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吸附脱色实验

合集下载

电解法印染废水脱色及COD的测定

电解法印染废水脱色及COD的测定

实验二十四电解法印染废水脱色及COD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极复极性粒子群进行可溶性染料废水脱色的基本原理。

2.掌握电解法印染废水脱色技术和测定技术。

3.了解废水化学耗氧量(COD)测定方法,掌握COD测定技术。

二、实验原理粒子群电极电解法脱色法是活性炭吸附-电解氧化两者的结合反应器中的活性炭由于多孔性而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对可溶性染料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这样与单纯活性炭吸附作用有相似之处。

但它又是良好的导体,当活性炭粒子与主电极直接相接或间接连接时,它就成为主电极外延部分,成为单极粒子群电极,从而有效地扩大了电极面积。

(如图1)同时活性炭结构形貌不完全相同,表面凹凸不平,具有明显棱角尖端部位的电荷密度大,可以产生局部的高电位高电流,形成很多活性点,具有明显活性催化电解作用。

当含有染料废水通过时,染料分子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组成共轭体系,由于在电极上发生氧化或还原而被破坏,从而达到脱色作用。

同时,也是活性炭吸附物质解吸作用。

综上分析,本法工作机理在于粒子群电极极性与活性炭的吸附富集、电解作用,催化分解作用等各种作用的协同作用。

它具有脱色效率高、能耗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对印染废水脱色效率可达99%以上,使出水透明无色,同时除去废水中COD值达80%以上。

三、实验药品与仪器。

1.仪器分光光度计、直流电源电炉1000W、调压器(1kV A)、500ml三角烧瓶、冷凝管、滴定管、移液管(50ml)脱色反应器:厚度由2mm的有机玻璃制成,其结构如图2所示2.药品亚甲兰人工印染有色废水:称取亚甲兰0.2g溶于1000ml水中,此液含亚甲兰浓度为2.0×10-4g/m0.4167mol/L K 2Cr 2O 7标准溶液:称取12.259gK 2Cr 2O 7(105℃干燥2小时,优级纯)溶于水中,并以水稀释到1升。

0.2500mol/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称取98.0gFe(NH 4)2(SO4)2·6H 2O 溶于蒸馏水中,加40ml 浓H2SO4,加热溶解至透明,冷却,以不稀释到1升。

活性炭亚甲基蓝吸附值的测定

活性炭亚甲基蓝吸附值的测定

活性炭亚甲基蓝吸附值的测定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不仅在气相中表现出色,在液相中同样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

因此,活性炭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如糖、柠檬酸、味精和油脂的脱色等。

亚甲基蓝是一种常用的脱色试剂之一。

具体操作方法是:首先配制亚甲基蓝溶液,将50ml亚甲基蓝溶液倒入400ml烧杯中,加入25.00ml 重铬酸钾溶液,放入水浴中加热至(75±2)℃,搅拌均匀并在(75±2)℃下保持20min后冷却,过滤并用水洗涤,将滤液收集在300ml锥形瓶中,加入25ml硫酸溶液和10ml碘化钾溶液,摇匀,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直到溶液变为淡黄色时,加入2ml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直到蓝色消失为止。

进行空白试验时,不加亚甲基蓝溶液。

计算亚甲基蓝溶液的浓度c的公式为:c=(V2-V1)×c'×106.6/50,其中c'为硫代硫酸钠溶液中Na2S2O3的浓度,单位为mol/升。

接着,取0.1g(精确至0.001g)试样,放入100ml磨口瓶中,用滴管加入5~15ml(精确至0.02ml)亚甲基蓝溶液,盖紧瓶塞,放在振荡器上震荡20min。

将上述被试样吸附过的亚甲基蓝溶液滤入比色管中,并将滤液混匀,用10mm比色管在分光光度计665nm波长处以蒸馏水(去离子)为参比液测出消光值。

然后调整加入亚甲基蓝溶液的毫升数,直到测出试样滤液与硫酸铜标准色溶液的消光值读数差不超过±0.02时为止。

吸附值按下式计算:Ay=c×V/m,其中Ay为亚甲基蓝吸附值,单位为mg/g,c为亚甲基蓝溶液的浓度,单位为mg/ml,V为测定试样所耗用的亚甲基蓝溶液体积,单位为ml,m为试样质量,单位为g。

吸附等温线试验步骤

吸附等温线试验步骤
6
二、实验原理
活性炭吸附法广泛用于给水处理及废水二级处理出水的深度 处理。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氧化、催化等性能 来有效地去除水中污染物。
活性炭对水中所含杂质的吸附 既有物理吸附现象,也有化学 吸附作用。某些被吸附物质先 在活性炭表面上积聚浓缩,继 而进入固体晶格原子或分子之 间被吸附,某些物质则能与活 性炭分子结合而被吸着。
二实验原理活性炭目数陈庆物理化学教研室主要内容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五数据记录和处理六思考与讨论七参考文献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通过实验加深理解活性炭吸附的基本原理2掌握用间歇式静态吸附法确定活性炭等温吸附式的方法一实验目的活性炭又称活性炭黑是黑色粉末状或颗粒状的无定形碳由碳氧氢等元素组成
陈庆
物理化学教研室
图1 活性炭吸附用于水处理
7
二、实验原理
吸脱附平衡时,活性炭和水(即固相和液相)之间的溶 质浓度,具有一定的分布比值。若用m克活性炭吸附的 溶质为x毫克,则单位重量的活性炭吸附溶质的数量qe, 即吸附容量可按下式计算:
qe

x m
(mg /
g)
qe和吸附平衡时溶液浓度C的关系曲线,称为吸附等 温线,可以用Langmuir、BET 和Fruendlieh 吸附等 温式来描述。
1、张振家,李春杰, 王欣泽等,水处理工程精品课程, 上海交通大学。 2、应维琪,活性炭吸附净水技术: 简易活性炭测试方法 与应用实例,环境科学与工程(第5章). 北京:科学出版 社, 2007.
16

lg C0 C m

lg K

1 lg C n
C0——水中被吸附物质原始浓度(mg/L); C——被吸附物质的平衡浓度(mg/L); m——活性炭投加量(g/L)。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引言概述:
本实验旨在研究活性炭材料在吸附过程中的性能和效果。

活性炭是一种具有高孔隙度和高吸附能力的材料,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废气处理等领域。

通过实验确定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可以为其在工业和环境应用中提供科学依据。

正文内容:
1.活性炭的原理和特性
1.1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1.2活性炭的物理特性和表面结构
1.3活性炭的吸附原理
2.实验设计和方法
2.1活性炭的选择和准备
2.2吸附试剂的选择和制备
2.3实验装置和操作流程
3.吸附实验结果与分析
3.1吸附平衡实验
3.1.1吸附剂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3.1.2吸附剂颗粒大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3.1.3吸附剂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3.2吸附动力学实验
3.2.1吸附速率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3.2.2吸附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3.2.3吸附剂可重复使用性能的评估
4.吸附实验的结果讨论
4.1吸附平衡实验结果分析
4.2吸附动力学实验结果分析
4.3吸附剂的选择和应用前景
5.实验改进和未来研究方向
5.1实验方法的改进和优化
5.2活性炭的改良和性能提升
5.3活性炭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对活性炭吸附过程的性能和效果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效果受到吸附剂用量、颗粒大小、pH值、吸附速率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活性炭作为一种有潜力的吸附材料,在水处理、空气净化、废气处理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
景。

未来的研究可以着重于改进实验方法、提升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并进一步探索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活性炭对甲基橙染料的吸附

活性炭对甲基橙染料的吸附

q (mg / g) ? (C0 ? C f )V w
E (%) ? (C0 ? Ce ) ? 100% C0
C0 (mg/L) ——初始甲基橙浓度 Cf (mg/L)——吸附后溶液中剩余的甲基橙浓度
V (L)——溶液的体积 w (g)——吸附剂的质量
综合化学实验 — 活性炭对甲基橙染料的吸附
实验原理
以甲基橙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不同 浓度标准溶液对应的吸光度标准曲线。
综合化学实验 — 活性炭对甲基橙染料的吸附
实验步骤
2.温度对活性炭吸附甲基橙的影响
30℃
50mL
+甲基橙, 50mL 活性炭 40℃
50mg/L
0.0500g
(3个)
50 ℃
恒温搅拌 趁热干滤 90min 弃前20mL
综合化学实验 — 活性炭对甲基橙染料的吸附
实验原理
2)目前染料废水的处理方法
① 絮凝法:常用而有效的处理方法之一。混凝剂多以铝盐或铁 盐为主,其中以碱式氯化铝 ( PAC) 的架桥吸附性能较好, 而以硫酸亚铁的价格为最低。
缺点: 药剂用量大、操作繁杂、污泥量大、处理费用高、脱色 效果差
② 生化法:利用微生物的作用来去除废水的有机物的方法,生 物处理法一般处理费用较低,耐冲击负荷能力较好,目前作为 一种主要的处理手段广泛采用。
综合化学实验 — 活性炭对甲基橙染料的吸附
实验原理
2)目前染料废水的处理方法
⑤吸附法: 规模小、操作简单、成本低,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但染料降解不彻底,吸附剂吸附速率慢、吸附量小, 再生困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活性炭是由含炭为主的物质作原料,经高温炭化和活化制 得的疏水性吸附剂。因 具有特定的表面化学性质、极为发达的 内部孔隙结构和较高的比表面积而有很强的吸附脱色性能,可吸 附水中的多种有机物和金属离子, 因此它作为一种良好的水质 净化材料,广泛地应用于脱除工业和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

果葡糖浆实验报告(3篇)

果葡糖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果葡糖浆的制备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掌握果葡糖浆的制备方法。

3. 研究果葡糖浆的性质,为后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果葡糖浆是一种由葡萄糖和果糖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甜味剂,具有高甜度、低热量、易于溶解等特点。

其制备原理主要是通过酶解法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然后通过浓缩、脱色、过滤等工艺步骤制备而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淀粉- 果糖- 葡萄糖- 酶制剂- 碳酸钙- 活性炭- 蒸馏水- 盐酸-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2. 实验仪器:- 恒温水浴锅- 高压反应釜- 真空浓缩器- 超滤膜- 脱色柱- 滤纸- 旋转蒸发仪-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精密电子天平- 容量瓶- 烧杯- 试管四、实验步骤1. 淀粉酶解- 称取一定量的淀粉,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

- 将淀粉溶液加热至60℃,加入适量的酶制剂,保温反应一定时间。

- 反应结束后,用盐酸调节pH值至4.5,终止反应。

2. 葡萄糖与果糖混合- 将反应后的淀粉酶解液过滤,得到滤液。

- 将滤液加入适量的果糖和葡萄糖,搅拌均匀。

- 将混合液加热至80℃,保温反应一定时间。

3. 浓缩与脱色- 将反应后的混合液进行浓缩,直至浓缩至一定浓度。

- 将浓缩液通过活性炭脱色,去除杂质。

4. 过滤与包装- 将脱色后的溶液通过滤纸过滤,去除固体杂质。

- 将滤液进行真空浓缩,得到果葡糖浆。

- 将果葡糖浆进行包装,储存备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果葡糖浆的制备- 通过实验,成功制备出果葡糖浆,其外观呈淡黄色,口感甜润。

2. 果葡糖浆的性质研究- 果葡糖浆的甜度较高,约为蔗糖的1.2倍。

- 果葡糖浆的热量较低,适合用于低热量食品的加工。

- 果葡糖浆的溶解性较好,易于与其他食品原料混合。

六、实验结论1. 成功制备出果葡糖浆,其外观、口感、甜度等性质符合要求。

2. 果葡糖浆具有较高的甜度、低热量、易于溶解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最新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最新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最新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活性炭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能力,以及影响吸附效果的各种因素,如活性炭的类型、粒径、吸附时间、污染物浓度和pH值等。

实验方法:
1. 材料准备:选取两种不同来源的活性炭样品,分别为木质活性炭和果壳活性炭。

2. 仪器设备:电子天平、恒温水浴、磁力搅拌器、pH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等。

3. 实验步骤:
a. 配制一定浓度的目标污染物溶液。

b. 称取一定质量的活性炭样品,加入到含有污染物的溶液中。

c. 在设定的pH值和温度条件下,使用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使活性炭充分吸附。

d. 经过一定时间后,使用离心机分离活性炭和溶液。

e.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上清液中污染物的浓度,从而计算吸附率。

f. 改变实验条件(如活性炭粒径、pH值、吸附时间等),重复上述步骤,获取不同条件下的吸附数据。

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显示,木质活性炭和果壳活性炭对目标污染物均有一定的吸附效果,但木质活性炭的吸附容量略高于果壳活性炭。

吸附效果随活性炭粒径的减小而增加,且在pH值为7左右时达到最佳。

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吸附率逐渐增加,但在达到某个时间点后,吸附率的提升趋于平缓。

污染物初始浓度的增加会导致吸附率的下降。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活性炭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特性,并找到了优化吸附效果的条件。

这些发现对于实际的水处理工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未来的工作可以进一步探索其他影响因素,如共存污染物的影响、活性炭的再生能力等,以提高活性炭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效率。

吸附等温线实验步骤

吸附等温线实验步骤

6
二、实验原理
活性炭吸附法广泛用于给水处理及废水二级处理出水的深度 处理。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氧化、催化等性能 来有效地去除水中污染物。
活性炭对水中所含杂质的吸附 既有物理吸附现象,也有化学 吸附作用。某些被吸附物质先 在活性炭表面上积聚浓缩,继 而进入固体晶格原子或分子之 间被吸附,某些物质则能与活 性炭分子结合而被吸着。
图1 活性炭吸附用于水处理
7
二、实验原理
吸脱附平衡时,活性炭和水(即固相和液相)之间的溶 质浓度,具有一定的分布比值。若用m克活性炭吸附的 溶质为x毫克,则单位重量的活性炭吸附溶质的数量qe, 即吸附容量可按下式计算:
x qe (mg / g ) m
qe和吸附平衡时溶液浓度C的关系曲线,称为吸附等 温线,可以用Langmuir、BET 和Fruendlieh 吸附等 温式来描述。
C0——水中被吸附物质原始浓度(mg/L); C——被吸附物质的平衡浓度(mg/L); m——活性炭投加量(g/L)。
以lgqe为纵坐标,以lgC为横坐标,绘制等温吸附曲线,图解 可得到一直线,直线的斜率为1/n,截距为K,从而由实验得出 9 等温吸附方程式。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振荡器 分光光度计 1台 1台
15
七、参考文献
1、张振家,李春杰, 王欣泽等,水处理工程精品课程, 上海交通大学。 2、应维琪,活性炭吸附净水技术: 简易活性炭测试方法 与应用实例,环境科学与工程(第5章). 北京:科学出版 社, 2007.
16
4
活性炭是传统而现代的人造材料。 1、脱色和过滤,使带色液体脱色。 2、吸收各种气体与蒸气:防毒面具、空气滤清器。 3、粒状物可用作催化剂的载体。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活性炭吸附脱色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活性炭吸附装置及其工艺流程,掌握操作方法;
2. 测定吸附等温线;
3. 加深对吸附理论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活性炭是用含碳为主的物质(如木材、煤)作原料。

与其他吸附剂相比,活性炭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特别发达的微孔。

通常活性炭的比表面积高达500〜1700m2/g,这是活性炭吸附能力强、吸附容量大的主要原因,其吸附作用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综合作用的结果。

当活性炭在溶液中的吸附速度和解析速度相等时,达到动态平衡,此时被吸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称为平衡浓度。

运行方式由间歇式静态吸附和连续式动态吸附两种,在工程中多采用动态吸附,本实验采用静态吸附方式。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
1.5个250mL 三角烧瓶;
2.5 个磁力搅拌器。

3.UV245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四、实验耗材
1 .水样采用自配直接耐酸大红4BS 溶液,浓度5mg/L 。

2.吸附剂采用粉末活性炭。

五、实验步骤
1. 分别配制0、1、2、4、6mg/L 的直接耐酸大红4BS 溶液,通过UV245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最大吸收峰,并建立工作曲线。

在 5 个250mL 的三角烧瓶中投加200mL 模拟水样,分别投加0、10、20、50、100mg 的吸附剂,在磁力搅拌器作用下吸附30min(已接近吸附平衡),用高速离心机把吸附剂离心去除。

2.测定中水样中直接耐酸大红4BS 的浓度;
3.求出吸附等温线,并以弗兰德利希方程求出其吸附方程式;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1 •数据记录表
2
七、思考题
1.静态吸附与动态吸附有何不同?分别在什么情况下采用?
4 •粒状活性炭和粉末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各自的优缺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