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语文二轮教师用书:第3部分 专题10 逻辑推断题解题“3步骤” Word版含解析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综合性学习专题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专题一、考查能力:提炼概括、图文互换、活动设计、热点问题、语言运用二、考点(考查类型)(一)情景对话1、例题(2024江苏南京二模)喜爱集邮的小秦觅得几张邮票,邀你一同欣赏。
【甲】张骞通西域【乙】玄奘赴天竺【丙】小秦:【丙】图邮票中的人物是郑和,你能仿照【甲】和【乙】的短语结构概括【丙】图内容吗?你:就叫“__________”吧。
小秦:挺好的!你瞧这些邮票还有很多富有动感、富有内涵的细节呢,如【甲】图中天上飞过的大雁仿佛捎来家乡的信息。
你:是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秦:这个细节找得准!图案设计真可谓(3)____!(A.入木三分 B.惟妙惟肖 C.独具匠心 D.标新立异)你:三张邮票按时间顺序放在一起看,我还发现________________。
小秦:这就是邮票里的远方,小小的邮票学问大!【答案】郑和下西洋示例1:乙图中,玄奘双腿一前一后,像正在步行,背着的经顶部有篷,仿佛是在野外的环境中艰难前行。
示例2:丙图中,滔天的海浪仿佛告诉我们航行的前路充满艰险。
C示例:一直以来,先贤们探索远方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们上下求索、不畏艰难,为经济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答题技巧补充对话方法归纳:分析题目、确定思路;明确内容、联系前后;把握语体、用词准确;表达得体、用语礼貌;(二)劝说引导1、例题(陕西宝鸡23-24期中)在前往春耕田地现场时,你的同学晓伟认为春耕可以使用现代化农业设备,无需亲自耕种,并打算以此为借口向老师请假。
此时,你会如何劝说晓伟参加此次春耕活动?[示例]晓伟,此次实践活动不仅仅是配合农民完成春耕,更是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农事劳动的艰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尽管现代化农业设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力,但重视劳动、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精神却不能丢。
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参加本次实践活动。
2、答题技巧劝说方法归纳:称呼+自我介绍+指出对方的不对+理由+建议(三)观点表达1、例题(19-20八年级浙江期中)阅读卡面信息,写一则100字左右的微评论。
2018版语文二轮教师用书:第3部分 专题11 因图施法突破“2大题型”含解析

专题十一因图施法,突破“2大题型”(对应学生用书第82页)[考情分析]从近几年全国卷命题来看,热衷考查流程图和徽标,并且是两种题型间隔轮换考查,2013年和2015年全国卷考查徽标,2014年和2016年考查流程图。
对于这两大热门题型,备考时应格外重视。
流程图(工艺流程,也可以是完成一项任务必需的管理过程。
要将这类图画信息转换为文字,一定要抓住它们的顺序性、过程性。
[技法点拨]解答流程图(构思框架图)“3步走”第一步:审清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
第二步:分析概念在整个事件或行为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确定概念间的关系以及介绍顺序。
第三步:选定过渡词语或关联词语连缀。
[典例剖析](2016·全国卷Ⅰ)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流程】第一步:审清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
本题的陈述对象是“‘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
第二步:分析概念在整个事件或行为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确定概念间的关系及介绍顺序。
从构图的分支关系来看,总体分“活动”和“讲座”两个环节,每个环节又包含几项具体内容。
第三步:根据第一、二两步,选定过渡词语或关联词语连缀。
要按顺序介绍清楚“活动”和“讲座”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方式。
做到内容全面,表述连贯,语言简洁,不要超过字数要求。
【参考答案】(示例)本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开设旗袍、围棋、国画三个讲座,并开展三项活动:利用体育课体验太极拳,利用手工课体验中国结和剪纸艺术,年终举行太极拳表演和作品展示。
(内容得当,给2分;表述准确,给2分;语言连贯,给2分。
2018年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创新课件: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观点推断题(第3题)——3法排除准作答

原文
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有意识地进行整 理维护(第③段);③将“文”“人”“居”与 “产”融合在一起(第④段)。
分析 以上内容都体现了“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二看结论表述: 比对原文析“条件”“原因”和“结论”关系是 否成立 用“由此可见”“说明”“总之”等表述文本中的相关 内容。判断这类选项要注重把握选项中的“条件”“原因” 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文本意思。
(3)目的复句 选项用目的复句(分句中间一个分句表述实现某种目的 或避免某种结果,一个分句表示为此而采取的行为,常见的 词语:为了、以便、以、用以、为的是、以免、省得)表述 文本内容。
[示例]
选项
(2017· 全国卷ⅢT3C)
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 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①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第②段); ②保持
选项特征(类型) 选项通过“由此可 结论 见”“说明”“总 表述 之”等考查对文意 的推断 选项通过用“启示 是”“还应该”等 考查对文本的预测
典型考题 (2017· 全国卷ⅢT3D)能对乡村 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 说明 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 .. 不变的。(考查文意推断) (2017· 全国卷ⅡT3D)青花瓷在 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 来的启示 是,应注重社会的多 .. 元和开放。(考查趋势预测)
趋势 预测
二、解题技法——3 法准排除
一看复句类型:比对原文,析关系是否成立 选项用复句表述文本的部分内容, 要求考生根据文本内容和 复句类型判断选项是否符合原文意思。 (1)假设复句 选项用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 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常见的关联词: 如果……就……)表述文本内容,判断这类选项是否符合文本的 意思,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文本的具体内容,二是假设关系是 否成立。如下面[典例](2017· 全国卷Ⅱ)A 项。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中语文逻辑推断知识点及练习题及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中语文逻辑推断知识点及练习题及解析一、高中语文逻辑推断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2017年,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收到有关网购的投诉量同比翻了一番。
这些消费是在网上发生的,所以,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
火爆的网上促销活动致使商家服务和商品质量存在大量的问题。
老年人不熟悉网络操作,就会落入购物欺诈陷阱中。
在此,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网民,选择知名厂商,选择货到付款等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网购纠纷的发生。
①网上消费不一定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最近,由于“博物馆”一词成为热搜,兴起了一股“文物热”。
许多年轻人将参观博物馆视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带动了博物馆衍生产业的发展,多数博物馆必将实现盈利,我国迎来了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的春天。
①“‘博物馆’一词成为热搜”并非“兴起‘文物热’”的原因。
②________③________3.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共享单车让短途出行更加方便,有了它,大家都不用再挤地铁或公交了。
共享单车减少了汽车的使用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绿色环保,有了它,就不会再有空气污染。
在满足人们安全、快捷、舒适出行的同时,共享单车还成为治疗城市拥堵“癌症”的一剂猛药,有了它,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交通拥堵消失了。
①有了它,大家不一定不用再挤地铁或公交。
②________③________4.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沉溺于抱怨,只会驱走身旁的朋友,可见,一味地抱怨只会让自己更孤单。
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管住自己的情绪。
不抱怨,我们的心情就会很晴朗。
心情美丽舒适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够成功,那么,我们的人生幸福指数就会很高。
①不是不抱怨,我们的心情就会很晴朗。
②________。
2018版语文二轮训练试卷:逻辑推断题解题“3步骤”

专题限时集训(二十六) 逻辑推断题解题“3步骤”(对应学生用书第163页)(限时:40分钟)1.下面的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导学号:74364115】拆迁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的清洁程度、美化程度,解决了交通拥堵的现象,所以,我们一定要大力推进拆迁力度,加快拆迁进程,还老百姓一个公正廉明的政治环境。
①拆迁在短时间内不一定能够提高城市的清洁度和美化度。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要通读文段,弄明白文段的中心意思,先讲拆迁带来的好处,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文段进行了推断,提出一定要大力推进拆迁力度,属强加因果。
接着又进行了一次逻辑上的推断“加快拆迁进程,还老百姓一个公正廉明的政治环境”,属无中生有。
二者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答案】(示例)②拆迁不一定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有时反而会加剧交通拥堵③拆迁不一定能还老百姓一个公正廉明的政治环境2.下面的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菌群是一种平衡状态,无需增加益生菌。
如果滥用益生菌类产品,必然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酸奶中的益生菌只在通过胃肠道当时发挥作用,却对调整肠道没有任何作用。
专家建议多吃蔬菜和粗粮,蔬菜和粗粮在肠道能转化为乳果糖,还可以促进正常菌群的稳定生长。
如果长期使用人工合成的益生菌产品,会使人体肠道功能逐步丧失自身繁殖有益菌的能力,这样会引起严重的肠道问题。
①滥用益生菌类产品并不一定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教师用书:高考第3大题 考点5 鉴赏表达技巧 Word版含解析

考点五鉴赏表达技巧(对应学生用书第35页)(2017·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秋兴》),完成后面的问题。
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析题要注重细节,要往细里做。
“明朝”表明此两句是作者的畅想,是虚写;“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是想象的内容,描绘了一幅烟雨垂钓之画面,这种画面其实寄寓着隐居的愿望,而情感又是双重的,一面说要隐居,另一面则是对现实的不满,这些都是要想到的。
“丹枫”照应“秋”,这一点不易想到,容易漏答,因为这两句是想象之景,很容易忽视了它的现实性!对于诗歌鉴赏类题,平时训练时一定要认真踏实,考试时才能多拿分。
【答案】以“丹枫”照应秋;(1分)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2分)也暗含报国无门、无人赏识、山河破碎的苦闷之情。
(2分)一、常见易混表现手法的区别1.借代与借喻借喻的本质是“喻”,往往“喻”中有“代”。
借代的本质是“代”,即直接把借体作为主体的替代,不存在“喻”的成分。
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借代则不能。
2.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也可称为借物抒情)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有相似之处,都是借某种景物来抒情的。
但“借景抒情”中所借之“景”具有临时性,一般是眼前实实在在的景,通常是多种景,需要从多方面来细致描绘出这些景物的自然形态特点;所抒之“情”多是指热爱、愤怒、赞美、快乐、悲伤等情感;情与景都是临时性的。
“托物言志”中所托之“物”一般具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性质,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的是某种概念、思想、情操、追求等。
2018年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课件:板块3 专题10 考点4 探 究

饶宗颐既注重中国历史文化和典籍在海外流传的各种形态的研究,又对其 在中国历史文化的源头不懈求索。在 1956 年发表的《敦煌本老子想尔注校笺》 中,他将伦敦所藏的这部早期天师道思想秘籍公之于世,并做出笺注,从而引 发了当年欧洲学界对中国古代道教研究的热潮。饶宗颐是第一个把古印度河谷 的图形文字与汉语系材料进行比较研究的学者,他发现古印度这种不明语系的 图形文字竟然与中国古代的陶文、甲骨文有着许多相似的迹象,为揭示该古老 文化演进的秘密和中印文化交流的历史开辟了新途径。
考生
考生答案
得分
误区诊断
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奋
该生遗漏了第③段“艺术能给人
斗的目标,坚定自己的信念,一
的勇气与信心”和第⑤段“保持
甲生 定要为之付诸行动。②在追梦的 4 分 单纯的气质和忠诚的态度”的要
道路上,持之以恒,不因外界的 干扰而改变
点,故扣 2 分。(短板一:筛选 不全,遗漏要点)
除了书画,饶宗颐在音乐上也有一定的造诣。音乐文学以及中国音乐史的 研究,是饶宗颐的重要学问领域,建树甚多。然而,他不仅是一个音乐史方面 的学者,还是一个资深古琴家。也许是早年研究词曲音乐的关系,饶宗颐对古 琴艺术渐渐入迷,20 世纪 50 年代在岭南古琴名家容心言先生那里学习指法,终 有所成就。他还对琴谱、琴史产生研究兴趣,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就是《宋季金 元琴史考述》,此文可谓中国近现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古琴艺术发展的断代史,发 表后为海内外学者和古琴家所传诵。
(2)探求传主取得成功、成就,做出贡献的原因,从而发掘传主身上优秀的 东西。
3.紧扣文本分析 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都要紧扣文本内容,不然会流于笼统、空泛。
[综 合 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8 分) 【导学号:98142038】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含答案)(全国)(2)

2018届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全国)高考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形式为三个单项选择题,且考查点相对稳定。
命题者常常通过对原文信息的重组、变形、转述、概括、解说等来命制题目选项,有很大的迷惑性。
考生若能了解命题者设置选项的陷阱及设置陷阱时所用的命题手段,在阅读选项时就会有意识地揣摩选项容易设置错误之处,就能找出选项的设误规律,快速准确地锁定答案。
下面就从命题人设置错误选项的手段及设置选项错误类型的角度作重点分析,寻求答题对策,以期让考生明确题目怎么命,洞悉高考怎么考,提前预知命题点。
(一)命题人设置错误选项的“6大手段”在高考中,要想准确确定选项,首先要了解命题者设置干扰项常用的6种手段,这样才能在解题时定位比对的关键区域和核心信息。
了解了命题者设置错误选项的手段,还要掌握命题者的设错规律,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错误,从而排除错项。
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会在以下8个角度设置陷阱:二、高考怎么考——2大题型研透考题的前世今生(一)区间单一性题目选项来源:这类题目的选项来自一句或相邻的几句,选项的信息蕴含于信息句之间,选项是对原句中相关信息的直接转换和整合转换。
主要考查词语的比对和句间关系的理解等。
答题时,只要把握住相关信息句之间的关键点,即可对该选项做出正确的判断。
如2016年全国甲卷第1题A项:信息都相符,所以该项正确。
(二)信息跨度大的题目选项来源:这类题目一般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选项信息距离远(语句较长,有时含有几个分号、句号,至少是三个逗号),并且信息分散在各个段落中或一个段落的不同位置,点多面广,使考生一眼不能穷尽,“乱花迷人眼”;二是由已知信息推理隐含信息(如“文本观点迁移类”题目)。
前者主要考查通观全段或全篇,提取概括关键信息,综合判断的能力;后者主要考查由相关信息推理隐含信息,或是理解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如2016年全国乙卷第3题B项:信息都相符,所以该项正确。
又如2016年全国甲卷第3题B项: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逻辑推断题解题“3步骤”
(对应学生用书第81页)
[考情分析]逻辑推断题是2017年高考全国卷的新题型,该题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逻辑思维的严密性结合起来,旨在培养学生规范、准确、得体的表达习惯。
[技法点拨]
逻辑推断题解题“3步骤”
步骤1:明确所给文段主旨。
步骤2:仔细研读内容,找出推断存在问题之处。
在分析时要从逻辑关系的角度切入,特别注意一些条件或结论过于绝对、武断的推断。
步骤3:仿照所给示例表达。
[典例剖析]
(2017·全国卷Ⅰ)下面的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
如果有机会,我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流程】
第一步,明确所给文段主旨。
本段主要介绍了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的好处。
第二步,仔细研读内容,找出推断存在问题之处。
文段中“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推断不合理,取得好成绩的因素很多,浓厚的兴趣只是其中之一。
“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的推断也不合逻辑,
成绩好坏与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第三步,参照①的方式表达出来即可。
【参考答案】(示例)②不是有兴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③不是成绩好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应用体验]
1.(2017·全国卷Ⅱ)下面的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
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
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一步,明确所给文段主旨。
本段主要介绍了城市改名带来的好处。
第二步,仔细研读内容,找出推断存在问题之处。
第一句的推断是“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必然”太绝对。
第二句的推断是“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
“严重影响”太绝对。
第三句的推断是“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
“一定会”太绝对。
【答案】②城市名字不够响亮并不一定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③更名并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腾飞
2.(2017·全国卷Ⅲ)下面的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
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
然喜庆,但会带来空气、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发火灾,一旦引发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一步,明确所给文段主旨。
本段主要介绍了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
第二步,仔细研读内容,找出推断存在问题之处。
第②处,燃放烟花爆竹只是引起火灾的原因之一,还有其他原因可能引起火灾。
所以,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火灾的发生,但不能避免发生火灾。
第③处,燃放烟花爆竹只是引起环境污染的原因之一,还有其他原因可能引起环境污染。
所以,限制燃放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但不能避免环境污染。
【答案】(示例)②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并不一定能避免火灾的发生
③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并不一定就能避免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