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专项突破逻辑题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专项突破(一)+审题)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2021年整理)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专项突破(一)+审题)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专项突破(一)+审题)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专项突破(一)+审题)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第01课考纲解读考纲解读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1.基础等级:⑴符合题意;⑵符合文体要求;⑶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⑷结构完整,语言通顺;⑸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发展等级:⑴深刻透彻(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⑵生动形象(如: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形象丰满,细节生动,意境深远);⑶有文采(如:);⑷有创新(如: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材料新鲜,见解新颖,有个性特征).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理解其含义,确立写作中心(明确立意),确定感情抒发的基调或确立自己的观点态度,明确写作文体和方法的过程.它包括理解试题所要求的作文的角度、内容、中心、文体和字数等.在高考作文评分中,“审题”分为四个等级:一等为“切合题意”,指审题准确、深刻、独到;二等为“符合题意”,指审题准确,在命题要求范围内,但个性色彩不鲜明;三等为“基本符合题意”,指审题大体准确,中心基本明确,但论述或叙述时有游离中心的现象;四等为“偏离题意”,指完全脱离题意、指向、范围和要求.新材料作文特点及分类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是给出一则材料(一首小诗、或一则寓言、或名人名言、或时事新闻等),不指定标题或话题,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新材料作文根据所给材料内容大致上可分为感悟类材料作文、叙事类材料作文、寓言类材料作文和哲理类材料作文四大类。
新高考语文高考语文压轴题 高中语文逻辑推断分类精编附答案

新高考语文高考语文压轴题高中语文逻辑推断分类精编附答案一、高中语文逻辑推断1.加拿大外交官朗宁出生于中国。
多年后,当他竞选加拿大某省议员时,反对派大肆宣传他是“喝中国人的奶长大的,身上一定有中国血统”。
假设你是朗宁,请写出一句反驳的话。
2.下面的文段有三处自相矛盾,请参照例句,说明另外两处的问题。
近地面的臭氧,是由挥发性有机物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产生的二次污染物。
鉴于挥发性有机物的产生源头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煤炭燃烧等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所以普通民众采取任何保护措施都是无效的,唯一有效的措施就是避免接触。
臭氧以气态为主,只是戴口罩,无法进行有效的防护。
抵抗力较弱的儿童和老人,尽量远离公路、化工厂等产生臭氧的地方;如果外出,戴上口罩就行。
同时,政府采取的控制氮氧化物排放量、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等措施,能快速消除近地面的臭氧污染源,使空气变得清洁。
例句:普通民众采取任何保护措施都是无效的与唯一有效的措施自相矛盾。
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回首过去,文学是我们最深的青春记忆。
因为只有钟情文学,才会让青春时代简单而美好。
坐在北京大学的图书馆里,和馆前那一排银杏树朝夕相对,只有我才能印证它们的成长和成熟;坐在剑桥大学的图书馆里,抱着厚厚的《剑桥中国文学史》,深切地体会着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
纷纷扰扰的平凡生活,有了文学,必定能使你的人生精彩。
①不是只有钟情文学,才会让青春时代简单而美好。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4.下面文段中,有两位同学的推断存在问题,请指出并分析其错误之处。
高考志愿填报前夕,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围绕如何填报志愿展开讨论。
甲同学说:“工商管理类专业将来可能难就业,填报需谨慎。
”乙同学说:“我报的是法学专业,这样就一定能实现我当律师的梦想。
”丙同学说:“我报的都是财经类专业,竞争激烈,要是没被录取,我就没有前途了。
”丁同学说:“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热冷之分,很难说大学毕业之后哪个会更好。
名校新题(写作 作文专项突破(一) 审题)-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原卷版)

一、(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德国国柏林一个公园里,有十几条长椅,椅下藏有4厘米长的锥形钢刺。
只要人们坐下来时间超过10分钟,椅子就会发出警告,钢刺就会冒出来。
许多游客说这样的椅子中看不中坐,而当地居民知道,这长椅是最人性化的设计。
对此你有何看法或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得套作、抄袭。
二、(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22. 阅读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卡布奇诺”、“罗托鲁拉小镇”、“普罗旺斯”、“BOHO天明圆”、“广汇•PAMA”这样的地名并非位于大洋彼岸,而就在我们身边。
当前我国城市的新兴建筑,特别偏爱“洋名称”,而与此同时发生的是古老传统地名的消亡和具有民族特色地名的弱化。
为此,央视《焦点访谈》、《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地名洋化现象的泛滥给与了批评。
网友们也议论纷纷,有人说:“老地名承载着古老文化,记载着古代的地理人文,是祖先留给我的宝贵财宝,是我们的根,绝不能被洋化。
”有人说:“放着本国、本民族的名称不用,乱用一些外国的名字,这是崇洋媚外。
”也有人说:“这不算什么,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何必抱残守缺呢。
”也有人说……对于地名洋化,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三、(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考前得分训练)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
某小学副班长小赐利用检查作业的权力,向另外6个孩子要钱;某初中学生兰兰不注重个人卫生,被同寝5名女生一起打耳光;某高中6名高二女生持刀威逼5名学妹脱光衣服,拍裸照。
小到挖苦嘲讽、歧视孤立、网络攻击,大到殴打羞辱、威逼勒索、斗狠约架,校园欺凌给无数孩子的身心带来了伤害。
2018年高考语文冲刺---病句专项

2018年高考语文冲刺---病句专项(最新模拟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中央电视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日亮相央视,吸引了广观众在充满紧张感的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B.与会业者呼吁当局尽快拿出方案提振台湾的观光产业和旅游消费水平,并指出如果台湾社会充斥不欢迎言论,也会影响大陆游客的来台意愿。
C.在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人们希望在拥有良好体魄的同时,也拥有健康的精神生活。
D.有一家骗子医药公司打着“京奥”公司的名义,在多地举办只让老年人参加的推销会。
他们凭借代办医疗保险、报销部分医药费为手段,向老人推销价格奇高的保健品。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一个难题在于推动协同创新、突破行政区划的壁垒限制、围绕大的产业价值链形成城市间的分工协作。
B.最近十年来,中国涌现出了一大批像连笑这样的实力强劲的年轻棋手,帮助中国围棋在国际上确立了不可动摇的老大地位。
C.临床试验的内涵很广,包括预防、诊断和治疗等诸多方面,而药物临床试验,就是一种评价某种药物的疗效或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的科学研究。
D.大数据运用有助于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变革,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应该进一步扩大大数据在高等教育的应用研究,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智慧。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集体是一个奇妙的集合,既能滋生矛盾从而使个体受到排挤,又能培育信心,个体从别人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力量。
B.如何让农耕文化的菁华成为构建新时代农村文明的底色,是值得深人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课题。
C.互联网时代呼啸而至,传统书店一方面因经营的“戏路”太窄而举步维艰,另一方面线上书店用多种方式大行其道。
D.地球是一个家,无论哪一种生命灭绝,对地球都是伤害,一旦生态被人类破坏,所有的不好的恶果最后也将由人类承担。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国际足联2017年度颁奖典礼在英国伦敦举行,多项大奖名花有主。
2018高考全国Ⅰ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版)

2018高考全国Ⅰ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版)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得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XX页,七个大题,满分167分,考试时间为1分钟。
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单选题(共15分)评卷人得分资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
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
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
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
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
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并可根据需要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
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5分)A. 一应俱全一览无余易如反掌东山再起B. 应有尽有一览无余轻而易举再接再厉C. 一应俱全一目了然轻而易举东山再起D. 应有尽有一目了然易如反掌再接再厉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5分)A. “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B. “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C. 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D. 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5分)A. 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B. 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C. 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架勘查任务D. 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二、语言表达(共11分)评卷人得分4.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2018年全国卷语文得体逻辑题训练

2018年全国卷语文得体逻辑题训练1.下列各句中都有词语使用的错误,请指出来并加以改正,使语句更加简明、得体。
(5分)①我近日乔迁新居,承蒙友人厚爱,以石相送。
②其实我并不幽默,所以动辄就开罪于人。
③人性的弱点和欲望在本来就充满绝望的书写里,就像癞头上点点血色的伤口,使人不堪卒读。
④为庆祝新年,市曲艺举办了一场相声曲艺专场演出。
⑤节日期间,民警提醒市民要掌握骗子惯用的诈骗手段。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 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 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 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4.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出问题。
(5分)“爆竹声中旧岁除”,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污染、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活在不一定造成人身伤亡。
②③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的发展。
高中语文-专题-语句补写题之逻辑推理

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仿用句式解题“2步骤”内容梳理2018年高考全国卷二考查给材料仿写,以家国情怀为内核,选材时代感强。
这是全国卷的新题型,也是高考考查的趋势,二轮复习应引起高度重视。
【技法回顾】第一步,审题——“3审”确保仿写方向不跑偏。
一审句式——定仿写框架1、从大的方面来说,要注意分句间的结构关系。
明确例句是并列,还是递进;是假设,还是条件。
明确结构关系时要注意关联词的使用及标点的暗示作用。
2、从小的方面来说,要注意句子用词特点。
用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审用词类型,是两字词还是四字词;是动宾结构还是偏正结构。
二审用词风格,是含蓄还是直白;是典雅还是朴实。
二审技巧——定仿写手法。
审视例句所用的表达技巧,特别是修辞手法。
在审视修辞手法时,要注意有些题目的题干对修辞有明确的要求,题干中没有明确的也要看看例句中是否隐含修辞的使用。
注意:有的修辞手法,往往还有小的分类,还需要进一步确认,究竟是用了哪一种手法,以比喻为例,还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三审内容——定仿写中心。
1、例句及给定材料,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重在思考给定的材料与例句所表现的主题。
2、例句及给定材料的感情基调如何,是忧伤、沉重,还是喜悦、明快,是赞美还是批判等。
仿句要尽量与例句保持一致。
第二步,答题——“2招”确保答案准确又规范。
一招:调动积累,多方联想。
做题时要善于联想,多方联想,尤其要善于利用相似或相近联想来打开思路。
二招:打好骨架,充实内容。
先主干后枝叶,即先搭架子,再填材料。
先定句子主干,再添局部文字。
先打草稿,再润色通读,最后填写答案。
典型题目1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
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不点燃智慧的火花,聪明的头脑也会变得愚蠢;不珍惜生命的春天,美好的日子也会变得苍凉。
翅膀风帆馨香风度青春知识肤浅暗淡粗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18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诸子之学起源于先秦时期,当时许多有创见的思想家涌现出来,成为思想史上的奇观。
诸子之学在狭义上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则不限于先秦,贯穿了整个中国思想发展的历程,至今仍未结束。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和思想的创造性与突破性。
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该具备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经典作品进行具体的实证性研究,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历史思想的回顾和反思,既要把握历史上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要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和诸子之学的关联来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层次来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和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在此意义上,“照着讲”就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
“接着讲”的基本精神,就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就是其逻辑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突破·逻辑题训练
撰稿人:由宁
一、明确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从2017年三套全国卷的第21题来看,逻辑推理题所选材料一般都比较容易理解,且比较贴合实际,设题时往往涉及以下复句关系。
1.条件关系
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偏句提出一种真实或假设的条件,正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
常见的形式有三种: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条件关系复句常犯的错误有:条件关系混淆、条件与结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条件推段结果绝对化等等。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句式:
“如果……那么(就)……”、“只要……就……”“有……就有……”、“倘若……就(则)……”
“哪里有……哪里就有……”“一旦……就……”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句式:
“只有……才”“没有……就没有……”“不……不……”“除非……不……”“除非……才……”
2.因果关系
一种事物或一些条件的存在导致另一种事物的产生,其中前者是因,后者为果。
因果关系常犯的错误有原因和结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等。
高考中在考查复句关系时往往有非常明显的标志词,如说法比较绝对的词语,大家要多多留心。
3.对应关系
二、掌握简单的逻辑知识
(一)概念
概念能揭示事物或者现象的本质属性,有自己的内涵(反应本质属性)和外延(具体范畴)。
例如:人,其内涵是能思维、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
其外延包括大人、小孩、男人、女人、中国人、外国人、古代人、现代人……
(二)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
全同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后两种又叫全异关系。
例:鲁迅的《孔乙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孔乙己明明偷了别人的书,却死不承认,争辩道:“窃书不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偷和窃在概念上是全同关系,孔乙己却硬把它们说成全异关系,结果引来了人们的嘲笑。
(三)命题
“命题”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
例如:①由宁是语文教师。
②距离一模考试还有多少天?③请你好好学习!
例句①是明确的判断,是命题。
而例句②③是疑问句和祈使句,没有明确的判断故不是命题。
(四)推理
推理是由已知命题得出新的命题的思维过程,往往要通过复句的语言形式来体现。
在各种推理形式中,最常见的是“三段论”。
比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包含着一个“三段论”:“圣贤是不会有过错的,我们不是圣贤,所以,我们不可能不犯错误。
”这种推理形式是通过两个前提(即“圣贤是不会有过错的”和“我们不是圣贤”),得出一个结论“我们是会出错的”,而且两个前提包含共同的词项“圣贤”。
“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他有选举权,所以他已经年满18岁了。
”请你尝试找出
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三段论还有许多有趣的东西,大学部分专业开设逻辑课程,你可以研究)
(五)逻辑规律
同一律:在统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概念和命题始终保持一致,不能中途偷换概念,改变话题。
矛盾律:同一思维过程中,针对同一个对象,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是真的,肯定一个必须否定另一个,不能两个都肯定。
排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是假的。
三、高考逻辑试题总结
(一)题型一
1. (2017全国3)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出问题。
“爆竹声中旧岁除”,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污染、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造成人身伤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题步骤总结: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二)题型二
3.(石家庄质检一)下面文段有多处逻辑问题,请就其中三处加以说明。
(5 分)
腐乳是指豆腐经过特定霉菌发酵后,再用盐和各式香料渍制成的发酵食品。
发酵后,豆腐
的营养会发生一些变化:其一是B 族维生素含量增加,其二是蛋白质更易于被人体吸收。
所以我们应从网上找到在家制作豆腐乳的帖子,按其方法多多自制腐乳,以改善我们的生活。
不过,腐乳的盐含量大,吃它将使盐的摄入量超标,这是我们特别应该注意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石家庄质检二)下面文段有三处逻辑问题,请指出并加以说明。
(6 分)
冬季流感流行,就是因为大家都在室内活动,也不经常开窗换气,这样一来会导致病毒
快速传播。
何况北方使用暖气,室内空气干燥,呼吸道黏膜比较脆弱,容易被病菌入侵。
因
此只有经常开窗通风,并使用加湿器,才能有效预防流感。
另外,要少熬夜,“夜猫子”是流感病毒最喜欢的对象。
早睡早起,就能避免得流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答题步骤总结
弄清句子之间的关系:并列、选择要对应,递进要逐层深入,转折要前后相反,条件结论要
正确,推断不能绝对化,因果关系要明了。
逻辑题答案
1. 第一处错误已经给出,燃放烟花爆竹一旦引发火灾,势必造成财产损失,但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火灾与人身伤亡没有必然关系,或者说,火灾不是人身伤亡的充分条件。
第二处和第三处的逻辑错误都与第一处类似。
第二处,原文表述是“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
限制燃放烟花爆竹能减少火灾的发生,但却不是避免火灾发生的充分条件。
第三处,原文表述是“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限制燃放能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但却不是避免环境污染的充分条件。
上述三处推断都与对充分条件的理解与表达有关,相关语句都相当于“只要……,就……”的关系,而“只要”所引导的条件本应是后面“就”所引导的结果的充分条件,材料中并不符合,于是出现了逻辑漏洞。
②限制燃放不一定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
③限制燃放不一定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2.答题步骤:
(1)全面分析材料具体内容
(2)重点把握句间逻辑关系
(3)仿照例句精准拟写答案
3.(1)“其二是蛋白质更易于被人体吸收”不是营养的变化,前后内容不对应。
(2)因果关系失当。
豆腐的营养发生变化,不是人们应该自制腐乳的原因。
(3)绝对化。
吃腐乳未必会使盐的摄入量超标。
(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4.(1)过于绝对。
“就是因为大家都在分室内活动,也不经常开窗换气”太武断,因为流感流行的原因是很多的。
(2)条件关系不妥,预防流感,不一定只有经常开窗通风,并使用加湿器才有效。
(3)条件关系不当。
早睡早起,不一定就能避免得流感。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意思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