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人音版阿里山的姑娘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阿里山的姑娘》 人音版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阿里山的姑娘》 人音版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阿里山的姑娘》人音版一. 教材分析《6阿里山的姑娘》是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歌曲曲调优美,歌词富有诗意,描绘了阿里山姑娘的美丽身影。

歌曲以五声音阶创作,节奏明快,富有民族特色。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和感受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音乐风格尚不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2.学会演唱《6阿里山的姑娘》,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激发学生音乐创作和表演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民族特色音乐元素,如五声音阶、民族节奏等。

2.歌曲的音准、节奏和旋律的把握。

3.歌曲的情感表达和舞台表演。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民族音乐特点和歌曲背景。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

4.创作法:学生创作歌曲,进行表演。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曲谱、图片、视频等。

2.教学乐器:吉他、民族乐器等。

3.录音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录制学生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6阿里山的姑娘》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背景和民族音乐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曲谱,讲解五声音阶和民族节奏,引导学生熟悉歌曲结构。

然后教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

重点关注学生音准、节奏和旋律的把握,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比赛,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同时,教师记录学生的表现,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创作歌曲,可以是对《6阿里山的姑娘》进行改编,也可以创作全新的民族风格歌曲。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演唱阿里山的姑娘》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演唱阿里山的姑娘》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演唱阿里山的姑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演唱阿里山的姑娘》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阿里山的自然风光和姑娘的美丽为主题,歌词描绘了阿里山姑娘的勤劳、善良和热情。

歌曲采用民族五声调式,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轻快。

整首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描绘了阿里山的景色和姑娘的美丽,第二乐段则表现了姑娘们的勤劳和热情。

这首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识谱、唱谱,并对民族音乐有一定的了解。

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学生需要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氛围,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对阿里山有一定的了解,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演唱阿里山的姑娘》,并能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感受阿里山的美丽风光,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2.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模仿榜样。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节奏和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3.练习法: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演唱,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互相交流、借鉴,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2.准备乐谱和教材。

3.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阿里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阿里山的美丽风光。

然后提问:“你们听说过阿里山吗?谁能描述一下阿里山的景色?”让学生自由发言,激发他们对阿里山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演唱阿里山的姑娘》,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演唱结束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节奏和情感,为学生学习歌曲做好铺垫。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重点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阿里山的姑娘》教案(1)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阿里山的姑娘》教案(1)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台湾民谣《阿里山的姑娘》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歌曲旋律、节奏和音乐符号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传播音乐文化。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认真聆听,这让我感到很欣慰。然而,通过这次教学,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更好地表现《阿里山的姑娘》”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合唱实验操作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显得不够主动,这可能影响了整体的学习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设置一些团队协作的任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如何更好地表现《阿里山的姑娘》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在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方面,我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未来,我将尝试提出更多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音乐作品背后的意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台湾民谣的基本概念。《阿里山的姑娘》是一首典型的台湾民谣,它的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充满了宝岛风情。

六年级上册音乐说课稿《6阿里山的姑娘》 人音版

六年级上册音乐说课稿《6阿里山的姑娘》 人音版

六年级上册音乐说课稿《6阿里山的姑娘》人音版一. 教材分析《6阿里山的姑娘》是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描绘了阿里山姑娘的美丽身影,让人陶醉。

歌曲采用了分组唱、合唱等形式,富有变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音乐的认识相对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民族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此外,学生们的歌唱能力、音乐表现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6阿里山的姑娘》,使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增强对民族音乐的认知。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提高歌唱能力,学会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演唱歌曲。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6阿里山的姑娘》,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

2.教学难点:歌曲中分组唱、合唱的配合,以及对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欣赏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图片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阿里山的风景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了解阿里山的文化背景。

2.学唱歌曲:先分组学唱歌曲,再进行全班合唱,注意纠正学生的歌唱姿势,指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演唱。

3.歌曲分析: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使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

4.音乐活动:分组进行音乐表演,让学生发挥创意,用歌声、舞蹈等形式展现阿里山的美丽风光。

5.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组唱、合唱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唱民族音乐。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演唱阿里山的姑娘》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演唱阿里山的姑娘》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演唱阿里山的姑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演唱阿里山的姑娘》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阿里山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为背景,歌词描绘了姑娘们在山上采茶的情景,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充满活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能提高音乐素养和演唱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演唱技巧。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但同时,部分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了解较少,可能导致他们对歌曲背景的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演唱阿里山的姑娘》,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演唱、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歌曲中的情感,感受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演唱阿里山的姑娘》,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少数民族音调和节奏,以及情感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欣赏、演唱、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2.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阿里山的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背景。

3.分组教学,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演唱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阿里山的自然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歌曲欣赏:让学生聆听《演唱阿里山的姑娘》,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3.歌曲解析:介绍歌曲的背景、歌词含义和民族文化,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

4.演唱教学:教授歌曲的演唱技巧,引导学生掌握少数民族音调和节奏。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聆听 阿里山的姑娘》教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聆听 阿里山的姑娘》教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聆听阿里山的姑娘》教案一. 教材分析《聆听阿里山的姑娘》是一首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民歌,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描绘了阿里山姑娘的美丽身影。

歌曲为C大调,2/4拍子,结构方整,节奏明快。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节奏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音乐的特点还不够了解,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们的嗓音条件和音乐素养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聆听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曲,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提高歌唱表演能力。

4.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民族音乐特点的把握2.歌曲中较高音区的演唱3.歌曲的情感表达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对比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3.小组合作法: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

4.任务驱动法:设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介绍、民族音乐特点等图文资料。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教学音频等。

3.乐谱:打印《聆听阿里山的姑娘》乐谱。

4.课堂练习册: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介绍阿里山的风光和民族音乐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播放《聆听阿里山的姑娘》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注意音准和节奏。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的演唱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提高整体水平。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6课《阿里山的姑娘》|人音版(简谱)(2023秋)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6课《阿里山的姑娘》|人音版(简谱)(2023秋)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6课《阿里山的姑娘》|人音版(简谱)(2023秋)
一、教学内容ຫໍສະໝຸດ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6课《阿里山的姑娘》|人音版(简谱)(2023秋)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6课《阿里山的姑娘》。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简谱学习:掌握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的简谱,理解并运用其中的音高、节奏、时值等基本音乐元素。
在课程总结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存在疑问。为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我计划在课后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首先,学生在学习简谱知识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虽然他们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接触过简谱,但在实际应用时,部分学生仍然感到困惑。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简谱知识,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简谱练习环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际操作。
其次,在歌曲学唱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歌曲的情感表达把握不够准确。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课堂上通过讲解歌词、示范演唱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歌曲,提高演唱效果。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阿里山的姑娘》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过台湾的民歌?”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台湾民歌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曲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具有台湾地区特色的民歌,它以优美的旋律和富有诗意的歌词,展示了台湾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这首歌曲在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可以帮助我们学习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情感表达。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伴奏《阿里山的姑娘》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伴奏《阿里山的姑娘》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伴奏《阿里山的姑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阿里山的姑娘》是一首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民歌,选自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描绘了阿里山姑娘的美丽身影,展现了我国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歌曲为2/4拍,结构方整,旋律线条流畅,节奏明快,富有舞蹈性。

教学中,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节奏韵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民族音乐的学习还相对较少,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阿里山的姑娘》歌曲的背景,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认识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歌曲,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阿里山的姑娘》,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优美,培养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的旋律和节奏。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装饰音和切分音的演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学唱、模仿、分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钢琴、民族乐器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阿里山的姑娘》歌曲,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歌曲欣赏: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民族特色。

3.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4.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歌曲展示:各组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6.拓展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阿里山的风土人情,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里山的姑娘
阿里山
阿里山位于台湾省嘉义市东方75公里,地处海拔高度为2,216米,坐标为 北纬23度31分,东经120度48分,东面靠近台湾最高峰玉山。由于山区 气候温和,盛夏时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葱翠,是全台湾最理想的避 暑胜地。 阿里山和玉山山脉与玉山国家公园相邻,平均气温为摄氏10.6度,夏季平 均14.3度,冬季平均气温6.4度。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西靠嘉南平原, 北界云林、南投县,南接高雄、台南县,总计面积高达1400公顷。 阿里山共由十八座高山组成,属于玉山山脉的支脉,隔陈有兰溪与玉山 主峰相望。群峰环绕、山峦叠翠、巨木参天。相传以前,有一位邹族酋 长阿巴里曾只身来此打猎,满载而归后常带族人来此,为感念他便以其 名为此地命名。
谢谢观赏
歌曲背景
在上世纪60-70年代,由于它是唯一以高山族曲调描述山地风情、人物的民歌,又 使用铃鼓和小鼓等乐器,因此在当时的国语流行歌曲中独树一格。「高山青」最早 由青山演唱,曾经风靡一时,由于歌词内容盛赞高山族,因此也被其他高山族歌手 如施孝荣等重新翻唱过。 1947年,上海国泰电影公司导演张彻率摄制组到台湾拍摄电影《阿里山风云》,电 影急需一首主题歌,张彻让一同前去的邓禹平写歌词。邓禹平从来没去过阿里山, 他回忆以前和女友在家乡山水间嬉戏的场景才写出了这首歌。 《阿里山的姑娘》原名《高山青》,歌曲与台湾有关系的是他们在当地采风用了当 地土著的歌调,但词曲均以创作为主,这一创作套路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就是因为 让听众领略了原汁原味的台湾风情。在电影拍摄过程中,解放军过了大江,1949年 电影拍完时,摄制组已不可能返回大陆,结果他们留在了台湾,后来成了台湾电影 界的中坚力量。 《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曲有众多的歌唱家参与传唱,歌唱家朱逢博使这首小调式 的歌曲变成了大气磅礴的舞曲,而且音乐结构非常完整,焕发出独特的光彩,唱出 了劳动人民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深厚感情。二胡曲《阿里山的姑娘》由赵国良先生改 编和演奏,改编和演奏都很成功,奏出了台湾山地同胞载歌载舞的情景和高山族音 乐的原生态之美,与二胡曲《阿美族舞曲》有异曲同工之妙。
聆听
刚才了解了那么多,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阿里山的姑娘》吧!
歌词
阿里山的姑娘 宋祖英 演唱 高山青 涧水蓝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啊——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高山长青 涧水长蓝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长围着青山转 高山长青 涧水长蓝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长围着青山转
歌海去台后定居香港的导演),词作者邓禹平(四川籍)。 《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曲有众多的歌唱家参与传唱,歌唱家朱逢 博对这首歌曲的传唱功不可没。朱逢博使这首小调式的歌曲变成了 大气磅礴的舞曲,而且音乐结构非常完整,焕发出独特的光彩,唱 出了劳动人民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深厚感情。1984年在中央电视台春 节联欢晚会上由奚秀兰演唱后,在中国内地开始广为传唱。而真正 的阿里山姑娘指的是阿里山邹族原住民,如今阿里山姑娘一般都在 阿里山邹族文化部落里面。 《阿里山的姑娘》又名《高山青》是香港导演张彻唯一创作的曲子, 受欢迎的程度很高,虽然不是真正的民谣,但总被误以为是台湾高 山族的传统民歌,其实只是应用高山族山歌的曲式所谱写而成的创 作歌曲,还曾一度传为周蓝萍所作,后经证实,才知为张彻的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