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合集下载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学习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研究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3、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

4、观察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失真情况,了解产生失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二、实验原理1、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组成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由晶体管、基极电阻、集电极电阻、发射极电阻和耦合电容等组成。

输入信号通过耦合电容加到晶体管的基极,经晶体管放大后,从集电极输出,再通过耦合电容加到负载电阻上。

2、静态工作点的设置静态工作点是指在没有输入信号时,晶体管各极的直流电流和电压值。

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可以保证放大器在输入信号的作用下,输出信号不失真。

静态工作点的设置主要通过调整基极电阻和集电极电阻的阻值来实现。

3、放大器的性能指标(1)电压放大倍数:是指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比值,反映了放大器对信号的放大能力。

(2)输入电阻:是指从放大器输入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反映了放大器从信号源获取信号的能力。

(3)输出电阻:是指从放大器输出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反映了放大器带负载的能力。

三、实验仪器及设备1、示波器2、信号发生器3、直流稳压电源4、万用表5、实验电路板6、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件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按图连接实验电路仔细对照电路图,在实验电路板上正确连接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注意元件的极性和引脚的连接。

2、静态工作点的调试(1)接通直流稳压电源,调节电源电压至合适值。

(2)用万用表测量晶体管各极的电压,计算静态工作电流。

(3)通过调整基极电阻的阻值,改变静态工作点,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使输出电压不失真。

3、测量电压放大倍数(1)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接到放大器的输入端,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使输入信号为正弦波。

(2)用示波器分别测量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峰峰值,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4、测量输入电阻(1)在放大器的输入端串联一个已知电阻。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
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当流过偏置电阻R B1和R B2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T 的基极电流I B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电子器件性能的分散性比较大,在设计和制作晶体管放大电路时需要测量和调试。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
1.电子学综合实验平台
2.共射极放大器实验电路板
3.示波器
4.信号发生器
5.万用表
6.电阻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
(1)调试静态工作点
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u i=0的情况下进行,即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然后选用量程合适的直流毫安表和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I C以及各电极对地的电位U B、U C和U E。

接通直流电源前,先将R W调至最大,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旋钮旋至零。

接通+12V电源、调节R W,使I C=2.0mA (即U E=2.0V),用直流电压表测量U B、U E、U C及用万用电表测量R B2值。

记入表2-1。

实物连接演示1
(接通+12V电源、调节R W,使I C=2.0mA)
实物连接演示2
(U B、U E、U C位置)
实物连接演示4
(调节u S使输入电压U i=10mV)
实物连接演示5
(用交流毫伏表测量输入输出电压有效值,并用示波器观察波形相位)
实物连接演示6
(改变电阻R C和R L并测量U o)
表2-2 Ic=2.0mA U i=mV
和U CE值,记入表2-4中。

每次测I C和U CE值时都要将信号源的输出旋钮旋至零。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②电阻R的值不宜取得过大或过小,以免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通常取R与Ri为同一数量级为好,本实验可取R=1~2KΩ。
(3)输出电阻R0的测量
按图3电路,在放大器正常工作条件下,测出输出端不接负载RL的输出电压UO和接入负载后的输出电压UL,根据
即可求出
在测试中应注意,必须保持RL接入前后输入信号的作点对uO波形失真的影响
改变电路参数UCC、RC、RB(RB1、RB2)都会引起静态工作点的变化,如图3所示。但通常多采用调节偏置电阻RB2的方法来改变静态工作点,如减小RB2,则可使静态工作点提高等。
图3.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上面所说的工作点“偏高”或“偏低”不是绝对的,应该是相对信号的幅度而言,如输入信号幅度很小,即使工作点较高或较低也不一定会出现失真。所以确切地说,产生波形失真是信号幅度与静态工作点设置配合不当所致。如需满足较大信号幅度的要求,静态工作点最好尽量靠近交流负载线的中点。
六.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答:静态工作点是否合适,对放大器的性能和输出波形都有很大影响。
如工作点偏高,放大器在加入交流信号以后易产生饱和失真,此时u。的负半周将被削底;
如工作点偏低则易产生截止,即u。的正半周被缩顶(一般截止失真不如饱和失真明显)。这些情况都不符合不失真放大的要求。所以在选定工作点以后还必须进行动态测试,即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一定的ui,以检查输出电压u。的大小和波形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则应调节静态工作点的位置。
【实验步骤】
1.调试静态工作点
在实验箱上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接通直流电源前,先将RW调至最大,不接入函数信号发生器。接通+12V电源、调节RW,使IC=2.0mA(即UE=2.0V),用直流电压表测量UB、UE、UC及用万用电表测量RB2值。记录于表一中。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实验报告

实验二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 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 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图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 B1和R B2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 E ,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 i 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u i 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 0,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在图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R B1和R B2 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T 的 基极电流I B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CCB2B1B1B U R R R U +≈CE BEB E I R U U I ≈+-≈1F RU CE =U CC -I C (R C +R E +R F1)电压放大倍数1)1(F R // β++-=be LC V r R R βA输入电阻R i =R B1 // R B2 // [ r be +(1+β)R F1 ]输出电阻R O ≈R C由于电子器件性能的分散性比较大,因此在设计和制作晶体管放大电路时,离不开测量图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和调试技术。

在设计前应测量所用元器件的参数,为电路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在完成设计和装配以后,还必须测量和调试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和各项性能指标。

一个优质放大器,必定是理论设计与实验调整相结合的产物。

因此,除了学习放大器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外,还必须掌握必要的测量和调试技术。

放大器的测量和调试一般包括: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消除干扰与自激振荡及放大器各项动态参数的测量与调试等。

1、 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 1)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u i =0的情况下进行, 即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然后选用量程合适的直流毫安表和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I C 以及各电极对地的电位U B 、U C 和U E 。

【精品】模拟电路实验——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精品】模拟电路实验——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模拟电路实验——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3、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图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B1和RB2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E,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i 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ui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图2-1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在图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RB1和RB2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T的基极电流IB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UCE =UCC-IC(RC+RE)电压放大倍数be LC V r RRβA //-=输入电阻R i =R B1/R B2/r be 输出电阻 R O ≈R C由于电子器件性能的分散性比较大,因此在设计和制作晶体管放大电路时,离不开测量和调试技术。

在设计前应测量所用元器件的参数,为电路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在完成设计和装配以后,还必须测量和调试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和各项性能指标。

一个优质放大器,必定是理论设计与实验调整相结合的产物。

因此,除了学习放大器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外,还必须掌握必要的测量和调试技术。

放大器的测量和调试一般包括: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消除干扰与自激振荡及放大器各项动态参数的测量与调试等。

1、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 1)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u i =0的情况下进行,即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然后选用量程合适的直流毫安表和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I C 以及各电极对地的电位U B 、U C 和U E 。

一般实验中,为了避免断开集电极,所以采用测量电压U E 或U C ,然后算出I C 的方法,例如,只要测出U E ,即可用 E E E C R U I I =≈算出I C (也可根据CCCC C R U U I -=,由U C 确定I C ), 同时也能算出U BE =U B -U E ,U CE =U C -U E .为了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应选用内阻较高的直流电压表. 2) 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是指对管子集电极电流I C (或U CE )的调整与测试。

实验三 晶体管单管共射放大电路

实验三 晶体管单管共射放大电路

实验三晶体管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三 晶体管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一、 实验目的:1.学习电子线路安装、焊接技术。

2.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3.掌握放大器交流参数: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和频率特性的测试方法。

4.进一步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晶体管β值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一)实验电路图3.1中为单管共射基本放大电路。

1.① R B 基极偏流电阻,提供静态工作点所需基极电流。

R B 是由R 1和RW 串联组成,RW 是可变电阻,用来调节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R 1(3K )起保护作用,避免RW 调至0端使基极电流过大,损坏晶体管。

② R S 是输入电流取样电阻,输入电流I i 流过R S ,在R S 上形成压降,测量R S 两端的电压便可计算出I i 。

③ R C —集电极直流负载电阻。

④ R L —交流负载电阻。

⑤ C1、C2 —耦合电容。

(二)理论计算公式: ① 直流参数计算:CCQ CEQ BQ EQ CQ BEQ BBEQBQ R I VCC V I I I V7.0V ;R V VCC I -=β⋅=≈≈-≈式中:..② 交流参数计算:()CO be B i ViS iVS LC L be'L V'bb EQ 'bb be R R r //R R A R R R A R R R ;r R A 300r (mA)I (mV)26β1r r ≈=*+=='*β-=++≈∥Ω的默认值可取式中:(三)放大电路参数测试方法由于半导体元件的参数具有一定的离散性,即便是同一型号的元件,其参数往往也有较大差异。

设计和制作电路前,必须对使用的元器件参数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有些参数可以通过查阅元器件手册获得;而有些参数,如晶体管的各项有关参数(最重要的是β值),常常需要通过测试获取,为电路设计提供依据。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 学习如何设置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及其调试方法。

2. 研究静态工作点对动态性能的影响。

3. 进一步掌握低频信号发生器、晶体管毫伏表、电子示波器等常用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原理说明在实践中, 放大电路的用途是非常广泛的, 单管放大电路是最基本的放大电路。

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是电流反馈工作点稳定电路, 它的放大能力可达到几十到几百倍。

不论是单级或多级放大器它的基本任务是相同的, 就是对信号给予不失真的、稳定的放大。

1.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选择当放大电路仅提供直流电源, 不提供输入信号后时, 称为静态工作情况, 这时三极管的各电极的直流电压和电流的数值, 将在三极管的特性曲线上确定一点。

这点常称为Q点。

静态工作点的选择十分重要, 它影响放大器的放大倍数、波形失真及工作稳定性等。

静态工作点如果选择不当会产生饱和失真或截止失真。

一般情况下, 调整静态工作点, 就是调整电路有关电阻(如RB1), 使UCEQ达到合适的值。

由于放大电路中晶体管特性的非线形或不均匀性, 会造成非线形失真(又称固有失真), 在单管放大电路中不可避免, 为了降低这种非线形失真, 必须使输入信号的幅值较小。

2. 放大电路的基本性能当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调好后, 输入交流信号ui, 这时电路处于动态工作情况, 放大电路的基本性能主要是动态参数, 包括电压放大倍数、频率响应、输入电阻、输出电阻。

这些参数必须在输出信号不失真的情况下才有意义。

基本性能测量的原理电路如图1-1所示。

(1)倍数AU的测量用晶体管毫伏表测量图1-1中Ui和Uo的值。

即:A u=U o/U i(2)输入电阻r i的测量如图1-1所示, 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i就是从当大气输入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

即: ri=Ui/Ii通常测量ri的方法是: 在放大器的输入回路串一个已知电阻R, 选用R≈ri(这里的ri为理论估算值)。

在放大器输入端加正弦信号电压u/i, 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输出电压uo, 在放大不失真的情况下, 用晶体管毫伏表测电阻R两端对地的电压U/i和Ui(见图1-1), 则有:(3)输出电阻r o的测量如图1-1所示, 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是从输出端向放大电路方向看进去的等效电阻, 用ro 表示。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器实验报告实验⼆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器⼀、实验⽬得1、学会放⼤器静态⼯作点得调试⽅法,分析静态⼯作点对放⼤器性能得影响。

2、掌握放⼤器电压放⼤倍数、输⼊电阻、输出电阻及最⼤不失真输出电压得测试⽅法。

3、熟悉常⽤电⼦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得使⽤。

⼆、实验原理图2-1为电阻分压式⼯作点稳定单管放⼤器实验电路图、它得偏置电路采⽤R B1与RB2组成得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 E,以稳定放⼤器得静态⼯作点。

当在放⼤器得输⼊端加⼊输⼊信号u i后,在放⼤器得输出端便可得到⼀个与ui相位相反,幅值被放⼤了得输出信号u0,从⽽实现了电压放⼤。

在图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R B1与RB2得电流远⼤于晶体管T 得基极电流IB 时(⼀般5~10倍),则它得静态⼯作点可⽤下式估算U CE=UCC—I C(RC+R E+RF1)电压放⼤倍数输⼊电阻R i=RB1 //R B2//[r be+(1+β)RF1 ]输出电阻R O≈R C由于电⼦器件性能得分散性⽐较⼤,因此在设计与制作晶体管放⼤电路时,离不开测量与调试技术。

在设计前应测量所⽤元器件得参数,为电路设计提供必要得依据,在完成设计与装配以后,还必须测量与调试放⼤器得静态⼯作点与各项性能指标。

⼀个优质放⼤器,必定就是理论设计与实验调整相结合得产物。

因此,除了学习放⼤器得理论知识与设计⽅法外,还必图2-1 共射极单管放⼤器实验电路须掌握必要得测量与调试技术。

放⼤器得测量与调试⼀般包括:放⼤器静态⼯作点得测量与调试,消除⼲扰与⾃激振荡及放⼤器各项动态参数得测量与调试等。

1、放⼤器静态⼯作点得测量与调试1) 静态⼯作点得测量测量放⼤器得静态⼯作点,应在输⼊信号u i=0得情况下进⾏, 即将放⼤器输⼊端与地端短接,然后选⽤量程合适得直流毫安表与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晶体管得集电极电流I C以及各电极对地得电位UB、U C与U E、⼀般实验中,为了避免断开集电极,所以采⽤测量电压UE或UC,然后算出I C得⽅法,例如,只要测出UE,即可⽤算出I C(也可根据,由UC确定IC),同时也能算出U BE=UB-U E,UCE=UC-U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实验三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AV、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O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 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晶体管单级放大电路有三种基本接法,即共射电路、共集电路、共基电路。三种基本接法的特点分别为: 1. 共射电路既能放大电流又能放大电压,输入电阻在三种电路中居中,输出电阻大,频带较窄;常做为低频电压放大电路的单元电路。 2. 共集电路只能放大电流不能放大电压,是三种接法中输入电阻最大、输出电阻最小的电路,具有电压跟随的特点。常用于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入级和输出级,在功率放大电路中也常采用射极输出的形式。 3. 共基电路只能放大电压不能放大电流,输入电阻小,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出电阻与共射电路相当,但频率特性是三种接法中最好的电路,常用于宽频带放大器。 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有: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通频带等。而保证基本放大电路处于线性工作状态(不产生非线性失真)的必要条件是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Q,Q点不但影响电路输出是否失真,而且直接影响放大器的动态参数。 本实验所采用的放大电路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的单管放大电路(图3-1)。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B1和RB2组成分压电路,因此基极电位UB几乎仅决定于RB1与RB2对VCC的分压,而与环境温度的变化无关;同时三极管的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E,它将输出电流IC

的变化引回到输入回路来影响输入量UBE,以达到稳定静态工作点的目的。当放大器的输

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i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以得到一个与ui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O,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图3-1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CC2B1B1BBR+R

R≈UV

CEBEBEI ≈RUUI- )RR(IV ≈UECCCCCE 而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分别为:

 beLCVrR//RA 24

be2B1Bir//R//R=R COR≈R 注意: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时,应在输入信号ui=0的条件下进行。 单管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是描述放大电路对不同频率信号的适应能力。耦合电容和旁路电容使放大器的低频段的放大倍数数值下降,且产生超前相移;晶体管的极间电容使放大器的高频段的放大倍数数值下降,并产生滞后相移。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是指放大器的增益与输入信号频率之间的关系曲线。单管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幅频特性如图3-2所示,AVM

为中频电压放大倍数,通常规定电压放大倍数随频率变化下降到中频电压放大倍数的1/2

时,即0.707AVM所对应的频率分别为下限频率fL和上限频率fH,则通频带为:fBW=fH -fL。 测量放大器的动态指标时,应在输出电压uO不失真的条件下进行。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 1. DS1052E型数字示波器 2. DG1022型双通道函数/任意波形发生器 3. YB2173F智能数字交流毫伏表 4. DT9205型数字万用表 5. EL-ELA-Ⅳ型模拟电路实验仪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电路如图3-1所示。各电子仪器可按实验一中图1-1所示方式连接,为防止干扰,各仪器的公共端必须连接在一起,同时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和交流毫伏表的引线应采用专用电缆线或屏蔽线,使用屏蔽线时,其外包金属网应接在公共地线上。

10µfRS

500kΩ+12VVCC

RW

C1

RB1

20kΩ

10kΩ

RE

1kΩ

RC

2.4kΩ

C2

RLuSuiuo

20kΩ10µf

10µfCE

2.4kΩ

|AV|AVm

0.707AVm

fLf

H

f

fBW

RB2

图3-1 分压式单管放大电路 图3-2 幅频特性曲线 1.测量静态工作点 在模拟电路实验仪上找到单管放大器的实验电路,使ui=0,接通+12V电源,调节RW

使IC=2.0mA(即UE=2V),用数字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档测量UB、UE、UC。然后,关断实

验仪的电源开关,将电路中接通RW的开关置于“OFF”,即断开RB2与电路其他部分的连线,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测量RB2之值,将以上测量值记入表3-1。

其中计算值:UBE = UB-UE UCE = UC-UE IC≈IE=EERU 25

表3-1 静态工作点测量记录 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AV 保持IC=2.0mA,用函数信号发生器,在放大器的uS端输入uRMS=100mV(如输出波形出现失真,可适当减小此值,直至失真消失为止)、f=10kHZ的正弦信号,同时用示波器观察记录uS和uO的波形,在输出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不同RC和RL时的ui、uO值,计算放大倍数AV,并记录ui、uO的相位关系。将以上测量值记入表3-2。 表3-2 电压放大倍数测量记录

3.测量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RO

使RC=2.4kΩ,RL=∞,IC=2.0mA,在US端输入f=10kHZ的正弦信号,在输出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输入电压uS、ui和输出电压uO。 保持输出电压uO数值不变,接入负载电阻RL=2.4kΩ,测量此时带负载的输出电压uL,记入表3-3中。 根据以上测量值计算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RO,与理论值比较。 其中,Ri、RO根据下式计算:

SiSiSRSiiiiRuuuR/uuiuR, LLOOR)1uu(R

表3-3 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RO测量记录

测 量 值 计 算 值 IC(mA) UB(V) UE(V) UC(V) RB2(KΩ) UBE(V) UCE(V)

RC (kΩ) RL

(kΩ) ui(mV) uO(V) AV 记 录 波 形

2.4 ∞ 0t

uo

ui

0t

2.4//2.4 ∞

2.4 2.4

uS(mV) ui(mV) Ri(kΩ) uL(V) uO(V) RO(kΩ) 测量值 理论值 测量值 理论值 26

4.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UOPP 使RC=2.4kΩ,RL=2.4kΩ,在放大器的uS端输入频率为f=10kHZ的正弦信号,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端uO的波形,调节输入信号的幅度,并同时调节电位器RW(改变静态工作点),当输出波形同时出现削底和削顶现象时(如图3-3所示),说明静态工作点已调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然后反复调整输入信号uS的大小,在输出波形幅度最大,且无明显失真时,用交流毫伏表测量此时的uO,即为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uOmax,则动态范围为uOPP=22uO;再用示波器直接测量uOPP(峰-峰值)。同时,测量集电极电流IC、输入允许最大电压uim,将以上测量 图3-3 静态工作点正常, 结果记入表3-4中。 输入信号过大引起的失真

表3-4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测量记录

5.观察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失真的影响 使RC=2.4kΩ,RL=∞, IC=2.0mA,在放大器的uS端输入频率为f=10kHZ的正弦信号,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端uO的波形,然后逐步加大uS的幅度,使输出电压uO足够大但不失真。保持输入信号uS不变,分别增大和减小RW之值(可根据电流IC的大小判断),使输出波形出现明显失真,描绘两种失真波形,记录相应的IC (IC≈IE=UE/RE)和UCE值,将测试结果记入表3-5中。 6.测量幅频特性曲线 使RC=2.4kΩ,RL=∞,IC=2.0mA,在放大器的uS端输入f=10kHZ的正弦信号,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不失真,用交流毫伏表测量并记录相应的输出电压uO;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记录不同频率时所对应的输出电压,分别找出fL、fH,将结果记录于表3-6中,然后根据所测数据绘出幅频特性曲线。

注意:为了保证曲线的准确性,在fL、fH附近测量点应密集一些。 五、预习报告要求 回答思考题: 1. 调节偏置电阻RB2,使放大器输出波形出现饱和或截止失真时,晶体管的管压降UCE

将怎样变化?

2. 改变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i有无影响?改变外接电阻RL对输出电阻RO

有无影响?

IC(mA) uim(mV) uUOmax(V) uOPP(V) uo

tO 27 表3-5 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失真的影响测量记录 RW IC(mA) UCE(V) 输出波形uO

三极管

工作状态

RW增大 uo0t

RW减小 uo0t 表3-6 幅频特性曲线测量记录

六、实验报告要求 1. 列表整理测量结果,并把实测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之值与理论计算值比较(取一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2. 总结RC、RL及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AV、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O

的影响。

3. 说明实验电路图3-1中,RE和CE的作用。

f fL(kHZ) f1(kHZ) f2(kHZ) f3(kHZ) f4(kHZ) fH(kHZ) uO(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