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醉翁亭记练习题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知识点详解、一课一练及参考答案 - 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863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知识点详解、一课一练及参考答案 - 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863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知识点详解、一课一练及参考答案-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醉翁亭记》同步练习一、虚词注解(一)“而”用法: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3.而年又最高:表递进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8.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10.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11.临溪而渔:【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Ⅰ.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12.溪深而鱼肥:表并列13.泉香而酒洌:表并列14.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15.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1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17.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二)“之”用法: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5.山水之乐:助词,的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8.宴酣之乐:助词,的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二、词类活用1. 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名词作状语。

3. 名之者谁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4. 自号曰醉翁也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5.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后)乐:乐趣,名词。

6. 至于负者歌于途歌:歌曲,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7. 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8. 太守宴也宴:设宴,名词作动词三、古今异义词1.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2.四时之景不同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3.野芳发而幽香发:古义:开放;今义:散发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愿望,心愿5.林霏开开:古义:消散;今义:打开6.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四、一词多义1.归(1)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2)云归而岩穴暝:聚拢(3)暮而归:回来2.谓(1)太守谓谁:为,是(2)太守自谓也:命名3.临(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向下(2)临溪而渔:靠近4.秀(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2)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的样子5.乐(1)山水之乐:乐趣(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对...感到快乐【第一个“乐”】6.而(1)溪深而鱼肥:表并列(2)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3)杂然而陈前者:表修饰(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五、特殊句式1.倒装句(1)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人教部编版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期末复习题 【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期末复习题 【有答案】

部编版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期末复习题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4 小题,共计22分,)1.(3分)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环.滁皆山也:________(2)蔚然..而深秀者:________(3)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4)临溪而渔.:________(5)树林阴翳.:________(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2.(6分) 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亭记》以清丽明快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自己寄情山水的情感。

(4)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分) 《醉翁亭记》全篇共21个“也”字,所表述的语气有三种:A.陈述(用于描写景物);B.肯定(用于介绍人名):C.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试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也”字各表现了哪种语气。

(1)环滁皆山也。

________(2)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________(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________(4)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________(5)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________(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________。

4.(7分) 填空。

(1)《醉翁亭记》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自号________,晚年又号________。

宋代________家。

(2)贯穿《醉翁亭记》全文的主线是一个“乐”字,围绕这一主线,作者先介绍了“亭之概况”,接着描绘了“________”,最后抒写了“________”。

(3)《醉翁亭记》在描写“亭中宴”的过程中,描绘了四个场景图,依次是:滁人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人教)语文九年级上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诗词三首)含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人教)语文九年级上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诗词三首)含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人教)语文九年级上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诗词三首)含单元测试卷部编版(人教)语文九年级上章节题10岳阳楼记01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谪守(zhé)浩浩汤汤(shāng)淫雨霏霏(fēi)阴风怒号(háo)日星隐曜(yào)樯倾楫摧(qiáng)(jí)山岳潜形(qián)岸芷汀兰(zhǐ)(tīng)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谪守巴陵郡谪:贬官2)予观夫巴陵胜状胜:美好3)朝晖夕阴晖:日光4)南极潇湘极:至、到达5)迁客骚人迁:贬谪、降职6)日星隐曜曜:光芒7)XXX摧倾:倒下摧:折断8)薄暮冥冥冥冥:昏暗9)去国怀乡国:指国都10)春和景明景:日光11)XXX集集:停息12)锦鳞游泳鳞:代指鱼13)XXX:小洲14)长烟一空一:全15)宠辱偕忘宠:荣耀偕:一起16)把酒临风把:持、执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百废俱兴“具”同“倶”,全、皆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越明年古义:到今义:跨过(障碍),跳过2)增其旧制古义:规模今义:制度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义:情景今义:观看4)是进亦忧,退亦忧古义:指“处江湖之远”(或: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指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XXX:后退5)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今义:细小5.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百废俱兴)2)心境舒畅,肉体舒畅。

(心慌意乱)3)政事顺遂,群众和乐。

(政通人和)4)描述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一成不变)6.填空。

1)《岳阳楼记》是北宋(朝代)政治家、文学家XXX应好友巴陵郡太守XXX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而写的。

2)“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写景、叙事、状物。

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运用的表达方式虽不同,但目的都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思和政治抱负,或阐述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2021年中考语文卷文言文《醉翁亭记》比较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练

2021年中考语文卷文言文《醉翁亭记》比较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练

2021年中考语文卷文言文《醉翁亭记》比较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练2021年广西北部湾(二)醉翁亭记欧阳修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资料链接】以下两则材料,与古邕州的两篇亭记有关。

材料一:台石使君属邕守,捐赢金买其地,为辟荒径,植卉竹,结亭其间,……其在衢巷之亭岿然,爽垲名之曰心远,盖取陶渊明人境结庐心远地偏之语,岁甲子竣工,属余为记。

(节选自《南宁府部艺文·心远亭记》)材料二:有遗予孤鹤者,养成驯扰,从人遂以名亭,良辰胜日,著屐曳杖,逍遥亭中。

惟见孤鹤飞鸣舞啄,若解人意,抚而乐之,至忘昕夕,故虽吏事旁,午胸臆无奇然。

草亭阒寂,素影蹁跹,月夜则积水,空明鹤声朗呖,无异山林间清致,岂非达人澄怀观道之一助乎。

(节选自《南宁府部艺文·孤鹤亭记》)12.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决本文及“资料链接”中的文言疑难字词。

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醉翁亭记》同步训练1.重点字音、词义积累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滁.()林壑.( ) 潺.()潺辄.(. ) 岩穴.()晦.()明朝.()暮伛.()偻.()酒洌.()宴酣.()阴翳.()②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林壑.尤美()(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3)饮少辄.醉()(4)醉翁之意.不在酒()(5)望之蔚然..而深秀者()(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7)苍颜..白发()(8)树林阴翳..()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杂然/而前陈者。

B.负者/歌于途。

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射者中,弈者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按照要求填空。

(1)《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全文写景抒情奠定了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中描写四季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昆明翠湖海心亭有这样一副对联:“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

”这副对联上联巧妙地化用了本课的几句话。

第12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2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2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苍.颜(cāng) 野蔌.(shù) 蔚.然(wèi) 繁.阴(fán)B.伛楼.(lǚ) 辄.醉(zhé) 翼.然(yì) 林壑.(hè)C.酒洌.(liè) 酿.泉(niàng) 觥.筹(gōng) 琅琊.(yá)D.弈.者(yì) 提携.(xié) 喧.哗(xuān) 颓.然(tú)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蔚.然(茂盛)饮少辄.醉(就)B.林霏.(弥漫的云气)醉翁之意.(意趣,情趣)C.晦.明(暗)岩穴暝.(昏暗)D.负.者歌于途(失败)苍颜..白发(苍老的容颜)3.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连词,表递进)B.朝而往,暮而.归(连词,表顺承)C.溪深而.鱼肥(连词,表并列)D.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连词,表转折)4.下列“也”字表达的语气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C.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5.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与“亭”结缘,不但写出脍炙人口的名篇,还留下名联佳句。

在学习《醉翁亭记》时,小华查阅资料得知,醉翁亭一带的建筑还有二贤堂、冯公祠、古梅亭、意在亭等。

小华记下了其中的一些对联,发现有很多都源自《醉翁亭记》的文意,于是他想把与课文无关的对联筛选出去。

应被筛出的一副对联是()A.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B.泉声如听醉翁操海日已照琅琊山C.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D.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二、填空题6.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作者_______是______代______家,字______,自号_______,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专题31 醉翁亭记(解析版)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专题31 醉翁亭记(解析版)

专题31醉翁亭记(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予家城市,人事丛委①,应酬为劳。

老母在堂,于礼不能远离,日惟避喧南园内。

园去.城二余里,无杂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计其植日,才四十年,而已成林。

松柏之间,有一草庐,岁久敝.漏,不蔽风雨,且卑隘②如坐阱中。

不得已改作焉。

撤草而覆之以瓦,左右置牖③,前后为门,疏朗空洞,落日后犹能辨蝇头字。

中设一扁,名以“后知轩”。

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岁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通明者为轩,孰谓斯名不情称哉?(摘选自李开先《后知轩记》)【注释】①丛委:繁杂,堆积。

②卑隘:矮小狭窄。

③牖(yǒu):窗户。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1)四时.之景不同词语推断法:四时.更替__________(2)园去.城二余里查阅词典法:①离开。

②距,距离。

③赴,前往。

④表示行为的趋势。

(摘自《古代汉语词典》)(填序号)_____(3)岁久敝.漏课内迁移法: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 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下面是甲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解说其合理性。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醉翁亭记》阅读练习与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醉翁亭记》阅读练习与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醉翁亭记》阅读练习与答案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环.滁皆山也环:环绕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C. 野芳.发而幽香芳:花草发出的香味,这里引申为“花”。

D.而乐亦无穷.也穷:穷困2.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B.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见C. 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命名D.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3.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出而林霏开.开:消散,散开B.山间之四时..也四时:四季C. 往来而不绝.者绝:消失D.觥.筹交错觥:酒杯4.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野芳发.而幽香发:开放B.临.溪而渔临:来到,靠近C. 泉香而酒洌.洌:清澈D.负者..歌于途负者:失败的人5.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伛偻..提携伛偻:腰背弯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B.已而..夕阳在山已而:随后,不久C. 树林阴翳.翳:昏暗潮湿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以……为乐6.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宴酣.之乐酣:尽兴地喝酒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离开C. 醒能述.以文者述:记述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从:自从7.下面的句子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A.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B.风霜高洁C.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D.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8.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2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水”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熨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醉翁亭记练习题 1、解释加点的词。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临:到、靠近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之:的 环滁皆山也 环:围绕(环绕)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意趣、兴趣) 野芳发而幽香 发:开放(开) 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 临溪而渔 渔:捕鱼(钓鱼) 杂然而前陈者 陈:摆开(陈列)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以……为快乐 2、分别写出“穷”字的意思。(2分) (1)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穷:穷尽、完结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穷:贫穷(穷困) 3、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2分) 答:《醉翁亭记》在当时备受人们的推崇,反映其艺术价值高、影响大。 8、《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3分) 提示:简洁凝练,含义丰富,生动传神,参差多变。 9、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6—10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范仲淹《岳阳楼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6.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4分) A.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B.朝而往,暮而归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D.山间之朝暮也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E.而乐亦无穷也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都在洞庭湖之中。 8.“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2分) “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季节是冬季。“水落石出”的意思是水落下去石头就出来了,比喻真相大白。 9.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2分) 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一 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基本意思对即可。 10.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2分) 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基本意思对即可。

一、基础知识 1.填空。 (1)本文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著有《欧阳修散文选集》 (2)本文是作者被贬为滁州知州时所写,它的姊妹篇是《丰乐亭记》 (3)文中描写山间朝暮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4)文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5)奠定全文抒情墓调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6)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C) A. 环滁(chú) 林壑(hè) 蔚然(wèi) 琅琊(yá) B. 翼然(yì) 辄醉(zhé) 酿泉(nibng) 繁阴(fán) C. 酒洌(1iè) 野蔌(shù) 伛偻(yǐ lǚ) 觥筹(gōng) D.颓然(tuí) 苍颜(cāng) 提携(xié) 喧哗(xuān) 3.下列加点字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D) A. 翼然临于泉上(靠近) 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C.野芳发而幽香(香花) D.佳木秀而繁阴(秀美) 4.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杂然而前陈者 (A ) A.摆开 B.陈列 C.姓氏 D.陈旧 (2)觥筹交错 (A ) A.酒筹 B.筹略 C.统筹 D.谋划 (3)负者歌于途 (A ) A.背着 B.拿着 C.带着 D.拉着 5.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比喻 ) (2)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 (设问 )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对偶) (4)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设问) 二、课内阅读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作者自号醉翁的原因是什么?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2、选文中包含的一个常用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它的常用意义是本意不在此或别有用心。 3、选文写景,首先写山,其次写泉,最后写亭。 4、本文写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以美景寄寓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醉翁亭记》课外自测 一、基础知识(共38分) 1.填空。(10分) (2)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最能体现滁人欢乐情状的句子是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4)表明太守宴是就地取材的句子是临溪而渔……山肴野蔌。 (5)描写众宾客欢乐的景象的句子是射者中……起坐而喧哗者。 (6)全文的主旨句是醉能同其乐。 (7)写游人归后的情景的句子是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8)点出作者姓名,收束全文的句子是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8分) 环滁( ) 林壑( ) 蔚然( ) 琅琊( )( ) 潺潺( ) 酿泉( ) 辄醉( ) 晦明( ) 野蔌( ) 酒洌( ) 山肴( ) 伛偻( )( ) 弈者( ) 觥筹( ) 颓然( ) 阴翳( )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0分) (1) 环滁( 环绕 ) (2) 蔚然(草木繁茂的样子 ) (3)得之心而寓之酒(寄托 ) (4)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 (5)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 ) (6)非丝非竹( 弦乐器)(管乐器 ) (7)苍颜白发( 脸色苍白) (8)颓然乎其间(醉醺醺的样子 ) (9)树林阴翳( 遮盖)

补充练习题一 1.这篇文章的脉络十分清楚。试根据你的理解在下边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话。 (1)开头部分介绍了醉翁亭,包括两个衔接得十分自然的层次:前一层介绍亭的环境;后一层介绍亭名由来 。 (2)中间部分描写醉翁亭的景色,也可分两层:第1层写山间朝暮,先用“若夫”一词领起,后接“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 穷也。”第2层写人游琅琊山之乐,先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然后依次写了四季不同景色滁人游、太守宴、众宾饮和太守醉四项内容。 (3)结尾部分也分两层,第1层写游人去,禽鸟乐;第2层写太守乐其乐与民同乐。这两层中间用“然而”一词表示语意的转换。 2.课文里连用21个“也”字作句尾。这些“也”,表示了不同的语气和作用。请把下面的判断句中的“也”的不同表达作用填在相应括号中。 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C 环滁皆山也。 D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E 而乐亦无穷也。 F ……故自号曰醉翁也。 G 庐陵欧阳修也。 ①表示判断的语气:(A、G) ②表示解释的语气:(B、F) ③表示肯定的语气:(C、D) ④ 表示结住一层意思:( E) 4.欧阳修在描写滁州四周的山时起初用了40个字,把东南西北四方都写了,但最后改成:“环滁皆山也”5个字。对于这5个字,有下面几种议论,选出不确切的一项。(B ) A 这5个字高度凝练,高度简洁,是锤炼字句的典范。 B 这5个字省却许多文字,而意未尝不尽。 C 这5个字虽则简洁,但意犹未尽。 D 这5个字言简意赅,鸟瞰全景,描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5.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选出分析恰当的几项。(D) A “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B “太守之乐其乐”是衬托前面的“山林之乐”和“人之乐”的。 C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D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被贬滁州后一种苦闷抑郁的扭曲反映,作者是以乐写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