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是明代作家罗贯中所著,被公认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这部小说通过描绘东汉末年乱世的政治斗争、战争和英雄豪杰的故事,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忠诚与背叛的较量,同时传达了智勇双全的英雄主义精神。

本文将对《三国演义》进行简要介绍,并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和全球文学的影响。

《三国演义》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东汉末年,以公元184年黄巾起义为起点,而又以公元280年晋朝统一中国为终点。

小说描绘了这个时期的政治动荡和动荡中涌现出的各种英雄人物。

故事主线主要涉及三个国家,即魏国、蜀国和吴国之间的政治争斗和战争。

小说中最为人熟知的角色包括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周瑜、诸葛亮等。

刘备是小说的主角之一,他是一个仁德之主,不断努力恢复汉朝的统一。

而他的义兄张飞和关羽则是刘备最为信任的武将,被尊称为“刘、关、张”。

曹操则是另一个重要角色,他是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将力量集中于魏国,并试图征服其他两个国家。

孙权是吴国的领导人,他聪明而权谋深沉。

而周瑜和诸葛亮则分别是孙权和刘备的谋士,以智谋过人的才智为主。

《三国演义》通过这些角色的生动形象和精彩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小说中的角色有各种各样的品质和缺点,他们的行为常常被忠诚、勇敢、智慧和背叛所驱动。

故事以智谋和战略的对决为主,展示了英雄人物的智勇双全。

然而,随着战争的不断升级,物质利益和私欲逐渐蚕食了他们的理想主义,这也暗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善恶并存的现实。

《三国演义》不仅仅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也对整个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智谋策略为后来的文学作品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许多文化作品和流行媒体,如电影、电视剧和游戏等,都以《三国演义》为创作素材。

它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海外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的窗口。

总结起来,《三国演义》是一部关于英雄豪杰和政治争斗的史诗般的作品。

通过精彩的故事情节、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智谋对决,展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辛酸和复杂性。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1.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

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

但《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2.刘备: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

3.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

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

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

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4.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有人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

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

生活节俭,不好华服。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五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被称为“三绝” 的分别是:“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

曹操则被塑造成一位“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主要以个人恩怨为前提。

刘备则被塑造成为贤德爱民、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非凡的叙事才能,全景式的战争描写,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浅近的文言,构成了《三国演义》的主要特色。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总结归纳精选(1):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述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

连年混战,弱肉强食。

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构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

三国演义主要资料。

曹操死后,曹匹称帝。

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总结归纳精选(2):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始于黄巾起义,最后西晋统一,()展现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

作者透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另外,沿袭了平话“拥刘反曹”的传统,体现了封建时代人民拥明君、反暴君的共同愿望。

总结归纳精选(3):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述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四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总结归纳精选(4):长篇巨着概括了上百年的历史,描绘了一系列纷繁复杂的事件,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以各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为资料;以蜀和魏的矛盾为主要线索开展全书情节,塑造了一大批王侯将相和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英杰人物。

三国演义简介及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简介及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简介及主要内容《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和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

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

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

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发愤著书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罗贯中也曾参与其中。

明人王圻在《稗史汇编》中,称他是一位“有志图王者,乃遇真主”,也就是看到天下将不免落到朱元璋手里,才不得已淡出江湖。

不久,罗贯中远走江南,流寓于江、浙一带,以小说抒写其“图王”霸业之胸襟。

图王未果,发愤著书。

不过,这也可能只是一个传说。

因为清顾苓《塔影园集》卷四《跋水浒图》记载“罗贯中客霸府张士诚”,这与“有志图王者”的形象不符合。

这两则记载虽有矛盾的地方,但足以表明罗贯中在元末曾经想有所作为,“传神稗史”,只是在现实中失败后无奈的选择。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曾令各行省连试三年。

由于曾与朱元璋为敌,罗贯中不得不放弃了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

明洪武14年,罗贯中写出了《三遂平妖传》(20回本),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创作了《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作。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历 史
《三国演义》用“依史以演义”的独 特的文学样式,描写了起自黄巾起义、 终于西晋统一的近百年历史。“依 史”,就是“事纪其实,亦庶几乎 史”,对历史的事实有所认同,也有 所选择,有所加工;“演义”,则渗 透着作者主观的价值判断,用一种自 认为理想的“义”,泾渭分明地去褒 贬人物,重塑历史,评价是非。统观 全书,作者显然是以儒家的政治道德 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千百年来 广大民众的心理,表现了对导致天下 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创造清平 世界的明君良臣的渴慕。这也就是 《三国演义》的主旨。
独当大任的年轻都督周瑜
遥想公谨 当年,小乔 出嫁了,雄 姿英发,羽 扇纶巾,谈 笑间,强虏 灰飞烟来。
诸葛亮的羽扇
赤兔马
奔腾千里荡尘埃, 渡水登山紫雾开。 掣断丝缰摇玉辔, 火龙飞下九天来。
皇帝玉玺
勿以善小而 不为。
吴国国主孙权
曹孟德曰: “生子当如孙 仲谋。”
蜀国丞相诸葛亮
三顾频烦天 下计, 两朝开济老 臣心。
魏国丞相司马懿
魏国的栋梁才, 孔明的老对手, 西晋的奠基者。
义薄云天的关云长
勇猛豪爽的张飞
常胜将军赵云
宝刀不老的黄忠
魏文帝曹丕
所著《典 论·论文》认 为,文章者, “经国之大业, 不配之盛事” 也。
背 景
《三国演义》卷首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 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 古今多少事,都付 笑谈中。
三国鼎立
天下大势,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三国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及物品
魏国的创建者魏王曹操
宁教我负天 下人,
休教天下人 负我。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汉朝末年,宦官弄权。

朝廷日渐衰落,自黄巾之乱以后,曹操最先崛起。

分别平定了袁绍,袁术,吕布,及各路诸侯。

而此时孙坚在大江东岸悄悄的发展起来,并迅速的取得了整个江东的统治权。

当时曹操实力雄厚,远远的高于孙氏集团。

所以发动了著名了“赤壁之战”。

而江东联合刘备在此处共东击溃了曹操的百万大军,曹操兵败逃至北方,刘备乘势夺取了荆州。

之后又夺占了益州及汉中等地。

之后镇守荆州的关羽兵败丢失了荆州,刘备为了给他报仇而对江东孙氏发动了“夷陵之战”。

最后惨败于江东陆逊之手。

刘备不久病故,临终时将太子刘禅托孤于丞相诸葛亮之手。

随后的十几年里,诸葛亮南征北伐,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最后积劳成疾,在第六次讨伐魏国的途中病逝于五丈原。

诸葛亮死后,姜维继承了他的遗志,其后的三十年内,又多次的进行伐魏,结果都未能取得成功。

最后蜀汉被当时的魏国所灭,而魏国则由司马家族篡取了政权,随后又灭掉了东吴,建立了晋朝。

而三国时代也由此得到了终结。

三国演义读后感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

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

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

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

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该作品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表现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作品名称:三国演义
外文名称: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The、Three Kingdoms Era
作品别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志演义
创作年代:元末明初洪武年间
文学体裁: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
作者:罗贯中
字数:约64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辽
郭嘉(170----207),字奉孝,颖川阳
翟(今河南禹县)人。郭嘉最先投靠的是当时 实力最强的袁绍。袁绍对郭嘉很敬重,给以很 高的礼遇。但郭嘉与袁绍相处数十天,发现袁 绍不善用人,优柔寡断,绝非建功立业之主, 便毅然离开了袁绍投奔曹操。 郭嘉是曹操最 得力的谋士之一。他足智多谋,算无遗策,为 曹操集团的崛起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于郭嘉的 功劳,曹操曾由衷地赞扬说:“平定天下,谋 功为高。”
赵云
是蜀汉五虎大将之一,原为韩玄手下将, 年近六旬有万夫不当之勇,而他的弓箭射术更是天下无 双。黄忠与前来取长沙的关羽连战三日,不分胜负。后 黄忠马失前蹄,关羽没杀他,黄忠感动于关羽的义气, 第二日用弓箭时,不忍用弓箭相伤,只射他的盔缨。太 守韩玄以黄忠战关羽不利要处斩黄忠,为魏延所救,后 刘备又亲自将他请了出来,这才归顺刘备。黄忠随刘备 入西川,所到即克,战功赫赫,他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常常独当一面,后又率军取汉中,定军山亲斩名将夏侯 渊,为取汉中的第一功臣。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伐 吴为关羽报仇,黄忠不顾年迈,请令担任先锋。后因刘 备言老将无用,黄忠遂单枪匹马出战,在追击吴将潘璋 的途中,不幸中了马忠的埋伏,被其用流箭射中肩窝。
诸葛亮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
利,汉族,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中国东汉末 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 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曹操是陈留两大家族 曹氏与夏侯氏的后裔。公元191年, 他刺杀董卓失败, 逃至中牟遇到陈宫。陈宫愿意助其一臂之力,后因曹 操杀害吕伯奢一家,陈宫离开曹操。曹操于是在陈留 起兵,聚集兄弟族人。曹操陆续统一中原各地,200 年,在官渡之战中打败强敌袁绍,北伐并攻破河北, 统一北方。211年,击败马超,夺得西北。220年, 曹操在洛阳病逝,传位曹丕。曹丕篡夺汉位,建立魏 国,尊父亲曹操为魏武帝。
成书过程
三国故事在中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 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 30多种。元代即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 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 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 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 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 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 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俩辨正史事、 增删文字、增加评点,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 回本《三国演义》。
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县)人。先 为并州刺史丁原部下担任从事,后来又归附董卓,董 卓死后,张辽又带兵投靠了吕布,在吕布手下任骑都 尉。后来,吕布在下邳被曹操和刘备打败,最终归附 曹操。武功高强,有勇善谋,多次建立奇功。建安二 十年(公元二一五年),孙权攻打合肥,他率敢死队 八百余人守城,奋勇突击,大破吴军。吴军一听见张 辽的名字,便人人胆寒,连吴国小儿夜间啼哭,一听 说张辽二字便不敢哭了。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 曹丕亲征,三路伐吴。张辽与诸将大破东吴大将吕范 军,遂因病死于军中,谥刚侯。
三国人物简介
刘备(161-223)即蜀汉昭烈帝,字玄德,
汉族,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汉中山靖王刘 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公元 221-223年在位。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史家 又称他为先主。刘备是涿郡的一介平民。公元184 年,黄巾起义,刘焉大量征兵。刘备见军书,念为 汉室后裔,却无力挽救汉室,只得哀叹。这时遇到 张飞,二人情投意合,到酒馆交谈,遇到关羽,三 人在桃园结义,共讨黄巾。220年,曹丕篡夺汉室, 建立魏国,刘备随即建立蜀国,同年为报弟仇东征 孙权,被陆逊打败,223年在白帝城病死。
字季珪,史书上称他“清忠高亮,雅识经远, 推方直道,正色于朝”,也就是清廉忠贞,正派儒雅,既 有高风亮节,又有远见卓识,看人看得准,做事做得正, 而且仪表堂堂,凛然于朝,据说连曹操看到他,也为他那 一身正气而慑服(太祖亦敬惮焉)。崔琰是一个光明磊 落、胸怀坦荡的人。曹操晚年,曾为立嗣问题苦恼,不知 是立最年长的曹丕呢,还是立最有才的曹植。于是便以信 函密问百官,请他们陈述意见,密封以答。惟独崔琰却 “露板”(不封板牍)公开作答,说根据《春秋》之义, 立子以长,何况五官中郎将(曹丕)仁孝聪明,宜承正统。 我崔琰愿以死恪守正道。曹操一看,大为惊异。因为曹植 正是崔琰的侄女婿。崔琰不举荐曹植而举荐曹丕,说明他 确实是处以公心的,连曹操也不得不“喟然叹息”,敬佩 他的大公无私。最后被曹操逼杀。
三国演义
制作人:有有
三国之名片
书名: 三国演义 又名: 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 作者: 罗贯中 原著类别:历史,小说 出版时间:明嘉靖壬午本(“罗本”)、清康 熙毛宗岗本为主 章节: 120回 成书时间: 元末明初 文学地位: 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 世界影响: 被亚、欧、美诸国译成60多种文 字 齐名书籍: 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
小说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 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 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概分为 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 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 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 刻画了近两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 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等人物形 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 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关羽
(?-221)张飞与刘备、关羽在桃园 结义,张飞排第三。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 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 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 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 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本骑将军, 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 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 张达刺杀,死时只有55岁。
黄忠
蜀骠骑将军、五虎上将之一、后汉 征西将军马腾长子。年十七,随父腾、韩遂袭长 安,杀李傕将李蒙、王方。曹操诱杀腾,超、遂 举西凉兵报仇,酣战许褚。因操离间超、遂,事 败,往汉中投张鲁。鲁使超救刘璋与先主战,超 与张飞大战百余合。后受张鲁谋士杨松诬陷,投 先主,威使刘璋降备,拜平西将军、前都亭侯, 后升左将军。先主称帝,以马超为骠骑将军,领 凉州牧,镇守西境。后诸葛亮北伐,往扫超墓。
(?-220),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 名第一位。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 省临猗西南)人。因战乱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 飞一起追随刘备。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 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 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 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 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 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 佗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 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死时58岁。一生重 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
马超
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誉 为“千古良相”的典范。父母早亡,由叔父玄抚养长大, 后因徐州之乱,避乱荆州,潜心向学,淡泊明志。后受 刘备三顾之礼,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 盟,于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 汉建立,拜为丞相。刘备伐吴失败,受托孤于永安,辅 佐幼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 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先后五次进攻魏国, 在治国、治军等方面发挥了非凡的才能,是以民用其力, 百姓不忿;又推演兵法,作“八阵图”,造损益连弩、 木牛流马,与名将司马懿、张郃等交锋,屡操胜算,最 后一次北伐时采取分兵屯田之策,与司马懿大军相持百 余日,但不幸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岁,谥曰 忠武侯。其“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 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和怀念。
张飞
蜀国五虎大将第三位。字子龙,常山真定 (今河北正定)人,以勇敢善战著称。原为公孙瓒的部下, 后归刘备。赵子龙身长八尺,浓眉大眼,架枪上马威风凛 凛,多次冲锋敌营,立下不少战功。刘备兵败长阪坡时, 蜀汉人民大举南迁避难,当时刘备妻妾甘、糜二夫人与后 主阿斗在人阵中走散,赵子龙单相匹马深入曹操大军中寻 找,发现三人身现敌营时,不顾一切冲入重围,救出甘夫 人与阿斗,糜夫人则因为伤重,不愿拖累大家而投井自尽。 这次事迹就是广受后世歌颂的「长阪坡救主」。赵子龙七 十岁时,骁勇善战不下当年,曾力斩西凉大将韩德父子五 名,公元二二七年随诸葛亮进攻关中,失利于箕谷,退回 汉中,不久病死,享年七十三岁。其生前曾受封为「翌军 将军」,死后后主诏赠大将军,号「顺平侯」,敕葬在成 都锦屏山之东。
作者介绍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生于(约1330年— 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 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 《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 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 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隋唐志传》 据说和施耐庵合著《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 等。 从罗贯中的传世之作《三国演义》中,体现出 罗贯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经天纬地之气。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擅长骑射,膂力过 人,号为飞将,闻名于并州;刺史丁原用布为主簿。董卓入 京后,诱使吕布杀死丁原,率其众来投。董卓大见亲侍,令 布为骑都尉,随侍左右。布亦父事董卓。然董卓常因小忿而 欲杀布,布惧,在司徒王允的教唆下杀掉了董卓。卓党李傕 等啸聚为贼,攻打长安,布不能拒,逃走,先后投靠袁术、 袁绍、张杨,最后在张邈、陈宫的策划下入主兖州,与曹操 展开数度激烈的争夺战,先胜后败,投靠徐州的刘备,屯兵 小沛。吕布趁刘备攻袁术之机夺取了徐州,后在曹操的调解 下与备和解。布虽骁猛,然无谋而多猜忌,又信妻言,不纳 群下之言。曹操堑围三月,吕布军上下离心,其将侯成、宋 宪、魏续缚陈宫,将其众降;吕布亦就缚,与陈宫、高顺被 戮于白门楼。吕布性情轻狡反复,唯利是图,注定了其能称 雄一时而不能成大业的命运
作品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