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边城》的艺术成就
浅论《边城》的艺术世界

浅论《边城》的艺术世界“这是古今中外最别致的一部小说,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
她不仅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30年代中国文坛的代表作。
”享有如此高赞誉的,就是沈从文的《边城》。
《边城》叙述的是发生在20世纪初湘西边城茶峒的一个朴素动人的爱情故事。
故事是忧伤美丽的,而《边城》享有极高声誉的原因还在于它出色的艺术技巧。
下面就从《边城》的结构和语言两方面对它进行分析。
一、完美圆满的结构一般来说,批评家对作品的结构是十分苛刻、挑剔的,但汪曾祺曾用“异常完美”来称赞《边城》的结构,并且形容它为“一首圆满的散文诗”,可见《边城》的结构布局是十分成功的。
总的来说,《边城》的结构特点是寓严谨于疏放之中。
全书约七万字,共21节,每节2000到3000多字。
每一节都如一首清新隽永的小诗,连起来就是一首流丽的长诗;每一节又如一曲悦耳的小调,21小章合成一组悠扬的田园牧歌。
作者运用一种清淡的散文笔调娓娓道来,全文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给人以清新自然而又悠长缠绵的审美体验。
作品中没有大波大澜的曲折情节,也没有紧张剧烈的矛盾冲突,看似散漫,却始终紧紧地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脉络,采用单线结构来安排情节,使得人物突出、情节集中,给读者以明了统一的印象。
作品以大老、二老钟情于翠翠作主线(即经线),以老船夫关心撮合孙女的婚事做纬线,由此生出变化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并以翠翠与两兄弟的爱情纠葛为明线,船总想要二老做女婿为暗线,明暗结合,经纬交织,使情节的单纯性和复杂性完美结合。
除了这个基本的爱情框架外,使情节更饱满充实的还有老船夫与翠翠的祖孙情以及文中穿插的翠翠母亲的故事。
小说的母题也在这几个原型故事中得到扩展。
令人唏嘘的是两辈人翠翠与其母亲命运的叠合和变异。
尽管老船夫尽心撮合孙女的婚事就是为了避免她重蹈母亲覆辙,无奈的是天意仍使女孩未摆脱悲剧性的命运。
此外,尤其引人注意的是《边城》的骨架精心镶嵌在这个小镇年复一年的惯例性节日庆典端午节以及一个秋天和一个冬天之中。
沈从文《边城》的艺术成就

谈沈从文《边城》的艺术成就摘要:沈从文的创作取材极广,艺术手法灵活多样,但他最执著追求表现的是那种纯真的带有某种原始意味的人性美,因此他在《边城》中塑造了老船夫、翠翠等人物形象,热情讴歌了湘西人民的人性美。
本文从风格特色和语言特色两方面分析了《边城》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风格特色语言特色沈从文沈从文善于描写湘西边地的人情风土,被称作乡土小说别具一格的代表。
沈从文的创作取材极广,艺术手法灵活多样,但他最执著追求表现的是那种纯真的带有某种原始意味的人性美,他在山清水秀的湘西边地苦苦地构筑着他理想的人生形态。
小说通过老船夫、翠翠等人物形象的描绘,热情讴歌了湘西人民的人性美,可以说是一曲优美动人的湘西人性美的颂歌,是一首作家写给故乡的赞美诗。
沈从文饱含感情地写出了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和祖孙之间的亲情。
他把爱和美融入全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风土人情之中,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世外桃源。
下面就《边城》艺术的主要方面作简要分析。
一、风格特色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中心是“表现人性”,他神往于不受“近代文明”玷污更不受其拘牵的原始古朴的人性,他创作时往往去除现实中严酷的政治经济关系,而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
这种人的自然化是沈从文一贯的美学追求,也是他小说创作一个总的特色。
沈从文的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也是收获最大的是他的边城回忆小说。
沈从文生于湘西,长于湘西,成人以后仍然常常生活在对故乡回忆当中,尤其是长期以来发现并保持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更促使他以具有生活特异性的湘西边陲,作为构筑善与美的“神庙”基地。
《边城》便是这类小说的代表作。
体现了沈从文的独特艺术风格。
沈从文受屠格涅夫把人和景物错综在一起的手法,善长于人物情绪意蕴与自然景物的交融。
他的《边城》把人物置于湘西重峦叠嶂又兼有河岸渚边的特定环境之中,着力表现人与自然的美质及其联系,显得地以人毓,人因地秀,人与自然融合为一。
《边城》的艺术特色

《边城》的艺术特色
1. 情感真挚:《边城》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真切而真挚,细致而深刻。
以乡村女子平凡而质朴的爱情为主题,描绘了人物内心世界中的种种情感和心理活动,赋予了小说极其深刻的人性关怀和情感厚度。
2. 基调抒情:《边城》的基调虽以淡泊为主,但抒情也是小说的一大特色。
在平凡的生活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出人物内心的感觉和情感表达。
小说语言优美细腻,配合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画面感和情感动人性。
3. 风格清新:《边城》的风格清新典雅,小说语言简洁,运用了大量的口语和俚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浓厚的地域气息和生活情趣。
同时充满了心灵的寻求和思索,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现实的关注和反思。
4. 手法巧妙:《边城》的叙事手法颇为巧妙,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回忆、借物指事等形式,深入地揭示人物的性格和生命精神。
另外,导入梦境、变幻云影、窗外景象等现实与虚幻、唯美与现实的交织,增强了小说的文学性和想象性。
5. 文艺复兴意识:《边城》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它浓厚的文艺复兴意味上。
作者通过对文化、语言、思维方式的重构,使其在新的文化语境下获得了更深的内涵和丰富的象征意义。
在小说中,也通过对文明的追求和反思,表现了一种不屈的人文精神,赋予了小说更为广阔的文化意义。
文艺评论家对《边城》多角度评价的文章

《边城》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作为文学作品,它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着深厚的底蕴,也在文学评论家们的角度评价上有着不同的看法。
对于文艺评论家来说,他们会从多个角度对《边城》进行评价,包括文学价值、历史背景、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这篇文章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边城》,深度解读文艺评论家对《边城》的多角度评价。
# 1. 文学价值我们来谈谈《边城》的文学价值。
作为我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首先受到了文艺评论家们的高度关注。
文学评论家们认为,《边城》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独特的叙事风格,展现了沈从文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作为一部草根文学作品,《边城》在文学评论家眼中也体现了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注和呈现,展现出了沈从文对人民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关怀,因而具有深厚的文学内涵和思想价值。
# 2. 历史背景文艺评论家们也会从历史背景的角度对《边城》进行评价。
《边城》以20世纪初我国西南边陲小镇上的故事为背景,展现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文艺评论家们认为,《边城》以其丰富的历史细节和真切的历史氛围,使作品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厚重感,成为了我国现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学经典之作。
# 3. 人物形象对于《边城》中的人物形象,文艺评论家们也会做出评价。
《边城》中的田老先生、湘云等人物形象,被认为是沈从文深入人心的经典之笔。
文艺评论家们指出,《边城》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了沈从文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逼真描写,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触动人心,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形象。
# 4. 语言风格文艺评论家们也会对《边城》的语言风格进行评价。
《边城》以其大气磅礴的叙事风格和别具一格的语言运用,为文学评论家们所称道。
他们认为,《边城》以其独特的西南方言描写和富有韵律感的叙事语言,营造了浓厚的地方风情和叙事魅力,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语言经典之作。
总结而言,《边城》是我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受到了文艺评论家们的高度评价。
诗化的才情:论《边城》的语言艺术

诗化的才情:论《边城》的语言艺术
《边城》是著名作家沈从文所著的小说,其语言艺术以其豪放、奔放的特色,深深地
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本文将从文学语言的角度分析《边城》的语言艺术。
一、“豪放”的平实语言
《边城》以平实、自然的语言表现了边城人民的朴素生活和丰富情感。
小说语言具有“豪放”的特征,没有繁琐的修辞,却让人感觉十分流畅自然、抒情风趣。
例如,“梦杨
妃镇远如往,赏月闻钟不做声”,这里的“如往”、“不做声”等词句,简洁而不失深刻,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二、“极度文化化”的苍凉语言
《边城》中,沈从文使用丰富的文化语汇,使小说语言具有强烈的文化特色。
例如,“离殇”、“七里香”等词语,浸透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让人感受到了古老文化的韵味。
另外,小说中的一些句子表达深情思绪,充满了哲思和哲学内涵,比如:“人在一生
中要面对压力,繁忙,跃进和回溯,还有众生皆苦,执着必伤,不如随缘的真理。
”
三、“缠绵悱恻”的诗意语言
《边城》的语言具有一种浓郁的诗意色彩,常常以缠绵悱恻、句句铿锵的文句来描绘
情感和意境。
例如,小说中的这段描写:“沉默的戏台上,少女的目光著然,在这阴鬱漆
红的月夜里,任海风扯入一头黑云。
”词句极富想象力和意境美,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小说
的情境之中。
综上所述,《边城》的语言艺术几乎是完美的,它让读者在阅读中不仅享受到了文学
的美感,更深入了解了人性和生存的深层意义。
边城的艺术特色赏析

沈从文在构建人物关系时,注重其动 态变化,如翠翠与傩送之间的感情由 朦胧到明朗,天保与老船夫之间的关 系由对立到和解等,这些变化使得人 物关系更加生动和真实。
人物命运的安排
宿命色彩的命运安排
边城中的人物命运大多带有宿命的色彩,如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天保的意外死亡等,这些命运的 安排使得故事更加深沉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凉。
主题的深度
边城主题的深度在于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湘西边境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人性、 情感、命运和文化的探索。
沈从文通过对湘西边境人的生活、情感和命运的描绘,深入挖掘了人性的复杂性 和多样性,同时也揭示了命运的无奈和不可预测性。这种深度使得边城主题具有 更广泛的意义和价值。
主题的启示
边城主题的启示在于它对于现代社会的反思和启示。
边城的艺术特色赏析
目录 CONTENT
• 主题特色 • 人物塑造 • 叙事技巧 • 地域文化 • 情感表达 • 艺术价值
01
主题特色
主题的独特性
边城主题的独特性在于它以湘西边境的小城为背景,描绘了 当地人的生活、情感和命运。这种地域特色和人文关怀使得 边城具有独特的魅力。
沈从文通过对湘西边境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的 描绘,展现了一个与现代文明相对立的世界,这种对比使得 边城主题具有独特的视角和思考。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边城》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 重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现代抒情小 说的代表作之一,更是中国现代文学 的经典之作。
《边城》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 可,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里程碑。 它被选入多个版本的大学教材,并被 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意义
《边城》所描绘的人性美好和道德伦理观念 ,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物 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往往忽视了精 神生活的追求和道德伦理的建设。
沈从文《边城》的艺术成就

沈从文《边城》的艺术成就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长篇小说,其艺术成就令人叹为观止。
本文将详细介绍沈从文在边城中的艺术成就,尤其是作品的人物塑造、结构、语言及创新性表现。
沈从文在边城中的人物塑造是其艺术成就的重点,多元的人物形象应运而生,每个人物都体现了特定的性格特质、信仰、行为习惯,令读者能够深刻理解人性的复杂性。
其中,讲述关汉卿和林清玄之间曲折情缘的小说中,人物形象特别强烈,既表达了男女恋情中的深刻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
此外,如游子明、刘伯温、马芝芳、马七、梅兰芳等人物形象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物群体,突出了边城小说的魅力。
沈从文在边城小说中运用了独特的结构,有节奏感的故事发展,特别是上下其叙,弥漫着浓浓的思想氛围,令整部小说更显得精致而高雅。
小说中笔墨细腻,情节曲折气氛营造得出色,开头简明精辟;结尾紧凑抒情,力求给读者以一种陶醉的感受。
另外,文中穿插了诗词小段,令整部小说更具艺术感。
沈从文运用的语言也是本作品的亮点,其遣词实用逼真,极具描述性,既可以表达出细节的细微差异,又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物深沉的思索。
文中柔美的描写,把读者带进一个美好的意境,让读者们感受到爱情的温柔,也让人们深刻的体会到了古老村落里浓浓的家乡情怀。
沈从文在《边城》中力求表现新颖,充满创新性。
他搭配着神秘情结、传奇气息,把小说中普通人物高度集中地、激情澎湃地展现出来。
他把非虚构性小说的基本架构对折,让我们在他的细致描述中,看到了他对传统小说结构的努力,体会到了他对文学艺术的追求。
沈从文在《边城》一书中,创造出了无穷的艺术精髓,他把人文情怀、社会冷漠的反差放大,让《边城》成为一部有深度、有温情、有哲理的小说。
其艺术成就令人叹为观止,堪称中国小说史上的杰出佳作。
综上所述,沈从文在《边城》一书中的艺术成就,令人称赞,《边城》经久不衰,也正是这一系列艺术成就所赋予的价值。
沈从文的艺术表现,将其作品的精神境界完美诠释,也传达出他对于文学创作的追求之情。
边城赏析

《边城》赏析——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内容摘要:《边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品,本文主要赏析它的艺术性和现实意义。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作家。
《边城》是沈从文最著名的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纯净无暇的“湘西世界”,对中国现代文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沈从文生平1902年出生于湘西凤凰县,他十五岁未满即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接受残酷现实洗礼,又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而形成他的世界观。
【1】1923年前往北平。
最重要的文学创作主要就在二十年代和四十年代期间完成。
1950年因承受不了政治压力而自杀,获救。
1988年因病在北京逝世。
二、《边城》的艺术特色和作品的女主角翠翠一样,《边城》的艺术特色大致上可以用一句诗来概括——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正如沈从文在《边城》题记中说的,“我动手写他们时,为了使其更有人性,更近人情,自然便老老实实地写下去”。
《边城》更接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境界。
平实未必就不动人,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读来亦让人潸然泪下。
这部田园牧歌式的作品就像一首诗,一首纯粹的诗。
像《飘》,虽然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在里面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它悲剧的社会性质是处于第一位的。
然而在《边城》中的乃是纯净的原始的山水田园生活,并没有外族入侵、工业文明等方方面面的侵扰,排第一位的当属不可预测的人事命运。
【2】三、《边城》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边城》的现实意义。
(一)《边城》里的生活描写山水田园,以谢灵运、陶渊明为标志,两晋南北朝时就已成为一个流派。
《边城》主要的特点:把笔触伸入湘西人们的心中,写出他们远离尘嚣的淳朴人性,又勾勒出山水的秀美,带有原始色彩的民俗。
【3】《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
其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不少人向往书里那种纯粹恬适的生活。
不过这个愿望相当不现实。
先说作者,沈从文就是至少曾经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否则当年他也不会贸贸然北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翠翠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地各处飘着上了白搭又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悬崖半腰??灵魂被歌声托起而飘荡是大胆奇特的想象但白塔菜园飞渡船悬崖虎耳草却是与翠翠日日相伴的事物所以这种梦境实际上是现实中翠翠对傩送爱情的真实感受
文 艺评 论
浅论 《 边城 》的艺术成就
邱贵 芹 ( 北 省邢 台 学 院 0 40 ) 河 5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