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肛管
大肠系统解剖

阑尾 vermiform appendix
阑尾系膜呈三角形或扇形,内含血管、神经、淋巴管及淋巴结等,由 于阑尾系膜游离缘短于阑尾本身,致使阑尾呈钩形、 S 形或卷曲状 等不同程度的弯曲,这些都是易使阑尾发炎的形态基础。
阑尾 vermiform appendix
阑尾的位置,主要取定于盲肠的位置,因此,通常阑尾与盲肠一起位于 右髂窝内,少数情况可随盲肠位置变化而出现异位阑尾。
(三)降结肠
降结肠 descending colon 长约25cm,起自结肠左曲,沿左肾外侧缘和 腰方肌前面下降,至左髂嵴处续于乙状结肠。
(三)降结肠
降结肠与升结肠一样属腹膜间位器官,无系膜,借结缔组织直接贴附 于腹后壁,活动性很小。
(四)乙状结肠
乙状结肠 sigmnoid colon 长约40cm,在左髂嵴处起自降结肠,沿左髂 窝转人盆腔内,全长呈“乙”字形弯曲,至第3椎平面续于直肠。 乙状结肠属腹膜内位器官,由乙状结肠系膜连于盆腔左后壁。
(—)升结肠
升结肠 ascending colon 长约15cm,在右髂窝处,起自盲肠上端,沿腰方 肌和右肾前面上升至肝右叶下方,转折向左前下方移行于横结肠,转 折处的弯曲称结肠右曲 right colic flexure (或称肝曲)。
(—)升结肠
升结肠属腹膜间位器官,无系膜,其后面借结缔组织贴附于腹后壁,因 此活动性甚小。
一般情况下,盲肠属于腹膜内位器官,其各面均有腹膜被覆,因无系膜 或仅有短小系膜,故其位置相对较固定。
盲肠 caecum
少数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升结肠系膜不同程度保留,使升结肠、 盲肠具有较大的活动范围,称移动性盲肠。 这种情况可导致肠扭转的发生。
盲肠 caecum
消化系统解剖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肝脏(Liver / heper)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肝脏(Liver / heper)
位置和毗邻: 大部分居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居左季肋区。其大部分被胸廓所掩盖,仅在腹上区左、右肋弓间直接贴腹前壁。 右锁骨中线平第5肋(肋间) 正中线平胸骨体下端 上界 左锁骨中线平第5肋间 右腋中线平第7肋
内 容 提 要 大肠: 概述: 分部: 盲肠、结肠的特征性结构 : 盲肠 : 阑尾: 结肠: 直肠: 肛管: 消化腺: 肝脏: 胰腺:
消化系统 大肠(Large intestine)
视频
盲肠后位
回肠前位
盲肠下位
盆 位
回肠后位
盲肠外位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大肠(Large intestine)
结肠(Colon): 位置: 形态、分部: 结肠左、右曲(脾、肝曲)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大肠(Large intestine)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大肠(Large intestine)
直肠(Rectum): 位置: 形态: 在冠状面上有三个弯曲,自上而下为右、左、右;在矢状面上有两个弯曲,为骶曲、会阴曲;直肠壶腹 直肠横襞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大肠(Large intestine)
毗邻: 男性—前方有膀胱、前列腺、精囊 女性—前方有子宫、阴道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 大肠(Large intestine)
概述: 在右髂窝处起自回肠末端,终于肛门全长约1.5m,全程围绕于空、回肠的周围。具有吸收水分、分泌黏液和形成粪便的功能。
系统解剖
分部: 盲肠 阑尾 结肠 直肠 肛管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大肠(Large intestine)
大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题库19-1-8

大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题库19-1-8问题:[多选]肛门直肠疾病的一般护理是()A.饮食调节B.保持大便通畅C.坚持保健活动D.保持肛门清洁E.肛门坐浴问题:[多选]肛门坐浴注意事项是()A.盆具不要大,消好毒B.沸水降温保持40~43℃C.肛门会阴浸入水中D.时间15~20分钟E.年老体弱注意安全问题:[单选,共用题干题]男性患者,63岁。
阵发性腹痛、腹胀、便秘4个月余,无便血史。
查体:轻度贫血,剑突下偏左扪及3cm×5cm肿块。
最可能的诊断为()A.A.肠套叠B.B.粘连性肠梗阻C.C.肠结核D.D.溃疡性结肠炎E.E.横结肠癌(征婚相亲网 /)问题:[单选,共用题干题]男性患者,63岁。
阵发性腹痛、腹胀、便秘4个月余,无便血史。
查体:轻度贫血,剑突下偏左扪及3cm×5cm肿块。
治疗方法为()A.A.升结肠、降结肠吻合术B.盲肠造瘘术C.横结肠切除术D.药物灌肠治疗E.抗结核治疗问题:[单选,共用题干题]女性患者,40岁,十二指肠溃疡病史2年,3天前出现恶心、呕吐、腹胀,不伴腹泻,呕吐量较大,为隔日宿食,不含胆汁,呕吐后腹胀减轻。
曾肌内注射654-2,效果不明显。
查体发现腹部膨隆,有胃蠕动波,手拍上腹可闻及振水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次/分。
该患者所采取的术前护理措施包括胃肠减压、纠正营养失调和代谢失衡及()A.A.清洁灌肠B.局部理疗C.用温生理盐水洗胃2~3天D.用冰生理盐水洗胃2~3天E.用温蒸馏水洗胃2~3天问题:[单选,共用题干题]女性患者,40岁,十二指肠溃疡病史2年,3天前出现恶心、呕吐、腹胀,不伴腹泻,呕吐量较大,为隔日宿食,不含胆汁,呕吐后腹胀减轻。
曾肌内注射654-2,效果不明显。
查体发现腹部膨隆,有胃蠕动波,手拍上腹可闻及振水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次/分。
该患者手术后第1个24小时内重点需观察的并发症是()A.A.倾倒综合征B.B.吻合口瘘C.C.切口感染D.D.吻合口梗阻E.E.出血问题:[单选,共用题干题]女性患者,40岁,十二指肠溃疡病史2年,3天前出现恶心、呕吐、腹胀,不伴腹泻,呕吐量较大,为隔日宿食,不含胆汁,呕吐后腹胀减轻。
简述消化系统结构

消化道,是一条起自口腔向下延伸为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肛管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等部。
同时,消化道中分布有诸多腺体,主要分为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
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它们均借导管,将分泌物排入消化管内。
口腔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前借口裂与外界相通,后经咽峡与咽相续。
口腔内有牙、舌等器官,其前壁为上、下唇,侧壁为颊,上壁为腭,下壁为口底。
咽咽指口腔、鼻腔之后,食管以上的空腔处,是饮食和呼吸的共同通道,是口腔到食管和喉的通道。
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由肌肉和黏膜构成,由内向外为粘膜、粘膜下组、肌织膜和外膜。
食物从口腔经咽部肌肉的一系列协调运动顺利进入食管。
食管食管是输送食物的扁圆形肌性管道。
上连于咽,沿脊柱椎体下行,穿过膈肌的食管裂孔通入胃,依食管的行程可将其分为颈段、胸段和腹段。
食管主要由环节肌层(内层)和纵行肌层(外层)组成。
由于这两种肌肉的收缩蠕动,迫使食物进入胃,故其主要作用是向胃内推进食物。
钡餐透视可观察到正常食管有3个生理性狭窄,由相邻结构压迫形成。
1.第1狭窄位于食管的起始处,距中切牙约15cm,由环咽肌压迫而成,环咽肌在临床上称为食管上括约肌。
2.第2狭窄位于食管与主动脉弓交叉处,距中切牙约23cm。
3.第3狭窄位于食管经膈处,距中切牙约40cm,围绕食管的膈肌纤维临床上称为食管下括约肌。
胃哺乳类动物的胃壁一般由3层组织构成,由内向外分别为粘膜层、平滑肌层、浆膜层。
胃部有3类胃腺,即贲门腺、幽门腺和泌酸腺。
贲门腺分布于贲门区,幽门腺分布于幽门区,均分泌粘液。
泌酸腺主要存在于胃体和胃底的粘膜内,有3类细胞,即主细胞、壁细胞和粘液细胞,除均可分泌水和无机盐外,每种细胞各有其特殊的分泌物,其中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粘液细胞分泌粘液。
大肠结构、功能及图示中英文版

大肠,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是对食物残渣中的水液进行吸收,而食物残渣自身形成粪便并有度排出的脏器。
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消化道的下段。
大肠居于腹中,其上口在阑门处接小肠,其下端连接肛门。
全程形似方框,围绕在空肠、回肠的周围。
大肠在外形上与小肠有明显的不同,一般大肠口径较粗,肠壁较薄。
Colon英[ˈkəʊlən] 美[ˈkoʊlən] n.冒号;结肠1冒号the mark ( : ) used to introduce a list, a summary, an explanation, etc. or before reporting what sb has said2 compare semicolon (anatomy 解) 结肠the main part of the large intestine (= part of the bowels )Bowel 英[ˈbaʊəl] 美[ˈbaʊəl] n.肠;内部最深处[C, usually pl.] 肠the tube along which food passes after it has been through the stomach, especially the end where waste is collected before it is passed out of the body盲肠:大肠的起始段,也是大肠中最短的一段,长约6~8cm,位于腹腔右下部,与回肠交接处有回盲瓣,下为盲肠,有孔与阑尾相连,向下续接升结肠。
是大肠的起始部,呈囊袋状,位于右髂窝内,与回肠相接。
回肠通向盲肠入口处的粘膜突向肠腔内,形成上、下两片唇形的回盲瓣,有防止大肠内容物逆流入小肠的作用。
盲肠是大肠起始段的袋状部分。
因其远端闭塞不通,故称盲肠。
在盲肠远端伸出一小管,称为阑尾。
因其管腔细小,容易阻塞而发炎,为阑尾炎,俗称盲肠炎。
大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习题

[单选]大肠癌最常见的病理分型是()A.肿块型B.菜花型C.溃疡型D.浸润型E.弥漫型[单选]临床最多见的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是()A.肛周皮下脓肿B.坐骨肛管间隙脓肿C.骨盆直肠间隙脓肿D.直肠后间隙脓肿E.直肠黏膜下脓肿[单选]关于齿状线上下的解剖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齿状线以上的血供来自肛管动脉B.齿状线以上的静脉回流至门静脉C.齿状线以下的肛管皮肤由自主神经支配D.齿状线以下的肛管皮肤对痛觉不敏感E.齿状线以下覆盖的是单层立方上皮[单选]肛裂病人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A.排便时及排便后肛门剧烈疼痛B.反复便秘C.便血D.肛门瘙痒E.反复脓肿形成[单选]混合痔是指()A.同时存在内痔和外痔B.两个以上内痔C.两个以上外痔D.齿状线上、下静脉丛互相吻合而成E.痔与肛裂同时存在[单选]肛裂“三联症”是指同时存在()A.肛裂、"前哨痔"及肛乳头肥大B.肛裂、肛瘘、痔C.肛裂、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肛瘘D.肛裂、混合痔及肛乳头肥大E.肛裂、肛瘘及肛乳头肥大[单选]结肠癌病人最早出现的常见临床表现是()A.肠道刺激症及粪便性状改变B.腹痛C.肠梗阻症状D.腹部肿块E.贫血[单选]直肠癌病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A.直肠刺激症状B.黏液血便C.肠梗阻症状D.会阴部持续性剧痛E.贫血[单选]以下可作为大肠癌高危人群的初筛方法的检查是()A.内镜检查B.X线钡剂灌肠CEA测定D.直肠指检E.粪便隐血试验[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翼静脉丛位于()A.颞下窝B.眶下间隙C.嚼肌间隙D.口底E.颊间隙[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力又称()A.咀嚼力B.咀嚼肌力C.咀嚼压力D.牙周潜力E.最大潜力[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颌下腺导管及舌下腺大管的共同开口为()A.舌系带B.伞襞C.舌下肉阜D.舌下襞E.舌盲孔[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正常人的力平均为()A.22.4~68.3kgB.12.4~58.3kgC.33.4~68.3kgD.44.4~68.3kgE.10~23kg[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翼内肌的止点是()A.颞窝及颞深筋膜深面B.喙突及下颌支前缘直至第三磨牙远中C.上下颌骨第三磨牙牙槽突的外方和翼突下颌缝D.下颌角内侧面及翼肌粗隆E.翼外板的外侧面[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属于创伤的是()A.反B.内倾性深覆C.牙列排列不齐D.平衡E.对牙周组织产生创伤的[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判断运动循环的功能阶段为()A.下颌下降B.下颌前伸C.下颌上升,切牙对刃D.切牙对刃,并滑回至正中E.下颌下降与前伸[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尖牙保护型的特点为()A.侧运动时,工作侧只有尖牙形成接触B.侧运动时,工作侧只有尖牙脱离接触C.侧运动时,非工作侧只有尖牙形成接触D.侧运动时,非工作侧只有尖牙脱离接触E.非正中时,双侧尖牙形成均匀接触[单选,A2型题,A1/A2型题]舌前2/3的一般感觉神经为()A.舌前神经B.舌咽神经C.舌下神经D.参与舌神经的鼓索纤维E.舌神经[单选]子宫腺肌病描述错误的是A.是子宫的良性肿瘤B.又叫腺肌瘤C.子宫可均匀或球形增大D.在子宫壁中可见巧克力样液体E.异位腺体来自子宫内膜的基底层[多选]在缓冲液组成中,下列哪些属于弱酸及其对应的盐A.HAc-NaAcB.C.D.E.[单选]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中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遗传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B.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较早,病变较重C.吸烟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之一D.高脂血症,特别是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持续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正相关E.雌激素可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因此,绝经前女性比同年龄男性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低[多选]肿瘤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局部组织增生形成的肿块即为肿瘤B.肿瘤具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C.肿瘤组织具有异常的代谢和功能D.肿瘤一定形成局部肿块E.肿瘤属基因病[单选]与移植物的迟发排斥反应关系最密切的细胞是A.浆细胞B.淋巴细胞C.组织细胞D.中性粒细胞E.嗜酸性白细胞[单选]关于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无肾小球肾炎的病史B.可形成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C.蛋白尿、管型尿进行性加重D.常有贫血、持续性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E.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冠心病[单选]哪项不符合Wilms瘤的特征A.多见于儿童B.是肾脏的一种恶性肿瘤C.主要由透明细胞组成E.可发生转移[多选]明显的血尿可见于下列哪些肾炎A.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B.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C.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D.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E.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单选]患者男,45岁。
大肠肛管疾病病人护理PPT课件

33
1. 4) 使用人工肛门袋,将袋口贴放于造口处 盛接粪便,并用弹性带将肛袋系于腰间,松 紧应适宜
2. 5)肛袋内积有粪便时及时清除洗净并更换 3. 6)备用多个肛袋交替使用为宜
又称外科解剖间隙。 肛提肌上有骨盆直肠间 隙,在腹膜返折以下, 直肠两侧,左右各1个; 直肠后间隙,在直肠和 骶骨之间,也在肛提肌 上方,可与两侧骨盆直 肠间隙相通;肛提肌下 为坐骨直肠间隙,在肛 管两侧,左右各一个
6
常用检查方法
直肠指检 纤维直肠镜 X线钡剂灌肠 Fecal Occult Blood
22
经腹直肠癌切除术 (Dixon 手术)
a) 距离 10cm 以上 b) 经腹切除乙状结肠、直
肠大部 c) 直肠与乙状结肠端端吻
合,保留正常肛门
23
护理
24
术前护理
外科术前常规(备皮、咳嗽、翻身、床上解便 等)
心理护理 饮食、营养 肠道准备(目的、方法) 其他:留置胃减、导尿管、阴道冲洗
三联征:肛裂、前哨痔、肥大乳头 ❖ 治疗:润便通肠、解痉止痛、局部坐浴、手术
12
痔
好发于膀胱截石位 3、7、11点
13
定义:直肠下端粘膜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扩大 曲张形成的静脉团
病因 分类:内痔、外痔、混合痔 临床表现 内痔:排便时无痛性鲜血、脱垂 外痔:血栓性外痔
14
结肠、直肠癌
carcinoma of colon 、 rectal carcinoma
Test OB粪便隐血实验
“三查一指”
7
直肠肛管良性疾病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perianorectal abscess 肛瘘 anal fistula 肛裂 anal fissure 痔 hemorrhoid
结、直肠与肛管解剖生理

结、直肠与肛管解剖生理结、直肠与肛管解剖(一)结肠结肠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下接直肠,其间没有明显的分界标志。
成人结肠全长平均约150cm( 120 ~ 200cm)。
结肠有三个解剖标志,即结肠袋、肠脂垂和结肠带。
盲肠以回盲瓣为界与回肠相连接。
回盲瓣具有括约功能,由于它的存在,结肠梗阻易发展为闭袢性肠梗阻。
另一方面,保留回盲瓣的短肠综合征较已切除回盲瓣的相同长度的短肠综合征的预后好。
盲肠为腹膜内位器官,故有一定的活动度,其长度在成人约为6cm,盲肠过长时,易发生扭转。
升结肠与横结肠延续段称为结肠肝曲,横结肠与降结肠延续段称为结肠脾曲,肝曲和脾曲是结肠相对固定的部位。
升结肠和降结肠为腹膜间位器官,前面及两侧有腹膜遮盖,后面以疏松结缔组织与腹后壁相贴,故其后壁穿孔时可引起严重的腹膜后感染。
横结肠和乙状结肠为腹膜内位器官,完全为腹膜包裹,是结肠活动度较大的部分,乙状结肠若系膜过长易发生扭转或排便困难。
结肠的肠壁分为浆膜层、肌层、黏膜下层和黏膜层。
(二)直肠直肠位于盆腔的后部,平骶岬处上接乙状结肠,沿骶骨、尾骨前面下行,至尾骨平面穿过盆膈与肛管相连。
上部直肠与结肠粗细相同,下部扩大成直肠壶腹,是暂存粪便的部位。
直肠长度约12~15cm,分为上段直肠和下段直肠,以腹膜返折为界。
上段直肠的前面和两侧有腹膜覆盖,前面的腹膜返折成直肠膀胱陷凹或直肠子宫陷凹。
如该陷凹有炎性液体或腹腔肿瘤在此种植转移时,直肠指诊可以帮助诊断;如有盆腔脓肿,可穿刺或切开直肠前壁进行引流。
下段直肠全部位于腹膜外。
男性直肠下段的前方借直肠膀胱隔与膀胱底.前列腺、精囊腺、输精管壶腹及输尿管盆段相邻。
女性直肠下段借直肠阴道隔与阴道后壁相邻。
直肠后方是骶骨、尾骨和梨状肌。
外科临床工作中,亦有将直肠分为上、中、下段直肠:齿状线上5cm,10cm、15cm, ,分别称为下段直肠、中段直肠、上段直肠。
上段直肠癌与中下段直肠癌,治疗方案上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刘金凤
结肠的解剖
位置: ◆ 位置:介于小肠和直肠之间 解剖标志:结肠袋、 ◆ 解剖标志:结肠袋、结肠带及肠脂垂
◆ 回盲瓣 --盲肠入口处 肠壁的环形肌增厚, 盲肠入口处, --盲肠入口处,肠壁的环形肌增厚,并与表面的黏膜共同形 成单向开放的瓣膜 -- 防止大肠内容物反流入小肠 阻止食物残渣过快进入大肠(充分消化吸收) -- 阻止食物残渣过快进入大肠(充分消化吸收) --结肠梗阻易发展为闭袢性肠梗阻 --结肠梗阻易发展为闭袢性肠梗阻
大肠癌
◆大肠癌:结肠癌和直肠癌 大肠癌: ◆流行病学特点 --直肠癌发生率高于结肠癌 --直肠癌发生率高于结肠癌 --不同地区的大肠癌发生部位有差异 --不同地区的大肠癌发生部位有差异 --发病率随年龄升高而上升 --发病率随年龄升高而上升 --发病率在性别间差异不大 --发病率在性别间差异不大
病 因
痔
◆ 肛垫病理性肥大和移位 ◆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分类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分类内痔、 临床表现:便血、痔块脱出、 ◆ 临床表现:便血、痔块脱出、疼痛和瘙痒
痔的临床分度和表现
◆内痔:便血、痔块脱出(Ⅰ~Ⅳ 度) 内痔:便血、痔块脱出( ◆外痔:肛门不适、潮湿、有时伴有局部瘙痒 外痔:肛门不适、潮湿、 --形成血栓性外痔有剧痛、排便和咳嗽加重 --形成血栓性外痔有剧痛、 形成血栓性外痔有剧痛 数日后减轻, 数日后减轻,肛门表面可见红色或暗红色硬结 ◆混合痔:兼有内痔和外痔的表现 混合痔: --严重时呈环状脱出肛门,呈梅花状(环状痔) --严重时呈环状脱出肛门,呈梅花状(环状痔) 严重时呈环状脱出肛门 --充血、水肿甚至坏死(发生嵌顿) --充血、水肿甚至坏死(发生嵌顿) 充血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perianorectal abscess
◆ 直肠肛管周围间隙或其周围软组织内的 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 急性化脓性感染, ◆ 好发于青壮年 由肛腺感染或肛周皮肤感染、 ◆ 由肛腺感染或肛周皮肤感染、损伤所致 ◆ 脓肿在穿破或切开后形成肛瘘
临床表现
◆
肛门周围脓肿 -- 以肛门周围皮下脓肿最为常见 位置多浅表, -- 位置多浅表, (以局部症状为主,全身感染症状少见) 以局部症状为主,全身感染症状少见) 肛周持续跳动性疼痛、 -- 肛周持续跳动性疼痛、便时加重 局部红肿、 -- 局部红肿、有压痛 病人行动不便, -- 病人行动不便,坐卧不安 -- 全身症状不明显
◆ 饮食因素 --高脂肪、 --高脂肪、高蛋白和低纤维素饮食 高脂肪 --亚硝胺类化合物、缺乏部分营养素 --亚硝胺类化合物、 亚硝胺类化合物 ◆ 遗传因素 --家族多发性结肠息肉及Gardar综合征 --家族多发性结肠息肉及Gardar综合征 家族多发性结肠息肉及Gardar ◆癌前病变 --慢性结肠炎症、 --慢性结肠炎症、结肠腺瘤癌变 慢性结肠炎症
直肠肛管周围间隙
◆骨盆直肠间隙
--肛提肌以上,盆腔腹膜以下(直肠两侧左右各一) --肛提肌以上,盆腔腹膜以下(直肠两侧左右各一) 肛提肌以上 直肠后间隙 --肛提肌以上, --肛提肌以上,直肠与骶骨之间 肛提肌以上 坐骨肛管间隙(坐骨直肠间隙) 坐骨肛管间隙(坐骨直肠间隙) --肛提肌以下, --肛提肌以下,坐骨肛管横隔之上的肛管两侧 肛提肌以下 肛门周围间隙 --坐骨肛管横隔及肛周皮肤之间 --坐骨肛管横隔及肛周皮肤之间 易发生感染, 易发生感染,形成脓肿
痔的处理原则
◆无症状痔不需要治疗 ◆有症状痔:减轻或消除症状而非根治 有症状痔: --首选: --首选:非手术治疗 首选 (一般治疗、注射治疗、胶圈套扎疗法、冷冻疗法 、 一般治疗、注射治疗、胶圈套扎疗法、 红外线凝固等) 红外线凝固等) --手术治疗:适用于Ⅱ --手术治疗:适用于Ⅱ、Ⅲ、Ⅳ度内痔或发生血栓、 手术治疗 度内痔或发生血栓、 嵌顿等并发症的痔及以外痔为主的混合痔 (痔单纯切除术、激光切除痔核、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 痔单纯切除术、激光切除痔核、 术 或血栓性外痔剥离术) 或血栓性外痔剥离术)
结肠的解剖
◆ 淋巴回流 --淋巴管穿出肠壁后与血管伴行 --淋巴管穿出肠壁后与血管伴行 --淋巴回流:结肠上淋巴结、结肠旁淋巴结、 --淋巴回流:结肠上淋巴结、结肠旁淋巴结、中 淋巴回流 间淋巴结、中央淋巴结 间淋巴结、 神经支配(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 神经支配(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 --右半结肠: --右半结肠:迷走神经支配 右半结肠 --左半结肠: --左半结肠:盆腔神经支配 左半结肠 腹腔淋巴结
临床表现
◆
坐骨肛管间隙脓肿 --较为多见 --较为多见 --形成脓肿大且深,全身感染症状重 --形成脓肿大且深, 形成脓肿大且深 --全身: --全身:早期感染性症状 全身 局部: -- 局部:显著性跳痛 --直肠指诊: --直肠指诊:扪及有压痛性肿块或患侧有明显压痛 直肠指诊
临床表现
◆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位置深、空隙大、 --位置深、空隙大、全身感染症状严重 位置深 --全身: --全身:早期出现感染症状 全身 --局部: --局部:无典型局部表现 局部 直肠坠胀感,便意不尽、 直肠坠胀感,便意不尽、排尿困难等 直肠指检:可扪及局部肿胀、 -- 直肠指检:可扪及局部肿胀、压痛
护理措施
◆ 有效缓解疼痛 --保持肛门卫生和镇痛 --保持肛门卫生和镇痛 ◆ 保持大便通畅 --调理饮食、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服用缓泻剂 --调理饮食、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调理饮食 ◆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切口出血的观察和预防 --切口出血的观察和预防 --尿潴留的观察和预防 --尿潴留的观察和预防 --排便失禁的观察和预防 --排便失禁的观察和预防
直肠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生理功能
直肠: ◆直肠:直肠下端是排便反射的主要发生部位 --排便功能(主要) --排便功能(主要) 排便功能 --吸收少量水、 --吸收少量水、盐、葡萄糖和一部分药物 吸收少量水 --分泌黏液以协助排便 --分泌黏液以协助排便 ◆肛管 --排便(主要) --排便(主要) 排便 --非排便时,肛管关闭,粪便储存于乙状结肠内, --非排便时,肛管关闭,粪便储存于乙状结肠内, 非排便时 直肠内基本无粪便
结肠的解剖生理
◆ 血液供应 --右半结肠: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回结肠动脉、 --右半结肠: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回结肠动脉、 右半结肠 结肠右动脉和结肠中动脉) 结肠右动脉和结肠中动脉) --左半结肠:肠系膜下动脉分支(结肠左动脉、 --左半结肠:肠系膜下动脉分支(结肠左动脉、 左半结肠 乙状结肠动脉) 乙状结肠动脉) 静脉回流: 静脉回流:与动脉相伴行 --分别经肠系膜上、 --分别经肠系膜上、下静脉汇入肝门静脉 分别经肠系膜上
肛 瘘
anal fistula
◆ 为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 由内口、瘘管、 ◆ 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 ◆ 多见于青壮年男性 ◆ 主要由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引起
肛 瘘分类
◆根据瘘口与瘘管的数目 --单纯性肛瘘和复杂性肛瘘 --单纯性肛瘘和复杂性肛瘘 ◆根据瘘管所在位置:以外括约肌深部以上/下 根据瘘管所在位置:以外括约肌深部以上/ --低位肛瘘和高位肛瘘 --低位肛瘘和高位肛瘘
• 穿刺抽得脓液有助诊断 • 直肠指诊 • B超
处理原则
◆ 抗生素控制感染 ◆ 局部理疗 ◆ 温水坐浴 ◆ 口服缓泻剂以利排便 ◆ 脓肿形成后及时切开引流
护理措施
◆有效缓解疼痛 --体位、 --体位、热水坐浴 体位 ◆保持大变通畅 --饮食、 --饮食、缓泻剂的应用 饮食 ◆ 控制感染 --抗菌药、脓肿切开引流、 --抗菌药、脓肿切开引流、降温等对症护理 抗菌药
病理部位
◆ 结肠癌
乙状结肠(好发) -- 乙状结肠(好发) -- 盲肠、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 盲肠、升结肠、 ◆ 直肠癌 -- 腹膜返折下的直肠壶腹部
病理生理和分型
◆大体分型 --肿块型、溃疡性、 --肿块型、溃疡性、浸润性 肿块型 ◆ 组织分型 --腺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其他 --腺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 腺癌 ◆转移方式 --直接浸润、淋巴转移、血行转移、 --直接浸润、淋巴转移、血行转移、 直接浸润 种植转移 ◆临床分期:Dukes分期 临床分期:Dukes分期
肛管的解剖
◆位置:上起齿状线,下终于肛缘 位置:上起齿状线, ◆肛管周围有肛管内、外括约肌环绕 肛管周围有肛管内、 --肛管内括约肌属不随意肌 --肛管内括约肌属不随意肌 --肛管外括约肌属随意肌 --肛管外括约肌属随意肌 肛管直肠环:肛管外括约肌深部、耻骨直肠肌、 肛管直肠环:肛管外括约肌深部、耻骨直肠肌、肛管 内括约肌和直肠纵肌纤维组成 --发挥肛管括约肌功能 --发挥肛管括约肌功能 --手术中损伤, --手术中损伤,会致大便失禁 手术中损伤
护理措施
◆ 保持大便通畅
--饮食、 --饮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饮食 ◆ 加强肛周皮肤护理 --肛周皮肤清洁、温水坐浴、 --肛周皮肤清洁、温水坐浴、挂线后护理 肛周皮肤清洁 ◆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定期扩肛、 --定期扩肛、提肛运动 定期扩肛
肛 裂
◆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 的经久不愈的小溃疡 ◆多见于青中年人 ◆直接原因:机械性创伤 直接原因: ◆肛裂“三联症”:前哨痔、肛裂和肛乳头肥大 肛裂“三联症” 前哨痔、 ◆临床表现:疼痛、便秘和出血 临床表现:疼痛、 ◆处理原则: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处理原则: --软化大便, --软化大便,保持通畅 软化大便 --解除肛门括约肌痉挛,缓解疼痛, --解除肛门括约肌痉挛,缓解疼痛,促进创面愈合 解除肛门括约肌痉挛
直肠的解剖
◆肛柱:肛管黏膜出现8~10个隆起的纵行皱襞 肛柱:肛管黏膜出现8 10个隆起的纵行皱襞 肛瓣: ◆ 肛瓣:相邻两个肛柱基底之间的半月形相连的皱襞 ◆肛窦:每个肛瓣与相邻两肛柱之间的直肠黏膜形成开口 肛窦: 向上的袋状小窝 肛乳头:肛管与肛柱连接处, 肛乳头:肛管与肛柱连接处,三角形的乳头状隆起 齿状线: 齿状线:直肠和肛管交接处由肛瓣边缘与肛柱下端共 同形成一条锯齿形的环形线