利害关系集团的手段。由这类 概念派生的其他概念,在制定、解释和应 用会计与报告准则时又必须反复引用它 们。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类概念是最基本 的。” (一)构建的基本思路 会计理论的构建是一个从理论到实 践,实践又反作用于理论的反复循环过 程。纵观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财务会计 理论的构架,他们都经历了一个个相当漫 长并且夹杂着肯定与否定的过程。他们大 多从研究会计原则基础的基本会计假设和 建立在基本假设之上的相关会计原则出 发,在实践中随时修订相关规定从而建立 了相对稳定的理论构架 我国在制定初期 也借鉴了很多发达国家的先进方法,这样 做的好处便是:由基本假设衍生出的相互 关联的概念框架具有较强的层次感和关联 性。 葛家澍教授在 会计理论》一书中谈 到:在我国,可以有两思路来制定会计的 基本理论与概念:一是使之法规化,采用 基本准则的形式,充实国际上CF的内容; 二是建立中国的CF,肯定它是理论而不 是法规,与具体准则分离。我更倾向于后 者,虽然相对于第一种方法其理论基础提 出更高的要求,但是我想这样更能让人们 跳出“准则便是会计理论框架”的误区,站 在准则之外谈框架,对我国市场发展的长 远利益是有益的。同时,这样做也可以更 好的关注与国际会计惯例趋同 (二)具体方法和途径 现代理论会计大多可归为两类:规范 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理论。规范会计理论 旨在说明“会计应该是什么”,从会计实务 的规则来概括出的会计理论,而实证会计 理论回答“会计是什么”,重点在于对未成 文事物做出假设,经过一系列实证分析从 而证明理论并得出结论。 我们平时所说的财务会计理论大多属 于规范会计理论,它的目的在于规范和指 导实践。规范会计理论重归纳和逻辑推 理,所以在理论建设中,它有不可替代的 位置。规范会计理论的具体方法包含归纳 法、演绎法、伦理法等。其中,归纳法和 演绎说道出了现代会计理论建设的基本方 法。 归纳法,顾名思义,是通过对大量现 象进行观察,加以总结和分类,从中概括
际务 国财 卿龛硼衮Finance and Aec。un{l g Research■ 出相关概念的内在联系,再把它们组织起 来并表述为理论;或者说,这是一种从大 量的特殊事件到一般理论的研究方法。而 演绎法则是归纳法的一种倒叙,它是在已 有相关会计目标、假设等前提下,导出相 关会计方法。我国会计理论建设主要采用 这两种方法,同时伦理法和社会学法对框 架进行相关补充。 (三)基本框架的具体内容构成 长期以来,我国会计界学者们一直致 力于会计理论的研究,努力构建出最适合 我国当代经济社会且具有一定前瞻性的财 务会计理论框架,带人们走出最初混淆基 本会计准则与概念结构的误区。到目前为 止,我国的会计理论框架已见雏形。下面, 笔者简单结合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目标、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等几大基本 概念框架要素分析国际会计趋同对我们财 务会计概念框架构建的影响: 1、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本结社是企 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和前提, 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 的合理设定。在会计基本假设方面,国际 会计准则只规定了权责发生制和持续经 营。而在我国会计理论中,权责发生制被 确定为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是异 曲同工的效果。相比之下,我国会计准则 比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了更细致的要求,而 将国际准则的权责发生制定为会计基础确 是国际趋同化的鲜明表现。权责发生制更 侧重于收入和费用的期间配比性,体现了 重要性原则而非形式,将对会计信息的要 求贯穿于一致。 2、会计目标。会计目标在某种程度上 等同于财务报告目标。目标,顾名思义,在 财务会计工作中起着导向性的作用。我们 会计人员所做的一切工作可以大致的说是 为最后的财务报告所服务。在会计目标研 究中,有两个典型的观点,即受托责任观 和决策有用观。个人认为,其实两种观点 并不排斥,只是分析会计过程的角度不 同,目标的侧重点不同。受托责任观从归 属与管理方面分析会计信息处理过程,认 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企业所有者反映经 理等管理人员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而 决策有用观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最 先提出的,它认为财务会计目标是向现有 及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会计信 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他们做出正确决策的 会计信息。现在,越来越的国家认同并采 用了这个观点。我国会计理论中,也将会 计目标定位于提供决策信息上,不仅表现 出国际趋同的一面,更反映出我国经济也 是卸掉过紧的禁锢在合理的范围内自由的 发展。 3、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信息质 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 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 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 具备的基本特征。我国新准则颁布后,将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调整为可靠性、可比 性、实质重于形式等几大特征,其中,可 比性就是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说法,将一 贯性和一致性做了统一。而同时,又没有 盲目的跟从国际会计准则,在市场经济比 较发达的国家,在基本的可靠性等基础上 又要求会计信息具有中立性、完整性等。 我国还处于市场转型期,还是该把对会计 信息最基础的要求放在首要位置,重视可 靠性和相关性。我相信随着市场的成熟, 在会计理论中会加重这部分的权重,提高 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要求从业人员提供的 信息更及时、有用和透明,使信息双方对 大程度上的对等。 4、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 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 的基本分类。我国会计准则中将会计要素 按照其性质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和利润。很明显,我国会计要 素有独立的利润要素而国际会计准则中没 有。利润要素的提出更有利于我们构架利 润表的理论依据。再从会计要素的概念上 来看,我国的概念理论吸取了国际会计准 则要素定义的精华,加上自己对现实实务 的规范更符合本国特点。同时,会计要素 的确定是取决于现有的经济业务需要而非 一沉不变的,在以后的会计理论研究中, 我们应该处理好会计业务前瞻 问题,让 理论更好的为实践服务。 提到会计要素,不得不延伸至会计要 素的确认问题,“公允价值”是一个让我国 会计界采用、废除又吸收采用的会计计量 模式。刚开始最先引进这一概念时,没有 考虑到它的适用范围,而是盲目的趋同了 国际经济业务的计量模式导致在我国市场 还不够完善成熟的情况下,企业虚调利润 造成一定时期的市场}昆乱。我们同时应该 看到,公允价值是一个经济时代的重要产 物,它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是有助于 我们市场经济发展的。新会计准则的颁布 限制了公允价值的使用,很多情况下明确 指出“在其公允价值可以可靠计量的情况 下”或是“有确定的依据可以证明使用公 允价值可以更好的反应经济业务”时可以 使用公允价值,而且在相当一段时期内, 要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它公允价值进行从新 确认,将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这些举措 明显表示出我国对于国际会计准则的谨慎 采用,既吸取了其先进之处,又避免了它 可能为我们带来的社会弊病。 四、结论 以上,笔者简单论述了在国际会计趋 同的大环境下我国会计理论框架构建的相 关问题。用我们的一句老话就是:取其精 华,去其糟粕。再加之结合我们自身市场 经济的特点,与时俱进,才会为社会贡献 出一套最适合国内企业的走出去的会计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