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进化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生命的起源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科学家和哲学家。
虽然我们无法准确回答这个问题,但科学已经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线索,让我们对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
据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开始于约40多亿年前的一个叫做“早期地球”的时期。
当时的地球表面情况极其恶劣,没有氧气,海洋中充斥着各种有毒物质,温度极高,形成了一个极端的环境。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最早的生命形式在地球上诞生了。
那么,这些生命形式是如何诞生的呢?科学家普遍认为,生命最早的起源是源于无机物的有机物合成。
据称在地球成为地球之前,空间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可能是通过彗星或陨石的撞击带到地球上的。
一些有机化合物在海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逐渐形成了最早的有机物质。
而这些有机物质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发展演化,最终形成了最早的生命。
生命的进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生命在地球上的诞生只是一个开始,随后经过漫长的时间积累和变异,生命逐渐演变成了多样性的生物体。
正是通过不断的遗传变异和适应环境的选择,生物体逐渐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物种。
进化中的关键因素是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的个体在繁殖中更有机会将其优良特征传递给下一代,而非适应环境的个体则更有可能被淘汰。
这个过程促使物种在环境中逐渐变得更适应于生存和繁殖。
例如,长期生活在树上的猿类逐渐发展出了直立行走的能力,进化成了我们现在的人类。
除了自然选择,基因突变也是生命进化中的重要因素。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的一些小的变异,这些变异可能对个体的生存和繁殖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而这些积极的变异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进一步推动了物种的演化。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是一个深奥而有趣的研究领域,科学家们仍在不断探索和研究中。
虽然我们不能准确回答生命的起源问题,但通过对化学、遗传和进化方面的研究,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关键的知识和理解。
生命起源与发展——生命的进化历程

生命起源与发展——生命的进化历程生命是宇宙中最神奇的存在之一。
它有始有终,具有自组织、自调节和自适应等生命特征。
寻找生命起源和追溯生命进化历程,一直是人类科学家感兴趣的问题。
通过科学实验和化石记录,我们可以看到生命从何处开始,并了解我们的进化历程。
1. 生命起源生命的起源始于化学物质的组合。
化学反应一直存在,但生命产生的化学反应具有特殊的属性。
经过漫长的时间,一些无机分子形成了生命的有机分子。
在这些分子中,复杂的碳氢化合物、脂肪酸、氨基酸和核苷酸等逐渐出现。
这些分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会彼此结合,形成生命分子。
现代生命的核酸和蛋白质是这个起源的结果。
在海洋原初地球上,外部环境比现在更有利于生命分子的生成。
海洋压力、温度、流动和化学组成都是助推生命起源的因素。
如今,生命起源笼罩着许多谜团,但科学家们仍在继续努力解开这一谜题。
2. 单细胞生物时期根据现有化石证据,生命的轨迹表明其演变的速度非常缓慢,且是一个非常脆弱的过程。
对于最初的生命,它们是最小的细胞,仅有一些基本的细胞器。
这种生命形式被称为原核细菌。
与之不同的是,其他生物体同属真核生物,在它们的细胞中发现了生命进化步伐的关键。
在生命起源后的数亿年间,细胞发生了急剧改变,形成了不同形态和结构的细胞。
最初的生物体非常小,只能以分子的方式获取食物和能量,然后逐渐进化出摄取固态食物的能力。
接着,它们演化成真正的有机体,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生命进化的基本分支。
3. 多细胞生物时期多细胞生物时期是生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阶段。
一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体,势必会局限于其单一的优势,这迫使生命向多种形式的进化,产生草原食草动物,水生动物等,它们演变成更复杂的生物。
多细胞生物有着更多的细胞类型,使其能够完成特定的功能,并发挥不同的生理功能。
这为生物体的生存增加了可靠性,从而提高了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同时,生物的多样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演化出了更多种类、形态和特征的生命。
4. 生命的未来生命的演化是复杂的,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方向。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生命是宇宙中最神秘、最奇妙的现象之一。
从相对简单的原生生物到复杂的哺乳动物,从单细胞生命到多种形态的生命,生命的进化历程可谓漫长而曲折,也是科学家们不断探索的领域。
一、生命的起源关于生命的起源,科学界有不同的理论。
其中最为被广泛接受的是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约40亿年前的地球上。
据推断,这一过程应该是从无机物质转化为有机物质,然后是单细胞生物的出现。
或者是由外太空攜帶生命型分子飘散到地球,在特定的环境下进化而成为生命。
该过程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呢?科学家们提出了几个可能的步骤。
首先是在地球表面的混合物质环境中,一些有机物质逐渐组合成了生命的“前体”。
在一个合适的环境中,细胞膜可以形成——这种包裹着活细胞内部的薄膜可以防止细胞溶解,同时保护了细胞内部的生化过程。
最终,单细胞生物的出现——这一阶段的单细胞生物被称为原核生物。
通过不断的进化和演变,原核生物变成了真核生物——这些生物包括珊瑚、蜗牛、大象等等,它们的细胞内部不同部分之间有明确的区分,比如细胞核、线粒体等等。
二、生命的进化生命在地球上的演化历经了数亿年。
从最基本的单细胞生物到后来出现的多种复杂的哺乳类生物,生命的进化既是偶然性的,也是必然性的。
偶然的因素来源于环境和时间的不确定性,而必然的因素体现在生命本身的自我进化和演变上。
生命的进化过程大概可以分为几个重要的阶段。
首先,是单细胞生物时期的生命演化。
这一时期的生命形态简单,群落结构也比较单一。
但是基于生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单细胞生物仍在细节上有所不同。
比如细菌和藻类,它们在生理结构、能源来源等方面有着相当大的不同。
第二个阶段是无脊椎动物的出现。
无脊椎动物的出现被认为是生命演化的重要标志,因为它们具有的求生本能和本能意识促进了生命的进一步复杂化。
接着,是脊椎动物的出现。
脊椎动物具有骨骼、神经、消化和呼吸系统等生理器官和骨骼结构,这使得它们能够快速适应各种环境。
最后是哺乳动物的出现。
哺乳动物具有更为复杂的生理结构和社群生活,这有助于它们在环境中更好地生存和适应。
《生命的进化》PPT课件

ppt课件
15
自生说—麦生小鼠
1667年,科学家J·B·范·赫尔蒙特设 计了一个制造小鼠的方子。 将一些小麦和一块沾满汗渍的衬衫,一 起放在一个广口瓶中,大约经过21天之后, 瓶内气味变了,汗衬衣的“酵素”渗进了 小麦的外壳,小麦就变成了小鼠。
ppt课件
16
否定自生说腐——肉生蛆试验
意大利医生法朗塞斯科.雷迪
进化原因:强调生物内部因素,把动物进化 的原因概述为两条法则:用进废退、获得性 遗传。
ppt课件
9
挪亚方舟
后来,洪水淹没了地球,为了从洪水中拯救 生灵,上帝命挪亚造了一艘方舟,这艘方舟 很大,挪亚将每种生物各选雌雄一对,放入 方舟。这艘方舟上的生物,就是今天地球上 的人类和各种生物的祖先。亚当夏娃就是人 类的始祖。
ppt课件
10
中国故事
盘古开天地 神仙盘古氏用神斧把一团混沌的气劈成两半, 轻的气慢慢向上升就成了天;重的慢慢往下沉 就成了地。盘古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日月、 星辰、高山、河流和草木。
女娲造人 神女女娲用黄河中的泥土捏了许多男人和女人, 这些泥人放在地上,泥人慢慢都活了,从此有 了人类。女娲被中国人尊为人类之祖。
ppt课件
11
图腾崇拜
图腾是totem的音译,原来是印第安语,意思 是“他的亲属”。
古代人类认为,不同的部落是由不同的动物 变来的。崇拜鱼,把鱼作为本部落图腾的人 们,认为他们的祖先就是鱼。崇拜鹿的部落, 认为鹿是他们的祖先。他们把这些动物当作 神来膜拜,叫做“图腾崇拜”。
生物的进化
ppt课件
1
生物进化是指生物种群多样性 和适应性的变化,或一个群体在历 史发展中遗传组成的变化。
生物进化论是关于生物界历史 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自从地球的诞生以来,生命一直是该星球上最神秘和最令人着迷的话题之一。
对生命的研究一直是许多科学领域中令人激动不已的一部分。
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多个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生命起源和演化的一些关键方面。
一、生命起源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科学家们一直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
人类对此的探索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但我们对生命的起源仍然知之甚少。
尽管如此,有几种理论比其他理论更为可信。
最早的生命起源理论之一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来自外太空。
这种理论被称为“外源论”,认为生命最初是通过陨石或流星坠落到地球上而产生的。
虽然这听起来很玄乎,但也有很多科学事实支持这种理论。
另一种生命起源理论称为“自源论”,认为生命的起源在地球上发生。
它基于一个假设,称原始地球具有某种化学环境,可以产生一定形式的有机物。
正是这些有机分子最终演变出了生命。
事实上,这种理论在实验室环境中已经被证明是可行的。
二、生命的演化生命的演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许多环节。
大约34亿年前,地球上的第一个生命形式出现了。
这些早期生命形式是单细胞生物,它们通过化学能量和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有机化合物来生存。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开始在地球上多样化和进化。
生命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变得越来越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单细胞细菌和浮游生物逐渐演变成了多细胞生物、植物和动物。
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相对较晚,但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
生命的进化是一个逐渐的过程,涉及到基因变异、选择和适应等等。
通过基因变异,生物可以产生全新的特征和特性,而这些特征有时会在不断的进化中得到保留和发展。
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生物种群会不间断地经历新的基因变异。
这就导致了生物种群的进化,以尽可能适应生存环境。
三、结论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是一个复杂但令人兴奋的过程。
我们仍然对生命的起源知之甚少,但这并没有阻止我们对生命演化的了解和研究。
不断的科学探索使得我们对这个过程的理解日趋深入。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 如何模拟原始地球条件进行 实验?
Miller实验
➢ 195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 究生Miller根据原始地球的还原 大气条件设计了一套密闭循环实 验装置,模拟和验证了非生命的 无机小分子在原始地球环境中生 成有机小分子结构单元的化学动
8亿年前:多细胞生物 ➢古生代—— 寒武纪:生物大爆发,藻类、 蕨类、软体动物、棘皮动物
奥陶纪和志留纪:植物由水生 到陆生的进化
泥盆纪:鱼类大发展、昆虫和 两栖动物兴起
石炭纪:两栖动物繁盛,爬行 类兴起、动物由水生到陆生
二叠纪:裸子植物繁茂
生物进化的历史进程
➢中生代——爬行动物的时代 三叠纪:爬行动物成为优势生物、 出现鳄鱼、鸟类、恐龙、蜥蜴、 海龟
3、工业革命
城市规模扩大,复杂的机械出现
4、信息技术革命
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出现
人类在进化中创造了不断发展的文化
5、生物技术革命 重组DNA和人类基因 组计划;
人类在进化中创造了不断发展的文化
➢ 人类在进化中创造了不断发展的文化,反过来,人 类文化的发展又改变了生物进化的进程。
➢ 人类出现及迅速发展成为地球上最庞大的种群,大 大加快了地球环境的改变。
➢ 前寒武纪沉积岩薄片中存在类似细菌 大小的微体古生物化石,经鉴定主要 是一些细菌、蓝细菌(蓝藻)等。
➢ 最早的原核生物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就 开始出现了。一些早期出现的生物还 具有光合放氧的能力和抗紫外线辐射 的能力。
1.2 生命的化学演化
➢ 1920年苏联生物化学家奥巴林院士提出“化学进化”假说。 原始地球环境可以产生组成生物体的糖、脂类、蛋白质和核 酸等大分子结构单元,甚至到生物多分子体系,但还没有出 现真正的生命,这一时期称为化学演化期或前生物期。
从海洋到陆地,生命的进化经历了什么?

在离我们很久很久很久的24亿年前,地球还是一片汪洋大海。
当新的陆地从海洋中“钻出来”时,会带来气候的变化,由此也促使了地球上复杂生命体的出现,如只能在水中繁衍的简单细菌被更复杂的藻类、植物和真菌所取代。
随着环境的变化,原先只能在水中生存的生命逐渐向陆地迁移。
生物从水中向陆地的迁移,即所谓的“陆地化”,是地球上生命进化过程中最重要的节点之一,如果没有它,我们人类这个物种就不会存在。
由来自中国、德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的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就揭示了植物祖先陆地化的研究成果。
从水中到陆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生物从水中过渡到陆地,其实是源于“自然”的基因工程,迁移的秘密就在于“基因水平转移”。
基因水平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HGT)是相对于基因垂直转移(亲代传递给子代)而提出的,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是指在差异生物个体之间,或单个细胞内部细胞器之间所进行的遗传物质的交流。
它打破了亲缘关系的界限,使基因流动的可能变得更为复杂。
就拿我们都不陌生的绿藻来举例,德国科隆大学的教授Michael Melkonian解释说:“数亿年来,绿藻都生活在淡水环境中,但是它们的生存地会周期性地变干,形成小水坑、河床或滴水的岩石等。
”在自然界,适者生存,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这些藻类与土壤细菌的某些关键基因融合,从而使它们和它们的后代能够适应恶劣的陆地环境,最终进化成我们今天看到的陆地植物群落。
”一切始于转基因研究人员们通过系统比较进化基因组学研究发现,一组名为Zygnematophyceae的绿藻很可能是陆生植物(胚胎植物)的姊妹群落。
这一结果是在对两种特殊藻类进行测序的过程中发现的。
他们研究了这种绿藻早期分化的两个种类 (Spirogloea muscicola gen. nov. 和Mesotaenium endlicherianum) 的基因组序列,并得出结论:它们与最早分化的陆生植物(即苔藓植物)的栖息地相同,而判断的依据就是从中提取的基因。
生命的进化演变

奇虾
最大型的食肉动物,体长超过两米
奥陶纪
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发展,其中以笔石、三叶虫、鹦 鹉螺类和腕足类最为重要
植物仍以海生藻类为主
鹦鹉螺
海蝎子
泥盆纪
在泥盆纪里蕨类植物繁盛,昆虫和两栖类 兴起
近亲繁殖
猛犸象
生活在冰川时代,抵抗寒冷的能力极强 世界上最大的象,身长达6米,体高约3米 公元前2000年灭绝,那时正好是埃及建立
金字塔的时代
猛犸象的灭绝
气候变暖,猛犸象被迫向北方迁移,活 动区域缩小了,植物减少了,猛犸象得 不到足够的食物
人类曾把猛犸象当成食物,把皮毛做成 抵御寒冷的衣服,使用火攻和集体协同 作战去捕杀
脊椎动物进入飞跃发展时期,鱼形动物数 量和种类增多
被称为“纪时陆地面积不断增加,陆生生物空前发展 出现大规模的森林,产生大量煤炭 昆虫称为地球上的霸主,称为“巨虫时代”
二叠纪
陆地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海洋范围 的缩小
促进了生物界的重要演化,预示着 生物发展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到来
生命的进化演变
生命的进化演变
机智哥哥
太古时期
从56亿年前地球诞生,到5.7亿年前的时期,称为太 古时代
地球上到处都在火山爆发,氧气稀少,气候恶劣 陆地面积不断变大
太古时期
只有少数细胞生物存在
寒武纪
5.7亿到5.1亿年前,出现了大量的海洋生物 生命大爆发 但陆地上生物稀少
三叶虫
开始出现恐龙
二叠纪生物大灭绝
其他大型远古生物
恐鳄 龙王鲸 巨齿鲨 猛犸象 剑齿虎
恐鳄
生活在白垩纪晚期 体长大约7—10米。是种已灭绝大型鳄类 会以恐龙及大型动物为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剑龙为一种巨大的草食性
恐龙,是一种生存在侏罗纪晚 期的食草性动物,它的背上有 一排巨大的骨质板,以及带有 四根尖刺的危险尾巴来防御掠 食者的攻击,大约7-9米长, 2.35米至3.5米高,2至4吨重。 它们居住在平原上,并以群体 游牧的方式和其它(如梁龙) 等食草动物一同生活。
人类的进化
南方古猿阿法种
蓝藻的显微图片
蓝细菌,旧名为蓝藻或蓝绿藻,是一类进
化历史悠久、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单细 胞原核生物。它的发展使整个地球大气从无氧状 态发展到有氧状态,从而孕育了一切好氧生物的 进化和发展。蓝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包括各 种水体、土壤中和部分生物体内外,甚至在岩石 表面和其他恶劣环境(高温、低温、盐湖、荒漠 和冰原等)中都可找到它们的踪迹,有“先锋生 物”之美称。它们在岩石风化、土壤形成以及水 体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 •
(b)多地区起源假说 (c)多地区起源并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 (d)非洲起源假说不排除当地独立起源的贡献。
血液蛋白的“分子钟”方法
上世纪60、70年代科学家用一种全新的方法来确定不同 生物物种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通过确定不同生物物种 在血液蛋白质结构上的差异程度,推测它们起源的年代。 由于基因突变基本上以恒定的速率产生,某两个或多个生 物物种之间分离的时间越久,突变积累的次数就会越多。 这种基因突变反映到蛋白质分子结构的改变上,血液蛋白 质差异方面的资料就可以像钟表一样反映出不同生物物种 分离的与人类的关系最 近,它们与人类的分 离时间在499~600 万年前 亚洲猩猩的分离时间 为1000万年前, 长臂猿则在1200万年 前。
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人科成员南方古猿化石, 都出自非洲; 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能够制造工具的人属成员 能人化石也都出自非洲; 迄今,所发现的较早期的直立人化石一大部分出 自非洲; 目前,学术界比较一致的认识是:人类起源的地 点可能发生在非洲。 但是,从猿的系统中开始分离出来的最初的人类 化石还没有发现,能人是怎样过渡到直立人几乎 还是一无所知。因此,到目前为止,人类起源的 准确的地点还不能绝对地肯定。
许氏禄丰龙是原蜥脚下目恐
龙的一个属,生存于侏罗纪早到中 期的中国西南部。化石标本发现于 中国的云南省禄丰。许氏禄丰龙是 中国所发掘最古老的恐龙之一。 许氏禄丰龙是中国第一具装架的恐 龙化石(1941年在重庆北碚装架展 出),被称为“中国第一龙”,是 中国古动物馆的镇馆之宝。
鸭嘴龙为一类较大型
的鸟臀类恐龙,最大的有 15米多长。是白垩纪后期 鸟盘目草食性恐龙家族的其 中一员。 2008年居然发现了身长超 过22米的鸭嘴龙。
晚期智人的体质形态特征
晚期智人与早期智人在形
态上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如前部牙齿和面部比早期 智人减小,眉脊减弱,颅 高增大等。由于各大地区 的早期智人已有明显的地 区性的形态分化,再加上 各地区不同的自然选择和 变化等作用,使各地区现 生人类形态上出现明显差 异。在这一时期内,不同 地理范围内的人类种群开 始分化和形成了。
•
现代人阶段出现了显著的人种分化和语言分化
•
大约20万年前由非洲的早期智人演化发展完成了进步的体质形态 结构,并拥有了更加发达智慧的大脑和先进多样的工具及生存技 巧,
大约10万年前现代人带着他们先进的武器和工具,为了更好地生 存,追逐着动物的迁徙,再一次勇敢地走出非洲,扩散到除南极 以外的地球上的各个角落,他们的足迹甚至到达一些前人从未涉 足的新大陆和岛屿。 • 现代人成功地取代了原来生活在旧大陆上的当地原住直立人的后 裔,而成为现代生活在地球上各个角落的各色人种的直系祖先。
“弗洛里斯人” (Homo floresiensis)
2003年9月在印度尼西亚的
Flores岛挖掘到的一具古人类 化石,属于此前从未被发现的 一个新人种。 碳14、热释光和ESR等综合技术 测定其生存年代在3.8~1.8万 年前。 他们的身高相当于黑猩猩,大 约为1米左右;脑袋有小柚子那 么大,只相当现代人类的脑袋 的四分之一。
能人
直立人
早期智人
晚期智人(现代人)
人类进化的历程分为四大阶段:
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700万~100万年前 能人(Homo habilis) ——250万~160万年前 直立人(Homo erectus) ——200万~20万年前 智人(Homo sapiens) ——25万年前~现在 早期智人(Early Homo sapiens) ——25万~3.2万年 晚期智人即现代人(Late Homo
1.生物的宏进化 2.人类的进化
显 生 宙
叠层石主要是由蓝绿藻本身(还有细菌)作用及其
生命活动遗迹和沉积作用产物的综合体,常在灰 岩、白云岩中形成同心状的叠层构造,故名“叠 层石”、它由基本层组成,基本层有钙质层及藻 层互相叠置而形成的明暗相间的层理.在我国元 古代地层中叠层石十分丰富,产地分布很广。
好处至今已有120多种蓝细菌具有固氮能力,特别是
与满江红鱼腥蓝细菌共生的水生蕨类满江红,是一种良好 的绿肥。另外,蓝细菌具有经一定济价值,包括许多食用 种类,如普通木耳念珠蓝细菌(即葛仙米,俗称地耳)、 “螺旋藻”产品。
坏处有的蓝细菌在受氮、磷等元素污染后引起富营养
化的海水“赤潮”和湖泊的“水华”,给渔业和养殖业带 来严重危害。此外,还有少数水生种类如微囊蓝细菌属会 产生可诱发人类肝癌的毒素。
中国云南澄江 生物群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凯里生物群
加拿大布尔吉斯 生物群
中国云南澄江生物群
澄江生物群位于我国云南澄江帽天山附近,产出地层为云南下寒武统筇竹 寺组玉案山段黄绿色粉砂质页岩中。澄江生物群共涵盖16个门类、200余 个物种化石(截止2012年)。
云南虫
微网虫
加拿大布尔吉斯生物群
加拿大布尔吉斯生物群,位于加拿大的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约为5.05 亿年前的中寒武世。1981年,加拿大布尔吉斯生物群被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遗址”。
•霸王龙即雷克斯暴龙,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
斯特里赫特阶(MAA)距今约6850万年到6500万年 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 后的非鸟类的恐龙种类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 美国与加拿大,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 • 霸王龙属暴龙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体长约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约4米。最高臀高可达到5.2 米左右,头高最高近6米。平均体重约9吨,(生态 平均约7.6吨),最重14.85吨,头部长度最大约 1.55米。咬合力一般9万牛顿—12万牛顿,嘴巴末 端最大可达20万牛顿左右,同时也是体型最为粗壮 的食肉恐龙。
弗洛里斯人身材矮小,头颅
很小,脑量也比较小,其体 质特征很接近南方古猿,但 从面部和犬齿的特征来看, 他们应该归属于人属成员, 认为可能是生活在印度尼西 亚的直立人的直接后裔,从 而将其划为一个新的人种 (Homo floresiensis)。
弗洛里斯人虽然大脑很小,
但却能完成复杂的劳动,像 制作小型复杂的石质工具, 猎杀小型剑齿象、科摩多龙 (体形巨大的一种蜥蜴)等动 物,并且能够掌握火。
前
sapiens)
我们的直系祖先来自 非洲?
• 现代人起源的几种假说:
•
(a)非洲起源假说:现代人在非洲完成了解剖结构的演变, 在大约10万年前走出非洲向世界各地扩散并取代了当地 的直立人的后裔早期智人,成为目前生活在世界各地区的 现代人的直系祖先。来自非洲的现代人在向世界各地扩散 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与当地的原住居民发生基因交流。
三叶虫
凯里生物群
凯里生物群位于贵州黔东南州凯里市,时间属中寒武世早期,距今5.2亿年 的海洋生物。凯里生物群包括11大门类、120多属动物化石。
怪诞虫
奇虾
异特龙,又名跃龙或异龙,是
蜥臀目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恐龙的 一属。异特龙是种中型的二足、掠 食性恐龙,身长8.5米,最大9.7米, 体重1.5~3吨最重3.6吨。它们生 存于晚侏罗纪,约1亿5500万年前 到1亿3500万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