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剂活性炭用于味精脱色的条件和效果
活性炭脱色原理和操作

活性炭脱色原理和操作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活性炭脱色原理和操作活性炭是一种黑色粉状,粒状或丸状的无定形具有多孔的碳,主要成分为碳,还含少量氧、氢、硫、氮、氯。
也具有石墨那样的精细结构,只是晶粒较小,层层间不规则堆积。
具有较大的表面积(500~1000米2/克),有很强的吸附性能,能在它的表面上吸附气体、液体或胶态固体;对于气体、液体,吸附物质的质量可接近于活性炭本身的质量。
其吸附作用具有选择性,非极性物质比极性物质更易于吸附。
在同一系列物质中,沸点越高的物质越容易被吸附,压强越大温度越低浓度越大,吸附量越大。
反之,减压,升温有利于气体的解吸。
常用于气体的吸附、分离和提纯,溶剂的回收,糖液、油脂、甘油、药物的脱色剂,饮用水及冰箱的除臭剂,防毒面具中的滤毒剂,还可用作催化剂或金属盐催化剂的载体。
早期生产活性炭的原料为木材、硬果壳或兽骨,后来主要采用煤,经干馏、活化处理后得到活性碳生产方法有:①蒸汽、气体活化法。
利用水蒸气或二氧化碳在850~900℃将碳活化。
②化学活化法。
利用活化剂放出的气体,或用活化剂浸渍原料,在高温处理后都可得到活性炭。
活性炭具有微晶结构,微晶排列完全不规则,晶体中有微孔(半径小于20[埃]=10-10米)、过渡孔(半径20~1000)、大孔(半径1000~100000),使它具有很大的内表面,比表面积为500~1700米2/克。
这决定了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可以吸附废水和废气中的金属离子、有害气体、有机污染物、色素等。
工业上应用活性炭还要求机械强度大、耐磨性能好,它的结构力求稳定,吸附所需能量小,以有利于再生。
活性炭用于油脂、饮料、食品、饮用水的脱色、脱味,气体分离、溶剂回收和空气调节,用作催化剂载体和防毒面具的吸附剂。
活性炭脱色效果在水中最强,有机溶剂中较弱。
一般加0.1—3%(W/V),搅拌30~60分钟,活性炭的粒度对脱色时间有影响,而且不同生产厂家,不同加工方法生产的活性炭,脱色效果相差很大。
活性炭用于红糖脱色的原理

活性炭用于红糖脱色的原理活性炭是一种具有强大吸附能力的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结构,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颜色、异味和有机物质。
在红糖脱色过程中,活性炭主要起到吸附和去除杂质的作用。
活性炭的吸附机理可以归因于其高度多孔的结构。
活性炭常见的多孔性结构有微孔、介孔和宏孔。
微孔是指孔径小于2纳米的孔隙,介孔是指孔径在2纳米至50纳米之间的孔隙,而宏孔则指孔径大于50纳米的孔隙。
这些孔隙能够具有相当大的表面积和吸附容量,为活性炭的高吸附性能提供了基础。
对于红糖来说,其颜色主要是由于其中的色素和杂质造成的。
而活性炭可以通过吸附作用,有效去除这些色素和杂质,从而实现对红糖的脱色效果。
活性炭的物理结构决定了其能够与杂质发生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是指活性炭通过分子间的静电力或范德华力与杂质之间发生吸附作用。
这种吸附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实现杂质的去除。
物理吸附对于吸附溶液中的大分子杂质和颜色较浅的有机杂质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化学吸附是指活性炭通过与杂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而吸附杂质的过程。
这种吸附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吸附杂质与活性炭表面之间形成化学键。
化学吸附对于吸附溶液中的小分子杂质和颜色较深的有机杂质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在红糖脱色过程中,活性炭的吸附选择性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由于活性炭是一种非极性材料,其吸附对同样是非极性的脱色物质更有选择性。
一般而言,活性炭对糖分子本身具有较低的吸附选择性,而对于其他色素类、蛋白质和多肽等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因此,在红糖脱色中,活性炭可以选择性地吸附并去除红糖中的色素和其他杂质,而保留红糖本身的甜味。
除了选择性吸附外,活性炭的脱色效果还与一些实际条件有关,如活性炭的种类、粒径、用量、接触时间、温度和pH值等。
不同类型的活性炭具有不同的吸附特性,因此在红糖脱色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活性炭材料非常重要。
此外,活性炭的粒径和用量也会影响吸附效果,通常情况下,活性炭颗粒较细且用量适当的情况下吸附效果最佳。
活性炭的漂白原理

活性炭的漂白原理
活性炭的漂白原理是利用活性炭具有极高的表面积和吸附能力,在吸附过程中,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作用,将颜料、杂质和有机物分子吸附在其表面上,从而实现漂白的效果。
在物理吸附过程中,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可以将分子固定在内部,形成吸附层。
活性炭的孔隙结构主要分为微孔、中孔和大孔,这些孔隙可以提供更大的表面积,增加吸附分子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吸附效率和容量。
在化学吸附过程中,活性炭表面的官能团(如羟基、羧基等)可以与有机物分子进行化学反应,形成化学键,并将其固定在活性炭表面上。
化学吸附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吸附能力,能够有效去除颜料和杂质。
此外,活性炭还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性能,可以与某些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使其失去颜色,实现漂白效果。
活性炭表面的羟基、羧基等官能团能够提供活泼的活性中心,参与氧化反应,将有机物中的不饱和键氧化为醛基或羧基,降低有机物的色度。
综上所述,活性炭的漂白原理主要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作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将颜料、杂质和有机物分子吸附在其表面上,从而实现漂白效果。
脱色

活性炭的吸附既包括对色素杂质的脱色也可能引起有效成分的损失。
所谓的效果应该是吸附最多的杂质,损失最少的成分为好。
单就吸附来说,活性炭在pH3-4的水溶液中,加热煮沸,保持微沸30-60分钟脱色效果最强,用量大,脱色程度增加,用量小程度降低。
文献所说的百分之几是溶液的量。
活性炭在醇溶液中吸附效果大打折扣,但仅是说吸附,如果在水溶液中有效成分损失严重,可以试验在醇溶液中进行脱色。
脱色一般是要加热的,如果成分热稳定性不好,可以60-80℃温浸脱色。
一点提醒:活性炭脱色可能造成有效成分的损失,用量、溶媒、pH、脱色时间都要考虑,用于注射剂的工艺可以,用于定量要筛选考察啊。
目前应用于中药脱色的方法及工艺很多,但大致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分类。
一、根据色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别进行除去这属于最常用、最简单、也是效果比较差的方法。
1.水提醇沉:可去除小部分水溶性色素。
醇提水沉:可除去大部分脂溶性色素。
(也可以两种方法交替使用)2.酸碱沉淀法:例如当杂质色素是一些黄酮、蒽醌等酚酸性成分时,可调节PH3以下,另其析出。
二、根据色素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除去例如当杂质色素是一些黄酮、蒽醌等酚酸性成分时,可采取调节PH到12以上,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
这时由于色素都以解离形式存在,不宜被萃出。
三、根据色素与有效成分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1.物理吸附:(吸附力是分子间力)(1)极性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
可去除亲水性色素。
(2)非极性吸附剂:如活性炭,纸浆、滑石粉、硅藻土。
可去除亲脂性色素。
活性炭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它对色素、细菌、热原等杂质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并且其还有助滤作用。
其内部有大量的微孔和空隙,表面积可达200-500m2/g。
吸附原理:由于大多数色素具有共扼双键结构,易吸附。
使用方法:冷吸附法,热吸附法,炭层助滤法,柱层析吸附法。
2.化学吸附:(1)例如可用碱性氧化铝去除一些黄酮、蒽醌等酚酸性色素。
(2)离子交换树脂法:例如黄酮、蒽醌等酚酸性色素可以用阴离子交换树脂除去。
活性炭脱色原理

活性炭脱色原理活性炭,又称活性炭或脱色炭,是一种具有极强吸附能力的吸附剂,常用于脱色、脱臭、净化水质和空气等方面。
活性炭的脱色原理是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作用,将颜色物质和有机杂质吸附在其表面,从而使溶液变得清澈透明。
下面将详细介绍活性炭脱色的原理和相关知识。
首先,活性炭的脱色原理主要是通过物理吸附作用实现的。
活性炭具有大孔、中孔和微孔等多级孔结构,这些孔结构可以提供大量的吸附位点,使其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当有机颜色物质和杂质分子进入活性炭的孔隙时,它们会被吸附在孔壁上,从而使溶液变得透明。
此外,活性炭表面还具有丰富的功能基团,如羟基、羧基等,这些功能基团也能与颜色物质和杂质发生化学吸附作用,增强活性炭的脱色效果。
其次,活性炭的脱色原理还涉及化学吸附作用。
活性炭表面的功能基团可以与颜色物质和杂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从而使其失去颜色或变得不溶于水。
这种化学吸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活性炭的脱色效果,特别是对一些难以去除的颜色物质和有机杂质,具有很好的脱色效果。
此外,活性炭的脱色原理还与溶液中颜色物质和杂质的性质有关。
一般来说,活性炭对有机颜色物质和杂质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尤其是对大分子量、高极性和不稳定的有机物质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溶液中颜色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活性炭种类和使用条件,以达到最佳的脱色效果。
总之,活性炭的脱色原理是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作用,将溶液中的颜色物质和有机杂质吸附在其表面,从而实现脱色的目的。
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化学反应能力,能够有效去除溶液中的颜色物质和杂质,使其变得清澈透明。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溶液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活性炭种类和使用条件,以获得最佳的脱色效果。
活性炭的特性,作用原理及其应用

活性炭的特性,作用原理及其应用活性炭介绍活性炭是以优质椰子壳、核桃壳、杏壳、桃壳为原料,经系列生产工艺精制而成,外观呈黑色颗粒状。
优点是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吸附性能强,库层阻力小,化学性能稳定,易再生。
适用于高纯度的生活饮用水、工业用水和废水处理的深度净化脱氯、脱色、除臭和黄金提炼等方面。
活性炭是一种多孔性的含炭物质, 它具有高度发达的孔隙构造, 是一种极优良的吸附剂, 每克活性炭的吸附面积更相当于八个网球埸之多. 而其吸附作用是藉由物理性吸附力与化学性吸附力达成. 其組成物质除了炭元素外,尚含有少量的氢、氮、氧及灰份,其結构则为炭形成六环物堆积而成。
由于六环炭的不规则排列,造成了活性炭多微孔体积及高表面积的特性。
活性炭可由许多种含炭物质制成,这些物质包括木材、锯屑、煤、焦炭、泥煤、木质素、果核、硬果壳、蔗糖浆粕、骨、褐煤、石油残渣等。
其中煤及椰子壳已成为制造活性炭最常用的原炓。
活性炭的制造基本上分为两过程,第一过程包括脱水及炭化,将原料加热,在170至600℃的温度下干燥,並使原有的有机物大約80%炭化。
第二过程是使炭化物活化,这是经由用活化剂如水蒸汽与炭反应来完成的,在吸热反应中主要产生由CO及H2组成的混合气体,用以燃烧加热炭化物至适当的溫度(800至1000℃),以烧除其中所有可分解的物质,由此产生发达的微孔結构及巨大的比表面积,因而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活性炭的孔隙按孔径的大小可分為三类。
大孔:半径1000 - 1000000 A。
过渡孔:半径20 - 1000 A。
微孔:半径- 20 A。
由不同原料制成的活性炭具有不同大小的孔径。
由椰壳制的活性炭具有最小的孔隙半径。
木质活性炭一般具有最大的孔隙半径,它们用於吸附较大的分子,並且几乎专用于液相中。
在都市給水处理领域中使用的第一种类型之粒状活性炭即是用木材制成的,称为木炭。
煤质活性炭的孔隙大小介於两者之间。
在煤质活性炭中,褐煤活性炭比无烟煤活性炭具有较多的过渡孔隙及较大的平均孔径,因此能有效地除去水中大分子有机物。
针用活性炭的用法

活性炭的吸附正是上述二种吸附综合作用的结果。当活性炭在溶液中的吸附速度和解吸速度相等时,即单位时间内活性炭吸附的数量等于解吸的数量时,此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和在活性炭表面的浓度均不再变化,而达到了平衡,则此时的动平衡称为活性炭吸附平衡,此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称为平衡浓度。
当活性炭在溶液中的吸附速度和解吸速度相等时即单位时间内活性炭吸附的数量等于解吸的数量时此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和在活性炭表面的浓度均不再变化而达到了平衡则此时的动平衡称为活性炭吸附平衡此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称为平衡浓度
“针用活性炭的用法”论坛一贴
(来源:丁香园—制剂技术讨论版—注射,2011年08月15日整理)
提醒一下,有人发现国内的活性炭,或者国内的某些活性炭,由于活性炭生产中的设备问题,很难做到氯离子和铁离子(金属离子)含量都低。据我的观察,有相当的可信度。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有:
2.1因包装密封不好,吸收水分和空气会使活性炭吸附能力下降,可于120℃烘炽。比如,根据丁香园的“xiedekun”战友的介绍,他们一般是采用125℃在恒温干燥箱内烘2小时以上。“icesword1981”战友则是在105度下活化0.5~1.0小时。当然,也有人是通过用前煮沸以脱气的。
1.选择的活性炭质量达不到要求标准
1.1当前社会,只有不合适的活性炭,已经很少有不合格的活性炭的!主要责任还在使用者,没有选择合适的活性炭。如果你要是说别人的活性炭不合格,你拿着活性炭去仲裁,胜的几率非常少!因为所谓的合格肯定有标准,当前的标准多如牛毛,有在具体行业有国标,有行标,还有企业标准,在fda,jfc(过年中,有点模糊)等等国家还有不同的标准。因此我不打算就活性炭不合格专门说明:一般来说,活性炭不合适会造成一下集中影响,首先是杂质不合适,你是制药,偏偏选择化工用炭,或者食品用炭,结果是颜色也许可以合格,但是杂质含量较高,叫做指标差,也是为什么有针剂用炭等等国标的原因,不是说他们的吸附能力多强,主要是杂质少,纯度高。如果是粉炭,当然是粒度越细越好,因为单纯看,表面积越大,吸附能力越强,而且吸附速度越快,因为根据活性炭吸附时间段进行分析,关键吸附时间是杂质从活性炭表面到内部的时间,也就是穿刺时间,当然粒度越小越好了。在这里要求的是活性炭的均匀度,也就是活性炭的粒度越匀越好。而且活性炭的过滤主要靠自身来过滤(滤饼),而且无论多好的活性炭,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碎炭。
活性炭方面

活性炭方面
1.活性炭的分类:主要分为:糖用活性炭、针剂活性炭、味精活性炭、净水活性炭四类。
2.活性炭的临界吸附温度为45-50℃,当温度低于临界吸附温度时活性炭的吸附效力较差。
使用时除需冷藏和不便加热的药液外,一般采用加热煮沸后吸附20-30分钟,冷至45-50℃时滤过脱碳,脱碳最好在短时间内完成,以免温度下降或在放置过程中发生脱吸附作用,使制剂杂质增多。
3.活性炭最好用酸处理并活化后使用,不易在碱性条件下使用。
4.活性炭的常用量为0.1%-0.5%(w/v)。
5.活性炭在80-90℃,20-30min活性炭的吸附效果最好。
6.活性炭在大输液中的主要作用是:去除杂质、提高纯度和去除热源。
7.大输液生产时分2-3次加入活性炭效果更佳,能使制剂质量明显提高(原因:因为活性炭吸附杂质到一定程度后吸附与托吸附处于平衡状态,吸附效力已减弱所致)。
8.大输液在配置葡萄糖溶液时,必须先加入盐酸,待页面附着的泡沫消失后,再加活性炭,并搅拌均匀。
如果先加活性炭,则泡沫中的气体被炭粒吸附,使炭粒表面形成一层气体薄膜,不容易被溶液润湿,影响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所以在配置容易起泡的溶液时,应采取一些消泡的手段,或其他措施,确保活性炭的吸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仪器 材料:经膜过滤后的味精料液;767 型针剂活
按照实验方法 1.2,分别将料液调节到不同的 pH(4、5、6、6.5、7.5、8.5),在 相 同 的 脱 色 温 度 、 时 间 和活性炭用量下,采用针剂活性炭对其进行脱色, 脱色效果如图 2 所示。
图 3 脱色时间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脱色时间也是影响脱色效果的重要因素,脱 色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操作的成本和脱色是否彻 底。 由图 3 可以看出,脱色时间在 1h 以上脱色率 基本不变, 这是因为色素分子向活性炭表面扩散 以及吸附均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有充分接触,活性 炭才能发挥脱色效力。 但是,达到一定时间后,脱 色率提高不太明显, 出于提高设备利用率和节省 时间考虑,确定脱色时间为 1h 最佳。 2.4 活性炭用量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活性炭用量下, 分别在不同的温度 (30℃、50℃、 60℃、70℃、80℃、90℃) 下采用针剂活性炭对料液 进行脱色,脱色效果如图 1 所示。
由图 1 可以看出, 温度对脱色效果有明显的 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脱色率逐渐升高,当温度 达到 60℃~70℃之间时脱色率达到最高, 当温度 高于 70℃时,脱色率开始有下降的趋势。 这是因 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
按照实验方法 1.2,在相同的脱色温度、pH 和脱 色时间下,向相同体积料液中按照不同比例(0.1%、 0.2%、0.3%、0.4%、0.5%、1%)的添加量添加针剂活性 炭对料液进行脱色,比较脱色效果(如图 4)。
图 2 pH 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由图 2 可以看出, 料液的 pH 值对针剂活性 炭吸附性能有明显的影响,pH 5.5 左右时脱色效 果最佳。 虽然 pH 5.5 左右时的脱色效果最佳,但 是在此 pH 下, 溶液中尚有谷氨酸未生成谷氨酸 钠,谷氨酸溶解不完全,会随着脱色过滤,被炭渣 带走, 既影响收率又影响质量。 并且由于料液的 pH 一般在 6.0~6.5 左右,那么就需添加酸来调节
性炭。 仪器:DF-Ⅱ集热式磁力加热搅拌器;722 型
分光光度计。 1.2 实验方法
采用针剂活性炭对经膜过滤后的料液进行脱 色,调节料液 pH,然后将针剂活性炭依据料液体 积按照一定比例添加到料液中, 在一定温度下对
其进行磁力搅拌, 连续搅拌一段时间后, 脱色结 束,比较脱色前后料液的吸光度变化。
分别调节温度、pH、 脱色时间和活性炭用量 等脱色条件,比较脱色效果,选择针剂活性炭对料 液的最适宜的脱色条件。 在相同的脱色条件下分 别采用针剂活性炭和味精专用活性炭对料液进行 脱色,比较脱色效果。
配种定容准不准对发酵有何影响?
发酵配料定容的正确性十分重要,由于实际配料时,定容不准,或者含糖量分析不准, 或者灭菌前,对蒸汽冷凝水因素考虑不周,灭菌结果,往往会出现 Oh 初糖浓度过高或过低 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发酵生产的稳定性。
原定初糖浓度和实际初糖浓度出现差异的情况应加以分析, 如果仅仅是由于定容不 准,或灭菌时蒸汽冷凝水因素的影响,只要差异的程度不大,其危害也不会很大。 可是如果 生物素、磷、钾、镁等比例都固定不变,而由于含糖量分析不准,或配料数量搞错,初糖浓度 出现大幅度差异时,则会严重影响发酵生产的稳定性,其问题的实质是改变了原定培养组 成。 如果初糖浓度过高,该培养基内生物素和磷、钾、镁等营养成分就相对贫乏,这样会使菌 体生长缓慢,发酵时间过长,菌体衰老,后劲不足,导致产酸低,周期拉长。 如采初糖浓度过 低,培养基内的生物素和磷、钾、镁等营养成分就相对过量,往往会造成 OD 猛增,其结果是 光长菌体少产酸,因此配料定容要准,切忌初糖浓度过高或过低。
第 40 卷第 2 期 2011 年 4 月
发酵科技通讯
针剂活性炭用于味精脱色的条件和效果
李德衡 1 张鑫 2 林永贤 1 张春宇 1* (1. 阜丰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600;2. 临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山东临沂 276000)
摘 要:本文研究了针剂活性炭对经膜过滤后的味精料液进行脱色的最适宜条件:温度为 60℃、pH 为料液的自然 pH 6.0~6.5、脱色时间为 1h、活性炭用量为料液体积的 0.5%。 并且在相同的脱色条件下, 分别采用针剂活性炭和味精专用活性炭对味精料液进行脱色效果比较, 发现针剂活性炭的脱色效果明 显优于味精专用活性炭。
图 1 温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加快,同时溶液的黏度也降低,色素分子向活性炭 表面的扩散速度增加,进入小孔机会多,增加了接 触的机会,有利于吸附;但温度过高时,分子运动 过剧烈,反而使解析色素的速度也会增大,有利于 色素的解析。根据实验结果,并考虑在实际生产中 减 少 能 耗 的 原 则 , 一 般 控 制 脱 色 温 度 在 60℃左 右,脱色效果较理想。 2.2 pH 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针剂活性炭 味精 脱色 适宜条件 效果
味精,又名味素,学 名 谷 氨 酸 钠 (monosodium glutamate),问世已近百年。 味精被广泛用在食品、 医药、工业及农业等方面。 在食品方面,味精是一 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 它已成为家庭和餐馆必不 可缺少的增鲜调味品。
味精脱色工序是味精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 节。活性炭脱色法是最为常用的脱色方法。目前国 内生产厂家普遍使用的粉状活性炭是味精专用活 性炭。但由于味精专用活性炭的脱色效果不理想, 在味精生产中需要反复脱色几次, 造成活性炭用 量增加、生产周期延长、劳动强度加大等问题。
用量为料液体积的 0.5%。 2.5 针剂活性炭和 味 精 专 用 活 性 炭 脱 色 效 果 的 比较
按照实验方法 1.2,在相同的脱色条件(60℃, pH6.5,脱 色 时 间 1h、活 性 炭 用 量 0.5%)下 ,分 别 采用针剂活性炭和味精专用活性炭对料液进行脱
表 1 针剂活性炭和味精专用活性炭脱色效果对比
脱色前
T0
A0
50
0.3
脱色后
针剂活性炭
味精专用活性炭
T
A
脱 色 率 (%)
T
A
脱 色 率 (%)
94.5
0.02
93.33
89.2
0.05
83.33
色,比较脱色效果(如表 1)。 通过对针剂活性炭和味精专用活性炭的脱色
效果对比可以发现,在相同的脱色条件下,针剂活 性炭和味精专用活性炭对料液的脱色率分别为 93.33%和 83.33%,针剂活性炭较味精专用活性炭 的脱色效果有明显的提高, 这样就会减少反复脱 色的次数, 从而减少活性炭的用量, 缩短生产周 期,降低劳动强度。
脱色效果评价:为了能与生产实际结合,本实 验均测定料液的透光度 T430,然后转化成吸光度, 脱色效果的优劣用脱色率的高低来反映。
透光度与吸光度转换公式:A=-lg(T%) 脱色率%=(1-A/A0)×100% 式中: T-透光度; A-脱色后吸光度; A0-脱色前吸光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温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按照实验方法 1.2,在相同的脱色 pH、时间和
— ——《味精生产问答》题 176— ——
!!!!!!!!!!!!!!!!!!!!!!!!!!!"
!!!!!!!!!!!!!!!!!!!!!!!!!!!"
!!!!!!!!!!!!!!!!!!!!!!!!!!!!!!!!!!!!!!!!!!" 卷
料液 pH,增加了劳动强度及生产成本。 综合考虑 成本 和 脱 色 率 , 选 择 脱 色 pH 为 料 液 的 自 然 pH 6.0~6.5。 2.3 脱色时间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按照实验方法 1.2,在相同的脱色温度、pH 和 活性炭用量下,采用针剂活性炭对料液进行脱色, 调 节 脱 色 时 间 (20min、0.5h、50min、1h、1.5h、2h), 比较脱色效果(如图 3)。
—20—
图 4 活性炭用量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第 40 卷第 2 期 2011 年 4 月
发酵科技通讯
从图 4 可以看出,活性炭添加量越大,脱色效 果越好,当活性炭用量达到 0.5%时,脱色率达到 最高,当活性炭用量大于 0.5%时,脱色率无明显 提高。同时,由于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还会造成谷氨 酸钠的损失, 因此根据在保证脱色率的前提下添 加尽可能少量的活性炭的原则, 确定针剂活性炭
3 结论
3.1 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和脱色效果,采用针剂活 性炭对味精料液进行脱色的最适宜条件: 温度为 60℃、pH 为料液的自然 pH 6.0~6.5、 脱色时间为 1h、活性炭用量为料液体积的 0.5%。 3.2 在相同的脱色条件下,针剂活性炭对味精料 液的脱色效果明显优于味精专用活性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