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多》与《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上帝意象
外国文学史综合论述题第二部分(精华)宏利巨献

外国文学史综合论述题第二部分(精华)宏利巨献外国文学史综合论述题第二部分(精华)宏利巨献综合论述题1.分析阿喀琉斯的艺术形象。
2.分析奥德修斯的艺术形象。
3.分析赫克托耳的形象。
4.论述荷马史诗的结构艺术特色。
5.论述《俄底浦斯王》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6.论述但丁在《神曲》中表现出来的思想上的两重性。
7.分析堂吉诃德的艺术形象。
8.分析夏洛克的艺术形象。
9.分析哈姆雷特的艺术形象。
10.论述答尔丢夫的艺术形象。
11.论述浮土德的艺术形象。
12.论述《浮士德》的艺术特色。
13.分析《恰尔德哈罗尔德》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年。
14.论述《悲惨世界》的主题内容。
15.论述奥涅金这一形象。
16.论述《巴黎圣母院》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17.分析于连的艺术形象。
18.论述《红与黑》的艺术特色。
19.分析拉斯蒂涅的艺术形象。
20、分析高老头的艺术形象。
21.论述《欧也妮葛朗台》的思想内容及人物形象。
22.论述《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23.分析《死魂灵》中乞乞科夫和五个地主的形象特点。
24.论述《罪与罚》中拉斯科尔尼科夫的艺术形象。
25.以《卡拉玛佐夫兄弟》为例,论述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复调”思想特征。
26.论述苔丝的艺术形象,兼论哈代的悲观主义思想。
27.分析聂赫伯朵夫的艺术形象。
28.分析安娜的艺术形象。
29.论述《玩偶之家》的思想主题及艺术特色。
30.论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主题思想。
31.分析葛利高里的艺术形象。
32.分析约翰克里斯朵夫的艺术形象。
33.论述桑提亚哥的艺术形象。
34.论述《永别了,武器》的思想意义。
35.论述《荒原》的象征寓意。
36.论述《四个四重奏》的宗教哲学意义。
37.以《城堡》为例,论述卡夫卡作品的主题意义。
38.论述《尤利西斯》的主题内容及艺术手法。
39.以<死无葬身之地>为例,论述萨特"境遇剧"的特色.40.论述《等待戈多》的象征意义。
41.论述《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思想艺术特色。
《等待戈多》与《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上帝意象

2016.04一、上帝的隐遁与现代人的漂泊中古时代,那位掌管世间道德秩序,能分清善恶的上帝,曾用宗法式的道德教条来匡正人们的生活,用宗教的来世承诺或理性的宇宙秩序负担个人的生命。
这些神定的他律伦理的道德准则,以观念的和社会宗法秩序的形式规范人的行为。
而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近现代历史乃是基督教信仰不断衰落的精神历程。
上帝被放逐了,人生成了一个充满悖论的过程。
现代人类走到了再也无法依靠往昔的生命信仰而平静无恙地生活的时代,丢弃圣经的他们发现自己由上帝的选民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等待戈多》里的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或许可以看作这一群体的缩影。
从他们对话可见一斑:弗拉季米尔:可是我们一起到过那儿,我可以对天发誓!采摘葡萄,替一个名叫……(他把指头捻得啪的一声响)……想不起那个人叫什么名字了,在一个叫做……(把指头捻得啪的一声响)……想不起那个地方叫什么名字了,你也不记得了?“我们一起到过那儿”意指人类曾有过的宗教信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人们曾凭借虔诚的信仰,沐浴神的光辉、看见过天堂的大门。
采摘葡萄的地方意味着旧约中的人类乐园———伊甸园,而弗拉季米尔怎么也想不起是在什么地方、替谁采摘,暗示对基督教信仰的遗忘。
远离臣服上帝的年代,宗教信仰对他们来说成了插科打诨的笑料。
昔日信徒虔诚研读的《圣经》,对于爱斯特拉冈来说只有看“一两眼”的吸引力,他对《圣经》的记忆也仅源于对上面花花绿绿彩图的兴趣,朝圣地的地图滑稽地变成了蜜月旅行的旅游手册。
二、世界的荒诞与时间的空洞(一)唯理主义盛行下,满目疮痍的世界工业文明作为人类理性不断发展的成果,在无形中变成了支配人的神秘力量,这无疑是荒诞的,将工业文明视为人类幸福未来的依靠则更加荒诞,曾沐浴在神性光辉下的人丧失了崇高的本源,没有了来世恐怖和天堂神话的世界正日益变得陌生、荒诞、无法把握……《等待戈多》与《第二十二条军规》将这种荒诞扩大到了极致。
《第二十二条军规》里,在爱国主义和正义掩盖下的战争实质上是各个盟国、各个利益阶层你争我夺的一场利益追逐游戏,在这个物欲横流、价值颠倒、道德沦丧的世界中,正直的人总是遭遇厄运,自私自利、不折手段的人却声名鹊起,这个非理性、无秩序、梦魇般的荒诞世界,带给读者的感受却是真实的。
《第二十二条军规》:海勒诠释的荒诞世界

黑 色 幽 默 是2 0 世 纪6 o 年 代 美 国兴 起 的 小 说 流 派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以 后 在 西 方 文 坛 上 占有 重 要 地 位 。这 一 流 派 的 作 家
突 出 描 写 人 物周 围 世 界 的 荒谬 和 社 会 对 个 人 的 压 迫 。他 们 用 放 大 镜 和 哈 哈 镜 把 这 种 荒 谬 和 压 迫 加 以放 大 、 扭 曲、 变形 , 变 得更加荒诞不经 、 滑稽可笑 , 更加反常无理 、 丑 恶可憎 , 其 中寄
托 他 们 无 可 奈 何 的悲 观 和痛 苦 心 情 。 因此 , 有 人 把 黑 色 幽 默 称 之为“ 绞刑架下的幽默” 或“ 大难 临头 时 的幽 默 ” 。 黑 色 幽 默 深 受存 在 主 义 哲 学 的 影 响 ,它 的 主 要 内 容 在 于 表 现 世 界 的 荒谬 。 不 同 的是 黑 色 幽默 作 家 更 加 消 极 悲 观 , 他 们
“ 军规 ” 常 常使 他 毛 骨悚 然 , 惶 惶 不 可 终 日。它 是 死 的 阴影 , 像 巨石一般悬挂在 人们的头顶上 , 随时落 下 , 威胁着人 的生命 。 面 对 自然 的 打 击 , 人 们 往 往 肃 然 起 敬 。在 强 大 的 自然 面前 , 人 们 尽 管做 出 巨 大 的 努力 但不 得不 自愧 弗 如 。 然 而 尤 萨 林 敢 与
仅 是 玩 世 不 恭地 发 出 无 可 奈 何 的 苦 笑 ,以 便 暂 时 舒 缓 痛 苦 不 堪 的 心 情 。 正 因 为他 们 以 幽 默 的 人 生 态 度 与 惨 淡 的 现 实 拉 开 了距 离 . 所 以一 改 以往 荒 诞 文 学 作 家 的 惊 愕 、 困惑 、 愤 懑 的 心 态. 而 把 荒 诞 当做 一 种 合 理 的 存 在 , 然后从 容地描绘 , 在 绝 境 中保 持 心 理平 衡 。 黑色幽默索有 “ 荒诞 小说” 之称 , 采 用 荒 诞 形 式 表 现 荒 诞 的 内容 。 作 家 抛 弃传 统 小 说 的 叙 事 原 则 , 打破一般语法规则 , 采用夸张 、 悖论 、 反 讽 的手 法 和 克 制 性 冷 漠 的 叙 述 进 行 创 作 。 场 景 奇 异超 常 、 情节散乱怪诞 、 人 物 滑稽 可笑 、 语言睿智尖刻 , 以喜写悲 。 成绩斐然。 二、 黑 色 幽 默 在《 第 二 十 二 条 军 规》 中的 表 现 约瑟夫・ 海勒是美国黑色幽默派及荒诞派的代表作家 , 他 的 作 品 取 材 于 现 实生 活 , 通过艺术的哈哈镜和放大镜 , 反 映 美 国社 会 生 活 的若 干侧 面 。 具 有 很 高 的认 识 价 值 和 审 美 价值 。 约 瑟夫 ・ 海 勒 的《 第二十二条军规 》 以荒 诞 的 形 式 , 多角度 、 多 层 次 地 展 示 一 个充 满 自私 、 贪婪 、 虚伪 、 欺骗 、 专横、 残忍 、 淫 乱 和 疯狂的现实生活. 被 誉 为 当 代 美 国文 学 的 经 典 作 品 , 是 美 国 黑 色 幽 默 文 学 的代 表 作 。本 书 主人 公 约赛 连 就 生 活 在 这 个 战 争 不 断 怪 物 旋 转 的 光怪 陆 离 的 世 界 里 。 主 人 公 约 翰 ” 尤 萨 林 上 尉” ( C a p t a i n J o h nY o s s a r i a n) 是 美 国陆 军第 2 7 航 空 队B 一 2 5 轰 炸 机 上 的 一 名领 航 员兼 投 弹 手 ,他 满 怀 拯 救 正 义 的 热 忱 投 入 战争 。 立下战功 , 被提升为上尉 。 然而慢慢地 , 他 在 和 周 围 凶 险 环境的冲突中. 亲 眼 目睹 了 种 种 虚 妄 、 荒诞 、 疯狂 、 残 酷 的 现 象 后. 领 悟 到 自 己受 骗 了 。 他 变 严 肃 诚 挚 为 玩 世 不 恭 , 从 热 爱 战 争 变 为 厌 恶 战 争 。他 不想 升 官 发 财 , 也不愿无谓牺牲 , 只 渴 望 保住性命。 根 据 司 令 部 规定 , 完 成2 5 次 战斗 飞行 的 人 就 有 权 申 请回国 , 但 必 须 得 到 长 官 的 批 准 。 当尤 萨 林 完 成 3 2 次任务时 , 联 队 长 卡 思 卡特 上校 已经 把 指 标 提 高 到4 0 次 了 。 等 他 飞 完4 4 次, 上 校 又 改 成5 0 次 。当他 飞 完5 1 次, 满 以为 马 上 就 能 回 国 了 , 定 额 又 提 高 到 了6 0 次。 因为 第 二 十 二 条 军 规 规 定 , 军 人 必 须 服 从命令 . 即使 上 校 违 反 了司 令 部 的规 定 , 在 他 飞 完 规 定 次 数 后
最新浅谈《等待戈多》中的象征意味

荒诞派戏剧的哲学思想基础是存在主义的荒诞观念,即“存在是荒诞的”,人类生存在无法理解的世界中,无依无靠,碌碌无为,时刻感到痛苦和不安,在孤独和痛苦中死去。
《等待戈多》是贝克特荒诞戏剧的代表作。
故事发生在两个黄昏,没有情节可言。
两个流浪汉在一片荒野中,路旁只有一棵枯树,他们在树下等待一个叫戈多的人。
戈多是谁,代表什么,谁也不知道,他也始终没有出现。
在荒芜的世界里,人们生活了无生气,只有等待,也许这是唯一出路,但是这唯一的等待也变得虚无,因此人丧失了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贝克特用荒诞的表现手法揭示了这个主题,也揭示现代人类处境的尴尬人们的生存和精神状态。
一、现代环境的象征:乡间一条小路。
一棵树。
黄昏。
这就是《等待戈多》中的场景和时间。
如此荒凉的舞台时空背景,正是二战时期欧洲遭受炮火轰炸后满目疮痍的废墟状态的缩影与写照。
这是一棵什么树呢?“柳树”,“枯树”,“看不见垂枝”。
想在这树上上吊都不相信这枯枝。
认为它是如此脆弱。
第二幕中,“那棵树上有了四五片树叶”。
三四片树叶“沙”的声音,像死掉的声音。
树叶就像灰烬一样。
第二幕中,“昨天晚上那棵树黑沉沉、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
可是这会儿上面都有树叶啦”。
“这棵树肯定对我们不会有丝毫用处”。
这地方“什么样的景色”,“很难描写。
什么也不像。
什么也没有。
只有那棵树。
”“一切的一切全都死啦,除了这棵树”,“他们一动不动地站在树前。
沉默”。
万物萧条,一切都死了,除了这棵树。
一夜之间,似乎春天来了,使这树长出了四五片叶子。
但作品中人物对其是无视的。
这仅有的、飘渺的希望根本在人们心中激荡不出一点点新奇与快乐的涟漪,也不会为这满目疮痍的世界增添一点点亮色。
只会更显当时环境的沉寂、虚无和了无生机。
两次世界大战彻底摧毁了人们的精神信仰,上帝和理性在人们心中不复存在,人的主体性消失殆尽。
世界变成地狱。
二、人类与生活的象征: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无事可做,无聊地闲扯,他们反复地做着一些毫无意义的动作:爱斯特拉冈不停地脱靴子,倒靴子,然后穿上;弗拉季米尔不停地脱帽子,抖帽子,然后重新戴上。
《等待戈多》中的意象分析

《等待戈多》中的意象分析作者:樊秀峰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35期摘要:《等待戈多》是戏剧史上一次突破性的创新,也同样可以作为荒诞派戏剧的代表。
它是爱尔兰现代主义作家塞穆尔·贝尔克两幕悲喜剧,1953年首演。
本文主要介绍一下这部戏剧的荒诞性,分析剧中人物环境的象征意义,对该剧进行更透彻的理解;最后,再结合现当代社会的实际情况作总结,对《等待戈多》的现实意义及启迪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荒诞;意象;象征;等待;希望作者简介:樊秀峰(1996-),女,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02一、审美意象的荒诞性“存在是荒诞的”,我们生活在无法明白的生活漩涡中,举目无亲,无所作为,无刻不感到不安和悲伤,注定只能在孤苦和悲惨中离去。
现当代文学更是主张刻意表现人们生存的苦境和荒谬。
贝克特的代表作品《等待戈多》,故事发生在两个黄昏,无任何的情节可述。
两个浪荡子在无边无际的旷野中,小道旁唯有一棵凋零的树,他们在期待一个叫戈多的人。
戈多?具体预示了什么,我们谁也不知道,他也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过。
在虚渺的世界里,人们生活毫无活力,除了等待,还是等待,似乎这是大家唯一的选择,但是这唯一的等待也慢慢变得虚无,人们逐渐丧失了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贝克特用这种特殊的表现方式揭露了这个主题,同时更加深层次地揭示现当代人们所处环境的尴尬。
二、《等待戈多》里的意象“意象”,用它专指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
《等待戈多》里虽然没有情节起伏,但是它里面却充满了无数令人深思的意象,下面就一些主要意象进行分析。
(一)现代环境的象征一条荒芜的乡间小路。
一棵枯萎的树。
两个落日的黄昏。
这就是《等待戈多》中的情景和时间。
这样萧瑟的舞台时光场景,正是对应着二战时期欧洲遭遇炮弹轰击后千疮百口的荒废状态的真实写照。
浅谈《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荒诞艺术效果

浅 谈 《 二 十 二 条 军规 》 中的荒 诞 艺 术 效 果 第
黄 晟
( 安徽 师 范大 学外 国语 学 院 ,安徽 芜 湖 ,2 10 40 0)
摘 要 :( (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 黑色 幽默” 的代表作 品,而“ 黑色 幽默” 视为是“ 被 荒诞剧” 的继续,又被称为“ 荒诞小 说” 在 第 二十二条军规》里无处不存在着荒诞 ,约瑟夫. 海勒在 ( 二十 二条 军规 中将荒诞 的艺术 效果 淋漓尽致地表 现出来。 ( 第 关键词 :荒诞 艺术效果 ;黑色 幽默 中图分类号:I 0 .: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 —14( 0 0 104 .2 64 1 0 9 11 2 1 )O —0 10
等 常 用 词 汇 来 表 示 , 而 是 别 具 匠心 地 使 用 了“a h 。 因 为 ct ” c “ac ” 词 本 身 也 含 有 “ cth 一 陷阱 , 圈套 ” 的意 思 。这 个 荒 诞 的标 题 一 上 来 就 是 一 语 双 关 ,而 且 开宗 明义 表 明 了本 篇 故 事 也 将 顺 着 这 个 荒 诞 的 标 题 一 路 进 行 下 去 。如 果 说 使 用 “ac” 词 ct h 作 为 标 题 还 只 是 形 式 上 荒 诞 的话 ,那 么 我 们 在 读 完 全 篇 后 , 才 会 发 现 标 题 “ 二 十 二 条 军 规 ” 实质 上 更 是 一 种 高 度 抽 象 第 在 的 荒 诞 。它 似 乎 无 处 不 在 ,无 时 不 有 ,它 就 像 一 双 无 形 的大
苦恼的人们开始寻求一种解脱而此时玩世不恭游戏人间式的幽默恰好成为了人们释放这种郁闷苦恼的方式虽然这种方式很偏激也很无奈但在当时对于已经失去终极关怀的人们发泄情绪却是行之有效的于是荒诞所表现出的艺术效果便成为这种游戏人间似的幽默发挥作用表达人们情绪时最强音
痛极而笑化痛为笑——评《第二十二条军规》与《等待戈多》中黑色幽默的警世意义

痛 极 而 笑
— —
化 痛 为 笑
评《 第二十二条 军规》 等待 戈多》 与《 中黑 色幽默的警世意义国语 学 院 , 苏 南 京 江 20 4 ) 10 6
摘 要 : 第二十二条 军规》 美国后现代 主义小说 家约瑟夫 ・海勒的成名作 , 等待 戈 多》 《 是 《 是英 国
第1 2卷
第1 期
南
京
邮
电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V0 . 2 No 1 11 .
M a . 2 0 i r 01
21 0 0年 3月
Junl f 州 igU i rt o P s n e cm u i t n Sc l cec ) ora o N n n esy f ot adT l o m n ai s( oi i e v i s e c o aS n
品 中黑 色幽 默 所反 映 的 西 方后 现 代社 会 人 孤 独 、 焦虑 和 无 助 的 心 理 , 阐述 了黑 色 幽默 的 警世 意 义 。 这 并
两位作 家对 当今世界所 面临的社会心理 问题的深刻洞察及对人 类生存状况 的关注和忧虑 , 对解决现代
人 精 神 领 域 出现 的 问题 极 具 启 示 意 义 。
文学史上举 足轻重 , 国内外 文 学评 论 界没 有 对他 而
“ 黑色 幽默” 又被 称 为“ 绞刑 架 下 的幽 默”
在文学 作 品中 , 黑色 幽默 ” 语始 于法 国超现 实主 “ 术 义诗人兼 评论 家安德列 ・ 勒东 。1 3 布 9 7年 , 布勒 东
和先锋派艺术家保尔 ・ 吕雅合编 了一本小说集 艾
6 O年代最 好 的一 部小 说 , 包 括 约 瑟 夫 ・海勒 、 是 弗
荒谬的现代神话 绝望的黑色幽默——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浅析

、
《 二 十 二 条军 规 》 :绝 望之 笔 抒 写 的 第
荒诞 神 话
甸园之 门》中所说 “ 0 6 年代的小说 同样是美国历 史 的 记录 ”r。黑 色 幽 默是 历 史 的结 晶 ,反 过 来 2 】 它也E证着 历史 。 《 l J 第二十二条军规 》通过着 力 描写皮亚诺萨岛这个小小的荒诞世界 ,为我们塑
正 如尤 索 林 ( osr n)所 说 , “ 上看 ,我 看 Y sai a 向 到 人 们在 做 着 各 种 金钱 交 易 ,看 不 到 天堂 ,看 不 到 天使 和圣 徒 ,只看 到 人 们 在 正 当利益 驱 使下 和 在 各 种人 类 悲 剧 L做 着 金 钱 交易 。”在 这个 荒 诞 } | 的 世 界 里 ,荒 唐 的 事情 一个 接一 个得 上演 :关 于
造 了一 个疯 狂 、混 乱 、怪 诞不 经 、瞬 息 万变 的 美
《 第二 十二 条军规 》是 黑色 幽默文 学的代 表性作 品, “ ‘ 黑色 幽默 ’在 《 百科 全 书 》中 大 的解 释 是 ‘ 种绝 望 的幽 默 ,引 出人 们 的 笑 声 , 一
作 为 人 类 对 生 活 L 明显 的无 意 义 和 荒 谬的 一种 反 } J
在 荒 谬疯 狂 的现 实社 会 中的 “ 英 雄 ”形 象 尤索 反
林。
一
冲突 ,在美学上属于喜剧 ,但这是 一种 “ 绝望 的 喜剧” ,因而也带有深刻的悲剧意味 。
黑 色 幽 默 文 学 最 为 突 出 的 思 想 特 色 是 强 调 世 界 的荒 诞 和社 会 的疯 狂 ,它 的社 会 意 义 与认 识 价 值也 正 在 于此 。正如 莫 里斯 ・ 克 斯 坦 在 《 迪 伊
与作 品塑造 的荒 诞世 界和 荒 诞人 物 相 对 应 , 作者 还 采 用 了荒 诞 的结 构和 形 式 。这 部小 说 之所 以新 颖 、独特 、引人 注 目 ,是 因为 海勒 将 现 代派 作 家普 遍 持 有 的荒 诞观 念 和 荒诞 技 巧 结 合起 来 , 并 以其 独特 的形 式传 达 荒 诞 的观 念 和 制造 荒 诞 的 气氛 。 “ 试图 抛 弃小 说 的传 统 结 构形 式 ,以另 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待戈多》与《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上帝意象
作者:刘宇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6年第04期
内容摘要:《等待戈多》和《第二十二条军规》同属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两部作品里“上帝”的意象多次出现,在上帝缺失的世界中,宗教赋予人的崇高光环已沦为无价值的铁锈残渣,人无可规避的是宿命的色彩,而孤独、荒诞才是人生的本质。
但在这黑色的悲观主义中,作者还是不约而同地给出了一抹淡淡的希望之光,指向人主体自由选择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等待戈多第二十二条军规上帝意象
一、上帝的隐遁与现代人的漂泊
中古时代,那位掌管世间道德秩序,能分清善恶的上帝,曾用宗法式的道德教条来匡正人们的生活,用宗教的来世承诺或理性的宇宙秩序负担个人的生命。
这些神定的他律伦理的道德准则,以观念的和社会宗法秩序的形式规范人的行为。
而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近现代历史乃是基督教信仰不断衰落的精神历程。
上帝被放逐了,人生成了一个充满悖论的过程。
现代人类走到了再也无法依靠往昔的生命信仰而平静无恙地生活的时代,丢弃圣经的他们发现自己由上帝的选民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等待戈多》里的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或许可以看作这一群体的缩影。
从他们对话可见一斑:
弗拉季米尔:可是我们一起到过那儿,我可以对天发誓!采摘葡萄,替一个名叫……(他把指头捻得啪的一声响)……想不起那个人叫什么名字了,在一个叫做……(把指头捻得啪的一声响)……想不起那个地方叫什么名字了,你也不记得了?
“我们一起到过那儿”意指人类曾有过的宗教信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人们曾凭借虔诚的信仰,沐浴神的光辉、看见过天堂的大门。
采摘葡萄的地方意味着旧约中的人类乐园——伊甸园,而弗拉季米尔怎么也想不起是在什么地方、替谁采摘,暗示对基督教信仰的遗忘。
远离臣服上帝的年代,宗教信仰对他们来说成了插科打诨的笑料。
昔日信徒虔诚研读的《圣经》,对于爱斯特拉冈来说只有看“一两眼”的吸引力,他对《圣经》的记忆也仅源于对上面花花绿绿彩图的兴趣,朝圣地的地图滑稽地变成了蜜月旅行的旅游手册。
二、世界的荒诞与时间的空洞
(一)唯理主义盛行下,满目疮痍的世界
工业文明作为人类理性不断发展的成果,在无形中变成了支配人的神秘力量,这无疑是荒诞的,将工业文明视为人类幸福未来的依靠则更加荒诞,曾沐浴在神性光辉下的人丧失了崇高的本源,没有了来世恐怖和天堂神话的世界正日益变得陌生、荒诞、无法把握……《等待戈多》与《第二十二条军规》将这种荒诞扩大到了极致。
《第二十二条军规》里,在爱国主义和正义掩盖下的战争实质上是各个盟国、各个利益阶层你争我夺的一场利益追逐游戏,在这个物欲横流、价值颠倒、道德沦丧的世界中,正直的人总是遭遇厄运,自私自利、不折手段的人却声名鹊起,这个非理性、无秩序、梦魇般的荒诞世界,带给读者的感受却是真实的。
海勒采用了人像展览式的描写手法对全书的40多个人物进行了刻画,荒诞在这些人的命运和遭遇上得到体现。
“无数大号滴滴答答地吹得震天响。
到处都有人给挤倒,被踩死。
一些抽抽噎噎的老妇女围着缓缓而行的卡车拼命地你推我搡,竞相去摸摸米洛的肩膀,或握他的手。
”
米洛盘削各方利益却被奉为带来经济效益的神话人物接受膜拜,获得政治上的巨大成功,这种荒诞是“物质至上”的社会才有的产物,作者将资本家如何靠剥削和投机发家致富的过程用漫画式的方式表现出来,夸张的表现形式除了具有喜剧效果外,也清晰地勾勒出真相的轮廓,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军医丹尼尔的名字因出现在失事飞机的名单上,即使本人还健在,部队仍严格以“阵亡”来处理后事,他的妻子在收到一笔丰厚的抚恤金后迅速搬家,消失在他的世界里,他成了一个死掉的活人,一个活着的死人,成了终日在树林里游荡的“幽灵”,到最后,连他本人都相信自己其实已经死了。
官僚制度的僵硬冷酷、金钱的超越力量,使得一个活生生的人失掉了生存的权力。
投弹手约塞连质疑军令的正义性,没有按预定军事计划轰炸普通平民村落,而将炸弹投进了大海,意欲掩盖失误的上司却谎报军情捏造战绩,于是整个飞行大队获得上级部门的表彰,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约塞连还因此获得了一枚“优异飞行”十字勋章,让读者大跌眼镜。
梅杰上校不但名字是父亲开的一个玩笑,在军营里的命运也荒诞得像个传奇。
长得像亨利.方达的他,因为“过于平凡而显得不平凡”,莫名其妙地受到所有人的厌恶与敌视,人们撵走他的方式也很特别:升迁。
事业的成功与他的孤独形成强烈的反差,他无数次渴望被大家当成“自己人”,又无数次被踢出圈子外,一次次沦为边缘人,永远只能隔着人们的欢声笑语,默默退回到一个人的世界中,梅杰沉重的孤独感与荒诞感也影射了人类的处境,人在世上注定是无所依凭的,而常常遭遇的是无可述说的荒诞经历。
阿费奸杀女佣未受到法律的惩罚,约塞连仅因为没带外出证却被严阵以待的军队逮捕归案,无一不体现着“制度”高于人的生命的荒诞,而科恩中校与卡思卡特上校要与约塞连做的交易,却又悖论式地说明“制度”不过是一张废纸,它只是体现权力阶层意志的工具。
陷入求婚悖论中约塞连(求婚被拒绝是因为他疯了,而他疯的原因是想娶她);用比成本还要低的价格卖鸡蛋却能大发横财的米洛……荒诞无孔不入,既让人体会到荒诞的可笑,又从这种无法把握的情境中,透露出周遭环境的可怕。
海勒以一种冷静,不动声色的方式,描写这黑色幽默背后惊心动魄的恐怖和无可奈何的悲凉,暴露了在崇高名义下战争的悖谬和对战争的反思,同时也多方面揭露了现代人生存的种种困境与悲哀。
(二)在时间的空洞中煎熬的现代人
《等待戈多》就代表了人类梦醒后的状态,是人类在无望中等待希望的一出现代悲剧。
二战的恶梦刚刚过去,战争给整整一代人的心灵留下了难以治愈的创伤,上帝隐遁了,旧日的信仰已坍塌,美好的希望和理想成了战争的“藏骸所”。
劫后余生的人们,抚摸着战争的伤疤,开始了痛苦的反思,对传统价值观念和现存秩序持否定的态度,《等待戈多》一剧正是其精神的写照。
自信的现代人坚信依托物质文明的无限力量可以把握住人类命运的纺锤,贝克特对此是忧虑的,因而用“瞎眼”(波卓)和“哑巴”(幸运儿)来形容现代人的前途。
弗拉基米尔感叹:“时间已经停止了。
”时间在这部作品中有着特殊的状态。
波卓:(勃然大怒)你干吗老是用你那混账的时间来折磨我?这是十分卑鄙的。
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有一天,难道这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有一天,任何一天。
有一天他成了哑巴,有一天我成了瞎子,有一天我们会变成聋子有一天我们诞生,有一天我们死去,同样的一天,同样的一秒钟,难道这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
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狄狄和戈戈不断地说着话,做着各种动作,使难捱的时间过得快一点,生活犹如“深似地狱的没结没完的夜”,看不到终点,也找不到前路到底在何方。
死亡成了最后的解脱,但是,想上吊?还缺少一根结实的绳子呐!想死都难的尴尬把人生描绘成没有尽头、不可忍受的煎熬。
三、上帝之死导致人之死
在西方文化中,耶稣基督的影响贯穿人生的始终,作为与上帝接触的中介物,耶稣具有和上帝同样神圣的地位,尊重子即是尊重主。
通过耶稣人们得以摆脱罪孽,重新进入主的殿堂垂蒙恩宠。
圣经考证学派G.F.穆尔在《基督教简史》中谈到基督教圣事的意义,我们可窥见耶稣对人的生死产生的重大作用。
当现代人类不再把个人的命运与全部的情感希望寄托在上帝的身上时,脱离了宗教的拯救,就意味着放弃了基督教承诺的天堂和由“光彩夺目的材料”构成的天上的身体,死亡不可避免的又重新笼罩到人的头上。
隐遁的上帝到底该去何处追寻?除了在绝望中等待“戈多”我们还能做些什么?然而戈多到底是谁?他什么时候来?即使他来了,真的能拯救众人出苦海吗?对此,没有人知道答案。
那么,是对现实的荒诞视而不见?还是逃到艺术的乌托邦里寻求虚幻的满足?或是阿Q式的自欺?这是漂泊在宗教之外的现代人必须要面对的艰难选择。
然而,戈多究竟在何处呢?戈多究竟是谁呢?戈多究竟会不会出现呢?只要在流浪等待的过程中,现代人不断地让自己的理智与情感、灵性与欲望相互对话、交流,通过这种精神的炼狱净化自我的灵魂,为上帝的降临做好准备。
那么,总有一天,戈多便会向渴求他的人们显现吧。
参考文献
[1]刘小枫.拯救与逍遥[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1.
[2](美)约瑟夫.赫勒(j.heller)著,宋兆霖译.第二十二条军规[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3](爱尔兰)萨谬尔.贝克特著,施咸荣译.等待戈多[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4]刘小枫.诗化哲学——德国浪漫美学传统[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13.
[5]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亚里士多德著,陈中梅译.诗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7]G.F.穆尔著,郭舜平等译.基督教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8]F.Nietzsche,The Gay Science[M].New York:Random House,1974.
[9](德)卡斯培(Walter kasper)著,罗选民译.现代语境中的上帝观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贵阳护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