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 2.5 有理数的减法导学案 (新版)北师大版
2.2.5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 (课件)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二 +0.81三 -0.来自5四 +0.03五 +0.28
六 -0.36
日 -0.01
(1)本周哪一天河流的水位最高?哪一天河流的水位最低?它们位于 警戒水位之上还是之下?到警戒水位的距离分别是多少米? (2)与上周日相比,本周日河流水位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 (3)完成本周水位记录表:
星期 一
水 位 33.6 记录/m
问题:小青蛙爬出井了吗?
探究新知
(二)图2-9呈现了流花河的水位情况(单位:m),取河流的 警戒水位作为0点,那么图中的其他数据可以分别记作什 么? 下表是某年雨季流花河一周内的水位变化情况(正号表示水 位比前一天上升,负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下降;上周日的水 位达到警戒水位)。
星期 水位变化/m
一 +0.20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34.41 34.06 34.09 34.37 34.01 34
(4)以警戒水位为0点,在图2-10中画折线表示本周的水位情况。 (5)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课堂练习
1、教材p43“随堂练习”第1题。
2、某汽车制造厂计划前半年内每月生产汽车20辆,由于另有任务, 每月上班人数有变化,1月至6月实际每月生产量和计划每月生产量相 比,变化情况如下(增加为正,减少为负,单位:辆): +3,-2,-1,+4,+2,-5. (1)生产量最多的一个月比生产量最少的一个月多生产多少辆? (2)前半年的实际总产量是多少?比计划的总产量多了还是少了?相差 多少?
3.某公路养护小组乘车沿南北方向公路巡视维护,某天从A地出发,约定向 南行驶为正,到收工时的行驶记录如下:(单位:千米) 8,-5,7,-4,-6,13,4,12,-11 (1)问收工时,养护小组在A地的哪一边?距离地多远? (2)若汽车行驶每千米耗油0.5升,求从出发到收工共耗油多少升?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2.5 有理数的减法》同步练习卷(含答案解析

北师大新版七年级上学期《2.5 有理数的减法》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共19小题)1.哈市某天最高气温为8℃,最低气温为﹣2℃,则这一天的温差为()A.4℃B.6℃C.10℃D.16℃2.如果|a|=7,|b|=5,a+b>0.试求a﹣b的值为()A.2B.12C.2和12D.2;12;﹣12;﹣23.计算:1﹣(﹣)=()A.B.﹣C.D.﹣4.比﹣1小2的数是()A.3B.1C.﹣2D.﹣35.计算(﹣2)﹣5的结果等于()A.﹣7B.﹣3C.3D.76.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a+b<0B.a+b>0C.a﹣b=0D.a﹣b>0 7.下列算式正确的是()A.(﹣14)﹣5=﹣9B.0﹣(﹣3)=3C.(﹣3)﹣(﹣3)=﹣6D.|5﹣3|=﹣(5﹣3)8.计算1﹣(﹣1)的结果是()A.2B.1C.0D.﹣29.﹣3﹣(﹣2)的值是()A.﹣1B.1C.5D.﹣510.若一个有理数与它的相反数的差是一个负数,则()A.这个有理数一定是负数B.这个有理数一定是正数C.这个有理数可以为正数、负数D.这个有理数为零11.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若a<0,b>0,则a﹣b<0B.若a>0,b<0,则a﹣b>0C.若a<0,b<0,则a﹣(﹣b)>0D.若a<0,b<0,且|a|>|b|,则a﹣b<012.计算:﹣1﹣3=()A.﹣2B.2C.﹣4D.313.石家庄某市的最高气温是1℃,最低气温是﹣3℃,该天的温差是()A.2℃B.3℃C.4℃D.5℃14.计算(﹣3)﹣(﹣5)的结果等于()A.﹣2B.2C.﹣8D.1515.两个数的差是负数,则这两个数一定是()A.被减数是正数,减数是负数B.被减数是负数,减数是正数C.被减数是负数,减数也是负数D.被减数比减数小16.已知a,b是有理数,若表示它们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b|的值为()A.正数B.负数C.零D.非负数17.下列各数中,比﹣2小1的是()A.﹣1B.0C.﹣3D.3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有理数的减法中,被减数一定要大于减数B.两个负数的差一定是负数C.正数减去负数的差是正数D.两个正数的差一定是正数19.已知数轴上表示﹣2和﹣101的两个点分别为A,B,那么A,B两点间的距离等于()A.99B.100C.102D.103二.填空题(共10小题)20.古希腊数学家把1,3,6,10,15,21,…叫做三角形数,根据它的规律,则第100个三角形数与第98个三角形数的差为.21.计算:﹣2﹣(﹣3)=.22.计算:6﹣(3﹣5)=.23.计算:﹣3﹣5=.24.计算:0﹣10=.25.若a是绝对值最小的数,b是最大的负整数,则a﹣b=.26.甲、乙、丙三地的海拔高度分别为20m、﹣15m和﹣10m,那么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m.27.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相应两数差的绝对值①数轴上表示3和8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数轴上表示﹣3和﹣9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数轴上表示2和﹣8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②数轴上表示x和﹣2的两点A和B之间的距离是;如果|AB|=4,那么x为;③当代数式|x+1|+|x﹣2|+|x﹣3|取最小值时,相应的x的值是.28.设a的相反数是最大的负整数,b是绝对值最小的数,则b﹣a=.29.与的差的相反数是.三.解答题(共21小题)30.计算:﹣(+9)﹣12﹣(﹣).31.0.47﹣4﹣(﹣1.53)﹣1.32.(+6.2)﹣(+4.6)﹣(﹣3.6)﹣(﹣2.8)33.计算:(﹣5)﹣(+1)﹣(﹣6).34.20﹣(﹣7)﹣|﹣2|.35.(﹣)﹣(﹣3)﹣(﹣2)﹣(+5)36.口算题:(1)(+6)+(﹣9)=;(2)(﹣5)+(﹣7)=;(3)=;(4)0+(﹣6)=;(5)8﹣8=;(6)(﹣4)+(﹣6)=;(7)6+(﹣6)=;(8)(﹣4)+14=;(9)(﹣3)﹣(﹣5)=;(10)0﹣(﹣)=.37.计算:0.47﹣4﹣(﹣1.53)﹣1.38.用有理数的加法律计算:[(﹣72)﹣(﹣35)]﹣[(﹣23)﹣8].39.计算:(1)(﹣37)﹣(﹣47)=(2)(﹣53)﹣16=(3)(﹣210)﹣87=(4)1.3﹣(﹣2.7)=40.计算:﹣3.7﹣(﹣)﹣1.3.41.计算42.计算:(1)(﹣38)+52+118+(﹣62);(2).43.计算(1)7﹣8(2)﹣7﹣12(3)8.2﹣(﹣1.2)(4)(﹣25)﹣13.44.计算:(1)(﹣2)﹣(﹣9)(2)0﹣11(3)5.6﹣(﹣4.8)(4)(﹣4)﹣5.45.(+7.2)﹣(+3.6)﹣(﹣3.6)﹣(﹣2.8)46..47.加减混合运算(1)[(﹣3)﹣(+9)]﹣(﹣2)(2)(3)4﹣(+3.85)﹣(﹣3)+(﹣3.15)(4)|3﹣4|+(﹣5﹣8)﹣|﹣1+5|﹣(5﹣20)48.直接写结果.(1)(+2)+(+8)=;(2)(﹣16)+(﹣17)=;(3)(﹣13)+(+8)=;(4)(﹣8.6)+0=;(5)3.78+(﹣3.78)=;(6)(﹣4)+(+3)=;(7)(﹣8)+(+4.5)=;(8)(﹣7)+(﹣3)=;(9)|﹣7|+|﹣9|=;(10)(﹣5)﹣(﹣3)=;(11)0﹣(﹣7)=;(12)(+25)﹣(﹣13)=.49.计算.(1)0﹣(﹣3).(2)(﹣16)﹣(﹣18)﹣(﹣12)﹣24;(3)23﹣36﹣(﹣76)﹣(﹣105);(4)(﹣32)﹣87﹣(﹣72)﹣(﹣27).(5)2.75﹣(﹣8.5)﹣1.5﹣2.75.(6);(7).50.列式计算:①﹣3减去﹣5与2.5的和所得差是多少?②3,﹣5,﹣6的和的平方比这三个数差的绝对值大多少?北师大新版七年级上学期《2.5 有理数的减法》同步练习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9小题)1.哈市某天最高气温为8℃,最低气温为﹣2℃,则这一天的温差为()A.4℃B.6℃C.10℃D.16℃【分析】用最高温度减去最低温度,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计算可得.【解答】解:这一天的温差为8﹣(﹣2)=8+2=10(℃),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的减法,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2.如果|a|=7,|b|=5,a+b>0.试求a﹣b的值为()A.2B.12C.2和12D.2;12;﹣12;﹣2【分析】根据题意,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求出a与b的值,代入原式计算即可求出值.【解答】解:∵|a|=7,|b|=5,a+b>0,∴a=7,b=5;a=7,b=﹣5,则a﹣b=2或12,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绝对值,以及有理数的加法,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3.计算:1﹣(﹣)=()A.B.﹣C.D.﹣【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即可解答.【解答】解:1﹣(﹣)=1+=.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有理数的减法法则.4.比﹣1小2的数是()A.3B.1C.﹣2D.﹣3【分析】根据题意可得算式,再计算即可.【解答】解:﹣1﹣2=﹣3,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关键是掌握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5.计算(﹣2)﹣5的结果等于()A.﹣7B.﹣3C.3D.7【分析】根据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2)﹣5=(﹣2)+(﹣5)=﹣(2+5)=﹣7,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是解题关键.6.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a+b<0B.a+b>0C.a﹣b=0D.a﹣b>0【分析】先根据数轴判断出a、b的正负情况,以及绝对值的大小,然后对各选项分析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根据图形可得:a<﹣1,0<b<1,∴|a|>|b|,A、a+b<0,故A选项正确;B、a+b>0,故B选项错误;C、a﹣b<0,故C选项错误;D、a﹣b<0,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根据数轴判断出a、b的情况,以及绝对值的大小是解题的关键.7.下列算式正确的是()A.(﹣14)﹣5=﹣9B.0﹣(﹣3)=3C.(﹣3)﹣(﹣3)=﹣6D.|5﹣3|=﹣(5﹣3)【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和绝对值的性质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A、(﹣14)﹣5=﹣19,故本选项错误;B、0﹣(﹣3)=0+3=3,故本选项正确;C、(﹣3)﹣(﹣3)=﹣3+3=0,故本选项错误;D、|5﹣3|=2,﹣(5﹣3)=﹣2,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绝对值的性质,熟记运算法则和性质并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8.计算1﹣(﹣1)的结果是()A.2B.1C.0D.﹣2【分析】根据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1),=1+1,=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熟记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是解题的关键.9.﹣3﹣(﹣2)的值是()A.﹣1B.1C.5D.﹣5【分析】直接利用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计算得出答案.【解答】解:﹣3﹣(﹣2)=﹣3+2=﹣1.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正确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10.若一个有理数与它的相反数的差是一个负数,则()A.这个有理数一定是负数B.这个有理数一定是正数C.这个有理数可以为正数、负数D.这个有理数为零【分析】根据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负数减正数等于负数加负数,可得答案.【解答】解:若一个有理数与它的相反数的差是一个负数,这个有理数一定是负数,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注意负数减正数等于负数加负数.11.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若a<0,b>0,则a﹣b<0B.若a>0,b<0,则a﹣b>0C.若a<0,b<0,则a﹣(﹣b)>0D.若a<0,b<0,且|a|>|b|,则a﹣b<0【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运用加法法则进行推理判断.【解答】解:A、若a<0,b>0,则a﹣b=a+(﹣b),因为a与﹣b都是负数,所以a+(﹣b)<0,即a﹣b<0,正确;B、若a>0,b<0,则a﹣b=a+(﹣b),因为a与﹣b都是正数,所以a+(﹣b)>0,即a﹣b>0,正确;C、若a<0,b<0,则a﹣(﹣b)=a+b,因为a与b都是负数,所以a+b<0,即a﹣(﹣b)<0,所以本题错误;D、因为a<0,b<0,所以|a|=﹣a,|b|=﹣b,又因为|a|>|b|,所以﹣a>﹣b,移项得0>a﹣b,即a﹣b<0,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是对减法和加法法则的综合考查,熟记和理解法则是解题的关键.12.计算:﹣1﹣3=()A.﹣2B.2C.﹣4D.3【分析】根据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计算即可.【解答】解:﹣1﹣3=﹣1+(﹣3)=﹣4.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是基础题.13.石家庄某市的最高气温是1℃,最低气温是﹣3℃,该天的温差是()A.2℃B.3℃C.4℃D.5℃【分析】用最高温度减去最低温度,然后根据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3)=1+3=4℃.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是基础题,熟记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是解题的关键.14.计算(﹣3)﹣(﹣5)的结果等于()A.﹣2B.2C.﹣8D.15【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解答】解:(﹣3)﹣(﹣5)=(﹣3)+5=5﹣3=2,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熟记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5.两个数的差是负数,则这两个数一定是()A.被减数是正数,减数是负数B.被减数是负数,减数是正数C.被减数是负数,减数也是负数D.被减数比减数小【分析】两个数的差是负数,说明是较小的数减较大的数的结果,应该是被减数比减数小.【解答】解:如果两个数的差是负数,则这两个数一定是被减数比减数小.故选:D.【点评】考查有理数的运算方法.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16.已知a,b是有理数,若表示它们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b|的值为()A.正数B.负数C.零D.非负数【分析】根据数轴判断出a、b的正负情况以及绝对值的大小,然后去掉绝对值号,再判断出正负即可.【解答】解:由图可知,a<0,b>0且|a|<|b|,∴|a|﹣|b|=﹣a﹣b<0,∴|a|﹣|b|的值为负数.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数轴,是基础题,根据数轴判断出a、b的正负情况是解题的关键.17.下列各数中,比﹣2小1的是()A.﹣1B.0C.﹣3D.3【分析】用﹣2减去1,然后根据减去一个是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2﹣1=﹣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熟练掌握减去一个是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符号的处理.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有理数的减法中,被减数一定要大于减数B.两个负数的差一定是负数C.正数减去负数的差是正数D.两个正数的差一定是正数【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A、在有理数的减法中,被减数一定要大于减数错误,故本选项错误;B、两个负数的差不一定是负数,例如:﹣1﹣(﹣2)=1,故本选项错误;C、正数减去负数的差是正数正确,故本选项正确;D、两个正数的差不一定是正数,例如:2﹣5=﹣3,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两个有理数的差的正负情况关键在于被减数与减数的大小,被减数大于减数,则差是正数,被减数小于减数,则差是负数.19.已知数轴上表示﹣2和﹣101的两个点分别为A,B,那么A,B两点间的距离等于()A.99B.100C.102D.103【分析】此题只要明白数轴上两数所表示的点之间距离的计算方法就可解答,即用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解答】解:A、B两点的距离为﹣2﹣(﹣101)=99.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和有理数的减法.解答此题,还可以用几何法借助数轴来求解,非常直观,且不容易遗漏,体现了数形结合的优点.二.填空题(共10小题)20.古希腊数学家把1,3,6,10,15,21,…叫做三角形数,根据它的规律,则第100个三角形数与第98个三角形数的差为199.【分析】根据条件第二个比第一个大2,第三个比第二个大3,第四个比第三个大4,依此类推,可以得到:第n个比第n﹣1个大n.则第100个三角形数与第99个三角形数的差100,第99个三角形数与第98个三角形数的差99,∴第100个三角形数与第98个三角形数的差为100+99=199.【解答】解:第100个三角形数与第98个三角形数的差为199.【点评】这是一个探索性问题,是一个经常出现的问题.21.计算:﹣2﹣(﹣3)=1.【分析】根据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2﹣(﹣3),=﹣2+3,=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熟记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是解题的关键.22.计算:6﹣(3﹣5)=8.【分析】直接利用去括号法则进而计算得出答案.【解答】解:6﹣(3﹣5)=6﹣(﹣2)=8.故答案为:8.【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加减法,正确去括号是解题关键.23.计算:﹣3﹣5=﹣8.【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3﹣5=﹣8.故答案为:﹣8.【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4.计算:0﹣10=﹣10.【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减法,可得答案.【解答】解:0﹣10=0+(﹣10)=﹣10,故答案为:﹣10.【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25.若a是绝对值最小的数,b是最大的负整数,则a﹣b=1.【分析】根据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可得绝对值最小的数,根据相反数,可得一个负数的相反数.【解答】解:若a是绝对值最小的数,b是最大的负整数,则a=0,b=﹣1,a﹣b=0﹣(﹣1)=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考查了绝对值,根据定义解题是解题关键.26.甲、乙、丙三地的海拔高度分别为20m、﹣15m和﹣10m,那么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35m.【分析】根据正负数的意义判断出最高和最低的地方,然后根据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甲地最高的,乙地最低,20﹣(﹣15),=20+15,=35(m).故答案为:35.【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正负数的意义,熟记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7.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相应两数差的绝对值①数轴上表示3和8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5;数轴上表示﹣3和﹣9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6;数轴上表示2和﹣8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0;②数轴上表示x和﹣2的两点A和B之间的距离是|x+2| ;如果|AB|=4,那么x为2或﹣6;③当代数式|x+1|+|x﹣2|+|x﹣3|取最小值时,相应的x的值是2.【分析】①和②,主要是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相对应两数差的绝对值或直接让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进行计算;③,结合数轴和两点间的距离进行分析.【解答】解:①数轴上表示3和8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8﹣3=5;数轴上表示﹣3和﹣9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3﹣(﹣9)=6;数轴上表示2和﹣8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8)=10;②数轴上表示x和﹣2的两点A和B之间的距离是|x+2|,如果|AB|=4,则|x+2|=4,x+2=±4,x=2或﹣6;③|x+1|+|x﹣2|+|x﹣3|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数x的点到表示﹣1、2、3的三点的距离之和,显然只有当x=2时,距离之和才是最小.【点评】此题考查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的算法: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相应两数差的绝对值,应牢记且会灵活应用.③是个难点,可借助数轴使问题直观化、简单化.规律:奇数个点时,x应等于正中间的数;偶数个点时,x应介于中间的两个数之间(包含中间的两个数).28.设a的相反数是最大的负整数,b是绝对值最小的数,则b﹣a=﹣1.【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a、b的值,再进一步根据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解答】解:∵a的相反数是最大的负整数,b是绝对值最小的数,∴﹣a=﹣1,b=0,∴a=1,∴b﹣a=0﹣1=﹣1.故答案为﹣1.【点评】此题考查了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以及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注意:最大的负整数是﹣1,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29.与的差的相反数是.【分析】两数相减,再根据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进行计算,再根据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解答.【解答】解:﹣﹣,=﹣﹣,=﹣,所以,﹣与的差的相反数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相反数的定义,是基础题,熟记运算法则和定义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21小题)30.计算:﹣(+9)﹣12﹣(﹣).【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减法的运算方法,应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求出算式的值是多少即可.【解答】解:﹣(+9)﹣12﹣(﹣)=﹣(﹣)﹣9﹣12=1﹣21=﹣2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要熟练掌握,注意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应用.31.0.47﹣4﹣(﹣1.53)﹣1.【分析】先算同分母分数,再算减法即可求解.【解答】解:0.47﹣4﹣(﹣1.53)﹣1=(0.47+1.53)﹣(4+1)=2﹣6=﹣4.【点评】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方法指引:①在进行减法运算时,首先弄清减数的符号;②将有理数转化为加法时,要同时改变两个符号:一是运算符号(减号变加号);二是减数的性质符号(减数变相反数).32.(+6.2)﹣(+4.6)﹣(﹣3.6)﹣(﹣2.8)【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6.2)﹣(+4.6)﹣(﹣3.6)﹣(﹣2.8)=6.2﹣4.6+3.6+2.8=12.6﹣4.6=8.【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熟记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33.计算:(﹣5)﹣(+1)﹣(﹣6).【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加减法则即可求解.【解答】解:原式=(﹣5)+(﹣1)+(+6)=(﹣6)+(+6)=0【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正确理解法则是关键.【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和绝对值的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20﹣(﹣7)﹣|﹣2|=20+7﹣2=27﹣2=25.【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绝对值的性质,是基础题,熟记运算法则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5.(﹣)﹣(﹣3)﹣(﹣2)﹣(+5)【分析】先根据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省略括号,再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3)﹣(﹣2)﹣(+5),=﹣+3+2﹣5,=﹣﹣5+3+2,=﹣6+6,=0.【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的加法,利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更加简便.36.口算题:(1)(+6)+(﹣9)=﹣3;(2)(﹣5)+(﹣7)=﹣12;(3)=;(4)0+(﹣6)=﹣6;(5)8﹣8=0;(6)(﹣4)+(﹣6)=﹣10;(7)6+(﹣6)=0;(8)(﹣4)+14=10;(9)(﹣3)﹣(﹣5)=2;【分析】分别根据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6)+(﹣9)=﹣3;(2)(﹣5)+(﹣7)=﹣12;(3)(﹣)+=;(4)0+(﹣6)=﹣6;(5)8﹣8=0;(6)(﹣4)+(﹣6)=﹣10;(7)6+(﹣6)=0;(8)(﹣4)+14=10;(9)(﹣3)﹣(﹣5)=﹣3+5=2;(10)0﹣(﹣)=.故答案为:﹣3;﹣12;;﹣6;0;﹣10;0;10;2;.【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和有理数的加法,是基础题,熟记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37.计算:0.47﹣4﹣(﹣1.53)﹣1.【分析】先根据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化简,再利用加法交换结合律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0.47﹣4﹣(﹣1.53)﹣1=0.47﹣4+1.53﹣1=0.47+1.53﹣4﹣1=2﹣6=﹣4.【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熟记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38.用有理数的加法律计算:[(﹣72)﹣(﹣35)]﹣[(﹣23)﹣8].【分析】可以先把括号省略,然后再利用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72)﹣(﹣35)]﹣[(﹣23)﹣8]=(﹣72+35)﹣(﹣23﹣8)=﹣72+35+23+8=35+23+8﹣72=66﹣72=﹣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注意省略括号后的写法,容易出错.39.计算:(1)(﹣37)﹣(﹣47)=(2)(﹣53)﹣16=(3)(﹣210)﹣87=(4)1.3﹣(﹣2.7)=【分析】根据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可得计算结果.【解答】解:(1)(﹣37)﹣(﹣47)=(﹣37)+47=10;(2)(﹣53)﹣16=(﹣53)+(﹣16)=﹣69;(3)(﹣210)﹣87=(﹣210)+(﹣87)=﹣297;(4)1.3﹣(﹣2.7)=1.3+2.7=4.【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的减法要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是解题关键.40.计算:﹣3.7﹣(﹣)﹣1.3.【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和加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3.7﹣(﹣)﹣1.3,=+﹣3.7﹣1.3,=1﹣5,=﹣4.【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和加法运算,熟记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41.计算【分析】先计算绝对值,再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即可.【解答】解:,=﹣1﹣2+2.75,=﹣1.1﹣2.25+2.75,=﹣3.35+2.75,=﹣0.6.【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减法.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注意同级运算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42.计算:(1)(﹣38)+52+118+(﹣62);(2).【分析】(1)根据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解;(2)根据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再利用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把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38)+52+118+(﹣62)=(﹣38﹣62)+(52+118)=﹣100+170=70;(2)(﹣3)﹣(﹣2)﹣(﹣1)﹣(+1.75)=﹣3+2+1﹣1.75=(﹣3+1)+(2﹣1)=﹣2+1=﹣1.【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熟记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利用运算定律可以是运算更加简便.43.计算(1)7﹣8(2)﹣7﹣12(3)8.2﹣(﹣1.2)(4)(﹣25)﹣13.【分析】分别根据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7﹣8=﹣1;(2)﹣7﹣12=﹣19;(3)8.2﹣(﹣1.2),=8.2+1.2,=9.4;(4)(﹣25)﹣13=﹣38.【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是基础题,熟记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44.计算:(1)(﹣2)﹣(﹣9)(2)0﹣11(3)5.6﹣(﹣4.8)(4)(﹣4)﹣5.【分析】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计算.【解答】解:(1)(﹣2)﹣(﹣9)=﹣2+9=7;(2)0﹣11=0+(﹣11)=﹣11;(3)5.6﹣(﹣4.8)=5.6+4.8=10.4;(4)(﹣4)﹣5=﹣10.【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减法.注意:在有理数减法运算时,被减数与减数的位置不能随意交换;因为减法没有交换律.减法法则不能与加法法则类比,0加任何数都不变,0减任何数应依法则进行计算.45.(+7.2)﹣(+3.6)﹣(﹣3.6)﹣(﹣2.8)【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7.2)﹣(+3.6)﹣(﹣3.6)﹣(﹣2.8),=7.2﹣3.6+3.6+2.8,=7.2+2.8+3.6﹣3.6,=10.【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是基础题,熟记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46..【分析】先将减法转化为加法,然后按照加法法则计算即可.【解答】解:=0.75+0.75=1.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有理数的减法,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解题的关键.47.加减混合运算(1)[(﹣3)﹣(+9)]﹣(﹣2)(2)(3)4﹣(+3.85)﹣(﹣3)+(﹣3.15)(4)|3﹣4|+(﹣5﹣8)﹣|﹣1+5|﹣(5﹣20)【分析】(1)先省略括号,再根据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解;(2)先统一成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再把同分母的分数进行计算;(3)把带分数和带分数,小数和小数交换结合到一起,然后进行计算即可得解;(4)先去掉绝对值号并计算括号里面的,再根据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3)﹣(+9)]﹣(﹣2)=(﹣3﹣9)+2=﹣12+2=﹣10;(2)(﹣)﹣(+)﹣(﹣)﹣(+)﹣(+1)=﹣﹣+﹣﹣1=﹣1+﹣2=﹣2;(3)4﹣(+3.85)﹣(﹣3)+(﹣3.15)=4+3﹣3.85﹣3.15=8.5﹣7=1.5;(4)|3﹣4|+(﹣5﹣8)﹣|﹣1+5|﹣(5﹣20)=1﹣13﹣4+15=16﹣17=﹣1.【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绝对值的性质,熟记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利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可以使计算更加简便.48.直接写结果.(1)(+2)+(+8)=10;(2)(﹣16)+(﹣17)=﹣33;(3)(﹣13)+(+8)=﹣5;(4)(﹣8.6)+0=﹣8.6;(5)3.78+(﹣3.78)=0;(6)(﹣4)+(+3)=﹣1;(7)(﹣8)+(+4.5)=﹣4;(8)(﹣7)+(﹣3)=﹣11;(9)|﹣7|+|﹣9|=16;(10)(﹣5)﹣(﹣3)=﹣2;(11)0﹣(﹣7)=7;(12)(+25)﹣(﹣13)=38.【分析】(1)(2)(3)(4)(5)(6)(7)(8)(9)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计算即可;(10)(11)(12)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计算即可.【解答】解:(1)(+2)+(+8)=10;(2)(﹣16)+(﹣17)=﹣33;(3)(﹣13)+(+8)=﹣5;(4)(﹣8.6)+0=﹣8.6;(5)3.78+(﹣3.78)=0;(6)(﹣4)+(+3)=﹣1;(7)(﹣8)+(+4.5)=﹣4;(8)(﹣7)+(﹣3)=﹣11;(9)|﹣7|+|﹣9|=16;(10)(﹣5)﹣(﹣3)=﹣2;(11)0﹣(﹣7)=7;(12)(+25)﹣(﹣13)=38.故答案为:10;﹣33;﹣5;﹣8.6;0;﹣1;﹣4;﹣11;16;﹣2;7;38.【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法和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加法法则: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绝对值不等的异号加减,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49.计算.(1)0﹣(﹣3).(2)(﹣16)﹣(﹣18)﹣(﹣12)﹣24;(3)23﹣36﹣(﹣76)﹣(﹣105);(4)(﹣32)﹣87﹣(﹣72)﹣(﹣27).(5)2.75﹣(﹣8.5)﹣1.5﹣2.75.(6);(7).【分析】(1)原式利用减法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2)原式利用减法法则变形,计算即可得到结果;(3)原式利用减法法则变形,计算即可得到结果;(4)原式利用减法法则变形,计算即可得到结果;(5)原式利用减法法则变形,计算即可得到结果;(6)原式利用减法法则变形,计算即可得到结果;(7)原式利用减法法则及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1)原式=0+3=3;(2)原式=(﹣16)+18+12+(﹣24)=﹣16+18+12﹣24=10;(3)原式=23+(﹣36)+76+105=23+76+105﹣36=168;(4)原式=(﹣32)+(﹣87)+72+27=﹣119+99=﹣20;(5)原式=2.75+8.5﹣1.5﹣2.75=11.25﹣4.25=7;(6)原式=﹣+1+1﹣1.75=1;(7)原式=23+15﹣9=31.【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以及绝对值的代数意义,熟练掌握运算法则及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是解本题的关键.50.列式计算:①﹣3减去﹣5与2.5的和所得差是多少?②3,﹣5,﹣6的和的平方比这三个数差的绝对值大多少?【分析】①先列出算式,再根据有理数的加法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解;②先列出算式,再根据有理数的加法和有理数的乘方的定义以及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和绝对值的性质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①﹣3﹣(﹣5+2.5),=﹣3﹣(﹣3),=﹣3+3,=0;②[3+(﹣5)+(﹣6)]2﹣|3﹣(﹣5)﹣(﹣6)|,=(3﹣5﹣6)2﹣|3+5+6|,=64﹣14,=50.【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绝对值的性质,有理数的加法,熟记运算法则并准确列出算式是解题的关键.。
2.5有理数的减法导学案

12.计算(1)(-5)-(-3);(2)0-(-7);(3)(+25)-(-13);(4)(-11)-(+5);
(5)12-21;(6)-1.7-2.5; (7)[(-5)-(-8)]-(-4)
(8)(2)3-[(-3)-10].
课后反思:
8.已知 a 5, b 7, 且 a b a b ,则 a b 的值等于( A.-12 B.-2 C.-2 或-12 D.2
9.若两个有理数的差是正数,那么( ) A. 被减数是负数,减数是正数 B. 被减数和减数都是正数 C. 被减数大于减数 D. 被减数和减数不能同为负数 10. 当 x<0,y>0 时,则 x,x+y,x-y,y 中最大的是( ) A. x B. x+y C. x-y D. y 11.若 a 是有理数,则 a a 一定是( )A.正数 B.负数 C.零 D.非负数
七年级数学导学案第 13 课时 主备人:施晓海
审核人:
审批人: 教师个性化设计、学法 指导或学生笔记
课题:2.5 有理数的减法 学习目标: 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2. 1. 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学习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学习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一、自主预习:
预习内容:
P40--42
预习检测:
1.下列括号内应填什么数? (1)(-2)-(-5)=(-2)+(______); (2)0-(-4)=0+(______); (3)(-6)-3=(-6)+(______); (4)1-(+37)=1+(______)
2.若│a│=5,│b│=3 且 a>b,则 a-b=( ) A.2 或 8 B.-2 或-8 C.-5 或-3 D.±3 或±8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2.5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2.5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及其运算2.5有理数的减法》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北师大版教材在这一节中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减法,同时也为后续的有理数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对于有理数的减法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可能对于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将减法运算和加法运算混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培养学生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有理数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从而达到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减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展示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过程。
2.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的减法是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让学生初步了解有理数的减法。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4.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有理数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2020七年级数学上册 2.5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课中作业
环
节
二
二、师生共同研究有理 数减法法则
问题1 (1)4-(-3)=______;(2)4+(+3)=______.
教师引导 学生发现:两式的结果相同,即4 -(-3)= 4+(+3).
思考: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 运算.但是,这是否具有一般性?
问题2 (1)(+10)-(-3)=______;(2)(+10)+(+3)=______.
对于(1),根据减法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等于+10,这个数是多少? (2)的结果是多少?于是,(+ 10) -(-3)=(+10)+(+3).
有理数的减法
课题
2.5有理数的减法
课时安排
共()课时
课程标准
40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并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
教学难点
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时符号的改变。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
课前作业
预习并完成随堂练习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课来自合作交流二次备课(修改人:)
环
节一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计算:(1)(-2.6)+(-3.1);(2)(-2)+3;(3)8+(-3);(4)(-6.9)+0.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2.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

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第1课时)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前面几节课中已经学习过有理数的加法、减法的法则,并利用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前面的运算比较简单且多为单纯的加法运算或减法运算,而少有加法减法的混合运算.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本章前面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探索、发现的数学活动,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同时在本章前面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技能,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奠基和知识准备.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在前两节学习整数加法、减法运算的基础上自然地过渡到含有小数、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为了避免学生对单纯的运算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利用游戏来训练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1.让学生熟练地按照运算顺序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2.熟练运用有理数加法、减法运算法则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及其运算顺序.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问题引入;第二环节:讲授新课;第三环节:巩固练习;第四环节:合作学习;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第一环节问题引入活动内容:通过游戏来引入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课前每人准备红色卡片和白色卡片共20X,在每X卡片上写上任意数字).游戏规则如下:四人一组,每组选一学生当代表,在同组的80X卡片中,抽取4X,如果抽到白色卡片,那么加上卡片上的数字;如果抽到红色卡片,那么减去卡片上的数字.活动目的: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引出新的知识.活动的实际效果:熟练写出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第二环节:讲授新课活动内容:利用各小组写出的算式引导学生分析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应该怎么算. 活动目的:既然是混合运算,自然联想到小学学习的运算顺序,要让学生明白,并不是学习有理数的运算就要抛弃小学的知识和方法.活动的实际效果:通过对运算顺序的回忆,学生尝试混合运算,体会运算顺序的重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初小衔接,领悟知识的连贯和延续.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活动内容: 例1、计算: (1)5451)53(-+- (2)377)21()5(-+--- 随堂练习: 1.计算: (1)21)43(41--+; (2); (3)3)5.4(5.11----;(4))52()352(71---+-. 活动目的:让学生体会根据运算顺序,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活动的实际效果: 例1由教师指定几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笔记本上解答,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复习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法则的同时,训练学生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第四环节:合作学习活动内容: 通过游戏来进一步熟练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游戏规则如下:(1)四人一组,每组选一学生当代表,在同组的80X 卡片中,抽取4X ,如果抽到白色卡片,那么加上卡片上的数字;如果抽到红色卡片,那么减去卡片上的数字.(2)每组四人都计算,然后看结果的正确与否,再看一看谁用的计算方法最简便,交流经验.活动目的:利用游戏训练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活动的实际效果: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气氛热烈.第五环节:课堂小结活动内容:师生共同完成.1.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利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2.熟练进行含有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活动目的: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学会及时的反思和总结.活动的实际效果: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实际的收获,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第六环节:布置作业习题 2.7四、教学反思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共两个课时.这一课时的重点一是体会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在运算顺序的指引下巩固加法和减法的法则;二是熟练含有整数、小数、分数等各种数据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材对本节两个课时内容调整的用意应该也在于此,先按部就班计算;再考虑灵活简便.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第2课时)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初步接触了含有小数或分数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知道加减混合运算可以利用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进行运算,但还不够熟练,同时对在混合运算中如何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计算还不了解.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本章前面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探索、发现的数学活动,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同时在本章前面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技能,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奠基和知识准备.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就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熟练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体会可以适当地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来简化运算.通过对一架特技飞机起飞的高度变化这个实际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减法法则与实际问题两个方面回答两种算法的关系.对两种算法比较的同时,学生将体会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以及加法运算可以省略括号及前面加号的形式(即“代数和”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并了解代数和概念;2.使学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问题引入;第二环节:讲授新课;第三环节:巩固练习;第四环节:合作学习;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第一环节:问题引入活动内容:一架飞机进行特技表演,飞行的高度变化由表格给出.对于题中的“高度变化”,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能通过列式计算此时飞机的高度吗?4.5+(-3. 2)+1.1+(-1.4)=1.3+1.1+(-1.4)=2.4+(-1.4)=1(千米)还可以这样计算:=1(千米)活动目的:通过对身边的数学问题的讨论,学生将回顾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加深对法则的认识,并用以进行有关复杂数据的运算.活动的实际效果:对于这一实际问题,学生特别是男同学很感兴趣,都瞪大眼睛仔细听讲.通过学生的合作探讨,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与意识,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在同伴的交流中获益.第二环节:讲授新课活动内容: 比较以上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如算式“4.5-3.2+1.1-1.4”可以看作4.5、-3.2、1.1、-1.4这4个数的和,因此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可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如4.5+(-3.2)+1.1+(-1.4) =4.5+1.1+[(-3.2)+(-1.4)] =5.6+(-4.6) =1活动目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气氛热烈.活动的实际效果:通过对两种算法的比较,学生将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以及加法运算可以写成省略括号及前面加号的形式(即“代数和”问题).对“代数和”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加以体会,无须出现“代数和”的名称.学生在学会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前提下,理解利用运算律可以改变运算顺序,从而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活动内容:计算:(1) (8)(15)(9)(12)---+--- (2)12()15()33--+- (3)67(18)()(8)()510---++-+(4)2111()()3642-+---- 活动目的: 让学生能进行包括小数、分数在内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活动的实际效果: 本例由教师指定几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笔记本上解答,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样让学生在运算的过程中逐步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第四环节:合作学习活动内容:做一做下表是某年某市汽油价格的调整情况:与上一年年底相比,11月9日汽油价格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变化了多少元?活动目的: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混合运算的作用,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适当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来简化运算.活动的实际效果:本例由教师板演,在复习加减混合运算的同时,为下一小节的学习埋下伏笔.第五环节:课堂小结活动内容:师生共同完成.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研究,我们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能根据具体问题适当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2.在加减运算时,适当运用加法运算律,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使运算简便.但要注意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活动目的: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让学生总结本节所学内容的同时,学会及时的反思和总结.活动的实际效果: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实际的收获,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第六环节:布置作业习题 2.8四、教学反思这一课时的重点是继续帮助学生实现减法向加法的转化与加减法互化,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这一点对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运算非常重要,这是因为有理数加、减混合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2.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第3课时)一、学生起点分析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能够综合运用有理数的意义及其加法、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观察、抽象、计算等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了有理数的意义和作用,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设置了一个丰富的现实情境一—流花河的水文资料,并据此资料,提出相关问题,综合运用有理数及其加法、减法的有关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讨论,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对流花河一周内的水位变化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一周中每天河流水位情况,继而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本周的水位情况,让学生体会用数学的方法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合理判断,并学会用数学工具直观地表示事物的变化情况.它对学生进一步理解有理数加减运算,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具有重要作用.本节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动态观察、对比、分析生活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综合运用有理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灵活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复习巩固加减运算,逐步把学生牵引到对较复杂数据的灵活处理.使学生感受到折线统计图确实可以直观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3)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乐趣,感受到有理数运算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准备一一收集资料;第二环节:情境引入;第三环节:合作学习;第四环节: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第一环节课前准备活动内容:对学生有理数的加减运算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并让学生收集一些与上课相关的资料(新闻与水文资料).活动目的: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补充与完善,为新一次的挑战作好准备.收集资料的目的是丰富学生对背景资料的学习,减少学习的障碍.活动的实际效果: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普遍掌握得不错,并收集了丰富的新闻和水文资料.第二环节:情境引入引例1:大湖水库平均水位为62.6米,今年七月,由于久旱无雨,大湖水库水位降到了历史最低水位51.5米,而八月的连续降雨又使水位创历史新高75.3米.若取警戒水位73.4米记作O点,那么最高水位75.3米可记作米,最低水位51.5米可以记作米,平均水位62.6米可以记作米.引例 2:小华是一个理财小能手,上周末他数了数自己的零花钱共有120元,下表是小华本周零花钱记录情况,+号表示当天的零花钱有节余,-号表示当天的零花钱超出预算:(2)本周末小华的零花钱总数比上周末多还是少?活动目的: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让学生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活动的实际效果: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与交流组内的同学交流,然后全组内发表看法进行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与人合作的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第三环节:合作学习上图是流花河的水文资料(单位:米)流花河的警戒水位记为0点,那么其他数据可以分别记为什么?2.下表是小明记录的今年雨季流花河一周内的水位变化情况(上周末的水位达到警戒水位).(1)本周哪一天流花河的水位最高?哪一某某位最低?它们位于警戒水位之上还是之下?与警戒水位的距离分别是多少?(2)与上周末相比,本周末流花河水位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3)请完成下面的本周水位记录表:活动目的:通过老师指导,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思维水平及思维方法灵活多样,促进思维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数感”.活动的实际效果: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取得一致意见,并做汇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表现得都非常出色,积极地动脑筋思考问题,能大胆表明自己的观点.第四环节:练习提高1.光明中学初一(1)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1)下表给出了该班6名同学的身高情况(单位:厘米),试完成下表:(3)最高和最矮的学生身高相差多少?2. 9.11事故后,美国股市出现狂跌,股市指数一度跌到历史最低点,后经政府宏观调控,稍有反弹,下表是某周的股市指数升跌情况,+号表示指数比头一天上升,-号表示指数比头一天下跌:(2)本周五的股市指数比上周五的股市指数高还是低?(3)若将上周五的股市指数即为O点,请你画出本周的股市指数折线图。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5《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5《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减法》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5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加法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有理数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有理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加法运算,但对减法运算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索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概念,掌握有理数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有理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自主探索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有理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涉及到多个步骤的运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1.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直观地展示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有理数的概念和加法运算,引出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索: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尝试解决简单的有理数减法问题,体会减法运算的规律。
3.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5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有理数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的理解整体上是积极的。他们在导入环节中能够迅速联系到生活实际,这让我感到很高兴,说明学生们已经具备了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情境中的意识。
课堂上,我尝试通过数轴和实际案例来解释有理数减法的原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了减法法则。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具体的运算过程中,尤其是符号的处理上,部分学生仍然感到困惑。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关注这个难点的讲解和练习。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问题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分类讨论,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运算速度与准确性:在保证运算准确性的前提下,提高运算速度是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
突破方法: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有理数的减法》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向前走了一段路,然后又向后走了的情况?”(比如,向东走了5米,又向西走了3米)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有理数减法的奥秘。
此外,课堂总结环节中,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够跟随我的思路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但也有学生表现出迷茫。我意识到可能是因为我在课堂中没有及时地进行巩固练习和反馈。因此,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即时反馈和小结的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
-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和应用;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举例说明有理数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练习不同类型的有理数减法题目,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有理数的减法
1.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3.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关系,掌握数学学习中转化的思想.
自学指导 看书学习第40、41页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通过实际例子,一方面,利用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可知:计算4-(-3),就是求一个数x,使x+(-3)=4,易知x=7,所以
4-(-3)=7①
另一方面,4+(+3)=7②
由①②有4-(-3)=4+(+3)
再试,把减数-3换成正数,任意列出一些算式进行计算,如:
计算9-8与9+(-8);15-7与15+(-7) 得出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用字母表示为:a-b=a+(-b) 减法法则渗透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有了相反数,减法就可以转化为加法,加减就可以统一为加法. 知识探究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用字表示为:a-b=a+(-b).
自学反馈
计算:
(1)(-3)-(-6); (2)0-8;
(3)6.4-(-3.6); (4)-213
-(+4
15). 解:(1)3;(2)-8;(3)10;(4)438-. (1)减法转化为加法,减数要变成相反数.(2)法则适用于任何两有理数相减.(3)用字母表示一般形式为:a-b=a+(-b)
活动1:小组讨论
计算:
(1)(-38)-(-36); (2)0-(-
11
7); (3)1.7-(-3.5); (4)(-432)-(-2
11); (5)323-(-432); (6)(-4
33)-(+1.75). 解:(1)-2;(2)117;(3)5.2;(4)411-;(5)1256;(6)-5.5. 活动2:活学活用
1.计算:
(1)(-
32)-(+211)-(4
1-); (2)(-0.1)-(318-)2113--(101-);
(3)(-1.5)-(-1.4)-(-3.6)-4.3-(+5.2);
(4)(5-6)-(7-9).
解:(1)-21;(2)-31
3;(3)-6;(4)1.
2.根据题意列出式子计算.
(1)一个加数是1.8,和是-0.81,求另一个加数;
(2)-31
的绝对值的相反数与32
的相反数的差.
解:(1)-0.81-1.8=-2.61;
(2)-|-31
|-(-32)=-31+32=31
1.有理数的减法法则:a-b=a+(-b).
2.转化原则:减号变加号,减数变成相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