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医学家华佗

合集下载

关于华佗的故事

关于华佗的故事

关于华佗的故事华佗,古代中国著名的医学家,被誉为"神医"。

以下是华佗的一则故事,详细描述了他的医术和仁心。

相传,在东汉末年,曹操是当时的权臣,他身体虚弱,常常感到头晕目眩,且手脚发冷。

曹操派人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医生,但无人能够治愈他的病症。

直到有一天,曹操得知了华佗的名字。

他听说华佗医术高超,决定亲自前往拜访。

当曹操见到华佗时,他的面色苍白,双手冰凉,无精打采。

华佗细心地询问曹操的病情,仔细观察他的脉象,然后开出了一副草药方。

曹操按照华佗的指示服药,经过几天的治疗,他的症状有所缓解。

曹操对华佗的医术赞不绝口,决定将他留在身边。

华佗知道曹操的用心,并没有答应,他表示自己要回乡治病救人。

华佗回到家乡后,他坚持不收取高昂的医疗费用,无论贫富,只要有病人需要医治,他都竭尽全力去帮助。

他对每一个病人都倾注了无私的关爱和耐心。

有一次,一个年轻人因意外事故导致脑部受伤,昏迷不醒。

他的家人绝望地寻求华佗的帮助。

华佗仔细检查了年轻人的情况,发现他的颅骨有裂痕,需要进行手术。

尽管手术风险极高,但华佗毫不犹豫地决定亲自动手。

他精心准备手术器械,为年轻人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手术进行了很长时间,华佗全神贯注地进行每一步,终于成功地将年轻人的颅骨修复。

当年轻人醒来时,他的家人无比感激,泪水滚滚而下。

他们将华佗当成亲人般对待,并表示愿意为他付出一切。

华佗却谦虚地笑了笑,拒绝了他们的回报。

他说:“我只是医生,医者的本分就是救死扶伤。

你们的笑容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华佗的医术和仁心广为传颂,人们称他为"神医"。

他不仅以高超的医术治疗疾病,更以他的仁爱和无私,感化了无数人,并成为古代中国医学史上的传奇人物。

伟大的医学家华佗的医术传承与人道主义精神

伟大的医学家华佗的医术传承与人道主义精神

伟大的医学家华佗的医术传承与人道主义精神华佗,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被誉为“草肚子大夫”和“神医”,他的医术和人道主义精神对后世医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究华佗的医术传承以及他所倡导的人道主义精神,并探讨它们对现代医学的启示。

一、医术传承华佗精湛的医术众所周知,他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独到的诊断见长。

首先,华佗在解剖学方面有着卓越的造诣。

他通过解剖动物和尸体,深入研究人体结构,掌握了十分丰富的解剖知识,并将其应用于诊断和治疗实践中。

其次,华佗注重临床实践,在治疗疾病时采用了多种方法。

他广泛使用草药和草药配方,结合针灸等非药物疗法,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治疗方案。

华佗还开创性地使用了外科手术,尤其在瘰疬(恶性肿瘤)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成果。

他的外科手术技术深受后世医生的推崇,被誉为“刀尖舞者”。

华佗的医术不仅仅是技术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他始终坚持治疗患者的初衷,注重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

他讲究“救死扶伤”,尽力挽救了许多濒临死亡的病人。

他的医术传承了中医“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了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

二、人道主义精神华佗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医学家,更是一位具有博爱精神的医者。

他倡导对病人的同情和关爱,并将这种人道主义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医疗实践中。

无论病人的身份贵贱,华佗都全力以赴地为其治疗,不求回报,只为了拯救生命。

此外,华佗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贫困患者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

他无私奉献,将自己的医术带给了更多需要救助的人,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医者仁心,成为后世医生学习的楷模。

华佗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当时医学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对现代医学有着深远的启示。

他提倡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理念,引导了医学界更加关注患者的需求,病人的人权得到更好的维护。

人道主义精神也促进了医学伦理的发展,推动医学界建立起“治病救人”的核心价值观。

三、对现代医学的启示华佗的医术传承和人道主义精神对现代医学产生了深刻的启示。

首先,他在医学研究和实践中注重经验积累和实证,这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古代名医 华佗 生平简介

古代名医 华佗 生平简介

古代名医华佗生平简介姓名华佗字元化别名华旉去逝时间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所在朝代东汉出生地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主要成就外科鼻祖,发明麻沸散、五禽戏擅长领域外科代表作品《青囊经》(已佚)一、华佗简介:华佗,东汉末医学家。

名旉,字元化。

汉未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

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擅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曾用“麻沸散”施剖腹术,为世界医学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

华佗很重视疾病的预防,强调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态,创造了一种“五禽之戏”,用以锻炼身体。

五禽戏是以体育活动为主、与气功结合的健身运动。

二、人物介绍: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

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

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三、主要著作:《青囊经》(已佚)。

四、学术内容:华佗经过数十年的医疗实践,熟练地掌握了养生、方药、针灸和手术等治疗手段,精通内、外、妇、儿各科,临证施治,诊断精确,方法简捷,疗效神速,被誉为“神医”。

对此,《三国志》、《后汉书》中都有一段内容相仿的评述,说他善于养生(“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用药精当(“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针灸简捷(“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手术神奇(“刳剖腹背,抽割积聚”、“断肠滴洗”)。

华佗故事简单介绍

华佗故事简单介绍

华佗故事简单介绍华佗(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东汉末年知名的医学家和外科学家。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疗教育家,也是整个古代医药学界的重要人物。

华佗出生于陇西,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他对医学和医术有着浓厚的兴趣,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

年纪轻轻的他就展示了出色的医术天赋,掌握了许多先进的医疗技术。

传说中,华佗精通解剖学和诊疗学,对人体结构有着深刻的认识。

他的医术传统了许多后世医学家,成为中国医学史上的巨擘。

华佗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在外科手术方面的造诣。

据说,当初有个叫曹操的统治者因为手臂受伤,无法解除痛苦。

各路医生都无法找到解决办法。

最后,华佗应邀前往,他把刀子插入曹操手臂的创口,然后用火烧炭灼烧伤口,让曹操感到剧痛,但也让曹操的病情得到了缓解。

通过痛苦的刺激,华佗帮助曹操靠自身免疫力恢复了健康。

除了他擅长外科手术,华佗还懂得运用草药治疗疾病。

他在医学知识和经验的指导下,发现了许多草药的药用价值,在实际医疗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他的医术被广泛应用于整个古代医学领域。

华佗的医学成就远播,而他的人品亦备受尊敬。

他深受人们的爱戴,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寻求医治。

华佗总是不计报酬,竭尽全力去救治患者。

他对每个病人都倾注了全部的爱心和耐心,不分贵贱贫富,对每一个人都一视同仁。

他的仁爱精神奠定了中国医学伦理的基础。

然而,华佗的一生并不幸福。

他的道德境界高于时代,不屈居名与利的追求。

当时的政治动乱和战乱使他一度成为逃亡之人,最终在逃亡途中因食物匮乏而去世,以享年64岁。

华佗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对于医学的贡献和他伟大的医德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医术被后人发扬光大,开创了中国古代医学的新纪元。

华佗不仅仅是一个医学家和外科学家,更是一个慈悲仁爱之人。

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医生真正的责任和使命。

正如他所说:“医者,人伦之望,国之望也。

知者,“患与治而已矣”,胜与败不可为诈也。

”他的精神将会永远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医学知识,成为有益于人类健康的医务工作者。

神医华佗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神医华佗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神医华佗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与张仲景、董奉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那么华佗的成就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华佗的成就,希望对你有帮助!华佗的成就华佗一生治病救人无数,常常药到病除,被称为“神医华佗”,他最著名的就是发明了麻佛散,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位进行麻醉外科手术的医生。

华佗自幼家贫,父亲早亡,他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教导他学习知识,但是他从小对医学很感兴趣,后来母亲的病故也让他发奋成为一个行医救世的医生。

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在医学上有很多方面的成就,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其中尤其擅长外科。

他发明了麻佛散,并成功的让病人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施行了腹部外科手术。

根据史书的记载,华佗曾利用麻佛散成功的摘除了肿瘤,胃肠缝合的手术。

麻醉药品在他之前也有人使用,不过都是用于歧途,华佗之后在基础上进行研究,创造了麻佛散。

华佗使用麻醉剂手术要比西方早了一千六百多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使用麻醉术进行腹腔手术的人。

华佗还重视体育锻炼,他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消化,畅通血气,还可以延年益寿,他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创造了“五禽戏”,他的弟子吴普照按照这个方法锻炼,活到了九十多岁,仍然耳聪目明,牙齿坚固。

华佗一生有很多著作,可惜的是都没有流传下来,这对于中国的医学界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华佗的称号是什么谈古论今,大家耳熟能详的华佗肯定算其中一个,华佗的医学成就妇孺皆知,华佗被称为什么呢?在当时,人们就称呼他为“神医”,华佗与董奉、医圣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神医”是个泛称,无疑是对华佗医学成就、救死扶伤的医者精神的赞扬。

华佗自幼聪慧,刻苦钻研,和老师学了望闻问切之后,开始走遍祖国的各个角落,他在民间奔走,免费为穷苦百姓看病,他熟悉各种草药的效果,用药在精不在于多,对内、外症均可以有清楚的认识,并对症下药。

华佗“神医”的称谓名不虚传,“刮骨疗伤”的故事一直被广为流传,讲的就是华佗,他研究出了麻醉剂,开拓了世界上没有麻醉剂的先河。

华佗发明麻沸散的故事

华佗发明麻沸散的故事

华佗发明麻沸散的故事
相传在东汉末年,有一位名医华佗,他是当时的著名医学家,被誉为“神医华佗”。

华佗精通医术,医治疑难杂症,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而他最为人所熟知的成就之一,便是发明了麻沸散。

据传说,当时曹操的大将典韦在一次战斗中受了重伤,伤口化脓严重,痛苦不堪。

曹操得知典韦的情况后非常焦急,他派人四处寻找名医,希望能够救治典韦的伤势。

最终,曹操听说了华佗的名字,便派人前去请他前来医治典韦。

华佗得知典韦的情况后,立刻前去探视。

他仔细观察了典韦的伤势,发现伤口
处已经化脓,疼痛难忍。

华佗决定使用自己研制的一种药物——麻沸散来治疗典韦的伤势。

华佗首先用酒精为典韦清洗伤口,然后将麻沸散撒在伤口上。

麻沸散的药性很烈,典韦立刻感到伤口处的疼痛减轻了许多。

华佗告诉曹操,麻沸散可以快速杀菌、止痛,并且有助于伤口愈合。

曹操听后非常高兴,对华佗的医术赞赏不已。

经过数天的精心治疗,典韦的伤口渐渐愈合,疼痛也逐渐减轻。

曹操对华佗的
医术和发明麻沸散赞不绝口,对他更加尊敬和器重。

华佗发明麻沸散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医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他的医术造
诣和医学成就,让人们永远铭记。

麻沸散的发明,为后世的医学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了中医药宝贵的财富。

华佗发明麻沸散的故事,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医学的伟大和医生的良苦用心。


是因为有了这些医学先贤的贡献和创新,我们才能够享受到现代医疗带来的福祉和健康。

愿我们铭记医学先贤,珍惜生命,珍惜健康,为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于华佗的资料

关于华佗的资料

关于华佗的资料华佗(约公元145—208),汉末医学家,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人。

华佗生活的时代,当是东汉末年三国初期。

那时,军阀混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目睹这种情况,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

为此,他不愿做官,宁愿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

华佗不求名利,不慕富贵,集中精力于医药的研究上。

《后汉书•华佗传》说他“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

人们称他为“神医”。

他曾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著作,名曰《青囊经》,可惜没能流传下来。

至于现存的华佗《中藏经》,那是宋人的作品,用他的名字出版的。

但其中也可能包括一部分当时尚残存的华佗著作的内容。

华佗高明之处,就是能批判地继承前人的学术成果,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新的学说。

华佗循着前人开辟的途径,脚踏实地开创新的天地。

例如当时他就发现体外挤压心脏法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这类例子很多。

最突出的,应数麻醉术——酒服麻沸散的发明和体育疗法“五禽之戏”的创造。

利用某些具有麻醉性能的药品作为麻醉剂,在华佗之前就有人使用。

不过,他们或者用于战争,或者用于暗杀,或者用于执弄,真正用于动手术治病的却没有。

华佗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又观察了人醉酒时的沉睡状态,发明了酒服麻沸散的麻醉术,正式用于医学,从而大大提高了外科手术的技术和疗效,并扩大了手术治疗的范围。

据日本外科学家华冈青州的考证,麻沸散的组成是曼陀罗花一升,生草乌、全当归、香白芷、川芎各四钱,炒南星一钱。

自从有了麻醉法,华佗的外科手术更加高明,治好的病人也更多了。

华佗刮骨疗伤的故事

华佗刮骨疗伤的故事

华佗刮骨疗伤的故事
华佗刮骨疗伤的故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故事之一。

故事讲述了三国时期著名医学家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事迹。

相传,关羽在攻打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右臂,伤势严重。

将士们劝其回荆州治疗,但关羽坚信华佗的治疗水平,派人四处打听名医,最终找到了华佗。

华佗经过一番检查后,表示关羽的伤势严重,需要刮骨疗毒,否则右臂将终身残疾。

关羽听后并未害怕,同意让华佗进行治疗。

华佗采用了刮骨疗法,用刀在关羽的右臂上刮骨,疼痛难忍的关羽并没有喊疼,而是一边下棋一边接受治疗。

经过一番治疗后,关羽的右臂终于得以康复。

这个故事被广泛传颂,成为了医学史上著名的案例之一。

华佗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古代医学的代表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功的医学家华佗 本文是关于成功的医学家华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成功的医学家华佗的简介: 华佗(约145-208),名敷,字元化,谯(今亳州市谯城区)人,是东汉末年卓越的医学家。他精于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是世界上第一个运用全身麻醉进行腹腔手术的人。 华佗生活的时代军阀混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百姓生活十分艰苦。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为此,他不愿做官,宁愿捍着金箍铃,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不求名利,不慕富贵,使华佗得以集中精力于医药的研究上,人们称他为“神医”。他曾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著作,名曰《青囊经》,可惜现已失传。此外,他创制的“五禽戏”也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方法。 他潜心研读医书,广泛搜集民间验方,认真加以总结,掌握了高超的医疗技术。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能够进行诸如腹腔肿物摘除、胃肠吻合等大手术。他发明了全身麻醉剂--麻沸散,用全身麻醉和手术的方法,救治了不少垂危病人。华佗治病,善于根据病人的形色判断疾病,辨证施治,对症下药。华佗很重视疾病的预防,创造了一套"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动作的保健体操),传授于百姓。 成功的医学家华佗的生平: 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二七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零八年)。这考证很可疑。因为《后汉书·华佗传》有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的记载,也有说他寿至一百五六十岁仍保持着六十多岁的容貌,而且是鹤发童颜的记载。据此,华佗可能不止活了六十四岁。 东汉末年在我国诞生了三位杰出的医学家,史称“建安三神医”。其中,董奉隐居庐山,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杏林佳话;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理法谨严,被后世誉为“医圣”;而华佗则深入民间,足迹遍于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证诊治中,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尤其以创麻沸散(临床麻 醉药)、行剖腹术闻名于世。后世每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医家,足见其影响之深远。华佗是东汉杰出的医学家,《后汉书》和《三国志》均为他专门立传。华氏家族本是一个望族,其后裔中有一支定居于谯县以北十余里处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华庄(今谯城区华佗镇)。至华佗时家族己衰微,但家族中对华佗寄托了很大的期望。从其名、字来看,名“佗”,乃负载之意,“元化”是化育之意。华佗自幼刻苦攻读,习诵《尚书》、《诗经》、《周易》、《礼记》、《春秋》等古籍,逐渐具有了较高的文化素养 。 华佗行医,并无师传,主要是精研前代医学典籍,在实践中不断钻研、进取。当时我国医学已取得了一定成就,《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相继问世,望、闻、问、切四诊原则和导引、针灸、药物等诊治手段已基本确立和广泛运用;而古代医家,如战国时的扁鹊,西汉的仓公,东汉的涪翁、程高等,所留下的不慕荣利富贵、终生以医济世的动人事迹,所有这些不仅为华佗精研医学提供了可能,而且陶冶了他的情操。 华佗 成功的医学家华佗的医学成就: 《隋书·经籍志》记有“华佗枕中灸刺经”一卷,已佚。《医心方》所引《华佗针灸经》可能是该书的佚文,《太平圣惠方》引有“华佗明堂”之文。从现存佚文看,《华佗针灸经》所载腧穴名称及定位均与《黄帝明堂经》有较大不同。 民间爱戴 在华佗成长的过程中,除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外,盛产药材的家乡也给他以不少的影响。谯县出产多种药材,如“亳芍”、“亳菊”,早已闻名天下。再加水陆交通较为发达,所以谯县自古就是一个药材的集散中心。幼年的华佗在攻读经史的同时,也留心医药,当地传说他曾在泥台店一带读书养性,学医识药。中年以后,华佗因中原动乱而“游学徐土”。徐州是江淮重地,有郡、国六,下辖六十二个城、邑,人口二百余万,首府为彭城(今江苏徐州)。民间传说他就住在彭城附近的沛国(今江苏沛县)。其实华佗的行医足迹,遍及当时的徐州、豫州、青州、兖州各地。根据他医案中所及地名查考,大抵是以彭城为中心,东起甘陵(今山东临清)、盐读(今江苏盐城),西到朝歌(今河南淇县),南抵广陵(今江苏扬州), 西南直至谯县(今亳州市谯城区),即今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等省广大地区,方圆达数百平方公里。在行医的同时,为了采药他还先后到过朝歌、沛国、丰县(今江苏丰县)、彭城卧牛山、鲁南山区和微山湖。由于行踪地域广阔,又深入民间,华佗成了我国历史上民间传说众多的医家。 医学精湛 就这样,经过数十年的医疗实践,华佗的医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熟练地掌握了养生、方药、针灸和手术等治疗手段,精通内、外、妇、儿各科,临证施治,诊断精确,方法简捷,疗效神速,被誉为“神医”。对此,《三国志》、《后汉书》中都有一段内容相仿的评述,说他善于养生(“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用药精当(“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针灸简捷(“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手术神奇(“刳剖腹背,抽割积聚”、“断肠滴洗”)。所留医案,《三国志》中有十六则,《华佗别传》中五则,其他文献中五则,共二十六则,在先秦和两汉医家中是较多的。从其治疗范围看,内科病有热性病、内脏病、精神病、肥胖病、寄生虫病,属于外、儿、妇科的疾病有外伤、肠痈、肿瘤、骨折、针误、忌乳、死胎、小儿泻痢等等。 名师高徒 华佗一生有弟子多人,其中彭城的樊阿、广陵的吴普和西安的李当之,皆闻名于世。为了将医学经验留传于后世,华佗晚年精心于医书的撰写,计有《青囊经》、《枕中灸刺经》等多部著作,可惜失传。吴普遵照华佗的医术治病,许多人被治好救活了。华佗对吴普说:“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过度罢了。运动后水谷之气才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生,比如转动着的门轴不会腐朽就是这样。因此以前修仙养道的人常做“气功”之类的锻炼,他们摹仿熊攀挂树枝和鸱鹰转颈顾盼,舒腰展体,活动关节,用来求得延年益寿。我有一种锻炼方法,叫做“五禽戏”,一叫虎戏,二叫鹿戏,三叫熊戏,四叫猿戏,五叫鸟戏,也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同时可使腿脚轻便利索,用来当作“气功”。身体不舒服时,就起来做其中一戏,流汗浸湿衣服后,接着在上面搽上爽身粉, 身体便觉得轻松便捷,腹中想吃东西了。”吴普施行这种方法锻炼,活到九十多岁时,听力和视力都很好,牙齿也完整牢固。樊阿精通针疗法。所有的医生都说背部和胸部内脏之间不可以乱扎针,即使下针也不能超过四分深,而樊阿针刺背部穴位深到一二寸,在胸部的巨阙穴扎进去五六寸,而病常常都被治好。樊阿向华佗讨教可以服用而且对人体有好处的药方,华佗便拿“漆叶青黏散”教给他。药方用漆叶的碎屑一升,青黏碎屑十四两,按这个比例配制,说是长期服用此药能打掉三种寄生虫,对五脏有利,使身体轻便,使人的头发不会变白。樊阿遵照他的话去做,活到一百多岁。漆叶到处都有,青黏据说生长在丰、沛、彭城和朝歌一带。 成功的医学家华佗的作品: 麻沸散 华佗医术十分精湛,他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他不但精通方药,而且在针术和灸法上的造诣也十分令人钦佩。他每次在使用灸法的时候,不过取一两个穴位,灸上七八壮,病就好了。用针刺治疗时,也只针一两个穴位,告诉病人针感会达到什么地方,然后针感到了他说过的地方后,病人就说“已到”,他就拔出针来,病也就立即好了。另外,他创用了夹脊穴,“……点背数十处,相去一寸或五寸……灸处夹脊一寸上下”。 如果有病邪郁结在体内,针药都不能直接达到,他就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祛除病患。他所使用的“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剂。华佗采用酒服“麻沸散”施行腹部手术,开创了全身麻醉手术的先例。这种全身麻醉手术,在我国医学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创举。 五禽戏 在医疗体育方面也有着重要贡献,创立了著名的五禽戏,华佗还善于应用心理疗法治 病。华佗还是一名能运用心理疗法治疗疾病的专家。一次,一位太守请他看病,华佗认为经过一次大怒之后,他的病就会好。于是他接受了许多财物,却不给他好好看病,不久又弃他而去,并留下了封书信骂他。太守大怒,让人去追,他的儿子知道事情的真相,便悄悄拦住了去追赶他的人。太守在极度愤恨之下,吐出了几升的黑血,病很快就好了。他创编了“五禽戏”,就是模仿五种动 物的形态、动作和神态,来舒展筋骨,畅通经脉。五禽,分别为虎、鹿、熊、猿、鸟,常做五禽戏可以使手足灵活,血脉通畅,还能防病祛病。他的学生吴普桑用这种方法强身,活到了90岁还是耳聪目明,齿发坚固。五禽戏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和关节都能得到舒展的医疗体操。华佗认为“人体欲得劳动,……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五禽戏的动作是模仿虎的扑动前肢、鹿的伸转头颈、熊的伏倒站起、猿的脚尖纵跳、鸟的展翅飞翔等。相传华佗在许昌(县名,在河南省)时,天天指导许多瘦弱的人在旷地上作这个体操。说:“大家可以经常运动,用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欲食”。 华佗的医术据说被全部焚毁。他的学术思想却并未完全消亡,尤其是华佗在中药研究方面。除麻沸散这样的著名方剂外,在后世医书中记载的华佗方剂不能都视为伪托华佗之名(聂文涛)。其弟子吴普则是著名药学家。《吴普本草》得很多内容可以在后世医书中看到。 华佗是我国医学史上为数不多的杰出外科医生之一,他善用麻醉、针、灸等方法,并擅长开胸破腹的外科手术。外科手术的方法并非建立在“尊儒”的文化基础上的中医学的主流治法,在儒家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主张之下,外科手术在中医学当中并没有大规模的发展起来。有些医史学家考证出,华佗所用的治疗方法在印度医学中有所记载,他使用的麻沸散中主要药物“蔓陀罗花”也是印度所产,因此他们提出华佗一生游历于中原各地,他很有可能是来自印度的天竺医生。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中医外科远在汉代,就曾经达到过相当高的水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医学在理论和实践方法上的不断进步,大部分的疾病都可以通过针灸、药物等治疗方法达到治愈的效果,而这些痛苦大、损伤重、伤经断络的外科方法就渐渐被更加“文明”和“简便”的内治法取代了。在这种条件下,中医学同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许多其它医学不得不承认它超越的科学性和其理论的精妙深远。 小华佗给羊劝架的故事 东汉时期,有一位神医叫华佗。他小时候就聪明过人,曾凭着自己的天资让师傅收他为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